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名詞解釋1.環境問題的概念廣義: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態平衡破壞,最后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客觀存在的問題。狹義:由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使自然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反過來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問題。2.大氣恒定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約90km以下的低層大氣)具組成幾乎是可以看成不變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僦(0.93%)組成,這三者共占大氣總體積的99.96%。此外,還有筑、氨、氟、氤、氧等少量的稀有氣體。3 .大氣污染: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超過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壞人和生態系統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生態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現象。4 .TSP總懸
2、浮顆粒物,懸浮于空中,粒徑為0.02100以m的顆粒物。5 .PM2.5:可入肺顆粒物,懸浮于空中,粒徑小于等于2.5以m的顆粒物。6 .干潔空氣:自然大氣(不包括不定組分)中除去水汽、液體和固體雜質外的整個混合氣體,即大氣組成中的恒定組分和可變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簡稱干空氣7 .光化學反應:一個原子、分子、自由基或離子吸收一個光子引起的反應。8 .水體:地表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對穩定的陸地為邊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溝渠、江河和相對靜止的塘堰、水庫、湖泊、沼澤,以及受潮汐影響的三角洲與海洋。9 .水體污染:污染物進入水體中,其含量超過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使水質變壞,水的用
3、途受到影響。10 .水體富營養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庫和海灣等封閉性或半封閉性水體,由于生物營養元素的增加,促進藻類等浮游生物的異常增殖,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是一種生態異常現象。這種現象在江河、湖泊中稱為“水華”,在海洋上稱為“赤潮”。11 .生物化學需氧量(BOD)定義:在好氧條件下,水中有機物由好氧微生物進行生物氧化,一定時間內單位體積水中有機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測定結果以氧含量表示,單位為mg/Lo12 .化學需氧量(COD)定義:在一定條件下,由強氧化劑(重銘酸鉀)對水中有機物進行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氧化劑量換算成氧氣量即為化學需氧量,測定結果以氧含量表示,單位為mg/Lo1
4、3 .氧垂曲線:水體受到污染后,水體中的溶解氧逐漸被消耗,到臨界點后又逐步回升的變化過程。14 .環境背景值:環境中諸要素,如大氣、水體、土壤以及植物、動物和人體組織等在正常情況下,化學元素的含量及其賦存形態。15 .土壤凈化:土壤本身通過吸附、分解、遷移、轉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濃度降低或消失的過程。16 .潛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換性氫離子、鋁離子、羥基鋁離子被交換進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的摩爾數表示,包括交換酸和水解酸。17 .土壤污染:污染物進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斷累積,當其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功能變化,從而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以至在植物體內積累
5、,使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下降,最終影響人體健康。18 .農藥半衰期:指施入土壤中的農藥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濃度減少一半所需要的時間。19 .噪聲:從環境保護角度來說,凡是干擾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即人們不需要的聲音。20 .干絕熱遞減率:干空氣塊或未飽和的空氣塊在絕熱條件下,每升高單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溫度下降數值,用rd表示。rd=0.98K/100m22 .酸沉降: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氣體及顆粒物的沉降,包括濕沉降和干沉降。23 .生物多樣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一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構成的綜合體。24 .危險性廢物:除放射性廢物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
6、性、腐蝕性或其他對動植物和環境有害的廢物。25 .靜態儲量指數:當前儲量同當前消費的比例來預測某資源的使用年限.26 .可持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27 .環境自凈:環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達到自然凈化的過程,四:簡答題1.簡述光化學煙霧的形成過程和條件:(1)形成過程NO2光解導致O3生成有機HC化合物的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尤其是HO2RO2RC(O)O2等過氧自由基。過氧自由基引起了NO向NO2轉化,進一步提供了生成O3的NO2源,同時形成了HC化合物(醛、醇、酮等)及含N的二次污染物如PAN和HNO舞(2)形成條
7、件污染條件:存在排放NO2HC等污染物的污染源,如汽車尾氣、以石油為原料的工廠排氣。地理條件:南北緯60度之間,光強大;夏季可能性冬季,夏季中午前后易發;利于污染物在地面附近聚積的天氣,如天氣晴朗、高溫低濕、有逆溫、風力不大。二.簡述城市熱島環流形成的原因及其規律(1)由城鄉溫度差引起的局地風。形成原因:大量人為熱排放使城市白天增溫比郊區快。城市空氣中大量的污染物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熱量的損失。城市人工下墊面干燥,水體土壤的蒸發量小,植物蒸騰量小,增溫迅速。城市人工下墊面導熱率高、熱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陽輻射熱,夜間緩慢放熱,降溫比城郊農村慢。城市建筑密集引起正常的空氣流動不暢,風速降低。(
8、3)規律:城市越大、緯度越高,城鄉溫差越大;冬季、夜晚熱島效應更明顯。三:影響煙氣抬升高度H的因素與煙氣出口速度、煙囪口內徑呈正相關。與煙氣同空氣的溫差呈正相關。與煙囪風速、湍流強度呈負相關。溫度層結:穩定層結抑制煙氣抬升;不穩定層結使煙氣抬升增強。離地面距離:近地面湍流強,不利于抬升;離地面越高,對抬升越有利。四:影響下風向側有害物質濃度的因素: 與其排放量成正比。 與煙囪有效高度的2次方成反比。 對于同一有效高度,與煙囪口的平均風速成反比。 下風向地面有害氣體濃度分布不是直線型的,最大濃度出現地點隨大氣的穩定狀況而異。大氣不穩定時,最大濃度出現在靠近煙囪處;大氣穩定時,最大濃度出現在離煙囪
9、較遠的下風向。五.怎樣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氣污染物的生成,與工業生產的原料和燃料有直接的關系。為了減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變生產工藝,采取無害化工藝把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改變能源結構,盡可能采取無污染或低污染的能源等;嚴格選擇原料和燃料,盡可能使用低硫少灰的燃料,弁采取預處理措施,變有害物多的原料和燃料為無害少害的原料和燃料。在燃料一定的情況下,改進燃燒方法,這是節約燃料和降低有害物質排放的有效方法。實行集中供熱,把分散的小鍋爐房集中起來必為大型鍋爐,提高熱效率減少污染。改變用煤做飯燒水,大力發展炊事能源煤氣化和電氣化,減少因燒煤引起的城市大氣污染。六:用圖例
10、表示高架源的圖像弁闡述其發生原因、特點、危害(1)翻卷型(波浪型)出現在中午前后,處于不穩定狀態,此時上下層混合強烈,風速較大,煙團翻卷劇烈,擴散十分迅速,污染物最大濃度落地點距煙囪近。一般不會造成煙霧事件。錐型77出現于多云或陰天的白天、強風、冬季的夜晚,大氣處于中性層結狀態或穩定狀態,此時煙氣沿主導風向擴散,煙流呈圓錐型。污染物輸送得較遠,擴散速度僅次于波浪型,一般不會造成煙霧事件。爬升型77風向事爬升型一一二tS穩定一L下層穩定(逆溫層)出現在日落前后,因地面輻射逆溫,煙囪高度以下為逆溫,上部仍為不穩定大氣。上層有微風或湍流,煙氣向上擴散;下層無風無湍流,煙氣不向下擴散。持續時間較短,對
11、地面污染較小,一般不會造成污染。平展型出現于冬、春季節弱風晴朗的夜晚,大氣處于穩定狀態,出現逆溫層,煙云呈水平方向,緩慢擴散,受穩定層結控制,湍流受抑制,垂直方向很小,似帶子。煙囪高,污染物輸送遠,在遠方造成污染;煙囪低,近地面污染物濃度大。遇到山丘或高大建筑阻擋時,污染物不易擴散。熏煙型(漫煙型)出現在日出后8-10時,地面加熱后,使逆溫層從地面向上逐漸消失,而上邊緣仍處于逆溫層。煙氣擴散情況與爬升型相反,污染物向下擴散很快,使地面的濃度很高,污染嚴重,多數煙霧事件在這種情況下發生。(污染程度:漫煙型最嚴重,其次是波浪型、錐型、平展型、爬升型)七:影響大氣輸送和擴散的因素:1 .地形地物(動
12、力因素)2 .山谷風(熱力效應)發生在山區,以24小時為周期的局地環流。3 .海陸風(熱力效應)發生在海陸交界地帶,以24小時為周期的局地環流。4 .城市熱島環流,由城鄉溫度差引起的局地風。5 .污染物的性質和成分6 .污染源的幾何形狀和排放方式幾何形狀:點、線、面源持續時間:連續、間斷、瞬時源高度:地面、高架源八:中國水資源特點:水資源總量高,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水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均勻;水資源年際、年內變化大,水旱災害頻繁;雨熱同期是我國水資源的突出優點;水體污染蔓延,極大地減少了水資源的可利用量;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程度嚴重。九:重金屬元素在水體環境中的污染特征:含量低,均低于0.1%,但分
13、布廣泛,在局部地區危害明顯。應用廣泛,污染源比較多。有價態變化較多、配位絡合能力強,對生物的毒性效應明顯,尤其對人體。十:臭氧消毒的優點:消除氯氣在運輸、儲存、處理過程中的危險。未發現對水生生物有害,是良好的消毒劑及殺菌劑。可以提高水樣中溶解氧的濃度,并繼續氧化水中殘留的有機物。消除MP,消除水體的富營養化。用O3處理后,不增加總溶解固體,不改變PH值。十一:水體熱污染危害:水中溶解性氣體發生顯著變化:溶解氧的飽和度降低。水中化學生化反應速率上升:增強微生物的活性,對有機質的分解速度加快,導致水體溶解氧含量降低。生物種群、群落變化:20c硅藻、30c綠藻、35c藍藻;有些生物尤其是魚類不適應高
14、溫的水而死亡。十二: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水體富營養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庫和海灣等封閉性或半封閉性水體,由于生物營養元素的增加,促進藻類等浮游生物的異常增殖,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是一種生態異常現象。這種現象在江河、湖泊中稱為“水華”,在海洋上稱為“赤潮”。十三:天然富營養化與人為富營養化的比較:共同點:都是由于水體中MP富集,引起水體DO下降、水質惡化;不同點:天然富營養化是湖泊水體生長、發育、老化、消亡整個生命史中必須過程,經歷時間漫長,需以地質年代或世紀來描述;人為富營養化因人類排放含有MP的工農業生活污水所致,演化速度極快,短時間內可使湖泊由貧變富。十四:土壤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生態失衡:由于
15、人類大規模的生產、生活等活動,改變了影響土壤發育的生態環境,使土壤本身受到破壞。導致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鹽漬化、土壤貧瘠化等生態失衡問題。土壤污染:大規模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實現,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殺蟲劑等,使土壤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現代工業及城市化排出的廢氣、廢水、廢渣中的各種污染物,經不同途徑使土壤受到污染。土壤流失: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移運走的侵蝕類型。原因:植被破壞;坡地耕種;年降雨分配不均危害:土壤薄層化;土壤質量下降;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土壤沙化原因:極端干旱及大風;過渡放牧;亂挖亂樵;水資源萎縮;過渡開墾;森林植被破壞。十五:土壤凈化方式:污染物在土壤中會
16、揮發、擴散、分解,逐步降低污染物濃度,減少毒性。經過沉淀、膠體吸附使污染物發生形態上的變化,農作物對其難以吸收利用,污染物退出生物循環,脫離食物鏈。通過生物或化學降解毒性變小,甚至無毒,乃至為營養物質。十六:氧化一一還原條件對遷移轉化的影響:十七:(1)土壤污染的主動預防措施.控制和消除工業“三廢”排放。.加強土壤污灌區的建設、監測和管理。.合理施用化學肥料,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凈化能土壤污染的被動治理措施.施加抑制劑。.控制土壤氧化-還原狀況。.改變耕作制度。客土、深翻。.制定農藥的容許殘留量。十八:城市廢水的二級處理(畫圖弁論述)(具體的見書本P107-108)1
17、.處理方法物理法:沉淀、過濾、氣浮、離心分離化學法:化學沉淀、混凝、中和、化學氧化生物法:好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2 .污水一級處理:主要去除固體懸浮物(SS)o通過機械過濾、篩濾等,沉淀的固體顆粒。效果:可除掉35%勺BODf口60%勺SS,為初級處理。3 .污水二級處理:為生化處理。主要去除有機物(BOD,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態和溶解態的有機物。效果:去除75%-95%勺BOD出水BOD!達標排放。二級處理常用生物法和絮凝法。生物法主要是除去一級處理后廢水中的有機物;絮凝法主要是去除一級處理后廢水中無機的懸浮物和膠體顆粒物或低濃度的有機物。補:圖示是活性淤泥法。當污水進場后,首先通過棒
18、條篩,以出去懸浮雜質,防止損壞水泵或堵塞管道。污水經過篩濾后流入砂礫池,大粒粗砂、石塊、碎屑等大顆粒都沉析出來。十九:論述三大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在水體中的降解過程及其共同規律:1 .(1)碳水化合物(糖類)的降解碳水化合物由C、H、O組成,不含No有多糖(C6H10O5n、二糖(C12H22O11)、單糖(葡萄糖C6H12O6)之分。細菌的養分或能量來源于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過程:多糖一二糖一單糖-丙酮酸-有氧氧化或無氧發酪(2)脂肪和油類(油脂)的降解脂肪和油類:主要由CH、O組成,部分含有MPo脂肪多來源于動物,油類多來源于植物,均不溶于水。油脂比碳水化合物難以被生物所降解。由
19、于不溶于水而聚集成團,缺少其它元素,細菌不易生長和繁殖。若有乳化劑存在,把它們分散開,將有利于發生降解。脂肪一甘油、脂肪酸-丙酮酸-有氧氧化或者無氧發酯o(3)蛋白質的降解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分子組成的復雜有機物。含有竣基(-COOH和氨基(-NH2),由肽鍵(R-CONH-R)連接起來。除了含有GH>O,還含有N、P、S等。蛋白質的降解首先是肽鍵的斷開和竣基、氨基的脫除,然后逐步氧化。降解過程:蛋白質-氨基酸一丙酮酸-有氧氧化或者無氧發酪。2 .有機物降解的共同規律首先在細胞體外發生水解,然后在細胞內部繼續水解和氧化。降解的后期產物都是生成各種有機酸。有氧條件下,有機酸可進行徹底氧化,
20、其最終產物是CO2H2O及NO3-等。缺氧條件下,進行酸性發酯、反硝化過程,其最終產物除CO2和H2O外,還有NH3CH4有機酸、醇等。二十:人工環境的特點:人類作為主導因子,環境人工化明顯人工環境的多樣化人工環境的脆弱性環境污染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因素增多二十一:城市環境的特點:城市人口的數量和密度較大形成特殊的城市景觀具有明顯的空間尺度特征城市與周邊地區矛盾集中城市的污染問題(環境污染)突出二十二:為什么說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性?城市生態系統以人為主體,植物及動物的種群組成及結構已被人工強制簡化,生產者(綠色植物)小于消費者(人)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型。城市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比
21、較,由于其生產者小于消費者,生產資料及生活資料依賴于外界,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所產生的污染物也依賴外部生態系統的分解,所以,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性。二十三:酸雨的危害:酸雨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酸雨會使湖泊變成酸性,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對陸生生態系統的影響:酸雨造成森林大面積死亡。使酸性土壤PH值進一步下降,酸度增加。對各種材料的影響:可以對建筑結構、橋梁、水壩、工業裝備、供水管網、地下貯罐、水輪發電機、動力和通訊電纜等材料造成腐蝕。酸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由于酸性水溶解作用,使水中的重金屬含量增高,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二十四:臭氧層的特點:濃度很低,最高也不超過10Ppm分布不均勻,
22、低緯度較少,高緯度較多;臭氧吸收太陽輻射中99%的紫外線(波長240329nnj);臭氧是溫室氣體之一。二十五:什么是溫室效應?論述全球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后果,及控制對策?溫室效應:大氣層中的某些微量組分(溫室氣體),能使太陽的短波輻射透過,加熱地面,而地面增溫后所放出的熱輻射,被這些組分吸收,使大氣增溫。原因:1、人類活動排放過多溫室氣體進入環境。2、與此同時,對森林和植被的破壞。后果: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氣候異常,災難加劇。危害植物作物生長,引起部分物種滅絕,破壞生態平衡。引發多種疾病。3 .控制全球變暖的綜合對策調整能源戰略綠化對策控制人口,提高糧食產量,限制毀林加強環境意識教育,
23、促進全球合作二十六:中國人口現狀;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減緩人口城市化加快人口老齡化男女性別比偏高人口素質亟待提高人口分布不均衡、流動人口增加二十七: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對于恒量資源,人類應該盡可能地加以利用,該資源并不會因其被利用而減少,不使用也就是白白地浪費資源。對于可更新資源,雖然是可更新的,但卻是有限度的。人類對這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要科學合理,否則,這些資源也將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對于耗竭性資源來說,人類必須盡可能地節約利用,盡可能增加回收率和尋找替代物質,延長其使用年限,推遲其枯竭年限的到來。二十八:傳統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物質資源推動型非物質資源推動型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經濟社會環
24、境協調發展以物為本以人為本注重眼前利益注重長遠利益二十九:高速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大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旅游城市通過環境綜合整治,環境質量會有一定改善;而中小城市經濟實力和基礎建設不足,城市膨脹超前形成,引起環境惡化;燃煤量大的城市和工業區大氣環境質量可能會繼續惡化,新興中等城市噪聲污染會加重;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清運將得到改善,但無害化處理率短期難以有大提高。三十:怎樣認識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
25、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范例。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堅持實現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關鍵。一、填空題1、水俁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富山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鎘。2、環
26、境是指環繞于人類周圍客觀事物的整體,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會因素。3、在人類發展歷史的不同時期,人類遇到的環境問題依次是生態平衡失調、環境污染、污染的轉嫁。4、自然環境為人類提供活動空間和各種自然資源,而人類在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過程中,將資源轉化為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環境當中。5、環境的組成分為三部分:自然環境、工程環境和社會環境。6、資源從自然環境中提出利用,然后以“三廢”的形式,即廢氣、廢水、廢渣再排向自然環境。7、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馬斯河谷事件、多諾拉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俁病事件、痛痛病事件。8、大氣按組成成分可分為:恒定成分、
27、可變組分、不定組分。9、不是所有的光都能引起光化學反應,只有波長為290430nm能量較大的太陽短波紫外輻射,才能使NO分子激發產生光解。10、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11、臭氧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志。12、通常微觀粒子處在能量最低的能級稱作基態,原子較穩定。13、SO在大氣中氧化作用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光化學氧化作用和催化氧化作用。13、大氣污染的人為來源按行業分類有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和農業污染源。14、光化學煙霧的日變化曲線表明:NO推遲3小時,Q滯后5小時出現峰值,同時NO和CO的濃度隨之相應降低。15、基態的原子受到光照射后,如
28、果能夠吸收電磁輻射,吸收了一定能量的光子,就會躍遷到較高的能級上,稱作激發態。16、酸雨屬二次污染,它的主要一次污染物是NQ和SQO17、五種典型的煙型分別為爬升型、平展型、漫煙型、波浪型和錐型,漫煙型污染最嚴重。18、形成光化學煙霧前提是大氣中存在NO和HG汽車尾氣和石油化工是主要來源。19、對流層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遞減率平均約為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20、山谷風發生在山區,以24小時為周期的局地環流。21、低層大氣中SO2的吸收光譜表明,在294nm處為強吸收,SO?吸收此波長的光后轉變為1SO2(單重態SO2);在384nm處為弱吸收,SO2吸收此波長的光轉變為3SO2(
29、三重態SO2)。22、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化學元素是氮、磷。23、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來源是大氣。24、按水循環不同途徑與規模,將全球水循環分為大循環和小循環。25、膠體的吸附作用是使重金屬從不飽和的溶液中轉入固相的主要途徑。26、有氧條件下,有機酸可進行徹底氧化,其最終產物是CO和Hb0o27、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在江河、湖泊中稱為“水華”,在海洋上則稱為“赤潮”。28、湖泊是全球水體富營養化發生頻率最高、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水域。29、污染物在水體的運動形式有三種:推移、分散、衰減。30、在自然情況下,天然水體的水質也常有一定變化,但這種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不屬于水體污染,稱為水質異常。31、通常所
30、說的“五毒”物質,是指重金屬汞、鎘、鉛、銘和類重金屬碑,其中汞的毒性最大。32、農業缺水、城市缺水及生態缺水是中國水資源短缺的三個主要問題。33、水庫是人工形成的湖泊,一般為淡水湖性質。34、中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總體上來說可以從三個大方面來解決:開源、節流、治污。35、DC變化狀況可用氧垂曲線表示,反映水體中有機污染物凈化的過程,可把其作為水體自凈的標志。36、碳水化合物的降解過程:多糖-二糖-單糖-丙酮酸-氧化或者發酪。37、由于污水中的有機物降解消耗水中的氧,污水排入后,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急劇下降。38、脂肪的降解過程為:脂肪一甘油、脂肪酸一丙酮酸-有氧氧化或無氧發酪。39、影響水體
31、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按釋放的污染種類可分為:無機無毒物、無機有毒物、有機無毒物、有機有毒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物質、石油類物質。40、日本學者研究指出,湖水總氮與總磷的濃度比為12:113:1時,最適宜藻類增殖。41、土壤是由固態、液態、氣態等三相物質所組成的。42、有機農藥按化學組成可分為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等三大類。43、有機氯類農藥以六六六、DDT為主,具有脂溶性,易溶于脂肪,并在脂肪中蓄積。寂靜的春天一書,指出殺蟲44、1962年美國出版了R卡遜寫的劑(農藥)造成的生態危機,震動了歐美各國。45、土壤剖面結構:覆蓋層、淋溶層、淀積層、母質層、風化層。46、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食物網越
32、復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強;反之,穩定性就越差。47、廢棄物的排放量和種類越來越多,最終超過環境的自然凈化能力,導致環境的惡化。48、各營養級生物體中的污染物濃度是逐級增加的。49、人耳剛剛聽到聲壓為聽閾,使人感到疼痛時的聲壓為痛閾。50、城市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人為縮短,食物網結構簡單,生物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型。51、生態系統中第一能量流是以太陽能作為初始能量的;第二能量流是以化學能作為初始能量的。52、當噪聲的聲壓增加9倍時,其聲壓級增加20dB。53、當噪聲的聲壓增加999倍時,其聲壓級增加60dBo54、城市生態系統是以人為主體的生態系統。55、危險性廢物是由發達國家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33、的。56、引起臭氧層破壞的主要污染物是氟利昂和氮氧化物,它們在臭氧層中的濃度并不因臭氧的減少而減少。57、酸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氣體及顆粒物的沉降。68、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全球的氣溫升高并不是均等的,由赤道向兩極氣溫的變化幅度是遞增的,即南北兩極的氣溫變化更大。59、我國有三大基本國策依次是保護耕地、環境保護、和計劃生育。60、自然資源分為恒量資源、可更新資源、耗竭性資源三大類。二、選擇題1、“第一次浪潮”出現的環境問題表現為(B)A.饑荒B.生態平衡失調C,環境污染D.污染轉嫁2、誘發四日哮喘病的主要污染物為(A.SO2B.TSPC.NOxD.CH化合物3、誘發富山事
34、件的主要污染物為(A.HgB.PbC.CdD.As4、“第三次浪潮”出現的環境問題表現為(D)5、6、A.饑荒B.生態平衡失調C.“第二次浪潮”出現的環境問題表現為(A.饑荒B.生態平衡失調C.誘發水俁事件的主要污染物為(A)環境污染環境污染D.D.污染轉嫁污染轉嫁A.HgB.PbC.CdD.As7、下列環境污染事件哪個屬于污染的“轉嫁”A.倫敦煙霧事件B.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C.博帕爾慘案D.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8、在大氣組成中,含量變化最明顯的是(A.N2B.O2C.ArD.CO29、在大氣結構中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層是(D)A.逸散層B.平流層C.熱成層D.對流層10、在大氣環境中,誘發
35、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化學物質是(A.SQ及SOB.CO及COC.NO及NOD.CH化合物及NO11.造成大氣環境中,CO濃度增加的人類活動是(A)A.化石燃料的燃燒B.水能資源的利用C.核能的利用D.太陽能的利用12、在工業布局中工廠廠址選擇須考慮環境因素,下列哪一項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C)A.工廠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城市水源地B.工廠污水排放口建在靠近河流補給區C.排放有害氣體的工廠建在城市主導風向下方D.排放有害氣體的工廠建在城市主導風向上方13、大氣圈中,污染最嚴重的是出現在哪一層?(A)A.對流層B.平流層C.中間層D.電離層14、對人的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的污染物是(C)A.硫酸
36、煙霧B.煙塵C.光化學煙霧D.化學農藥15、地面空氣污染最嚴重的煙型是(D)A.爬升型B.平展型C.錐型D.漫煙型16、我國的哪個城市容易發生光化學煙霧?(B)A.沈陽B.蘭州C.成都D.福州17、城市污水二級處理目的是消除(D)A.懸浮物B.重金屬C.病原微生物D.耗氧有機物18、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是(C)A.物理法B.化學法C.生物-化學法D.生物法19、引起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的主要污染物質是(D)A.放射性污染物質B.氟化物C.氯化物D.有機物20、合成藻類原生質時,所吸收的MP的比例是(D)A.1:16B.1:2C.2:1D.16:121、自然水體對有機污染物凈化完成后的恢復期,溶解氧含量異常的主要原因是(C)A.微生物生物量異常B.動物異常C.藻類生物量異常D.重金屬含量22、關于赤潮的說法不正確的是(D)A.赤潮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B.含P洗滌劑廣泛使用與排放是產生赤潮的主要原因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沈陽師范大學《高層建筑結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外墻消防栓施工方案
- 2025簽訂買賣合同注意事項
- 2025至2031年中國床上用品四件套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圓弧木飾面施工方案
- 《體育教學方法與實踐》課件
- 住宅防噪音施工方案
- 《氣候變化課件》課件
- 2025至2030年中國花生碎仁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子測高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幼兒園語言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課件
- 浙教版八年級信息技術上冊《第8課網頁的數據呈現》課件
- 便秘課件完整版本
- 2024-2029年波分復用器(WDM)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DB32T3748-2020 35kV及以下客戶端變電所建設標準
-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培訓
- 《狼和鴨子》PPT課件小學幼兒園兒童故事表演幻燈片背景有音樂
- 中國近代三種建國方案
- 第2課+古代希臘羅馬(教學設計)-【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工會制度牌模板
- 2024年高級統計實務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