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歷史之古代中國賦稅制度沿革及規律知識點 古代中國王朝建立和維護統治有兩個重要支柱:一是錢,二是兵。賦稅是國家財政( “錢” )的重要來源,也是管理經濟的重要手段,是為維護國家機器運轉而強制征收的。中國封建社會的賦稅制度主要包括:以人丁為依據的人頭稅,即丁稅;以戶為依據的財產稅,即調;以田畝為依據的土地稅,即田租;以成年男子為依據的徭役和兵役;其他雜稅。一、賦稅制度的沿革1 . 夏商周貢賦制度:貢賦是土貢與軍賦的合稱。中國歷代王朝規定臣民和藩屬向君主進獻的珍貴土特產品稱作貢;賦原為軍賦,即臣民向君主繳納的軍車、軍馬等軍用物品,君主再給與回賞。夏商周三代分封制度下,受封者要向國君繳納貢賦,這是
2、賦稅制度的雛形。2 .春秋初稅畝內容:春秋末期,鐵犁牛耕技術使用,貴族驅使奴隸在井田( “公田” )之外開墾“私田”,收獲私有,致“井田”日漸荒蕪,諸侯國財政銳減。為解決財政困難,齊國管仲實行 “相地而衰征”、 魯國實行 “初稅畝”, 規定不論公田(井 田)和私田,一律按實際畝數納稅,這是我國征收土地稅的 開始。作用:春秋“稅制改革”承認私田合法,從而承認了私田主人對土地的所有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有利小農經濟的發展,是社會轉型的重要因素。3 .秦漢賦稅:編戶制度內容:政府把農民編入戶籍(稱為編戶),按編戶征收租賦和征發徭役、兵役,稱“編戶齊民”。編戶齊民是國家賦稅的主
3、要承擔者,農民的負擔主要有四項:田租 (土地稅)、算賦和口賦(即人頭稅,算賦是對成年人征收的人頭稅,口賦是未成年人征收的人頭稅) 、徭役、兵役。 “人丁”是征稅的依據,雖然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 “輕徭薄賦”,但漢朝田租輕而重人頭稅,因此,即使在“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時期,農民的負擔依然沉重。影響: 漢代統治者輕徭薄賦,迅速恢復發展了社會生產;但加劇了土地兼并,引發了嚴重的社會矛盾;少地或無地的農民為逃避沉重的賦役負擔,或托庇豪門,加強了豪強地主的勢力,或淪為流民,成為社會動蕩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編戶齊民從政府的戶籍中消失,加劇了國家的財政危機。4 .北魏租調制:內容: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均田制
4、。在均田制下,受田農民每年必須向國家繳納定量的租(田租,繳納谷物)(戶稅,納布或帛),服勞役和兵役。作用:改革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5 .隋唐:租庸調制隋唐繼續北魏的均田制,但賦稅制度發展為租庸調制。租庸調制始于隋朝,唐朝完善。內容:受田農民每年必須向國家繳納定量的谷物,叫“租” ,納定量的布或帛,叫“調”,服勞役和兵役,賦役期內,不去賦役者可納布或帛代役,叫“庸”。作用:以庸代役,保證了農業生產時間;由租調制到租庸調制的轉變,標志著從勞役地租到實物地租轉變,是我國古代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6 .唐朝中期:兩稅法。原因: 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遭到破壞,租庸調制也無法維持,國家財政收入
5、減少。為解決財政困難,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建議,實施兩稅法。內容:兩稅法規定,一年分夏、秋兩季征稅,每戶按資產交納戶稅,按田畝交納地稅。( “兩稅”指戶稅和地稅)特點:兩稅法是我國古代從“丁稅”為主向“地稅”為主轉變的開始,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發展的結果,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葉中國古代賦稅的基礎。作用:兩稅法統一稅制,既簡化了征稅項目,又使賦稅相對確定,保證了國家財政稅收;改變了戰國以來以人丁為“按主的賦役制度,表明封建國家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田畝交納地稅”,擴大了稅源,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相對減輕了農民負擔;兩稅法是賦稅制度史上的轉折點,它標志著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漸過渡到以土
6、地財產多少為主,是我國賦稅制度的重大變革和進步。局限性:但兩稅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大地主隱瞞財產轉嫁賦稅現象增多,政府為保證財政又增加捐稅,農民負擔更加沉重,社會矛盾加劇。7 .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內容: 北宋 “不抑兼并”的政策, 使土地兼并現象嚴重。為保證國家財政,王安石變法實行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募役法規定,應服役而不去服役者,應交納免役錢。方田均稅法規定,清查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壞納稅。結果: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的規定,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遭到他們的反對而被廢除。但王安石變法的稅制改革繼承了兩稅法以土地和財產為主的征稅標準。8 .明后期張居正“一條
7、鞭法”內容: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發展,土地高度集中,為保證政府財政收入。1581 年, 明代嘉靖時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規定: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并為一條”,折成銀兩,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征收。特點:賦役合并納銀。意義: “一條鞭法”上承唐宋的兩稅法,下啟清朝的 “攤丁入畝” ,統一簡化稅制,是我國封建社會賦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賦役征銀,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適應了明中葉以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于農產品的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強的勢力,相對減輕了農民負擔,有利于生產的發展;結果:由于大地主的反對, “一條鞭法”實行不久就被廢止,但改用銀
8、兩收稅的辦法卻保留下來。9 .清前期攤丁入畝,征收地丁銀。清朝前期,經濟發展,人口增殖,但人頭稅使隱蔽人口現象嚴重,農民負擔過重,影響社會安定和國家財政收入;1712 年康熙帝規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為攤丁入畝提供了條件。內容:雍正帝時期規定:地丁合一,丁隨地起。即把丁稅平均攤入地畝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征收丁稅。特點:廢除人頭稅。評價:攤丁入畝的實行,標志著延續了數千年的人頭稅被廢除,表明封建國家對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相對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隱匿人口的現象減少,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農民有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賦稅規則的簡化,有利賦稅征收,保證國
9、家的財政收入二、規律:(一)特征分類:1 . 以征稅標準為據:( 1)以人丁為主要征稅依據: “人頭稅”,即丁稅。如明朝及以前的賦稅制度。( 2)以土地和財產(田畝)為主要征稅依據:土地稅,即田租。如初稅畝、唐兩稅法以后的賦稅制度。( 3)以戶為依據的財產稅,即“戶稅”(調) 。如北魏至唐朝的“調”。另外, 還有以成年男子為依據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雜稅。2 .以征收形式為據:( 1)征收實物稅的賦稅制度:明朝一條鞭法之前的賦稅制度。( 2)征收貨幣的賦稅制度:北宋募役法、明一條鞭法、清攤丁入畝;3 .中國古代賦稅制度沿革的趨勢: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步向以土地財產為主轉變(以兩稅法為標志),直至取消人頭稅(以攤丁入畝為標志),反映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馳賦稅形式由實物為主到貨幣為主轉變(以一條鞭法為標志) ,反映了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征稅時間由不定時逐漸發展為基本定時(以兩稅法為標稅種由繁雜逐漸演變為簡化(以一條鞭法為標志)。農民由必須服徭役逐漸發展為納絹代役(以 “庸” 為標志)國家重農抑商,對商品征收重稅。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表明,賦稅制度日趨簡便科學。4 .賦稅制度變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泰安市泰安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2025版人力資源代理招聘合同范本
- 上海市戲劇學院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新起點物理試題含解析
- 華大新高考聯盟2025屆高三11月教學質量測評-英語答案
- 合同解除權在法律實踐中的運用與限制
- 軟件開發合同范本:軟件定制開發協議
- 健身房裝修工程合同范本
- 遼寧省鞍山市2018~2019學年八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含答案】
- 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蒿店中學2025年中考第三次??嫉乩碓囶}(含答案)
- 遼寧省撫順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世界防治哮喘日知識講座專題課件
- 糧食安全時政試題及答案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污水處理設備調試及試運行方案
- GB/T 4802.2-2008紡織品織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測定第2部分:改型馬丁代爾法
- 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
- 輔警考試試題
- 蘇科版三年級上冊勞動第一課《包書皮》課件(定稿)
- 框架結構柱、梁板模板安裝技術交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