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優秀教案_第1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優秀教案_第2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優秀教案_第3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優秀教案_第4頁
《廉頗藺相如列傳》優秀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 容備 注課 題: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學目標:1.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2.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 3.認識廉頗藺相如的思想品格;學習他先國后私的愛國主義 精神以及廉頗嚴于律己,有錯就改的精神。重點難點:1.歸納文中重點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學習辨析詞義,判斷文言特殊語法現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賞文中個性化的對話描寫。教學方法:誦讀法、歸納法、“引導探究”學習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他是一位史學巨子,又是一位文學奇才。只因仗義直言,卻身受酷刑。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巨創之下,他發憤著書,寫出了千古不朽的

2、史家絕唱他就是我國西漢時期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遷。他嘔心瀝血的創作結晶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他史記中的一篇作品鴻門宴,這一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史記中另一篇作品廉頗藺相如列傳。二、解題 1.作家作品: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學者,任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司馬遷少年時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歲以后,司馬遷遍游祖國南北,考察風土人情、文物古跡、搜集史料、研究社會,為他以后創作史記準備了豐

3、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108), 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敗投降了匈奴,他因為替李陵辯解,觸怒了漢武帝,被迫入獄,受到了宮刑。他在獄中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 記述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文體簡介:傳記,是記錄某人生平事跡的文字。史記全書共130篇,包括下列五種體裁:本紀(12):按年代記敘帝王言行和政績。世家(30):記敘諸侯國的興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跡。列傳(70):記敘各類名人的生平和事跡。表

4、(10):按年代譜列各時期重大事件。書(8):記錄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 其中,本紀、世家和列傳都屬于傳記文。 三、了解背景:戰國后期,七雄并峙,戰火頻繁。七國之中秦國最強大,它采取“遠交近攻”的政策,各個擊破,力圖吞并六國。趙是北方還有點實力的國家,秦一時難以吞并,便用訛詐的手段掠奪它的土地和財物。趙依仗廉頗、藺相如二人,軍事上嚴密戒備,外交上不卑不亢,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保護了國家的安全。本文著重記敘了二人團結合作,與強秦抗爭的故事。 四、預習檢查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系統集成P52) 繆公(mù ) 避匿(nì ) 繆賢(miào) 湯鑊(huò) 雖

5、駑 (nú)  肉袒  ( tn  )  盆缶 (fu )        召有司案圖(àn ) 澠池(min) 詐詳(zhà)(yáng) 列觀( guàn) 左右皆靡(m)舍相如廣成傳(zhuàn) 禮節甚倨(jù) 秦王不懌(yì) 使其從者衣褐(yì)(hè ) 持其璧睨柱(nì) 可予不 (fu) 遺趙王書(wèi ) 

6、                     五、整體感知,梳理文章思路提問:課文按什么順序寫了幾件事?以藺相如為主、廉頗為賓,全文寫了三個故事:第1段: 廉藺簡介第27段:完璧歸趙第810段:澠池之會第1112段:將相和(負荊請罪)全文以時間為序展開敘述。六、講析課文1-5節 (一)閱讀課文第1至2段。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查閱工具書,將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明確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7、 3、提問:文章開頭與一般傳記寫法相同,介紹了廉頗、藺相如的身份地位。從節選的這一部分看,文章以記述藺相如為主,為什么開篇對廉頗介紹的比較詳細而對藺相如介紹的比較簡略?且將廉頗置于藺相如之前? 明確:介紹廉頗較詳,介紹藺相如極為簡略。一個是戰功赫赫、地位顯貴、天下聞名的良將,一個是地位卑微、不為人知的小小食客。通過對比 ,為下文廉頗自恃功高而鄙視藺相如的出身埋下伏筆,為后面兩人矛盾的產生做了鋪墊。“為宦者令繆賢舍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確:舍人地位低微,況為宦者令舍人乎!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愛國的品質作了反襯: 出身低賤,但品格崇高,才能出眾。又,為藺相如被薦使

8、秦設伏。)(二)閱讀課文第3段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概括第3段大意。 (故事緣起)  本段寫趙國君臣議而不決,“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為本段關鍵句,分析這一句話的作用。(烘托相如膽識,為相如出場作鋪墊)(三)閱讀課文第4-5段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從來史筆求簡。試比較下面兩組話,說說哪一種寫法好? a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b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勇而有謀,宜可使。” (分析:b的寫法不好,用b的寫法,則繆賢敢于薦舍人去充當使者、趙王同意召見相如,

9、均不可得而知,視國家大事為兒戲,不符合史家選材原則。另外,作者借繆賢之口,讓讀者初步了解到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這樣,通過側面描寫突出了藺相如的為人性格和智勇雙全,為下文張本。)3、齊讀第5段:5段: 寫藺相如奉璧出使 。通過對形勢的分析,并主動出使秦國,從正面表現其智謀和勇氣。教師將藺相如的對策語連貫起來朗讀一遍,然后帶領同學分析它的特點。(見事深刻、決斷明確真乃快人快語;對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聯系上文說說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場上的特點。(設伏陪襯虛寫一出場便不同凡響。)(四)整理前五段詞語。 通假字:斧質(鑕)可予不(否)奉(捧)璧古代慣用語:“見”用于表示被動(

10、徒見欺)/“于”也用于表示被動(幸于趙王) 七、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第二課時一、講析課文6-13節 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梳理“完璧歸趙”故事情節開端(3-5):強秦索璧趙王 求使 繆賢舉藺 奉璧出使經過(6-10) :獻璧取璧 歸璧于趙廷斥秦王結果(11-13):畢禮而歸 拜上大夫3、提問:(1)在“完璧歸趙”這一故事中,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敘了藺相如與秦王斗爭的過程。在“完璧歸趙”的欺詐與反欺詐斗爭中,表現了藺相如怎樣的思想性格?(足智多謀、勇敢和不畏強暴)(2)聯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注意其細節描寫: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怒發上沖冠”運用了夸張

11、手法,十分生動地形容出了藺相如的憤怒。)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一個“睨“字就把那種與璧同存亡的堅決神態勾勒出來,也有著不把秦王放在眼里的懾人氣勢。)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視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喪而又無可奈何的樣子,秦王和群臣在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詞窮、無計可施、不知所措的尷尬情態躍然紙上。)二、講析課文14-16節(“澠池會”)1、疏通文段,掌握重點詞語和文言句式。 2、思考探究: 澠池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舉行的?(“其后,秦伐趙殺二萬人”。補充說明: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在戰后有舉行雙方國君會晤的慣例。)

12、這樣的背景說明了什么?(趙是以戰敗國身份與會。)秦王為什么主動提出舉行這次會晤?趙王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懷好意,借會晤取得戰場上沒有取得的東西,所以趙王畏秦詐騙。)補充史實:秦一向以詐和力制服諸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為好會”為名騙魏主將公子卬來會,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將,大敗。前313年,張儀以獻地六百里誘使楚懷王與齊斷交。齊楚斷交后,張儀改為獻地六里。澠池相會一方面突出了藺相如臨危不懼、從容應對的機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寫到了廉頗。說一說表現了廉頗怎樣的思想性格?(足智多謀、有膽有識。a 正是廉頗“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以軍事力量作后盾,挫敗了秦方以武力相脅的陰謀。表現了

13、他的勇敢和不畏強暴。b廉頗考慮到澠池會的最壞結果:秦方扣留趙王。以“請立太子為王”擊破秦的陰謀。說明他足智多謀謹慎持重,有長遠眼光)三、講解第17至21段(“廉藺交歡”)指出這部分要求背誦,然后齊讀。劃分本部分層次,為誦讀作準備。(廉頗“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諫廉頗“負荊”)在你看來,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話?(“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國家之急”是指什么說的?(強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說的?(“兩虎共斗”)誦讀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明人李贄評相如“引車避匿”一事說:“節節見相如智勇俱妙。”試結合這段話說說“妙”在什么地

14、方。(相如深知廉頗公忠體國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國家之急”相許,足見其胸襟闊大,如此方能使廉頗頓悟已非。)廉頗始而“宣惡言”,聞藺相如語即“肉袒負荊”,“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前后對比說明了什么?(說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聽了藺相如的那一番話后,十分感愧,立即從計較個人得失的立場轉到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確立場上來,表現了廉頗公忠體國、勇于改過的精神。四、討論歸納人物思想性格。 本文通過對比體現人物性格: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強暴、胸懷坦蕩、忠君愛國;(蘇軾:“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廉 頗:目光長遠、有勇有謀、以國為重、勇于改過五、分析文章選材特點。 1、文章寫的是合傳。

15、兩個人物一生事跡很多,在紛繁龐雜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的? 明確:作者緊緊圍繞主旨,從廉藺二人一生紛繁的材料中,從不同的側面選取了既分別突出兩人功績又與兩人相互關聯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既有獨立性,又有連貫性,情節相當完整,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兩件反映秦趙兩國之間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國內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發展中得以體現。選材是相當典型的。 (2)作者對于已選材料又是怎樣精當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 明確:作者根據主旨的需要,對于已選材料,分別采取了明寫、暗寫、詳寫、略寫的方法。明寫者詳,暗寫者略。 表現在人物描寫上,作者以藺相如為主,詳寫、明寫;以廉頗為輔,略

16、寫、暗寫。但文中都能做到各盡其妙,使廉、藺二人的性格同樣鮮明、突出。“完璧歸趙”完全寫藺相如,主要表現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胸懷和智勇雙全的品質。“澠池相會”詳寫藺相如,主要表現他的機智果敢;略寫廉頗,表現他參與決策,勇而有謀,以軍事力量支持藺相如外交斗爭的愛國行動。“將相交歡”合寫兩人,還是以藺相如為主,通過藺相如的先國后私,廉頗的勇于改過,把兩人的思想統一到愛國這一基本點和共同點上。 在事件經過的敘述上也有詳略之分。如“完璧歸趙”部分,對秦決策寫得詳,入秦經過寫得略;對秦斗爭寫得詳,斗爭結果寫得略。 六、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明確:以藺相如為例,作

17、者運用了多種文學手段刻畫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如繆賢推薦藺相如,從他的推薦中,可見藺相如的膽識與智謀。 正面描寫。如直接描寫藺相如的語言、行動、表情和神態。在正面描寫時,有時集中筆力寫一個人;有時同時寫兩個人,通過對照,表現藺相如;有時用環境氣氛烘托,如藺相如獻璧時,秦王“傳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顯示了秦廷的威嚴氣氛,烘托出藺相如不為威勢所懾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對比映襯,相輔相成。文章一開始作者對廉頗與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進行強烈的對比:“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宦者令繆賢舍人也”。使二人身份一高一低、一貴一賤,從而造成強烈的反差,緊接下來作者又用趙國君臣對秦國欺詐性的來信“計未定”,來襯托藺相如的智謀過人;在“完璧歸趙”一節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貪婪與欺詐來反襯藺相如的機智與勇敢;在“澠池會”一節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厲內荏,窘態畢露來反襯藺相如的大智大勇。 (2)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在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對話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節干脆由對話來表達,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先說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陳詞,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松警惕;有時直言斥責,有理有據,雄辯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