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之鄉鎮林業調研報告_第1頁
工作報告之鄉鎮林業調研報告_第2頁
工作報告之鄉鎮林業調研報告_第3頁
工作報告之鄉鎮林業調研報告_第4頁
工作報告之鄉鎮林業調研報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鄉鎮林業調研報告【篇一:2011鄉鎮林業調研報告】2011鄉鎮林業調研報告雨碌鄉的林業工作始終堅持彖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低產林改造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和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發展步伐,使全鄉的林業工作步入持續、高效、良性發展軌道。一、林業現狀1、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我鄉現已完成長防林程9萬余畝,造林更新13.9萬畝,封山育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7%。通過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全鄉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逐年增長。森林植被總

2、量得到快速恢復增長,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目前,全鄉有林業用地面積23.6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65.83%。全鄉生態環境、人居條件、工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林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在穩步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建設齊頭并進,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以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為依托,堅持以核桃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戰略,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3、依法治林得到加強,森林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自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鄉的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規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軌道,森

3、林公安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了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全鄉林區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惡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動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區治安秩序良好。4、林木建設保障有力,科技興林富有成效在科技興林方面,為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實施,我鄉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堅持適地適樹,采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斷提高造林成效,促進了林業效益的有效發揮。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學規范、合法有序的模式體系在各項林業工程建設管理方面,我鄉積極加大林業工作規范化、標準化進程,確保了各項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順利實施,確保了全鄉林業事業持續、健康、高效、穩步發展。近年來,我鄉

4、各項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均順利地通過了上級各部門的檢查驗收。通過檢查,各級檢查組一致認為我鄉在實施各項林業工程項目方面,各級領導重視、實施情況良好,資金管理有序,政策兌現落實,工程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滿意。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1、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后全鄉林業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特色林業經營沒有做到集約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業經濟效益還較低、生產力水平低。特別是我鄉山區較多,農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無產業的現象還存在,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后。2、投入依然不足目前雖然我鄉逐年加大對林業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建設投資,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資金仍然難以滿足基礎設施、自然災害、科技推廣等生

5、態建設需要,生態建設的投資渠道仍然比較單一,全鄉林業投入機制尚在起步階段,林業投入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現代林業注重林業科技含量,盡管我鄉在林業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造林條件等多方因素制約,林業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水平與現代林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我鄉多年來森林保護的方式單一,加之群眾思想觀念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盡管我們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業生態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間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時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層隊伍薄弱等問題,解決林牧矛盾的任

6、務十分艱巨。5、林政執法機構還不健全。隨著全鄉林業建設的發展,林政案件、林地糾紛增多,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鄉林政執法主要依靠縣森林公安派出所協助,目前尚未建全林業執法機構,導致重大林政案件無法介入調查,不同程度影響林政資源依法管理。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堅持好字優先,抓好林業產業化及配套措施的實施我鄉的林業產業化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化水平還較低。因此,要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調整和優化林業結構,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林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1、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要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

7、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2、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鄉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要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充分用好用活產業發展政策,爭取項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3、優先發展好重點產業,突出重點、強勢推進,創新機制。二、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隨著林業建設指導思想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加強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要堅持科學發展,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以保護生態為主、同時兼顧林業企業的效益,保護林農的利益,做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1、以公益林、自然景區為重

8、點,實施生態林管護。緊緊圍繞全鄉生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生態林管護制度,加快生態項目實施進度,加大生態治理力度,使全鄉的生態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抓好現有國家、省級公益林的重點生態管護。認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蟲害測報工作,有效防止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之內,進一步加大植物檢疫檢查力度。2、以退耕還林成果鞏固為關鍵,提高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全鄉0.64畝退耕還林面積是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補充。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宣傳,提高林農對退耕還林項目的認識和參與的積極性。二要加強退耕還林項目的技術指

9、導,引導林農自覺加強對退耕還林地的管理,指導農戶采取合理的管護措施,確保退耕還林建設成果。三要針對部分地塊自身條件不夠、苗木不適宜生長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換樹種,避免退耕還林面積的再度減少。3、以項目建設為支撐,積極對上爭取,增強林業發展后勁。當前,要加快林業發展,離不開項目的支撐。要抓住項目建設不放松,增強林業發展后勁。一是切實抓好現有項目的實施。對已經實施的退耕還林、公益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項目,及時總結和宣傳,并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反饋,爭取更大的支持;正在實施的項目,如中低產林改造(撫育間伐)項目,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實施并產生效益。二是積極爭取新項目。緊密結合我鄉的林業實際,及時編

10、報項目對上爭資;及時了解和掌握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項目安排,爭取更多份額。4、以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為切入點,激活林業發展機制。在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發證的基礎上,規范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激活林業發展機制,促進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傳。把林權流轉的意義宣傳到千家萬戶,讓栽樹人受益”的好處深入人心,把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產業的熱情激發起來;把政策推動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規范林權市場,依法變更林權轉讓手續,依法保護投資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努力培育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大溪邊鄉林業發展調研報告發布時間:2011-08-02查閱次數:106【發表

11、評論】【大中小】保護視力色:我有幸成為2011年林業廳派駐大溪邊鄉指導員,因本人長期從事林業工作,來大溪邊鄉后,著重對本鄉林業發展作了調研。通過實地調查、走訪、查閱資料,在了解本鄉林業發展條件的基礎上,分析了林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調查了2011年林業項目實施情況,并就林業發展的布局與措施提出了思考。一、林業發展條件1、自然條件大溪邊鄉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全年主導風向北風,夏季主導風向北西北風,最大風速17.0米/秒,平均風速1.0米/秒。年平均氣溫16.4C,絕對最高氣溫41.3C,絕對最低氣溫-11.2C。最熱月平均相對濕度81%,最冷月平均相對濕度79%o

12、多年平均降雨量1900.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808毫米,最大日降雨量205.5毫米。全鄉屬中低山地貌,全縣最高峰白石尖在其境內,海拔1453.7米。境內群山連綿,山巒起伏,山脈清晰,山勢陡峭。本鄉土壤以頁巖、花崗巖、砂巖、石灰巖等發育而成的紅壤、黃壤為主。理化性質較好的黃泥土屬、黃紅泥土屬約占30%,土層淺薄貧瘠的酸性土壤約占15%,石灰巖土約占4%。大溪邊鄉自然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亞地帶,生物種類豐富。2、森林資源現狀全鄉現有土地總面積13.3萬畝,其中,林地總面積12.5萬畝,扣除縣林場面積,全鄉實際林地面積11.57萬畝,森林覆蓋率87.7%其中,用材林6.5萬畝、防護林1.1

13、萬畝、疏林山0.4萬畝,毛竹林0.2萬畝、油茶1.6萬畝、干鮮果0.2萬畝、茶葉0.4萬畝、蠶桑0.2萬畝。非林地總面積0.7萬畝,主要是水田0.5萬畝、旱地及其他各0.1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2.37萬立方米。人均林地面積8.4畝,而人均林木蓄積僅9立方米,與開化縣(甚至全省平均水平)平均水平的比較,大溪邊鄉是一個森林資源相對匱乏的的欠發達鄉鎮。二、林業發展優勢與制約因素1、林業發展優勢1)氣候植被資源有利大溪邊鄉地處中亞熱帶,光、熱、水資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春夏雨熱同步,秋冬光溫互補,非常適宜林木生長;同時該鄉分布有豐富森林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很大。2)林業廳的長期支持大溪邊

14、鄉是省林業廳聯系扶貧鄉,近些年每年林業投入達幾百萬,為林業生產發展創造了有力條件。3)林業建設熱情高大溪邊人勤勞樸實,善于農作,有營林傳統習慣,即使林業發展處在低潮期,沒有造林補助,也營林不止。隨著林業效益的日益突顯,林農參與林業建設的熱情逐漸高漲。4)林業產業逐步形成大溪邊鄉已逐步形成以杉木為主體的用材林產業,以油茶為重點的經濟林產業,毛竹、楊梅、山核桃、枇杷等經濟樹(竹)種也正在發展中。2、林業發展不利因素1)立地條件不利2)林業建設資金不足隨著林業從以產業為主逐漸向生態為主轉變,各級部門對林業的重要性認識進一步提高,經費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林業也逐步走出低潮期。但由于本鄉整體經濟薄弱,自身

15、缺乏投入,加上林業生產周期長,工商資本很少進入,大溪邊鄉的林業發展還是不盡人意。3)森林資源質量不高杉木面積雖大,但中幼林多,立地差,撫育未跟上,生長乏勁。油茶林單產高的不多,待低改面積占多數。毛竹、山核桃、香植、山地水果等發展不足。4)科技成果轉化較難林農缺乏林業科技知識,對森林培育的可持續性,林種樹種結構、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缺乏認識;對林業新品種、新技術缺乏了解;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強,抗市場風險能力弱。三、2011年林業項目實施情況至2011年6月止,大溪邊鄉本年各項林業項目實施情況如下:1、景觀林建設方面1)完成、石灰巖山地造林補植500畝,樹種是馬尾松、柏木。2)完成景觀林補植造林1187

16、畝,其中:陽坑157畝、坎上258畝、墩下263畝、墩上40畝、大塢口197畝、黃谷272畝。落實其它造林1000畝,分布在全鄉12個行政村內,樹種以馬尾松、杉木、柏木、木荷為主。【篇二:橋頭鎮林業調研報告】橋頭鎮林業調研報告橋頭鎮在經濟上是小鎮,但在生態建設上卻是大鎮,林地面積3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1%o林業作為生態保護核心、經濟發展的支柱、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肩負著改善生態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事關農村發展,事關彖色橋頭、富裕橋頭、和諧橋頭”建設,是實現環境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的關鍵紐帶,是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協調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據科學統計,森林的生態效益大

17、于其自身經濟價值的10倍以上。林業在生產、生態、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構建健康和諧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良性循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橋頭林業現狀橋頭鎮被喻為井岡山下小桂林”,京九線上大花園”。橋頭是江西省用材林基地鄉鎮、全省環境鄉鎮,正在中報全省生態鄉鎮。境內自然資源和物產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約23C,年平均降雨量1680毫米,無霜期260天左右。林業不僅是橋頭鎮的重要產業,也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及其重要的地位。橋頭鎮地處山區,依托山林資源的豐富性,堅持發展在山、希望在山、潛力在山工因此,絕不能忽視橋頭林業的重要性。橋頭鎮全鎮耕地面積15429.

18、35畝,林地面積317509畝,其中公益林95133畝,商品林222237畝,有林地為317509畝,森林覆蓋率達82.1%,其中毛竹61550畝,杉木210050畝。闊葉樹45909畝,闊葉樹主要以楠木、樟樹為主。全鎮現有楠木14500余畝,分布在小山、店前、津洞、春和、中坪、毛家等村,其中小山以楠木林為主,現有2800畝,閩楠樹高30-40m,直徑30-50cmc全鎮以林業經濟為主,是全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2005年,全縣林權制度改革率先在橋頭鎮搞試點,2006年底基本完成發證任務。據統計,至今全鎮共發放林業產權證1.6萬余本,勘界率與發證率都達98%以上。同時,擁有林地500畝以上的林

19、業大戶10余戶,100畝以上的林業大戶100余戶。目前,我鎮年產杉木1萬立方米,毛竹100萬根,林業年產值1000多萬元,占我鎮社會總產值16%以上,農民人均收入大部分來自林業。依托山林資源豐富,天然牧場廣闊優勢,在養殖品種、技術和規模上得到較大發展。到目前為止,全鎮有湛口的紅菇基地、水坑的青苗基地和靈芝基地、津洞的西瓜和香菇基地、毛家的肉牛基地、東山與春和的蜂蜜基地和石蛙基地、店前和中坪的毛竹基地及造紙基地,還有橋頭、南車、雪山等三個國有林場和一個鎮辦林場。二、基本做法與典型經驗1、突出重點,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林產業發展。數量充足、布局合理、結構科學、質量優良的各類森林覆蓋,才能發揮生態系統

20、整體防護功能,才能構筑良好的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林木利用率高、產品增值效益明顯、產業鏈條長、符合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企業,才能較好的聯結帶動農戶增收,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因此,建立符合鎮情、林情的發展思路與制定科學的產業建設規劃,走有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現代林業發展的精髓。我鎮根據區位、氣候等優勢,確立了速生豐產林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綠化苗木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設規劃,并始終如一的堅持,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作用,為我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活力。2、明確責任,嚴格落實,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機制。我們實行各級領導干部任期林業產業目標責任制,簽訂責任狀,將林產業成績作

21、為政績考核重要內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獎懲辦法,嚴格考核并兌現獎懲。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強化了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3、調整結構,靠山致富,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煥發出群眾空前的造林、營林、護林熱情,投資發展商品林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熱門"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整體功能進一步完善,推動了林業服務體系、經營體系、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和流轉體系的建設,加速了林產業結構升級和良性循環發展,使林業收入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事實證明,林業既能顯現生態、社會效益,又能很好發揮經濟效益,實現脫貧致富目標。三、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2005年,我鎮率先開展林權改革工作,通

22、過林改,林農都基本上拿到了林權證,造林積極性大大提高。目前,橋頭鎮林地面積約31.7萬畝,人均擁有林地面積約21.2畝,林業在發展我鎮經濟中占有較大優勢,但由于種種原因,資源優勢并未轉化為經濟優勢,林業資源整體開發利用仍處于相當低的水平o1、產業化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低目前,我鎮林業產業中,第一產業比重大,二、三產業滯后,第二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特色林業經營沒有做到集約化,加工企業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為主,技術和工藝落后,經營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極低,產品增值效益不明顯,缺少生產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聯接帶動農戶能力強、具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

23、業。特別是我鎮山區較多,農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無產業”的現象還存在,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后,未能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現代林業注重林業科技含量,盡管我鎮在林業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造林條件等多方因素制約,林業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水平與現代林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2、林業產業化投入少,配套體系建設落后目前雖然我鎮逐年加大對林業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建設投資,但投資主要側重于生態建設,用于產業建設的投資少,政策性貸款爭取難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的建設跟不上市場步伐,加工企業處于融資難,無法正常存儲木材原料,造成

24、企業生產效益低,挫傷發展熱情,也影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林業的發展需要配套的體系建設,目前,我鎮林業市場建設跟不上,經營規模小,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低,存儲能力和流通服務水平相對較差,影響著林產品的流通,同時,林業技術、信息、生產資料服務體系不完善,先進的林木培育技術、林產品加工利用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普及應用落后,不適應新階段林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3、林業管理機制不活,機構不健全林業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難度大,肩負林業執法、資源管理、公益服務等管理職能,目前機構設路不合理、體制復雜等因素嚴重制約了林業發展。隨著全鎮林業建設的發展,林政案件、林地糾紛增多,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25、而我鎮林政執法主要依靠森林公安派出所、林業工作站協助,目前尚未建全林業執法機構,導致重大林政案件無法介入調查,不同程度影響林政資源依法管理。三、對策及打算環境與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林業具有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49千克氧氣,一畝樹林,一個月可吸收二氧化硫4千克;一畝樹林,一年可吸收灰塵22噸至60噸;一畝樹林,直接經濟產值可達500元/年。堅持可持續發展,以自然資源為基礎,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協調,達到生態一經濟一社會系統的健康發展與繁榮,實現橋頭鎮由林業大鎮走向林業強鎮道路。(一)、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

26、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森林有多方面的功能,社會有多樣化的需求,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以保護生態為主、同時兼顧林業企業的效益,保護林農的利益,做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生態建設中不忘發揮產業功能,在產業發展中不忘兼顧生態要求,把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實現共贏互補。1、以公益林、自然景區為重點,實施生態林管護。緊緊圍繞全鎮生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生態林管護制度,加快生態項目實施進度,加大生態治理【篇三:林業調查報告】沂水縣現階段林業情況調查報告為了進一步了解國家林權制度改革后家鄉的林業發

27、展情況,深入分析我國林業制度改革利弊,探究新農村建設新思路,筆者于8月20日跟隨沂水縣林業局專業技術人員及各鄉鎮林業站長參加了2010年沂水縣生態林場自查驗收培訓會,并走訪各鄉鎮獲取了本年沂水縣林業情況的第一手資料。今年以來,本縣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加快生態林場建設步伐,以提高森林覆蓋率和造林綠化水平,優化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為目標;以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為工作重點;以提高林業的生態、社會、文化和經濟四大效益為核心,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綠化、林場化管理、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規范化保護為總出發點。全縣上下齊心協力,抓住造林黃金時機,大干快干,努力培植森林資源,不斷豐富森林

28、景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構建起了全縣森林生態旅游大格局。沂水縣以生態林場建設、花卉苗木產業發展、城區周邊山體綠化、楊樹豐產林、全縣荒山綠化為總抓手開展營林生產。立足實際,堅持植樹造林不動搖的指導思想,完成了上半年的林業生產任務。截止目前,全縣已完成營林面積10.1萬畝,其中荒山造林6萬余畝,楊樹豐產林4萬畝,林下經濟35萬平方米,完成城區周邊山體規劃面積1.4萬畝。今年春季,局領導班子會同各鄉鎮黨委、政府領導同志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科學規劃,實現了以基地建設為中心,以點、線、片、帶栽植相結合的栽植格局,大力實施了四大楊樹豐產林建設工程(綠色通道工程、沿河圍庫工程、城鄉綠化工程、農田林網工

29、程),目前,4萬畝速生豐產林建設工程已全部完成。同時,沂水縣超額完成了荒山造林任務。目前,全縣荒山造林完成了6萬余畝。今年該縣按照因地制宜,山、水、林、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方針,根據荒山綠化規劃及生態林場建設規劃,縣林業部門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宜林荒山和生態林場建設地進行了統一科學規劃。所有工程造林點全部經過公開競標,運用專業造林隊開展工程造林。今年鄉鎮自行造林4000畝,也全部按照工程造林的標準進行實施。今年沂水縣還完成了30萬平方米林下經濟建設。為進一步提高林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該縣狠抓了林下經濟的發展,重點推廣發展了食用大球蓋菇、雙抱菇、平菇、杏抱菇、黑木耳等菌類;螞蚱、金蟬等特色昆蟲;雞、鴨、鵝等林下禽類養殖為主流的林下經濟產業。在筆者跟隨林業局工作人員進行下鄉調查時,了解到局組織局班子成員、包鄉鎮林改人員在工作中施行責任到人的工作制度,保證分管領導對工作的全面部署。要求檢查工作人員采取聽、查、看、訪的方式,對我縣的林改工作進行認真、細致、全面的檢查。聽:聽取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行政村以書面材料形式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匯報,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查:一查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