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word 名師歸納總結 - - - - - - - - - - - -XX年鄉鎮基層黨組織建設網格化治理工作總結XX縣 XX鎮于 20XX 年 8 月由原滴水層鄉和XX 鎮合并而成,位于 XX州東南部,XX縣南端,東經 103 35-103 48 ,北緯 22 28-23 01 之間, 為 XX 縣行政中心所在地,南距國家級開放口岸河口105 公里,北距州府蒙自69公里;全鎮國土面積321.06平方公里 , 轄 13 個村民委員會和4 個社區居委會, 91 個自然村 ,117 個村民小組;全鎮總戶數 8992 戶 3.1 萬人, 其中農業人口 1.9 萬人 , 占總人口的 66%;全鎮轄
2、19 個黨總支 93 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總支 13 個,社區黨總支 4 個, 1 個機關黨總支,中心校黨總支1 個;有黨員861 名,其中農村黨員575 名,女黨員181 名,少數民族黨員 566 人;35歲及以下的189 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82 人;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XX鎮黨委以開展科學進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究基層黨組織建設網格化治理工作模式, 在農村黨總支開展了“五掛五聯系”黨建工作模式,在社區黨總支開展了“五式五帶動”黨建工作模式,并取得了肯定成效;現將工作開展情形匯報如下:一、在社區黨總支開展“五式五帶動”,努力構建社區
3、黨建網格化治理XX鎮有大圍山、 XX、大龍樹、衛國4 個社區,社區人口精選名師 優秀名師 - - - - - - - - - -第 11 頁,共 11 頁 - - - - - - - - - -16284 人,其中居民12907 人,農夫 3377 人,外來流淌人口786 人;4 個社區有黨總支4 個,黨支部 20 個,黨員 186 名,有 15 個非公企業,流淌黨員24 人;轄區內有機關企事業單位 150 個,部門黨委8 個,黨總支11 個,黨支部138 個,在職黨員1381 人,退休黨員331 人;始終以來,在社區黨建工作中,存在著資源整合不足,社區組織服務群眾的方式單一,社區活動陣地建設
4、滯后,功能不足等各種困難和問題;為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服務居民群眾、強化社會治理、促進和諧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制造力、凝結力和戰役力,不斷提升社區黨建工作水平;依據中共XX縣委的部署和要求, XX鎮于 XX年 9 月以衛國社區為試點,開展了“五式五帶動”立體黨建模式,構建社區區域化網格化治理;衛國社區組建于20XX年 9 月,位于 XX縣城北面,屬于XX 縣城新開發的城區, 國土面積 2.03平方公里; 有住戶 832戶, 總人口 2507 人, 其中農戶55 戶, 192 人, 流淌人口 195人;社區設黨總支1 個,總支委員4 人;黨支部2 個,共有黨員 28
5、人,其中男21 人,女 7 人;設社區居委會1 個,主任 1 人,副主任1 人,委員4 人;團總支1 個,團員9 人;民兵連 1 個,民兵24 人;社區工會1 個,工會會員20 人;婦代小組1 個;社區方案生育協會1 個;流淌人口方案生育協會 1 個;關懷下一代工作委員1 個;調解委員會1 個;治保委員會 1 個;消費者協會 1 個;殘疾人協會 1 個,殘疾人37 人;文藝隊 1 支,文藝隊員 14 人;社區駐有國稅、 財政、信用聯社等 29 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有黨員 413 名;有流淌黨員 1 人,黨代表 15 人,人大代表 6 人,政協委員 7 人,居民代表23 人,婦女代表2 人,社團代
6、表3 人;棋盤式設置組織,帶動黨組織設置網絡化掩蓋依據條塊結合、 資源共享、 優勢互補、 共駐共建的原就, 打破黨組織原組織設置形式,科學合理地設計社區黨組織的設置布點;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社區黨員進機關單位黨組織的“雙向”進入,以居住片區劃分對黨員重新進行登記公布,經選舉新組建樓宇黨支部、街道黨支部,行業黨支部,建立黨員在單位和居住地掛靠雙重組織關系和參與雙重組織生活的制度, 構建社區黨組織與駐區行政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雙向互動的組織設置形式,從而在社區范疇內建立類似棋盤一樣的縱橫交叉的黨組織設置網絡,排除黨組織設置空白點, 實現社區組織建設全掩蓋;同時,全面推行機關、社區、各社會組織共
7、駐共建,結隊聯建,形成蜂窩式的組織設置模式, 強化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緊密性、 依靠性、連接性;目前,在衛國社區共設樓宇黨支部 22 個,樓宇黨小組 25 個, 各樓宇黨支部、黨小組組織黨員對所住小區、街道進行清掃35 次,宣揚黨的方針、政策 28 次;成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選舉產生主席執行單位 1 個,副主席執行單位 4 個;聯席會籌集了工作經費8500元,執行單位牽頭召開會議討論工作方案,并和諧成員單位對衛國社區創先爭優、衛生整 治、辦公樓建設等工作進行調研2 次,仔細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積極想方法、出想法,充分發揮了主席執 行單位帶頭議事的作用;織網式構建體系,帶動社區服務全方
8、位拓展通過建立健全織網式的黨員服務網絡,訓練、引導和督 促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發揮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凝結 人心的作用,從而推動社區建立健全點、線、面相結合,無 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社會化和職業化相結合的社區服 務體系;一是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域單位黨組織廣泛開展結對 共建、雙向服務活動,簽定黨建共建協議書,把駐區單位的 人才資源引為為社區開展工作供應服務;目前,駐社區單位 共結成對子8 個,社區與18 個單位簽訂了共建協議書;二是充分發揮理想者服務功能,由黨員、共青團員、駐社區企 事業單位和社會群眾組成理想者隊伍,深化開展理想者服務活動;在衛國社區建立黨員理想服務隊13 支 137人,服務
9、隊依據理想者的專長、特長分為政策詢問隊、就業服務隊、環境衛生愛護隊、治安巡邏隊、家電修理隊、保健隊等等,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動方式開展為居民服務40余次,理想者為居民群眾供應便利的同時,對社區群眾思想和生活有了進一步明白,為社區各項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三是將單位辦公延長到社會化開放辦公,細化服務內容,將服務范疇從機關工作人員擴展到群眾,從社區居民擴展到駐社區流淌人口,實施“人性化”服務,駐社區單位利用街天設點集中辦公 6次,供應詢問服務600 余人次,發放宣揚材料3000余份;滲透式思想訓練,帶動社區精神文明整體聯動開展居民素養訓練宣揚,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學習型社區、學習型黨員創建活動,把多形
10、式多渠道的黨員訓練培訓方式融入社區精神文明創建,使社區黨員訓練常常化、常態化;一是廣泛開展社區訓練、文化、醫療講座3 場,依靠大圍山廣場等場地打造社區文明講堂、廣場健身操、科技電影周、歡樂大舞臺等一批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品牌;二是引導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幫助黨組織建立社區群眾“開放式黨?!?,開展社區黨性訓練工作,使黨性訓練、黨的聲音在社會層面高頻率顯現;三是整合社區內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會代表、婦女代表、居民代表、社團組織代表、行業協會代表八類代表資源,實行1 個代表聯系10 戶群眾,傳達黨的方針政策,收集和反饋群眾看法,使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入樓、進家庭、到人頭;目前,共有各
11、類代表 32 名與 301 戶群眾建立聯系制,深化居民群眾100 余人次,調處沖突糾份5 件,收集群眾看法22 條,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標桿式建設樣板,帶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化開展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積極推動黨內民主示范和基層模范黨支部示范建設,引導社區改革創新,推動民主自治,使社區黨建做到學有板樣,樹有標桿;一是活動陣地科學化;在社區活動陣地建設上,通過整合文化等各塊資金, 對信息服務中心、黨群愛心救濟站、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醫療衛生室、警務室、方案生育服務室、科普室、電教室等進行科學布局設置, 實現“一站式服務” ,綜合開發利用,增強為社區居民服務的才能,使活動場所成為社區黨組織
12、辦公議事、黨員活動、訓練培訓、便民活動、文體消遣的綜合陣地;二是工作治理規范化;建立健全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社區干部治理制度、“三會一課”制度 、黨員治理制度、居務公開制度等多項制度,使社區基本實現了治理制度化、工作規范化、運轉高效化的“標桿式”規范治理;三是黨員作用模范化;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通過實行駐社區黨員報告制,亮出黨員身份,開展黨員責任崗、黨員責任區活動,樹立社區各個領域黨員的形象,逐步提高他們對社區黨建工作的熟悉,增強對社區黨組織的認同度,使他們真正觸入社區工作,帶動廣大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工作積極性,增強社區意識和參與意識,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共享式整合
13、資源,帶動社區公用設施共建共享各部門、社區本著共建、共進展、共受益的原就,整合各渠道的資金項目,在社區挑選相宜地點建設集訓練、培訓、學習、活動、會議為一體的綜合性設施;整合民政、勞動保障、司法、計生、文化、衛生、廣電、老干等部門進入社區的資源,從政策、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大對社區的支持,通過資源再安排,實現社區單位、社會組織各項設施共建共享共用;社區內有條件的單位,把單位的圖書室、健身房、會議室等場地定時免費為聯建單位的黨員供應開放式服務,強化黨員、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目前,已結對的18 個駐社區單位活動室為共建單位實行每周五定期開放,實行了黨組織資源共享;投資130 余萬元的社區辦
14、公場所也已竣工驗收,即將投入使用;通過在衛國社區推行“五式五帶動”黨建模式,創新構建了區域化立體式的黨建格局,完成了組織設置調整、社區干部培訓、結對共建、雙向交叉任職、黨員訓練治理、陣地建設等基礎性工作;全面落實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和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的“三有一化”工作要求,強化社區服務、凝結、治理、維穩“四大功能”,達到創先爭優活動以社區黨建工作相融合,促進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在社區全掩蓋;二、在農村黨總支開展“五掛五聯系”,努力構建農村黨建網格化治理依據中共XX 縣委關于在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中推行五掛五聯系黨建模式構建農村基層黨建風格化治理實施意 見的通知精神,為進一步加強和新形勢下
15、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新時期的黨群、干群關系,凝結黨心、民心 , 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水平,促進全鎮經濟社會的全面進展, XX鎮于 XX年 3 月起在 13 個村黨總支中開展了“五掛五聯系”工作,努力構建農村黨建網格化治理模式;建立機構,加強領導;為加強對“五掛五聯系”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黨委專職副書記為副組長,鎮紀委、黨政綜合辦、組織辦、團委、婦聯和各村黨總支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黨委副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相關人員為成員,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為工作順當開展奠定了基礎;仔細細致,預備充分;今年3 月份,在鎮黨委換屆選舉終止后,準時對
16、鎮轄區內的5 代表 1 委員情形、縣級掛鉤部門情形和各村黨總支情形等基本情形進行了仔細調查摸底、 分析討論后,制定了關于在全鎮各村黨總支推行五掛五聯 系黨建模式構建農村基層黨建網格化治理的實施方案;準時部署,快速啟動;4 月 1 日,召開了有鎮黨政班子成員、機關站所長、各村三職干部、高校生村官、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參與的工作部署大會,鎮黨委書記對 “五掛五聯系”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方法步驟和完成時限作了動員支配部署,工作全面啟動;整合資源,全面掩蓋;打破部門條塊分割,整合資源, 構建立體式服務組織體系,“五掛五聯系”組建完成;縣環保局等 13 個縣屬部門分別掛鉤幫扶13 個村委會;
17、 13 名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分別聯系13 個村委會; 91 名村“兩委”成員分片掛113 個村民小組; 53 名黨代表掛95 名黨員和150戶群眾; 89 名人大代表掛178 名致富帶頭人和445 名困難群眾、267 戶低保戶、 93 戶五保戶; 65 名婦女代表掛325 名婦女能人和131 名困難女群眾;35 名團代表掛25 名青年致富帶頭人、 20 戶青年種養植戶和55名困難團員; 104 名村民代表掛 520 戶群眾; 9 名政協委員掛2 名致富帶頭人、3 名困難群眾、 5 戶低保戶和3 戶五保戶; 318 名黨員與 3200 名群眾結對聯系;健全機制, 強化保證; 為保證工作得到落實,
18、增強實效,我們建立健全了XX 鎮鎮村黨建結對聯創方法、XX 鎮黨委委員聯系基層黨代表制度、 XX鎮五代表一委員列席黨委 會制度、XX 鎮黨代表述職方法 、XX 鎮機關干部職工大下訪制度、XX鎮黨代表視察方法等制度措施,并抓好落 實;真情服務,成效初顯;結成幫扶對子的五代表一委員, 真心為群眾服務, “掛鉤聯系組織強活力、掛鉤聯系群眾強進展、掛鉤聯系民心強根基”的目標得到初步實現;如縣林業局在掛鉤幫扶補嘎村委會中,為村黨總支解決了1 萬元黨組織建設工作經費,開展了紅豆杉等種植培訓,免費為群眾供應草果苗等經濟作物苗木,為村委會配備了電腦等辦公用 品;縣黨代表、 XX鎮黨委書記掛鉤聯系前進村委會,注意掛鉤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諧項目資金20余萬元,使村委會活動室、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打牢了經濟進展基礎;鎮人大代表、鎮人民政府鎮長掛鉤聯系半坡村委會,注意該村的產業培植, 和諧資金 2 萬元用于鐵皮石斛的培植, 半坡村貧困戶5 戶、黨員10 戶、群眾5 戶得到了扶持,目前,全村石斛已進展至100 余畝,增強了群眾增收后勁;鎮人大代表、阿季伍村黨總支書記劉興書掛鉤聯系季伍第一村民小組,積極發揮表率示范作用,種植中華紅心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