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1頁
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2頁
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3頁
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4頁
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文綜歷史試題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命制 201641424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相互朝見成為邦交的主流。據統計,僅見于春秋左傳的朝見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論受朝國魯國晉國齊國楚國越國紀國次數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A周王室衰微,禮崩樂壞 B變法運動促進相互朝見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遠交近攻影響邦國外交25有學者曾提到,秦始皇為何不以大規模的人像代替數目繁多的兵俑?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幾丈高,有如今日俯視阿斯旺水壩的努比亞大神像?或者制造出來三頭六臂,有如印度教的傳統?兵馬俑的這些獨有特色,反映了秦朝圖8 秦始皇兵馬俑 圖9 努比亞大

2、神像A皇權的至高無上 B神權色彩明顯C按軍功授予爵位 D人文氣息濃厚26唐六典載,“凡營軍器,皆鎊題年月及工人姓名,辯其名物而闊其虛實”;司馬光日,“其百工在官者,亦當擇人而監之。以功致為上,華靡為下,物勒工名,謹考其良苦而誅賞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為了A加強對民營手工業的監管 B面向市場,獲取壟斷利潤C提高官營手工業品的質量 D提倡實用,反對奢靡浪費27裴士鋒在湖南人與現代中國中寫道,“鴉片戰爭的爆發,標志著自滿人人主中原以來,首度有滿人以外的夷人欲人侵中國。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王夫之關于夷的陳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滿族統治者身上更為適切。”上述變化說明A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3、B天朝上國觀念逐漸改變C夷夏之防思潮備受質疑 D經世致用遭到時代淘汰28近代某學人在揭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困境時曾說:“工藝不興,制造不講,土貨銷場,寥寥無幾,能爭利乎?”而洋人則可以利用條約特權,“投我所好,制造百物,暢銷內地”,如是則通商不如不通。該學人A反對開辟通商口岸發展國際貿易 B反思近代民族企業缺乏市場意識C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間辦廠的政策 D認為條約制度束縛民族資本發展291938年3月,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第三黨)在其政治主張中指出:“在抗日期中,人民絕對地承認政府的權力應當強化,但同樣地否認應該有官僚群壓迫和剝削人民的權力;人民認定抗日救國是人民的義務,但同時認定過問政治是人民

4、的權力。”這反映了A國民政府開放黨禁 B民眾民主意識開始覺醒C官僚資本受到抑制 D救亡與民主化相互促進30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關于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斗爭的電報中指出:“貪污分子、浪費分子和官僚主義分子當然大多數不是反革命分子,他們的罪名是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但這個問題現在已極嚴重,必須看作如同鎮壓反革命斗爭一樣的重要”。材料表明中共中央A踐行中國共產黨七大的相關決議 B把三反當成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內容C用階級斗爭的觀點看待腐敗問題 D認為發展經濟是當時社會的主要任務31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并制定了省委六條,其主要內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經營管理工作,積極地

5、有計劃地發展社會主義大農業”“生產隊實行責任制,只需個別人完成的農活可以責任到人”等。這一文件A反映出我黨工作重心的轉移 B突破了農村“左”的政策束縛C鞏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維護人民公社的經營自主權32烏爾比安論告示第3編:“執法的人不應當對自己行使司法權,也不應當對自己的妻子、兒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屬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權。”材料表明,古代羅馬法A適用對象不斷擴大 B體現公正和公平C伴隨征服不斷調整 D強調程序和理性33在一院制與兩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國最終1875年在第三共和國時確定采用兩院制議會。對此,戴高樂曾解釋說:“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的初步動議未必是完全有遠見的,所以必須以另一

6、種選舉方式再組成一個議會來進行審查、修改和提出建議。”戴高樂對兩院制議會的解釋,說明A兩院制是世界代議制議會發展的基本趨勢B法國議會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協的結果C法國兩院制議會運行遵從民主與理性精神D間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國代議制的特征341921年1月,蘇俄政府確立了統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則:所有居民不分年齡一律人均8平方米。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積超標,就必須允許其他人搬到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緊湊使用住宅”原則。這一政策A深受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影響 B推動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國力量進行國內戰爭 D通過商品貨幣關系解決住房問題35二戰后初期,西方盟國對在德國實行的“非工業化政策”

7、進行反思,他們指出:“在兩次世界大戰間隔的時期內,德國在歐洲市場上的強大地位并不是體現于它對歐洲經濟的主宰,而是反映各國之間緊密的經濟聯系,對許多國家來說,德國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貨固,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貨國。”其主要目的在于A重建世界經濟秩序 B化解法德之間固有矛盾C扶植德國對抗蘇聯 D推動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此資料來源于:中學歷史教學園地(wwwzx1scom/),未經允許,謝絕轉載。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圖13 黑奴貿易路線圖材料二 1566年,“圣赫羅尼莫號”帆船從(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抵達馬尼拉,于是,往返于亞洲與美洲的遠程貿易航線初露端倪。航行于太平洋上的馬

8、尼拉大帆船,大約將近兩年往返于阿卡普爾科與馬尼拉一次,西班牙商人主要致力于同中國乃至印度進行廣泛的交易。生絲、絲綢、瓷器等中國特產,遍銷西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棉布、麻布也為西屬殖民地土著居民普遍接受。摘編自樊樹志晚明大變局材料三 從約19世紀80年代到1914年之間的大規模擴張是如此的迅速和廣泛,乃至史學家稱之為新帝國主義。在歐洲民族主義上升之時,奪取殖民地成為國家地位的象征和政治、經濟威力的證明。工業國家迫切需要新的市場、廉價的原材料和有利可圍的投資機會,推動了歐洲及其政府掀起跨越全球的新浪潮。19世紀中期后,歐洲人的大遷移勢頭非常兇猛。歐洲人涌向海外并跨越大陸。歐洲人用他們的新勢力、財

9、富和軍事力量,前所未有地主宰了世界。摘編自謝爾曼、索爾茲伯里全球視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與黑奴貿易相比,概括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10分)(2)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世界市場出現的顯著變化,并指出推動該變化產生的主要因素。(15分)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國羅素在其所著中國之問題一書中,論中國傳統文化特點有三:(一)文字以符號構成,不用字母拼音;(二)以孔子倫理為準則而無宗教;(三)治國者為由考試而起之士人,非世襲之貴族。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根據材料,結合中國古代、近代的相關知識,圍繞“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自行擬定

10、一個論題,并加以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請考生在第44、45、46三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題號后的方框涂黑。44(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晚清時期,堅持銀兩和制錢雙重本位制,但輕重成色隨時隨地而變;大量涌入的各種外國銀元加劇了幣制的混亂;各省也紛紛鑄幣,“所鑄形式既異,成色亦復參差。”于是,在西方貨幣制度的影響下,清未發生了“金銀本位制討論”和“圓兩之爭”。1910年,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第一條 大清國幣單位定名曰圓,暫就銀為本位。第二條 國幣種類如右:銀幣四種(一圓、五角、武角伍分、一

11、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四種(二分、一分、五厘、一厘)。第三條 一圓為主幣,五角以下為輔幣,計算均以十進。第八條 各種銀幣無論何枚,其成色與法定成色相比之公差,不得逾千分之三。第十二條 大清銀行為國幣兌換機關。第二十條 自本則例奏定之日起,所有各省現鑄之銀銅幣,一律停鑄。摘編自沈云龍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1)根據材料,概括清末幣制改革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末幣制改革的影響。(9分)45(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 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吞并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后,英法修改長期敵視蘇聯的政策,主動回應蘇聯關于構建歐洲集體安全的建議,4月,雙方展開談判,但

12、過程中充滿著不信任。德國也在此前后展開外交活動,分別與英國和蘇聯密談。8月1日,德國駐英大使迪克森發回他與英國政客密談的情報:“(一)德國答應決不干涉不列顛帝國方面的事務。(二)英國答應完全尊重德國在東歐和東南歐一帶的利益范圍。(三)英國答應停止其現今與蘇聯的談判。”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附加議定書”確定各自在東歐的勢力范圍:波羅的海國家屬于蘇聯勢力范圍;雙方瓜分波蘭;蘇聯關心東南歐的比薩拉比亞的利益。摘編自齊世榮世界通史資料選輯(現代部分第一分冊)(1)根據材料,分析英法蘇進行談判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法蘇談判的結果并分析其影響。(9分)46(15分

1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 下面是辜鴻銘的部分言論摘錄中國人的精神(1915年)一個中國人如果拋棄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國教中的名分大義,就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了。在中國,一個真正的婦人不僅要愛著并忠實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絕對無我的為她丈夫活著。反對中國文學革命(1917年)當胡教授用他那音樂般的聲音談論“活文學”和“重估一切價值”時,我敢肯定許多外國人都將如墜云里霧里,不知所云一個身為中國學者的人,能夠說出中國的文言不適合創造活文學的話他一定是一個“外表標志的道德上的矮子”。中國文明的復興與日本(1924年)有人問我為什么這樣討厭西方文明,我在這里申明一下,我討厭的東西不是現代西方文明,而是現代

14、的西方人士濫用他們的文明利器。(1)根據材料,概括辜鴻銘的思想主張。(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辜鴻銘的思想主張。(9分)此資料來源于:中學歷史教學園地(wwwzx1scom/),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武漢市2017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測試文綜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細則選擇題:題號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AACCDDCBBCAC非選擇題:40(25分)(1)特點:貿易范圍以中國為中心,涉及亞洲、歐洲、美洲等;貿易物品以中國特產為主;貿易方式以和平的商品競爭為主。(6分,任答兩點)影響:促進了晚明江南地區工商業的發展;密切了東西方的經濟聯系(4分,答到

15、“推動了白銀貨幣化”同等給分)(2)變化:由多個中心的區域市場到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3分)因素:民主政治和國家政策的推動;工業革命的推動;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人口的全球性流動;殖民擴張。(12分,任意四點即可)41(12分)評分建議:論題3分,闡述8分,邏輯1分論題角度:(1)依據材料提到的三個特點,從文字、倫理或考試任意一個角度,提取其與國家治理的關系,概括論題。(2)宏觀上,從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的關系,概括論題。答案示例:示例一:論題:中國傳統文化以孔子倫理為準則而無宗教,對儒學的批判繼承,推動了國家治理的發展。闡述: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以“春秋大一統”、“君

16、權神授”、“三綱五常”為主的新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和文化主流,以思想上的統一適應了政治大一統的需要,推動了漢朝社會的發展。魏晉時期,佛教、道教興盛,儒學正統地位收到沖擊,唐代韓愈、柳宗元倡導儒學復興運動,宋代朱熹等人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使儒學走向體系化、世俗化,程朱理學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近代中國,面對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康有為將儒家思想與西方政治經濟學說相結合,推動了維新思想的發展,對中國的思想解放、民主政治運動的發展以及救亡圖存都產生了深遠的影

17、響。總結:歷代學者對儒學的繼承與突破,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促進了國家社會的發展,使國家治理走向有序和完善。示例二:論題:國家治理中對傳統文化的借助,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闡述:秦朝統一文字,維護了政治大一統,推動了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影響深遠。漢武帝時期,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并付諸實行;以儒家學說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以儒家經典為國家教科書,興辦太學。漢武帝以思想上的統一適應了政治大一統的需要,推動了漢朝社會的發展。隋文帝開場科舉制度,以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唐朝沿用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推動了唐詩的發展。總結:在國家治理中,借助文字、儒家思想、科舉制度等傳統文化,有利于文明的傳承和社會的發展。44(15分)(1)受西方貨幣制度的影響;以中央政府為主導;實行銀本位制度;規范、統一。(6分,任答三點即可)(2)有利于改變晚清幣制的混亂局面;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中國貨幣本位制度的近代轉型。(9分,任答三點即可)45(15分)(1)法西斯的威脅;英法外交政策的調整;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