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高一生物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長沙市高一生物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長沙市高一生物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長沙市高一生物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長沙市高一生物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湖南省長沙市2016-2017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時量:90分鐘 總分:100分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試室號、座位號涂寫在答題卷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規定區域內的 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卷的整潔。考試結束后,交答題卷。生物第I卷(選擇題,共 60分).單項選擇題(130

2、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題所給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1、下列屬于人體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是()血漿、組織液和淋巴葡萄糖、CO和胰島素A . B . C血紅蛋白、Q和葡萄糖激素、遞質小泡和氨基酸. D .【答案】A【解折】人體的內環境主要包括血彖組繡胡眥巴三都分,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中j不屬于內環境成分亍 葡萄糖、C%和胰島素可以出現在內郵境中J遞質小泡位于軸突末端的突觸小體中口【考點定位】內環境的組成?!久麕燑c睛】血漿蛋白W血紅蛋白:血漿蛋白位于血漿中,屬于內環境差成分,而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中,不屬于內環境成分。2、在人體內環境中可以發生的生理過程是()A

3、.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的結合B.血漿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D.食物中的淀粉經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答案】A【解析】抗原侵入機體后,抗體可以與抗原在內環境中發生特異性的結合,A正確;血漿蛋白和血紅蛋白的合成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B錯誤;丙酮酸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發生在線粒體中,C錯誤;食物中的淀粉經消化分解成葡萄糖發生在消化道中?!究键c定位】內環境的組成、細胞呼吸的過程。3、人在劇烈運動后,骨骼肌產生的大量乳酸進入血液,但血漿的pH不會明顯下降,其原因是()A .乳酸在血漿中很快被分解,生成 CO和H2O并通過呼吸排出 COB .血液中的碳酸氫鈉能與乳酸反應,

4、導致 pH基本穩定C .血漿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穩定D .乳酸的酸性較弱,進入血液后對血液pH的影響不大【答案】B【解析】血漿中存在碳酸氫鈉 /碳酸緩沖對,人在劇烈運動后,骨骼肌產生的大量乳酸進入血液,血液中的碳酸氫鈉能與乳酸反應,維持pH基本穩定?!究键c定位】本題主要考查內環境的穩態。4、下列有關人體水分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大量飲水,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覺中樞興奮,則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則尿量增加D.細胞外液中電解質濃度降低,則尿量減少【答案】C【解析】大量飲水細胞外液港透壓降低,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錯誤j渴覺中樞興奮,貝用京1&#

5、174;激素 分泌增加,E錯且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貝喑小型口集合管重吸妝水分減少,則尿量增如。正確:細胞 外泄中電解質濃度降低?則尿量增加,口錯誤?!究键c定位】動物的水平衡調節。【名師點睛】抗利尿激素的來龍去脈: 1、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通過長的軸突運到神經垂體,由垂體釋放。2、作用部位: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水分的重吸收。5、將大白鼠從25c移至0c的環境中,大白鼠將出現的生理反應是()A.耗氧量減少,豎毛肌放松B .耗氧量增加,體表血管收縮C.耗氧量減少,心律變慢D .耗氧量增加,體溫升高【答案】B【解析】大白鼠為恒溫動物,將大白鼠從25c移至0c的環境中,在冷刺激下,大白鼠的代謝增

6、強,釋放較多的熱量以維持體溫,耗氧量增加,同時體表血管收縮,以減少散熱量?!究键c定位】動物的體溫調節?!久麕燑c睛】體溫調節常見的認識誤區:1、感受器的位置:體溫感受器不僅位于體表,也位于內臟器官表面。2、從高溫環境到低溫環境產熱量與散熱量的分析:產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雖然機體有減少散熱的生理反應,但由于溫差增大,熱輻射增強,散熱量增大。3、高燒不退病人的產熱量與散熱量分析:如體溫不變,則產熱量等于散熱量。6、下列關于興奮傳導的敘述,正確的是()A.神經纖維膜內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一致B.神經纖維上已興奮的部位將恢復為靜息狀態的零電位C.突觸小體完成“化學信號一電信號”的轉變D.神經

7、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使突觸后膜產生興奮【答案】A“解析】神經纖維膜內局部電流的流動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一致?也正確,神經纖維上已興奮的部位將恢復 為靜息狀態硼卜正內負,B錯誤5突觸小體完成'電信號一化學信號"硒專變,C錯誤;神經遞質作用于突 觸后H機使突觸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力錯誤?!究键c定位】興奮的傳導與傳遞?!久麕燑c睛】神經元間的信號轉化:1、突觸小體(突觸前膜)上的信號轉化:電信號一化學信號。2、突觸的信號轉化:電信號一化學信號一電信號。3、突觸后模的信號轉化:化學信號一電信號。7、下圖甲是研究某運動神經元相關的突觸結構示意圖,圖乙是軸突3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的 膜內電位變

8、化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到3 2 小UtA.軸突1釋放抑制性化學遞質B.軸突2釋放興奮性化學遞質C.只刺激軸突1時,測得軸突3膜內電位差值約是10毫伏D.先刺激軸突2時,軸突3興奮所需的閾值降低【答案】C【解析】根據圖乙可知j只刺激軸突1,軸突3殖內電位箔對值減小,說明軸突1釋放興奮性化學通質A 錯誤J先刺激軸突2,再刺激辛峰L軸突3膜內電位變化減小說明.軸突2釋放性化學遞質,B錯誤! 只刺激軸突1時,測得軸突3腰內電位變化11約是W毫伏,C正確先刺激軸突2時,去核3興奮所需的 閾值升高'D錯誤"【考點定位】興奮的傳遞。8、蛙類的坐骨神經是混合神經,既有傳入神經纖維,又有傳出

9、神經纖維。傳入神經纖維與傳 出神經纖維的粗細不一樣,局部麻醉藥對細的神經纖維比粗的起效快。實驗人員準備了脊蛙, 將麻醉藥處理其中一側腿的坐骨神經,在不同條件下分別刺激其左腿和右腿感受器,觀察刺 激反應,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用藥前用約后5min用約后10min用約后15min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左腿右腿刺激左腿+-刺激右腿+注:“+”有縮腿反應,“-”無縮腿反應A.脊蛙用藥前神經傳導通路正常B.局部麻醉藥的用藥位置在左腿坐骨神經C.用藥后10min,左腿的傳入神經纖維已經被麻醉D.蛙類坐骨神經中的傳入神經纖維比傳出神經纖維粗【答案】D【解析】脊蛙用藥前,分別刺激其左腿和右腿

10、感受器,均出現縮腿反應,說明神經傳導通路正常,A正確;用藥10分鐘后,刺激左腿,左腿和右腿均無縮腿反應,說明局部麻醉藥的用藥位置在左腿坐骨神經,左腿的傳入神經纖維已經被麻醉,B、C正確;用藥10分鐘后,刺激右腿,左腿和右腿均出現縮腿反應,說明左腿的傳出神經正常,蛙類坐骨神經中的傳入神經纖維比傳出神經纖維細,D錯誤?!究键c定位】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久麕燑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正常情況下,脊髓可以對來自左腿或右腿的刺激進行分析、綜合,支配左腿和右腿的肌肉,發生縮腿反應。9、下圖為血糖的三個來源和三個去路,以及血糖濃度的正常范圍。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I消吸收:血廣 肝檐庭田生懣二 1 +

11、生涯一食物中的施弟脂肪等非情物膜血糖 SR- 12呂幾)血糖去向:二軻化臺或轉化陽麻原和肌結西目旨肪、某些疑更酸等A.糖尿病患者體內由于血糖的去路發生了障礙,導致了血糖濃度高于正常值B.人體在進食后4個小時左右的時候,血糖的主要來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C.在三個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血糖濃度過高時,轉化成的氨基酸為非必需氨基酸【答案】B【解析】精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腺島素,使組軀細胞攝取、利用葡萄糖發生障礙;導致了血糖濃度高于正常 值,也正確f人體在進食后4個小時左右的時候.血糖的主要來源是肝糖癌的分解,刖糖原分解只供肌肉細 胞利用,不育卜充血糖,日錯誤;在三個血糖去蹈中,糖的氧

12、儀分解是主要去向,C正磷;血糖濃度過高時, 轉化咸的氨基酸為非必需氨基酸,D正確 【考點定位】血糖平衡?!久麕燑c睛】不同情境下血糖的來源和去路:1、進食后短時間內血糖的主要消化道的吸收。2、進食較長時間后血糖的主要肝糖元的分解。10、如圖為血糖調節模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飲食一血糖升高一甲一胰島素分泌增加 U丘靦A.甲能接受血糖濃度升高和下丘腦發出的信號B.胰島素作用的效果會反過來影響胰島素的分泌C.胰島素分泌過多,會反饋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D.血糖調節方式為神經一體液調節【答案】C【解析】圖中甲為胰島 B細胞,能接受血糖濃度升高和下丘腦發出的信號,A正確;胰島素作用的效果會反過來影響胰島素

13、的分泌,B正確;胰島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C錯誤;血糖調節方式為神經一體液調節,D正確;【考點定位】血糖平衡。11、下圖中X、Y、Z分別代表人體的三種內分泌腺,甲、乙、丙分別表示它們分泌的激素,箭頭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切除Y,則Z的重量不變B. X和Y之間僅通過體液調節相聯系C.甲對Y、乙對Z、丙對X和Y都起促進作用D.若Z代表甲狀腺,則幼年時乙和丙過少會導致身材矮小【答案】D【解析】圖示反應了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皈饋調節;X應為下丘即丫為垂體,若切除。則2的重量減 小,A錯曲五和Y之間可以通過神經相聯系,B錯物 丙對乂和¥越惆作用c錯晶 若

14、W代表甲狀島 則幼年時乙和丙過少會導致呆小癥一患者身材修卜D正確。【考點定位】激素分泌的調節?!久麕燑c睛】易錯提醒:作用于 Y的激素不僅有來自下丘腦的促激素釋放激素,還有 Z所分泌的激素。12、如圖表示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過程 (其中a、b、c、d表示不同種類的細胞,表示有關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造jn【尸鈾旭 IA.只有a、b、c三類細胞能識別抗原B.產生抗體的細胞只能由 b直接分化形成C.過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發生D. 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DNA不同【答案】【解析】b分弋表T細胞、B細胞、效應T細胞j記憶細胞能幅識別抗原,H錯誤J產生抗體的細 胞可以由記憶日細胞增

15、殖分化而來;口錯誤3過程者痛要抗原的刺激才能發生7 C正確j * d的功能各 不相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錯誤q【考點定位】免疫過程。13、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過程中均能發揮作用B.皮膚對各種病原體的屏障作用、白細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對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對花粉過敏身上出現紅色丘疹等均屬于非特異性免疫C.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淋巴細胞經增殖、分化形成的漿細胞、效應T細胞以及記憶 B細胞和記憶T細胞的過程均與抗原的刺激有關D.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等都能識別抗原【答案】B【解析】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過

16、程中吞噬、處理抗原抗體復合物,A正確;有些人對花粉過敏身上出現紅色丘疹是由于體特免疫造成的,B錯誤;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 淋巴細胞經增殖、分化形成的漿細胞、效應 T細胞以及記憶 B細胞和記憶T細胞的過程均與抗原的刺激有關, C正確;在特異性免疫過程中,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等都能識別抗原,D正確?!究键c定位】免疫。【名師點睛】吞噬細胞和漿細胞對抗原的不同作用:1、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吞噬細胞和漿細胞。2、不能識別抗原:漿細胞。14、人被狗咬傷后,需要立即到醫院處理傷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傷口周圍注射抗血清。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注射抗血清可使體內迅速產生抗原一抗體反應B.注射

17、疫苗的作用是刺激體內記憶細胞增殖分化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配合D.免疫記憶的形成依賴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答案】B【解析】注射抗血清屬于被動免疫,可使體內迅速產生抗原一抗體反應,A正確;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體內淋巴細胞產生記憶細胞,B錯誤;病毒的清除需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配合,C正確;抗原刺激后,淋巴因子可刺激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產生記憶細胞,D正確?!究键c定位】免疫過程、免疫學的應用?!久麕燑c睛】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的區別:1、主動免疫:注射的疫苗為滅活或減毒的病原體,可以刺激機體產生記憶細胞,發揮免疫效果需較長時間,但免疫效果較為持久。2、被動免疫:注射的是抗體,可以

18、和抗原結合,在短時間內發揮免疫效應。15、關于過敏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A .過敏反應一般會損傷組織B.反應特點是發病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C .T細胞是過敏反應的主要免疫細胞D .過敏反應只發生在皮膚及呼吸道【答案】B【解析】過敏反應一般不會損傷組A錯誤J過敏反應特點罡發病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B正確3 過敏反應是體灌免疫引起的,C錯誤孑過敏反應可發生在皮朕、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D錯誤?!究键c定位】免疫功能異常。【名師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過敏反應的機理:過敏反應中的抗體吸附在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細胞表面,再次遇到過敏原時,抗體與過敏原結合,產生較強的過敏反應。16、示意圖甲、

19、乙、丙、丁為某實驗動物感染HIV后的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皿髓雕描嵬附間 白 f博物的間 加入實核節物a>感能冊間tL人.戈贛谷物b丁坤下華詈考坦A.從圖甲可以看出,HIV感染過程存在逆轉錄現象B.從圖乙可以看出,HIV侵入機體后能產生體液免疫C.從圖丙可以推測,HIV可能對實驗藥物a敏感D.從圖丁可以看出,HIV對實驗藥物b敏感【答案】D【解析】從圖甲可以看出,也可感染過程存在以R岫為模板合成D陋的逆轉錄現象了 A正確f從圖乙可以 看出,犯頊侵入機體后就剌激機體產生抗體,產生體涌免疫,B正確)從圖丙可以推測j加入實驗藥物也后, T細胞韻量增多,說明可能對實驗藥物之觸感j 1c正確j從

20、圖丁可以看出,加入實驗藥物b后HW濃 度雛續升高,說明對實臉藥物b不敏感,D錯誤。【考點定位】艾滋病。17、用燕麥胚芽鞘及幼苗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一段時間后,會引起彎曲現象的是肝芽帕球陋認尖踹a勻速旋轉A.B .D.C.【答案】D【解析】中a、b瓊脂塊生長素含量基本相同,胚芽鞘直立生長;中沒有胚芽鞘尖端,不 能感光,胚芽鞘彎向右側生長;中胚芽鞘尖端被遮光,胚芽鞘直立生長;中生長素不能橫向運輸,直立生長;中生長素橫向運輸到左側,彎向右側生長;中生長素不能向下運 輸,不能生長;中僅花盆旋轉,幼苗可均勻照光,直立生長;中旋轉暗盒,幼苗彎向通 光孔?!究键c定位】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名師點睛】生長素實驗

21、中兩種常用材料:1、瓊脂:具有透水性,能溶于水的物質可進入或透過瓊脂塊。2、云母:具有不透水性,不能透過任何物質。18、下圖中甲圖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圖表示該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甲乙A.如果摘除甲圖中的部位,則處生長素濃度會高于106 mol L 1B.甲圖處生長素濃度可用乙圖 f點表示,此處生長受到抑制C.如將該植物向左側水平放置,根將向下生長,表現出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D.給予該植物右側光照,、處生長素濃度可分別用乙圖c、g點表示【答案】C【解析】如果摘除甲圖中的卻位,則0處生長素濃度會降低,頂端優勢解除,A錯誤J甲圖處生長旺盛, 表現生長素的促進作用,B錯

22、誤;如將該植物向左側水平放置,根將向下生長,表現出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 C正確f給予該植物右側光照,生長素向背光側轉格j生長素濃度大于處,D錯誤?!究键c定位】生長素的生理作用。19、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某品種番茄的花進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無籽番茄果實平均重量見下表。2, 4D濃度(mg/L)05101520253035無籽番加平均重量(g /個)013.526.246.553.653.743.030.2據表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 . 2, 4D濃度超過25 mg/L,對果實的發育起抑制作用B . 2, 4D與生長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 . 2, 4D可以促

23、進托插枝條生根D . 2 , 4D誘導無籽番茄的最適濃度范圍為 2030 mg/L【答案】D【解析】2, 4-D濃度超過25 mg/L,對果實發育促進作用減弱,A錯誤;據表不能得出 2,4D與生長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表格中沒有生長素的相關信息, B錯誤;表中數據不能說明2,4D可以促進托插枝條生根,C錯誤;2, 4D誘導無籽番茄的最適濃度范圍為 20-30 mg/L,D正確?!究键c定位】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名師點睛】最適濃度范圍的確定:根據生長素作用特點的兩重性,在因變量最高值兩側的濃度為最適濃度范圍。20、下列有關其他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進植物生長草莓果實的自然

24、生長過程與生長素無關而與乙烯有關在黑暗條件下,細胞分裂素可延緩成熟綠葉中葉綠素的降解,表明細胞分裂素能延緩葉片變黃根尖能夠產生細胞分裂素脫落酸能抑制馬鈴薯發芽乙烯可用于誘導產生無子果實A. B. C. D.【答案】"解析】婷菌分訕的赤毒素可促進植物生長j草莓果實的自然生長過程是多種激素共同作用的結果j在 黑喑條件下,細胞分裂素可延緩成熟綠葉中葉綠素的降解,表理田胞分熨素能延緩葉片孌黃三細胞分裂素 的主要產生音M立是根尖j脫落酸能抑制馬鈴萼發芽.乙惴可用于果實催就,不能用于誘導產生無子果實 【考點定位】其他植物激素?!久麕燑c睛】乙烯和生長素對果實不同生理作用:1、生長素:可促進果實發育

25、。2、乙烯:可促進果實成熟。21、下列有關種群與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可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B.某培養瓶中生活的兩種綠藻,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數量減少,屬于種間競爭實例C.草坪中的動物沒有分層現象,而樹林中的動物具有分層現象D.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慢【答案】B【解析】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應用定時取樣的方法,A錯誤;某培養瓶中生活的兩種綠藻,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數量減少,屬于種間競爭,B正確;草坪中的動物在地面和不同地層中有分層現象, C錯誤;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錯誤?!究键c定位】種群和群落?!久麕燑c睛】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變化的注

26、意事項:1、每次取樣前應震蕩玻璃容器,以使酵母菌分布均勻。2、血球計數板的使用,應先加蓋玻片,再滴加酵母培養液。22、下列有關調查種群密度的說法,錯誤的是()A.五點取樣和等距取樣是樣方法取樣的常用方式B.調查古樹木、蝗蟲的幼蟲、某種蛇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樣方法C.標志重捕法調查得到的種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確的現實反映D.將M只鹿標記后釋放,在重捕獲的 n只鹿中有m只被標記,則該鹿群約有(MXn)+m只【答案】B【解析】五點取樣和等距取樣是樣方法取樣的常用方式,H正確夕蛇的活動能魅交大,不宜采用樣方法,E 錯誤F標志重捕法是對種群密度的估算,不是最精確的現實反映? C正確3將M只鹿標記后釋放,在

27、重捕獲 的n只鹿中有m只被標記,貝拇鹿群約有(MX +強只,D正確?!究键c定位】種群密度的調查?!久麕燑c睛】標志重捕法適用條件:1、動物的活動能力較強,活動范圍較大。2、調查期間種群數量基本不發生變化。3、標志物對被標記個體的生命活動沒有較大影響。23、如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在 t1時經調查該種群數量為N,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4 ri rz rrjpijA.在t2時種群個體的數量與在t0時種群個體的數量相等B.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 S”型增長C.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容納量約為ND.在t1t2時,該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答案】B【解析】據圖可知

28、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少j種群數置表現為“5"型搏長,在12日由中群個體的數量達 到最大,A錯誤;在tO出時間內j種群數量呈%"型增長,R正確g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容納量約 為21b C錯誤工在11一上2時,種群熠長速率減慢,但該種群數量呈憎加趨勢,D錯誤。【考點定位】種群數量的變化。24、根據圖中顯示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0.1 1.0 IO )00尤翱白4比A.該圖中所有的植物構成生物群落B.決定植物分層的主要環境因素除光照外,還有地形、濕度、鹽堿度等C.森林生態系統中的植物有分層現象,動物沒有分層現象D.從山麓到山頂的群落分布屬于水平結構,

29、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答案】D【解析】該圖中所有的生物構成生物群落,A錯誤;決定植物分層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B錯誤;森林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均有分層現象,C錯誤;從山麓到山頂的群落分布屬于水平結構,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D正確。【考點定位】群落的結構。【名師點睛】影響植物分布的主要環境因素: 1、群落中植物的分層分布:陽光。:溫度。2、隨海拔升高植物的分層分布(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3、隨水深增加植物的分層分布:陽光。25、一塊棄耕的農田,很快會雜草叢生,幾年后,草本植物開始減少,各種灌木繁茂起來,最后演變成一片森林,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在此演變過程中,相關變化趨勢正確的是()A.B .

30、C . D .【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的過程中,草本逐漸取代苔鼻.灌木逐漸取代草本、喬木逐漸取代灌木,最后成為一個 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所以在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總光含量、生物呼啜量都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F并逐 漸處于穩定狀態。【考點定位】群落的演替。26、下圖1中所示的生物間關系, A、B代表兩種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營 養流動的方向;圖2在坐標系中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Csi c卬閨甲乙丙圖2下列相關判斷中,錯誤的是()A.圖1中表示的種間關系分別是互利共生、種內斗爭、捕食和競爭B.圖1中的中A的數量大量減少后,B的數量一直增加C.圖2中的甲、乙、丙分別對應圖 1中的、D.

31、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兩種生物可能同時存在如圖2中的乙和丙兩種關系【答案】B【解折1圖1中的雙方相互有利.表示同一f牲物爭奪相同的資源.表示B的能量流向%表示兩 種生物爭奪共同的資源,它們分別表示的種間關系分別是互利共生、種內斗爭.捕食和竟爭逮正確;圖1 中的中M的額量大量減少后,B的數量表現為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B錯誤j圖2中的甲表現為 “同生共死巴乙表現為“此消彼長。丙表現為“你死我活力分別對應圖1中的.、C正確;在 一個生態系統中,兩種生物可能同時存在捕薊口竟爭兩種關系,口正確。【考點定位】群落的種間關系?!久麕燑c睛】競爭過程中競爭強度分析:競爭初期空間、資源充足,競爭強度較弱;隨著

32、兩 個種群數量的增長,競爭強度這件增大;若乙方被逐漸淘汰,則競爭強度逐漸變小。27、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噴發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生了群落演替。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甲地和乙地發生的演替類型相同B.若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重現森林C.地衣會比苔葬更早地出現在乙地火山巖上D.甲、乙兩地隨著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大【答案】A【解析】群落演替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甲地原有植被雖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 留,可逐漸演替為森林,所以發生的是次生演替;乙地是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 發生的演替,應是初生演替,A錯誤;甲地具備形成森林的條件,若沒

33、有外力干擾,甲地可重現森林,B正確;初生演替過程一般是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葬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 階段、森林階段,地衣能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成土壤,在此基礎上苔群才能生長起來,CD正確。正確。隨著演替的進行,群落結構會越來越復雜,生物種類增多, 【考點定位】群落的演替。28、下列關于“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對于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可忽略,不必記錄下它們的特征B.豐富度的統計方法有兩種:一是取樣器取樣法;二是目測估計法C.為了調查不同時間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塊的土樣進行調查D.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采用標志重捕

34、法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答案】C【解析】對于無法知道名稱的小動物,需要記錄下它們的特征,A錯誤;豐富度的統計方法有記名計數法和目測估計法兩種,B錯誤;為了調查不同時間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可分別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塊的土樣進行調查,C正確;標志重捕法調查的是同種生物的種群數量,不能用于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D錯誤。【考點定位】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久麕燑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目標: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種數,而不是某種生物的數量。29、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養生物都屬于生產者,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B.動物

35、都是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為初級消費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是指陽光、水、空氣、細菌等【答案】C【解析】自葬生物都屬于生產者,但不一定倒迪亍光合作用,如硝化細國,火錯誤,動物不都是消辱者,如 蚯蚓,B錯誤孑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把動植物遺體分解為無機物,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j匚正確j 細菌屬于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口錯誤?!究键c定位】生態系統的成分。30、某島嶼居民與該島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鷹構成的食物網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植物A.兔與人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競爭B.若去除鼬,則草原容納鷹的數量會增加C.大量捕殺鼬會導致鼠種內斗爭增強D.植物中的

36、能量能通過 5條食物鏈傳遞給鷹【答案】D【解析】兔與人既有捕食關系, 也有共同的食物,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競爭, A正確;若去除鼬,則食物鏈縮短,流向鷹的能量增加,草原容納鷹的數量會增加,B正確;大量捕殺鼬會導致鼠的數量增多,種內斗爭增強,C正確;植物中的能量通過 4條食物鏈傳遞給鷹, D錯誤?!究键c定位】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名師點睛】食物網中種群數量變化分析:1、若研究對象僅位于一條食物鏈中:捕食者減少,則被捕食者增加;被捕食者減少,則捕食者也減少。2、若研究對象位于多條食物鏈中:若食物鏈縮短,則位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數量增加。二、非選擇題(共 40分)31、(10分)按教材內容填空(1)薩頓的

37、假說的研究方法是: 。2 2)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3 )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中固定細胞的形態所用試劑(4)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的交叉互換屬于(變異類型) (5)生物進化的實質是: 【答案】(10分)(1)類比推理法(2)基因突變(3)卡諾氏液(4)基因重組(5)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t解析】(1)薩頓根據染色體和基因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平行變化,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 色體上的假說。(3)基因突孌可以產生新的基因, 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3)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實驗中固定細胞的形S所用試劑是卡諾氏液中(4)減數分裂四分體0城的交叉互換導致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發

38、生重新組合,唐于基因重里。(5)生物進優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考點定位】遺傳學的研究方法、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32. (8分)原產某地的某種一年生植物a,分別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種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產地,開花時期如下圖所示?;卮鹣铝袉栴}。II I I I I I I I I102030日(4月份)(1)將植物a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和c之間形成 ,種群 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產生了(2)在又b植物的某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咐口 70%(各種基因型個

39、體生存能力相同 ),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 4嗨口 64%在這一年中,該植物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理由。【答案】(8分)(1)地理隔離、生殖隔離 (2)沒有、該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生變化【解析】(1)將植物引種到低瑋南口高度地區j這樣序屬于同rm中的僻4匕和匚之間由于地理 因素而不育肺目互傳粘,形成地理隔離?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 產生了生殖隔離口<2) b植物的某一種群最初Dd的基因型頻率為17。%-7儂=20%D的基因頻率九十2燃/2=20加d的基因 頻率為R0船 第二年8寸Dd的基因型頻率為32

40、M D的基因頻率為4H32V2=M, d的基因頻率為 80小基因頻率不變,貝收苗種群不發生進化?!究键c定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久麕燑c睛】隔離與物種形成:1、新物種形成的一般過程:先經過漫長的地理隔離,然后導致不同種群間的生殖隔離。2、隔離的實質:兩個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3、新物種形成的特殊過程:不經過漫長的地理隔離,直接形成生殖隔離,如染色體突然加倍。33. (12分)下圖表示以某種農作物(1)和(2)兩個品種為基礎,培育出(4)、(5)、(6)、(7)四個品種的過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4) AbA(l)AAEB、In%3) AaB b> ( 5 ) AAbb(2) azbb /IVvil。(6) AAiaBBbbC 73 A abb(1)用 和(2)培育出(5)所依據的原理是 。(2)由(3)培育出(4)的常用方法出是 ;由(4)培育成(5)的方法的優點(3)由(3)培育出(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