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管理會計概述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1、作用(側重點)不同財務會計:對外,向上級和有關部門以及與本企業有經濟關系的團體和個人提供資料。管理會計:對內,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2、內容不同財務會計:著重于反映過去,提供信息。管理會計:規劃未來,控制現在和評價過去,著重于規劃未來。 3、研究對象不同財務會計:以整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為對象。管理會計:可以是整個企業,也可以是車間、部門小組甚至責任人為對象;可以是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也可以是某一具體方面。4、核算方法不同財務會計:必須遵守國家規定的會計制度,主要采用會計的方法。 管理會計:只服從管理人員的需要,不受會計制度的限制,可以
2、采用會計的、統計的或數學的方法,更多的是采用數理統計方法。 5、核算要求不同財務會計:力求準確。管理會計:不要求絕對精確,只要計算近似值,能為決策所用。6、責任不同財務會計報告是正式報告,具有法律責任。管理會計報告是沒有統一格式的內部報告,不具備法律責任。 7、時間上不同財務會計報告必須定期編制。 管理會計報告根據需要決定,不要求定期編制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管理會計是利用會計資料對經濟效益進行預測、決策的。而這種預測、決策是否正確,最后還是要通過財務會計進行檢驗。管理會計不能離開財務會計單獨存在。第二章 管理會計的基本方法變動成本(成本的習性)指發生總額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化而成正比例增減變化
3、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成本總額保持穩定,與業務量的變化無關的成本(單位變動成本不變動,單位固定成本不固定)約束性固定成本管理當局的決策無法改變其支出數額的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當局的決策可以改變其支出數額的固定成本付現成本是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所能改變其支出數額的成本。沉入成本是過去已發生并無法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所改變的成本.原始成本是已購置或生產的財產物資所發生的實際成本。重置成本是指按目前的市價來計量的所耗資產的成本。相關成本是指制訂決策相關的成本。無關成本是指與制訂決策所不相關成本,因而決策時可不予考慮。可控成本是指考核對象對成本的存在能予控制的成本。不可
4、控成本是指考核對象對成本的發生不能予以控制的成本??杀苊獬杀臼侵赣蓻Q策方案改變時某些可免予發生的成本,或者在有幾種方案可供選擇時,當選定其中一種方案時,所選方案不需支出而其他方案需支出的成本(常為相關成本)。不可避免成本是指無論決策是否改變或選用哪一種方案都需要發生的成本,也即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發生的成本差別成本是指兩個不同方案之間預計成本的差異數,邊際成本是指產品的產量每增加一個單位所需增加的成本,在大批量生產情況下,由于在一定的生產能力范圍內,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品只增加變動成本,所以邊際成本常表現為變動成本。機會成本是企業作最優決策時必須考慮的一種成本,多種利用機會時選定其中的一種就必須放棄
5、其余幾種,選擇資源利用的最優方案,在分析所選方案的收益時,就要將其余放棄方案中最高的收益額作為選定該方案的機會成本。責任成本是一種以責任中心為對象計算的成本,它是考核評價各責任中心經營業績和職責履行情況的一個重要依據。責任成本的計算原則是誰負責誰承擔的原則。責任成本大部分是可控成本?;旌铣杀痉纸夥椒ㄍǔS泄こ碳夹g法、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和回歸直線法工程法是一種較為合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它是根據產品生產中的投入產出關系,即各種材料、人工、費用的消耗與產量之間的直接關系來合理區分哪些消耗是變動成本,哪些是固定成本。由于它直接以工程技術的特點來區分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因而稱為工程法。優點:劃分比較準確
6、。缺點:工作量較大。適用范圍:新建企業或新產品的生產的成本劃分。高低點法它是以某一定期間內的最高業務量(高點)的混合成本與最低業務量(低點)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之差,先計算出單位變動成本,然后再代入高點或低點的混合成本公式,通過移項,即可分解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各占多少數的簡便方法。 單位變動成本 例1:假定永慶工廠去年下半年六個月的設備維修費數據 如下表如示 要求:采用高低點法將混合成本(設備維修費)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解: 1. 找出高低點:高點(11月數據)、低點(9月數據) 2. (元/千機器小時)3. 將b值代入高點混合成本公式,并移項得:
7、a = 120 7×9 = 57 (元) 或將b值代入低點混合成本公式,并移項得: a = 857×4 = 57 (元) 4. 混合成本公式: y=57+7x 關鍵點:選擇高低點應以業務量的高低為標準,而不以成本的高低來選擇。優點:簡便易行,便于理解。(實際工作中變動成本與業務量基本保持正比例關系時)缺點:只采用了歷史成本資料中的高低點兩組數據,沒有考慮其他數據的影響,故代表性差。適用范圍:適用成本消耗比較穩定的企業。 計算題(一)、已知A企業只生產單一產品,2008年各月的電費支出與產量的有關數據如表1月份產量(件)電費(元)11200500029004250313505
8、625415005625512005375616506875715006150815006300913505800101050487511180072001218007250要求:1試分別采用高低點法和回歸直線法對電費這一混合成本進行分解。2根據回歸直線法的分解結果預測2009年1月的電費支出,假定2009年1月計劃產量為1700件。(二)、青鋒工廠將過去一年12個月中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情況下的制造費用總額摘錄摘要高點(10月)低點(3月)業務量(機器小時)7500050000制造費用總額(元)176250142500表3制造費用總額中包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該廠會計部門曾對
9、低點月份業務量為50000機器小時的制造費用總額作了分析,其各類成本的組成情況如下。變動成本總額 50000元固定成本總額 60000元混合成本總額 32500元制造費用總額 142500元要求:1.采用高低點法將該廠的混合成本分解為變動部分與固定部分,并寫出混合成本公式。2.若該廠計劃期間的生產能量為65000機器小時,則其制造費用總額將為多少元?(三)、已知B企業從事單一產品生產,連續三年銷量均為1000件,而三年的產量分別為1000件、1200件和800件。單位產品售價為200元;管理費用與銷售費用均為固定成本,兩項費用各年總額均為50000元;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10、變動制造費用)為90元;固定制造費用為20000元。1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銷售稅金,分別采用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各年稅前利潤。2根據前面計算結果,簡單分析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對損益計算的影響。(四)、設某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第一、第二、第三各年的生產量(基于其正常生產能力)都是8000件,而銷售量則分別為8000件、7000件和9000件。單位產品的售價為12元。生產成本:單位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5元。固定制造費用基于正常生產能力8000件,共計24000元,每件產品應分攤3元(24000/8000),銷售與行政管理費假定全部都是固定成本,每年發生額均為25
11、000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銷售稅金,分別采用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各年稅前利潤。(五)、某公司生產一種產品,2007年和2008年的有關資料如表62007年2008年銷售收入(5元/噸)10001500產量(噸)300200年初產成品存貨數量(噸)0100年末產成品存貨數量(噸)1000固定生產成本600600銷售和管理費用(全部固定)150150單位變動生產成本1.81.8要求:1用完全成本法為該公司編制這兩年的比較利潤表,并說明為什么銷售增加50,營業凈利反而大為減少。 2用變動成本法根據同樣的資料編制比較利潤表,并將它同上一比較利潤表作一比較,指出哪一種成本法比較重視生產,
12、哪一種成本法比較重視銷售。(六)、設甲企業生產和銷售A、B、C三種產品。該企業計劃年度三種產品品種構成比例不變,計劃銷量及單價、單位變動成本數據如表9,計劃年度固定稱本總額174000元產品計劃銷售量(件)單價單位變動成本A50008050B30009070C200010060要求:計算三種產品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七)、設乙企業為生產和銷售單一產品企業。當年有關數據如下:銷售產品4 000件,產品單價80元,單位變動成本50元,固定成本總額50 000元,實現利潤70 000元,計劃年度目標利潤100 000元。要求:1計算實現目標利潤的銷售量。2計算銷售量、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及固定成本
13、的敏感系數。(八)、某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單位售價為10元,每月銷售量為2000件,單位變動成本為8元,每月固定成本為3000元。為了增加利潤,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第一個方案:將售價降低0.5元,銷售量可望增加35;第二個方案:不降低售價而每月花500元作廣告,銷售量可望增加20。試問哪個方案更為有利?(九).E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采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5月份有關資料如下:(1)月初在產品數量20萬件,成本700萬元;本月投產200萬件,月末完工180萬件。(2)月初產成品40萬件,成本2 800萬元,本期銷售140萬件,單價92元。產成品發出時按先進先出法計價。(3)本月實際發生費用:
14、直接材料7 600萬元,直接人工4 750萬元,變動制造費用950萬元,固定制造費用2 000萬元,變動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570萬元,固定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300萬元。(4)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一次性別投入(改為陸續投入),采用約當產量法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平均完工程度為50。(5)為滿足對外財務報告的要求,設置“固定制造費用”科目,其中“固定制造費用在產品”月初余額140萬元,“固定制造費用產成品”月初余額560萬元。每月按照完全成本法對外報送財務報表。(1)計算E公司在變動成本法下5月份的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邊際貢獻和稅前利潤。(2)計算E公司在完全成本法下5月份的產
15、品銷售成本和稅前利潤。(1)期末在產品2002018040(件) 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40 50%20(件)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76004750950700)/(18020)70(元/件) 產品銷售成本2800(14040) 709800(萬元) 產品邊際貢獻92 ×14098005702510(萬元) 稅前利潤25102000300210(萬元) (2)完工產品單位成本70(2000140)/(18020)80.7(元/件) 產品銷售成本(2800560)(14040) 80
16、.711430(萬元) 稅前利潤92 ×14011430570300580(萬元) (十)某公司下一年度部分預算資料如下:預算資料總成本單位成本直接材料1600002.00直接人工3200004.00變動制造費用800001.00固定制造費用4000005.00銷售費用(全部為變動費用)2400003.00管理費用(全部為固定費用)6000007.50合計180000022.50該公司的產品生產和銷售平衡,適用的所得稅率為25%.要求:(計算結果取整數)(1)若下一年產品售價定為22元,計算損益平衡的產品銷售量。(2)若下一年銷售100000件產品,計算
17、使稅后銷售利潤率為12%的產品售價和安全邊際率。散布圖法單位變動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優點:可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因而比高低點方法更精確,使用方便。缺點:固定成本的確定帶有隨意性(劃線因人而異)回歸分析法它是根據過去一定期間的業務量(x)和混合成本(y)的歷史資料,應用最小平方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x與y關系的回歸直線y = a + bx 這條直線在數理統計中稱為回歸直線,正因為這種方法要使所有成本點的誤差的平方和達到最小,故亦稱 “最小平方法”。計算盈虧(利潤或虧損)的公式不同 變動成本法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邊際貢獻(包括變動生產成本,變動推銷及管理成本) 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潤 全
18、部成本法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毛利(包括固定推銷及管理成本) (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生產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銷售毛利期間費用=利潤 (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第三章 預測分析概念:所謂預測,是指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和現在所能取得的信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地預計和推測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過程。簡單地說,預測就是根據過去和現在預計未來,根據已知推測未知的過程。 內容:銷售預測、成本預測、利潤預測、資金預測方法:趨勢預測分析法、因果預測分析法、判斷分析法、調查分析法第四章 短期經營決策決策的原則:合法性、政策性、責任性、民主性、合理性、科學性、效益性不同的態
19、度所選用的決策分析方法是不相同的。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小法 、折衷決策法差量分析法及其應用案例 差量分析法,就是根據兩個備選方案的差量收入與差量成本的比較來確定哪個方案較優的方法。如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前一個方案較優,反之,后一個方案較優。 案例一 生產什么產品的決策分析假定康健制藥廠使用同一臺機器可生產甲產品,亦可生產乙產品。若機器的最大生產能量為10000機器小時,生產兩種產品所需機器小時及各項成本數據如下圖表所示:解: 1. 按機器的最大生產能量計算出兩種產品的最大產量 甲:10000/20= 500(件) 乙:10000/25= 400(件)2. 計算甲、乙的單位變動成本(b
20、) 甲: b=b+4+3=13(元) 乙: b=9+7+8=24(元)3. 將乙產品與甲產品進行比較,并分別計算其差量收入與差量成本: 差量收入(px)=(28×400)(16×500)=3200(元) 差量成本(bx)=(24×400)(13×500)=3100(元) 差量收益 = 32003100=100>04. 結論:生產乙產品比生產甲產品較為有利。 案例二 零部件是自制還是外購的決策分析 例1:假定鳳凰洗衣機廠每年需用甲零件3600個,如市場購買,每個進貨價包括運雜費為28元。若該廠金工車間目前有剩余生產能力可制造這種零件,經會計部門會同生
21、產技術部門進行估算,預計每個零件的成本資料如下:又假定金工車間如不制造該項零件,生產設備也沒有其他用途。 要求:為該廠作出甲零件是自制還是外購的決策分析。 解:自制成本 = (14+6+4)×3600 = 86400(元) 外購成本 = 28×3600 = 100800(元) 自制而非外購的差量收益=14400(元) 結論:自制比外購的方案節約成本 14400元 案例三 半成品、聯產品或副產品是否要進一步加工的決策分析。 對這類問題,均可采用差量分析法。但應注意的是:半成品或聯產品進一步加工前發生的成本,在決策分析中都屬于無關成本。問題的關鍵在于分析研究半成品或聯產品在加工
22、后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在進一步加工過程中所追加的成本。例1:假定新興公司每年生產甲半成品10000件,銷售單價46元,單位變動成本20元,固定成本總額150000元,如把半成品甲進一步加工為完工產品乙,則銷售單價可提高到80元,但需追加單位變動成本23元,專屬固定成本80000元。要求為新興公司作出是生產半成品甲,還是進一步加工使其成為完工產品乙的決策分析。解:差量收入= 80×1000046×10000 = 340000(元)差量成本=(23×10000+80000)0=310000(元)差量收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30000(元)結論:把半成品甲進一步加工為
23、完工產品乙再行出售。例2:假定燕山石化公司在同一生產過程中可同時生產出甲、乙、丙、丁四種聯產品,其中甲、乙兩種聯產可在分離后立即出售,亦可繼續加工后再行出售,其有關產量、售價及成本的資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為燕山石化公司作出甲、乙兩種聯產品是否需進一步加工的決策分析。 解:1. 甲產品: 2.乙產品:差量收入=(52)×10000= 30000(元) 差量收入=(106)×4000=160000(元) 差量成本=5000+2×10000=25000(元) 差量成本=1000+5×4000= 21000(元) 差量損失= 5000(元) 差量收益= 500
24、0(元) 結論:立即出售 結論:進一步加工邊際貢獻總額分析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邊際貢獻分析法就是通過比較備選方案所提供的邊際貢獻總額的大小來確定最優方案的專門方法。 如前所述,由于企業的產品生產決策一般不改變生產能力,固定成本總額通常穩定不變,故只需對產品提供的邊際貢獻總額進行分析,就可確定哪個方案最優,故稱為邊際貢獻總額分析法。 案例一 是否接受追加訂貨的決策分析 企業利用剩余生產能力,除開發新產品外,還可考慮是否接受客戶的追加訂貨。這方面的決策可采用邊際貢獻分析法(亦可采用差量分析法)。原則上只要對方客戶的開價略高于單位變動成本并能補償專屬固定成本,即可接受。 例1 假定中原公司原來專門制
25、造甲產品,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0000件,銷售單價為68元,其實際平均單位成本的資料如下: 直接材料 20元 直接人工 16元 制造費用 其中:變動制造費用 8元 固定制造費用 12元 單位產品成本 56元 若中原公司目前每年有35%的剩余生產能力未被利用,現有某客戶在貿易洽談會上要求該公司為他們制造甲產品3000件,并在產品款式上有些特殊要求,需另購一臺專用設備,預計全年需支付專屬成本4000元,但客戶只愿出價每件46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為中原公司作出是否接受該項訂貨的決策分析。解: 追加訂貨的邊際貢獻=3000×(4644)=6000(元)剩余邊際貢獻=60004000=200
26、0(元)>0 結論:接受追加訂貨附:特殊訂貨價格決策案例1、不削減現有產銷規模的特殊訂貨價格決策例:某企業經營某種產品,其正常能力1000件,目前產銷量為750件,單位售價20元,單位變動成本14元,固定成本總額1500元,現有一客戶要求追加訂貨250件,出價16元/件,要求確定,該企業應否接受這一追加訂貨。2、削減現有產銷規模的特殊訂貨價格決策例:某企業經營某種產品,其正常生產能力為3000件/年,目前每年產銷量為2200件,現有客戶提出以每件165元的價格訂購此種產品1500件,該產品在目前條件下的有關資料如下:單位售價 280元單位產品成本 200元其中;直接材料 60元 直接人工
27、 30元 變動制造費用 20元 固定制造費用 90元單位產品利潤 80元現要求確定,該企業應否接受這個客戶的特殊訂貨。解(1)維持目前產銷狀況時的邊際貢獻為:CM不接受=(280-110)*2200=374000元 (2)接受特殊訂貨狀況時的邊際貢獻為: CM接受= 1500 *280-(200-90)+1500*165-(200-90)=337500元 結論:不能接受。練習題:某陶瓷廠目前日生產能力小于設計能力(有閑置設備和人力)?,F某客戶提出訂購一批餐具,共4000套,每套出價10元。餐具單位產品成本資料如下:直接材料 4元直接人工 3元制造費用 變動費用 1.20元 固定費用 3元合 計
28、(單位產品成本) 11.20元案例二 虧損產品是否停產或轉產的決策分析例1:假定惠新公司本年產銷A、B、C三種產品,年終按全部成本算出三種產品的成本與各該產品的銷售收入比較,A產品凈利5000元,B產品凈虧2000元,C產品凈利1000元。全公司凈利合計為4000元。又假定三種產品的銷量、單價及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要求:為惠新公司作出B產品是否停產或轉產的決策分析分析停產后的結果(固定成本總額無論B產品停產與否,總是要發生的,屬無關成本)。結論:只要虧損產品能提供邊際貢獻則不應停產,至于虧損產品是否轉產的決策分析? (只要轉產產品不增加固定成本,同時邊際貢獻總額大于虧損產品的邊際貢獻總額,就應
29、轉產。同理,若停止虧損產品生產后,騰出的設備出租收入大于虧損產品的邊際貢獻總額就應出租,否則繼續生產虧損產品)。本·量·利分析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在產品的生產決策中應用本·量·利分析法,就是根據各個備選方案的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來確定在什么情況下哪個方案較優的專門方法。 案例一 選擇不同加工工藝的決策分析,眾所周知,企業對同一種產品或零件采用不同的工藝方案進行加工,其成本往往相差懸殊。采用先進的工藝方案、產量、質量肯定會大大提高;但需要使用高精尖的專用設備,其單位變動成本可能會較低,而固定成本則較高。至于較為落后的工藝方案,往往只需使用普
30、通的簡陋設備,其單位變動成本可能較高,而固定成本則較低 例1:假定長江機器廠在生產某種型號的齒輪時,可用普通銑床進行加工,也可用數控銑床加工,這兩種銑床加工時所需的不同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要求:根據上述資料為長江機器廠作出在什么批量范圍內選用不同類型銑床進行加工決策分解: 1. 設普通銑床和數控銑床的成本分界點為x個,則兩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可分別用下列公式反映:普通銑床預期成本: (y1)= a1+b1x = 20+1.80x數控銑床預期成本; (y2)= a2+b2x = 100+1.00x2. 求成本平衡量x的值令y1=y2 20+1.8x = 100+1.00 x= 100(個)3.
31、結論 x = 100個 兩方案相同 x >100個 采用數控銑床較優 x<100個 采用普通銑床較優練習題:某企業生產一種產品,可用普通車床或半自動車床,全自動車床進行加工,三種車床加工時所需的成本資料如下表所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作出不同批量選用不同車床進行加工的決策分析。解:假設x1為普通車床與半自動車床之間加工批量成本分界點,x2為半自動車床與全自動車床之間加工批量的成本分界點,x3為普通車床與全自動車床之間加工批量的成本分界點,則可建立下列平衡關系式: 60+1.60x1=100+0.8x1 100+0.8x2=160+0.6x2 60 +1.60x3=160+0.6x3 可得
32、x1=50 x2=300件 x3=100件最優生產批量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D代表甲零件的全年需要量 Q代表甲零件的每批產量 P代表甲零件的每天產量 d代表甲零件的每天領用量 k代表生產每批甲零件的調整準備成本kc代表每個甲零件的全年平均儲存成本全年調整準備成本 =D/Q *K每批生產終了時的最高儲存量= Q/P(pd)=Q·(1d/p)全年平均儲存成本=Kc· q/2(1d/p)全年總成本(T)= D/Q ·K+Kc· q/2(1 d/p)要使T值最小,對T求Q的一階導數: 令T(Q)=0, 例:某企業使用A零件,自制或外購均可。如外購單價4元,一次訂貨
33、成本10元;如自制,單位成本3元,每次生產準備成本600元,每日產量50件。零件的全年需求量為3600件,儲存變動成本為其價值的20%,每日平均需求量為10件。 問:該企業應該購買還是自制?確定型生決策六種基本方法,差量分析法、邊際貢獻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最優生產批量法 、線性規劃法、成本計劃評審法。 計算題(一)、某企業現有設備生產能力是30000個機器工時,其利用率為80,現準備利用剩余生產能力開發新產品A、B或C,三種產品的資料如表1A產品B產品C產品單位產品定額工時(小時)235單位銷售價格(元)152535單位變動成本(元)51520另外,在生產C產品時,需增加設備2000元,假設
34、三種產品市場銷售不受限制。A要求:利用邊際貢獻分析法進行決策。(二)、某企業生產A、B、C三種產品,年度會計決算結果,A產品盈利75000元,B產品盈利19000元,C產品虧損60000元,其他有關資料如表3(其中固定成本400000元按變動成本總額分配)表3項目產品A產品B產品C合計銷售量(件)100012001800單位售價900700500單位變動成本700580450單位貢獻毛益20012050貢獻毛益總額20000014400090000434000固定成本125000125000150000400000利潤7500019000-6000034000要求:分析產品C是否要停產。不停產
35、(三)、某廠生產A產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000個,如外購每個進價60元。如利用車間生產能力進行生產,每個零件的直接材料費30元,直接人工費20元,變動制造費用8元,固定制造費用6元,合計64元。該車間的設備如不接受自制任務,也不作其他安排。要求:決策下年零件是自制還是外購(四)、假定上題中自制零件方案需增添專用設備兩臺,每臺100000元,使用期限5年,假定沒有殘值,接直線法進行折舊,每年為40000元。折舊費為專屬成本要求:根據這一變化,該廠零部件是自制有利還是外購有利?(五)、某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同時生產A、B、C、D四種新產品,其中B產品可以關分離后立即出售,也可繼續加工后出售。資料
36、有:產量8噸;分離后銷售單價為6000元;加工銷售單價為10000元;聯合成本為2000萬元;可分成本為單位變動成本5000元,固定成本20000元。要求:對B產品是否進一步加工作出決策。(10000-6000)*8-(5000*8+20000)小于0所以出售(六)、某企業生產甲、乙兩種產品,有關資料如表5項目甲成品乙成品最大銷售量(件)25002000每件產品在甲車間加工時間(小時)104每件產品在乙車間加工時間(小時)48單位售價(元)3020單位變動成本(元)2012單位邊際貢獻(元)108甲車間加工能力30000小時,乙車間加工能力24000小時。要求:要求:采用線性規劃法(幾何解法)
37、為該企業作出應如何安排甲、乙兩種產品的生產,才能獲得最大邊際貢獻的決策分析。(七)、某企業計劃生產A產品3600件,每天可生產40件,產銷平衡,每批調整準備成本為200元,每件產品儲存成本為5元。要求:試計算最佳產品批量和數量以及最佳批量點的成本。(八)假定華夏公司今年三季度擬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其利潤、資源消耗及資源限量的資料如下圖表所示:資源 產品甲(單位消耗)乙(單位消耗)資源限量煤(kt)218電力(kw)127水泥(kt)039單位產品利潤(千元/kt)45要求:采用線性規劃法(幾何解法)為華夏公司作出應如何安排甲、乙兩種產品的生產,才能獲得最大利潤總額的決策分析。(九)已知如下表中
38、的資料,求該項工程的最低成本日程。活動作業時間(天)緊前活動正常完成進度的直接費用(百元)趕進度一天所需費用(百元)a4_205b8_304c6b153d3a52e5a184f7a407g4b.d103h3e .f.g156合計153工程間接費用5(百元/天)(十一)假定慶南公司接受客戶的一項特殊訂貨,合同規定應在20天內交貨,每提前一天可獲得600元的獎勵。經分析,該特殊訂貨的生產可以分解為六項工作,有關資料如下表所示。如果該公司希望該生產任務能夠通過趕工安排來增加利潤,應如何安排趕工? 可增加多少利潤?活動代號緊前作業正常時間趕工時間正常費用趕工費用單位時間趕工費用A42170020001
39、50B8515002400300CA8724002800400DA5415002100500EB、D5321002500200FC、E7614001750350(十三)已知:某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全年最大生產能力為1200件。年初已按100元/件的價格接受正常任務1000件,該產品的單位完全生產成本為80元/件(其中,單位固定生產成本為25元)?,F有一客戶要求以70元/件的價格追加訂貨。要求:請考慮以下不相關情況,用差別損益分析法為企業作出是否接受低價追加訂貨的決策,并說明理由。 (1)剩余能力無法轉移,追加訂貨量為200件,不追加專屬成本; (2)剩余能力無法轉移,追加訂貨量為200件,但因
40、有特殊要求,企業需追加1000元專屬成本; (3)同(1),但剩余能力可用于對外出租,可獲租金收入5000元;(4)剩余能力無法轉移,追加訂貨量為300件;因有特殊要求,企業需追加900元專屬成本。產品的定價決策(一)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以成本為定價基礎是指以某種產品的成本資料為主要依據,然后附加一定比例的預期利潤而確定該種產品的銷售價格。由于產品成本有完全成本、變動成本、臨界成本等幾種不同形式,而在實際定價工作中通常采用完全成本定價法、變動成本定價法和臨界成本定價法等。1、完全成本定價法: 完全成本定價法是指在某種產品預計完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基礎上,附加一定比例的銷售利潤,
41、以此二者之和作為產品銷售價格的一種定價方法。完全成本定價法的價格計算(定價)公式為: 某產品價格=該產品預計單位變動成本+(預計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預計生產量 =該產品預計完全成本×(1+成本加成百分比)例1 某企業計劃年度預計某產品產量為15000件,固定成本總額為90000元,單位產品變動成本12元,目標利潤為完全成本的25%,若以完全成本為定價基礎,則該產品的銷售價格應為:該產品銷售價格=(12+90000/15000)×(1+25%) = 22.5 (元)2、變動成本定價法:惡性競爭 變動成本定價法是指在某種產品預計變動成本的基礎上,附加一定數額的邊際貢獻,以此二
42、者之和作為產品銷售價格的一種定價方法。 某產品價格=該產品單位變動成本/(1-預定邊際貢獻率) 例2 某企業計劃年度預定生產某產品,單位產品直接材料費10元,直接人工費6元,變動制造費用5元,預定產品邊際貢獻率30%,若以變動成本為定價基礎,則該產品銷售價格應為:該產品銷售價格=(10+6+5)/(1-30%)=30(元)3、臨界成本定價法:薄利多銷 臨界成本定價法是指直接以某種產品的臨界成本為依據,確定其銷售價格的一種定價方法。(這里所說的臨界成本也叫保本成本。)某計算公式為:某產品價格=該產品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預計產品產銷數量 (保本價格)例3 某企業預計下年度生產某產品3000
43、0件,固定成本總額90000元,單位變動成本15元,若以臨界成本為基礎定價,則:該產品銷售價格=15+90000/30000=18(元)第五章 全面預算概念:全面預算就是企業總體規劃的數量說明。(全面預算是以利潤為最終目標,并把確定下來的目標利潤作為編制全面預算的前提條件。預算的編制方法主要有:固定預算、彈性預算、零基預算、滾動預算和概率預算。第六章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標準成本是通過精確的調整、分析與技術測定而制定的,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業績的一種預計成本。標準成本=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準成本理想標準成本是指在最優的生產條件下,利用現有的規
44、模和設備能夠達到的最低成本。制定理想標準成本的依據是理論上的業績標準、生產要素的理想價格和可能實現的最高生產經營能力水平。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條件下,根據下期一般應該發生的生產要素消耗量,預計價格和預計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來的標準成本?,F行標準成本是指根據其適用期間應該發生的價格、效率和生產經營能力利用程度等預計的標準成本。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稱為標準成本差異,或稱為成本差異。變動成本差異的分析成本差異 = 價格差異+數量差異(一) 直接材料的成本差異分析材料價格差異 = 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材料數量差異 = (實際數量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45、例1 本月生產A產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單價為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單位產品標準成本為3元,即每件產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直接材料的標準價格為0.5元。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 2500×(0.550.50)=125(元)直接材料數量差異 =(2500400×6)×0.50 = 50(元)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 125+50 = 175(元)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例2 本月生產400件,實際使用890小時,支付工資4539元,
46、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是10元/件,即每件產品標準工時為2小時,標準工資率為5元/小時,按上述公式計算:工資率差異=890×( 4539/8905.00)=89(元)人工效率差異=(890400×2)×5 =450(元)直接人工成本差異=89+450=539(元)(二) 變動制造費用的分析變動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費用標準分配率)變動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準工時)×變動費用標準分配率例3 本月實際產量400件,使用工時890小時,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1958元,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為4元/件,即每件產品標準工時為2小時
47、,標準的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為2元/小時,按上述公式計算:變動費用耗費差異=890×( 2)=178(元)變動費用效率差異=(890400×2)×2 =180(元)變動制造費用差異=178+180=358(元)固定制造費用的差異分析二因素法(耗費差異和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生產能量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例4 本月實際產量400件,發生固定制造費用1424元,實際工時為890小時,企業生產能量為500件即1000小時;每件產品
48、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為3元/件,即每件產品標準工時為2小時,標準分配率為1.50元/小時,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4241000×1.5=76(元)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1000×1.5400×2×1.5=300(元)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1424400×3=76+300=224 (元) 三因素分析法(耗費差異、效率差異和閑置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生產能量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基本標準成本是指一經制定,只要
49、生產的基本條件無重大變化,就不予變動的一種標準成本計算題(一)、中盛公司生產甲產品需使用一種直接材料A。本期生產甲產品1000件,耗用材料A9000千克,A材料的實際價格為每千克200元。假設A材料的標準價格為每千克210元,單位甲產品的標準用量為10千克。要求:計算A材料的成本差異。(二)、中盛公司本期預算固定制造費用為5000元,預算工時為2000小時,實際耗用工時1400小時,實際固定制造費用為5600元,標準工時為2100小時。要求:計算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三)某企業甲產品單位工時標準為2小時/件,標準變動費用分配率為5元/小時,標準固定制造費用分配率為8元/小時。本月預算產量為1
50、0000件,實際產量為12000件,實際工時為21600小時,實際變動制造費用與固定制造費用分別為110160元和250000元。要求計算下列指標:(1)單位產品的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2)單位產品的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3)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4)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5)兩差異法下的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6)兩差異法下的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四)某企業生產的某種產品的有關資料如下:標準成本卡項目數量標準價格標準金額直接材料500.4020直接人工4416變動制造費用414固定制造費用40.52單位標準成本42該企業預算產量400件,變動制造費用預算為1600元,固定制造費用預
51、算為800元。本期實際產量410件。直接材料消耗量為19000公斤,單價0.41元;實際生產總工時1400小時,實際支付工資6300元;實際固定制造費用為820元,變動制造費用為1800元。要求:(1)計算該產品各成本項目的總差異,數量差異和價格差異。(2)簡要分析各項差異產生的原因和責任。(五)某企業僅產銷一種產品,在正常條件下,每周可利用290個直接工時產出產品1450件,每件產品耗用直接材料0.5千克。按此條件制定的每件產品的價格標準如下(單位:元):直接材料:6.00直接人工:2.50變動制造費用(以直接工時為基礎):1.50某月份的第一周,該企業實際利用280個直接工時生產1470件
52、產品,耗用直接材料775千克,實際價格標準如下(單位:元):直接材料:6.25直接人工:2.40變動制造費用(以直接工時為基礎):1.45要求:根據上列資料,計算該產品各成本項目的總差異,數量差異和價格差異,并注明其為有利或不利差異。(六)甲公司采用標準成本制度核算產品成本,期末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處理成本差異。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費用陸續發生。在產品成本按照約當產量法計算,約當產量系數為0.5。 月初結存原材料20000千克;本月購入原材料32000千克,其實際成本為20000元;本月生產領用原材料48000千克。 本月消耗實際工時1500小時,實際工資額為12600元。變動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為6450元,固定制造費用為1020元。 本月月初在產品數量為60件,本月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分散型控制系統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問題研究-實體商店何去何從》教學設計
- 四年級數學(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木材家具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策略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戰略合作協議細節約定條款書
- 2025-2030中國擔保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 2025-2030中國戲曲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創新與運行新形勢剖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廣告媒體代理市場現狀動態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屋頂梯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面試真題華中科技
- 自身免疫性腦炎
- 醫院質控科工作質量考核指標
- CRPS電源設計向導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GB/T 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測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4937.22-2018半導體器件機械和氣候試驗方法第22部分:鍵合強度
- GB/T 3452.2-2007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第2部分:外觀質量檢驗規范
- 煤礦從業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庫(附答案)
- 第十章-國際政治與世界格局-(《政治學概論》課件)
- 2023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歷年真題精選合集
- 濾毒罐使用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