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課程教學大綱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目_第1頁
江蘇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課程教學大綱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目_第2頁
江蘇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課程教學大綱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目_第3頁
江蘇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課程教學大綱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目_第4頁
江蘇科技大學生物工程課程教學大綱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江 蘇 科 技 大 學生 物 工 程課 程 教 學 大 綱生 物 與 環 境 工 程 學 院 目 錄生物工程專業教學計劃I生物統計教學大綱1普通生物學教學大綱6生物化學教學大綱12計算機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教學大綱16微生物學教學大綱22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27遺傳學教學大綱33發酵工程設備教學大綱40分子生物學教學大綱43生物反應工程教學大綱49生物工程下游技術教學大綱53生物制藥工藝學教學大綱59免疫生物制品學教學大綱65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大綱72生理與藥理學教學大綱77藥劑學教學大綱83功能性食品教學大綱89生化工程教學大綱95酶工程教學大綱99資源生物開發和利用教學大綱103現代生物技術教學

2、大綱107食品營養與衛生教學大綱110養蠶學講座教學大綱114組織培養教學大綱117基因工程教學大綱121細胞工程教學大綱125認識實習教學大綱129生產實習教學大綱131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大綱133生物工程專業一、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內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工、農、林、醫藥、環保、食品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或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生物工程技術相關的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等工作的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二、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工程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

3、、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應用基礎研發與管理的基本能力。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2、掌握生物工程產品生產的基本原理、分析檢測手段和工程設計方法;以及掌握現代生物工程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3、具有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4、具有創新意識以及新產品與新技術研究開發的能力;5、具有獨立工作、不斷獲取新知識以及組織管理能力;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

4、能力。7、掌握一門外語,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說能力和寫作能力。三、主干學科化學、生物學、生物工程。四、主要課程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統計、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化工原理、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下游技術。五、采用外語教材的課程分子生物學。六、采用雙語教學的課程分子生物學。七、主要實踐性環節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生物工程設計及綜合實驗、綜合訓練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八、修業年限原則上四年,實行彈性學制。學生可在38年內完成學業。九、學分要求學生畢業應獲得的總學分為192個學分。其中公共基礎課62.5個學分,專業基礎課為65學分,實踐性環節為36.5個

5、學分,專業方向課為13個學分,任選課10學分,其他5學分。十、授予學位工學學士。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構建說明一、課程設置特點為了能制定一套完整的培養計劃,我院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工作,了解其他兄弟院校特別是重點大學相關專業的辦學經驗。在此基礎上結合我院特色經過廣泛的討論,征求全體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我院特點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在制定培養計劃過程中,我們遵循橫向重視基礎,縱向突出重點的原則,依據我們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對課程體系進行了設計和構建,在培養計劃中主要體現如下特點: 1、重視基礎理論教學。2、骨干課程明確。3、強化實踐性環節教學。4、擴展了專業范圍。5、理工結合,生物工程上下

6、游結合。6、重視文理滲透,學科交叉。二、課程總體安排1、公共基礎課目的:使學生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學、語言類、計算機基礎、公共基礎實驗及體育等方面獲得相應的基礎知識,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本培養方案公共基礎課為992學時,占理論教學(含課內實驗、上機)總學時的41.3%。2、學科基礎課目的:使學生獲得本專業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打好寬厚的學科基礎平臺。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今后的自學能力和發展潛力。本培養方案學科基礎課為1040學時,占理論教學(含課內實驗、上機)總學時43.3%。3、專業方向(特色)課目的:使學生獲得本

7、專業學科必須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本專業學科的發展動態。本專業含有生物制藥、食品工藝和現代農業工程三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的專業方向課為208學時,占理論教學(含課內實驗、上機)總學時的8.7%。4、人文、經管類任選課和專業任選課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專業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人文、經管類任選課64學時,專業任選課96學時,共占理論教學(含課內實驗、上機)總學時的6.7%。5、實踐性教學環節目的:一方面,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更好、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

8、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專業強調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培養,除了課內實驗、課內上機和獨立實驗外,設置了35周獨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專業綜合訓練、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各類實習、軍訓、社會調查和公益勞動等內容。三、對外語、計算機及實踐能力培養安排的說明1、加強外語能力培養英語教學堅持四年不間斷,在第一、二、三、四學期,本培養方案安排了256學時、共16學分的“大學英語”及課外64學時的“英語聽力”課程;在第五學期安排了48學時、共3學分的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課程,在第六學期安排了科技英語,使學生能夠掌握一門外語,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說能力和寫作能力。2、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在計算機在生命

9、科學中的應用、生物統計和工程制圖及CAD基礎等課程中(不包含畢業論文或設計)中安排了上機操作,而且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中安排了兩周的計算機實習,使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應用水平。3、加強實踐性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1)實驗操作技能:為保證學生實驗技能的訓練,教學計劃在10門課程中有實驗安排,共計204個學時。(2)實習:共計安排3次實習,包括認識實習1次(2周,2學分);生產實習1次(2周,2學分);計算機實習1次(2周,2學分)。(3)畢業設計(論文):第四學年主體課程結束后安排,為15周,15個學分。學生在導師(一般具有中級或中級以上職稱)的指導下進行科研(或設計項目)的綜合培養,寫出論文

10、(或設計報告),并進行答辯。(4)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寒假、暑假時間進行社會熱點或與人民生活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寫出相應報告。四、講座 聽現代科學知識講座及人文社科知識、學科前沿工程講座至少10個。五、課外閱讀學生除完成學校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外,還必須完成以下15種書目或雜志的6本,經考核合格后獲得1學分。1、生物化工產品生產技術,溫輝梁主編.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生物制藥業,R.H.海伊斯等編寫.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生物藥物研究進展,凌沛學, 王鳳山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程,吳士良等主編. 科學出版社,2004.5

11、、生物技術藥物制劑:基礎與應用,梅興國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6、生物信息學概論,(美) Dan E. Krane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7、生物工程概論,廖湘萍主編. 科學出版社,2004.8、生物利用度控制:藥物化學原理、方法和應用,李安良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9、生物制品生產規范與質量控制,周國安,唐巧英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0、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研究,魏衍亮著. 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11、生物化工新產品與新技術開發指南,戎志梅編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2、生物醫用材料,俞耀庭主編.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13、科技英語選讀

12、 生物技術環境科學,陳大明等編著. 外文出版社,2000. 14、環境生物技術與工程,陳歡林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15、生物工程學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微生物學會. 六、關于創新教育的說明1、構建融會貫通、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個性拓展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課內外相結合、開講座、設置學生課外閱讀書目等多種培養方式,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與提高。2、通過加大實踐性環節訓練時數,開設獨立實驗課程,設立開放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第二課堂、課外科技創作、課外科技競賽等科學研究活動,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3、七、課程配置流程圖1、課程教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VFP計算機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工程制圖及CAD大學英語科技英語文獻檢索與利用無機及分析化學大學物理有機化學普通生物學物理化學微生物學天然藥物化學化工原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制藥工藝學酶制劑工藝學生化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發酵工程設備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組織培養免疫生物制品生理與藥理學藥劑學生物統計2、實踐性環節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畢業設計生產實習化工原理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物工程設計及綜合實驗化工原理實驗綜合訓練一各類課程(環節)學時(周數)、學分統計表 課程(環節

14、)分類理論教學(含課內實驗、上機)實 踐 性 環 節其它學分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方向課任選課小計課內實驗獨立實驗課內上機專業綜合訓練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實習軍訓社會實踐公益勞動小計講座 課 外閱讀兩課實踐小計必修限選必修限選學時992104020816024001802450254周數3155641135%學分62.5651310150.51.53155641136.51135二周時分配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第三學年第四學年小計12345678理論教學151818161715170116實 習2226專業綜合訓練33課程設計145畢業設計1515社會實踐11軍 訓44公益勞動11考 試111111

15、107學期總周數2020202020202018158進程表專業名稱:生物工程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分考試/考查學時分配各學期學時分配總學時實驗上機實踐時數一二三四1518181617151718公共基礎課09020011a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必3S4882.809030010a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2S3282.103060029b計算機文化基礎必2.5C402.709040002b法律基礎必1.5C2481.609060008b思想品德修養1必1C1680.909060010b思想品德修養2必1C168104040049a計算機程序設計VFP必4S643.609010004a毛澤

16、東思想概論必2S3281.809030022a鄧小平理論概論必3S48162.810000002b文獻檢索與利用必1C161.116000001b形勢與政策1 必1C(16)1.116000002b形勢與政策2 必1C(16)0.916000003b形勢與政策3 必1C(16)0.916000004b形勢與政策4 必0.5C(4)0.216000005b形勢與政策5 必0C(4)0.208010001a大學英語1 必4S644.308010005a大學英語2 必4S643.608020003a大學英語3 必4S643.608020008a大學英語4 必4S64408010014b英語聽力1 必

17、0C(16)1.108010015b英語聽力2 必0C(16)0.908020014b英語聽力3 必0C(16)0.908020015b英語聽力4 必0C(16)107010002a體育1 必1S322.107010003a體育2 必1S321.807010004a體育3 必1S321.807010005a體育4 必1S32207010006a體育5 必0.5S(16)0.907010007a體育6 必0.5S(16)1.105010091a高等數學1必6S966.405010092a高等數學2必5S804.405020035a普通物理1必3.5S563.105020016a普通物理2必2.5

18、S402.2合 計62.59926421.420.19.487.42.20.20.2進程表專業名稱:生物工程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分考試/考查學時分配 各學期學時分配總學時實驗上機實踐時數一二三四1518181617151718學科基礎課06030096a無機及分析化學必4.5S72164.806030074a有機化學必4.5S7216405030034b線性代數必2C321.806030067a物理化學必5.5S88164.930010083b生物統計必3C48102.730010074a普通生物學必4S64243.630010094a生物化學必2.5S402.23001006b

19、計算機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必3C4816330010084a微生物學必4S6424430010099a細胞生物學必4S6424430010087a遺傳學必4S64163.806030025a化工原理必4.5S72164.530010085b發酵工程設備必2C32230010047a分子生物學必3S482.830010088b生物反應工程必3C482.802030093b工程制圖及CAD基礎必5C80244.730010098a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必4S64284.308040003b科技英語必2.5C402.7合 計651040180504.87.614.614.514.17進程表專業名稱:生物工程

20、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分考試/考查學時分配各學期學時分配總學時實驗上機實踐時數一二三四151818161715170專業方向課生物制藥方向30010100b生物制藥工藝學限2C321.930010101b免疫生物制品限2C321.930010102a天然藥物化學限3S482.830010103a生理與藥理學限3S482.830010104a藥劑學限3S482.8小 計1320812.2生物化工方向30010105b功能性食品限2C3230010106b酶制劑工藝學限2C3230010107a生化工程限3S4830010108a酶工程限3S4830010109a資源生物開發和利用限3

21、S48小 計1320812.2環境生物工程方向30010110b環境微生物學限2C3230010111b環境監測限2C3230010112a廢水生化處理技術限3S4830010113a環境保護概論限3S4830010114a環境生物工程限3S48小 計1320812.2進程表專業名稱:生物工程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分考試/考查學時分配各學期學時分配總學時實驗上機實踐時數一二三四151818161715170任選課專業任選課30010115b現代生物技術任2C321.930010116b食品營養與衛生任2C322.130010117b養蠶學講座任2C322.130010118b組織培

22、養任2C32161.930010119b基因工程任2C321.930010120b細胞工程任2C321.9注:任選6個學分公共任選課人文、社科、經管類任4C64講座必1課外閱讀必1兩課實踐必3進程表專業名稱: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分考試/考查學時分配各學期學時分配總學時實驗上機實踐時數一二三四151818161715170實踐性環節30010095b生物化學實驗必1.5C24241.306030165b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必1C1w1w14000007b軍訓必4C4w4w30010015b社會實踐必1C1w1w11000001b公益勞動必1C1w1w30010086b計算機實習必2C2

23、w2w30010082b認識實習必2C2w2w30010121b生物工程設計及綜合實驗必4C4w4w30010122b生產實習必2C2w2w30010067b綜合訓練必3C3w3w30000002b畢業設計(論文)必15C15w15w說明任選課應選學分人文、經管類4技術業務類6小計10累計理論教學150.5實踐性環節36.5講座1課外閱讀1兩課實踐3周學時26.227.725.322.523.413.418.4生物統計教學大綱適用專業:生物工程 學時:48學分:3.0 撰寫人:吳瓊英 審核人:季更生一、基本部分1、講授內容第一章 統計數據的搜集與整理 1.1 總體與樣本1.2 數據類型及頻數(

24、率)分布1.3 樣本的幾個特征數第二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2.1 概率的基本概念2.2 概率分布2.3 總體特征數第三章 幾種常見的概率分布律3.1 二項分布3.2 泊松分布3.3 正態分布3.4 中心極限定理第四章 抽樣分布4.1 從一個正態總體中抽取的樣本統計量的分布4.2 從兩個正態總體中抽取的樣本統計量的分布第五章 統計推斷5.1 單個樣本的統計假設檢驗5.2 兩個樣本的統計假設檢驗第六章 參數估計6.1 點估計6.2 區間估計第七章 單因素方差分析7.1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7.2 固定效應模型7.3 隨機效應模型7.4 多重比較7.5 方差分析應具備的條件第八章 兩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8

25、.1 兩因素方差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8.2 固定模型8.3 隨機模型8.4 混合模型8.5 缺失數據的估計8.6 變換第九章 一元回歸及簡單相關分析9.1 回歸與相關的基本概念9.2 一元線性回歸方程9.3 一元線性回歸的檢驗9.4 相關第十章 實驗設計10.1 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10.2 實驗計劃書的編制10.3 簡單實驗設計10.4 單因素實驗設計10.5 兩因素實驗設計10.6 正交設計補充內容:SAS軟件基本操作2、習題和習題課內容每章內容完成后布置教材中的習題35道。3、實驗內容實驗性質編號實驗名稱每組核定人數時數實驗類型應做情況(打)演示驗證綜合研究生物工程必做1利用SAS軟件描述

26、樣本數據122統計假設檢驗的SAS程序123方差分析的SAS程序124線性回歸分析的SAS程序125常用試驗設計方差分析的SAS程序12二、教學大綱說明書1、課程教學目的與任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在了解生物統計學的產生、發展及其研究對象與作用、生命科學研究中試驗資料的整理、特征數的計算、概率、概率分布和抽樣分布的基礎上,著重掌握平均數和標準差的統計推斷、單因素和兩因素的方差分析、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從而達到能夠較靈活的應用這些基本方法與手段分析和解釋生物學現象、進行生物學研究的實驗設計及其數據資料的處理。掌握單因素、兩因素和正交試驗設計的方法與原理,善于選用合適的方法安排試驗并對試驗結果

27、進行分析。2、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重點和難點、深度和廣度第一章 統計數據的搜集與整理理解:總體與樣本、精確性和準確性、隨機誤差和系統誤差的概念。掌握:數據類型及各類型數據頻數表和頻數圖的編繪,樣本特征數的數學含義及其計算。第二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了解:事件的幾種基本運算表示方法,總體特征數的含義及其計算公式。理解:確定性現象和非確定性現象、基本事件和事件的概念,概率的統計定義和古典定義, 概率函數、分布函數、密度函數的含義。掌握:概率的一般運算法則。第三章 幾種常見的概率分布律了解:符合二項分布的條件,服從二項分布的隨機變量的特征數,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數及其隨機變量的特征數,中心極限定理的內容及其

28、推論。 理解:正態曲線所體現的含義,臨界值的概念及其意義。掌握:二項式的書寫及其各項的含義,標準正態分布的特性,正態分布表的查法。第四章 抽樣分布了解:從一個或兩個正態總體中抽取的樣本平均數和方差的分布規律。第五章 統計推斷了解:統計推斷的兩條途徑。理解:小概率原理的內容,顯著性水平、檢驗統計量、拒絕域、接受域、臨界值、上尾檢驗、下尾檢驗的含義,型錯誤和型錯誤的定義。掌握:單個樣本顯著性檢驗的程序,對單個樣本的顯著性檢驗(u檢驗、t檢驗、檢驗)和兩個樣本的顯著性檢驗(F檢驗、u檢驗、成組t檢驗、Aspin-Welch檢驗、配對t檢驗)程序及它們的適用條件。 第六章 參數估計了解:估計量、置信區

29、間的計算。理解:點估計、區間估計的原理,估計量、置信區間的含義。第七章 單因素方差分析了解:單因素實驗觀測值的線性模型及模型中各組成的含義,方差分析應滿足的3個條件,隨機效應模型中,平方和的分解。理解:方差分析的意義,固定效應模型中,平方和與自由度分解的意義。掌握:單因素方差分析數據表的格式及表示方法,單因素方差分析表的組成,平方和的簡易計算方法,不等重復時平方和的計算,Duncan多重比較的方法。第八章 兩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了解:模型類型的分類與構成,線性統計模型及模型中各組成的含義,交互作用的判斷,多重比較的步驟,缺失數據的估計方法,變換的方法。理解:主效應與交互作用的概念,重復試驗的概

30、念,平方和與自由度的分解。掌握:兩因素交叉分組試驗設計的一般格式,各種符號的數學含義,平方和的簡易計算方法;固定模型、隨機模型、混合模型、無重復實驗時的方差分析表。第九章 一元回歸及簡單相關分析理解:相關與回歸的概念,一元正態線性回歸模型及各組成部分的存在條件, 相關系數的概念和性質。掌握: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計算,b和a的顯著性檢驗,相關系數的計算和檢驗,相關系數與回歸系數的關系。第十章 試驗設計了解:試驗計劃書的編制,隨機數字表的利用。理解:設置重復的意義,正交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試驗設計的三個基本原則,單因素試驗設計、兩因素試驗設計的方法及各方法之間的比較,各種試驗設計的結果處理,正交表

31、的特點和表示方法,正交試驗的設計步驟,正交設計的方差分析。3、課外習題與作業要求每章配有一定數量的習題或思考題,通過一定量課外作業來加強學生解題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以課前回顧提問的方式加以檢驗。學生必須按要求完成各類習題和課外作業,作業缺做1/3者不得參加考試。4、實驗要求能熟練應用SA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對生物學現象做出合理解釋。5、教材及主要參考書教材:生物統計學(第二版),杜榮騫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主要參考書:(1)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明道緒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生物統計學題解及練習,杜榮騫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生物統計學,李春喜等編著,

32、科學出版社,2000。6、先修課程高等數學、概率論等。7、教學(考核)方法與手段本課程以講授和實驗為主,部分章節作為自學。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電化實驗教學。期未考試為開卷筆試。平時作業、實驗報告以一定比例記入總成績。8、學時分配表 教學環節學時分配課程內容講課(學時)實驗(學時)習題課或課堂討論(學時)小計第一章 統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3第二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2第三章 幾種常見的概率分布律4第四章 抽樣分布2第五章 統計推斷5第六章 參數估計1第七章 單因素方差分析4第八章 兩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5第九章 一元回歸及簡單相關分析3第十章 實驗設計6SAS軟件基本操作1小計36102總

33、計48普通生物學教學大綱適用專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 學時:64學分:4.0 撰寫人:褚衍亮 審核人:王娜一、基本部分1、講授內容緒論0.1 生命的基本持征0.2 生物學的性質和分支科學0.3 生物學的歷史和發展0.4 生物學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1.1 元素和小分子1.2 生物大分子1.3 生物催化劑酶第二章 生物的結構基礎細胞2.1 細胞的亞顯微結構2.2 細胞表面與細胞質膜2.3 細胞連接2.4 細胞增殖與分化第三章 原核生物界及病毒3.1 原核生物界3.2 細菌的基本特征3.3病毒及亞病毒第四章 原生生物界4.1 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征4.2 原生生物的多樣性原生動物4.3 藻

34、類植物第五章 菌物界5.1 菌物界的基本特征5.2 粘菌門和卵菌門5.3 真菌門的基本特征5.4 菌物界的起源及其親緣關系5.5 特殊的菌物地衣第六章 植物界6.1 植物的一般特征6.2 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長6.3 植物的繁殖與發育6.4 苔蘚植物的特征及分類6.5 蕨類植物的特征及分類6.6 種子植物的特征及分類6.7 被子植物的特征及分類第七章 動物界7.1 動物的基本結構與功能7.2 動物的行為7.3 動物的主要類群中生和側生動物7.3 動物的主要類群真后生動物第八章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8.1 早期的地球與生命的起源8.2 生物進化的歷程8.3 生物進化的原理和機制第九章 生態學9.1 生

35、態學導論9.2 種群9.3 生物群落9.4 生態系統。9.5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及保護第十章 生物技術與人類未來10.1 什么是生物技術10.2 生物技術的研究內容10.3 生物技術應用展望2、習題和習題課內容在每章后面都有相應的習題35道,通過習題加深學生的理解。在重點章節中安排了一定的習題課。3、實驗內容實驗性質編號實驗名稱每組核定人數時數實驗類型應做情況(打)演示驗證綜合研究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必開1顯微鏡的使用和細胞形態觀察122植物與動物細胞結構觀察和比較123植物組織、器官結構觀察與制片134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335動物組織的制片與觀察136魚類的測量與解剖337蟾蜍的解剖338小鼠解剖及臟器系數測定329野外教學實習36610校園植物類群調查366課內選開二、教學大綱說明書1、課程教學目的與任務普通生物學是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系統、全面地了解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及生物學的最新發展動態,牢牢掌握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后繼課程的學習及以后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重點和難點、深度和廣度緒論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學的發展簡史,生物學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掌握:生命所必需的化學元素;生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