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政治復習第3講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學案2(含解析)(必修3)_第1頁
2020年高中政治復習第3講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學案2(含解析)(必修3)_第2頁
2020年高中政治復習第3講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學案2(含解析)(必修3)_第3頁
2020年高中政治復習第3講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學案2(含解析)(必修3)_第4頁
2020年高中政治復習第3講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學案2(含解析)(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文化在繼承中發展課標要求理解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影響。學習目標1.理解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難點) 2.掌握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重點) 3.理解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重點)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文化繼承的含義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2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3處理好文化繼承與發展關系的要求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試判斷:對待傳統文

2、化,要先繼承,后發展。()提示錯誤。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后兩個過程。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又要發展,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社會矛盾運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2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試判斷:科學技術的進步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提示錯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3思想運動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1教育在文化傳承

3、中的地位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1)傳遞文化: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2)創造文化: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3)作用加強: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請思考:在思想運動中,各種思想相互對立、爭辯,這樣有利于文化發展嗎?提示有利于。思想運動中各種思想既相互對立、展開激烈辯論,同時又相互

4、影響、相互汲取營養,能夠促進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探究點一繼承與發展議題:學習戲曲廣播操,傳承戲曲文化2017春節戲曲晚會“戲曲廣播操”將戲曲視聽這壺“老酒”攪入廣播體操“舊瓶”,讓人們近距離接觸戲曲藝術,體會這一博大精深的藝術,獲贊無數。“戲曲操”既鍛煉了身體、增強了體質,又陶冶了情操、普及了戲曲知識。它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喜聞樂見的傳播手段走進大眾生活,對傳承和發展戲曲大有裨益。(1)戲曲格式化表演、難懂的行腔歸韻,越來越不適應當代人的審美要求,結合材料說明如何促進傳統戲曲的發展。(2)當代青少年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享用者和傳承者,請你就如何調動和鼓勵青少年傳承傳統藝術建言獻策。答案(1)繼承是

5、發展的必要前提,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要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戲曲。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要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要結合時代要求,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推動傳統戲曲進課堂,加強傳統戲曲的教育。開發戲曲游戲,激發青少年學習傳統戲曲的激情。正確理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文化繼承文化發展原因傳統文化中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同時也有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隨著社會生產力、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內容也相應地發生變化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

6、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革除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例1對如何堅定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摒

7、棄封建主義的糟粕,弘揚和光大優秀民族傳統主張全盤西化,這樣才能與當今社會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學等價值相適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全面繼承,加強文化交流,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ABCD答案B解析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當選;中“全盤西化”觀點錯誤,排除;中“全面繼承”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選B。探究點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議題:現代科技,激發教育創新2017中國國際虛擬現實產業博覽會(VR/ARChina)在北京舉行。有超過5 000款不同形式的內容及硬件展出,可供數千名觀眾同時體驗。在此次展會

8、中,深圳市量子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近20款自主研發的AR/VR教育產品,包括AR學科教育VR電力培訓VR模具教學VR火災安全培訓VR軌道交通培訓等,為業界展示其在AR/VR教育解決方案中取得的豐碩成果。注: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技術以其虛實結合、實時交互與三維沉浸的特點,為體驗者帶來強烈的在場感和參與感。(1)結合材料,分析是什么因素促進教學方式的變化。(2)結合材料,說明教育科技成果的應用對于文化的發展有何意義。答案(1)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變化?,F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

9、化傳播、繼承與發展。(2)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創新成果應用,有利于運用教育這一途徑傳遞知識,激發人們學習知識的欲望和動力。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教育創新成果的應用,促進文化的發展。全面認識教育的文化力量知識角度教育作用文化的特點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展示文化的力量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教育發展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發展文化與人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影響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作為一種更

10、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能夠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發展本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文化傳承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例2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強國必強教,強國先強教。國家之所以重視教育,是因為()A教育能夠決定一國綜合國力的強弱B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C隨著時代發展,教育方式不斷發生變革D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答案B解析國家之所以重視教育,是因為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B符合題意;

11、A錯誤,“決定”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材料沒有體現教育方式的變革,C不符合題意;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而不是重要手段,D錯誤。繼承優秀傳統,推動文化發展銅陵市義安區2017年實施的“1244”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工程,旨在通過建立一個基地、搭建兩個平臺、開設四項課程、開展四大主題活動,向青少年普及、推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打造義安區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使其成為全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成為青少年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校外課堂。1“1244”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工程,成為青少年學習、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校外課堂。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是因為()A只有

12、發展才體現繼承B文化只能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C只要繼承了傳統就必定能實現發展D文化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發展答案D解析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因為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發展,D符合題意;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A、B表述錯誤;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2銅陵市義安區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工程,向青少年普及、推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這表明()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教育決定文化的傳播和繼承傳統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BCD答案C解析中“決定”夸大了教育的作用,錯誤;優秀的文化才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錯誤。故選C。3運用文

13、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的相關知識,說明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依據。答案(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重大支撐,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激發青少年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優秀傳統文化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能夠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3)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對青少年的教化與培育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中發展。12018年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金庸的作品蘊含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

14、文化的內涵。他運用武俠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題材,抒寫世道人心,吸引、感染、滋養著讀者的心靈。這告訴我們()A先繼承、后發展是文化發展過程的兩個方面B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C文化的發展必須否定傳統D傳統文化具有跨越時代、亙古不變的特征和內涵答案B解析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沒有先后之分,A錯誤;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不能一概否定傳統文化,C錯誤;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具體內涵不是亙古不變的,D錯誤。2為了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先民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繼承了崇拜圣哲的“禮治”文化傳統,同時壯大了祭祀規模,這說明()文化的繼承和發

15、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傳統文化具有先進性,應加以發揚光大全面繼承傳統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ABCD答案A解析國家繼承了崇拜圣哲的“禮治”文化傳統,同時壯大了祭祀規模,表明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故符合題意。為了紀念和緬懷始祖精神,先民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表明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故符合題意。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故表述錯誤。3“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會涌現出一大批著名文學家、詩人、畫家等文藝工作者。這說明()A思想運動促進社會文化發展B社會制度的更替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C科技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16、D文化的發展影響社會制度的更替答案B解析每一次社會變革,都會涌現出一大批著名文學家、詩人、畫家等文藝工作者,說明社會制度的更替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B符合題意;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4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重要的文化創作生產平臺、文化產品傳播平臺,網絡文化也已經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是()A社會制度的變化B科學技術的進步C思想運動的興起D教育方式的變革答案B解析材料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網絡文化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故B符合題意,可以入選;A、C、D不符合題意,排除。5優秀學生上臺領獎,竟然收到了

17、一捆青菜!據校方解釋,這些青菜并非市場上隨便買來的,而是老師親手栽培、冒雨收割而來,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自力更生的不易和栽培者的一片苦心。這一特殊的頒獎禮體現了教育()A在立德樹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B具有最大程度超越時空的優點C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主要手段D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答案A解析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超越時空的局限,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B、C錯誤;題干主要強調教育的德育功能,而不是智育功能,D與題意無關。一、選擇題1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的高樓大廈,而在于它的歷史文化底蘊。遺憾的是,我們的許多城市在“發展”的口號下,破壞了歷史傳承和已有的文化底蘊。這啟示我們

18、()A文化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B要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文化C文化要在發展的前提下繼承D要革除陳舊的、過時的文化答案A解析材料強調的是繼承傳統文化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A是應有的啟示;B沒有看到傳統文化亦有糟粕存在;C顛倒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D不符合題意,均應排除。2中國古代傳統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圖畫,無論是拍照、拍電影,都美不勝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國人卻不懂得欣賞、珍惜祖宗留給我們的遺產,只知一味盲目崇洋,把祖宗的遺物大拆大毀,而以呆板、粗魯、古怪、一點也不雅致的高樓大廈來代替。這一做法()A正確,因為這樣做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B正確,因為這樣有利于發展新文化C錯誤,因為對傳統文化不允許批判D

19、錯誤,因為沒有處理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一部分人一味的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崇拜外來文化的做法是錯誤的,D符合題意。A、B判斷錯誤;C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是錯誤的。3“中國是一個書法大國,拿起鼠標以后,也不能忘了筆桿?!睂@句話的正確理解是()要先繼承再發展要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要承襲傳統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ABCD答案C解析材料啟示我們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同時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故正確;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沒有先后之分,故錯誤;對于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而不是承襲傳統文化,故錯誤。答案選C。4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

20、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古代文學形式不斷嬗變。文學形式的變化,從根本上說()A取決于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B由文人墨客主導C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響D由朝代更迭決定答案A解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A符合題意。C不是根本因素。B中“主導”、D中“決定”說法錯誤,舍去。5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西歐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催生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這說明()A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在于傳媒發展B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C科學技術對文化發展有著重要影響D生產力推動了人類歷史文化的進步答案B解析材料說明思想運

21、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B當選;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徑,A錯誤;C、D不符合題意。6“用盡全力”的報紙最終沒能抵擋“大江東去”的命運,尤其是在2018年。技術的變革,讓讀者不再依賴紙媒;讀者用戶的流失,讓維系紙媒生存的廣告發行模式土崩瓦解,使一大批報紙宣布休刊、???。由此可見()A市場經濟規律不適合文化市場領域B新傳媒的發展加速著舊傳媒的消失C科技進步使文化傳遞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D大眾傳媒已成為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答案C解析題干強調技術的變革使傳遞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C符合題意,D與題意不符;A、B說法錯誤。7課堂上傳來瑯瑯的讀書聲,仔細分辨,你會發現,讀論語孟

22、子、唐詩宋詞的有很多;校園里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走近一瞧,你會看到,許多漸漸被淡忘的地方戲曲、特色手工藝正在恢復生機;更有許多承載著文化內涵的雕塑、標語,提高學生素養的書法、國畫課,在全國各地的學校里蓬勃生長下列對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認識正確的是()彰顯了文化積累是文化繼承的前提發揮了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傳統文化已滲透進生活各領域ABCD答案C解析錯誤,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文化繼承是文化積累的前提;夸大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作用。8某學者指出,既然不能強制人“關掉電視”,那么要擺脫天生娛樂化的電視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學校教育。通

23、過教育教會學生主動疏離某些信息形式,讓學生懂得不能“用笑聲代替思考”。這說明()A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B在抵制“泛娛樂化”的問題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C教育對人的教化與培育具有重要作用D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答案C解析“通過教育教會學生主動疏離某些信息形式”,強調的是教育的功能,C符合題意;題干并沒有涉及教育的特點,A與題意不符;B認為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說法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教育與人的關系,沒有體現教育與文化傳播的關系,D與題意不符。9古代的私塾教育強調師道尊嚴,現代的國民教育強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主張師生平等、大膽質疑,特別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教育的方式

24、和手段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比較古今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看出()A古代教育方式培養了人的奴性B現代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文化功能的發揮和文化自身的傳承C教育方式的變革從屬于政治體制的變革D網絡將使教育的發展失去控制答案B解析傳統的教育應該說主要是由貴族和統治階級壟斷的,這一點與現代國民教育不同,社會的發展使教育走向大眾化,B正確;A、C、D三項的表述都片面化,排除。10“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一系列網絡教學新形式促進了現代教育的發展。網絡教學新形式的出現及發展,表明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是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重要途徑使教育手段和方式發生重大變革有選擇、創造文化的特定功

25、能ABCD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使教育手段和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符合題意;現代信息技術屬于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故錯誤;教育具有選擇、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而不是現代信息技術,錯誤。故選B。112018年11月舉行的中國首屆進口博覽會的文旅展區,“文化科技”的結合吸引了許多觀眾流連駐足。谷歌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黃介中說:“谷歌藝術與文化致力于通過技術讓每位用戶都有機會接觸藝術與文化,領略藝術與文化的魅力,我們將通過科技將上千家博物館呈現于人們的指尖之上。”由此可見()A科技推動文化傳播和消費方式的變革B大眾傳媒的發展優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C現代信息技術

26、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D文化傳播對于科技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題干強調科技在文化傳播與消費方式方面的作用,A符合題意,B、D與題意無關;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C錯誤。12華人可謂是全球最重視教育的民族之一,這的確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但也帶來了有名的“東亞不快樂”。而另一個同樣重視教育,但卻在創新能力和許多領域的成就上都超過華人的民族猶太人把教育視作“梯子”的態度,卻可以成為“東亞不快樂”的解藥。對教育功能的正確認識應該是()A教育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B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規模決定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D教育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途徑答案B解析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A不選;教育規模影響但不能決定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C錯誤;教育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是最重要途徑,D錯誤。二、非選擇題13下列是人們對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兩種不同的看法:觀點一中國古代的教育“重人倫、輕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師生關系上主張師道尊嚴,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死記硬背,不利于開發人的智力。所以,發展教育必須擺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