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工藝學06橡膠的共混與改性_第1頁
橡膠工藝學06橡膠的共混與改性_第2頁
橡膠工藝學06橡膠的共混與改性_第3頁
橡膠工藝學06橡膠的共混與改性_第4頁
橡膠工藝學06橡膠的共混與改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聚合物共混: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聚合物制備成宏觀均勻聚合物的過程,其產物稱聚合物共混物。橡膠共混的目的和意義:改善橡膠的使用、加工和(或)經濟性能。橡膠共混的應用:大約70%以上的橡膠是以橡膠并用或橡塑并用的形式進行加工和使用。共混例子共混例子 :輪胎:胎面膠、輪胎:胎面膠、 胎側膠、內胎;胎側膠、內胎;在合成橡膠例如在合成橡膠例如SBR、BR中并用中并用NR,改善,改善SBR、BR的加工性能。的加工性能。6.1 概述概述輪胎斷面結構與所用主體材料輪胎斷面結構與所用主體材料NR/SBRSBR/BRNR/SBR/BR內胎或無內胎或無內胎的內胎的內層膠:內層膠: NR, IIR, NR/XIIRNR/

2、BR,NR/EPDMNRCR/BR、CR/NR、CR/EPDM:改進改進CR之混煉、之混煉、壓延、成型性能;壓延、成型性能;樹脂硫化的樹脂硫化的IIR:并用少量并用少量CR或或CSM,可加快硫,可加快硫化速度;化速度; NBR/PVC:提高提高NBR的拉伸強度、阻燃性、耐的拉伸強度、阻燃性、耐磨性、耐溶劑性、耐臭氧性、加工性及海綿發泡磨性、耐溶劑性、耐臭氧性、加工性及海綿發泡性能;性能;橡膠橡膠/PE:在在SBR等橡膠中加等橡膠中加5-20份份PE,可減少,可減少SBR等膠料的收縮率,用于鞋底及海綿膠;等膠料的收縮率,用于鞋底及海綿膠;橡膠橡膠/高苯乙烯:高苯乙烯:提高橡膠的強度、耐磨、加工提

3、高橡膠的強度、耐磨、加工性能,壓延、壓出半成品的表面光滑;性能,壓延、壓出半成品的表面光滑;EPDM / 酚醛樹脂:酚醛樹脂:提高提高EPDM的粘性。的粘性。橡膠共混、橡塑共混改性的研究內容橡膠共混、橡塑共混改性的研究內容 相容性形成均相體的能力: 熱力學相容性、工藝相容性熱力學相容性、工藝相容性 共混物形態結構: 連續相、分散相、界面連續相、分散相、界面 配合劑在共混物中分布及其對配合劑在共混物中分布及其對物性的影響物性的影響 常見共混物的制備方法和性能: 橡膠共混物和共混型熱塑性彈性體橡膠共混物和共混型熱塑性彈性體6.2 聚合物的相容性聚合物的相容性 聚合物的相容性:兩種不同聚合物在外力作

4、用下共混,移去外力后仍能相互容納并保持宏觀均相形態的能力。 6.2.1 聚合物的熱力學相容性聚合物的熱力學相容性 用熱力學的觀點,高聚物遵循液體混合的規律:用熱力學的觀點,高聚物遵循液體混合的規律: 若自由能Gm 0 ,為熱力學不相容體系。 Sm與氣體常數、聚合物組分的摩爾數、體積分數有關。混合熱Hm與聚合物溶解度參數和體積分數有關 聚合物共混時,混合自由能Gm主要取決于各組分的溶解度參數、摩爾體積、體積分數。 共混體系能否達到熱力學相容,主要決定于混合熱Hm及混合熵Sm 絕對值的大小。mmmSTHG 聚合物的溶解度參數的聚合物的溶解度參數的差值越大,等量共混時,越差值越大,等量共混時,越不容

5、易實現熱力學相容。不容易實現熱力學相容。 多數聚合物共混時達不多數聚合物共混時達不到熱力學相容,只能實現部到熱力學相容,只能實現部分相容。分相容。 6.2.2 聚合物的工藝相容性聚合物的工藝相容性 某些在熱力學上不相容的共混體系,通過機械方法或增容方法混合,也可以獲得足夠穩定的共混物。這種共混物在微觀區域內構成多相形態,但在宏觀上仍能保持其均勻性。6.2.3 聚合物相容性的預測聚合物相容性的預測 可以通過溶解度參數預測聚合物相容性。可以通過溶解度參數預測聚合物相容性。6.2.4 不相容聚合物的增容不相容聚合物的增容 加入均勻劑或相容劑加入均勻劑或相容劑 6.2.5 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聚合物相容

6、性的表征 (聚合物共混物在橡膠減震材料方面的應用(聚合物共混物在橡膠減震材料方面的應用 ?)?)6.3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態結構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態結構6.3.1 共混物形態結構共混物形態結構 均相結構:均相結構:共混物的物性為組分物性的加和值 單相連續結構:單相連續結構:“海-島”結構,分散相 + 連續相 兩相連續結構:兩相連續結構:“海-海”結構,兩個組分都是連續 相或相互貫穿交錯的結構。6.3.2 島相的分散度和均一性:島相的分散度和均一性:平均粒徑和均勻程度平均粒徑和均勻程度共混物及并用比例共混物及并用比例 25/75 50/50 75/25SBR / NR0.3/C 5.0/C C/0.

7、7SBR / IR1.3/C 2.0/C C/0.2BR / IR0.2/C 0.3/C C/0.7SBR / BR相容相容 相容相容 相容相容高高-CN NBR / IR30.0/C 25.0/C C/20高高-CN NBR / SBR6.0/C C/4.0中中-CN NBR / SBR0.6/C 1.5 C/0.8CR / NR2.5/C 4.0/C 8.0/CEPDM / NR3.0/C C/0.8平均粒徑平均粒徑(m) ; C 連續相;連續相; 兩相連續結構兩相連續結構 6.3.3 共混物的界面共混物的界面 界面形成步驟: (1) 由兩組分兩相接觸;由兩組分兩相接觸; (2) 兩種大分

8、子鏈段相互擴散兩種大分子鏈段相互擴散界面層的穩定界面層的穩定 界面層的厚度決定取決于兩種聚合物相容性及分界面層的厚度決定取決于兩種聚合物相容性及分子量大小。子量大小。 添加相容劑,A -B 小, 界面層厚6.3.4 共混物形態結構的影響因素共混物形態結構的影響因素 島相形態:島相形態:分散度、平均粒徑和形狀分散度、平均粒徑和形狀 較好的共混物:較好的共混物: 適中的相容性、分散相大小適宜、界面層厚 聚合物共混影響因素:聚合物共混影響因素: 配方組成:配方組成:生膠、共混比、相容劑、加工助劑 混煉工藝條件:混煉工藝條件:時間、強度、輥溫、加工方法 (1)共混組分相容性的影響 (2)組分濃度對共混

9、物形態的影響 74% 連續相 組分體積分數 26% 分散相 26-74% 視具體條件而定 當二者的初始粘度和內聚能接近時,濃度大者易形成連續相。(3)組分粘度的影響)組分粘度的影響 “軟包硬軟包硬”。(粘度與高聚物品種、結構以及溫度有關) 兩組分粘度相近,島相分散效果好且粒徑小。兩組分粘度相近,島相分散效果好且粒徑小。 粘度的影響: 粘度低組分 連續相 粘度相近 “海-海”結構 粘度的調整方法: 選擇合適的生膠牌號選擇合適的生膠牌號 預先塑煉調節可塑度預先塑煉調節可塑度 使用母煉膠方法使用母煉膠方法: : 粘度大、加軟化劑 粘度 粘度小、加填料 粘度(4 4)共混工藝的影響)共混工藝的影響混煉

10、工藝條件:時間、強度、輥溫、加工方法分散相內聚能相容性,界面張力 分散相平衡粒徑分散相體積分數剪切速率混合方法對形態結構和性能的影響混合方法對形態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兩階共混兩階共混對形態結構的影響對形態結構的影響 合適配比合適配比 連續相交錯結構的母料連續相交錯結構的母料 加余料混煉加余料混煉SBR/LDPE 75/25在在NR/EPDM中,炭黑容易混入中,炭黑容易混入NR相。相。對力學性能有何影響對力學性能有何影響?如何改進如何改進?6.4 配合劑在橡膠共混物中的分配配合劑在橡膠共混物中的分配6.4.1 補強劑在共混物中的分配補強劑在共混物中的分配(1)影響炭黑在共混物中分配的因素)影響炭黑

11、在共混物中分配的因素 橡膠的不飽和度 與炭黑親和性 柔順 橡膠與炭黑的親和性從大到小順序:橡膠與炭黑的親和性從大到小順序: BR 、SBR、 CR、 NBR 、 NR 、 EPDM、 IIR 橡膠的粘度對炭黑分布的影響:橡膠的粘度對炭黑分布的影響: 炭黑容易進入粘度低的橡膠相。炭黑容易進入粘度低的橡膠相。 可用軟化劑調節炭黑在共混物中的分布 如 NR/充油SBR混煉工藝的影響混煉工藝的影響 (1)BR/SBR + 炭黑 (2) BR/炭黑+ SBR (3)SBR /炭黑+BR (4) BR/炭黑+ SBR/炭黑(2) 填料分配對共混物性能的影響填料分配對共混物性能的影響 炭黑在共混物各相中的分

12、布不是越均勻越好,需要合理分配,存在一個炭黑分配量對膠料物性的平衡問題。6.4.2 交聯劑在橡膠共混物中的分布交聯劑在橡膠共混物中的分布 共交聯 (1) 交聯助劑在橡膠中的溶解度:交聯助劑在橡膠中的溶解度:相似相容原理相似相容原理交聯助劑在各種橡膠中的溶解量交聯助劑在各種橡膠中的溶解量溫度對硫黃在各種橡膠中溶解度的影響溫度對硫黃在各種橡膠中溶解度的影響溫度對溫度對TMTD在各種橡膠中溶解度的影響在各種橡膠中溶解度的影響(2) 交聯助劑在橡膠中的擴散:交聯助劑在橡膠中的擴散: 交聯助劑擴散系數為10-8 10-6 cm2/s。聚合物擴散系數是10-12cm2/s左右,兩者相差高達106倍。(3)

13、交聯助劑的分配系數:)交聯助劑的分配系數: KSA / SB SB、SA 在B、A橡膠中的溶解度。 K值很大或很小表示分配極不均勻。例子例子1 1:硫化體系對:硫化體系對CR/EPDMCR/EPDM共混橡膠性能的影響共混橡膠性能的影響EPDM與CR的分子鏈的極性相差較大,二者的硫化體系不同。大多數秋蘭姆類、噻唑類等促進劑對CR來說是防焦劑。膠料停放過程中,EPDM相中極性的小分子配合劑向極性較大的CR相遷移而引起膠料的硫化特性的變化。促進劑TMTD、DM遷移到CR相中起防焦劑作用,同時EPDM相中促進劑的含量降低,使共混膠料的硫化速率減小;膠料停放時間越長,這種作用越明顯;而CBS、DPG、T

14、AIC未發現對CR的硫化起明顯的延遲或促進作用。 例子例子2 2:共混工藝和第三組分對性能的影響:共混工藝和第三組分對性能的影響a.共混工藝對CR/EPDM共混物力學性能有很大影響。采用炭黑全部加入EPDM中,然后與CR混合的共混工藝,所得硫化膠的力學性能優異。這主要是利用炭黑的不均勻分布提高了EPDM相的強度。b. 當EPDM為分散相時,采用極性樹脂、CPE、或EPDM接枝丙烯酸酯、 EPDM接枝馬來酸酐作相容劑,可以減小分散相EPDM的尺寸,提高并用膠的強度、耐熱性、耐臭氧性。6.5 橡膠共混物的共交聯橡膠共混物的共交聯 聚合物共混技術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是各組分交聯速度不協調。理想的共交聯

15、是既能兩相同步硫化,又能產生相間交聯。6.5.1 橡膠橡膠/橡膠共混物共交聯橡膠共混物共交聯 影響因素:(1)共混物交聯體系不同 ;(2)共混物交聯速度不同:共混物中多數聚合物相中反應能力、硫化劑溶解度不同而在各相中的分布不均勻,造成兩相硫化程度不同,性能低;(3)硫化助劑的遷移共混物的相間交聯共混物的相間交聯 共混聚合物多呈相分離狀態,其力學性能的薄弱部位便是相界面處。 只有通過界面處產生相間交聯(界面交聯、異種聚合物交聯),加強多相體系的界面,使相分離體系處于分相而不分離的統一網絡結構狀態,才能獲得更好的改性效果。例子:例子:CIIR/SBR 50/50體系, (硫黃 1.2,TMTD 0

16、.1, CZ 0.6為硫化體系), 共混前后的硫化速度比為 因共混后硫化劑濃度的變化, CIIR在共混體系中的硫化速度僅為單獨硫化時的14%,CIIR相嚴重硫化不足。例子:例子:NBR/EPDM體系體系3.2SBRSBRm14.0CIIRmCIIR解決硫化速率不匹配引起的硫化不相容性的辦法解決硫化速率不匹配引起的硫化不相容性的辦法(1)選擇合適的硫化體系。不同的橡膠品種和交聯體系中,反應能力、硫化劑溶解度不同,引起兩相硫化速度不同步。(2)對橡膠進行改性。例如,EPDM通過鹵化、磺化、羧基化、酸酐改性等方法在EPDM中引入活性極性基團,改善EPDM/NR體系的相容性,提高硫化速率和硫化膠性能。

17、這是由于改性EPDM增加了對硫化體系的吸引力和溶解度,減少了硫化體系向高不飽和橡膠相的遷移。 (3)在非極性橡膠中加入極性大的樹脂。例如,在EPDM中加入芳香族樹脂等極性較大的化合物。 (4)采用動態硫化技術。對一個組分先進行動態硫化,有效地控制共混硫化膠的形態結構,排除不同硫化體系之間的相互干擾。 在劇烈的剪切力作用下,預硫化相在動態硫化的同時被粉碎,并均勻地分散在另一橡膠組成的連續相中并保持不變。 (5)選擇合適的共混工藝。例如改變加料順序、采用母煉膠方法。EPDM/NR:在硫化速度較慢的EPDM分子鏈上引入化學結合的促進劑等硫化活性點,以提高其共硫化性. EPDM+促促M M-EPDM耐

18、汽油橡膠管配方耐汽油橡膠管配方原材料原材料用量phrNBR/PVC 70/30100氧化鋅氧化鋅5.0硬脂酸硬脂酸1.0硫黃硫黃1.5促進劑促進劑MBTS1.5促進劑促進劑TMTMTMTM0.3快壓出炭黑(快壓出炭黑(FEF)40半補強炭黑(半補強炭黑(SRF)40活性碳酸鈣活性碳酸鈣20PVC穩定劑穩定劑KV-561.5防老劑防老劑RD1.0防老劑防老劑4010NA4010NA2.5增塑劑增塑劑DOA15增塑劑增塑劑DBP15石蠟石蠟2.0合計合計246.36.5.2 橡膠橡膠/塑料共混物的共交聯塑料共混物的共交聯(1) NBR/PVC的共交聯的共交聯 TCY / DB-DM-MgO-ZnO

19、體系是 NBR/PVC共交聯的較佳體系(2) CR/PVC的共交聯的共交聯 三嗪類化合物DB、TCY可使CR/PVC產生共交聯6.6 橡膠共混物膠料的配方設計和制備橡膠共混物膠料的配方設計和制備 (1) 共混主體材料的選擇共混主體材料的選擇 考慮因素:制品性能、加工方法和成本的要求,熱力學相容性、工藝相容性、門尼粘度 (2) 填充劑和硫化體系的影響填充劑和硫化體系的影響 填充劑和硫化體系在各相中的分配、硫化配 合劑與橡膠的相容性、配合劑的相互影響 (3) 混煉工藝的選擇混煉工藝的選擇 母煉膠、兩階共混、預硫化、動態硫化(4)加入增容劑或改性劑)加入增容劑或改性劑6.7 共混型熱塑性彈性體共混型熱塑性彈性體熱塑性彈性體熱塑性彈性體(TPE)是一種在高溫下能產生塑性流動,是一種在高溫下能產生塑性流動,在常溫下顯示橡膠高彈性,兼有塑料和橡膠特性的新型在常溫下顯示橡膠高彈性,兼有塑料和橡膠特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動態硫化是橡膠與樹脂在熔融混合時,在剪切作用下,動態硫化是橡膠與樹脂在熔融混合時,在剪切作用下,橡膠借助于硫化劑產生硫化反應的過程。橡膠借助于硫化劑產生硫化反應的過程。TPE的形態結構的形態結構橡膠相粒徑的影響橡膠相粒徑的影響復習思考題(復習思考題(06) 6.1 名詞解釋:聚合物的相容性、共混、共混物的共交聯、名詞解釋:聚合物的相容性、共混、共混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