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森林植被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鮑文1, 2,包維楷2,丁德蓉1,何丙輝11:西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XX北碚 400716;2:中國科學院XX生物研究所,XX XX 610041摘要:綜述了森林植被各個層次對降水水化學影響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該方面研究存在的問題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大量集中在喬木層的研究表明,與林外雨比較,穿透雨、樹干莖流中多數元素的濃度均呈增加的趨勢,濃度大小的總趨勢為樹干莖流>穿透雨>林外降雨,K、Mg、Mn等表現突出,濃度可增加10倍以上;影響元素濃度變化因素包括降水特征、林分類型、大氣狀況等;具體到某一種元素,不同區域、不同林型間研究結果差異很大,
2、很難得出一致的結論。對灌草層和枯落物層吸附淋溶作用研究較少,也就不能正確評價森林植被對降水水化學的綜合效應。因此,在空間尺度上,要加強不同區域森林植被各個層次的研究;在時間尺度上,短時間的觀測缺乏代表性,長期定位觀測更具科學性。此外,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國內的研究,只是對現象的揭示,缺乏過程及機理的深入研究,限制了我們對森林植被的內在運行機制和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關鍵詞:植被;大氣降水;穿透水;莖流;水質;淋溶中圖分類號:S718.5文獻標識碼:A文章1672-2175(2004)01-0112-04. v.降水通過森林植被系統,在降水量得到分配的過程中,其中的化學元素濃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2
3、,這種變化構成了系統養分循環的重要部分3,降水便成了森林生態系統化學物質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及養分平衡的基礎。我國最早研究降水水化學性質的是魯如坤和史陶均4。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酸沉降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加速了植被的養分淋溶5,降水通過植被時的酸性增強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68。有關植被對降水水化學的研究已有較多報道,涉及不同地區的不同植被類型,例如,落葉松和油松林911、杉木林1216、馬尾松13, 17, 18、白樺19、櫟樹天然次生林20、濕地松21和榿木22等,結果表明植被對水化學的影響與降雨(降雨量、降雨強度、降雨歷時等)、樹種、林分狀況(林冠的干凈程度、
4、郁閉度、樹皮粗糙度等)、大氣狀況等有很大關系。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喬木層,對穿透雨、樹干莖流的研究較多,灌草層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及枯落物層對林內雨的過濾作用的研究較缺乏。本文將總結森林喬木層、灌草層和枯落物層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探討植被不同層次對降水水質的影響規律,提出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為將來的研究提供參考。1 喬木層對降水的淋溶作用降水通過喬木層將以穿透雨和樹干莖流兩種形式落入林地,并且雨水的水化學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穿透雨和干流化學物質的輸入保障了林分對養分的需求,淋溶出來的養分都是水溶性的,無需經過復雜的分解過程便可被植物直接吸收23。可見喬木層對降水化學性質的改變意義重大。1.1 林
5、冠層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森林冠層是大氣降水攜帶各種物質進入森林生態系統后的第一個作用面,降雨經過林冠后,主要受下列幾個過程的影響3, 15, 24:降雨對枝葉、枝條表面塵埃等物質的淋洗過程;降雨對枝葉中元素的淋溶過程;枝葉對降雨中的元素吸收、吸附過程。雨水通過喬木冠層時,所含各種元素濃度均發生變化,含量變化不一,但多數元素含量增加且總量呈增加的趨勢25。與其他元素相比,凈淋溶量普遍較高的元素有K、Na、Zn、Mg、Mn、N等1214, 21, 22, 2631,其濃度可分別達到林外降水的1.3211.4倍、1.112.02倍、3.81倍、1.1111.06倍、3.478.65倍、1.011.47
6、倍,而林冠對Cu、P等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吸收吸附作用20, 21,在遼東櫟、人工油松林和華北落葉松林中,穿透雨與林外雨相比,P的濃度分別降低了27.1%、22.5%和52.7%32;X世海在板栗林發現,穿透雨Cu的質量濃度為0.0124 mg/L,僅林外雨(0.0562 mg/L)的22.1%33。影響林冠淋溶因子多而復雜,其中包括降雨(雨強,降雨量、林外降雨酸度、降雨歷時、降雨間隔期等)、林分(林種、郁閉度、枝葉量、林木自身生理活動等)、大氣污染、人為活動等3438。不同地區森林植被的凈元素淋溶量也各不相同。密云水庫地區的人工油松林冠對Na、Zn則表現為顯著的負淋溶現象9,而田大倫等研究發現
7、杉木林林冠對Zn有著吸收作用12,39。許利群、李飛、樊后保等人發現林冠對N也有著明顯的吸附作用15,29,40。至于Ca元素,研究結果差異較大,降雨通過濕地松、榿柏混交林林冠對Ca元素淋溶量顯著12,21,22,40,而在山地次生雨林、落葉松、刺槐林等出現了明顯的負淋溶10,41,42。Mahendrappa43對3種闊葉林和6種針葉林13 a的觀測研究得出林分冠層能吸收降雨中的SO42-和NO3-。另外,林冠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存在季節性差異,并且季節波動因不同元素而異3,32,4446,這可能是因為雨季降水較多,淋溶出來的元素也相應遞增,而且每年的9月份后,樹葉開始老化,生命過程停止,枝葉
8、的淋溶作用加強。森林林冠層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pH值的變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般降水經過林冠后,pH值減小,酸性增強,林外降水的pH一般在中性或微酸性,而穿透雨的在2.666.32之間 21,34,47,48。在酸雨典型的XX地區,穿透水的pH值比大氣酸雨的pH值更低,且樹干莖流的pH值比穿透雨的還低4851。但是,不同地區不同的樹種間差異顯著,黃忠良等在鼎湖山的研究發現降水經過林冠后,其酸性減弱52,與Veneklaas30的研究結果一致。表1 大氣降雨和樹干莖流的元素質量濃度平均值及其對比項目NPKNaCaMgFeZnCuMnpHw/(mg·L-1)大氣降水2.1770.11
9、31.5511.6302.3720.5910.1230.6390.0250.0256.20樹干莖流6.6290.4779.6394.8627.0482.1130.3240.8160.0350.2015.25增加倍數2.043.225.211.981.972.581.630.280.407.04樣本數/n2228321134331117151612林冠對降水化學元素的研究已經很多。總的來說,降水通過林冠層,元素輸入量是增加的,即降水經冠層的化學淋溶為增值效應。但具體到某一種元素濃度變化的時候,由于缺少長期的定位觀測,研究結果的差異性較大,還不能得出普遍性的規律。不同的元素在同一林分中的離釋程度是
10、不同的,同時在穿透雨中,改變后的濃度大小順序在不同林分中不相同,這也反映出不同組成樹種的林分的不同冠層交換特性。目前的研究只是陳述了降水通過林冠,其化學元素發生變化的事實,而沒有深入研究這些養分、礦質元素的增減引起的原因,是雨水對未降雨期間林冠上沉積物的沖洗,還是雨水對枝葉組織滲出物的淋溶。國外更注重對冠層淋溶機制的研究38,53,在國內這樣的研究實在太少。此外,降水是森林生態系統養分輸入的一個重要途徑,卻很少人研究植被對林內雨水養分、礦質元素輸入的依賴程度如何,進入林地的有多少真正被植被吸收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強降水經林冠層后元素發生變化的內部機理研究。1.2樹干莖流水的水質變化樹干莖流在森
11、林對降水的分配各個分量中只是一個微小的部分,是沿著樹干以樹干莖流的形式降落的,這部分降水除了與林冠層進行了化學元素的交換外,又與樹干表面進行了化學元素交換,使得流入林地表面的水化學性質又一次發生了變化,在國內外的定量研究中常常被忽視14,30,5456,但這部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卻是不容低估的18,49。樹干莖流不僅是引起局部地段產生蓄滿徑流的源,更重要的是它對森林生態系統養分、礦質元素的輸入影響很大10,12,57。樹干莖流是大氣降水通過兩次交換,其中部分元素含量顯著增加,而也有少數元素的含量則有所降低58,59,其含量的增減因植被類型、樹種及元素種類的不同而異。彭培好等22在XX官司河流域
12、的研究表明,榿木樹干莖流中K、Mg、P等的濃度分別為柏木的3.2倍、1.8倍、1.2倍,而柏木樹干莖流中Ca的濃度高于榿木,是榿木的1.7倍。同一樹種在不同區域的樹干莖流水的水化學間差異顯著,黃承標等60對杉木林的研究結果是,與林外雨比較,不同地點莖流水元素濃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K、Mg、Mn分別是林外的2.413.2倍、5.414.9倍、3.610.5倍、4.213.6倍。X建軍等61的研究表明,油松莖流的pH值由林外雨的6.51降為4.97,而銳齒櫟莖流pH值為6.60,較林外雨的高,說明不同林型樹干莖流的pH值差異顯著。表1總結了不同地區的大氣降雨和樹干莖流中各元素. v.質量濃度的
13、平均值913,19,21,22,41,42,47,52,6266。可以看出,樹干莖流各元素的平均質量濃度與大氣降雨相比,均有不同的增加,增加的倍數在0.276.78之間;次序為:Mn>K>P>Mg>N>Na>Ca>Fe>Cu>Zn;其中,Mn、K、P的增幅較大,Zn、Cu相對較小,與我國一些地區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17,67。這說明不同元素在同一森林植被類型的樹干莖流淋溶效應不同,同一元素在不同森林植被類型莖流淋溶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Ca、Zn、Mg等元素樹干莖流的質量濃度多次出現低于大氣降水的質量濃度,Ca在落葉松、白樺中表現顯著19,
14、42;Zn分別在白樺、水曲柳、蒙古櫟、杉木林中出現明顯的負淋溶12,19,47。而杉木林和濕地松林對于P元素表現為吸收或吸附68,與我們統計的結論相反。研究52,60,69表明,大氣降水經過林木水分循環過程中的養分濃度變化趨勢基本上是樹干莖流>穿透雨>林外雨;穿透雨和樹干莖流中各化學元素含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不同樹種對不同元素表現出不同的選擇性吸收效應。2 灌草層對降水水質的影響林下灌草不僅能夠截留一定量的雨水,分散、減弱林內的降雨動能,而且對降水的水化學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林下灌草體積小,無明確的冠形,導致可信賴的測定相當困難,同時與林冠相比,各方面的重要性也都較低70。目前
15、關于灌草層對降水水質的影響研究實例很少,從現有的灌草層對降水水質影響研究來看,N、Ca、K在灌冠穿透水中的質量濃度高于林冠穿透水,而P、Mg的質量濃度有所降低,但變幅都很小22。對灌草層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其生物量或元素累積量等方面40,71。而灌草層是森林植被中的層次和組分之一,要全面了解不同層次的水文效應,降水通過灌草層的研究也不容忽視。3 枯落物層對林內雨的過濾作用林地枯枝落葉層是大氣降水進入森林生態系統后的第三個作用面,與冠層類似,對隨水分攜帶穿過其間的各種物質進行著兩種相反的過程,即過濾吸附和淋溶。但目前對枯落物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涵養水源72,73、改善土壤理化性質74以及其本身分解養分
16、歸還土壤7578等方面,缺乏枯落物層對林內雨的吸附過濾作用研究。周湘莉等16的研究發現,杉木林枯落物幾乎全部截留林冠淋溶的Zn和Cd;在銳齒櫟林中,穿透雨水經過其林下枯落物層時,Zn、Cu、Cd的質量濃度和攜帶量均小于穿透雨中,盡管Pb的質量濃度有所提高,但攜帶量卻還是減少20。在杉木林生態系統也發現,地被物層對Pb、Cd等污染物質有較強的截留過濾作用14。有限的枯落物層對降水水質影響的研究,很難得出普遍的規律性結論。為了了解植被不同層次對降水的吸附淋溶作用,全面評價整個植被系統對降水水化學的綜合效應,應進一步加強枯落物層對林內雨的吸附過濾作用的研究。4 結論森林植被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相當明顯
17、,主要是雨水通過喬木層、灌草層和枯落物層來實現的,但是不同層次對雨水的影響存在差異。目前對喬木層的研究相對較多,普遍認為各元素的濃度是:樹干莖流>穿透雨>林外降水,并且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灌草層和枯落物層對林內雨水的影響研究較缺乏,可能是因為灌草層研究起來比較困難,加上其作用也許沒有喬木層那么重要。很難了解單獨的灌草層或枯落物層對林內雨水的吸附、過濾作用,也就不能正確評價整個植被系統對降水水化學的綜合效應。此外,大部分元素通過植被各個層次,其含量呈增加趨勢,且同一元素在不同林分中變幅不一,不同元素在同一林分中的變化差別很大。已有的研究不能闡明植被不同層次對降水水化學的影響。森林
18、植被對降水水化學特性的影響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變化都很顯著,但目前的研究,時間尺度多集中在短時間上(月或年);在空間尺度上,對喬木層的研究較多,而冠草層對降水水質的影響研究缺乏;加上影響降水通過植被水化學的因子眾多且復雜,其規律性不甚明顯,而很難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所以今后要加強植被各個層次對降水水化學影響的研究,深入研究這些養分或元素增減的原因。在時間尺度上,以月或年為時間段的觀測較多,往往會缺乏代表性,或出現偶然的結果,只能得出一些推斷性的結論。要了解森林植被對降水化學特性的年度動態變化,須進行長期定位觀測。參考文獻:1 LINDBERG S E, LOVETT G M, RICHTER D
19、D, et al.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canopy interactions of major ions in a forestJ. Science, 1986, 231: 141-145.2 PUCKETT L J. Estimates of ion sources in deciduous and coniferous through-fallJ. Atmos Environ, 1990, 24: 545-556.3 魏曉華, 周曉峰, 金永巖.天然次生林林冠對降水的分配及降水化學的影響A. 見:全國森林水文學術討論會文集C.: 測繪, 1989: 53
20、-62.4 魯如坤, 史陶均.XX地區降雨中養分含量的初步研究J.土壤學報, 1979, 16(1): 81-84. 5 SMITH W H. Air pollution and forests-Interactions between air contaminants and forest ecosystemM. New York:Springer-Verlag, 1990: 269-291.6 王文興,丁國安.中國降水酸度和離子濃度的時空分布J.環境科學研究,1997,10(2):1-7.7 SCHEAF W, WEISDORFER M, HUETTL R F. Soil solution
21、 chemistry and element budgets of three Scots pine ecosystems along a deposition gradient in north-eastern Germany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995, 85:1197-1202.8 馬光靖, 楊光瀅, 孫翠玲, 等.中國南方的酸性降水與森林衰亡A.見: 全國森林水文學術討論會文集C.: 測繪, 1989: 36-42.9 X世海, 余新曉, 于志民.密云水庫集水區人工油松水源保護林降水化學性質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 2001, 12(5):
22、 697-700.10 X世海, 余新曉, 胡春宏, 等.密云水庫集水區人工水源保護林降水化學性質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 2002,16(1): 100-103.11 黃健輝, 李海濤, 韓興國, 等.暖溫帶兩種針葉林生態系統中莖流和穿透雨的養分特征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 2000, 24(2): 248-251.12 田大倫, 楊晚華, 方海波.第二代杉木幼林中降雨對養分的淋溶作用J.XX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 17(1): 1-5.13 馬雪華.在杉木林和馬尾松林中雨水的養分淋溶作用J.生態學報, 1989, 9(1): 15-20.14 X煊章, 田大倫, 周志華.杉木
23、林生態系統凈化水質功能的研究J.林業科學, 1995, 31(3): 193-199.15 樊后保.杉木林截留對降水化學的影響J.林業科學, 2000, 36(4): 2-8.16 周湘莉, 田大倫.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重金屬元素的循環J.中南林學院學報, 1989, 9(增刊): 132-137.17 李飛, 王英芳, 陳永瑞.馬尾松林水文特征及其礦質元素遷移研究J.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 1996, 2(3): 78-82.18 楊茂瑞.亞熱帶杉木、馬尾松人工林的林內降雨、林冠截留和樹于莖流J.林業科學研究, 1992, 5(2): 158-162.19 魏曉華, 周曉峰.三種闊葉次生林的
24、莖流研究J.生態學報, 1989, 9(4): 325-329.20 譚芳林, 雷瑞德, 王志潔.銳齒櫟林生態系統對水質影響的研究J.XX林業科技, 1999, 26(2): 1-5.21 唐常源, 王翌.濕地松人工林中降雨對養分物質的淋溶影響J.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 1992, 16(4): 379-383.22 彭培好, 王金錫, 胡振宇, 等.人工榿柏混交林中降雨對養分物質的淋溶影響J. 生態學雜志, 1996, 15(5): 12-15.23 馬雪華.降雨在杉木和馬尾松人工林養分循環中的作用J.林業科學研究, 1988, 1(2): 123-131.24 POTTER C S,
25、RAGSDALE H L, SWANK W T.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foliar leaching in a regenerating southern Appalachian forest canopyJ. Journal of Ecology, 1991, 79: 97-115.25 中野秀章.森林水文學M. 李云森譯.: 中國林業, 1983: 216-221.26 周國逸, 閆俊華.鼎湖山區域大氣降水特征和物質元素輸入對森林生態系統存在和發育的影響J.生態學報, 2001, 21(12):2002-2012.27 甘健民, 薛敬意, 謝壽昌.XXXX
26、濕性常綠闊葉林中降雨對養分淋溶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 1996, 20(3): 279-284.28 陳步峰, 周光益, 曾慶波, 等.熱帶山地雨林生態系統水文化學循環規律的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 1997, 10(2): 111-117.29 許利群, 俞似均.午潮山常綠闊葉林冠層對降水化學組成的影響J.XX林業科技, 1994, 14(3): 29-31.30 VENEKLAAS E J. Nutrient fluxes in bulk precipitation and through-fall in two montane tropical rain forests, Colombi
27、aJ. The Journal of Ecology, 1990, 78(4): 974-992.31 JOHNSON D W, HANSON P J, TODD D E. The effects of through-fall manipulation on soil leaching in a deciduous fores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2002, 31(1): 204-216.32 李海濤, 陳靈芝.暖溫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水文效應及降水化學研究A.見: 陳靈芝主編.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研究M.: 科學, 1997: 1
28、73-202.33 X世海, 余新曉, 于志民.密云水庫集水區板栗林水化學元素性質研究J.林業大學學報, 2001, 23(2): 12-15.34 周國逸, 小倉紀雄.酸雨對XX幾種土壤中元素釋放的影響J.生態學報, 1996, 16(3): 251-257.35 STRAND L T, ABRAHAMSEN G, STUANES A O. Leaching from organic Matter-Rich soil by rain of different qualit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2002, 31(2): 547-556.36
29、 X增文, 強虹.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研究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XX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 26(4): 27-30.37 KOOIJMAN A M, BAKKER C. Species replacement in the bryophyte layer in mires: the role of water type, nutrient supply and interspcific interactionsJ. Journal of Ecology, 1995, 83(1): 1-8.38 LIN T C, HAMBURG S P, KING HB, et al. Thr
30、ough-fall Patterns in a Subtropical Rain Forest of Northeastern Taiwa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2000, 29(4): 1186-1193.39 田大倫.會同廣坪林區降水和杉木林內雨的養分含量J.中南林學院學報, 2002, 22(3): 9-13.40 李飛, 陳永瑞.人工濕地松林礦質營養循環的研究J.林業科學, 1996, 32(4): 298-304.41 陳步峰, 周光益, 曾慶波, 等.熱帶山地次生雨林的水化學特征及其與降雨量關系的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 1993, 6
31、(2): 117-123.42 周梅.非常規月份、單次降水過程后杉木對降水金屬養分元素濃度的影響J.XX林學院學報, 1994, 16(1): 23-27.43 MAHENDRAPPA MK.森林對雨水化學性質得影響J.林業科技通訊, 1991, 12: 28-31.44 DAVE M M, ALAN G G, ANDREW M G. Patterns of canopy interception and through-fall along a topographic sequence for black spruce dominated forest ecosystems in north
32、western OntarioJ. ResearchForest, 2003, 33(6): 1046-4060.45 詹鴻振, X傳照, 李兆全, 等.小興安嶺原始紅松林的水文效應和水質研究A. 見: 全國森林水文學術討論會文集C.: 測繪, 1989: 63-70.46 鄒桂昌.XX紅壤地區的林內雨養分含量J.林業科學, 1980, 16(2): 102-108.47 田大倫, 項文化, 楊晚華.第2代杉木林幼林生態系統水化學特征J.生態學報, 2002, 22(6): 859-865.48 曹洪法, 王瑋, 高映新, 等.森林冠層對酸雨的反應及其影響J.中國環境科學, 1989, 9(2
33、): 81-86.49 程伯容, 許廣山, 高世東.森林林冠對酸性降水化學組成的影響J.中國環境科學, 1989, 9(2): 155-157.50 馮宗煒, X家武, 陳楚瑩, 等.模擬酸雨對樹木葉片的傷害和樹木抗性的研究J.環境科學, 1988, 9(5): 30-33.51 鄧仕堅, 陳楚瑩.樹冠及葉凋落物對模擬酸雨緩沖能力的初探J.環境科學, 1992, 13(3): 10-17.52 黃忠良, 孔國輝, 余清發, 等.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水文功能及其養分動態的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 2000, 24(2): 157-161.53 LIN T C, HAMBURG S P, KING
34、 H B, et al.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rough-fall in a subtropical rain forest in Taiwa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Quality, 1997, 26(1): 172-180.54 LLORENS P.GALLART F. A simplified method for forest water storage capacity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0,240:131-144.55 X世香,裴鐵番,蔣德明,等.兩種不同林分截留能
35、力的比較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0,11(5): 671-674.56 謝春華,關文彬,X建安,等.貢嘎山暗針葉林生態系統林冠截留特征研究J.林業大學學報,2002,24(4):68-71.57 馬雪華,楊茂瑞,王建軍.亞熱帶杉木、馬尾松人工林水文功能的研究J.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1994:346-353.58 林學院.數理統計M.: 中國林業, 1980: 184-186.59 李海濤, 韓興國, 陳靈芝.華北暖溫帶山地落葉闊葉混交林的莖流研究J.生態學報, 1997, 17(4): 371-376.60 黃承標, 梁宏溫.XX亞熱帶主要林型的樹干莖流J.植物資源與環境, 1994
36、, 3(4): 10-17.61 X建軍.銳齒櫟、油松莖流養分輸入和樹干基部土壤特性初步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 1999, 14(1): 59-63.62 周光益, 曾慶波, 黃全, 等.熱帶山地雨林林冠對降水的影響分析J.植物生態學報, 1995, 19(3): 201-207.63 任青山, 王景升, X博, 等.藏東南冷杉原始林不同形態水的水質分析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2, 30(2): 52-54.64 樊后保.樹皮對大氣污染和降水酸度的指示作用J.XX林學院學報, 1996, 13(2): 136-140.65 漠江明, 方運霆, X德強, 等.鼎湖山馬尾松林降水再分配對養
37、分動態影響J.XX植物, 2002, 22(6): 529-533.66 程伯容, 許廣山, 耿曉源, 等.長白山紅杉云冷杉林林內降水的養分輸入J.應用生態學報, 1993, 4(4): 447-449.67 陳靈芝, 孔繁志, 繆有貴, 等.人工刺槐林化學元素含量特征J.植物生態學報與地植物學學報, 1988, 12(4): 245-255.68 蔡XX, 李飛, 李家永, 等.紅壤丘陵區人工林降水化學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 2003, 18(1): 99-104.69 甘健民, 薛敬意, 趙恒康.XX哀牢山大氣降雨過程中養分輸入及輸出變化的初步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 1995, 10(1)
38、: 43-50.70 周國逸.生態系統水熱原理及其應用M.: 氣象, 1997.71 SCHADE J D, FISHER S G, GRIMM N B, etal. The influence of a riparian shrub on nitrogen cycling in a Sonorandesert streamJ. Ecology, 2001, 82(12): 3363-3376.72 楊立文, 石清峰.太行山主要植物枯落物葉層的水文作用J.林業科學研究, 1997, 10(3): 283-288.73 趙鴻雁, X欽孝, X國彬.黃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水文生態效應J.生態學報, 2
39、003, 23(2): 376-379.74 趙鴻雁, X欽孝, X國彬.黃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葉層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林業科學, 2003, 39(1): 168-172.75 李志安, 林永標, 彭少麟. 華南人工林凋落物養分及其轉移J.應用生態學報, 2000, 11(3): 321-326.76 X雪萍, 李春艷, X思沖.馬陸在森林生態系統物質轉換中的功能研究J.生態學報, 2001, 21(1): 75-79.77 羅輯, 程根偉, 宋孟強, 等.貢嘎山峨眉冷杉林凋落物的特征J.植物生態學報, 2003, 27(1): 59-65.78 楊澄, X建軍, X萬年.橋山主要森林類
40、型枯落物持水性能及養分含量測定初報J.西北林學院學報, 1996, 11(4): 7-11. v.Effects of forest vegetation on water chemistry of precipitationBAO Wen1,2, BAO Wei-kai2, DING De-rong1, HE Bin-ghui11: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2: Chengdu Institude of Biology,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銷售管理層執行力培訓
- 二零二五版物業公司股權轉讓協議
- 二零二五正規還款的協議書
- 進修學習合同書
- 廠房車間出租協議書
- 欄桿工程安裝合同
- 投資借款合作協議合同范例
- 離婚不離家協議書
- 藏族傳統婚姻文化
- 2025三月白酒酒體微量元素跨境檢測代理合同
- 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表(2024版)
- Nginx基礎知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保護海洋課件小學生
- 2024版光伏發電項目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范本3篇
- 常務副總經理職責
- 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4版)宣傳畫冊
- 2022-2023學年天津中學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題含解析
- 電視欄目策劃方案范例(2篇)
- 后勤崗位招聘面試題及回答建議
- 完整初一歷史上學期記憶時間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