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同步專項練習題_第1頁
2022年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同步專項練習題_第2頁
2022年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同步專項練習題_第3頁
2022年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同步專項練習題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同步專項練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文章,完成練習。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1解釋加點的字。(1)其子曰   其:_(2)其鄰人之父亦云   云:_(3)暮而果大亡其財   亡:_(4)而疑鄰人之父   之:_2翻譯文言句子。(1)天雨墻壞。_(2)其家甚智其子。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兩種角度的解釋。請按要求回答。(1)從消極

2、方面來說這篇文章的主旨是:_(2)從積極方面來說這篇文章的主旨是:_4假如你是這位鄰居,在知道被懷疑后,你是否會跟這位富人說明真相?為什么?_5請你續寫100字左右的結尾說明這個人懷疑鄰居的錯誤。_2.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選自列子·湯問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伯牙善鼓琴(_) 善良;慈善。 擅長;長于。贊許。(2)善哉(_) 善良;慈善。 擅長;長于。贊許。(3)志在高山  (_)

3、 意向,心里想著。記號。記載的文字。(4)伯牙所念(_) 惦記。說,讀,誦讀。  心里想到的。2用自己的話說說畫線部分的意思。_3由“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A.伯牙彈的曲子,鍾子期都聽得清清楚楚B.伯牙彈什么,鍾子期都聽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過琴聲傳達出來D.鍾子期也很懂音樂,伯牙的琴聲中聽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來比喻。A.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絕美風景C.纖塵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筆流暢優美3. 課外閱讀。守株待兔韓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li)而守株,冀復得兔  。兔不

4、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注釋) 株一一扭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 走一一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象木叉。翼希望。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1根據注釋,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_(2)冀復得兔。_2請你用現代漢語把這個小故事翻譯出來好嗎?_4. 課內閱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   ),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

5、鼓。1按原文填空。2這篇文章的題目是_。文中的俞伯牙和鐘子期相傳為(_)時代人。根據他們的傳說,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創作了_,收在了_中。成語“高山流水”也出自這個傳說,比喻(_)。3寫出句子的意思: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_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伯牙當時的心情(_)。(用一個成語概括)4請寫出一句自己積累的關于友情的古詩句。_5. 文言文閱讀??兹?,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于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6、。1用一個四字成語為短文取個題目,寫在橫線上。2解釋下列帶點的字。值祖父六十壽誕(_)   置于壽臺之上(_)母令融分之(_) 融從容對曰(_)3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這句話的理解。_4讀了這則故事,你覺得孔融是個怎樣的孩子?_6. 讀自相矛盾,回答問題。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釋句中加點字,再解釋句子意思。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7、。”譽:_ 陷: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_不可同世而立立:_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_3“利”的意思有:好處,利益;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潤或利息;勝利,指贏的一方;順利,便利。本文中“吾矛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出師不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坐收漁翁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4請用“自相矛盾”造句。_5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推銷你的矛和盾?_7. 閱讀下面的選文,然后回答問題。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嘁,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庇植钊送嫡瘍葐緩堖|、徐

8、晃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比及號令到時,毛玠、于禁怕南軍搶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頃,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約一萬余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酌鹘贪汛趸?,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比及曹軍寨內報知曹操時,這里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1說說下面詞語的意思。比及:_少頃:_2這段話主要寫草船借箭的(   )A.起因 B.經過 C.背景3對畫橫線的句子理解不正

9、確的一項是(   )A.“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這樣既能兩面受箭,也能保持船體平衡B.“頭東尾西”便于順風順水地返回,省去了掉頭的時間,也表現了諸葛亮十分害怕曹操C.敢逼近受箭,說明諸葛亮對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謹慎的性格了如指掌4從回目“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可知,第四十六回除了寫草船借箭,還會寫_。8. 課外欣賞。范氏之亡也,言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呂氏春秋·自知(注釋)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合打敗后逃在齊國。亡,逃亡。鐘:古代的打擊樂

10、器。負:用背馱東西。錘:槌子或棒子。況(huàng)然:形容鐘聲。遽(jù):立刻。惡:害怕。悖:荒謬。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 走:_則:_  (2)遽掩其耳   遽_其:_  (3)惡人聞之  惡_之:_2翻譯句子。(1)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_(2)惡人聞之,可也;恐己自聞之,悖矣。_3“惡己自聞之,悖矣?!边@位盜鐘者到底“?!痹谀睦??_4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的寓意。_5成語“掩耳盜鈴”就出自這里。請你寫出“掩”字開頭的兩個成語。_9. 閱讀理解。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

11、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注釋:期,約定。日中,正午時分。舍:舍棄,拋棄。不,通“否”。委:丟下,舍棄。引:拉。顧:回頭看。1文中加點字的意思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去:離開   乃:就,于是B.去:去掉   乃:才C.去:離開   乃:才D.去:去掉   乃:就,于是2選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確解釋。(1)待君久不至,已

12、去。(_)A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B您等了我父親很久他卻還沒有到,他已經離開了。C我父親沒有等您,已經離開了。D我父親等了您不久,已經離開了。(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_)A朋友感到生氣,下了車想去拉扯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B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C朋友感到高興,下了車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D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扯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_)A和別人相約同行,卻相互推諉后離開了。B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C和別人相約同行,卻和其他人先離開了。D和

13、別人相約同行,卻委托別人來,自己先離開了。3選一選,在括號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內容。A陳太丘的朋友  B元方  C陳太丘(1)(_)過中不至(2)(_)去后(_)乃至4陳太丘與友期主要寫的是_和_兩個人,通過對比描寫,突出了_聰明、勇敢、識禮、有節,_無信、無義、無禮,但能接受批評的性格特點。10. 閱讀理解。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

14、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理解字詞意思。短:_ 更讀音(_):_ 不肖讀音(_):_使狗國者,從狗門入。_齊無人耶,使子為使?_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這三個成語運用了_修辭手法,我知道成語(_)的意思是_這三個成語運用了_修辭手法來表現齊國人多。2這兩個短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晏子_(用三個以上成語或四字詞)的人。11. 根據課文楊氏之子內容填空,再回答問題。梁國楊氏子(   ),甚(   )??拙剑?#160; 

15、0;),父不在,(  )呼兒出。為設果,果有(   )孔指以示兒曰:“(   )。”兒應聲答曰:“(   )?!保?)用原文中的詞語來回答:楊氏之子待客很熱情,是從_看出來的;他反應很敏捷,是從_看出來的;他說話委婉而有禮貌,是從_看出來的。(2)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12. 文言文閱讀。古人談讀書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

16、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宋)朱熹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1加點字注音。不恥下問(_)   誨人不倦(_)   豈(_)  默而識之(_)2解釋下列字詞意思。士人:_ 下流:_  厭:_  恥:_ 知:_   識:_3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7、_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_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_4談談你對讀書的看法。_13. 閱讀課文,完成練習。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何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聯系上下文,補充文章省略的內容,并完成練習。(_)為(_)設果。   孔指(_)以示兒曰。我發現,理解文言文時_2填寫故事的經過,并聯系上文,補充故事的結果。這個故事是圍繞“_”展開的。3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處在于(   )(多選)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B.他沒有直接生硬地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轉對答,表現了應有的禮貌C.他的回答讓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只有對方承認孔雀是自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站得住腳D.楊氏之子的語言風趣幽默,不傷和氣14. 課內閱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