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理 論 課 教 案 課程名稱:工業網絡技術 授課學期:20162017二學期 教材版本:第一版 授課教師:王文川 成都市技師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 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課程名稱網絡技術基礎課題名稱計算機網絡概述課時4授課日期任課教師王文川目標群體教學環境教室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2、計算機網絡的拓補結構職業通用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2、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制造通用能力目標:1、理解傳輸介質學習重點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2、計算機網絡的拓補結構學習難點拓補結構教法、學法講授法、討論法、實例法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學、學習準備教師:1、 查閱相關知識2、
2、 減小師生間的陌生感,便于進一步了解學生和分析學生;學生:教科書和記錄筆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 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后的十多年時間內,由于價格很昂貴,電腦數量極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絡主要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而產生的,其形式是將一臺計算機經過通信線路與若干臺終端直接連接,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做為最簡單的局域網雛形。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
3、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并以ARPAnet為主干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并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后替代了ARPA
4、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提問: 請全班同學參與討論。請同學起來回答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階段第一代:遠程終端連接20世紀60年代早期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主機是網絡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各處并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階段(局域
5、網)20世紀60年代中期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包括:通信子網、用戶資源子網。終端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件資源。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198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TCP/IP協議的誕生。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ATM技術、ISDN、千兆以太網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絡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提問:討論信息反饋:成都市技
6、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中國的網絡發展史1、Internet的階段性發展我國的INTERNET的發展以1987年通過中國學術網CANET向世界發出第一封E-mail為標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網絡體系,即:中科院的科學技術網CSTNET;國家教育部的教育和科研網CERNET;原郵電部的CHINANET和原電子部的金橋網CHINAGBN。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術,并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
7、但這個階段的網絡應用僅限于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1996年,同樣是起步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工程進入Internet,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Internet的國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Internet絡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Internet開始進入公眾生活,并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1996年底,中國Internet用戶數已達20萬,利用Internet開展的業務與應用逐步增多。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國快速最為快速的階段。國內Internet用戶數9
8、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增長到今天,上網用戶已超過1000萬。據中國Internet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人數為 6800萬人。這一數字比年初增長了890萬人,與2002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2220萬人。中國目前有五家具有獨立國際出入口線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單位,還有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等領域的非營利性Internet骨干單位?,F在有600多家網絡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經營的有140家。隨著網絡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接入網速率慢形成的瓶頸問題
9、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網絡的分類】按覆蓋范圍分:局域網L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米到幾十公里)城域網MAN(界于WAN與LAN之間)廣域網W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十到幾千公里)按拓撲結構分類總線型環型星型網狀按信息的交換方式來分: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報文分組交換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Internet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是未來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通過它,人類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會。人們用各種名稱來稱呼Internet,如國際因特網絡、因持網,互聯網、交互網絡、網際網等等,它正在
10、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擴散,不斷增添吸收新的網絡成員,已經成為世界上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信息資源最豐富的計算機信息網絡。 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這一個龐大的網絡,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當時,美國國防部為了保證美國本土防衛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裝在受到前蘇聯第一次核打擊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擊能力,認為有必要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后,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在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系。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DODDARPA)資助建立了一
11、個名為ARPANET(即阿帕網)的網絡,這個網絡把位于洛杉礬的加利福尼亞大學、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以及位于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位于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采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這個阿帕網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雛形。 到1972年時,ARPANET網上的網點數已經達到40個,這40個網點彼此之間可以發送小文本文件(當時稱這種文件為電子郵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傳輸協議發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數據文件(即現在Internet 的FTP),同時也發現了通過把一臺電腦模擬成另一臺遠程電腦的一個終端而
12、使用遠程電腦上資源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較早出現的重要工具,E-mail和FTP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應用。 1972年,全世界電腦業和通訊業的專家學者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第一屆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就在不同的計算機網絡之間進行通信達成協議。會議決定成立Internet工作組,負責建立一種能保證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標準規范即通信協議。1973年,美國國防部也開始研究如何實現各種不同網絡之間的互聯問題。1974年,IP(Internet協議)和TCP(傳輸控制協議)問世,合稱TCPIP協議。這兩個協議定義了一
13、種在電腦網絡間傳送報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隨后,美國國防部決定向全世界無條件地免費提供TCPIP,即向全世界公布解決電腦網絡之間通信的核心技術。TCPIP協議的核心技術的公開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大發展。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協議的美國軍方的ARPA網,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協議的各種網絡。為了將這些網絡連接起來,美國人溫頓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個想法:在每個網絡內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訊協議,在和其它網絡通信時使用TCPIP協議。這個設想最終導致了Internet的誕生,并確立了TCPI
14、P協議在網絡互聯方面的地位。 80年代初,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沒有獲得美國聯邦機構合同的學校仍不能使用。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開始著手建立提供給各大學計算機系使用的計算機科學網(CSNet)。CSNet是在其他基礎網絡之上加統一的協議層,形成邏輯上的網絡,它使用其他網絡提供的通信能力,在用戶觀點下也是一個獨立的網絡。CSNet采用集中控制方式,所有信息交換都經過CSNet-Relay(一臺中繼計算機)進行。 以上這些網絡都相繼并入Internet而成為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Internet成為全世界各種網絡的大集合。 Internet的又一次快速發展源于美國國
15、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的介入,即建立NSFNET。80年代初,美國一大批科學家呼吁實現全美的計算機和網絡資源共享,以改進教育和科研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抵御歐洲和日本先進教育和科技進步的挑戰和競爭。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為鼓勵大學和研究機構共享他們非常昂貴的4臺巨型計算機,希望各大學、研究所的計算機與這4臺巨型計算機聯接起來。最初NSF曾試圖使用ARPANet作NSFNET的通信干線,但由于ARPANet的軍用性質,并且受控于政府機構,這個決策沒有成功;于是他們決定自己出資,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通訊協
16、議,建立名為NSFNET的廣域網。 1986年NSF投資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依利諾斯大學和康納爾大學建立5個超級計算中心,并通過56Kbps的通信線路連接形成NSFNET的雛形。1987年NSF公開招標對NSFNxT進行升級、營運和管理,結果IBM、MCI和由多家大學組成的非盈利性機構Merit獲得NSr的合同。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線路速度升級到了T1(1.5MbpS),并且連接13個骨干結點,采用MCI提供的通信線路和IBM提供的路由設備,Merit則負責NSFNET的營運和管理。由于NSF的鼓勵和資助,很多大學、政府機構甚至私營的研究機構紛紛
17、把自己的局域網并人N5FNET中,從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網從100個迅速增加到3000多個。NSFNET的正式營運以及實現與其他已有和新建網絡的連接開始真正成為Internet的基礎。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Internet在80年代的擴張不單帶來量的改變,同時帶來了某些質的變化。由于多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Internet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純計算機專業人員。新的使用者發覺計算機相互間的通訊對他們來講更有吸引力。于是,他們逐步把Internet當作一種交流與通信的工具,而不僅僅只是共享NSF巨型計算機的
18、運算能力。 進入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網際網:各個子網分別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作費用,而這些子網又通過NSFNET互聯起來。NSFNET連接全美上千萬臺計算機,擁有幾千萬用戶,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員網。隨著計算機網絡在全球的拓展和擴散,美洲以外的網絡也逐漸接入NSFNET主干或其子網。 1993年是因特網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因特網完成了到目前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術創新,WWW(萬維網)和瀏覽器的應用使因特網上有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平臺:人們在因特網上所看到的內容不僅只是文字,而且有了圖片、聲音和動畫,、甚至還有了電影。因特網演變成了一個文字、圖像、聲
19、音、動畫、影片等多種媒體交相輝映的新世界,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全世界。 到2000年底,世界上網人數已突破4億,預計在2004年將達到7億。 Internet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我國也非常重視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注重與Internet的連接。目前,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信息網絡,對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與國際社會的信息交流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1987年至1993年是Internet在中國的起步階段,國內的科技工作者開始接觸Internet資源。在此期間,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為首的一批科研院所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一些與Internet聯網的科研課題,通過撥號方式使用Intern
20、et的E-mail電子郵件系統,并為國內一些重點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國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6年,由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即當時的國家機械委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合作,啟動了名為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的國際因特網項目。 1987年9月,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連通了Internet的電子郵件系統。隨后,在國家科委的支持下,CANET開始向我國的科研、學術、教育界提供Internet電子郵件服務。 1989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通過其國際合作伙伴-美國斯坦福加速器
21、中心主機的轉換,實現了國際電子郵件的轉發。由于有了專線,通信能力大大提高,費用降低,促進了因特網在國內的應用和傳播。 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1990年,由電子部十五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和德國GMD合作,連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系統;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也和加拿大UBC合作,實現了MHS系統。因而,國內科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公用電話網或公用分組交換網,使用Internet的電子郵件服務。 1990年10月,中國正式向國際因特網信息中心(InterNIC)登記注冊了最高域名CN,從而開通了使用自己域名的Int
22、ernet電子郵件。繼CANET之后,國內其他一些大學和研究所也相繼開通了Internet電子郵件連結。 1994年1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接受我國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國開通并測試了64Kbps專線,中國獲準加入Interne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長胡啟恒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正式提出要求連入Internet,并得到認可。至此,中國終于打通了最后的關節,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國際專線為標志,中國與Internet全面接觸。同年5月,中國聯網工作全部完成。中國政府對Internet進入中國表示認
23、可。中國網絡的域名也最終確定為cn。此事被我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從1994年開始至今,中國實現了和因特網的TCPIP連接,從而逐步開通了因特網的全功能服務;大型電腦網絡項目正式啟動,因特網在我國進入了飛速發展時期。 1995年1月,中國電信分別在北京、上海設立的64K專線開通,并且通過電話網、DDN專線以及X.25網等方式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3月,中國科學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漢、南京四個分院的遠程連接,開始了將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俗稱百所聯網工程
24、),取名中國科技網(CSTNet)。其目標是把網絡擴展到全國24個城市,實現國內各學術機構的計算機互聯并和Internet相連。該網絡逐步成為一個面向科技用戶、科技管理部門及與科技有關的政府部門服務的全國性網絡。1995年 5月,ChinaNET全國骨干網開始籌建。7月,CERNET連入美國的128K國際專線開通。 12月,中科院百所聯網工程完成。就在這個月,CERNET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并通過了國家計委組織的驗收。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1996年1月,ChinaNET全國骨干網建成并正式開通,全國范圍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絡開始提供服務。 9
25、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1996年11月,CERNET開通2M國際信道,加上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授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絡中心與CNNIC簽約并管理二級域名。1997年6月3日,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委托,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組建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職
26、責。同日,宣布成立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中指出: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29.9萬臺,上網用戶62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4066個,WWW站點1500個,國際出口帶寬18.64Mbps。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課程名稱網絡技術基礎課題名稱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計算機網絡課時2授課日期任課教師目標群體教學環境教室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2、計算機網絡的拓補結構職業通用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2、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制造通
27、用能力目標:1、理解傳輸介質學習重點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2、計算機網絡的拓補結構學習難點網絡的拓補結構教法、學法講授法、討論法、實例法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室教學、學習準備教師:3、 查閱相關知識;4、 備課。學生:預習新知識。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設備安裝在單獨的機房中,后來出現了批處理和分時系統,分時系統所連接的多個終端連接著主計算機。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許多系統都將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臺中心計算機上,出現了第一代計算機網絡。它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美國航空公司與IBM在
28、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聯合研究,20世紀60年代投入使用的飛機訂票系統SABRE-I,它由一臺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個終端組成(這里的終端是指由一臺計算機外部設備組成的簡單計算機,有點類似現在所提的“瘦客戶機”,僅包括CRT控制器、鍵盤,沒有CPU、內存和硬盤)。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為了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并減輕主機負擔,已經使用了多點通信線路、終端集中器、前端處理機FEP(Front-End Processor),這些技術對以后計算機網絡發展有著深刻影響,以多年線路連接的終端和主機間的通信建立過程,可以用主機對各終端論詢或者由各終端連接成雛菊鏈的形式實現??紤]到遠程通信的特殊情況,對傳
29、輸的信息還要按照一定的通信規程進行特別的處理。 當時的計算機網絡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以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系統”,這樣的計算機系統具備了通信的雛形。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 60年代出現了大型主機,因而也提出了對大型主機資源遠程共享的要求,以程控交換為特征的電信技術的發展為這種遠程通信需求提供了實現手段。第二代網絡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與20世紀60年代后期。這種網絡中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接口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后互聯。IMP和它們之際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
30、間的通信任務,構成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 兩個主機間通信是對傳送信息內容的理解、信息的表示形式,以及各種情況下的應答信號必須遵守一個共同的約定,這就是“協議”。在ARPA網中,將協議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層次。如何分層,以及各層中具體采用的協議總和,成為網絡體系結構?,F代意義上的計算機網絡是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建成的ARPAnet實驗網開始的,該網絡當時只有4個結點,以電話新路為主干網絡,兩年后,建成15個節點,進入工作階段,此后規模不斷擴大,20世紀70年代后期,網絡結點超過60個,主機100多臺,地理范圍跨越美洲大陸,
31、連通了美國東部和西部的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而且通過通信衛星與夏威夷和歐洲地區的計算機網絡相互連通。其特點主要是:1。資源共享,2。分散控制,3。分組交換,4,采用專門的通信控制處理機,5,分層的網絡協議,這些特點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網絡的一般特征。 20世紀70年代后期是關于通信網大發展的時期,各發達國家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電報電話公司都在發展分組交換網絡。這些網絡都以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遠程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為主要目的,通信線路大多采用租用電話線路,少數鋪設專用線路,這一時期網絡成為第二代網絡,以遠程大規?;ヂ摓橹饕攸c。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開始以通信子網為中心,這時候的概率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
32、目的,互連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的集合體”。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成熟,網絡應用越來越廣泛,網絡規模增大,通信變得復雜。各大計算機公司紛紛制定了自己的網絡技術標準。IBM于1974年推出了系統網絡結構(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為用戶提供能夠互聯的成套通信產品;1975年DEC公司宣布了自己的數字網絡體系結構DNA(digitaoNetwork Architecture) ;1976nian UNIVAC宣布了該公司的分布式通信體系結構(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33、 Architecture) ,這些網絡技術標準只是在一個公司范圍內有效,遵從某種標準的、能夠互聯的網絡通信產品,只是同一公司生產的同構型設備。網絡通信市場這種各自為政的狀況使得用戶在投資方向上無所適從,也不利于多廠商之間的公仆競爭。1977年ISO組織的TC97信息處理系統技術委員會SC16分技術委員會開始著手制定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OSI/RM標志著第三代計算機網絡的誕生。此時的計算機網絡在共同遵循OSI標準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具有統一網絡體系結構,并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準化的網絡。OSI/RM參考模型把網絡劃分為七個層次,并規定,計算機之間只能在對應層之間進行通信,大大簡化了網絡
34、通信原理,是公認的新一代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基礎,為普及局域網奠定了基礎。請同學起來回答聽講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了光纖及高速網絡技術,整個網絡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以Internet為代表的因特網,這就是直到現在的第四代計算機網絡時期。 此時計算機網絡定義為“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事實上,對于計算機網絡也從未有過一個標準的定義。 1972年,Xerox公司發明了以太網,1980年2月IEEE組織了
35、802委員會,開始制定局域網標準。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利用ARPAnet協議建立了用于科學研究和教育的骨干網絡NSFnet,1990年NSFnet取代ARPAnet成為國家骨干網,并且走出了大學和研究機構進入社會,從此網上的電子郵件、文件下載和信息傳輸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廣泛使用。1992年,Internet學會成立,該學會把Internet定義為“組織松散的,獨立的國際合作互聯網絡”,“通過自主遵守計算協議和過程支持主機對主機的通信”,1993年,伊利諾斯大學國家超級計算中心開發成功網上瀏覽工具Mosaic(后來發展為Netsca
36、pe),同年克林頓宣布正式實施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計劃,從此在世界范圍內開展了爭奪信息化社會領導權和制高點的競爭。與此同時NSF不再向Internet注入資金,完全使其進入商業化運作。20世紀90年代后期,Interner以驚人速度發展。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NGN,普遍認為是因特網、移動通信網絡、固定電話通信網絡的融合,IP網絡和光網絡的融合;是可以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等各種業務的綜合開放的網絡構架;是業務驅動、業務與呼叫控制分離、呼叫與承載分離的網絡;是基于統一協
37、議的、基于分組的網絡。 在功能上NGN分為四層,即接入和傳輸層、媒體層、控制層、網絡服務層。涉及軟交換、MPLS、E-NUM等技術。個人也有聽到美國正在組建獨立于因特網之外的另一個互聯網絡,用于解決因特網資源淤積,病毒漏洞橫行。結合上述資料來看,很大可能出現一種新概念的網絡結構。誕生一種新型的網絡思維模式和經濟模式。隨著科技飛速發展,重組網絡似乎已經刻不容緩早一些技術難以解決;而在這個資源飛速上傳的網絡時代,再晚一步都會給重組帶來巨大的成本。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課程名稱網絡技術基礎課題名稱1、 數據通信的概念2、數據和信息的區別和聯系課時2授課日期任課教師目標群體教學環境教室
38、學習目標1、 數據通信的概念2、數據和信息的區別和聯系學習重點數據和信息的區別和聯系學習難點數據和信息的區別教法、學法講授法、討論法、實例法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學、學習準備教師:1、 查閱相關知識;2、 備課。學生:預習新知識。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1、 數據通信的概念數據通信是指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交換數據的過程。2、 數據和信息的區別和聯系數據是由數字、字符和符號等組成,可以用描述任何概念和事物,是信息的載體。信息則是說過一句的具體內容和解釋,有具體含義。信息是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后得到的,即信息是按一定要求以一定格式組織起來的、具有一定意義的數據。3、 信
39、號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常常需要通過傳輸介質將數據從某一端傳輸到另一端。信號是數據在具體物理表示,具有確定的物理描述。4、 模擬數據和數字數據當數據采用離散電信號表示時,這樣的數據就是數字數據;當數據采用電波表示時,這樣的數據就是模擬數字。5、 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隨時間連續變化的信號叫模擬信號;隨時間離散變化的信號是數字信號。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6、 數據通信的三要素,它們分別指什么?信源、信宿和信道。信源就是信息的發送端,是發出待傳送信息的人或設備;信宿就是信息的接收端,是接收所傳送信息的人或設備;信道是通信雙方以傳輸介質為基礎的傳輸信息的通
40、道,它是建立在通信線路及其附屬設備上的。7、 數字通信和模擬通信數字通信就是指在通信信道中傳送數字信號的通信方式;與之相對,在通信信道中傳輸模擬信號的通信方式是模擬通信。8、 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指標,分別表示什么意思?信道帶寬,指通信系統中傳輸信息的信道具有一定的頻率范圍(即頻帶寬度)信道容量,指單位時間內信道所能傳輸的最大信息量,即一個信道能夠達到的最大傳輸速率,它表征信道的傳輸能力。數據傳輸速率,指通信系統單位時間內傳輸的二進制代碼的位(比特)數,因此又稱比特率。調制速率又叫波特率或碼元速率,它是數字信號經過調制后的傳輸速率,表示每秒傳輸的電信號單元(碼元)數,即調制后模擬電信號每秒的變化
41、次數。誤碼率是衡量通信系統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傳輸可靠性的指標;也就是指二進制碼元在傳輸過程被傳錯的概率。傳輸延遲,指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而使系統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延誤或滯后的現象。9、 什么是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它們的區別?計算機內部各部件之間或近距離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通常就是用并行通信的方式;而串行通信通常用于計算機與計算機或計算機與終端之間或近距離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在并行傳輸中,一般至少有8個數據位同時在兩臺設備之間傳輸,而在串行通信中,發收端一次只能發送或接受一位數據位,繼而所需數據線的數目大大減少,但其傳輸速度要比并行通信慢的多。10、 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和全雙工通信?
42、在通信線路上,數據只可按一個固定的方向傳送而不能進行相反方向傳送的通信方式稱為單工通信;數據可以雙向傳輸,但不能同時進行,采用分時間段傳輸,在任一時刻只允許在一個方向上傳輸主信息,這種通信方式稱為半雙工通信;可同時雙向傳輸數據的通信方式稱為全雙工通信。11、 點到點通信和點到多點通信?點到點通信是由一條通信線路把兩個DTE連接起來構成的通信方式;點到多點通信是一個端點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多個端點的通信方式。12、 數據通信的過程?數據從信源發出到被信宿正確接收,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通信過程。分為5個階段:1)、通信線路的建立階段;2)、數據傳輸鏈路的建立階段;3)、數據及控制信息的傳輸階段;4)、數據
43、傳輸鏈路的拆除階段;5)、通信線路的拆除階段。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課程名稱網絡技術基礎課題名稱TCP/IP體系結構與設置課時4授課日期任課教師目標群體教學環境教室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1、TCP/IP體系結構與設置2、IP地址職業通用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2、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制造通用能力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學習重點1、TCP/IP體系結構與設置2、IP地址學習難點IP地址教法、學法講授法、討論法、實例法教學媒體教學、學習準備教師:3、 查閱相關知識;4、 備課。學生:預習新知識。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
44、活動時間目前,網絡的速度發展非??欤瑢W習網絡的人也越來越多,稍有網絡常識的人都知道TCP/IP協議是網絡的基礎,是Internet的語言,可以說沒有TCP/IP協議就沒有互聯網的今天。目前搞網絡的人非常多,許多人就是從一把夾線鉗,一個測線器聯網開始接觸網絡的,如果只是聯網玩玩,知道幾個Ping之類的命令就行了,如果想在網絡上有更多的發展不管是黑道還是紅道,必須要把TCP/IP協議搞的非常明白。 學習過TCP/IP協議的人多都有一種感覺,這東西太抽象了,沒有什么數據實例,看完不久就忘了。本文將介紹一種直觀的學習方法,利用分析監測工具IRIS學習TCP/IP,在學習的同時通過IRIS能直觀的看到數
45、據的具體傳輸過程,這對學習TCP/IP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初學者更容易理解,本文將搭建一個最簡單的網絡環境,不包含子網。 二、試驗環境 1、網絡環境 如圖1所示 為了表述方便,下文中208號機即指地址為08的計算機,1號機指地址為的計算機。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課教案副頁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2、操作系統 兩臺機器都為Windows 2000 ,1號機機器作為服務器,安裝FTP服務 3、協議分析工具 Windows環境下常用的工具有:Sniffer Pro、Natxray、IRIS以及windows 2000自帶的
46、網絡監視器等。本文選用IRIS作為協議分析工具。 在客戶機208號機安裝IRIS軟件. 三、測試過程 1、測試例子:將1號機計算機中的一個文件通過FTP下載到208號機中。 2、IRIS的設置。 由于IRIS具有網絡監聽的功能,如果網絡環境中還有其它的機器將抓很多別的數據包,這樣為學習帶來諸多不便,為了清楚地看清楚上述例子的傳輸過程首先將IRIS設置為只抓208號機和1號機之間的數據包。設置過程如下: 1) 用熱鍵CTRL+B彈出如圖所示的地址表,在表中填寫機器的IP地址,為了對抓的包看得更清楚不要添主機的名字(name),設置好后關閉此窗口。2)用熱鍵CTRL+E彈出如圖所示過濾設置,選擇左欄“IP address”,右欄按下圖將address book中的地址拽到下面,設置好后確定,這樣就這抓這兩臺計算機之間的包。信息反饋:成都市技師學院理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安文理學院《思辨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農業大學《廣播節目播音主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科技職業學院《熱流體與冶金傳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鄉工程學院《衛生財務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有機合成與制備綜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設計效果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黃坦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期終調研測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市級名校2025年初三聯考(三)英語試題含答案
- 數學全等三角形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LBT 235-2022綠色食品設施甜櫻桃生產操作規程
- 編織老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03月重慶市涪陵區新妙鎮選聘本土人才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考點剖析附解題思路及答案詳解
- 2025-2030巴基斯坦基礎建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攀枝花2025年四川攀枝花市東區事業單位春季引才(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GB/T 27060-2025合格評定良好實踐指南
- 2025年《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學習解讀課件
- 2025年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保安證考試常見試題與答案
- 2024年四川眉山中考滿分作文《時光剪影中的那抹溫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