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江西省2016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卷一、語言知識及其運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2分)A確鑿(zo) 告磬 如法炮制(po) 物競天擇B歸咎(ji) 饋贈 風雪載途(zi) 通宵達旦C殷紅(yn) 銷蝕 恪盡職守(k) 珠絲馬跡D狡黠(xi) 綽號 叱咤風云(zh) 略勝一籌【答案】B【解析】A:告罄,如法炮(po)制;C:殷(yn)紅,蛛絲馬跡;D:狡黠(xi)2下列句子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B那些對自己的事業有探索精神并樂此不疲的人,最終都走向了成功。C談起圍棋,這孩子
2、說得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連專家都驚嘆不已。D鄧稼先被張愛萍將軍稱為“兩彈元勛”,是當之無愧的。【答案】C【解析】左右逢源原指遇到充足的水源,后來用來比喻做事情得心應手,非常順利,用在C選項中與語境不符。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因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積縮小了兩倍。B這項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C中學生書寫水平下降的問題,廣泛引起了社會的關注。D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答案】D【解析】A:不合邏輯,“縮小”不能喝倍數連用;B:句式雜糅;C:狀語位置不當。4下列句子組成語段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2分) 一部好小說或是一步好戲都要當作
3、一首詩看。一個人不喜歡詩,何以文學趣味就低下呢?因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說喜劇的人們大半在小說和喜劇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它們看小說和喜劇,不問它們的藝術技巧,只求它們里面有有趣的故事。如果對于詩沒有興趣,對于小說喜劇散文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 詩比別類文學較嚴謹,較純粹,較精致。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據內容寫詩和小說等的差別,可以先確定為首句;再根據選項確定或為第二句;句因果繼承句,講文學作品都可以當詩來看;接著敘述詩比其他文學類別的優勢,因此可以確定這三句;最后通過排除法排除其他的錯誤選項。 5下列句子變換后意思發生變化的一
4、項是( )(2分) A原句: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沒有生命,就不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書每一封都凝聚著他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改句:傅雷的家書沒有一封不凝聚著他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C原句: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 改句:多少年過去了,山頂巖石的表層被風兒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 D原句: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改句:傳統教育的目的不是尋求新知識,就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答案】D 【解析】原句強調的是“適應固定的社會制度”,而改句則變成了一個選
5、擇句“不是就是”,因此與原意不符。 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24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6-7題。(4分) 浣溪沙(宋)張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注】張孝祥(1132-1169):字安國,號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此詞調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長短句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鞘(sho):鞭鞘,拴在鞭子頭上的細皮條等。澹(dn):恬靜安然的樣子。 6下列對詞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詞的上闋寫邊塞平原遼闊之景,還表明了此人對收復中原的信心。 B上闋前兩句描寫了晴空萬里、水天相接
6、、鞭聲響亮、紅旗耀眼的景象。 C“澹煙衰草有無中”不僅描寫了極目遠望之景,還表明了詞人對收復中原的信心。 D詞的下闕抒寫了北望中原之無限感慨感慨以及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悲涼心緒。 【答案】C 【解析】“澹煙衰草有無中”,淡淡的輕煙,連天的衰草,隱現于遼闊的藍天之下,這里寫出了眼前景象的荒涼凋零。同時也是詞人面對朝廷孱弱、北伐無期的現實的一種悲涼情緒的流露,而并非表達了對收復中原的信心。 7下列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向是( )(2分) A詞的上闋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角度寫景,時節鮮明,色彩明麗。 B“一尊濁酒戍樓東”一句在下闕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C詞的下闕抒發感慨,儼然可見一位愛國志士的形象。
7、D這首詞氣勢雄健,意蘊深厚,體現了豪放之詞風。 【答案】A 【解析】“霜日明霄”繪出晴空萬里的秋日景象,“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耳目所觸,一片軍戎氣氛,響亮的鞭聲,耀眼的紅旗,這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景的,沒有體現到觸覺角度。 (二)閱讀下面三則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題。(12分)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之,又不得。瞋甚,復于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謝無奕性粗強,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謝去。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復坐,時人嘆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轉尚書令,
8、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云:“你謂我堪此否?”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注】王藍田:名述,襲爵藍田侯。后文的“文度”為其子。雞子:雞蛋。筯(zh):筷子。內:通“納”。嚙(ni):咬。事行便拜:授官的詔書一下達就立即接受。故,或許。杜、許,不譯何人,應為當時有名望的兩人。堪:能夠勝任。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復于地取內/口中 B嚙破/即吐之 C謝無奕/性粗強 D事行/便拜 【答案】A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又從地上撿起放入口中。所以應該劃分為:復于地取
9、/內口中。 9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1)瞋(同“嗔”,發怒意思) (2)數(詰責,數落) (3)闕(缺少) 10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之,又不得。 【答案】雞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轉,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鞋齒踩,又沒有成功。 【解析】止:停止。屐:古人穿的一種木制鞋,鞋底由木齒支撐。 (2)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答案】既然說能勝任,為什么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勝過我,據我看終究不如我。 【解析】堪:能夠勝任。讓:謙讓。汝:你。定:到底。 11結合三則短文內容,說說王藍田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答案】王藍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讓(寬容
10、別人),為人坦率。 【解析】從第一則短文中王藍田吃雞蛋時的動作、神態可看出他性格急躁。從第二則短文中王藍田面對謝無奕的數落、責罵不動聲色看出他懂得容忍他人。從第三則短文王藍田認為能夠勝任就不必謙讓,看出他坦率直爽的一面。 (三)古詩文積累。(8分) 12填補下列句子的空缺處。(每空一分) (1)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3)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7)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此之謂大丈夫。 【參考譯文】 王藍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雞蛋,他用筷子扎雞蛋,沒有拿到,便十分生氣,把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旋轉不停,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木屐踩,又沒有踩到。憤怒至極,又從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謝無奕性情粗暴固執。因為一件事彼此不合,親自前去數落藍田侯王述,肆意攻擊謾罵。王述表情嚴肅地轉身對著墻,不敢動。過了半天,謝無奕已經走了很久,他才回過頭問身旁的小官吏說:“走了沒有?”小官吏回答說:“已經走了。”然后才轉過身又坐回原處。當時的人贊賞他雖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寬容別人。 王述升任尚書令時,詔命下達了就去受職。他兒子王文度說:“本來應該讓給杜許。”王述說:“你認為我能
12、否勝任這個職務?”文度說:“怎么不勝任!不過能謙讓一下總是好事,禮節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說:“既然說能勝任,為什么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勝過我,據我看終究不如我。” 三、現代文閱讀(30分)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題。(17分) 從田湖出發去找李白閻連科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時代楔進我腦里永遠也拔不出來的一根樁。 成長是由無數、無數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過程疊加起來的;而成熟,是人生歷練的靜默不言的一種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離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兒,也許正是長大、成熟的一種準備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給我們的愛,多得常常從小院漫出來。然而這種愛,還總是不能化去
13、一個男孩想要離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決定出走了。 想到我決定要出走,有一種興奮在我身上鼓蕩著,仿佛不立刻離開那個家、那院子,我會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溫暖里。也就說走就走,把作業課本收起扔在窗臺上;把屋門、大門鎖起來;把家里鑰匙塞進家人可以找到的門腦上方的一個小墻洞兒里,就這么匆匆離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兒,又好像早就計劃好了要去哪兒樣,直到沿著大堤走離村莊,東山漸近,田湖漸遠,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瀉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離家去哪兒我要獨自蹚過伊河水,爬到對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師說過,九皋是伏牛山余脈東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國第一本詩集詩經上的“鶴鳴九皋,聲聞于天”,說
14、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說唐朝的李白,曾獨自從龍門走來,上過那山峰。還在那兒留過一首名為鶴鳴九皋的詩:昭化呈仙質,長鳴在九皋。 這首詩,有啥兒意味和蘊藏,那時我是完全不懂的(現在也不懂),但卻覺得不懂反而好寫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樣的靜夜思,因為人人都懂反而寫不得。 我總以為自己能寫出那種人人都不懂的詩,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樣坐在山頂,詩興大發,寫出一首好到別人都看不懂的詩。當然呢,寫不寫詩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終于離家出走、獨自走了很遠的路,經過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艱辛和奇遇,它們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頂上的一個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發酵鼓脹著,使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
15、離家出走的英雄氣。走小路,過村莊;在村頭遇到了土狗追著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驚馬從我身邊飛過去,彈起的灰塵落在我臉上,我都沒有絲毫的恐懼和驚異。我是要離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樣,獨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頂的九皋峰(一定要寫詩),我當然不能有任何的驚懼和擔憂。我就那么獨自沿著東山下的村莊走,不和人說話,不和人來往,旁若無顧,視若無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條“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頭頂,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陽燒在我的發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頂上,讓風吹著我的頭發和衣服,環顧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舉起揮動著,用我最大的嗓子對著天下喚:“有
16、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為了不在寫詩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過了兩個村莊后,到了第三個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這村名,煩),就有意繞過村莊,從村旁一片莊稼地里穿過去,沿著溝崖小道,攀著荊棵野榆走了很遠的路,到了終于可以看清山頂時,以為峰頂到來了,詩也可能到來時,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號那一刻時,卻從不遠處的山崖邊,蠕蠕動動爬上來一個人,收拾捆綁他在崖頭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們彼此一望,都怔著驚著了。他竟是我要躲要閃的三姑夫。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專門等我一樣出現了。我呆在崖頭邊兒上,三姑夫看著極吃驚的我,很快平靜下來連問了我三句話:“你怎么在這
17、兒?”“是你三姑讓你來這兒找我的?”“走,我們回家吃飯去。午飯都錯過時辰了。”我就這樣莫名其妙、前功盡棄地被我姑夫強拉硬拽著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飯,趕著日落和黃昏,就帶著我下山和過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21盛大、莊重的離家出走,就這么草草地收兵結了尾。一場人生莊嚴的夢愿與宣誓,還未及最后登上宣誓臺,就被人從夢中叫醒了。現實總是比夢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夢,被現實一碰即破后,我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登上那座山,再也沒有可能在那山頂李白待過的地方坐坐與站站,高舉著胳膊大喚了。 22我的少年就這樣了,還是那時候的李白好。 23可我連李白的影子都沒找到,就那樣在歷史與現實的錯口和李白分手了。
18、(文章節選自從田湖出發去找李白,較原文有刪改) 13文章記敘了少年時代的“我”一次出走經歷。請在下面橫線上補充恰當的內容,概述“我”出走的經過。(6分)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溫暖里,決定離家出走_ _ _【答案】“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溫暖里,決定離家出走“我”匆匆離家上路,想要獨自蹚過伊河水,爬到對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為了(離家出走)不在寫詩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特意繞過三姑住的村莊“我”被三姑夫半路強拉硬拽著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飯后被送回了田湖。 14欣賞文中兩處畫線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點。(4分) 【答案】文中畫線的兩句話都運用了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了“我”是一個渴望長大,渴
19、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與“自由”的叛逆少年。 15文章多次寫“我”欲站在峰頂“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達效果?(3分) 【答案】內容上:突現出“我”想要離家出走,以進行“我”一場人生莊嚴的夢愿與宣誓,以此來證明“我”的成長。結構上:呼應標題;突顯文章主題,立意深遠;引起讀者的共鳴,喚起讀者內心深處有關成長的記憶,以及懵懂少年時代的情感與成長的歷程。 16“我”渴望和李白一樣坐在山頂寫一首好詩,但最終“連李白的影子都沒找到”,你認為“我”的成長與李白有怎樣的聯系?請簡要談談。(4分) 【答案】文中說“我”離家出走,想去的地方是“伏牛山的九皋主峰”,而李白上過那座山,并留過一首名為鶴鳴九皋
20、的詩,而“我”覺得自己和李白一樣,也能夠在那山上詩興大發,作一首那樣的詩,同時,最重要的是顯示“我”離家出走的成功,但最后卻被三姑夫半路攔截送回了家,宣告了離家出走的失敗,及想要登到山頂作詩與宣誓成長夢想的愿望的破滅。文中將我的成長與李白聯系起來,暗示“我”的潛意識里學識想要有李白那樣的才情,個性要有李白那樣的灑脫等。此題意對言之成理即可。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題。(13分) 瓷板上的中國書畫李慧占古陶瓷上出現文字,早在三國時期就開始了。但直到六朝時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現形式存在,不能稱之為陶瓷書法,直到唐代,隨著長沙窯以書寫的文字來裝飾瓷器,陶瓷書法才算真正
21、誕生。陶瓷書法有平面的“瓷板書法”與立體的“瓷器書法”之分。除書法外,用國畫技法裝飾陶瓷則推動了“瓷板畫”的出現,從清中期開始,瓷板畫的發展走向了興盛。由土與火淬煉而成的中國陶瓷,經由筆與墨的浸染,從文化維度上脫胎換骨,從技藝晉身成為藝術。而一貫被譽為“中國美學之靈魂”的中國書畫,脫離紙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發出新奇別致的情趣。 瓷與紙有諸多類似,又大不相同。同樣清白素凈的基調,因為材質、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書寫者與欣賞者都得到不同的體驗。陶瓷書畫創作之前,書家對胚料的調制和瓷坯的性狀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書寫繪畫時才能恰到好處地控制運筆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則很容易流
22、露粗糙、呆板之相。 以瓷板作書畫,紙可以吸墨,瓷板卻不能;紙柔軟而輕薄,瓷板光潔而厚重。紙上運筆,講求力度、波勢和意韻,故常有“力透紙背”之說;瓷板行書,由于溫差導致的窯變,能夠讓料性發生變化,所有的力度,輕重緩急,提按使轉,所有的色相,濃淡枯澀,墨色變幻,賴火之功,會完全“現形”,因而更勝“力透紙背”,而是筆觸如刀刻。酣暢淋漓處,紙不可及也,但若沒有足夠的好料和書寫功力,也很容易“現丑”,釉中與釉下的書寫,會讓你筆行不暢,或浮或木,更遑論韻味,趣味。 好的瓷板書畫作品,非手功精湛、經驗豐富、悟性超凡又學養豐厚的書畫家不能為。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畫為藏家竟相追逐,繪出的各種山水人
23、物花卉走獸無不光彩傳神,栩栩如生,其筆法、墨韻、色彩和同時代的海上畫派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帶有濃重的傳達個性面貌的文人畫色彩。八人的題款,也都是書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練渾厚,浸透金石,盡現風流。有藏家細賞之下贊嘆,徐仲南手書灑脫秀逸,蒼潤俊朗;何許人行筆穩健,頓挫變化明顯,轉折圓渾,字與字之間少連筆,卻有綿延直下,一氣呵成之勢;畢伯濤筆法俊逸秀挺,豐潤靈活,有唐寅之氣韻晚清“淺絳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鳳池,有傳世瓷板畫作品昌江日對黃山圖,畫得精致而文氣十足,頗得文人山水畫之神韻的。瓷板上的題詩寫得靈動而呈才情,書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結字,以及每一筆的書寫,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適宜、疏密得當、
24、簡繁有度的程度,給人以一種沉著超逸的視覺美感。 古詩有七絕詠青花瓷之美:“雨過天青云破開,鬼谷下山入夢來。遠塵淡墨調煙雨,一見傾心鐫畫臺。”在英文里,“中國”和“瓷器”是同一個單詞china。瓷,連接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延續這種優美的傳統技藝,更需在其中糅入書心、文心。瓷板書畫,將書畫藝術、制瓷藝術及傳統文學藝術融為一體,既拓寬了書畫藝術的載體,又以不同書體、內容、章法之有機組合,為瓷器脫去“匠氣”“與煙火氣”,萃取出凝重質樸的魅力。 (文章原標題為遠塵淡墨調煙雨,較原文有刪改) 【注】淬(cu)鑄造刀劍時,把刀劍燒紅浸入水中,使之堅韌。遑(hung)論:不必談及。 17根據文章內容填空。(6
25、分) (1)瓷板上的中國書畫經歷了一個由“三國時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到“清中期瓷板畫的興盛”的演變過程。(2分) 【答案】六朝時以刻印模印等表現形式存在于陶瓷上的文字、長沙窯以書寫的的文字裝飾瓷器的陶瓷書法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相關信息的提取與概括。首先找準答題區域,由所給的信息可發現此題梳理的是陶瓷書畫的發展歷程,答題區域鎖定為第段。答題時結合所給的“三國時期古陶瓷上的文字”的形式,在段落內先找到表示時間的概念的詞語,再找出相關時期陶瓷書畫的特點形式即可。 (2)文章介紹“珠山八友”瓷板畫是從“畫”與“ ”兩方面具體說明的,而介紹昌江日對黃山圖則從“畫”、“_”與“書法”三方
26、面具體說明的。(2分) 【答案】書法 題詩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相關信息的提取與概括。答題區域在第段,根據信息提示內容可知“珠山八友”瓷板畫是從兩方面介紹的,文段從“繪出的各種山水人物文人畫色彩”是從“畫”方面介紹的,從“八人的題款,也都是書法精品”一句可以看出是從“書法”方面介紹的,其后的文字是從“書法”方面對其進行的說明。昌江日對黃山圖根據提示也可知從三方面介紹的,“畫得精致而文氣十足,頗得文人山水畫之神韻”是從“畫”方面介紹的,從“瓷板上的題詩寫得靈動而呈才情”一句可知是從“題詩”方面介紹的,余下的內容是從“書法”方面介紹的。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書畫特點的語句是“_”。(2分) 【
27、答案】瓷板書畫,將書畫藝術、制瓷藝術及傳統文學藝術融為一體,既拓寬了書畫藝術的載體,又以不同書體、內容、章法之有機組合,為瓷器脫去“匠氣”與“煙火氣”,萃取出凝重質樸的魅力。 【解析】此題考查對說明對象的特點的把握。閱讀題干可知作答時要從文章中提取能表現說明對象特點的原句。通讀全文,我們可知第一段講的是瓷板書畫的發展歷程,第二段講的是陶瓷與書畫的融合,第三、四段講的是陶瓷書畫與紙上書畫創作中的差異,第五段通過舉例說明好的瓷板書畫對書畫家的要求很高。第六段通過舉例說明瓷板書畫應具有的品質和特點,最后一句話是對瓷板書畫特點的高度概括,直接摘抄即可。 18文章第四自然段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分
28、析其作用。(4分) 【答案】四段將瓷板書畫和紙上書畫作比較。從吸墨程度、材料性質、書寫技法三方面比較說明了瓷板書畫和紙上書畫的不同之處,更加突出了瓷板書畫對料性和書寫功力的更高的要求。 【解析】此題考查了對說明方法的分析。分析說明方法應該結合具體內容答出具體從哪些方面說明了什么內容,有什么好處和作用即可。 19你認為瓷板書畫對創作者有哪些要求?請概括。(3分) 【答案】(1)創作者必須對胚料的調制和瓷坯的性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書寫繪畫時才能恰到好處地控制運筆的力度、速度和技巧。(2)創作者必須有精湛的手功、豐富的經驗、超凡的悟性和豐厚的學養。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把握以及提取相關信
29、息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讀懂題干要求,帶著題干的要求在文章中找出相關信息,最后將找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和整理。此題的答題信息點為第三段最后一句話和第五段第一句話,可以直接摘抄這兩句話,也可以將這兩句話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組織 四、綜合性學習與寫作(56分) 20(一)綜合性學習(6分) 1想象你將學校的“談讀書”主題活動上發言,請參考下列材料,結合自己的認識,寫發言稿。要求:(1)自選一個角度; (2)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的方法; (3)不超過150字。 【材料一】據統計,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韓國為11本,以色列為64本。2014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個人閱讀數量進行評價,2
30、0%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44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材料二】經典是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讀經典,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周國平說,讀經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體會人的偉大可以達到何種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時間來讀書,他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答案】示例一:據統計,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77本,必須承認,我們與韓國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確有不小的差距。可能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大多數人的閱讀轉移為快餐式的電子讀物,很少閱讀有深度的經典內容,我們呼吁廣大國民多讀經典圖書,提高閱讀質量。 示例二:據統計,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77本。中國人為什么“不讀書”?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沒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CFA考試行業監管分析試題及答案
- 站內公共服務設施優化考核試卷
- 關注市場變化的證券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烘焙食品企業生產設備升級考核試卷
- 玻璃保溫容器市場營銷渠道拓展考核試卷
- 電池制造與戶外廣告屏考核試卷
- 銀行從業資格證的復習建議試題及答案
- 出租資產招商方案范本
- 微生物樣本管理中的生態道德審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知識點提煉試題及答案
- 基于PLC的自動化立體倉庫控制系統設計
- 《囊螢夜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 2023下半年教師資格《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押題卷2
- 壓力容器年度自查表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培訓課件
- 小學數學-《圖形的拼組》教學課件設計
- 2023年學位英語考試真題
- 中國兵工學會團體標準立項論證投票單
- 四川省項目建設工作咨詢以下收費標準
- 眼屈光檢查 屈光參差的屈光狀態分析
- GB/T 4423-2007銅及銅合金拉制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