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文言文斷句練習學生版》_第1頁
高三語文《文言文斷句練習學生版》_第2頁
高三語文《文言文斷句練習學生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斷句練習1.用“/”給下面短文斷句。賞 罰 之 政 謂 賞 善 罰 惡 也 賞 以 興 功 罰 以 禁 奸 賞 不可 不 平 罰 不 可 不 均 賞 賜 知 其 所 施 則 勇 士 知 其 所 死 刑 罰 知 其 所 加 則 邪 惡 知 其 所 畏 故 賞 不 可 虛 施罰 不 可 妄 加 賞 虛 施 則 勞 臣 怨 罰 妄 加 則 直 士 恨。2.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夫 童 心 者 真 心 也 若 以 童 心 為 不 可 是 以 真 心 為 不可 也 夫 童 心 者 絕 假 純 真 最 初 一 念 之 本 心 也 若 失 卻 童 心 便 失 卻 真 心 失 卻 真 心 便 失

2、 卻 真 人 人 而 非真 全 不 復 有 初 矣3.用斜線(/)給下列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太 宗 謂 太 子 少 師 蕭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弓 十 數 自 謂 無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曰 皆 非 良 材 朕 問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則 脈 理 皆 邪 弓 雖 勁 而 發 矢 不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 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資治通鑒·唐紀八)4.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觀 足 下 所 為 文 百 余 篇 實 先 意 氣 而 后 辭 句 慕古 而 尚 仁 義 者 茍 為 之

3、不 已 資 以 學 問 則 古 作 者 不 為 難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兩漢以來,富貴者千百,自今觀之,聲勢光明,孰若馬遷、相如、賈誼、劉向、揚雄之徒,斯人也豈求知于當世哉。(選自杜牧答莊充書,有刪節)5. 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 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 損之 不 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 補 不 足 人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是 以 圣 人 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處。(取材于老子·七十

4、七章)6.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楊 朱 過 于 宋 東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惡 者 貴美 者 賤 楊 子 問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惡 者 自 惡 吾 不 知 其 惡 也 楊 子 謂 弟 子 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韓非子·說林上)7.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政 姊 榮 聞 人 有 刺 殺 韓 相 者 賊 不 得 國 不 知 其 名 姓暴 其 尸 而 縣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與 嗟 乎 嚴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韓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5、 也(史記·刺客列傳)8.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限6處)。班 固 論 司 馬 遷 為史記:是 非 頗 謬 于 圣 人 論 大 道 則先 黃 老 而 后 六 經 序 游 俠 則 退 處 士 而 進 奸 雄 述 貨 殖 則 崇 勢 利 而 羞 貧 賤 此 其 弊 也 予 按 此 正 是 遷 之微 意。(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有刪節)9.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夫 明 六 經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書 縱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厲風 俗 猶 為 一 藝 得 以 自 資 父兄 不 可 常 依 鄉 國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離 無 人 庇 蔭 當 自 求 諸 身 耳(

6、顏氏家訓·勉學)10.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 趙之 于 齊 楚 捍 蔽 也 猶齒 之 有 唇 也唇 亡 則 齒 寒 今 日 亡 趙 明 日 患 及 齊 楚 矣 且 救 趙 高 義 也 卻 秦 師 顯 名也 不 務 為 此 而 愛 粟 為 國 計 者 過 矣。(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五)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孟 子 曰 言 近 而 旨 遠 者 善 言 也 守 約 而 施 博 者 善 道也 君 子 之言 也 不 下 帶 而 道 存 焉 君 子 之 守 修 其 身 而 天 下 平 人 病 舍 其

7、 田 而 蕓 人 之 田 所 求 于 人 者 重而 所 以 自 任 者 輕。【注】不下帶:帶,腰帶。古人不視下帶,即只視帶之上。此處比喻注意眼前常見之事。12.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這個句群斷句。對 曰 夫 兵 在 御 之 得 其 道 不 在 眾 多 陛 下 取 其 壯 健以 道 御 之 足 以 無 敵 于 天 下 何 必 多 取 細 弱 以 增 虛 數 乎!13.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針有分寸時有破漏重以恐懼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猶不盡何有于病哉此其所為不愈也帝善其對年老卒官。答案:針有分寸時有破漏重以恐懼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猶不盡何有于病哉此其所為不愈也帝善其對

8、年老卒官。14、(2009廣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題。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舉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財無內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

9、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