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接種率監測及做法-曾憲宏_第1頁
常規接種率監測及做法-曾憲宏_第2頁
常規接種率監測及做法-曾憲宏_第3頁
常規接種率監測及做法-曾憲宏_第4頁
常規接種率監測及做法-曾憲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竹山縣疾控中心 曾憲宏2016年11月常規接種率監測及做法主要內容 接種率監測 接種率評價 主要做法監測目的 動態監測接種率的變化趨勢,系統地收集和評價接種完成情況,及時分析薄弱地區和免疫空白點 有效地監督各級計劃免疫工作質量; 為及時調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 為規劃和實施消滅或消除計劃免疫針對疾病提供科學依據常規接種率監測 被動監測-接種率報告 主動監測-接種率調查常規接種率報告 歷史回顧(1) 1962年,預防接種工作實施辦法提出“做好接種的登記、統計、報告工作” 1978年,關于加強計劃免疫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一套必要的開展計劃免疫的卡、薄、表、冊” 1987年,計劃免疫技術管

2、理規程(試行)要求各省建立報告制度,報衛生部,一年一次。歷史回顧(2) 1992年,關于實行統一免疫接種情況常規免疫報表和脊灰疫情專報系統工作規則的通知提出“開展常規免疫接種率監測,建立接種率常規報告制度,統一接種率報表,計算機聯網,一年報告一次” 1995年,常規免疫報表修訂,每季度上報一次 1999年,全國常規接種率監測方案再次修訂常規報表,雙月報表。歷史回顧(3) 2002年,第三次修改常規接種報表,增加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信息 2010年,第四次修改常規接種報表,將原表“3-1-2”、“3-1-3”、“3-1-4”取消,合并為一張報表,增加第二類疫苗報表,即“6-1”、“6-2”報表。

3、接種率報告 接種率報告是指各級接種單位和報告單位,按照規定的報告程序和要求,連續地、系統地將接種情況按統一的報表格式,逐級匯總和上報的過程。它屬于被動監測方法,是計劃免疫的基礎工作,也是進行監測和評價的依據接種率報告的作用 能反映接種率的動態變化,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 有效的接種率報告比開展抽樣調查可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可作為計劃免疫監測和評價的基礎 接種數也可作為疫苗預算的依據之一統計方法 接種率的統計 累計接種率的統計接種率的統計 應種人數 受種人數(實種人數) 接種率計算應種人數(1) 在接種單位的轄區范圍內,常住戶口和外來人口的適齡兒童。其中,基礎免疫僅統計12月齡以內兒

4、童BCG、MV基礎免疫及、滅活脊灰、BOPV、DPT、HBV、乙腦、A群、A+C基礎免疫中第1針(次)的應種人數:指按免疫程序的規定,本次接種時達到該疫苗初免月齡的適齡兒童數,加上次接種時該疫苗該針(次)應種兒童中未完成接種者。應種人數(2)HBV、BOPV、DPT基礎免疫第2或第3針(次)的應種人數:指上次接種時已完成該疫苗第1或第2針(次)免疫的兒童數,加上次接種時該疫苗該針(次)應種兒童中未完成接種者。1.52歲OPV、DPT加強免疫應種人數:是指本次接種時已達到該疫苗該次加強免疫的兒童數,加上次接種時該疫苗該針(次)加強免疫應種兒童中未完成接種者。應種人數(3)4歲BOPV加強免疫應種

5、人數:指本次接種時已達到4周歲的兒童數,加上次接種時該疫苗該針(次)加強免疫應種人數中未完成接種者。6歲白破、A+C疫苗加強免疫應種人數:(同上)受種人數 指本次接種某疫苗某針(次)應種人數中的實際接種人數接種率的計算累計接種率的統計 1) 累計應種人數:指該年度某疫苗某針(次)上次接種后累計實種人數,加上本次接種該疫苗該針次的應種人數。 2) 累計實種人數:指某疫苗某針(次)累計應種人數中的實際接種人數,即實種人數累加。累計接種率的計算累計接種率計算示例 A鄉鎮1-6月的接種人數如下表,試計算其累計接種率。月份月份當月達到當月達到數數本次應種人本次應種人數數本次實種本次實種人數人數未種人數未

6、種人數接種率接種率1505045593.4240454149194555850886.25505857198.36小計4828849-(309)432826-87.8-1-6月累計應種人數=1、2、3、4、5月實種+6月應種數=(45+41+46+50+57)+49=288 1-6月累計接種率%=282/288=97.9%。而不是282/309=91.3%。校正接種率的計算首先要計算建卡率:調查適齡兒童中建卡兒童數占調查兒童數的百分比。校正接種率=建卡率報告接種率統計與報告的要求(1)應種人數應于每次接種前35天進行查漏摸底,在查閱兒童預防接種客戶端生成的未種通知名冊

7、及接種卡(冊)的基礎上,按不同針次統計每種疫苗各針(次)應種人數,領取相關疫苗。 鄉級每月3日前向縣級報告 縣級每月5日前向市級報告 市級每月10日前向省級報告統計與報告的要求(2) 報表同時要求電子和書面兩種形式,上報之前應嚴格核對相關數據,兩種形式的報表數據要一致。 6-1和6-2報表可直接從“兒童預防接種客戶端”中的常規報表中直接生成監測報表,然后通過各相關報告單位的賬號在中國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中上報6-1及6-2報表,縣級只需審核上報即可。接種率調查-主要目的: 正確評價免疫接種實施和項目規劃的進展情況; 監測易感人群,及時發現高危地區和高危人群; 分析未接種原因,尋找免疫空白點;

8、分析計劃免疫針對疾病的發病與免疫接種的關系;接種率調查方法(1) 組群抽樣法(PPS): 該方法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用于估計接種率的抽樣方法,又稱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樣法(PPS),屬于兩階段整群抽樣法。第一階段,在確定的區域范圍內,隨機抽取30個抽樣單位(組群);第二階段,在每個選中的抽樣單位隨機確定一戶,并由該戶開始按規定的路線調查詢訪7名適齡兒童的接種情況,如此共調查210名兒童并計算接種率接種率調查方法(2) 批質量保證抽樣法(LQAS) 可用于對較小規模的區域(如鄉級單位)計劃免疫接種率是否達到某一標準作出判斷。根據LQAS法的抽樣原則,其抽樣方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鄉級單位

9、的抽取;第二階段為確定調查戶及適齡兒童。每個鄉級單位內,若制定的目標接種率為85%,則樣本量均確定為n=29,即在每個鄉級單位內調查29名適齡兒童。若假陽性率為5%,則在29名兒童中最多允許出現1名未接種者或不合格接種者,若超過1名,則該鄉未達到85%的目標。接種率調查內容 接種率完成情況; 建卡、建證情況; 影響接種率的原因分析; 縱向比較,評價工作進展情況接種率調查主要評價指標 1) 建卡(簿)率、建證率; 2) BCG卡痕率; 3) 單項疫苗接種率; 4) “五苗“全程接種率; 5) OPV、DPT接種脫漏率; 6) 未接種原因和不合格接種原因的比、率接種率的評價 開展接種率評價是了解工

10、作質量的一種有效方法 通過評價可了解接種率的真實性、可靠性。接種率評價的資料 常規接種率報表數據,或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的統計數據。 接種率抽樣調查的接種數據。 當地人口資料,包括總人口、年度出生人口數、出生率等。 疫苗使用計劃、疫苗出入庫等資料。 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資料。評價內容及方法(1) 常規報告接種率的及時性、完整性、正確性評價。 及時率:在規定時限內報告單位數占應報告單位數的比例。 完整率:在規定時限內實際報告無漏項單位數占應報告單位數的比例。 正確率:報表中無邏輯性、技術性錯誤的單位數占應報告單位數的比例。評價內容及方法(2) 常規報告接種率的可靠性評價 圖表法、差值(

11、D)評價法、比值(R)評價法等 比較法:將常規接種率和調查接種率進行比較,是否一致,分析不一致的原因;根據疫苗使用數和兒童出生數估算實際接種率等方法。評價方法-圖表法 自我監測法:估算的年累計應接種人數的最大值(年中人口數出生率)+流動人口中的適齡兒童數+其他適齡兒童數(指其它可能影響掌握當地接種對象的估算兒童數)。 累計接種率=累計實際接種人數占估算的年累計應接種人數的最大值的百分比。疫苗接種率監測曲線評價方法-圖表法 用累計實種人數或累計接種率在坐標圖中描點,與“理論(期望)接種曲線”比較,若實際接種率曲線偏離理論(期望)接種曲線較遠,提示可能是某次冷鏈運轉 時的接種率偏低,應采取查漏補種

12、等措施以提高接種率。 適用于縣級和縣級以上單位進行接種率監測,可用于監測本級當月以及累計接種情況。上級對下級報告單位的監測 可根據下級單位每次冷鏈運轉的數據,繪制“報告接種率與估算接種率比較圖”,若實際接種率明顯偏離“估算接種率”或低于:“目標接種率(如85%)”則應引起重視,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措施。評價方法-差值(D)評價 估計應接種人數可通過計算疫苗使用量、調查出生率等方法獲得評價方法-差值(D)評價 D=估計接種率報告接種率 當D0.05時 定為“可信” D為0.050.15時 定為“可疑” D0.15時 定為“不可信”評價方法-比值(R)評價 比值:通過比較各種疫苗間的應種人數,以

13、判斷報告接種率有無邏輯上的錯誤。在具體統計時,OPV和DPT均為3次接種人數之和(既OPV1+2+3DPT1+2+3),故OPV和DPT的應種人數應近似BCG和MV的三倍。評價方法-比值(R)評價 R3MV(或BCG)/OPV(或DPT) 當0.95R1.05時 定為“可信” 0.90R0.95或1.05R1.15時, 定為“可疑” R1.15時 定為“不可信” 對以上監測結果應及時反饋,發現有“可疑”或“不可信”情況時要開展調查,找出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他評價方法 1) 估計疫苗使用量 2) 利用出生率監測 3) 針對疾病的發病情況 4) 接種率調查 5) 利用疾病監測(如AFP監測)資料估計接種率主要做法 1、做好接種率報告: 接種信息的及時錄入、上傳、回傳等信息化工作要求,確保轄區各單位均能直接用兒童預防接種客戶端導出“監測報表”。 每月1-2號,各報告單位均將“監測報表”直接上傳到“中國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系統”,并確保所報數據與“兒童預防接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