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字詞(全)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字詞(全)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字詞(全)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字詞(全)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一字詞(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語文必修一字詞(全)白話文部分第一單元1.沁園春·長沙橘子(jú) 百舸 (g) 寥廓 (liáo kuò) 崢嶸歲月(zhng róng不平常的歲月) 遏止(è) 遒勁(qiú)2.詩兩首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chù) 惆悵(chóuchàng) 凄婉(wn) 頹圮(tuíp) 青荇(xìng) 長篙(go) 榆陰(yn) 笙簫(shngxio) 漫溯(sù) 斑斕(bnlán) 沉淀(dià

2、;n)3.大堰河我的保姆青苔(tái) 火缽(b) 忸怩不安(niní) 冰屑(xiè) 瓦菲(fi) 碾米(nin) 團箕(j) 荊棘(jngjí) 虱子(sh) 凌侮(líng w) 叱罵(chì) 第三單元7.紀念劉和珍君長歌當哭(dàng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借以抒發心中的不滿和悲憤) 菲薄(fi bó) 桀驁不馴(jié ào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強暴不馴順) 租賃(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喋血(dié xu&#

3、232;) 尸骸(hái) 抹殺(m) 攢射(cuán) 浸漬(jìnzì) 殞身不恤(yn xù) 8.小狗包弟作揖(y) 籬笆(lí本字讀b,此處讀ba) 吠叫(fèi) 舔舐(shì) 解剖(pu) 包袱(本字讀fú,此處讀fu) 拍攝(shè) 呻吟(shn) 揪心(ji) 租賃(lìn) 義憤填膺(yng) 修葺(qì)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叱咤風云(chì zhà 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云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 步履穩健(l) 激亢(k

4、àng) 博聞強記(qiáng見識廣博、知識面寬,記憶力強) 酣暢(hn) 拭目以待(shì 擦亮眼睛等待著。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實現) 涕泗交流(tì sì) 第四單元10.短文兩篇矚目(zh) 冉冉升起(rn) 婆娑(su) 撰寫(zhuàn) 明媚(mèi) 窒息(zhì) 禱告(do) 11.包身工蠕動(rú) 水門汀(tng) 睡眼惺忪(xng sng) 咳嗽(sòu) 執拗(niù) 萵苣(w jù ) 游說(shuì) 憐憫(mn)簿子(b

5、9;) 鐵錠(ding) 骷髏(klóu) 船舷(xián) 皮輥(gn) 蹣跚(pánshn) 弄堂(long) 襤褸(lánl) 契據(qì) 12.飛向太空的航程翌年(yì) 蒞臨(lì) 橫亙(gèn) 著陸(zhuó) 垂涎(xián) 鋌而走險(tng鋌:急走的樣子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 文言文部分 第二單元4.燭之武退秦師一、 字 1、 字音: 汜水(fàn) 縋(zhuì) 闕秦(qu) 逢孫(páng,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時,讀pá

6、;ng) 2、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給、供應。讀gng) (3)夫晉,何厭之有(厭,通 “饜”,滿足。) (4)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讀yuè。) (5)失其所與,不知(知,通 “智”,明智,聰明。讀zhì) 二、詞 1、詞類活用: 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即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使

7、成為疆界。)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2、古今異義 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古義: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來。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乏困 :古義:缺少的東西。例如:共其乏困今義:疲勞。 夫人 :古義: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3、一詞多義1、貳 “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副職(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不專一(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離心,

8、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再,重復。(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從屬二主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鄙 邊遠的地方(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準許。(同現代漢語) 答應,聽從。(例:“許之。”、“許君焦、暇”) 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約數(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què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筑物。 què

9、城樓 què皇宮,引申為朝廷 qu通“缺” (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出師表)jué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5、微 細小,輕微(同現義) 衰敗國勢衰微。 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幽微,精妙。微言大義(成語) 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如果沒有。(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6、敝 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謙詞敝人 疲憊(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損害,衰敗。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說”“辭”見課后第三題。 1、以 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 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

10、 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 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 朝濟而夕設版焉。(表轉折,連詞) 3、焉 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之) 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 三、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2、省略句 晉軍(于)函陵,秦軍(

11、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省略主語“燭之武”)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主“之”) 3、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4、狀語后置 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于晉”作狀語,后置,翻譯時要調整為“于晉無禮”)譯 文晉國國王、秦國國王率軍圍攻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理,并且存有貳心和楚國結交。晉國軍隊駐扎在函陵,秦國軍隊駐扎在氾河南岸。佚狐對鄭國國王說:“國家危險啊,如果派燭武拜見秦國國王,敵軍必然退兵。”鄭國國王按照他的話做。燭武推辭道:“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如今老了,

12、沒有能力做事了啊!”鄭國國王說:“我不能早點用您,如今緊急的時候才求您,是我的過錯啊。但是鄭國滅亡,對您也不利啊。”燭武答應了他。 夜晚用繩子吊下燭武出城。燭武拜見秦王說:“秦、晉圍鄭,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利,哪敢拿這件事麻煩您呢?越過晉國把邊遠的鄭國當做邊邑,您知道那樣很難嗎,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實力的加強,就是您的實力的削弱啊。如果您放棄攻打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使者往來,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就沒什么害處啊。而且您曾經賜予晉國糧食,晉國許諾給您焦、瑕兩邑,但他們早上渡過黃河,晚上就設置筑城墻的板修筑城墻,這是您知道的啊。晉國,

13、哪里有知足的啊?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便要在西邊擴大延伸邊境了。如果不使秦國的國土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土地呢?損傷秦來讓晉獲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國國王很高興,跟鄭國人結盟。派杞子、逢孫、揚孫駐防,就撤回去了。 晉國的子犯請求攻擊秦國軍隊。晉國國王說:“不可。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現在這個地步的。借用他的力量卻又傷害他,不仁義;失去自己的盟友,不明智;用散亂換代替整齊,不合武德。我們還是回去吧。”晉也撤兵離去了。5.荊軻刺秦王字音淬(cuì)火 忤(w) 徵(zh) 嗔目(chn) 拊心(f) 厚遺(wuì)秦王寵臣 陛(bì) 卒(cù)

14、起不意 引其匕首提(d)秦王 揕(zhèn) 箕踞(j jù) 樊於(w)期 被八創(chung) 拜謁(yè) 一、通假字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高興) 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反”通“返”,回來) 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倉猝) 7請辭決矣(“決”通“訣”,告別) 8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9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奉”通“捧”雙手捧著)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圖窮而匕首見(

15、“見”通“現”,顯露) 二、古今異義1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信:古義:信物;今義:書信)2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3持千金之資幣物(幣:古義:禮品;今義:貨幣) 4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窮困:古義:走投無路,陷入困境;今義:貧窮,生活貧窮,經濟困難)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長者: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處指樊於期;今義:年長之人) 6今聞購將軍之首(購:古義:重金收買;今義:購買)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可以:古義:可以用(它);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8將軍豈有意乎(有意:古義:同意,愿意;今義: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偏袒:古義:袒露一只臂

16、膀;今義:偏護雙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系或另提一事) 11終已不顧(顧: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及)12北蠻夷之鄙人(鄙人:古義:粗鄙的人;今義:卑鄙的人)13圖窮而匕首見(窮:古義:窮盡;今義:缺少錢財)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義:寬容,原諒;今義:不是自己的,偷別人的,如:假借名義) 15秦王還柱而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16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提:古義:讀作d,投擲,投打;今義:用手“提”著籃子之類)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義:投擊;今義:垂手拿著)17諸郎中執兵。(郎中:古義:宮廷的侍衛;今

17、義:稱中醫醫生)18斷其左股。(股:古義:大腿;今義:量詞。) 19左右既前(左右:古義:身邊侍臣;今義:方位名詞) 20荊軻廢(廢:古義:倒下;今義:殘廢) 21秦王復擊軻(復:古義:又,再;今義:往復,重復,復習)三、詞類活用1進兵北略地(北:名詞作狀語,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詞作狀語,早晚) 3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邑:名詞作動詞,封邑) 4樊齡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詞用作狀語,用匣子) 6其人居遠未來(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詞用作動詞,出行前祭路神) 8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詞作動

18、詞,白衣冠,穿著白色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9士皆垂淚涕泣(涕:名詞用作動詞,哭) 10發盡上冠(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11頃之未發,太子遲之(遲: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遲) 12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名詞用作狀語,用厚禮)13(秦王)乃朝服(名詞用作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1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使:動詞用作名詞,使者。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聞,稟告) 15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前:名詞用作動詞,走上前) 16群臣怪之(怪: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認為奇怪)17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絕:動詞使動用法,使斷了)18非有詔不得上(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上前)19斷其左股(斷:形容

19、詞的使動用法,使斷) 20箕踞以罵曰(箕:名詞作狀語,像箕一樣) 21乃欲以生劫之(生:動詞作狀語,活生生地) 四、一詞多義(虛詞)以何以言之(介詞,憑借)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介詞,用) 以刀試人(介詞,用) 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連詞,表目的,用來的) 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連詞,表目的,來)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介詞,因為) 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皆白衣冠以送之(連詞,而) 以次進(介詞,按照) 以故荊軻逐秦王(連詞,因此) 乃家祭無忘告乃翁(代詞,你,你的) 示兒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動詞,是) 游褒禪山記乃欲以生劫之(判斷動詞,是)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副詞,于

20、是,就) 乃今得聞教(副詞,卻,竟然) 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詞,只,僅僅) 之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代詞,您) 秦王購之金千斤(代詞,指樊將軍的首級) 為之奈何(代詞,這件事) 愿得將軍之手記以獻秦(結構助詞,的) 頃之未發(用在時間副詞后面,湊足音節,不譯)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1)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者,也)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也”表判斷)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者”表判斷)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斷,意思是“之所以,是因為) 2、倒裝句(1

21、)狀語后置見燕使者(于)咸陽宮(應“(于)咸陽宮”見燕使者) 秦王購之(以)金千斤,邑萬家(應“(以)金千斤,邑萬家購之”) 給貢職如郡縣(即“如郡縣給貢職”) 常痛于骨髓(應“于骨髓常痛”) 嘉為(之)先言于秦王(應“于秦王先言”) 燕王拜送于庭(應“于庭拜送”) (2)定語后置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應“千斤金”和“萬家邑”)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應“知其事” 賓客)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應“侍(于)殿上群臣”) (3)賓語前置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應“如何”) (4)主謂倒裝為之奈何(應“奈何為之”) 3、被動句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見”表被動)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為”表被動)

22、 4、省略句(1)方急時,(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無以擊軻,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語) (2)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謂語) (3)秦王購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詞) (4)人不敢與(之)忤視(省略賓語) (5)今聞(秦)購將軍之首(省略賓語) (6)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賓語“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一事) (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詞) (8)荊軻有所待,欲與(之)俱(往)(介詞賓語和謂語) (9)待吾客與(之)俱(往)(省略介詞賓語和謂語)(10)又前而為(之)歌曰 (省略賓語) (11)嘉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賓語) (12)其人居遠未來,而為

23、(之)留待 (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4)比(于)諸侯之列 (15)皆陳(于)殿下 (16)而(按)秦法 5、固定句式(1)將奈何(“奈何”,可譯為“怎么辦”) (2)豈可得哉(“豈哉”,表反問,“怎么呢”) (3)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有用來) (4)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沒有用來) 譯文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全部占領了趙國的國土,向北進軍侵占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早晚要渡過易水,那么即使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夠做得到呢?”荊軻說:“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向您請求行動了。假如現在去,沒有什么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

24、近秦王。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懸賞征求他的頭顱。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機會來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的私仇而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會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來懸賞征求將軍的首級,您將怎么辦?”樊將軍仰面朝天,長長地嘆息,流著眼淚說:“我每當想起這一點,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計策罷了!

25、”荊軻說:“現在有一個建議,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怎么樣?”樊於期于是上前問道:“怎么辦?”荊軻說:“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友好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脫下一只衣袖露出胳膊,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為之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割其頸而死。 太子聽說了這件事,趕著馬車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體上大哭,非常悲傷。已經這樣了,沒有辦法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級,用盒子封好它。 于是太子預先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

26、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叫工匠用毒藥水淬過它。用匕首試著刺人,鮮血沾濕了衣服。人沒有不馬上死去的。于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燕國有個勇士秦武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正眼看他,于是叫秦武陽做助手。 荊軻等待著另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候他。 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后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太陽已經完全落下去了,您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武陽!”荊軻發怒,呵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現在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下來,是因為等待我的客人同他

27、一起走。現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請允許我辭別吧!”于是出發了。 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 到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筑,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聲調悲涼的變徵聲,眾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歌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眾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發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于是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到達秦國后,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用厚禮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抗拒,愿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

28、侯的行列里(意為:燕國愿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為天子),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而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害怕,不敢自己來說,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大王的吩咐。” 秦王聽了蒙嘉的話,非常高興。于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著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裝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臺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

29、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 荊軻拿了地圖奉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于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掙著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并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

30、,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斗。 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j)用他手里捧著的藥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么辦。侍臣們就說:“大王把劍背到背上!大王把劍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拔出劍用來攻擊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倒下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受了八處創傷。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秦王還頭昏眼花了很久。鴻門

31、宴【字音】 旦日饗(xing)士卒 鯫(zu) 生說(shuì)我曰 奉卮(zh)酒為壽 數(shuò)目項王 戮(lù) 力 瞋(chn) 目 玉玦(jué)目眥(zì)盡裂 按劍而跽(jì) 參乘(cn shèng)彘(zhì)肩 刀俎(z) 不勝(shng)杯杓(sháo;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wàng)關中 毋內(nà)諸侯 樊噲fán kuài)【通假字】1.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2.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具”通“

32、俱”,全部) 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7.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否則) 【古今異義】 1.范增說項王曰(說:古義:勸說,勸告;今義:說話) 2.沛公居山東時(山東:古義:崤山以東;今義:指山東省) 3.亡去不義(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義:本來;古義:堅固) 5.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游:古義:交往;今義:游

33、往,游覽) 6.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壽:古義:敬酒并祝人長壽;今義:祝壽。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 7.所以遣將守關者(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表因果的連詞) 8.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9.公敢入乎(敢:古義:能夠;今義:有勇氣、有膽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謝:古義:謝罪,道歉;今義:感謝) 11.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今人:古義:現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12.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河北:古義:黃河以北;今義:指河北省。河南:古義:黃河以南;

34、今義:指河南省) 13.而聽細說(細說: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說來) 14.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魚肉:古義:魚和肉;今義:魚的肉) 15.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走:古義:逃跑;今義:步行) 16.再拜獻大王足下(再:古義:兩次;今義:又一次)【詞類活用】1.沛公軍霸上(軍: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沛公欲王關中(王:名詞用作動詞,統治,稱王) 秦地可盡王也(王:名詞用作動詞,統治,稱王) 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方面) 4.素善留侯張良(善:形容詞用作動詞,與交好) 5.項伯乃夜馳之公軍(夜:名詞作狀語,連夜) 6.沛公今事有急(急

35、:形容詞用作名詞,危急之事) 7.亡去不義(義:名詞用作動詞,合于義)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義:名詞用作動詞,合于義) 8.君安于項伯有故(故:形容詞用作名詞,老交情) 9.項伯殺人,臣活之(活: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10.吾得兄事之(兄: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 11.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詞用作動詞,接觸,沾染)12.籍吏民,封府庫(籍: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13.日夜望將軍至(日夜:名詞作狀語,每日每夜) 14.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從:動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 15.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言:名詞用作動詞,告訴) 16.范曾數目項王(目:名詞用作動詞,

36、用眼示意) 17.若入前為壽(前:名詞用作動詞,上前) 18.壽畢,請以劍舞(壽:名詞用作動詞,敬酒并祝人長壽) 19.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20.交戟之士欲止不內(止:動詞使動用法,使止,阻止) 21.樊噲側其盾以撞(側:名詞用作動詞,偏過) 22.頭發上指(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3.刑人如恐不勝(刑:名詞用作動詞,處罰) 24.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 25.此亡秦之續耳(續:形容詞用作名詞,后續者) 26.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細謹:形容詞用作名詞,細小的事情;讓:動詞用作名詞,謙讓) 27.道芷陽間行(道:名詞用作動詞,取道。間:

37、名詞作狀語,從小路)28.拔劍撞而破之(破: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特殊句式】1、判斷句(1)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 (2)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者,也) 亞父者,范增也(者,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者,也) (3)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此亡秦之續耳() (4)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者也) (5)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為”表判斷) 2、倒裝句(1)狀語后置貪于財貨(應“于財貨貪”) 具告以事(應“以事具告”)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應“以沛公言具”) 長于臣(應“于臣長”)

38、得復見將軍于此(應“于此得復見將軍”) (2)賓詞前置籍何以至此(應“以何”) 大王來何操(應“操何”) 沛公安在(應“在安”) 客何為者(應“為何”) (3)被動句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 (4)省略句為(吾)擊破沛公軍 欲呼張良與(之)俱去。 毋從(之)俱死也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之)飲 則與(之)一生彘肩 豎子不足與(之)謀! 交戟之衛士欲止(之)不內 加彘肩(于盾)上 沛公軍(于)霸上 將軍戰(于)河北,臣戰(于)河南 衛士仆(于)地 項王則受璧,置之(于)坐上 毋從(其)俱死也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其)飲 殺人如(恐)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5)固

39、定結構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么呢”,“為”是語氣詞。) 軍中無以為樂(無以:沒有用來的)譯文劉邦駐軍霸上,還沒有能和項羽相見,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全都被劉邦占有。”項羽大怒,說:“明天早晨犒勞士兵,給我打敗劉邦的軍隊!”這時候,項羽的軍隊40萬,駐在新豐鴻門;劉邦的軍隊10萬,駐在霸上。范增勸告項羽說:“沛公在崤山東邊的時候,對錢財貨物貪戀,喜愛美女。現在進了關,不

40、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在小處。我叫人觀望他那里的云氣,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云氣呀!趕快攻打,不要失去機會。” 楚國的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張良交好。張良這時正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全告訴了他,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說:“不要跟著劉邦一起死了。”張良說:“我是韓王派給沛公的人,現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義的,不能不告訴他。” 于是張良進去,全部告訴了劉邦。劉邦大驚,說:“這件事怎么辦?”張良說:“是誰給大王出這條計策的?”劉邦說:“一個見識短淺的小子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可以

41、全部占領而稱王。所以就聽了他的話。”張良說:“估計大王的軍隊足以抵擋項王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當然不如啊。這將怎么辦呢?”張良說:“請讓我去告訴項伯,說劉邦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張良說:“秦朝時,他和我交往,項伯殺了人,我救活了他;現在事情危急,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說:“跟你比,誰大誰小?”張良說:“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就進去見劉邦。劉邦捧上一杯酒祝項伯健康長壽,和項伯約定結為兒女親家,說:“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據為己有,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等待將軍到來。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

42、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的事全部告訴項王。”項伯答應了,告訴劉邦說:“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劉邦說:“好。”于是項伯又連夜離去,回到軍營里,把劉邦的話全報告了項羽,趁機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么敢進關來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如趁此好好對待他。”項羽答應了。 劉邦第二天早晨帶著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王,到了鴻門,向項王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現在有小人的謠言,使您和我有隔閡。”項王說:“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如此,我怎么至于這樣?”項王當天就留下劉邦,和他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