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高鴻業第五版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一、經濟學產生的原因: 1、經濟資源的稀缺性: (1)定義:資源或物品相對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資源或物品不能滿足欲望或需要) (2)資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對任何經濟社會,資源或物品總是有限的 資源: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經濟資源與否取決于時空的稀缺程度) 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技術、知識、信息等) 物品:經濟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 自由品或免費品(free goods):陽光 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廢品(waste goods):噪音、垃圾 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
2、等 (3)“稀缺”是相對于人們欲望的無限性而言,并非絕對。 2、欲望或需要的無限性: (1)欲望的特點:多種多樣、多層次,由低到高,永無止境,超前性(社會發展的動力) 某一欲望的實現總會產生新的欲望, (2)馬斯洛的需要(欲望)層次理論: 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饑、渴、衣、住、 性的方面的要求) 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只有這些最基本 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 成為新的激勵因素。 安全需要(safety):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 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滿
3、足后就不再是激勵因素 社會需要(social):·友愛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間、同事之間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 和忠誠。 ·歸屬的需要-人都有一種歸屬于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并相互關心和照顧。 地位需要(esteem):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價值自我實現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 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二、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和利用問題 1、生產什么(what):品種、數量(因時代、生產水平而定)。2、如何生產(how):生產者、生產資源
4、、生產技術、生產組織形式(方法)。3、為誰生產(for whom):誰來消費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過分配取得的收入決定(要素決定收 入)。4、何時生產(when):資源利用的時間配置,即發展計劃(時機選擇)。5、誰做決策(who):經濟體制問題自給經濟、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價格引導生產和消費)混合經濟(市場經濟為主、政治干預為輔)。三、經濟學的定義:1、經濟學是在一定制度下,研究稀缺資源在各種可供選擇的用途中進行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經濟資源生產出(人們需要的)更多物品,以滿足人們無限多樣需要的一門社會科學。 2、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稀缺資源合理配置的科學: (1)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稀缺的資源 (
5、2)資源稀缺產生資源進行配置的問題:實際上是對稀缺資源的用途進行選擇的問題 (3)資源稀缺使資源具有價格:資源的稀缺程度決定資源的比價 (4)人們的選擇具有成本:資源的配置是價格和成本的比較四、一些重要概念: 1、權衡取舍(trade-off):(1) 原因:資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 (2)本質:選擇問題(理性選擇)(3)種類:個人消費的取舍 工作(學習)與娛樂(休息)的取舍 國民收入消費與投資的取舍社會效率與公平的取舍:(效率社會能從稀缺資源中得到更多的東西公平 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給社會全體成員)。 2、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1) 定義:一種資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
6、途以后所放棄的在其它各種可能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 大利益。(2)產生前提:資源的稀缺、資源的多用途(3)本質:一種資源對另一資源的相對性 (4) 選擇:機會成本較小的(5)特點:存在于任何行為主體的任何選擇行為中 作出決策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難以精確估計,只是一種觀念上的判斷 現期機會成本的高低與長期收益的關系 3、生產可能性邊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1)定義:是指在現有技術水平和資源條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資源,按不同比例組合進行的各種物品生產的最大可能產量。 (2)限制因素:技術的改進、現有資源種類的增加、現有條件的 改善。 (3)特點:各方相
7、互依存,追求高效率與資源充分有效的利用, 存在浪費。4、邊際分析(marginal analysis):(1)定義:對于任何一種投資或投入,理性人往往都會考慮邊際量,通過分析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來判斷決策的優劣。(2)本質:微量調整帶來的影響 增量的影響。 (3)資源對需求、欲望的滿足程度: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甚至為 負)。 (4)最優: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利潤達到最大。5、激勵(incentive)(1)定義:影響人們做出不同選擇的的動力。 (2)條件:市場經濟中,影響激勵最重要的因素是價格。(3)分類:個人對不同選擇進行正反兩方面的評價。 廠商受價格影響改變生產計劃(產品或資源)
8、公共政策與人們面臨的利益相關,考慮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6、交易(interact): (1)地位:市場上的自愿交易保證資源的最合理利用(2)特點:交易使買賣雙方均可從中獲得好處、改善雙方福利(個人之間、個人與廠商之間、不同國家之間)(3)市場:任何發生交易的場所稱為市場。【包括有形市場、無形市場和虛擬市場(期貨)】(4)交易平衡:交易雙方最終達成平衡的核心概念是價格。 市場就是通過價格波動達到供需平衡、形成最佳資源配置(均衡的價格和數量)。7、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1)定義:市場不是萬能的;在某些領域,市場可能會導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即市場失靈。(2)原因:外部性一個人的行為
9、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 市場勢力一個人或一群人不適當地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這種力量就是壟斷力量。 (3)解決:良好的公共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場失靈帶來的弊端,提高經濟效率;只是彌補并非主要。 定義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 內容政府確定的法律結構規范著廠商和私人的活動 政府通過出臺的各類經濟政策以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政府可以提供私人部門不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即公共產品 (4)結論:市場是保證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力量,政府只有在市場出現失靈時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8、信息(information):(1)地位:信息在決定市場形態以及在稀缺資源有效配置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做出任何選
10、擇都需要 信息,對成本和收益進行權衡判斷 (2)信息對稱性:不對稱性可利用與謀取利益,互聯網建立是搜索信息成本降低,信息具有對稱性 (3)特點:共享消費者有為了解信息而付費的激勵 重要信息偏差導致的后果需要政府干預9、分配(distribution): (1)經濟學家關注的問題:生產什么對有限的資源進行選擇性配置。如何生產如何配置資本與勞動,以及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誰生產如何分配剩余價值(涉及政治問題)。 (2)原因:收入分配的差異似乎是市場經濟的直接后果,人的技能有差異。(3)解決:為了縮小收入分配的差異而采取的社會福利政策有可能挫傷各類經濟激勵: 為窮人提供免費資助需要增加稅收,稅收增加
11、有可能挫傷納稅人工作和儲蓄積極性 過高福利會提供一種反激勵,使人們不愿工作而享受福利 縮小收入分配差異必須以犧牲經濟效率為代價10、通脹與失業(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1)通貨膨脹:定義價格總水平持續上漲,一般用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表示。 本質表明貨幣內在價值減少。 原因貨幣發行過量。 影響資產嚴重縮水,嚴重阻礙經濟增長步伐。(2)關系: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在短期內存在著一種負相關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政府須就此作出取舍。 含義失業率高表明經濟處于蕭條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低,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低; 反
12、之失業率低,表明經濟處于繁榮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高,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高。五、經濟學的分類:1、研究對象范圍的大小:(1)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 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考察對象,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經濟行為以及經濟 變量的個量是怎樣決定與變動的經濟學分支學科。是謂“蟲瞰”(worms eye)。· 一般研究家庭和企業如何進行經濟決策、如何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經濟學(個人、企業如何選 擇,研究個量變化)。·它被稱為市場均衡理論或價格理論(生產者、消費者活動形成均衡價格,是重要激勵)。 (2)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以整個國民經濟
13、總體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 經濟變量的總量是怎樣決定與變動的經濟學分支學科。是謂“鳥瞰”(birds eye)。 · 研究經濟總量變化和政府經濟行為的經濟學 · 它被稱為國民收入決定論或收入分析、國民收入結構理論2、研究方法:(1)實證經濟學(positive economics):微觀經濟學多用此法。 只考察經濟現象是什么:描述事實(客觀存在),現狀如何,為何會如此、發展趨勢如何。 不含自身價值判斷 :對經濟現象好與不好、該不該如此不作評價。(2)規范經濟學(normative economics):宏觀經濟學多用此法。 以一定價值判斷為出發點:對經濟現狀
14、及變化作出好與不好的評價 作出該不該如此的判斷。 流派眾多:角度不同,結論不同。第二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一、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1、實證分析(positive analysis):排除社會價值判斷,描述經濟現象。2、規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出發點,同一現象的不同觀點。二、個量分析和總量分析:1、個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又稱為微觀經濟分析法(某商品價格、產量等)。2、總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又稱為宏觀經濟分析法(GDP、經濟增長量等)。(1)內生變量(endogenous variables):經濟
15、模型內部結構決定的變量,具有函數關系。(2)外生變量(exogenous variables):不是經濟模型中的變量決定的,有外部因素(如政治、 自然)決定的變量(較難衡量,無法認為控制,影響選擇)。(3)存量(stock):一定時點上存在的變量的數值(變量的時點狀態,國民財富)。(4)流量(flow):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量變動的數值(兩個變動方向,GDP)。三、均衡分析和邊際分析:1、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 ):供求平衡,相對穩定靜止的狀態。(1)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其他市場和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研究單個產品、
16、生產要素或單個市場達到均衡狀態應具備的各 種條件的分析方法(使用范圍較廣)。 (2)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 把整個經濟體系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各種相關經濟單位同時達到均衡狀態應具備的各種條件的 分析方法(較為困難、科學) 。2、邊際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 (1)定義:分析一種經濟變量變化(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時,使得其他相關變量如何變化的一 種研究方法。 (2)實質:增量變化分析。四、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1、靜態分析(static analysis): (1)定義:完全排除時間因素和均衡狀
17、態的具體變化過程,來分析某一產品或市場達到均衡狀態 的條件和在均衡狀態下的情況。 (2)實質:只重結果,不重過程。2、比較靜態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1)對某些經濟變量變化前后的兩種靜態均衡的結果進行比較的方法 (2)特點:過程不可知性 3、動態分析(dynamic analysis): (1)定義:分析中引入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過程,研究的是經濟變量變化的過 程及其規律。 又稱為過程分析。 (2)特點:考察整個變化過程。五、經濟模型(economic model):1、定義:用來描述有關經濟變量之間依存關系(如邏輯關系、數量關系等)的
18、理論結構。2、形式:文字說明,數學方程式、幾何圖形。六、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定:經濟人”(Economic man)假定1、定義: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有限資源為自己取得最大的效用、利潤或社會效益的個人、企業、社會團體和政府機構2、基本特征: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滿足程度) 市場經濟中,每個人被假定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客觀上也為社會服務3、原因:(1)多數人選擇利己的假定,主觀為己、客觀有利于社會 (2)收益為物質、精神,有無形、有形之分,無法用貨幣衡量4、 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密的“經濟人”假說第3節 經濟學發展簡史一、經濟學史中的三次革命:1、“古典革命”:(1) 威
19、廉·配第賦稅論 英國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創始人,提出勞動價值論和地租論。(2)魁奈 經濟表 近代第一個經濟學家,用抽象圖式提出了對經濟體系的分析,純產品學說。(3)亞當·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英國古典經濟學主要代表之一。 (4)大衛·李嘉圖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英國產業革命高潮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 ,古典政治經濟學達到最高峰。(5)約·斯·穆勒 政治經濟學原理第一本影響西方經濟學教育達半個世紀的教科書。2、“邊際革命”:(1) 門格爾;杰文斯;瓦爾拉斯。(2)阿弗里德·馬歇爾 經濟學原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最著名經濟學英
20、國“劍橋學 派”的創始人,其學說是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礎3、“凱恩斯革命”:(1)凱恩斯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現代西方經濟學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創立宏觀經濟 學,反對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明確提出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主張。(2) 薩繆爾森 經濟學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人,凱恩斯主義在美國的主要代表人物,首次將數學分析方法引入經濟學。二、諾貝爾經濟學獎 : 1、并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 其評選標準與其它獎項是相同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2、1969年至2009年,共有64位經濟學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本章小結1、 本章從經濟學產生的原
21、因-稀缺性出發,介紹了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經濟學的定義,解釋 了幾個重要的概念。介紹了經濟學的兩種分類和經濟學的框架結構。2、本章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作了初步的介紹。闡述了經濟學中的最重要假定-理性人假定。3、本章對經濟學發展歷史中的三次革命和諾貝爾經濟學獎作了簡要介紹。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供求均衡第1節 需求理論第2節一、與需求有關的幾個概念 1需求(Demand):(1)定義:消費者一定時期內,對應某一商品(或服務)的各種價格,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數量。 消費者在各個可能價格下愿意購買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消費者既有購買意愿又有購買能力的一種有效需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2)說明
22、:購買意愿與購買能力(現實意義上)的統一,需求需要,需求愿意購買且能夠購買。同時涉及兩個變量商品價格及與該價格相對應的需求量。非實際購買量 需求量不一定與實際購買量相一致(供不應求)。(3)分類: 個人需求單個消費者在各個可能價格下愿意購買并且能夠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市場需要市場上所有的消費者在各個可能價格下愿意購買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數量總和(計算:個人需求量疊加)2、需求的表示方法:(1)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表格法): 定義描述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需求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的表格。 特點較明確展現該商品價格和需求量之間函數關系。 反映出價格與需求量反向變動的需求規律
23、。(2)需求曲線(Demand Curve)(圖示法): (斜率為負) 定義顯示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需求數量之間對應關系的二維曲線。 特點更為直觀的反映出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需求函數Qd( P,I,T,Pi,E ,)僅考慮商品自身價格時的需求函數。 3、需求規律(Law of Demand):(1)定義:影響需求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商品的需求量與其價格之間存在著反向變動的依存關系(負相關)。(2)例外:價格與需求量同向變化吉芬商品(Giffen Goods):低檔的生活必需品(特殊時期)。炫耀性商品:奢侈品(象征財富和地位)。投機性商品:股票等。(3)解釋: ·替代
24、效應(substitute effect): 定義由商品價格變動引發相對商品價格價格變動而導致商品需求量變化的效應。 實質該商品相對其他商品的價格發生了改變,其他商品價格未變或降低以相關商 品代替該商品。 ·收入效應(income effect): 定義由商品價格變動引發實際收入變動而導致商品需求量變化的效應。 實質消費者實際收入相對該商品發生變化,即實際購買力下降,消費者不得不改 變消費組合以降低自己的效用水平(實際收入下降,購買數量下降)。 二、影響需求的因素和兩種不同性質的需求變動:1、影響需求的因素:(1)商品或服務自身的當前價格(price)(2)其他相關商品或服務的價格(
25、相關) A、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 B、互補品(complementary goods):效用互補、配套(3) 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的預期價格(expectations):時間變化的影響,同向變化; 預期但并未發生。(4)消費者的收入水平(income):消費行為。(5)消費者的偏好(taste):弱化其他因素的影響。2、兩種不同性質的需求變動:(1)沿著需求曲線的變動: 定義其他因素不變,僅由價格因素導致商品或服務需求數量的變動。實質僅由商品自身價格變化引起的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圖形表現為一條既定需求曲線上點的位置移動,需求曲線并未發生移動。(2)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
26、: 定義價格不變情況下,由因素(價格以外因素)導致商品或服務需求數量變動。實質由商品自身價格以外其它因素變化引起的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的變化。圖形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的移動(需求量增加減少,函數關系的平移)。變化一個或幾個因素一起變化都會導致需求變動,引起需求曲線移動。第二節 供給理論一、與供給有關的幾個概念1、供給(Supply):(1)定義: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對應某一商品(或勞務)的各種價格,愿意并且能夠提出售的數量。 生產者在各個價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夠賣出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生產者既有出售意愿又有賣出能力的一種有效供給。(2)說明:出售意愿與生產供應能力的統一,供給生產,供給愿意銷售且能夠
27、銷售。 同時涉及兩個變量:商品價格及與該價格相對應的供給量 。非實際售賣量 供給量不一定等于實際消費量。(3)分類:個人供給單個生產者在各個價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夠賣出商品或服務的數量。 市場供給市場中所有生產者在各個價格下愿意出售并且能夠賣出商品或服務的數量總和(個人供給的加總) 。2、供給表示方法:(1)供給表(Supply Schedule)(表格法): 定義描述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供給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的表格。 特點較明確地展現該商品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對應關系。(2)供給曲線(Supply Curve)(圖示法):(斜率為正) 定義顯示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與供給數量之間對應關系的二維曲線 特點
28、更為直觀地感應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供給函數 QS( P,a,Pi,E , Pf,)僅考慮商品自身價格時的供給函數 供給數量和影響供給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對應關系(價格是關鍵因素) 3、供給規律(Law of Supply):(1)定義:影響供給的其它因素既定條件下,商品的供給量與其價格之間存在著同向的依存關系(同方向變動)。(2)例外:勞動力的供給:某些情況下符合供給規律(價格較低),一定價格后可能相反土地:相對而言供給是一定的,某一行業相符但供給曲線的斜率較大投機性商品:受收益刺激做出保留或出售的決定(3) 解釋:廠商的目標在于追求利潤最大化價格變動影響利潤空間。二、影響供給
29、的因素和兩種不同性質的供給變動: 1、影響供給的因素: (1)商品或服務自身的當前價格:資源在不同生產部門和行業之間轉移。 (2)其他相關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現在和將來的供給。(3)生產者對商品或服務的預期價格: (4)生產成本:與利潤有直接關系。(5)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使產量和成本內部負相關。 (6)自然因素:自然災害(非人為控制)。2、兩種不同性質的供給變動(1)沿著供給曲線的變動: 定義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由價格導致的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實質僅由商品自身價格變化引起的廠商對商品供給量的變化。圖形表現為一條既定供給曲線上點的位置移動,供給量沿著供給曲線運動。(2)整條供給曲線的移動: 定義
30、價格不變情況下,由其他因素導致的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實質由商品自身價格以外其它因素變化引起的廠商對商品供給量的變化圖形表現為整條供給曲線的移動 變化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導致供給變動而引起供給曲線的移動 第三節 供求均衡及均衡價格、均衡產量一、幾個重要概念1、均衡(Equilibrium):(1)定義:經濟中的相關變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最終達到相對靜止的一種狀態(2)實質:相對穩定的靜止 不存在改變當前狀態的內部因素市場上供給和需求雙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3)具體:市場價格使得該商品供給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的狀態 即消費者正好買到該價格下愿意購買的商品數量,生產者也正好賣出該價格下自己愿意
31、售出的商品數量(市場出清)(Market Clearing)2、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1)均衡價格: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和生產者提供該種商品的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市場出清價格(Market-clearing Price) 商品試產供給和需求雙方力量相互作用達到均衡狀態時,即市場上供給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時的市場價格(2)均衡產量:均衡價格下的交易量(即需求量或供給量)(Equilibrium Quantity) 均衡價格水平下市場供給量與市場需求量相等的供給量(3)特點:通過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發調節形成 反映在幾何圖形上被稱為均衡點,即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二、供求均衡形成過程與供求法則1
32、、供求均衡形成過程:靜態分析-價格調節供給和需求之間差距至均衡點(差距導致變動)(1)商品價格處于較低價格水平:市場實際價格低于均衡價格。 供不應求商品短缺,存在超額需要,賣方市場(賣方主導市場)。 消費者因得不到自己滿意的需求量而考慮出更高價格以買到自己需求數量的商品。 生產者因價格升高而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 結果價格提升,需求量減少,供給量增加至均衡狀態。(2)商品價格處于較高水平:市場實際價格高于均衡價格。 供不應求商品過剩,存在超額供給,買方市場(買方主導市場)。 生產者試圖通過降價吸引消費者,降低產量使得自己的商品全部售出。 結果價格降低,消費者需求量增加,生產者供給量減少至均衡狀態
33、。2、供求法則:(1)定義: 市場上商品價格的調整,最終會使得供給與需求相等,使用實際價格趨于均衡價格。(2)具體:市場供求雙方的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市場均衡狀態,同時使市場實際價格最終趨向于均衡價格,需求量和供給量也最終趨于相等 。 3、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 (1)消費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定義消費者消費商品時愿意且能夠支付的價格與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差額所代表的利益(者為購買一種商品愿意支付貨幣量減去買者的實際支付量的節余部分)。原因除最后一單位外,該商品用貨幣表示的邊際效用(以美元表示)都大于其價格。 邊際效用遞減律,消費者根據對具體產品或服務邊際效用的評價而愿意支
34、付的價格,經 常高于他們實際支付的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市場價格。計算公式消費者剩余=買者的評價一買者的實際支付。 (2)生產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定義生產者供給商品時實際提供的價格與愿意 且能夠提供的價格之間差額所代表的利益 計算公式生產者剩余=賣者得到的收入一賣者 的實際成本本質企業賺的利潤 賣方在出售過程中得到的 收益 經濟地租 廠商生產一種產品的總利潤加上補償給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們所要求最小收益的數量(3)市場總剩余定義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益 計算公式生產者剩余=賣總剩余=買者的評價 一買者的實際支付+賣者得到的收入一賣者的實際成本=買者的評價入一賣
35、者的實 際成本。三、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變動:1供給不變,需求發生變動的情況(需求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影響): (1)原因:非價格因素(外部因素) (2)變動: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上)平移,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增大 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向左(下)平移,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減小2需求不變,供給發生變動的情況(供給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影響):(1)原因:非價格因素(外部因素)(2)變動: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下)平移,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增大 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向左(上)平移,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減小3需求和供給同時發生變動的情況:(1)同方向變動 不變:均衡價
36、格和均衡產量不變 左移:均衡價格不定,均衡產量下降(同減) 右移:均衡價格不定,均衡產量上升(同增) 價格上升:需求增加幅度>供給增加幅度 變動幅度大小 價格下降:需求增加幅度<供給增加幅度 價格不變:需求和供給增加幅度相同 (2)反向變動 需求右移,供給左移:價格上升,產量不定(供不應求) 需求左移,供給右移:價格下降,產量不定(供過于求) 第四節 價格政策均衡價格理論的運用一、價格控制 1、定義: 政府對商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設定限制成為價格控制(或價格管制) 2、實質: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對市場的一種扭曲 3、分類:(1)價格上限:限制價格、最高限價(ceiling price
37、) 定義:政府為了穩定經濟生活,對某些商品規定的低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高價格 目的:大多為抑制某些商品價格上漲,或基于保護消費者的考慮 影響:直接導致商品供給的缺口,易導致 消費者排隊問題和黑市交易盛行 配給制,產生腐敗等問題 實際上,價格上限并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反而造成對消費者的傷害(2)價格下限:支持價格、最低限價(support price) 不可長期實行定義:政府為扶持某一行業生產,對該行業產品規定高于市場均衡價格的最低價格 目的:大多為扶持某些行業發展,或基于保護生產者的考慮 影響:導致商品供給過剩,政府為過剩的商品買單,損害生產者的利益 措施:政府收購多余產品作為儲備,鼓勵多余產品
38、出口,限制產量、維持價格二、稅收政策: 1、分類: (1)向消費者征稅政策: 結果 消費者 購買每單位商品或服務的花費增加,收益減少 實際可支配資金減少,即收入水平下降 價格 實際付出價格降低,但含稅價格高于原均衡價格 生產者實際價格與消費者付出價格相同 政府:以稅收收入形式得到銷售的一部分收益 影響 需求曲線向下移動,供給曲線不變 市場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減小,消費和生產縮減,抑制消費和生產活動 (2)向生產者征稅政策:結果 生產者 提供每單位商品或服務的成本增加 將稅收以價格形式(部分)轉移給消費者 價格 含稅價格下降至新的平衡價格即銷售價格 生產者實際價格下降但有損失,消費者付出價格上升,
39、供給量減少影響 供給曲線向上移動,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減少,消費量和生產量縮減 抑制消費和生產活動,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均受損 2、結論: (1)從價稅:價格的一定比例征收稅款,稅額不定 (2)從量稅:按單位產品或數量征收稅款,稅額不變需求曲線的斜率即彈性,關系到消費者與生產者稅負分配 彈性小:更易于轉移稅負于消費者(生活必須品)第五節 蛛網模型一個動態分析例子一、蛛網模型(Cobweb Model): 1、定義:運用動態分析方法進一步探討市場均衡變動和發展趨勢的動態模型 2、用途:解釋某些商品,特別是農產品(如生豬和玉米)的價格與產量在失去均衡時所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理論 3、基本假設
40、:(1)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存在時滯:產品生產周期較長(2)產品本身不易儲存,必須盡快出售(3)市場信息不靈通,生產者對經濟未來變動缺乏理性預期:信息有限造成短視現象(4)商品本期供給量由上一期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商品本期需求量由當前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二、蛛網模型的類型: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不同斜率1、收斂型蛛網模型: (1)特點:需求曲線較供給曲線平坦,即需求曲線斜率絕對值<供給曲線斜率絕對值 (2)過程:因市場收外在干擾偏離原來均衡狀態,實際價格和實際產量圍繞均衡價格和均橫產量上下波動,波動幅度變小,最終回到原來均衡狀態 2、發散型蛛網模型: (1)特點:需求曲線較供給曲線陡峭,即需求
41、曲線斜率絕對值>供給曲線斜率絕對值 (2)過程:因市場外在干擾偏離原來均衡狀態,實際價格和實際產量不斷波動,但偏離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幅度變大,偏離原來均衡點越遠 3、封閉型蛛網模型: (1)特點: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陡峭程度完全一致,即需求曲線斜率絕對值=供給曲線斜率絕對值 (2)過程:因市場外在干擾偏離原來均衡狀態,實際價格和實際產量按照相同幅度上下波動,但永遠到不到原來的均衡狀態三、蛛網模型存在哪些缺陷和措施: 1、缺陷:(1)認為生產者缺乏理性預期,即假設的前提有誤 (2)忽略生產水平和儲存技術的提高 2、措施:(1)提供足夠的信息 (2)政府 利用價格控制保護生產者利益(糧食、棉
42、花、大豆等) 進口以彌補國內供應不足本章重要知識點1、需求、供給的基本概念。2、影響需求、供給的主要因素。3、需求量(供給量)的變動與需求(供給)變動的區別。4、供求均衡與均衡價格的形成。5、供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6、均衡價格理論的運用(支持價格、限制價格、征稅的影響)。7、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的概念。8、蛛網均衡的過程。第三章 彈性理論第一節 需求價格彈性一、彈性的含義及計算方法1、彈性的含義:(1)經濟變量之間存在函數關系,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敏感程度)(2)自變量變動的百分之一導致因變量變動百分之幾(3)彈性是兩個變量變動比例之間的比值,與變量的度量單位無關 2、公式:
43、彈性=因變量變動比例/自變量變動比例(按變量變化的連續性分類)(1)弧彈性: 一般公式:按定義推導YXXYXXYYeDD=DD=X變動的百分比Y變動的百分比 改進公式:去平均彈性,直接代入數量 (2)點彈性:經濟變動量趨于無窮小 e=XXYYDDlimX0YXXYDD=limX0YXdXdY= 二、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1 定義:(1)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其自身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2)彈性系數等于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變動率)除 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變動率) 2、分類:(1)需求弧彈性: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即兩點之間需求量變化對價
44、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2)需求點彈性: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即在這一點上價格變化趨于無窮小時需求量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3、性質:(1)不受計量單位影響(2)代數值有符號:代表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變動方向性關系 (3)絕對值可大可小:代表需求量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 (4)不同商品需求價格彈性不一樣,且同一商品不同價格水平下需求價格彈性不相等 (5)同一商品價格下跌時與上漲時的彈性值不同 4、計算方法: (1)代數法:對需求函數求導,代入公 式即可 (2)幾何法:直線型:直線上任何點的彈性不一定相等切線斜率的倒數 直線上中點的彈性為1,低于中點彈性 小于1,高于中點彈性大于1 非直線型: 曲線
45、上任何一點彈性相等且可通過公 式計算 過該點引需求曲線的切線 直線型與非直線型求彈性幾何方法的通 式:該點與橫軸交點之間的長度/該點與縱軸交點之間的長度 任一點彈性可通過向縱軸和橫軸引垂線,作需 求曲線的切線,并由相關交點間線段距離計 算求得 彈性計算關鍵在于P、Q值的選取,有中值法 低值法,區別在于弧的兩個端點的選取,改變 量用改變變后數值減去改變前數值 5、彈性的分類: (1)|=0 完全無彈性或零彈性:無論價格 升高或是降低,都不會改變需求量;需求 曲線是一條垂直線,函數表現形式是Q=C (2)|= ¥ 完全彈性或無窮彈性: 實質:價格有微小上漲,需求量將從無窮大變為零;價格有
46、微小下調,需求量增到無窮大 需求曲線:水平直線 函數表現形式:P=C 現實生活幾乎無此種商品 (3)|=1單元彈性或單位彈性: 實質:需求量變動比例恰好等于價格變動比例(變動幅度相同)價格每升高(降低)1% 會導致需求量降低(升高)1% (4)|<1缺乏彈性: 實質:需求量變動比例小于價格變動比例價格每升高(降低)1%導致需求量降低(升高)小于1% 例子:生活必需品糧食、衣服、食品等 (5)|>1富有彈性: 實質:需求量變動比例超過價格變動比例 價格每升高(降低)1%導致需求量降低(升高)超過1%,例:奢侈品6、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影響:商品可替代性越強,其需求價格彈性越大;可替代性越弱,需求價格彈性越小 體現:商品替代品的數量、可獲得性等方面(2)商品的用途:用途越廣需求價格彈性越大,用途越少需求價格彈性越小(3)商品在消費者生活必要程度和重要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價格彈性較小,非必需品彈性較大(4)商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在消費支出中占比越大的商品需求價格彈性越大,在消費支出占比越小的商品彈性越小(5)時間的長短:商品的長期需求彈性大于短期需求彈性第二節 供給價格彈性一、供給價格彈性的含義(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定義:(1)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對其自身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數字資源中心建設合同
- 2025版商業店鋪租賃合同2
- DB3308T 127-2024基層智治大腦 事件數據匯聚流轉基本要求
- 2025租賃合同補充協議書
- 貨車駕駛員勞務合同書
- 二零二五版人力資源部經理勞動合同樣本
- 榮成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
- 2025如何處理違反租賃合同的情況
- 2025商場照明系統維護合同模板
- 英語學習之旅
- 山東省山東名校考試聯盟2025年高三4月高考模擬考試英語試卷+答案
- 序段外包合同協議
- 話劇導演合同協議
- 軟件設計說明書
- 2023年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天津市南開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工信委選調試題及答案
- GB/T 17591-2025阻燃織物
- 2025年OTC市場分析現狀
- 人員管理方案
- 圍棋輔導班教練聘用合同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