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與城市發展_第1頁
城市與城市發展_第2頁
城市與城市發展_第3頁
城市與城市發展_第4頁
城市與城市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與城市發展城市與城市發展 第一節第一節 城市的形成與概念城市的形成與概念一、城市的形成一、城市的形成 1、居民點的形成 人類的第一次勞動大分工(農業與畜牧業分離)導致了居民點的形成。 2、城市的形成 人類的第二次大分工(商業與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導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 生產方式的改進,生產力不斷提高生產方式的改進,生產力不斷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生產品有了剩余生產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樣化生活需求的多樣化 物與物的交換(量的增加及次數的頻繁)物與物的交換(量的增加及次數的頻繁) 專門的手工業者專門的手工業者 專門從事交易的商人專門從事交易的商人 商業與手工業

2、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商業與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 居民點的分化居民點的分化 以農業為主的農村以農業為主的農村 具有商業及手工業職能的城市具有商業及手工業職能的城市 城市出現的時期城市出現的時期: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過渡時期。 5000 5000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和美索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兩條河流(底格里斯河,幼不達米亞平原上的兩條河流(底格里斯河,幼發拉發拉 底河)就已經出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城底河)就已經出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批城市。至市。至1800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中的比重僅為比重僅為3

3、%3%。 二、城市的概念二、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什么?從我國文字字義來看,從我國文字字義來看,“城城”是一種防御性的構筑物,是一種防御性的構筑物,“市市”是交易是交易場所。所以僅有防御作用的墻垣并不是城市,僅是集市也不能稱場所。所以僅有防御作用的墻垣并不是城市,僅是集市也不能稱為城市。為城市。城市城市是有著商業交換和防御職能的居民點。是有著商業交換和防御職能的居民點。不同學科還有著不同的認識:不同學科還有著不同的認識:歷史學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寫成的歷史教科書。歷史學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寫成的歷史教科書。政治學家:城市是政治活動的中心舞臺。政治學家:城市是政治活動的中心舞臺。

4、社會學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區,是一種生活方式。社會學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區,是一種生活方式。經濟學家:城市是生產力的聚集區及經濟活動的中心。經濟學家:城市是生產力的聚集區及經濟活動的中心。地理學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質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地理學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質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綜合而言:綜合而言:城市城市是以人為核心,以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為手段,以聚是以人為核心,以空間與環境資源利用為手段,以聚集經濟效益為特點的社會、經濟以及物質性設施的空間地域集聚集經濟效益為特點的社會、經濟以及物質性設施的空間地域集聚體。體。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定義: 城市

5、 是指國家按行政建制設立的直轄市、市和鎮。 根據城市規劃基本術語GB/T 5028098所述: 城市 是以非農產業和非農業人口聚集為主要特征的居民點。 第二節第二節 古代、近代和現代城市古代、近代和現代城市一、一、 古代城市古代城市 (一)外國古代幾個典型的城市。 1、古埃及城市 (1)孟斐斯 古埃及的首都建于尼羅河下游的孟斐斯。孟斐斯以白色城墻圍繞,故也稱白城。 (2)卡洪城(見圖1-2-1) 于公元前2000年建成。商人、手工業者、小官吏貴族區 涼風熱風 圖1-2-1奴隸住區2、 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 亞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亞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古稱兩河流域,

6、也叫美索不達米亞。間,古稱兩河流域,也叫美索不達米亞。(1 1) 吾爾城吾爾城(見圖(見圖1-2-21-2-2) 約建于公元前約建于公元前2000 2000 2100 2100年,年,城市平面為卵形,城市平面為卵形,有城墻和城壕。有城墻和城壕。 圖圖1-2-21-2-2(2)巴比倫城和新巴比倫(見圖1-2-3)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倫為首都的國家,建立的巴比倫城于公元前689年為亞述國王所毀。公元前650年亞述國滅亡后,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并重建了巴比倫城,新巴比倫城為西亞貿易和文化中心。總平面大體呈矩形。3、 古希臘的城市 古希臘是古典文化的先驅,是歐洲文明的搖古希臘是古典

7、文化的先驅,是歐洲文明的搖籃,它深深地影響著歐洲籃,它深深地影響著歐洲20002000多年的建筑史與城多年的建筑史與城市史。古希臘盛產大理石與優良的陶土,給建筑市史。古希臘盛產大理石與優良的陶土,給建筑的發展創造了優越條件。的發展創造了優越條件。 古希臘人所建立的國家,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古希臘人所建立的國家,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周圍有村莊,所以稱為城邦,比較著名的有雅典、周圍有村莊,所以稱為城邦,比較著名的有雅典、斯巴達等。公元前斯巴達等。公元前479479年,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年,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城邦,取得了反抗波斯入侵的戰爭勝利,使希臘的邦,取得了反抗波斯入侵的戰爭勝利,使希臘的奴隸制進入了

8、一個新的階段,即建立了奴隸主的奴隸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建立了奴隸主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 雅典(見圖1-2-4、5、6) 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不規則,無軸線關系。城市的中心是衛城,最早的居民點形成于衛城山腳下。與其它早期希臘城市一樣,廣場無定形,建筑物排列無定制。街道無系統,道路無鋪裝 圖1-2-4 為強調給公民判斷的居住條件,以方格網劃分街坊。居住街坊面積小,貧富居民混居,但用地大小及住宅質量有區別。 圖1-2-5 衛城建筑布局是經過人們長期的步行觀察,思考和實踐的結果。它即考慮到從城下四周仰望時的美(建筑物大體上沿周邊布置),又考慮到置身其中的美(利用地形,使最好的角度朝向人們)。

9、 圖1-2-6 4、古羅馬的城市 在城市建設史上,羅馬人不像希臘在城市建設史上,羅馬人不像希臘人那樣善于利用地形,而是強力地改造人那樣善于利用地形,而是強力地改造地形。羅馬帝國時代,城市之多、之大地形。羅馬帝國時代,城市之多、之大是世界古代文明中罕見的,在整個帝國是世界古代文明中罕見的,在整個帝國的版圖上城市數以千計,中小城市規模的版圖上城市數以千計,中小城市規模可達幾萬人口,大城市人口可達幾十萬可達幾萬人口,大城市人口可達幾十萬或近百萬。或近百萬。 羅馬城 古羅馬城是在一個較長時間里自發形成起來。公元3世紀時人口超過了100萬。 城市中心廣場后來逐步形成了廣場群,其中羅馬廣場全部用大理石造成

10、。它的南面是凱撒廣場。后又陸續建造了奧古斯都與杜拉真廣場。 古代羅馬城市建設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區廣場群與建筑群,突出表現在它的市政工程上,大街有的寬達二三十米,人行道與車行道分開;有的城市干道的兩側還做有列柱,形成長長的柱廊;街道上鋪著光滑平坦的大石板。但城市總體布局比較零亂,它是由許多點湊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統。(二)文藝復興時期典型城市 羅馬 羅馬圣比得大教堂的重建是這個時期的壯舉,它的大穹窿的頂點離地137.8米,豐富了城市的立體輪廓。圣比得大教堂前面的廣場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廣場,它以方尖碑為中心,以長198米的長圓形廣場和梯形廣場相接。 (圖1-2-7) 威尼斯 圣馬克廣場是世界

11、上最精致的廣場之一。它在不同空間的互迭和視覺上的相似性和對 比性運用上,達到了形成環境的和諧統一的藝術高峰。(圖1-2-8)(三)中國古代幾個典型的城市 1 1、 奴隸社會城市奴隸社會城市 周代的城市,按奴隸制尊卑等級,有一周代的城市,按奴隸制尊卑等級,有一定的制度。定的制度。 周禮周禮考工記中記載:考工記中記載:“匠人營國,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夫夫。”“匠人營國”,指丈量土地建設城市。“方九里”,為每邊九里。“旁三門”,指每邊設三門。“國中九經九緯”,指城市內有九條直街,

12、九條橫街;也可能有三條直街,三條橫街,每街有三條并列的道路組成。“經涂九軌”,指道路寬為車軌三倍,可并排走三輛車。“左祖右社”,指左為祖廟,右為社稷壇。“前朝后市”,指前面為朝廷,后面為集市。“前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 周代的城市布局記載,對后來我國都城的建設有很大的影響。如旁三門,宮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元大都及明北京的布局中都有印證。2、封建社會前期的都城 漢長安城(見圖1-2-9、10、11) 漢代長安城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城市的代表。它是在秦咸陽的離宮興樂宮的基礎是擴建起來的。圖1-2-9 圖1-2-10 圖1-2-113、封建社會中期的都城 隋唐長安城(見圖1-2-12) 隋朝定名

13、為大興城,唐朝取代隋朝后改名為長安城。曾經人口達近百萬人。 長安城的規劃繼承了古代城市規劃的傳統,平面布局方正規則,采用中軸線對稱的布局。左祖右社,城的東南西三面各開三門。道路系統形成嚴整的方格網形。城內集中兩個市,即東市、西市對稱分列兩側。 唐長安的規劃對其后都城規劃的影響很大。 圖1-2-12 北宋開封(東京)(見圖1-2-13) 北宋都城開封(東京)在城市經濟的發展、平面布局、城市面貌等方面頗具特色。 平面布局為三套城墻,平面形狀為不十分方正規則的矩形。中心為皇城,也稱大內(紫禁城);第二重為里城;最外一重為外城。里城及外城均有寬闊的城壕。開封的商業分布與唐長安有顯著的不同,它不是集中布

14、置在特定的“市”內,而是分布全城,與住宅區混雜,沿街開設各種店鋪,形成熙熙攘攘的商業街,從而使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北宋開封城的三套城墻、三套護城河、宮城居中、井字形干道系統等的布局對以后都城規劃的影響很大。 圖1-2-134、封建社會后期的都城 明清北京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1260年開始建設,1271年完工,規劃整齊,規模宏大)的基礎擴建的,有諸多特點。(1)明清北京城的布局,體現了傳統的宗法禮制思想,繼承了歷代都城規劃的傳統。(2)城市布局運用了強烈的中軸線手法,重點突出,造成宏偉的壯麗景象。(3)北京城內的街道,以縱橫主干道為骨架,連接次要干道、支路,進而連接各院落式住宅構成的居民

15、區。(4)北京的居民區在皇城四周。 明清北京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城市規劃和建筑方面杰出的創造,是我國古代城市優秀傳統之集大成。二、近代城市二、近代城市 1、倫敦改建 倫敦是歐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1666年9月的一場大火,幾乎使城市化為灰燼。但這場大火也為倫敦提供了遵循近代城市功能改建城市的機會。建筑師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 Wren)提出了重建倫敦的規劃(圖1-2-14、15)。但是沒有通過。 圖1-2-14 1666年大火前的倫敦 圖1-2-15 1666年大倫敦規劃2、巴黎改建 巴黎自17世紀以來,一直沿著古典主義的道路發展,當時只著眼于一些堂皇的建筑和市容

16、方面的建設。巴黎的改建在19世紀50年代間進行,由當時的塞納區行政長官奧斯曼主持,其目的是解決城市的迅速發展與城市現狀之間的矛盾,同時美化巴黎市容,改善巴黎貴族與上層階級的居住環境,拓寬大道,疏導城市交通。 巴黎改建未能解決貧民窟問題。但奧斯曼所采取的措施,如城市美化運動,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當時的巴黎被譽為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近代化的城市。 (圖1-2-16) 圖1-2-16 19世紀巴黎改建規劃 3、華盛頓的朗方規劃 近代新建大城市主要興起于北美。美國首都華盛頓是一個在空地上建立起來的城市。它保留了美國普遍流行的方格形道路系統,也借鑒了熱那亞、拿波里斯、佛羅倫薩、馬德里、倫敦、巴黎、阿姆斯

17、特丹等歐洲城市的規劃。(圖1-2-17)三、現代城市三、現代城市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城市建設主要是為解決現代大城市問題而努力。 1、臥城 僅供居住之用,有起碼的生活服務設施,但生產與公共生活仍有賴于母城。 2、衛星城 不同與臥城之處,在于它有一定的工業與服務設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就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對大城市問題的解決還是不徹底。如:瑞典的魏林比(圖1-2-18) 哈羅(距倫敦37公里)(圖1-2-19) 圖1-2-18 瑞典的魏林比 圖1-2-19 哈羅新城 3、新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又產生一種完全獨立的新城。它距大城市約3050公里,有相應比例的工業區與居住區,有成套的文化

18、福利設施,可以保證居民在當地就業。 最著名的新城為密爾頓凱恩斯(圖1-2-20) (圖1-2-20)密爾頓凱恩斯 (二)20世紀50年代新建的大城市 衛星城和新城的產生和發展是解決大城市發展問題而采取的分散主義對策,事實上,還平行地發展著集中主義對策。 首先是法國人勒柯布西埃主張在市中心建高層建筑,用增加建筑層數的辦法,來減少建筑密度,以增加道路寬度和綠化,并增加公共設施。 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亞(見圖1-2-21)是根據勒柯布西埃密集城市的模式而建設的。總體規劃采用了巴西名建筑師科斯塔的方案,規劃人口50萬,用地約150平方公里。 城市平面模擬飛機形象,象征巴西是個迅猛發展,高速起飛的發展中國

19、家。 機頭有三權廣場(國會、總統府、最高法院),三權廣場莊嚴肅穆、宏偉壯觀,建有政府各部大樓。 機身長約8公里,是城市主軸。 兩翼為長約13公里的弓形橫軸,是商業區、住宅區、使館區。 該城建成后,人們的反映是過分追求形式,對經濟、文化、社會和傳統考慮較少。現有100萬以上的人口住在巴西利亞及它的幾個衛星鎮內。(三)城市群的發展 20 20世紀世紀5050年代,法國地理學家年代,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戈特曼曼在對美國東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區研究在對美國東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區研究時,提出了時,提出了“城市帶城市帶”的概念。的概念。 戰后日本學者對東京、大阪等城市戰后日本學者對東京、大阪等城市化地區的研究中又提

20、出了化地區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大城市圈大城市圈”的概念的概念。 城市帶城市帶 是指多個大城市地區,連接成一個是指多個大城市地區,連接成一個巨型的、一體的居住和經濟活動群集地帶。巨型的、一體的居住和經濟活動群集地帶。 大城市圈大城市圈 是指由單個城市和以該大城市核是指由單個城市和以該大城市核心的周圍衛星城鎮組成的城市群等級體系,其心的周圍衛星城鎮組成的城市群等級體系,其規模的地域范圍相對較少,有時也稱之為大城規模的地域范圍相對較少,有時也稱之為大城市地區。市地區。 姚士謀(姚士謀(19921992)則提出城市群()則提出城市群(Urban Urban AgglomerationsAgglomera

21、tions)的概念的概念 城市群城市群 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具有相當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具有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在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以一個或兩個超大或一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以一個或兩個超大或特大城市作為地區經濟中心,共同構成的一個特大城市作為地區經濟中心,共同構成的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集合體”。 按照戈特曼的標準,世界上已有六大城市群達到城市帶的規模,具體分布為: 1、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該城市群地處大西洋沿岸平原,從馬薩諸塞洲的波士頓至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一線,包括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

22、頓幾個大城市,以及它們附近的衛星城鎮共同構成的一個城市密集區。形狀成帶狀。 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分布于北美五大湖沿岸,從芝加哥向東到底特律、克利夫蘭、匹茲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倫多和蒙特利爾。 3 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一般指從千葉向西,經過東京、橫濱、靜岡、名古屋、神戶連接起來的范圍,包括各大城市間充填的眾多衛星城鎮,成為一個幾乎全是由城市連接起來的城市密集帶,幾乎看不見各大城市地區之間的田野。該城市群又分為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 4、英國以倫敦為核心的城市群 以倫敦利物浦為軸線,包括大倫敦地區、伯明翰、謝菲爾德、利物浦、曼徹斯特等大城市,以及眾多的小城

23、鎮。 5 5、歐洲西北部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 從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一帶地區,還包括沿萊茵河向上直到德國的魯爾區,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衛普、布魯塞爾、科隆等,這一城市群實際上由大巴黎地區城市群、萊茵魯爾城市群、荷蘭蘭斯塔德、比利時等城市群組成。 6 6、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由長江三角洲的蘇州、無錫、常州、揚州、南京、南通、鎮江、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等一大批城市與上海一起組成的城市群,現在還在發育之中。 第三節第三節 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一、城市發展的歷史特征一、城市發展的歷史特征 城市的發展,目前大致上可以分

24、為三個大的社會發展階段l 前工業化時期 (農業社會)l 工業化時期 (工業社會)l 后工業社會時期(信息時代)二、影響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二、影響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1、城市與防御要求 最初是防御野獸,后來是戰爭。 兵器技術的進步影響到城市建設。(城墻加厚或在土墻外包磚)2、社會形態發展與城市的布局 社會的階級分化與對立在城市建設方面有明顯的反映。3、政治體制對城市的影響 中國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權統治的中心。 歐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神權統治的中心。4、經濟發展對城市的影響、經濟發展對城市的影響l 小農經濟l 商品經濟l 市場經濟三、現代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三、現代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 工業化導致了城

25、市化。 表現在兩方面: 1、“農村的推力” 2、“城市的吸引力”四、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四、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 城市發展與經濟結構轉型:城市進化論 城市進化理論認為,從工業化社會到后工業化社會,各個城市發展具有相似的進化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絕對集中“時期:在工業化初期,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遷移,導致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 2、“相對集中“時期:隨著工業化進入成熟期,在人口繼續向城市集中的同時,開始向郊區擴展,但城市人口的增長仍然高于郊區。 3、“相對分散“時期:人類社會進入后工業化的初期,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的比重開始超過第二產業,郊區的人口增長超過城市的人口增長。 4、“絕對分散“時期:后

26、工業化進入成熟期,第三產業的主導地位越來越顯著,從農村向城市的人口遷移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區域內部從城市到郊區的人口遷移,導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區人口的上升。 第四節第四節 城市化城市化 城市化是鄉村變成城市的一種復雜的過程。對這一過程的理解,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概念。 社會學家:城市化是一個城市生活方式的發展過程,它意味著人們不斷被吸收到城市中,并被納入城市的生活組織中去,而且還意味著隨城市發展而出現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斷強化。 人口學家: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這種過程可能有兩種方式,一是人口集中場所(即城市地區)數量的增加,二是每個城市地區人口規模的不斷增加。 經濟學家:城市化是由于

27、經濟專業化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人們離開農業經濟向非農業活動轉移并產生空間集聚的過程。 地理學家:第二、第三產業向城市的集中就是非農業部門的經濟區位向城市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也是勞動力和消費區位向城市的集中。這一過程包括在農業區甚至未開發區形成新的城市,以及已有城市向外圍的擴展,也包括城市內部已有的經濟區位向更集約的空間配置和高效率的結構形態發展。 總之,城市化的含義: 是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漸下降和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的過程。2 2、城市化的表現特征及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市化的表現特征及城市化水平的度量(1 1)城市化的表現特征)城市化的表現特征 城市人口

28、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 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它行業的比重不斷變化。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它行業的比重不斷變化。 (見表(見表1-4-11-4-1) 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 (見表(見表1-4-21-4-2) 城市化水平高,不僅是建立在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城市化水平高,不僅是建立在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2 2)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PU = U/PPU = U/P 式中式中 PU PU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 U U 城鎮人口城鎮人口 P P 總人口總人口3、城市化的階段特征、城市化的階段特征(1)初期階段(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30%以下)(2)中期階段(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30% 70%之間) (3)后期階段(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70% - 90%之間) 4 4、城市化的進程特點、城市化的進程特點 (1 1)1760 18511760 1851年:世界城市化的興年:世界城市化的興起、驗證和示范階段起、驗證和示范階段 (2 2)18511851年年 1950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