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悲傷的抗爭_第1頁
第二課悲傷的抗爭_第2頁
第二課悲傷的抗爭_第3頁
第二課悲傷的抗爭_第4頁
第二課悲傷的抗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課第二課悲壯的抗爭悲壯的抗爭六年級二班六年級二班 林佳萱林佳萱16年年9月月20日日1.黃海大戰黃海大戰【鄧世昌鄧世昌】(38)2.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丁汝昌丁汝昌】(910)3.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11-12)4.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原因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原因(13-14頁)頁)5.圖片(圖片(15頁)頁)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清朝海軍分為北洋、南洋、福建和廣東四支水師艦隊。其中北洋水黃海大戰 師實力最為強大,其他各支水師除廣東水師的三艘小型巡洋艦滯留北洋參加了海戰以外,因實力貧弱,在戰爭期間無所作為,坐視北洋水師的覆亡。 日本海軍各支艦隊于甲午戰爭爆發

2、前夕統一整編為聯合艦隊,由伊東佑亨海軍中將擔任聯合艦隊司令。聯合艦隊的編隊分為以下小隊:本隊第一小隊、第二小隊、第一游擊隊和第二游擊隊。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在朝鮮豐島海域突然襲擊北洋水師的濟遠和廣乙兩艘巡洋艦,隨后擊沉了英籍高升號運輸船,俘獲操江號炮艦即豐島海戰,甲午戰爭隨即全面爆發。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面臨著相同的任務:護送援軍、爭奪黃海制海權。 北洋水師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線巡弋,1894年8月10日,日本聯合艦隊迫近威海,清光緒皇帝責難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黃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憤怒和緩解輿論的壓力。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師主力艦

3、12艘由威海出發,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陸軍登陸。 與北洋水師在戰略上保船制敵為要不同,日本海軍在戰爭之前就制定了以艦隊決戰奪取制海權的明確計劃。當日本聯合艦隊護送援軍登陸仁川的行動完成后,1894年9月13日,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開赴鴨綠江口,搜尋向北洋水師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原籍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中國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那天是鄧世昌45歲生日。 有甲午風云、英雄鄧世昌

4、、甲午大海戰等多部文學、影視、戲曲作品歌頌其英雄壯舉,有墓冢、紀念館等多處可供紀念、瞻仰、憑吊。 光緒帝挽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愿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1894年9月17日,日國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

5、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后時刻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于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隨從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鄧世昌犧牲后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

6、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并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衛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光緒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師官兵200余人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

7、”巡洋艦回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但未得到上級命令,無奈港內待援,致北洋海軍陷入絕境。最后在彈盡糧絕,援軍來援的希望破滅之后,拒絕了伊東祐亨的勸降,服鴉片自盡以謝國人。 主要成就:鎮壓捻軍;出兵朝鮮,使日本干涉朝鮮計劃落空;甲午中英勇抗敵 中日甲午戰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

8、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將領,官至北洋海軍提督。安徽省廬江縣人,原名先達,也作禹亭,號次章。祖先明初從鳳陽遷居廬江,同治四年(1865年)遷居巢縣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參加太平軍,當太平軍大勢已去的時候,被迫隨隊歸順湘軍,不久改隸淮軍,參與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官至記名提督。光緒五年(1879年),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光

9、緒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師官兵200余人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但未得到上級命令,無奈港內待援,致北洋海軍陷入絕境。最后在彈盡糧絕,援軍來援的希望破滅之后,拒絕了伊東祐亨的勸降,服鴉片自盡以謝國。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志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

10、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并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主要包括:1.確認朝鮮獨立;2.中國向日本賠償軍費庫平銀三億兩(后兩億兩)3.中國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給日本(北京,湘潭,梧州不開放)4.中國向日本開放北京、沙市、重慶、蘇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處通商口岸;5.長江、西江、吳淞江及運河等內河航行權范圍; 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力量對比看,日本及其支持者實力強大,清朝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弱于日本。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各方面日漸強大,已是現代化國家,清朝中國還停留在農業社會,各方面還比較落后。這是中國失敗的客觀原因,但這不是最主要的。 第二,清政府對可能發生的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