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_第1頁
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_第2頁
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_第3頁
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_第4頁
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楊氏太極拳入門指引(由自逸湘居士)太極生於無極,欲練太極先返無極,故以三線放松功為太極入門功。一、松:練拳須從無極始,就先要練松,返歸無極。具體功法就是本門入門功三線放松功,南懷瑾先生在太極拳與道功一文中所說風擺梅花就是說的這功法。二、無極生太極:一路的松下去,是練不出太極拳的,松了之后要練站樁,本門的站樁功稱為立禪。慢慢就會練出丹田之氣,而太極拳講究動靜相間,要同時練坐功與配套的道功,要練氣長,要練吐納。三、無意識力:魏前輩書中稱為無意念力,書中“九曲珠解"提到:老拳譜講"有氣則滯,無氣純剛",這里的無氣,是指無意念所支配的行氣方式,而無意參雜其中,自然產生的內

2、氣運行能使全身透空,并延身外形成意想之無邊無沿的渾圓氣球。這無意識力主要是與我們平常用力的非自主神經系統做區分,這無意識力用的是自主神經系統,練到雙手能浮至約與肩同高,就初步功成,這恰是起式,就可開始練拳架了。魏前輩書中"內功理法釋要"提到:"起式"尚未抬手之際,而意念早已開始在周身醞釀,使各部位的內功理法依序到位。四、丹氣脈動:這是入門初級班的驗收功法。太極拳有所謂九曲球之說,這丹氣脈動就在引動體內之氣球,使其跳動,動到能帶動全身上下震動,就初步功成,第一階段驗收。逸湘居士:別小看這"入門"指弓I.在楊氏是只教"入室弟子&

3、quot;的.楊澄甫前輩當初在杭州中央國術館是不教這個的.又比如這入門功法的"坐功"魏前輩的書中也沒教(他書中只提到楊健侯前輩經常練坐功的)。又比如說這無意識力,或許我見識少,我所接觸過除本門傳承外,沒一個練過的.所謂不點不通,一點就通,若再練中級功法的"太極勁氣",就不會懷疑"楊無敵"這稱號是怎麼來的了?也因何說,明師難求!入門功法除丹氣脈動外都已發完,另有輔助功法,禮敬式,與易筋經十二式這三個功法不適合文字敘述只能口傳心授故未發上.這拳架怎麼打,一般的練法是照著老師的示范依樣畫葫蘆,可是畫虎畫皮難畫骨,何況是這講究”內功”的內家拳

4、,如何看得出這老師的“內功"是如何“用"的呢?這太極拳這麼慢慢的打是何原因呢?如何出功夫呢?照一般的練法這些問題很難解,可是如果第一階段的基本功扎實就根本不是問題了,這運起無意識力雙手浮起至與肩同高守著這個大氣球,以意導形去比劃出拳架就是了,開始練的慢是氣跟不上形,慢慢的練到”意到氣到”就可越打越快,快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有技擊功用的拳了,不再是常被外人批評的“太極操”了,這是初級拳法這階段要持續站樁與坐功以養內氣,要進入中級功法就要練“太極勁氣",轉氣成勁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之一:三線放松功三線放松功練太極內功首重松、靜、自然,故以三線放松功為入門功法(1)雙手結太

5、極印:雙腳并攏,膝蓋放松,左手拇指尖置于無名指根,右手拇指穿入此洞其余四指置于外,雙手置于小腹,女生相反。(2)第一線:運用心念想象天降甘霖,由頭頂經身體前方流下至腳底,把身體洗得干干凈凈。(3)第二線:由頭頂經身體后方洗向腳底,把身體洗得干干凈凈。(4)第三線:由頭頂經身體兩側洗向腳底,把身體洗得干干凈凈。(5)然后想象全身由腳底向上逐漸變透明,腳部變透明、膝蓋變透明、大腿變透明、腹部變透明、胸部變透明、頭部變透明,全身像玻璃一般透明。(6)在觀想透明的放松態持續十分鐘以上。(7)收功:舌頭逆時針轉九圈,口水分三口吞下,第三口吞下后,吸一口氣納入丹田,閉住呼吸,吐氣。共做三次。(8)調息南懷

6、瑾先生在"太極拳與道功”一文中說到的"風擺梅花”說的就是這"三線放松功"且貢獻大家太極拳之一項基本動作,亦就是內功的搖。什么是搖?即人站直,兩足并緊,全身沒有任何一處著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隨之輕搖,身如老樹迎風,就是臺風之來也不著意,隨之而搖,身體逆動,這叫作風擺梅花,名字極富詩意。搖之久,可將身內氣機搖通,老年人練它,功效不減于太極拳,更可能比太極拳還要太極。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三線放松功與立禪的手式,為方便初學者學習逸湘:三線放松功通常練完接著練立禪,初學著最佳時間是傍晚六時前后一小時,其次是早上太陽出來后一小時內,午夜十二時至第二日太陽出來前不可練,

7、太餓或太飽不宜,女性生理期勿練,調息把呼吸調勻即可,三線放松功加立禪要三十分鐘以上,松與否要自己體會。太極印1太極印2太極印3就是本門入門第一樁(立禪)的姿勢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之二二站樁(立禪)體空映徹氣沉涌泉乾坤定位坎離升降配置五行八卦是用一、雙腳張開略與肩同寬,雙腳掌平行,略下坐至穩,身略向前傾,重心在前。雙手置兩腿旁,虎口對褲縫,前四指微向上翹,使頭頂百會,下身會陰及雙腳底涌泉之聯機中點,三點連成一直線f松百會-松會陰,兩眉向旁開,開玄關竅。意念如秋陽照身,全身酥暖。二、收功:收左腳同時吸氣,頭下壓彎腰吐氣,雙手下垂,伸直腰吸氣,頭最后上抬,雙手由胸前雙掌相*導氣入丹田。三、心法:松、

8、靜、自然。四、練功時間:最佳I下午六點前后一小時;次佳I早晨日出后一小時內。凌晨至日出前不宜。吃飯前后一小時不宜。五、立禪的功效:立禪初學者可強化腎經能量,根據王唯工博士氣的樂章一書中研究,初學者練立禪(其書中稱為站樁功)后馬上以經絡儀量測,可測得腎經能量明顯提高。腎經能量中醫稱為先天之氣,實為將下半身血液送回心臟的能量,心臟有充分的血液回流才能有充分的血液送出,也能減輕心臟的負荷。故腎經在血液循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腎經能和心臟充分配合完成血液循環在中醫稱為心腎相交。如此全身血液循環可逐步改善,最后達到打通任督的境界。立禪又可代替坐禪,目前一般人腎經大都不好,其實不適合坐禪,不坐沒事,坐下

9、去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反坐出一身病來。而且很多人不坐雜念不來,一坐下去雜念紛沓而來,立禪則較不會有雜念。注思1、重心在涌泉,腳跟是虛的,上身要直,如向前貼墻,意念如邱楊照身,暖而不熱,立禪一開始要手掌與地平行勞宮接地。2、別在當風處練,最好在室內,古時候都在"練功房”內練的。(非入室弟子不教的)3、站樁時不可有導引,只有放松,但要保持頭腦清醒,不可昏沉,不可舌頂上顆(要氣通后自然上頂),要符合自然,才能無中生有,生出生生不息,無中生有是太極入門第一關,無極生太極,才能稱為太極拳。4、收功作一次效果不好可多做幾次,另外敲丹田可用力一點,并多敲幾次,初練氣血為全通,練完走動一下是不錯的

10、辦法,大腿肌肉酸可站高一點,膝微彎即可。立禪1立禪2楊氏太極內功入門功法之三:無意識力練這無意識力要從“開合樁"下手,雙腳張開約與肩同寬,雙手置于小腹前,手心相向,去感覺兩手之前有個"氣球",如感覺到氣球,讓氣球如吹氣一般脹大脹到最大后,讓氣球變小,慢慢回到小腹前的"小氣球"。如此反復9至18次,以9為倍數,氣球能順利脹大縮小后,將手掌翻向下,試著讓手浮起(好像讓氣球往上頂),浮至可浮起的最高點(剛開始氣不足,浮不高)慢慢下降(好像手放在氣球上,球往下降)降到小腹前,再往上浮,如此反復9至18次,當能浮到與肩同高,就功成了,可練拳架了楊氏太極內

11、功入門功法四:吐納1、 兩腳張開略與肩同寬,雙手于兩側自然下垂。2、 吸氣入丹田,吸氣同時雙手前平舉,手掌向前,全身放松,膝蓋略彎。3、 吐氣,吐氣同時雙手緊握拳,手心轉向上收回腰際。全身緊繃,膝蓋伸直,腳趾扣地,收會陰,提肛。4、 如此吐納約二十回,吸氣,閉住呼吸,雙手與下單田圈成一圓如抱大球一般。至不能忍耐,吐氣,繼續吐納。至呼吸調節順暢后,再閉氣,如此反復三次。最后一次閉氣后調節呼吸至順暢后收功。5、 收功:同立禪。楊氏太極內功中級功法(太極勁氣)名目簡介以下僅將功法名目做個簡介1 .氣動樁2 .合掌式3 .鷹盯樁4 .固膜布氣5 .洽骨洗髓6 .收氣式7 .大周天行氣混元樁分下元中元上

12、元分別對應下丹中丹上丹練無極樁練到手能上浮到下丹位置改為報球就是下元樁如手不能上浮要用力上舉則練之無益若手能上浮到中丹位置可練中元樁我們來檢視一下依我認為要做的到上述要求才合乎開始打拳的條件首先頸宜正直意含頂勁(檢視一下做到沒,很多人才T了幾年拳也沒搞懂"頂勁")含胸拔背(又是一個難題)沉肩垂肘(很多人打了幾年拳也沒搞懂)兩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很多老師不解為何就給改了)松腰胯(不少人打了幾年拳也沒搞懂胯在那如何松)氣沉丹田(氣在那?丹田又在那)這些都做到了可以開始打拳了兩手向上平舉(這是外形)"內"是如何呢?丹田氣一發會感覺到尾履"自然&quo

13、t;一收氣向上到腰此時摸后腰會摸到鼓起的兩條肉(脊柱兩旁)然后由脊柱兩旁向上經肩到上臂外側到小臂如果此時去按兩手會感到一股向上抬之力若壓的多一點會被發出這是搠勁(太極八勁之源)也是楊太的起手式練到這步功夫就可以開始打楊式太極拳了這說的是太極拳的"有"楊式易筋經十二式一靈鷲俯水大字翻擰二白蛇吐信左右穿擰三青龍回首前后旋擰四金憾鐘左右擺腰五右轉太極逆時轉腰六左轉太極順時轉腰七丹鶴覓食提踵按膝八卷龍降地逆時旋膝九蟠龍升天順時旋膝十撥云見日外開旋踵十一涌泉會源內合旋踵十二提入丹田拍膝固種道功(坐功的收功)1.乾沐浴(各612次)(1)雙手掌雙互搓熱,由上向下按摩臉部。(2)雙手拇指背雙互搓熱,由內向外按摩上眼眶、下眼眶,按壓眼角。(3)雙手拇指背雙互搓熱,按摩太陽穴。(4)雙手掌雙互搓熱,按摩耳朵,以食指按摩耳前、耳后。(5)雙手食指插入耳中,頭后仰,食指彈出。(6)雙手掌按住雙耳,以食指敲后腦(左右鳴天鼓)。(7)雙手食指按摩鼻骨與臉骨相接處。(8)右手握拳輕敲口四周。(9)叩齒36次。(10)雙手交替由上而下按摩喉部。(11)雙手交替由上而下按摩頭部與頸部。(12)雙手由上而下按摩胸部。(13)雙手由上而下按摩身體兩側。2 .氣涌帶脈雙手由后向前沿腰部按摩帶脈。3 .拍腿排濁左腳伸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