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課內閱讀總復習練習_第1頁
初一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課內閱讀總復習練習_第2頁
初一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課內閱讀總復習練習_第3頁
初一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課內閱讀總復習練習_第4頁
初一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課內閱讀總復習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課內閱讀總復習練習第五課 童趣(一)1了解上下文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張( )目對( )日 明( )察秋毫( )項( )為之強( ) 徐( )噴以( )煙2翻譯下列句子。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3解釋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義。(1)物外之( )趣 (2)昂首觀之( )(3)為之( )怡然稱快4整理的“物外之趣”,全憑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整理在文中提到的四種趣物之外,你還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寫出來,與同學們分享。(二)1解釋下列加線的詞。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 私擬作群鶴舞空(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怡然稱快( )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鞭數十,驅

2、之別院( )2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私 擬 作 群 鶴 舞 空昂 首 觀 之,項 為 之 強3翻譯句子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常蹲其身,使與合齊,定目細視。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敘述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現了好幾個成語,請寫出三個來。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表現了整理幼小心靈中怎樣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寫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卻產生了“物外之趣”,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三)1寫出整理體會到“物外之趣”的句子。2試概括第一段的意思。3第二段中,整理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請用橫線畫出來。4整理觀察事物細致而有耐心,試說說下面加點詞語的

3、表達作用。 (1)夏蚊成雷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3)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4)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拔山倒樹”中的“山”實際上是指: 。“樹”是指: 。 (2)“見二蟲斗草間”,這“蟲”在整理眼中是: 。 (3)“龐然大物實為: 。6找出文中寫整理心情的詞語,并分析其作用。7學習本文,你認為整理是什么樣的人?第十課 論語十則 (一)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論語( ) 不亦說乎( ) 不慍( )三省( ) 罔( ) 殆( )2填空: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學而時習之,不亦

4、說乎(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慍:)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殆:)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識:)擇其善者而從之(從:)4原文填空: ,不亦說乎? ,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 。子曰:“ ,是以謂之文也。”5摘出出自論語十則中現在常用的成語。6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7所選六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5、關于學習的態度和方法;關于思想品德修養有。請分別就兩個方面各舉一兩則。8“而”的用法,有的表順接,有的表轉接,請區別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學而時習之()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敏而好學()學而不厭( )擇其善者而從之( )9指出加點字的古義和今義:學而不厭古義:今義: 是以謂之“文”也古義:今義: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11宋開國丞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12在關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方面,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請舉出兩例。13論語十則告訴我們,學習必須。14第一

6、則講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15曾子經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16“溫故”和“知新”是不是兩件并列的事?該如何理解?17課文中強調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起來的是哪則?1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一則是為了告誡弟子_19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里有借鑒的意思)。”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會現象?(二)1指出下列語句中“之”的用法。學而時習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默而識之() 2下列語句中表示使學習方法的有()A學而時習之B溫故而知新C學而不思則罔D思而不學則殆E敏而好學,不恥下問F擇其善者而從之(

7、三) 1以上這幾句語錄選自論語, 這本書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與、合稱“四書”。2從語錄中看,孔子認為學習的快樂在于_ _。3從這幾句語錄看,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能做老師?這種觀點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觀點是否矛盾?4從這幾條語錄看,孔子認為,一個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學到東西,因為如果別人比自己優秀,那么_ _;如果別人有缺點,那么_ _ _。5以上四條語錄中,現在仍有生命力的詞語有_。6為什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結合你的學習生活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第二十課 山市 1山市選自 整理 ,字留仙,世稱“ ”, 代文學家。本文描寫了變幻莫測的 ,整理行文以“忽見、 、 忽、 、 、倏忽

8、”等表時間性的詞語來貫穿全文,使文章層次顯得很清晰。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青冥( ) 飛甍( ) 高垣( ) 禪院( )逾時( ) 連亙( ) 倏忽( ) 窗扉(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然數年恒不一見( ) 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 )往來屑屑 ( ) 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 )( )連亙六七里 ( ) 或憑或立,不一狀 ( )( )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 ) 見山上人煙市肆( ) 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4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見宮殿數十所 B、 層層指數 然數年恒不一見 數至入層C、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D、或憑或立不以狀 又

9、聞有早行者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6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按音節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然數年恒/不一見。B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D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7請用課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為順序,描繪了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條理清晰,語言簡潔,請填寫出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山市”的形成階段: “山市”的發展階段: “山市”的高潮階段: “山市”的消失階段: 8找出文中表現

10、時間的詞語。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風起”為界,前后的蜃景變化各有怎樣的特點?10文中將“山市”稱為“鬼市”,對此,你怎樣認識?11本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過程,極富有想象力。請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次開啟你智慧的大門,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樓嗎?城中街道怎樣?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據上述提示,以課文的描寫為基礎,展開合理的想想,用白話文擴寫山市變化的任何一個階段。(只選一個)字數不少于200字。世說新語二則(一)1世說新語是集,主要記述了。劉義慶是宋文學家。2寫出下列字的讀音:歆()輒()攜()拯()3解釋下列句子

11、中的詞語:過中不至(過:)去后乃至(乃:去:)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委:)君與家君期日中(家君:)元方入門不顧(顧:)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5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6“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為?7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 8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9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10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11 “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12元方入門后,友人會怎樣?(二) 1.本文選

12、自余嘉錫 。世說新語整理 , (朝代)人。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詞。期行( )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車引之( )尊君( ) 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君子之學必好問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沖煙而飛鳴 D故時有物外之趣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5.假如你獨自在家,你父親的同事有要事來找他,你會怎么回答呢?(三)1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項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與家君期日中2對“公大笑樂”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說明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B、謝太傅“笑”前喻,而“樂”后喻。C、為“

13、柳絮”一喻而“笑樂”。D、謝太傅認為后一喻沒有前一喻好。3“兒女”一詞古今義有何差別。古義: 今義: 4文中兩個以雪為喻句子是 ; 。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5. 文中“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五課童趣答案:(一)1張開 對著,向著 清楚 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羽毛 脖子 同“僵”,僵硬 慢慢 用 2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3(1)的 (2)它 (3)此,這 4略。(二)1看清私下同“僵”,僵硬喜悅的樣子固定用法,把當作 用鞭子打 2 、私 擬 作/ 群 鶴 舞 空昂 首 /觀 之,項/ 為 之 強 3、心里

14、想像的是鶴,那么呈現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飛舞著的蚊子便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時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與花臺一樣齊,定睛仔細地看。4、第一段總述物外之趣,起著總領全文的作用。5、觀蚊如鶴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6、龐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7、反映了整理嚴懲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的童心。8、整理觀察細致,想象奇特。(三)1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嗚,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 以叢革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 2、總寫童年視覺敏銳,喜歡細致觀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樂趣。 3私擬作果然鶴也。 4、(1)生動地寫出蚊群嗡嗡的聲音。 (2)表

15、明整理“神游其中”觀察的仔細而時間又長。 (3)表達了整理“作青云自鶴觀”目的達到,效果理想而收到的驚喜。 (4)極寫癩蝦蟆聲勢之大。 5、(1)土礫凸者草(2)獸(3)癩蝦蟆 6、表心情的詞語:怡然稱快、怡然自得、呀然一驚。作用:突出情趣。7整理是一個活潑可愛、天真無邪、有正義感的人。第十課十則答案:(一)1、略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3通“悅”,愉快怨恨,心里不滿這里指新的理解與體會迷惑;危險或疑惑憑什么記住采納,聽從4-7略8依次是:表順接、表轉接、表順接、表轉接、表順接、表順接、表順接9略10略11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精通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這句話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

16、國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12略13、要有正確的方法和態度。14、學習方法、學習的樂趣、為人的態度即個人修養15、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16、并非平列的兩件事,關鍵在于要“知新”,這就需要獨立思考了。1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8、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19、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君子的風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難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意思相近即可。 (二)1代所學知識代孔文子代學習所得2AB。 (三)1孟子 大學 中庸 2不斷學習、復習 3溫故知新 經常學習的人 不會矛盾 只要虛心學到處都有老師。 4學習他優

17、點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5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6略。第二十課山市答案:聊齋志異 蒲松齡 聊齋先生 清 山市蜃樓 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略)2、mng mng yun chn y gn sh pn 3、經常 青天、天空 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匆匆 同“無” 高 連綿不斷 有的人 靠著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鋪 廣大 隱隱約約 4、D 5、看見幾十座宮殿,青綠色的屋頂,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飛起來的樣子;城中有像樓一樣的、像廳堂一樣的、像街巷一樣的,景象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樓上的人來來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著、有的人站立著,形狀各不一樣;突然間變得像拳頭、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見了。6、D

18、7、時間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不一狀。” “逾時,樓漸低遂不可見。” 8、無何 未幾 既而 逾時9前者孤塔聳立,少頃換一幅圖景,這時蜃景的物象是逐步增加的;后者五座樓的情景,逐漸變化,依次消失,這時蜃景的物象是逐步減小的。10整理在他那個時代,還不會理解海市蜃樓是一種光線折射形成的現象,所以在文中將此幻象稱為“鬼市”是可以理解的。(允許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1、略第二十五課世說新語二則答案:(一)1古代筆記小說、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清高放誕的言談逸事、南朝2略3超過才;離開丟下,拋棄古代對人稱自己的父親回頭看4、略。5略。6略。7元方,語言和行為8守信用、講禮貌。9“君與家君期日中,則是無禮。” 10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11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 12略。(二)1.世說新語箋疏 劉義慶 南朝宋 2.約定 通“否” 丟下、丟棄 拉 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