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及病損的定位診斷_第1頁
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及病損的定位診斷_第2頁
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及病損的定位診斷_第3頁
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及病損的定位診斷_第4頁
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及病損的定位診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及病損的定位診斷運動、感覺、反射 張淑琴運動運動神經系統的組成n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n下運動神經元n錐體外系統n小腦系統 上運動神經元的解剖及生理n上運動神經元(錐體系統) 組成:大錐體細胞-皮質脊髓束-皮質腦干束n功能:隨意運動n病損:痙攣性癱瘓(中樞性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的解剖及生理n下運動神經元-運動的最后通路n 組成:脊髓前角細胞-脊神經 腦神經運動核-腦神經 功能:隨意運動 病損:遲緩性癱瘓(周圍性癱瘓)錐體外系統系統的解剖及生理n錐體外系統n組成:廣義:紋狀體系統(紋狀體、紅核、黑 質、丘腦底核)、前庭小腦系統 狹義:紋狀體系統即基底

2、節(紋狀體、紅核、黑質、丘腦底核) 功能:調節肌張力,協調肌肉運動 病損:肌張力改變、不自主運動運動神經系統的解剖及生理n小腦系統n組成:小腦n功能:協調隨意運動n病損:共濟失調、平衡障礙上運動神經元的傳導通路大腦額葉中央前回運動區-大錐體細胞下行軸突形成錐體束(皮質脊髓束&皮質延髓束) 特點: 經2級神經元傳導(圖2-21)下運動神經元的傳導通路E 脊髓前角細胞-脊神經E 腦神經運動核- 腦神經E 是運動沖動到達骨骼肌的唯一途徑1. 癱瘓癱瘓2. 肌萎縮肌萎縮3. 肌張力改變肌張力改變4. 不自主運動不自主運動5. 共濟失調共濟失調運動系統病損表現及定位診斷運動系統病損表現及定位診斷

3、1.上運動神經元癱瘓r痙攣性癱瘓(spastic paralysis)r中樞性癱瘓(central paralysis)2.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癱瘓-常用分類p弛緩性癱瘓 (flaccid paralysis)p周圍性癱瘓(peripheral paralysis)痙攣性癱瘓與弛緩性癱瘓的鑒別(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與下運動神經元癱瘓)臨床特點痙攣性癱瘓弛緩性癱瘓癱瘓分布范圍較廣, 偏癱單癱截癱和四肢癱多局限(肌群為主), 或四肢癱(如GBS)肌張力增高, 呈痙攣性癱瘓減低, 呈弛緩性癱瘓反射腱反射亢進, 淺反射消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淺反射消失病理反射(+)(-)肌萎縮無, 可見輕度廢用性萎縮顯著,

4、早期出現肌束震顫無可有皮膚營養障礙多數無常有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無失神經電位神經傳導速度減低, 有失神經電位肌肉活檢正常, 后期呈廢用性肌萎縮失神經性改變1. 皮質型定位診斷-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v上運動神經元不同部位病變引起不同臨床表現上運動神經元不同部位病變引起不同臨床表現 2. 內囊型3. 腦干型4. 脊髓型 病變部位病變部位 癱瘓類型癱瘓類型 大腦皮層大腦皮層 單癱單癱 內囊內囊 偏癱偏癱 腦干腦干 交叉癱交叉癱 脊髓橫斷脊髓橫斷 截癱截癱 前角或神經干前角或神經干 單癱單癱癱瘓的定位診斷癱瘓的定位診斷1. 皮質運動區v上運動神經元病損的定位診斷刺激性病變v對側軀體相應部位局限性陣

5、發性抽搐,如杰克遜(Jackson)癲癇局限破壞性病損v引起對側單肢癱v對側上肢癱合并下半部(中樞性)面癱v大范圍病灶可致偏癱2. 皮質下白質(放射冠區)放射冠皮質與內囊間的投射纖維愈接近皮質, 神經纖維分布愈分散, 引起對側單癱愈深部纖維愈集中, 導致對側不均等性偏癱3. 內囊運動纖維最集中出現運動纖維最集中出現“三偏三偏”征征W對側均等性偏癱 (包括中樞性面癱舌下神經癱)W對側偏身感覺減退W對側同向性偏盲4. 腦干 交叉性癱瘓 病灶水平同側腦神經下運動神經元性癱 對側肢體上運動神經元性癱 (包括病變水平以下對側腦神經上運動神經元性癱) Weber綜合征 Millard-Gubler綜合征

6、Foville綜合征 Jackson綜合征5. 脊髓(1) 脊髓半切損害病變同側損傷水平以下痙攣性癱瘓病變損傷水平以下分離性感覺障礙(圖2-24)p頸膨大以上: 四肢上運動神經元癱p頸膨大病變: 雙上肢下運動神經元癱&雙下肢上運動 神經元癱p胸髓病變: 雙下肢痙攣性截癱p腰膨大病變: 雙下肢弛緩性截癱5. 脊髓(spinal cord)(2) 脊髓橫貫性損害p受損平面以下兩側肢體癱p完全性感覺障礙p括約肌功能障礙 下運動神經元病損的定位診斷 遲緩性癱瘓(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1)周圍神經、(2)神經叢(3)前根(4)脊髓前角細胞1. 脊髓前角細胞節段性弛緩性癱無感覺障礙2. 前根節段性

7、分布弛緩性癱瘓見于髓外腫瘤椎骨病變壓迫脊髓膜炎后根常同時受累伴根性痛節段性感覺障礙3. 神經叢一個肢體多數周圍神經癱瘓感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4. 周圍神經癱瘓分布與每支周圍神經支配一致伴相應區域感覺障礙小結n上下運動神經元組成n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鑒別n不同部位癱瘓的特點 感覺感覺是作用于感受器的各種形式的刺激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應感覺分類1 特殊感覺:嗅覺、視覺、味覺、聽覺2 普通感覺(1)淺感覺:是皮膚、粘膜感受的外部感覺,如痛覺、溫度覺、觸覺。(2)深感覺:來自肌肉、肌腱、骨膜和關節的本體感覺,如運動覺、位置覺、振動覺。(3)復合感覺(皮質感覺):實體覺、圖形覺、兩點辨別覺、皮膚

8、定位覺、重量覺深感覺傳導路 淺感覺傳導路 第1級神經元脊神經節 脊神經節 第2級神經元薄束核、楔束核 脊髓后角 第3級神經元背側丘腦 背側丘腦 纖維交叉腦干(丘系交叉)脊髓(前連合上升2-3節段)解剖及生理n1 感覺的傳導徑路:由三個向心的感覺神經元相連而成。n刺激-感覺纖維末梢感受器-后跟神經節-脊髓后角細胞、延髓薄束核、楔束核-丘腦外側核-內囊后肢丘腦輻射-大腦皮層中央后回。解剖及生理n后索包括薄束、楔束,來自下部節段的纖維組成薄束在內,來自上部節段的纖維組成楔束在外。n脊髓丘腦束的排列則與后索相反,外部傳告來自下部節段(L、S)的感覺,內側部傳導來自上部節段(C、T)的感覺n傳導束排列的

9、規律性對髓內髓外疾病的診斷有意義。節段性感覺支配(圖2-16)n 皮節 每個感覺根或脊髓節段 支配一片皮膚感覺 (31個皮節)每個皮節均由3個后根重疊支配-三根定律(圖2-17)脊髓損傷上界比查體平面高1(1)解剖及生理感覺障礙-解剖學基礎頸腰&骶部脊神經前支形成頸叢腰叢&骶叢節段性支配關系有助于定位診斷周圍神經(體表分布與脊髓的節段性分布不同)圖2-18, 2-19n神經干型感覺障礙神經干型感覺障礙n末梢型感覺障礙末梢型感覺障礙n后根型感覺障礙后根型感覺障礙n髓內型感覺障礙髓內型感覺障礙q后角型q后索型q側索型q前連合型q脊髓半切型q橫貫型q馬尾圓錐型n腦干型感覺障礙腦干型感

10、覺障礙n丘腦型感覺障礙丘腦型感覺障礙n內囊型感覺障礙內囊型感覺障礙n皮質型感覺障礙皮質型感覺障礙感覺障礙的定位診斷1.末梢型四肢對稱性的末端各種感覺障礙2. 神經干型受損害的某一神經干分布區各種感覺均減退或消失3.后根型后根型單側節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單側節段性完全性感覺障礙,感覺障礙感覺障礙范圍與神經根的分布一致范圍與神經根的分布一致前連合型雙側對稱性節段性分離性 感覺障礙后角型后角型單側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單側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 (同側節段性痛溫覺缺失, 觸覺保留)髓內型感覺障礙髓內型感覺障礙髓內型感覺障礙髓內型感覺障礙馬尾圓錐型肛周及會陰部馬鞍狀感覺缺失,馬尾病變出現后根型感覺障礙伴劇烈

11、疼痛,見于腫瘤或炎癥.髓內型感覺障礙髓內型感覺障礙脊髓半切綜合征(脊髓半離斷型)(Brown-Sequard syndrome)q 病變平面以下對側痛溫覺喪失q 同側深感覺喪失 脊髓橫貫性損害q 病變平面以下全部感覺障礙q見于急性脊髓炎脊髓壓迫癥后期髓內型感覺障礙髓內型感覺障礙 同側面部對側偏身痛溫覺減退或喪失, 伴其它結構損害癥狀&體征 e.g, 小腦后下動脈閉塞 (Wallenberg綜合征) 病變累及三叉神經脊束脊束核&對側 已交叉的脊髓丘腦側束5. 交叉型(腦干型)q腦橋中腦丘腦&內囊等q大腦皮質感覺區分布較廣q局灶病變僅損及部分感覺6. 偏身型(丘腦、內囊型)

12、7. 單肢型(皮質型)軀體感覺障礙的分類n1 刺激性癥狀:n(1)感覺過敏(hypersthesia)n(2)感覺倒錯(dysesthesis)n(3)感覺過度(hyperpathia)n(4)感覺異常(paresthesia)n(5)疼痛 包括局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擴散性疼痛、牽涉性疼痛。n2 抑制性癥狀 完全性感覺缺失、分離性感覺障礙、皮質感覺缺失 。小結n感覺的分類n感覺的傳導通路n感覺障礙的定位n軀體感覺障礙的分類 反射定義n反射就是神經系統在調節機體的活動中,對內外環境的刺激所作出的適宜反應,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分類n1 淺反射:是刺激皮膚、粘膜、角膜等引起肌肉快速收縮反應

13、。如腹壁反射、提睪反射、跖反射、角膜反射、咽反射和軟腭反射等。n2 深反射:為肌腱和關節反射。如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橈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陣攣、Hoffmann征、Rossolimo征。n3 病理反射:錐體束征。如巴彬斯基征及等位征、強握反射、脊髓自主反射等n反射弧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n深反射q肱二頭肌反射(C56)q肱三頭肌反射(C67)q橈骨骨膜反射(C58)q膝反射(L24)q踝反射(S12)n淺反射q角膜反射q咽反射q腹壁反射(T712)q提睪反射(L12)q跖反射(S12)q肛門反射 (S45)n深反射減弱 & 消失(下運動神經元)n深反射增強

14、(上運動神經元):qHoffmann signqRossolimo signn淺反射減弱 & 消失(上 & 下運動神經元)n病理反射(上運動神經元)qBabinshi signqChaddock signqOppenheim signqGordon signqSchaeffer signqGonda sign脊髓自動反射(防御反應)、總體反射反射病損表現及定位診斷小結n反射的分類 討論定位診斷n女性,9歲,1月來右眼外展不能,左側上下肢中樞性癱瘓,病變部位在n舌尖向左偏,右側痙攣性偏癱,右側可引出Babinski征,病變部位在n某患者神經系統檢查時發現自肩以下左側深感覺障礙,右

15、側痛覺與溫度感覺障礙,左上肢為弛緩性癱瘓,左下肢為痙攣性癱瘓,其病變部位在n定位診斷n男,30歲,2個月來感右下肢無力,左下半身麻木。 檢查:左側乳頭水平以下痛覺、溫度覺減退,右下肢腱反射亢進,右側可引出Babinski征,右側髂前上嵴以下音叉震動覺減退,右足趾位置感覺減退。應考慮n某患者神經系統檢查時發現左眼不能睜開,翻開左眼時左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左眼球處于外下斜位,示齒時嘴向左側歪斜,伸舌偏向右方,右側痙攣性偏癱,其病變部位在定位診斷n患者女性 65歲 自述“半身不遂”。左上、下肢癱瘓,肌張力,腱反射亢進,無肌萎縮;左側腹壁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左半身(包括頭面部)各種感覺消失;雙眼左半視野偏盲;發笑時,口角歪向右側,伸舌時,舌尖偏向左側,舌肌肌萎縮;余()n患者:男性 成人 嗜煙,自述右手食、中指末節相鄰部位潰爛而不感疼痛。兩上肢及乳頭平面以上痛溫覺消失;余()定位診斷n患者:男性 半年前背部曾受外傷。右腿癱瘓,肌張力,無肌萎縮;右膝跳反射亢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