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試驗基礎知識._第1頁
高壓試驗基礎知識._第2頁
高壓試驗基礎知識._第3頁
高壓試驗基礎知識._第4頁
高壓試驗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壓試驗基礎知識高壓試驗基礎知識第一節第一節 電氣試驗的作用電氣試驗的作用第二節第二節 高壓試驗基礎知識高壓試驗基礎知識第三節電氣設備常見故障和試驗數據分析第三節電氣設備常見故障和試驗數據分析一、電氣試驗的作用一、電氣試驗的作用( 1 )檢查電氣設備的絕緣狀況。 ( 2 )測量各種特性參數。 ( 3 )檢查制造、檢修工藝質量。 ( 4 )為檢修提供依據。 ( 5 )確定故障性質和部位。第二節高壓試驗基礎知識第二節高壓試驗基礎知識 絕緣試驗絕緣試驗分為非破壞性試驗和破壞性試驗兩類。 非破壞性試驗非破壞性試驗包括絕緣電阻和吸收比試驗、介質損耗( tan )的測量、泄漏電流試驗和油的化驗等。 破壞性

2、試驗破壞性試驗即交流耐壓試驗和直流耐壓試驗第二節高壓試驗基礎知識第二節高壓試驗基礎知識一、絕緣電阻和吸收比試驗一、絕緣電阻和吸收比試驗二、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二、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三、介質損失角正切值(三、介質損失角正切值( t an)的測量)的測量四、工頻交流耐壓試驗四、工頻交流耐壓試驗五、直流電阻的測量五、直流電阻的測量六、絕緣油常規試驗和取樣方法六、絕緣油常規試驗和取樣方法一、絕緣電阻和吸收比試驗一、絕緣電阻和吸收比試驗 測量設備的絕緣電阻、吸收比或極化指數是絕緣試驗最基本的方法,它能有效地發現電氣設備是否存在普遍受潮、局部嚴重受潮、表面臟污、絕緣老化或貫穿性缺陷。1.1.試驗的基

3、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2.2.試驗方法試驗方法3.3.試驗步驟試驗步驟4.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 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絕緣電阻 R 是在絕緣結構的兩個電極之間施加的直流電壓值 U (V )與流經該對電極的泄漏電流值 ( A )之比,如圖 8 一 1 所示。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若無特殊說明,指加壓 1min 時的測量值,即 R = U / 10-6 ( M )。 在直流電壓作用下,良好絕緣設備的泄漏電流很小,絕緣電阻值很高。 當設備絕緣出現受潮、表面臟污或局部開裂等缺陷時,泄漏電流急劇增加,絕緣電阻明顯下降。 因此,在同一絕緣結構中,泄漏電流大,絕緣電阻小

4、,表示絕緣不良;反之,則絕緣良好。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在測量大電容量設備的絕緣電阻時,可以發現測量的電阻值隨加壓時間的延長而增大,經較長時間后趨于穩定,這種現象叫絕緣的吸收現象吸收現象。 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吸收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絕緣材料(又稱電介質,簡稱介質)在直流電壓作用下,其等值電路如圖 8-2 ( a )所示。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流過介質的電流 i 由三種組成。 第一種是電容電流電容電流 i1它是介質內的電子或離子在電場作用下產生位移而形成的電流,衰減很快,如圖 8-2 ( b )中曲線i1所示。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第二種是吸收電流

5、吸收電流 i2 ,它相當于電源 E 經電阻 r 向電容c充電的電流。它是介質緩慢極化過程的反映,需要較長時間(可長達幾十分鐘或更長)才趨于零,如圖 8- 2 ( b )中曲線i2所示。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第三種是泄漏電流泄漏電流 i3,它反映絕緣電阻的大小,在加壓的瞬間就達到穩定值,如圖 82 ( b )中曲線i3所示。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三種電流合成的總總電流電流為i,如圖 8-2 ( b )中曲線 i 所示,稱之為吸收曲線。 在試驗中測量到的在試驗中測量到的電流就是該電流。電流就是該電流。1 試驗的基本原理試驗的基本原理 吸收比吸收比 K 是在同一次試驗中, 1

6、min 時的絕緣電阻值與 15s時的絕緣電阻值之比。 K= R 60s / R15s 極化指數極化指數是在同一次試驗中, 10mim 時的絕緣電阻值與 1min 時的絕緣電阻值之比。 絕緣良好時絕緣良好時,泄漏電流 R 很小,電容電流 iC 又瞬時消失,吸收現象顯著, K 值大 (K 1. 3) ;絕緣受潮或有缺陷時絕緣受潮或有缺陷時,泄漏電流R大大增加,吸收現象明顯減弱, K 值接近于 1 。2. 試驗方法與接線試驗方法與接線 由于流過絕緣介質的電流有表面電流和體積電流之分,所以絕緣電阻也有體積絕緣電阻體積絕緣電阻和表面絕表面絕緣電阻緣電阻之分。 我們真正關心的是體積絕緣電阻。當絕緣受潮或有

7、其他貫通性缺陷時,體積絕緣電阻降低因此,體積絕緣電阻的大小標志著絕緣介質內部絕緣的優劣。 在現場測量中,為排除表面絕緣電阻的影響,應采取屏蔽措施,以便測得真實準確的體積絕緣電阻。2. 試驗方法與接線試驗方法與接線 以電流互感器為例,絕緣電阻的測量方法與接線如圖 8-3 所示。高壓絕緣電阻測試儀高壓絕緣電阻測試儀 寬廣的測試電壓量程:500V,1000V,2500V,5000V 絕緣電阻可達1000G。 大顯示屏,可同時顯示條形碼和數字值。 可測量極化指數(PI)和吸收比(DAR)。 可選擇絕緣測試時間(10分鐘內)。 輸出電壓顯示和放電電壓顯示。 超測量范圍報警功能。 自動關機功能。 設計符合

8、國際安全規格IEC61010-1 CAT.III 600V。 MODEL 3125 3 試驗步驟試驗步驟( 1 )根據被試設備的電壓等級,按規程要求選擇相應電壓類別的絕緣電阻表,高壓試驗通常選用 2500V 或 5000V 的絕緣電阻表。 ( 2 )將被試設備停電并對地放電,斷開與其他非被試設備的連線。所有加壓部位均派人看守。3 試驗步驟試驗步驟( 1 )將絕緣電阻表放在適當的水平位置,接上絕緣良好的試驗導線,先將“ L ”端與“ E ” ,端引線分開,搖動手柄( 120r / min ) ,觀察指針是否指向“ ”位置。如不能達到“ ” ,說明引線絕緣不良或絕緣電阻表本身受潮。 將“ L”端與

9、“ E ,端引線短接,搖動手柄,觀察指針是否指零,如不指零,說明引線斷線或接觸不良,也可能絕緣電阻表有問題。 ( 2 )用清潔、干燥的軟抹布擦去被試品表面的污垢。3 試驗步驟試驗步驟( 3)按要求接好線。試驗引線與相鄰帶電設備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并防止誤碰。根據情況決定 G 端是否接入,如需接入,應注意“ G ”端也有高電位。 G 端、 L 端、 E 端之間都要有足夠的絕緣 ( 4 )試驗時,搖動手柄至額定轉數( 120r / min ) ,表針慢慢上升,指針穩定后讀取絕緣電阻值。測量吸收比時,將絕緣電阻表“ L ” 端與被試品斷開,搖到額定轉數時,再與被試品接通,同時開始計時,讀取 15s

10、 和 1min 時的絕緣電阻值。3 試驗步驟試驗步驟( 5)測量大容量的設備,如發電機、電力電纜、電力電容器等的絕緣電阻時,加壓開始時絕緣電阻表示數很小,需待穩定后讀取絕緣電阻值。 測量過程中,應防止停轉。讀數后,先斷開 L ”端與被試品的接線,再停止轉動,以防反充電燒壞絕緣電阻表。3 試驗步驟試驗步驟( 6 )試驗完畢、試驗中改變接線或需要重復測量時,應將被試設備對地充分放電。( 7 )記錄被試品的銘牌、運行編號、本體溫度,周圍環境的溫度、濕度及所使用的絕緣電阻表型號。4 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 1 )將所測絕緣電阻值按下式進行溫度換算: Rt2 = Rt1 1.5 (t1-

11、 t2) / 10 式中 Rt1 、 Rt2分別為溫度 t1、 t2時的絕緣電阻值 ( 2 )所測得絕緣電阻值應不小于規程規定的允許值4 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 3 )與換算至相同溫度下的前一次測試結果(出廠、交接或預防勝試驗)比較,或與同類設備比較,不應有明顯的降低,否則應查明原因。( 4 )對于電容量較大設備(如變壓器等)的絕緣狀況,要增加吸收比或極化指數大小做為判斷依據。為確保吸收比或極化指數的測量精度,可考慮采用電子式絕緣電阻表。二、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二、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 泄漏電流試驗泄漏電流試驗是在直流電壓下,直接測量流過被試品的泄漏電流,通過分析其大小與變

12、化情況來判斷絕緣的好壞。二、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二、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 其測試原理與絕緣電阻測試相同,但泄漏電流測試所加電壓較高,而且能觀察到泄漏電流隨試驗電壓上升時的變化情況,因此對絕緣缺陷的反映更加靈敏,能發現尚未完全貫通的局部缺陷。 直流耐壓試驗直流耐壓試驗是對被試品施加更高的直流電壓,并保持一段時間,觀察絕緣是否有異常或擊穿,能直接考核設備的耐壓強度,屬破壞性試驗。1 泄漏電流試驗原理泄漏電流試驗原理 因為絕緣電阻值隨所加電壓的升高而呈下降趨勢,在絕緣劣化時絕緣電阻隨電壓升高而下降得很快,因此用直流高壓對絕緣進行泄漏電流測試作為判斷絕緣優劣的另一種方法,比絕緣電阻試驗更有效和靈敏

13、。1 泄漏電流試驗原理泄漏電流試驗原理如圖 8-4 所示。1 泄漏電流試驗原理泄漏電流試驗原理 在同一直流電壓下良好絕緣的泄漏電流較小,隨電壓直線增加;受潮時泄漏電流加大;有集中性缺陷時,升到一定電壓后泄漏電流激增;絕緣中集中性缺陷越嚴重,出現泄漏電流激增點的電壓越低。 2 試驗接線試驗接線 因試驗接線中微安表接入位置的不同和被試設備是否接地的原因,試驗接線方式有幾種不同的方式,現介紹現場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種接線方式:被試品一極接地、微安表接于高壓側。2 試驗接線試驗接線如圖 8-5 所示。 2 試驗接線試驗接線 這種接線將微安表接在高壓側,而且從微安表到被試品之間又加裝了屏蔽線,所以微安表的讀

14、數不受雜散電流的影響。但微安表所處位置對地電壓很高,試驗中讀數時必須注意安全。3 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 1 )根據被試設備的額定電壓和絕緣狀況,按規程規定確定試驗電壓、接線方式,選擇合適的試驗設備。 ( 2 )將被試設備停電并對地放電,斷開與其他非被試設備的連線。所有加壓部位均派人看守。視現場情況,對能分相試驗的設備應盡可能分相試驗,對試驗設備合理布置,保證工作安全,操作方便。接線時,高壓引線要遠離操作人員,并與低壓接線及地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3 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 3 )接線要牢固,特別是高壓引線。高壓引線應盡量縮短,增大導線直徑,減少裸露和尖端,并加以

15、屏蔽,減小對地泄漏電流。3 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 4 )為排除試品表面泄漏的影響,必要時可采取圖 8-6 屏蔽接線。3 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 5 )接線應由第二人檢查。檢查接線是否正確,試驗設備外殼是否可靠接地,儀表量程是否適當,調壓器是否在零位等。( 6 )平穩緩慢地升壓,防止大容量設備的充電電流燒壞微安表。必要時應分級加壓,讀取各級電壓下微安表的穩定讀數。3 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 7 )升壓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異常情況的發生,若發現微安表的指針突然向大的方向擺動,可能是試驗回路或試品內部有斷續的放電或閃絡,應立即停止試驗,查明原因并處理后再

16、試。 若微安表讀數過大,首先應檢查試驗接線是否正確,高壓引線對地是否太近、屏蔽是否完好等原因,避免誤判斷。 若微安表讀數隨加壓時間延長而增加,說明絕緣有缺陷,這時應做伏安特性曲線。若試品擊穿,應立即斷開電源停止試驗。3 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 8 )試驗完畢,立即降壓、斷開電源,應在對試品和試驗設備進行充分放電后才能更改接線。放電時要經過高電阻并注意選擇放電部位,防止燒壞微安表。 ( 9 )記錄被試設備銘牌、設備溫度和環境溫度、濕度。4.倍壓整流倍壓整流 圖 2-10 為倍壓整流的 一種接線 , 其工作原理如下 :4.倍壓整流倍壓整流 當電源為正半周即試驗變壓器接地端為負時 ,

17、 電流經 V1 對 C1 充電 , 當負半周時 , 試驗變壓器的負半周電壓和 C1上的直流電壓峰值相加后經 V2 對 C2 充電 , 如果 C1 的電容量 遠大于 C2 的電容量時 , 則 C2可以很快被充到 2Umax, 一般 C1=C2, 因此 C2 要經過若干個 周波后 , 才能充到 2Umax 之值。5 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1)溫度對泄漏電流的影響極為顯著, 溫度升高,絕緣電阻下降,泄漏電流增大,不同試品、不同材料或不同結構其隨溫度變化特性不同。所以,不同溫度下測得的泄漏電流值進行比較時,應考慮溫度的影響。最好在以往試驗相近的溫度條件下進行測量,以便于進行比較。5 試

18、驗結果的分析判斷( 2 )試驗結果與規程規定的允許值比較,不應超出規程要求。 與換算至相同溫度下的前一次測試結果(出廠、交接或預防性試驗)比較,或與同類設備比較,不應有明顯的上升,否則應查明原因,必要時對設備進行分解試驗。5 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 3 )試驗時泄漏電流隨加壓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說明設備有缺陷。 ( 4 )用試驗數據畫泄漏電流的伏安特性曲線,若是一條直線,說明絕緣良好;如果電壓上升,電流增加很決,說明設備有缺陷。 6 直流耐壓試驗 直流耐壓試驗與泄漏電流試驗的接線及操作方法均相同,只是直流耐壓試驗對被試品施加更高的直流電壓,所以工作中一般情況下兩者結合進行。 在泄漏電流試驗的最后,

19、按規程要求的試驗電壓和加壓時間進行直流耐壓試驗。6直流耐壓試驗 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雖然方法一致,但是兩者的性質和作用不同,前者主要是檢查絕緣狀況或找出缺陷,是非破壞性試驗,而后者主要是對設備電氣絕緣強度進行考驗,對發現局部缺陷更靈敏,屬破壞性試驗。6直流耐壓試驗 由于直流耐壓試驗比交流耐壓試驗所用設備容量小、體積小、重量輕,便于現場使用,而且通過電流隨電壓的變化情況,可以及早發現設備的局部缺陷,對絕緣的損傷程度輕,更容易發現高壓電機槽口端部和高壓電纜芯線附近的絕緣缺陷,所以,目前在高壓電機和高壓電纜的試驗中仍被應用。三、介質損失角正切值三、介質損失角正切值 ( t an)的測量)的測量 介

20、質損失角正切值( t an)的測量是絕緣試驗的主要項目之一,在試驗現場應用較廣。 它在發現整體絕緣普遍老化、受潮,固體絕緣干枯、開裂,油質劣化等方面比較靈敏有效。1 試驗基本原理試驗基本原理 在交流電壓作用下,通過絕緣介質的電流包括有功分量和無功分量,有功分量產生介質損耗。1 試驗基本原理試驗基本原理介質在交流電壓作用下的等值電路如圖 8 一 7 ( b )所示。1 試驗基本原理試驗基本原理 從圖中可以看到,流過電阻的電流為有功分量 R ,它發生的功率代表介質的全部損耗, R越大,損耗越大。流過電容的電流為無功分量 c ,由R 、 c和之間的相量關系如圖8-7( c )所示。1 試驗基本原理試

21、驗基本原理 從圖中可以看出R的大小與 c 和之間的夾角有關, 越大, R越大,因此,稱為介質損失角為介質損失角。 1 試驗基本原理試驗基本原理從圖 8-7 中還可以看出介質損耗 P 與介質損失角之間有如下關系:1 試驗基本原理試驗基本原理 從上述關系式可看出,介質損耗P在電壓 U 和角頻率因一定的條件下,和介質損失角的正切 t an成正比, t an大,介質損耗就大。 良好干燥的絕緣介質的 t an很小,介質受潮時有功電流R顯著增大。因此通過 t an的測量就可以判斷絕緣介質的絕緣狀態。2 使用西林電橋(使用西林電橋( QS1 )測量)測量t an的原理及接線的原理及接線用西林電橋( QS1

22、)測量 t an準確度高,電橋工作電壓為 10kV ( 1 ) ( QS1)作)作原理。原理。 西林電橋( QSI )試驗器原理圖如 8-8 所示。2 使用西林電橋(使用西林電橋( QS1 )測量)測量t an的原理及接線的原理及接線試品 CxRx 接入電橋后,調 R3和R3使電橋平衡,可得出:2 使用西林電橋(使用西林電橋( QS1 )測量)測量t an的原理及接線的原理及接線( 2 )試驗接線及注意事項。)試驗接線及注意事項。 1 )正接線)正接線:當試品兩端對地都絕緣時用正接線。 由于 D 點接地,整個橋體及其引線 Cx 、 CN 、 E 均處于低電位,工作起來安全,布線方便,抗干擾能力

23、強,測量準確。 需注意的是試驗變壓器高壓端對試品及電容器的引線是高電位。2 使用西林電橋(使用西林電橋( QS1 )測量)測量t an的原理及接線的原理及接線2 )反接線:原理圖如圖 8-9 所示。2 使用西林電橋(使用西林電橋( QS1 )測量)測量t an的原理及接線的原理及接線 試驗現場大部分電力設備都是一端接地的,此時就得采用反接線。此時,整個電橋的調節部分及其引線 Cx 、 CN 、 E 對地都處于高電位,操作時要注意。( UDA和 UDB通常只有幾伏電壓降,試驗電壓實際上都加到Cx 、 CN上)。 此接線方式被試品的高壓極對地雜散電容電流流過電橋,造成測量誤差。3.AI-6000介

24、損儀的原理介損儀的原理及性能(濟南泛華)及性能(濟南泛華)(1)儀器工作原理簡介)儀器工作原理簡介AI-6000電橋都是通過電流來取信號,根據電流的幅度大小和相位變化,通過計算得出試品的電容量Cx和介損tg。 (4)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現場接線方式現場接線方式1)1) 常規正接線常規正接線2)2) 常規反接線常規反接線3)3) 反接線高壓屏蔽反接線高壓屏蔽4)4) 反接線低壓屏蔽反接線低壓屏蔽(AI-6000E(AI-6000E型有此功能型有此功能) )5) CVT5) CVT自激磁測量自激磁測量CVT自激法時,高壓線接CVT的下端(N)點。 (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

25、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高壓線夾接觸不良高壓線夾接觸不良現場測量使用高壓線夾連接試品時,夾子務必與試品接觸良好,否則接觸點放電會引起數據嚴重波動!如高壓掛在引流線上時,因引流線氧化層太厚,或風吹線擺動,易造成接觸不良。(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接地接觸不良接地接觸不良接地不良會引起儀器保護或數據嚴重波動。應刮凈接地點上的油漆和銹蝕,保證接地良好!如果測量接地試品,試品地和儀器地應共地連接,保持地電位一致。(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直接測量直接測量CVT或末端屏蔽法測量電磁式或末端屏蔽法測量電磁式PT直

26、接測量CVT的下節耦合電容會出現負介損,應用自激法測量。用末端屏蔽法測量電磁式PT時由于受潮引起“T形網絡干擾”出現負介損,吹干下面三裙瓷套和接線端子盤即可。也可改用常規法或末端加壓法測量。(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空氣濕度過大空氣濕度過大空氣濕度大使介損測量值異常增大(或減小甚至為負)且不穩定,必要時可加屏蔽環。(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發電機供電發電機供電發電機供電時輸入頻率不穩定,可采用定頻50Hz模式工作。(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工作模式選擇工作模式選擇

27、接好線后請選擇正確的測量工作模式(正、反和CVT),不可選錯。干擾環境下應選用變頻抗干擾模式。(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測試線測試線由于長期使用和連接,易造成測試線芯線和屏蔽短路或插座接觸不良,用戶應經常維護測試線;測試標準電容試品時,應使用全屏蔽插頭連接,以消除附加雜散電容影響,否則不能反映出儀器精度;自激法測量CVT時,高壓線應吊起懸空,否則對地附加雜散電容和介損會引起測量誤差。(5)AI-6000介損儀的介損儀的 現場試驗現場試驗注意事項注意事項試驗方法影響試驗方法影響由于介損測量受試驗方法影響較大,應區分是試驗方法誤差還是儀器誤差。出現問題時

28、可首先檢查接線,然后檢查是否儀器故障。電瓷式電瓷式PT常規法一次AX短接接高壓,用反接線,測試電壓3kV,各二次尾連接一起接地末端屏蔽法A接高壓10kV,X接地,二次首首連或尾尾連接CX末端加壓法A接地,X接高壓3kV,二次首首連或尾尾連接CX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電容式電壓互感器CVT對有中間抽頭的對有中間抽頭的CVT,可做常規正,可做常規正/反接線。反接線。 對無中間抽頭的對無中間抽頭的CVT,應采用自激法做,應采用自激法做CVT的介損試驗。的介損試驗。最上節最上節C11, 反接線法測量。反接線法測量。4 影響影響 t an測量的因素測量的因素和注意事項和注意事項( 1 )試品表面的影響: 當被

29、試品表面臟污、受潮后,表面泄漏增加,會給測量結果帶來嚴重影響,特別對小電容量設備如互感器、套管等,可能引起誤判斷。4 影響影響 t an測量的因素測量的因素和注意事項和注意事項處理措施如下: 1 )將瓷套表面清理、擦拭干凈,在表面干燥的情況下測量。 2 )在瓷套表面涂抹硅油或硅脂。 3 )在瓷套表面的瓷裙涂石蠟并用布擦勻。4 影響影響 t an測量的因素測量的因素和注意事項和注意事項( 2 )干擾的影響: 被試設備附近有帶電設備、電場(磁場)都影響測量。因此在測量時,應設法消除這些影響。( 3 ) 一般情況下,被試品大多由多個元部件串、并聯組成。 t an對局部缺陷反應不靈敏,能分解試驗時,盡

30、量分解試驗。4 影響影響 t an測量的因素測量的因素和注意事項和注意事項( 4 )試驗接線的影響。 試驗接線的雜散電容影響測量的準確性。測量變壓器的t an時,被測繞組短接接高壓,非被試繞組短接接地。5 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 1 )試驗結果不能超過規程規定的標準。進行對比時應換算到同一溫度,換算公式如下: t an t2 = t an t1 1.3 ( t2- t1) / 10式中, t an t1 、 t an t2分別為溫度 t1、 t2時的 t an值。5 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2)與歷次測量結果比較。 特別是上一次的測量結果比較不應有顯著變化(一般不

31、大于 30 % )。還可與同類型設備比較或不同相間進行比較。即使 t an值未超過標準,但突然明顯增大時,就應查明原因,否則常常會在運行中發生事故。5 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 3 )利用 t an =f ( u )曲線分析。繪制曲線的數值必須換算到同一溫度下。四、交流耐壓試驗四、交流耐壓試驗 工頻交流耐壓試驗 考核設備絕緣承受各種過電壓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發現絕緣中存在的危險的集中性缺陷,是檢驗電氣設備絕緣可靠性的重要依據。四、工頻交流耐壓試驗 交流耐壓試驗時,其電壓在絕緣中的分配是按電容量大小成反比分配的,這與在直流電壓作用下按電阻值高低成正比分配是不同的。 因此交流耐壓試驗

32、更符合設備在運行中承受過電壓的情況。比直流耐壓更能有效地發現絕緣薄弱點。四、工頻交流耐壓試驗 因為交流耐壓試驗施加電壓高,可能在試驗時損壞設備,故又稱破壞性試驗。 為避免損壞設備,交流耐壓試驗是在全部非為避免損壞設備,交流耐壓試驗是在全部非破壞性試驗完成之后進行,只有經非破壞破壞性試驗完成之后進行,只有經非破壞性試驗合格后才允許進行交流耐壓試驗。性試驗合格后才允許進行交流耐壓試驗。四、工頻交流耐壓試驗 交流耐壓試驗是在被試設備上施加 4565Hz 規程規定的試驗電壓 1min,不發生閃絡或擊穿現象,則認為設備絕緣合格。 運行經驗表明,經受得住交流耐壓試驗的設備在運行中一般都能保證安全運行 。一

33、 工頻試驗變壓器( 1 ) 試驗變壓器的額定電壓要高于試驗電壓。 ( 2 )要有合適的短路阻抗,在試品擊穿時有足夠的短路電流。( 3 )要有良好的伏安特性曲線,盡量工作在鐵心不飽和的狀態下,使試驗電壓波形完好。1 工頻試驗變壓器( 4 )試驗變壓器的容量要大于被試品耐壓所需的容量,可用下式計算:(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原理與接線原理與接線 當試品電容較大時,做交流耐壓試驗所需的工頻試驗變壓器和調壓器很笨重,給現場試驗造成困難。而利用串聯諧振產生的高壓來進行試驗,可以解決試驗設備容量不足的問題。(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原理與接線原理與接線圖 8 一 12

34、為串聯諧振試驗線路的原理圖和其等值電路圖。(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原理與接線原理與接線 圖中 T1 為調壓器, T2 試驗變壓器, L1 為試驗用高壓補償電感, Cx 為被試品; R 為整個試驗回路中的等值電阻; L 為補償電感和電源設備漏感之和。 當 R 、 L 、 C 串聯回路發生諧振時, X L =Xc ,電路中的阻抗最小, Z=R ,因此電壓一定時,回路電流最大。電容兩端的電UC=QU,其中Q=XL/R=1/RC為諧振回路的品質因數。(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原理與接線原理與接線 通常 Q 可達 30 60 ,因此用較低的輸入電壓 U ,就可在被試

35、品上得到較高試驗電壓認。 同時試驗設備包括試驗變壓器、調壓器、接觸器等的容量可以減小到被試品容量的 1 / Q 。(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二)串聯諧振耐壓試驗原理與接線原理與接線 串聯諧振法進行工頻耐壓試驗有下列優點: ( 1 )較低的試驗電源電壓,可獲得較高的試驗電壓。 ( 2 )試驗設備容量小,重量輕,便于運輸。( 3 )升壓平穩,輸出波形好( 4 )試品擊穿,諧振被破壞,儀器自動跳 閘,安全可靠。(三)試驗電壓的測量1 在試驗變壓器低壓側測量 電容量小的試品(如斷路器、瓷質絕緣、絕緣工具等)可在試驗變壓器低壓側用 0.5 級電壓表測量,用試驗變壓器的變比換算成高壓側的電壓值。2 在試驗變

36、壓器高壓側測量 2 用電壓互感器并接在試品兩端,在互感器低壓側測量電壓,測量值乘以互感器變比,即是高壓測試品電壓。 互感器精度不低于 1 級,電壓表精度不低于0. 5 級。2 在試驗變壓器高壓側測量在試驗變壓器高壓側測量( 2 )用高壓靜電電壓表直接測量。 ( 3 )采用電容分壓器測量。電容分壓器由高壓電容器 C1 和低壓電容器C2串聯組成,并接在被試品兩端,由于 C2 C1 ,所以電壓幾乎全分配在 C1 上, C2兩端并接高內阻電壓表,測量值乘以電容分壓器分壓比,即為被試品試驗電壓。2 在試驗變壓器高壓側測量被試品試驗電壓被試品試驗電壓(四)交流耐壓試驗的(四)交流耐壓試驗的操作步驟操作步驟

37、( 1 )在試驗前,首先檢查被試品其他各項絕緣試驗是否合格,合格后才能進行試驗。 ( 2 )根據被試設備銘牌,按規程要求確定試驗電壓值。 ( 3 )根據介質損耗試驗中測得的電容量和試驗電壓值選擇試驗設備,繪出試驗接線圖。(四)交流耐壓試驗的(四)交流耐壓試驗的操作步驟操作步驟( 4 )根據現場條件,布置試驗設備,并按接線圖進行接線。接線中應注意高壓引線對地和對試驗人員須保持足夠的距離,非被試部分可靠接地。檢查儀表量程、調壓器是否在零位,接線是否正確、牢固。( 5 )不接被試品,將調整保護球隙的放電電壓調整到試驗電壓的 1.11.15 倍,使三次放電電壓值接近要求的整定值。(設定保護動作值)(四

38、)交流耐壓試驗的(四)交流耐壓試驗的操作步驟操作步驟( 6 )將高壓引線接至被試品,合上電源開關,開始升壓,升壓到試驗電壓的 75 后,要求以每秒 2 的速度均勻升壓,在耐壓過程中注意監視電流表指示的變化。耐壓 1min (或所要求的時間)后,迅速均勻地將電壓降至零,并拉開電源開關,同時對被試設備進行放電。(串聯諧振系統一般有自動和手動兩種模式) ( 7 )試驗后,對有機絕緣部分立即觸摸,檢查是否發熱,并測量電阻值。(五)試驗注意事項( 1 )充油設備,特別是變壓器應在充滿合格油并靜止一定的時間,待氣泡消失后方可進行。 ( 2 )由于被試設備表面臟污,可能發生滑閃放電,須將表面擦干凈后再試驗。

39、 ( 3 )耐壓試驗中,如不是在被試設備加壓側直接測量電壓,應考慮“容升”現象。(五)試驗注意事項( 4 )分級絕緣的變壓器、電磁式電壓互感器要進行感應耐壓試驗 ,而不進行常規工頻交流耐壓。( 5 )在升壓過程中,如出現電壓表指針擺動大,電流表指示急劇增大,絕緣有燒焦或冒煙以及被試品發出異常聲響等不正常現象,應迅速降壓,拉開電源,停止試驗,并查明原因。(六)試驗結果分析判斷 交流耐壓試驗中,不發生絕緣擊穿,即為合格。 試品是否發生擊穿,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1 通過測量表計的指示判斷 在一般情況下,電流突然上升、電壓明顯下降,說明試品擊穿。(六)試驗結果分析判斷 2 通過控制回路的狀況

40、判斷 如果保護動作,使電源開關斷開,檢查不是試驗回路短路或試品表面滑閃放電引起,可認為是試品擊穿。(六)試驗結果分析判斷 3 根據被試品在試驗中的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被試品發出擊穿的響聲、斷續放電聲、冒煙、有氣體噴出、焦臭味、閃弧等,這些現象若發生在絕緣部位,就認為試品存在缺陷或已被擊穿。五、直流電阻的測量 電氣設備由于制造中焊接不良,運輸中的顛簸,運行中的振動等原因,會造成導線斷裂、接頭處開焊,連接部位松脫,接觸不良,繞組匝間短路等導流回路的缺陷。測量直流電阻的目的是鑒定設備導流回路的連接質量,以便發現缺陷,消除隱患,保證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 測量直流電阻的方法有電壓降法和電橋法,尤以電橋

41、法應用廣泛。 直流電橋又分單臂電橋和雙臂電橋。測試電阻測試電阻 1以上一般用單臂電橋,測試電阻以上一般用單臂電橋,測試電阻 1 以下用雙臂以下用雙臂電橋。電橋。(一)電壓電流表法(一)電壓電流表法測直流電阻測直流電阻 電壓電流表法又稱電壓降法。該方法是在被測電阻中通過一直流電流,測量其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利用歐姆定律( R= U / )計算出被測直流電阻值。 1 試驗接線 為了減小接線方式造成的測量誤差,測量大電阻時(被測電阻大于電流表內阻 200倍以上),應采用圖 8-13 ( a )接線。1 試驗接線 而在測量小電阻時(電壓表內阻大于被測電阻 200 倍以上),應采用圖 8 一 13

42、( b )接線。2 試驗步驟( 1 )根據被測電阻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接線方式。 ( 2 )測量時,應先合上電源開關 Q待電流穩定后,冉合電壓表開關 K1 。 ( 3 )待電流、電壓穩定后,讀取電流、電壓值。 ( 4 )測完后,應先斷開電壓表回路開關 Q1 ,再斷開電源開關 K 。 ( 5 )測量時,記錄試品的溫度。3. 注意事項( 1 )因為是直流,接線時注意儀表的極性。 ( 2 )使用的直流電源應電壓穩定,容量充足。 ( 3 )如測量的試品是電感較大的繞組,在需要改變電流時,應先斷開電壓表開關 K1 。3. 注意事項( 4 )試驗電流不得大于被測電阻額定電流的 20 % ,而且時間不能過長,

43、以減少因被試電阻發熱而產生的誤差。 ( 5 )所用測量儀表的精度應在0. 5 級以上,量程應盡量滿足在測量時,指針達到滿刻度的 2 / 3 以上。(二)電橋法側直流電阻 電橋法測直流電阻是指用直流電橋測量直流電阻的一種方法,它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二)電橋法側直流電阻常用的電橋有單臂電橋和雙臂電橋。 1.單臂電橋的工作原理單臂電橋的工作原理單臂電橋測量的接線如圖 814 所示。1 單臂電橋的工作原理當被測電阻 Rx 上的電壓降等于 R3 上的電壓降時, A 、 B 兩點間沒有電位差,檢流計中沒有電流通過,電橋平衡, 此時 Rx =R2 R3 / R4。 由圖 8-14 可以發現, Rx

44、包括了引線電阻在內,當被測電阻越小時,則引線電阻造成的測量誤差越大,因此通常單臂電橋用來測量1以上的電阻。2 雙臂電橋的工作原理雙臂電橋原理接線如圖 8 一 15 所示。2 雙臂電橋的工作原理當檢流計 D 中無電流通過時, C 、D 兩點的電位相等,經推導可得:2 雙臂電橋的工作原理 雙臂電橋能消除測量引線電阻和接觸電阻帶來的誤差,適宜測量準確度要求高的電阻。3. 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 1 )把電橋放平穩,打開檢流計鎖扣或靈敏度旋鈕,調整指針到零位。3. 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 2 )把被測電阻接在電橋的相應端鈕上,接線要牢固,防止接觸

45、電阻過大和連線突然松脫。 C1 、 P1 接在被試品一端,而 C2 、 P2 接在被試品的另一端,并且使電壓線端( P1 、 P2 )連接點比電流線端( C1 、 C2 )連接點更靠近被測電阻。3. 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如圖 8-16 所示。3. 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步驟 ( 3 )測量時先按下電源按鈕,再按下檢流計按鈕,調節電橋臂,使電橋平衡。 ( 4 )測量完畢后,應先斷開檢流計按鈕,后斷開電源按鈕,以防斷開電源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損壞檢流計。( 5 )測量結束,應將檢流計的指針鎖住或靈敏度旋鈕回零,防止在搬運過程中因振動損壞。 ( 6 )記錄測量值和試品溫度。4 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電橋法測量直流電阻的注意事項的注意事項( 1 )測量時如不知道被試品的電阻值,可用萬用表對電阻值進行粗測,然后再通過電橋測量。 ( 2 )當測量大電感設備的直流電阻時,一定要先按下電源開關按鈕一段時間后,再按下檢流計按鈕,防止因自感電動勢過大損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