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_第1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_第2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_第3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_第4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7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一)1.海水主要運動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技巧1:風浪 風浪的大小:和風力及吹程成正相關副熱帶無風帶和赤道無風帶:風向不定,風力小,海浪一般較小。西風帶:風力大,風浪大,且一般冬季溫差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冬季風力大于夏季風力,冬季風浪大于夏季風浪。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1)引起海岸線變遷和泥沙物質的遷移和沉積,對海岸、海港、海岸工程的破壞。(2)影響船只航行、漁業生產、油氣開采、海上救援、污染物的凈化和擴散。(3)波浪能的利用(4)促進沖浪等體育運動和旅游活動的開展技巧2:海嘯產生因素:地震、火山爆發、臺風(颶風)、海底地滑、海底塌

2、陷、沿岸山崩、小行星撞擊發生條件:(1)有利的地質、地形條件 (2)6級以上的地震 (3)地震區海水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防御措施:(1)預測、觀察,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生。(2)加入國際海嘯預警系統,爭取有足夠的時間疏散,海嘯發生前有深海魚類浮上海灘等異常征兆。(3)一般船只如要逃避海嘯,往深海里跑。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一天中有兩次漲潮兩次落潮。白天海水的漲落叫潮;夜晚海水的漲落叫汐。運動特點:新月(初一)、滿月(十五)為大潮,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初二十二、二十三)為小潮影響:(1)潮水淹沒潮間帶,使海底泥沙發生遷移。

3、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2)利用潮汐發電,其能源清潔,可再生,前景廣闊。技巧3:錢塘潮壯觀原因(1)地形上:杭州灣為三角形海灣,口大內小,海潮由外海進入灣中,潮位堆高。潮差可達10米。(2)氣候上:夏秋季節夏季風盛行,加劇了潮勢。(3)天文:“八月十八觀大潮”,農歷八月十八,日、月、地大致呈一條直線。3.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又叫海流技巧4:洋流分類(1)從成因上分:風海流: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密度流:各個海域因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導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

4、動,叫密度流。(表層:密度小密度大)補償流:由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海水減少,相鄰海區的海水便會流來補充(2)從性質上分:暖流:一般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海區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高(洋流的流向與等溫線突出方向一致)寒流:一般從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海區的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低技巧5:世界洋流分布(呈8字)(1)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南逆北順(2)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逆南順(西風漂流)、逆(南極環流)(3)北印度洋:冬逆夏順技巧6:洋流地理意義使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整全球的熱量和水分分布。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對漁

5、業生產:寒、暖流交匯或上升流給魚類帶來豐富的餌料,往往成為世界著名漁場。如紐芬蘭漁場、日本北海道漁場、北海漁場。上升補償流:秘魯漁場對海洋污染:把近海的污染物帶到其他海域,一方面加快了凈化速度,另一方面可能使污染范圍擴大。對航海:順流省時省燃料;逆流費時耗燃料。技巧7:世界典型海域的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 地中海 蘇伊士運河:地中海 紅海 曼德海峽:印度洋 紅海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 波斯灣 卡特加特海峽:波羅的海 北海 土耳其海峽:黑海 地中海技巧8:厄爾尼諾現象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增暖的現象。(海溫連續三個月正距平在0.5以上)對世界的影響:(1)中、東太平洋及

6、南美太平洋沿岸國家異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澇災害(2)使得熱帶西太平洋降水減少,造成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嚴重干旱。(3)引起非洲東南部和巴西東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國北部暖冬以及美國南部冬季潮濕多雨(4)與日本及我國東北的夏季低溫、日本和我國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5)厄爾尼諾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熱帶風暴生成,但使得東北太平洋颶風增加。對中國的影響:(1)臺風減少。(2)我國北方夏季易發生高溫、干旱,當年,夏季風較弱,季風雨帶偏南,位于我國中部或長江以南地區。(3)我國南方易發生低溫、洪澇,次年,我國南方,包括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容易出現洪澇(近百年來發生在我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

7、54年和1998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年的次年)(4)在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后的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技巧9:拉尼娜現象南美沿岸海溫連續三個月負距平在 0.5以上,則認為是反厄爾尼諾事件,又稱拉尼娜事件。影響:(1)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巴西東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2)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地區、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國東南部等地易出現干旱。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二)1.氣候資源: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觀賞游覽價值的氣候要素或 氣候現象的總體。是可再生資源。類型:(1)太陽輻射;(2)熱量;(3)降水;(4)風能特點:普遍性:(1)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

8、和物質條件。 (2)開發利用需技術條件和資金投入。特殊性:(1)氣候資源普遍存在性(數量和結構差異); (2)氣候資源的數值特征。(一定數值范圍內才具有資源價值) (3)氣候資源是變化中的資源,較大的變率。(周期性和非周期 性)-因時制宜。技巧1:氣候資源與農業生產活動農業生產活動原則:合理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挖掘農業氣候資源潛力,以達高產、優質、高效農業。(1)氣候資源提供農業生產活動所需的光、熱、水、空氣等能量和物質。(2)氣候資源的組合決定該地的種植制度(作物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3)間作、套種方式塑料大棚、溫室生態農業立體農業等農業科學技術,合理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潛力技巧2:氣候資

9、源與建筑建筑的原則: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的氣候資源(光照、溫度、風等),避開或減少不利的。(1)日照與街道方位(城鎮街道宜與子午線成300-600夾角)(2)風與城市規劃(風對大氣污染有稀釋作用和輸送擴散作用)(3)降水與建筑風格(南方降水豐富多人字頂,西北干旱多平頂)技巧3:氣候資源與交通原則:合理利用,盡量避開氣象災害,才能保證運行的安全和較大的經濟效益。(1)公路、鐵路的設計注意沿線的暴雨及其激發的泥石流、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有凍土、積雪的深度。(2)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3)機場選址:低云、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風速較小的地方。(潮濕低洼處易出現霧)。距城市較遠

10、、地勢較高的地方(城市、工業區易出現煙幕)技巧4:氣候資源與旅游表現:氣候要素或氣候現象形成獨特的景觀。如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霧凇、哈爾濱的冰雕、黃山的云海。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三)1.海洋生物資源使用方式:(1)天然捕撈和采集海產品(近海-遠洋捕撈)(2)人工養殖和增殖等可持續利用。主要分布:沿海大陸架海域(1)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2)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是魚類的餌料(3)冷海水上泛處(4)暖流和寒流交匯處。(5)溫帶地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層海水發生交換時,上泛的底部海水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技巧1:世界主要漁業國分布:溫帶地區(1)溫帶海區,大陸架占7

11、.5%,漁獲量占90%(2)魚產品消費量高,市場需求大。技巧2:中國和日本的海洋漁業資源 中國:利用近海漁場和淺海灘涂大力發展海洋捕撈和海水增養殖業;遠洋捕撈得到發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洋水產品在食品結構中比重大。技巧3: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對海域權利 (1)12海里領海權(2)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資源的主權)2.海洋礦產資源(1)大陸架淺海海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2)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筑材料和金屬礦產。(3)海盆中:深海錳結核(未來可利用潛力最大的金屬礦產資源)。3.海洋能源資源海水運動:(1

12、)能量,可再生,沒有污染。但能量密度小。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工程投資較大,效益不高。(2)油氣開發,始于20世紀初。近海到遠海,淺海到深海。利用地震波方法尋找海底油氣礦藏。通過海上鉆井來估計礦藏類型與分布。油氣經裝油站通過船舶運到目的地,或直接由海底管道輸送至海岸。是高投資、高技術難度、高風險的工程。國際合作和工程招標是可行方式之一。4.海洋空間資源可利用空間:海上、海中、海底。復雜性和特殊性:(1)近海和海洋表面,抗御多變的海洋氣象善和海水的運動(2)深海活動,適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3)海水的腐蝕性強,海冰的破壞性大,對工程設備材料和結構有嚴格要求。開發特點:對科學技術和資金投入

13、的依賴性大技術難度高風險大。開發利用方式(1)交通運輸(海港碼頭、海上船舶、航海運河、海底隧道、海上橋梁、海上機場、海底管道)(2)生產(海上電站、工業人工島、海上石油城、圍海造地、海洋牧場)(3)通信和電力輸送(海底電纜)(4)儲藏(海底貨場、海底倉庫、海上油庫、海洋廢物處理場)(5)文化娛樂(海洋公園、海濱浴場和海上運動區)。技巧4:鹿特丹港的區位優勢(1)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腹地覆蓋歐盟半數國家(2)世界貿易中心(3)開鑿連通北海的運河,改善水運條件(4)利用中繼貿易帶動腹地近代工業的發展。技巧5:圍海造陸原因: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徑配套建設:要做好以水利工程為中心人工島建造:在近巖淺海水域用砂石、泥土和廢料建造的陸地,通過海堤、棧橋或者海底隧道與海岸連接。建造人工島的國家:日本、美國、法國、荷蘭、中國澳門等。日本神戶人工島為有名。5.海洋環境問題海洋生態破壞:在各種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下,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海洋污染:污染物質進入海洋,超過海洋的自凈能力技巧6:海洋生態破壞的主要原因(1)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物資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部分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