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_第1頁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_第2頁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_第3頁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_第4頁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數一數  (共1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內容。教學目標: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觀察并數出圖中的人和物的個數,或按方位數出周圍物體。2.學習指物數數,認相應的數字, 培養數數能力。3.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4.引導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5.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1.進行入學教育。2.引導觀察圖畫,數圖畫中人和物的個數。教學難點: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數2.學習用完整、規范的語言表述。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步驟:一、教師談

2、話,引起興趣: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學是我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數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物體個數的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的快慢,工廠生產的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制發射人造衛星、原子彈、導彈及航天飛機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學書的封面,下方中間最大的兩個字就是“數學”,上面的圖畫中三只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的一只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里面藏著很多數學秘密。這說明學

3、習數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二、引導觀察,指物數數: 出示圖畫,引導數數。(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小學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1.看圖無序觀察。學生看什么說什么。(有學生、老師、有的澆花,有的踢球,有樹、有小鳥)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1)邊指邊數出數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2)邊指邊數出數量是2的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3)邊指邊數出數量是3、4、510的人或物。(3個同學在踢足球,4棵葵花,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朵花,天上飛著7

4、只小鳥,樓旁邊有8棵樹,一共有9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10名師生。)(4)按順序數一數畫面上110的人或物。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學,而且這里的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的氣氛。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數。(1)數一數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墻上掛著幾張畫?(2)橫著數,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一行有幾張桌子?(3)數一數,你左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后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三、指圖數數,認識數字:1.出示4頁下圖。2.請同學們指著圖,數一數每個圈里各有幾個物體?認識圈旁邊的數字。3.

5、指名到前面,指著數出任意一個圈內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如這個圈里有1、2、3、4、5,5條魚,這個數字是5)4.同學們自由互相數圈里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四、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一數有多少棵樹?。 五、全課小結: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么?(看圖數數,數數,認數字。) 六、布置作業:1.觀察周圍物體數一數個數。2.記下同學和熟人的電話。第二單元:比一比  (共3課時)第一課時:同樣多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7頁內容及“做一做”,練習一的14題。

6、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點:知道“同樣多”的含義,知道多、少的含義。教學難點: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小;兔頭、小豬頭、磚頭、木頭圖片。學具準備:鉛筆.橡皮.梨片.蘋果圖.三角形.圓片.花朵片各若干。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聽故事,提問題。故事:三只小豬長大了,要離開爸爸、媽媽自己生活了。他們各自蓋了一間小房子。大哥蓋了

7、一間草房子,二哥蓋了一間木頭房子,小弟蓋了一間磚頭房子。房子蓋好了,他們高高興興搬進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來了一只又餓又渴的大灰狼,他先來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勁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給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勁一吹,結果二哥的木頭房子也給吹垮了。沒辦法,哥倆趕緊逃到小弟家里。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磚頭房子一動也不動。后來,三只小豬一起動腦筋趕走了那只壞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豎起大拇指說:“還是磚頭房子最堅固。”這一天,天氣可好了,河里的小魚高興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咦!為什么那邊的草地上那么熱鬧!小魚“嘩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來三只熱心的小豬在幫他們的鄰居小兔蓋最堅固的新房子呢!他

8、們你搬木頭我搬磚,干得可歡呢!小房子很快就蓋好啦!那邊的石桌上放著許多好吃的,肯定是熱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豬的。(一)、教學“同樣多”。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個豬兄弟。教師放錄音三個豬兄弟,請學生聽后回答(一邊看書一邊回答):1、三個豬兄弟為什么要幫小兔蓋房子?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好客。2、圖上有幾只小兔?每個小兔搬多少磚?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頭圖片、磚頭圖片。3、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余的磚頭?有沒有多余的小兔?一只小兔對著一塊磚,沒有多余的小兔,也沒有多余的磚頭。我們就說:小兔和

9、磚頭同樣多。(板書: 和 同樣多。)學生模仿說一遍。不要求學生和老師說得一模一樣,只要能完整說明意思即可。4、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同樣多呢?(隨意比較)(二)、操作(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1、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教師擺六塊橡皮后,要求學生把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指1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后學生看自己擺的和投影儀上擺的是否一樣。2、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在梨片(5個)下面擺蘋果片,擺的梨片要和蘋果片同樣多。 擺好后回答:梨片有幾個?一個蘋果片對著一個梨片,有沒有多余的?梨片和蘋果片怎樣呢?(三)、教學“多些、少些”: 1、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

10、幾根木頭?(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豬頭圖片、木頭圖片。) 2、一個小豬頭對著一根木頭比,最后有沒有多余的小豬頭?有沒有多余的木頭?是小豬頭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后請小組長代表回答。教師板書:多、少。 教師說明:木頭多、小豬頭少,我們還可以說木頭比小豬頭多,小豬頭比木頭少。學生模仿說出誰多誰少,誰比誰多,誰比誰少。3、圖上還可以比什么?(隨意比較)(四)、操作(“做一做”第2題)全班同學動手操作,1名同學到投影儀上操作。1.第1行擺5個,在下面擺,要比多1個。第2行擺幾個?2.第1行擺4朵紅花,擺的黃花比紅花少1朵,第2行擺幾朵黃花?二、運用新知:&#

11、160;1、第1題:左圖是猴子多,右圖是骨頭多。(避免學生產生思維定勢) 2、第2題:學生觀察,看到公雞和鴨子雖然擺的一樣長,但疏密不同,進而判斷擺的密的鴨子的只數多些,而公雞只數少些。 3、第3題:學生在觀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樣多的基礎上,只需比較兩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4、第4題;此題是在同一排中比較多少,當第5次循環出現珠子時,只出現了一個黃色珠子,所以黃珠多而紅珠少。介紹你的方法。三、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較時,一定要一個對著一個比,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板書設計:     

12、60;       和       同樣多多       少第二課時:長、短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頁,做一做及練習一5、6題。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學生通過操作學會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3、0;       3.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掌握多種比較方法,會間接比幾個物體的長短。學具準備:十二袋不同的物品。兩支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

14、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3)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設計說明  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chang、 短duan二、探究比較長、

15、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如圖: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

16、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的認識,培養學生言語表達能力。)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

17、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

18、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19、0;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結: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啊?    (整理學具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板書設計:   長CHANG            短 DUAN第三課時:高   矮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頁的內容、“做一做”及練習一第7、8題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

20、矮;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學具準備:積木塊。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1.引導比較:找兩個身高相差較大的學生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學生說有高矮,胖瘦的區別都應予以肯定。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高矮的問題。板書:高矮二、探究方法:1.

21、情境演示:兩個身高差不多的同學到前面分開站著,比較高矮。好像有點困難,我們該怎么辦呢?2.布置活動:小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3.匯報交流。哪個小組來匯報給大家聽。4.總結方法:直接比或作記號比等方法。三、排隊游戲:1.小組內比較說說誰最高誰最矮。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說說誰第二高。四、反饋練習:1.第12頁第7題。(1)說出動物名(2)比較高和矮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五、學生活動:1.摸高活動。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2.擺高活動。拿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3.悄悄話游戲。(1)表演。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比高矮(2)判斷思考。誰高,問題出在哪兒?六、

22、評價總結:比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學會了些什么?板書設計:          高     矮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一課時:1-5的認識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16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

23、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點:15基數含義的理解。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初步學會寫數字和建立數感。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從現實中抽象出數。1.談話:觀察第14、15頁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有幾個?2.跟周圍的小伙伴交流,同時教師到各組共同交流并指導。3.學生匯報。4.教師根據匯報情況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并擺在桌子上。二、反饋實踐:1.老師說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2.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

24、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3.同桌之間考一考。三、感知數的順序:1.逐次感知15的順序。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么得來的?(依次感知3、4、5的來源。)2.整體感知。出示點子圖,請學生給它們5個排排隊。四、開放性活動:1.聯系生活,豐富聯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請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1)小組交流。(2)匯報。2.猜數游戲。提問:這個數比2大,可能是幾?這個數比4小,可能是幾?這個數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幾?只有這一種可能嗎?3.用你們桌子上的圓片、小棒、卡片等擺出你喜歡的圖形,并跟你的同伴說說分別用了幾個學具。小組活動。五、學習寫數:1.這

25、些數你會寫嗎,誰愿意上來寫一寫?2.你認為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3.師示范,生學寫。六、小結:你學到了什么本領?板書設計:          1   2   3   4   5教學后記:第二課時:第幾和寫數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的內容,第22頁第7題、第9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熟練的認、讀、寫5以內的數。2.會用5以內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教學重點:能工整的書寫5以內的數。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安

26、排:一.進一步練習數的書寫。1.今天,我要請小朋友來做小醫生。(出示寫錯的數字)看看這些病號的問題出在哪里?2.學生回答。3.還會有人成為小病號嗎?4.獨立書寫1-5各數。5.小組內交流、檢查。6.展示優秀的作業。二.教學第幾。1.出示4,你能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嗎?學生分別用各種方式表示。2.數字除了可以表示幾個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還可以表示第幾個。你能舉個例子來說明嗎?3.課本第18頁在第幾頁后面啊?18頁上的填空你能填嗎?4.如果第一個阿姨票買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幾呢?5.P18做一做第2題先填空,再說一說如果從右數會怎么樣,最后同桌合作說一說。三.學生活動:1.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

27、。(請5名學生按順序排好)2.從左數,你來說。3.從右數呢?4.小組內合作說一說。四.小結:今天這節課,你又學會了些什么?五.鞏固練習:1.P22第7題。師可在黑板上畫5個圈,放圖片,讓學生說。2.P22第9題。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優秀作業,介紹想法。六.課后練習:練習書寫1-5各數。板書設計:   1   2   3   4   5第三課時:比大小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7頁的內容,第21頁第5題、第6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

28、,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教學難點: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建立符號感。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圖片:9只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  

29、0; 一、復習舊知:    (一)認讀15各數。    (二)排序:    1.教師報數字請學生拿:2、5、3、1、4。    2.4、2、5、1、3,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講

30、“小猴吃水果”的故事:(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于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31、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于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于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

32、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于,小數在前用小于,相同數間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么問題嗎?(培

33、養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小組討論后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知識運用: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小猴,誰多誰少,幾小于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34、0;  3.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二)做教科書第21頁練習二第5題。    1. 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于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于幾?    (三)游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里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游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

35、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22頁第6題,相互評價。  四、小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教學后記:第四課時:幾和幾教學內容:教科書19頁內容、20頁的做一做,練習二第8題。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2.培養學生互相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教學重、難點:讓自己得出各數的組成教具、學具準備:紙帶、5個紅花片、學具棒、卡片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探究新知:14的組成。老師這兒有4個紅花片,你能分一分,

36、有幾種分法?學生討論,動作擺一擺。反饋情況。        4             4              4      3      1  

37、;   2      2       1      3讀一讀,集體讀,個別讀。游戲,猜一猜。共有3個園片,左手有2個,右手有幾個?共有4個園片,左手有2個,右手有幾個?共有3個園片,左手有1個,右手有幾個?先由老師和學生做游戲,再由同桌互做。得出:   3           3 

38、0;           21     2     2     1       1     125的組成: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嗎?學生獨立操作。小組交流,把組內意見記錄下來。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全班討論得出:    &#

39、160; 5        5           5           5         1     4  2     3  

40、0;  3     2     4     1讀一讀。二、鞏固發展:120頁做一做第一題。老師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圓片或數字卡片使兩人拿出的合并起來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2找朋友:                       

41、    2           4 4           31           2 3           1學會如何找朋友,合并起來是5的,用直線連起來。2對口令

42、游戲:我說3,我說2,3和2組成5我說2,我說3,2和3組成5我說3,我說1,3和1組成43填數:5         4         5         4         5        3(

43、  ) 3    2  (  )  1  (  ) 1  (  ) 2 (  ) ( ) 14獨立完成練習二第8題。三、小結:你學會了什么、學到了那些本領?把今天學的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板書設計: 4 4 4  2 2 3 1 1 3 5 5 5 5 1 4 4 1 2 3 3 2教學后記:第六課時:加法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3頁例題及做一做,第27頁練習三第2題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

44、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加法的含義。教具、學具準備:磁力板、5個圓片、5根小棒。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    1、引導學生從1數到5,再從5數到1。    2、出示數字,讀數。    3、按順序填數: (  )3  (  )5。

45、二、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用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鶴放到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

46、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1和2。    (2)教師說明: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3。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發散聯想: 

47、0;  (1)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紙鶴圖)問:這幅圖還可以用怎樣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師啟發學生說出:    有2只藍紙鶴,有1只紅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2+1=3。    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2+1=3。    有2個男同學,1個女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2+1=3。    有1個女同學,2個男同學,一

48、共有3個同學,1+2=3。    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    1、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教師示范,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2)做一做的右圖: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

49、片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學生操作。    匯報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圖,體驗加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第23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學生說明圖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4、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50、60;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導學生通過看算式,擺小棒,進一步理解加法含義。) 四、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板書: + =教學后記: 第七課時:減法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例題及做一做,第27頁練習三第6題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減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減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減法來解決。2通過對比練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差和減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3.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

51、意識。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減法的含義。教具、學具準備:磁力板、5個圓片、5根小棒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復習數的組成,拍手游戲。二、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感知減法的含義:(1)過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3名同學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紙鶴,1名同學把1只紙鶴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紙鶴放在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3)教師說明:3名同學中走掉1名同學,3只紙鶴拿走1只紙鶴就是從3里面去掉1,求還剩幾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去掉)2.學習減法算式:(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3和1。(2)教師說明:從

52、3里面去掉一個,用減法計算就要從3里面減去l個,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3)引導學生數一數去掉1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2。(4)教師進一步說明:從3里面減去l個,用減法計算。(板書:減法)(5)讀減法算式。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3.發散聯想:(1)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來表示的減法事例。4看圖,體驗減法含義。打開教科書25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學生說明圖意,并用減法算式表示,請學生表述減法含義。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1、動手操作,體驗減法含義。(1)做一做的左圖:教師示范,邊操作邊

53、說明含義。學生操作,表述含義。說明圖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虛線、劃線)(2)做一做的右圖(2、3):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減法算式。學生操作。匯報交流:51  52  53  54   (55   50)你們是怎么想出得數?看圖擺一擺數出來的、用數的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幾2獨立完成26頁做一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3看算式擺一擺。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6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減法含義的理解。4聯系生活,豐富聯想: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減法算式表示

54、。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何收獲,學會了什么?有了那些體驗?板書設計:“ ”,讀作:減 31= 2,讀作:3減1等于2 第八課時:練習三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5頁練習三。教學目標: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熟練進行15的加.減法計算。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教具準備:13張口算卡片。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1復習加法的含義。出示P27第1題第一幅圖。你知道圖上說了什么嗎?(2個小朋友在玩球,又來了1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誰能列出算式呢?213你為什么用加法來表示呢?出示第二幅圖。這副圖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嗎?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說給大

55、家聽?2復習減法的含義。出示P27第5題第一幅圖。你知道圖上說了什么嗎?(原來有3只小羊,后來有2只小羊回家了,還有幾只小羊?)誰能列出算式呢?321你為什么用減法來表示呢?出示第二幅圖。這副圖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嗎?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說給大家聽?3.P27-28 4、8兩題。小組合作說一說各圖的意思,并列式計算。全班匯報。二、復習加.減法的計算。1.出示13     52哪位小朋友會做啊?說說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3和7題,任選一題加法和一題減法說給組內成員聽,各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說一題。3.第10題,比一比誰做得快。4.開小火車做口算卡片。三、游戲:

56、1.教師出示一張卡片,學生根據上面的算式進行表演。2.一半學生發一張卡片,上面寫了一個算式,告訴他們這是一張車票,黑板上有5輛車,要對號上車。其余學生做評委。然后交換。四.小結:通過游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九課時:0的認識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9頁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準確體驗0認識0,掌握0的寫法。2.通過直尺圖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數的順序。3.使學生初次感知0的含義,正確地理解。教學難點:正確理解0的含義。教具、學具準備:學具盒、直尺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教學0表示沒有的含義。1出示小猴正準備吃盤子里的2個桃子的投影片。投影片上有一只猴子,一個盤子放了兩個桃子。(板書:2)

57、小猴正準備干什么? (小猴正準備吃桃子。)2出示小猴吃了一個桃子的投影片。圖上小猴吃了幾個桃子?盤子里還剩幾個桃子?小猴吃了1個桃子,盤子里還剩1個桃子。(板書:1)3出示小猴吃桃的第三幅影片。小猴又吃了幾個桃子,盤子里還剩幾個桃子?小猴又吃了1個桃子,盤子里一個桃子也沒有了。(有的學生會說吃了0個桃子。)教師小結:盤子里一個桃子也沒有,我們可以用數字“0”來表示。(板書:0)這個數字讀作“0”,“0”表示沒有。“0”和1、2、3、4、5一樣,也是一個數。4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0”的用法和含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0這個數字,比如:媽媽買了5個蘋果,吃了5個,還剩0個。小華有了3支

58、鉛筆,用了3支,還剩0支。您們一定還會說出許多這樣的例子。現在我們分小組討論,看誰說得最好。討論后,指明45人說說。二、教學0表示起點的含義。1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小直尺。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對0有了初步的認識。0可以表示沒有。0還可以表示什么呢?請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表示什么?2出示直尺放大圖。請大家看放大直尺圖,0在這里表示一段也沒有。它還可以表示起點。表示量東西從這里開始。這個0應排在誰的前面?為什么排在1的前面?(因為0是起點。)指名數直尺上的數:從05。齊讀:05,50。三、教學0的書寫。教師邊范寫邊說:寫0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起筆收筆都要相

59、連,成橢圓行。(學生書空寫0三遍,注意筆順。學生在書上練習格描寫0。)四、有關0的加、減法。1.一個數減去與它同樣多的數。“我們已經知道了0是一個數,所以它也像其他數一樣可以進行計算。下面我們就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小猴看見盤里有2個桃,他吃了一個,還剩幾個?算式是:2-1吃2個呢?算式是:22得幾?為什么?看小鳥圖列式計算。為什么?練習44  22   55     11你有什么發現?一個數減去與它同樣多的數得0。2.一個數加0。出示青蛙圖。看圖你知道了些什么?一共有幾只青蛙?你怎么知道的?算式是:40得幾?為什么?練習

60、20  30   50從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想一想04、03、05等于幾?從這幾道題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個數,還得那個數。)想一想00等于幾?(3)一個數減去0。想一想50等于幾?()50就是從5個東西里面去掉0個,也就是一個也沒有去掉,所以還是5。板書:50540、30、20、l0等于幾?為什么?00等于幾?五、小結:我們這節課認識了數字0,知道了什么東西也沒有就用0表示,0還可以表示起點。我們還學會了0的寫法,要注意,寫0的時候,要從上到下,從左向右,寫得要圓滑,不能有棱角。最后我們學習了有關0的加、減法,知道了一個數加上0還得

61、原數,一個數減去0也得原數。一個數減去與它同樣多的數得0。教學后記:0的 書寫是一個難點,教學是要示范指導,學生有的寫得很生硬,有的象畫圈。 第十課時:練習四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0頁練習三。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0的意義及有關0的運算。2.對學生滲透函數思想的教育。教學重點:0的意義的理解。教學難點:滲透函數思想。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 基本練習。1.復習0的意義。出示一盤放了5支比的盤子,問:你能用哪個數字來表示?拿掉2支后,問:你能用哪個數字來表示?拿完之后,你能用哪個數字來表示?為什么用0來表示?0除了表示沒有之外,還有什么含義?還能表示起點。2排序。每人拿出05五張

62、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3.1除了表示一個物體之外,還能表示什么?完成P31第7題。4.P30第4題。你能介紹一下這兩幅圖的意思嗎?根據303和033你有什么發現?5.現在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數字寫得最漂亮,等一下拿上來展示給大家看。6.P31第6題口算。二.提高練習。1.P30第5題。獨立完成,問:你們有什么發現嗎?可以小組內討論一下。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一下。2.P30第3題。獨立完成,同桌互相說一說有什么規律。3.P31第8題。誰能介紹這幅圖得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4. P31思考題。誰來做聰明的小猴呢?三.小結:你今天又學到了什么?教學后記: 第四單元

63、:認識物體和圖形 (共2課時)第一課時:認識物體和立體圖形教學內容:教科書32頁、33頁做一做,練習五第2題。教學目標: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3.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 建立空間觀念。教具、學具準備:  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質疑激情: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

64、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二、操作感知:1. 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2)小組匯報。問: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并隨機板書名稱。2. 摸一摸,感知特點。(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2)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

65、出: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球:是圓圓的。(如果學生說出長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等,教師應給予肯定,但不要求學生必須說出來。)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1. 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投影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2. 記憶想象。(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辯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應的實物。(2)學生閉眼想

66、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3)學生閉眼按教師要求拿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教師給出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5)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讓學生進行辯認。3. 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1. 做一做1題。(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2. 游戲“看誰

67、摸得準”。(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3. 數圖形。投影出示練習五第2題,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五、小結: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六、游戲 :先讓學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么來?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板書設計: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球:是圓圓的。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認識平面圖形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35頁做一做,練習五1、3、4、5題教學目標:

68、1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3能辨認各種圖形,并能把這些圖形分類。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實物與圖形。教具、學具準備:圖形卡紙、實物、學具等。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探究新知:1.小朋友們上節課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長方體 正方體 球 圓柱2.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平的面畫下來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3.你們畫下的圖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小組小結:派代表全班交流:學生小結:      

69、0;                           不同點                      &

70、#160; 共同點長方形     對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正方形     4邊相等   4個角都是直直的       不斷開的圓         沒有角                          (即封閉的)三角形     有三條邊   三個角               二、鞏固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