機械設計必須掌握的幾個機構原理動畫全學習教案_第1頁
機械設計必須掌握的幾個機構原理動畫全學習教案_第2頁
機械設計必須掌握的幾個機構原理動畫全學習教案_第3頁
機械設計必須掌握的幾個機構原理動畫全學習教案_第4頁
機械設計必須掌握的幾個機構原理動畫全學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機械設計必須機械設計必須(bx)掌握的幾個機構原理動掌握的幾個機構原理動畫全畫全第一頁,共54頁。2雙搖桿機構(jgu) 搖桿AB為原動件,通過連桿BC帶動從動件CD也作往復擺動,虛線AB1、AB2為搖桿AB的兩極限(jxin)位置,也是當搖桿AB為原動件時,機構的兩死點位置。 第1頁/共53頁第二頁,共54頁。3雙曲柄(qbng)機構 當曲柄AB為原動件作勻速回轉(huzhun)時,曲柄CD跟隨作周期性的勻速圓周回轉(huzhun),當曲柄從位置AB1轉過1角到位置AB2時,從動件CD轉過180,當曲柄從位置AB2轉過2角到位置AB1時,從動件CD轉過180,因為12 ,即t1t2,

2、從動曲柄的角速度不是常數,而是作變角速度回轉(huzhun)。 第2頁/共53頁第三頁,共54頁。4平行(pngxng)雙曲柄機構 當機構處于AB1C1D和AB2C2D時,機構的傳動角=0,即為死點位置,若在此位置由于偶然外力的影響,則可能使曲柄轉向(zhunxing)不定,出現誤動作。當原動件曲柄作勻速回轉,從動曲柄也以相同角速度勻速同向回轉,連桿作平移運動。 第3頁/共53頁第四頁,共54頁。5平行(pngxng)機構 該機構為機車驅動輪聯動(lin dn)機構,是利用平行曲柄來消除機構死點位置的運動不確定狀態的。 第4頁/共53頁第五頁,共54頁。6攪拌機 該機構是一曲柄(qbng)搖桿

3、機構的應用實例,利用連桿上E點的軌跡來進行攪拌。 第5頁/共53頁第六頁,共54頁。7夾具(jij)機構 當工件被夾緊后,BCD成一直線,機構處于死點位置,即使工件的反力很大,夾具也不會自動松脫,該例為利用死點位置的自鎖特性來實現(shxin)工作要求的。 第6頁/共53頁第七頁,共54頁。8K=1的曲柄(qbng)搖桿機構 從動件搖桿處于兩極限位置時,對應主動件曲柄位置AB1、AB2共線,即極位夾角=0,K=1,機構(jgu)沒有急回特性。 第7頁/共53頁第八頁,共54頁。9翻臺機構(jgu) 本機構(jgu)為翻臺震實式造型機的翻臺機構(jgu),是雙搖桿機構(jgu),當造型完畢后,可

4、將翻臺F翻轉180,轉到起模工作臺的上面,以備起摸。 第8頁/共53頁第九頁,共54頁。10對心曲柄(qbng)滑塊機構 因導路的中線通過曲柄的回轉中心而得名。該機構能把回轉運動轉換(zhunhun)為往復直線運動或作相反的轉變,廣泛應用于蒸汽機、內燃機、空壓機以及各種沖壓機器中。 第9頁/共53頁第十頁,共54頁。11偏置曲柄(qbng)滑塊機構 因導路的中線不通過(tnggu)曲柄的回轉中心而得名。偏心距為e,c1.c2為滑塊的兩極限位置, 角為極位夾角,該機構具有急回特性。 第10頁/共53頁第十一頁,共54頁。12擺動(bidng)導桿機構 該機構(jgu)具有急回運動性質,且其傳動角

5、始終為90度,具有最好的傳力性能,常用于牛頭刨床、插床和送料裝置中。 第11頁/共53頁第十二頁,共54頁。13定塊機構(jgu) 該機構是通過(tnggu)將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滑塊固定而演化得出,它可把主動件的回轉或擺動轉化為導桿相對于滑塊的往復移動。 第12頁/共53頁第十三頁,共54頁。14搖塊機構(jgu) 該機構是通過將曲柄滑塊機構中的連桿(lin n)固定而演化得出,它可把主動件的勻速回轉運動轉化為導桿相對于滑塊的往復移動并隨滑塊擺動的形式。 第13頁/共53頁第十四頁,共54頁。15轉動(zhun dng)導桿機構 該機構是通過將曲柄滑塊機構中的曲柄固定演化而成,它可將主動件的勻速

6、回轉轉化為導桿的非勻速擺動(bidng),且具有急回特性。 第14頁/共53頁第十五頁,共54頁。16插齒機 該機構由兩個四桿機構組成,粉紅色的桿、紅色桿、綠色桿、機架組成曲柄搖桿機構,綠色桿、橙色桿、黃色桿、機架組成搖桿滑塊機構,當粉紅色的曲柄勻速回轉時,綠色桿作變速(bin s)擺動,通過橙色的連桿使黃色的滑塊向下切削時作近似勻速運動,往上則因曲柄搖桿機構的急回運動性質使插齒刀快速退回。 第15頁/共53頁第十六頁,共54頁。17牛頭刨主機構(jgu) 這是一個六桿機構,曲柄整周勻速轉動,帶動刨刀往復移動,該機構利用擺動(bidng)導桿機構的急回特性使刨刀快速退回,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1

7、6頁/共53頁第十七頁,共54頁。18插床導桿機構(jgu) 利用擺動導桿機構的急回特性使插刀快速(kui s)退回,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17頁/共53頁第十八頁,共54頁。19雙滑塊機構(jgu) 該機構(jgu)由曲柄滑塊機構(jgu)和搖桿滑塊機構(jgu)組成,曲柄繞A點勻速整周旋轉,帶動兩滑塊往復移動。 第18頁/共53頁第十九頁,共54頁。20正弦(zhngxin)機構 該機構是具有2個移動副的四桿機構,因從動件的位移與原動曲柄的轉角的正弦成正比而得名(d mn),常用于縫紉機下針機構和其他計算裝置中。 第19頁/共53頁第二十頁,共54頁。21橢圓(tuyun)規 動桿聯接兩回轉

8、副,固定(gdng)導桿聯接兩移動副,導桿呈十字形,動桿上各點軌跡為長短徑不同的橢圓。 第20頁/共53頁第二十一頁,共54頁。22曲柄(qbng)壓力機 該機構由曲柄搖桿機構和搖桿滑塊機構組成,其中CD桿是兩機構的共用件,該機構的特點是原動件在用力不太大的情況下,可產生很大的壓力(yl),實現增力作用,常用于行程要求不大而壓力(yl)要求很大的沖壓、剪切等機械中。 第21頁/共53頁第二十二頁,共54頁。23飛輪(filn) 該機構為一對心曲柄滑塊機構的應用形式,滑塊為主動(zhdng)件,由于飛輪的慣性,使機構沖過了兩個死點位置。 第22頁/共53頁第二十三頁,共54頁。24偏心輪 該機構

9、本質上是曲柄滑塊機構,偏心(pinxn)輪的回轉中心A到它的幾何中心B之間的距離叫偏心(pinxn)距,即曲柄長度。這種機構常用于沖床、剪床及潤滑油泵中。 第23頁/共53頁第二十四頁,共54頁。25滾子對心移動(ydng)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 機構中凸輪勻速旋轉,帶動從動件往復移動,滾子接觸,摩擦(mc)阻力小,不易摩擦(mc),承載能力較大,但運動規律有局限性,滾子軸處有間隙,不宜高速。 第24頁/共53頁第二十五頁,共54頁。26平底移動從動件盤形凸輪(tln)機構 機構中凸輪勻速旋轉,帶動從動件往復移動,壓力角始終為零度,傳力特性(txng)好,結構緊湊,潤滑性能好,摩擦阻力較小,適用于

10、高速, 但凸輪輪廓不允許呈下凹,因此實現準確的運動規律受到限制。 第25頁/共53頁第二十六頁,共54頁。27移動(ydng)凸輪 當盤形凸輪的回轉中心趨于無窮遠時,即成為移動(ydng)凸輪,一般作往復移動(ydng),多用于靠模仿形機械中 。 第26頁/共53頁第二十七頁,共54頁。28形鎖合凸輪(tln) 為保證凸輪機構能正常工作,必須保持凸輪輪廓與從動件相接觸,該機構是靠凸輪與從動件的特殊幾何(j h)結構來保持兩者的接觸。 第27頁/共53頁第二十八頁,共54頁。29滾子擺動從動件盤形凸輪(tln)機構 機構中凸輪勻速旋轉(xunzhun),帶動從動件往復擺動,滾子接觸,摩擦阻力小,

11、不易摩擦,承載能力較大,但運動規律有局限性,滾子軸處有間隙,不宜高速。 第28頁/共53頁第二十九頁,共54頁。30螺桿(lu n)傳動1 螺桿轉動(zhun dng),螺母移動.這種機構占據空間小,用于長行程螺桿,但螺桿兩端的軸在和螺母防轉機構使其結構較復雜。 第29頁/共53頁第三十頁,共54頁。31螺桿(lu n)傳動2 螺桿不動,螺母旋轉并移動.由于螺桿固定不轉,因而兩端支承結構簡單,但精度(jn d)不高.如應用于某些鉆床工作臺的升降. 第30頁/共53頁第三十一頁,共54頁。32螺桿(lu n)傳動3 螺母固定不動,螺桿轉動并移動.這種結構以固定螺母為主要支承,結構簡單,但占據空間

12、大.常用(chn yn)于螺旋壓力機、螺旋起重器、千分尺等. 第31頁/共53頁第三十二頁,共54頁。33螺桿(lu n)傳動4 螺母轉動,螺桿移動.螺桿應設置防轉裝置和螺母轉動要設置軸承(zhuchng)均使結構復雜,且螺桿運動時占據空間尺寸,故很少應用 第32頁/共53頁第三十三頁,共54頁。34臺虎鉗(hqin) 當轉動手柄時,螺桿相對(xingdu)于螺母作螺旋運動,產生的位移帶動活動鉗口一起移動.這樣,活動鉗口相對(xingdu)于固定鉗口之間可作合攏或張開的動作,從而可以夾緊或松開工件。 第33頁/共53頁第三十四頁,共54頁。35壓力機 該機構是傳力螺旋,螺母不動,螺桿旋轉,以傳

13、力為主,一般(ybn)速度較低,大多間歇工作,通常要求自鎖 第34頁/共53頁第三十五頁,共54頁。36千斤頂 該機構是一種傳力螺旋,以傳力為主,用較小的驅動力矩可以產生很大的軸向載荷,螺母固定不動,螺桿轉動并移動,一般速度較低,通常(tngchng)要求自鎖。 第35頁/共53頁第三十六頁,共54頁。37蝸桿傳動機構(jgu) 蝸桿傳動用于傳遞空間垂直交錯兩軸間的運動(yndng)和動力;傳動比大、平穩性好;一定條件下可以自鎖。因此,廣泛用于各種設備的傳動系統中。 第36頁/共53頁第三十七頁,共54頁。38鏈傳動 鏈傳動靠鏈輪和鏈之間的嚙合傳遞運動,而鏈輪之間有撓性鏈條,兼有嚙合傳動和撓性

14、傳動的特點。因此,可在不宜采用帶傳動和齒輪傳動的場合(chng h)考慮采用鏈傳動。 第37頁/共53頁第三十八頁,共54頁。39開口(ki ku)式帶傳動 傳遞平行軸之間的運動,兩帶輪轉向相同。帶傳動適于中心距較大的傳動;傳動平穩,可緩沖吸振;過載時打滑,能起安全保護(boh)作用。帶傳動的主要缺點是不能保證準確的傳動比,帶的壽命和傳動效率較低。適合于小功率的動力傳動,在機械傳動系統中,多用于高速級。 第38頁/共53頁第三十九頁,共54頁。40交叉(jioch)式帶傳動 傳遞(chund)平行軸之間的運動。兩帶輪轉向相反。 第39頁/共53頁第四十頁,共54頁。41帶張緊輪的三角帶傳動(c

15、hundng) 三角帶工作一段時間后會因為塑性伸長而松弛,致使張緊力降低,張緊輪可以保證(bozhng)足夠的張緊力。張緊輪應放在松邊內側靠大帶輪處,以免小帶輪包角減小過多,影響傳動能力。 第40頁/共53頁第四十一頁,共54頁。42棘輪(jln)機構 在棘輪機構中,一般情況下棘爪是原動件,當工作的棘爪連續擺動時,棘輪作間歇轉動。當棘輪停歇(tngxi)時,止動棘爪可防止其逆轉。只要棘輪的齒數Z足夠多,則每次間歇轉動的角度就可以很小;而且可根據工作要求調節棘輪轉角的大小。 第41頁/共53頁第四十二頁,共54頁。43單圓銷外嚙合(nih)槽輪機構 槽輪機構以撥盤為主動件,當撥盤勻速連續回轉時,

16、槽輪作間歇轉動。當槽輪停歇時,靠槽輪和撥盤上的鎖止弧定位(dngwi)。由于槽輪每次轉過的角度 取決于槽數Z,而槽輪的槽數又不能過多,所以槽輪機構只能用于轉角較大的間歇傳動。 第42頁/共53頁第四十三頁,共54頁。44雙圓銷外嚙合(nih)槽輪機構 單圓銷槽輪是撥盤轉4周,槽輪轉1周,而雙圓削槽輪是撥盤轉2周,槽輪轉1周。能實現分度和轉位等間隙回轉,結構簡單,制造容易(rngy),轉位角一般不小于45度,并且不能調節,比單圓銷槽輪傳動平穩。 第43頁/共53頁第四十四頁,共54頁。45非完整齒輪(chln)機構 非完整(wnzhng)齒輪機構是由齒輪機構演化而來的,主動齒輪上只制出一個或幾個

17、輪齒,當主動齒輪勻速連續回轉時,使從動齒輪作間歇運動。 第44頁/共53頁第四十五頁,共54頁。46不完整齒輪齒條(ch tio)機構 該機構是由非完全齒輪機構演變而來的。主動齒輪上只制出一個或幾個(j )輪齒,主動輪勻速轉動,帶動齒條往復移動。 第45頁/共53頁第四十六頁,共54頁。47平盤(pn pn)摩擦式無級變速器 無級變速(bin s)器是可調節傳動比的摩擦傳動或嚙合傳動,通過調整主、從動輪的有效工作半徑,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連續改變從動輪的轉速,實現無級變速(bin s)。主要性能指標是變速(bin s)范圍R ,它是輸出軸最高轉速與最低轉速之比。R 值與無級變速(bin s)器的

18、類型和傳動件的有效尺寸有關,本機構的變速(bin s)范圍4-9,應用于變速(bin s)時無需停機的無級變速(bin s)場合。 第46頁/共53頁第四十七頁,共54頁。48外接圓柱摩擦(mc)輪 主從動件轉向相反,傳動比:i=n1/n2=r2/r1,圖中n1、r1及 r2可輸入,從而得出不同(b tn)尺寸的摩擦輪傳動。 第47頁/共53頁第四十八頁,共54頁。49內接圓柱(yunzh)摩擦輪 主從動件轉向相同,傳動比:i=n1/n2=r2/r1,圖中n1、r1及 r2可輸入,從而得出不同(b tn)尺寸的摩擦輪傳動。 第48頁/共53頁第四十九頁,共54頁。50齒輪(chln)傳動 齒輪傳動是現代各類機械傳動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傳動,與其他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