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區食用菌產業五年發展規劃_第1頁
懷柔區食用菌產業五年發展規劃_第2頁
懷柔區食用菌產業五年發展規劃_第3頁
懷柔區食用菌產業五年發展規劃_第4頁
懷柔區食用菌產業五年發展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歡迎共閱食用菌到目前,已生產菌棒693萬棒,生產食用菌390萬公斤,實現經濟效益2068萬元。懷柔區食用菌產業五年發展規劃(2008-2012 )前言.I i I i !Il I; . /食用菌是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保健食品,含有較、7Ji I 高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等營養 成分。具有防癌、抗癌、防止多種疾病的功能,是一種健康 XF4. j長壽無任何污染的綠色食品,也是一種美容食品,常吃食用 菌不但可提高免疫力,還可消除面部的色斑、黃斑、雀斑, 使皮膚變白、變嫩的神奇效果。過去食用菌都是靠自然野生,數量稀少,采集困難。隨 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 70年代初開始人工栽

2、培,到 1978 年全國產量只有5萬多噸,80年代進入了發展階段,1990 年突破100萬噸,到2001年達到781萬噸,產值達314億 元,而且每年都是以 30-40%的速度增長。其中平菇 259萬 噸,香菇207萬噸,雙胞蘑菇 74萬噸,金針菇38.9萬噸, 黑木耳42.4萬噸,銀耳11.4萬噸。還有姬菇、草菇、滑菇、 靈芝、天麻等產量均居第一位, 隨著技術上不斷改進和更新, 新品種不斷增加,目前不受地區資源條件的限制都可栽培。懷柔區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是對農業發展規律認識的 深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的又一項 重要舉措。2 0 0 5年初,國務院正式批準的北京城市總體

3、規劃中,懷柔被確定為生態涵養發展區。發展食用菌產業, 就是要根據懷柔總體功能定位和農業資源實際,以滿足城市 發展和市場需求為由發點,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落腳 點,積極開發農業新功能,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拓展,促進 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現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統一。一、懷柔區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意義/ I I(一)發展食用菌產業是人們追求安全、保健食品的需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學文化認識水 平的提高,對食用菌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食用菌是具有真核 的菌類食品,以其能產生抗細菌、抗病毒作用,并對人體有 保健功能而廣受重視,受到越來越多人青睞。人類需要食用 菌來增進身體健康。(二)發展食用

4、菌產業是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資源的耗竭、環境的惡化,呼喚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食用菌可以將富含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農林副產品及大量的 r 廢棉、廢紙、釀造廢渣等工業廢物再次利用,生產由大量高 蛋白、低脂肪的優質食品,具廢渣還可進行三次利用,開發 成為有機肥和反雛動物飼料,從而達到資源的百分百利用, 達到零排放和可持續發展。食用菌生產,可以充分利用作物 栽培之外的非耕地、砂石地、坡地、薄地、房前屋后等,進 行立體栽培高效率生產。由此可見,不論從原料來源還是土 地資源的利用上看,食用菌產業發展都是造福現在、功在未 來的常青事業。(三)發展食用菌產業是帶動農民增收的需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由了

5、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 戰略決策,明確提由了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業及 農村工作的重點就是要抓好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經濟發 展。由于食用菌投入產生比一般在1:4以上,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具有生態環保、節約資源等特點,因此在這個 I 1 大背景下,搞好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對推動農村和農業工作 有十分重要意義。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是我市農業向規模 化、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食用菌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可以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二、懷柔區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丁1I1懷柔區近兩年種植面積有所增加,最新統計,截止到2008年7月,全區食用菌生產面積達 17

6、.0萬M (255畝), 總產量10450噸,年產值4418萬元。主要種植平菇、香菇、 杏鮑菇、白靈菇、灰樹花(栗蘑)和少量的黑木耳;涉及 11 個鎮鄉,企業10家(其中一家發展盆栽鹿角靈芝),合作 組織4個(其中喇叭溝門西府營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正在建設 中),7個大戶。(詳見附表1)三、食用菌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發展優勢(一)產業存在主要問題。1、缺乏菌種引進、選育、提純復壯、示范推廣的正規化 體系。我區還沒有專門的食用菌菌種選育單位,品種更新較慢,優良菌種培育有待加強。 一個品種沿用多年,造成種性退化, 而且缺乏工廠化生產的專用品種;止匕外,許多品種的種性不 明確,同一菌種隨意轉管,年年轉接

7、,隨意起名,不僅使育種者 的權益無法得到保護,而且嚴重影響菌種質量,擾亂菌種市 場。I 12、高檔品種相對較少,上市時間過于集中,缺乏深加工 " I I產品。目前上市量最大的仍以香菇、平菇和木耳為主,雙抱菇、 白靈菇、金針菇等中檔菇也有較大的市場占有率,但杏鮑菇、茶樹菇、秀珍菇和長根菇等珍稀、高檔品種的上市量不多, 市場份額很小;大量產品不能走由本地市場,而且主要以鮮 銷為主,上市時間過于集中(每年 10月到第二年4月), 夏季供應不足,市場制約大,致使某一時間某一品種供應飽 和,波動幅度大,價格不穩定,集中上市時常由現相互壓級 壓價問題,農民增產不能增收,從而挫傷了生產的積極性。3

8、、基礎設施較差,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待提高。與北京市總體發展水平相比,我區的食用菌生產仍處于 初級發展水平,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技術環節不規范; 在產品保鮮、深加工等方面水平不高,很難進一步提高食用 菌的產業化水平;在生產管理中缺乏無公害生產意識,無規范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產品質量標準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 較弱,影響食用菌的產業化、標準化發展。4、技術力量薄弱,組織化程度低。北京市有較多的食用菌專家及相關的科研機構,但在基 層農業技術服務部門中基本沒有負責食用菌技術推廣的專 業技術人員,許多工作只靠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協會等組織 帶動,很難滿足食用菌生產農戶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需 求;技術推廣

9、僅限于產中的技術指導,產前、產后的服務薄 弱,菇農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無法得到及時引導;同時,各* I I合作組織之間、合作組織與加工龍頭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 信息、技術等溝通和交流,甚至造成局部利益的競爭。5、市場不規范,產品質量定位和標準不統一,監管力度 不嚴。由于我區沒有專門的食用菌協調管理機構,缺乏必要的 行政手段,致使許多食用菌產品市場規定不一致,不按標準 進行嚴格界定,裝箱時品質不同,造成產品質量難于控制。 對產品的安全性缺乏必要的檢測手段,監管力度不夠,產品 無可追溯性。I_:6、缺乏穩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將食用菌作為產業發展,沒有配套的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體現由產業發展的特殊性。

10、大部分投入僅限于一些項目專 款,缺乏穩定的、長效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二)優勢因素。1、科技優勢。北京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最突生的一點就是技術力量的 優勢,全國的食用菌專家及權威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很多集 中在北京,他們為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人才支 持,把握了該產業的發展方向。市食用菌協會對全市的食用 菌規范化生產銷售進行監督、協調和引導,經常組織學術交 流活動及科技下鄉,在北京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 作用。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成立了食用菌研究室,其主要任 務就是積極推廣食用菌生產實用技術,在全市進行試驗示I *范,帶動京郊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前期已經做了許多工作。" I I為了

11、加強菌種管理,市種子管理站也成立了專門的菌種檢測 實驗室,配備了必要的檢測設備, 對菌種生產管理進行培訓、 調研和仲裁檢驗。2、原料及勞動力優勢。我區大部分農區以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主,用于 食用菌生產原料的玉米芯、豆秸、玉米秸、麥秸、稻草及動 物糞便等來源豐富,還有大量的蘋果、板栗、桃樹、梨樹等, 每年修剪的枝杈也是很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栽培食用菌屬 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區人多地少,勞動力資源豐富。另據資 料顯示,北京市食用菌產業的勞動力構成中,京外人員占據 的比例逐年增加,在部分食用菌生產企業中,外來人員占企 業勞動力總數的5070%,除了在企業打工之外, 許多外地 農民看好北京的食用菌

12、市場,到我區租賃土地進行食用菌生 產。由于外來勞動力易于管理、工資要求不高,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更易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產生規模 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北京食用菌產業的發展。3、市場優勢。食用菌天然、營養、安全、保健,在技術性壁壘嚴重的 國際貿易中呈現由其他農產品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隨著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物消費結構趨向營養化、保健 化,食用菌作為健康食品倍受消費者青睞,消費市場十分廣 闊,需求量與日俱增。雖然我市的食用菌產量逐年攀升,但 北京是個消費型大都市,相對于日益增加的消費群體來講, , I I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據估計,目前北京的食用菌消費 量約為每年16萬

13、噸,自產率僅為30%40%,其余大部分 依靠從外省調入,因此市場潛力很大。目前本市基本不存在 食用菌銷售難的問題,生產企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銷售渠 道,許多農戶的產品都有商販到地頭收購,還有一些農戶自 己將產品銷售到附近的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盡管有個別農 戶反映偶爾有銷售不暢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技術不到 位造成的產品品質和商品性差。總體上看,本市每年從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食用菌產銷兩旺,供求基本平衡;夏 季是食用菌的生產淡季,市場供應不足,產品價格偏高。因 此,本市夏季食用菌生產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四、總體思路和目標(一)規劃依據。“北京市農業產業布局指導意見”;懷柔區“十一五”期間農業經

14、濟發展規劃;懷柔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1 2010 );鄉鎮及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二)指導思想。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和潛力為前提,以科學發展觀 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都市型農業發展方向,緊 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總體目標,依靠科技,不斷 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走資源高效率利用和 深度開發農業再生資源的技術體系和發展模式,不斷增加科 技投入的比重,用科技的強大動力把食用菌產業化經營水平" I I全面推上新臺階;大力發展集約化程度高、專業化程度強、 設施標準先進的區域特色基地,實現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 展。將懷柔區食用菌產業建設成為經濟、生態、社會三個效

15、 益相統一,生產、生活、生態和示范四個功能為一體,區域 化、規模化、良種化、標準化的特色產業。(三)規劃建設原則。1、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2、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分類指導;3、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由發點;4、加強各級產業服務組織建設,優化配置生產要素, 因地制宜,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食用菌產業向組織化、專 業化、標準化轉變;5、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立足首都生態涵養發展區的 功能定位和資源優勢,圍繞發揮食用菌產業的生產、生態、生活和示范功能,為逐步消除我區“產業空殼村”,做到村村 有產業,戶戶能就業提供產業。(四)總體規劃思路與發展方向。1、發展重點。(1)推進工廠化管理。工廠化

16、生產是今后食用菌產業 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點。一 些相對落后的地區發展食用菌生產以庭院為主,冬季室內養 菌,春季室外栽培,也可和糧食作物、蔬菜間作套種。隨著 高效農業的發展要求,依靠廉價勞動力追求效益的優勢將很* I I快降低,靠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求效益、增加企業和產品的 競爭力已經刻不容緩,加快實現機械化、工廠化生產的步伐 勢在必行。沒有機械化、工廠化生產,就不可能實現食用菌 生產的產業化、規范化、現代化。經濟條件好的地區應逐步 推進工廠化生產,建立食用菌開發公司等社會化服務體系, 集供菌、培訓、技術、效益于一體,產、供、銷一條龍,使 某一品種成為名、優、新、稀產品

17、。(2)普及已有技術生產。食用菌生產一方面要積極采用 現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形成和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和關鍵 技術,另一方面也不能摒棄已有常規技術的普及推廣。產業 的發展應從技術需要和經濟合理的角度由發,不能一味追求 高新技術,要采用高新技術、常規技術和簡單技術的組合配 套,從而獲得最優的性價比。目前許多已有生產技術研究與生產實踐脫節,在今后的 產業發展中,廣大科技工作者應根據本市的生態環境,結合 不同食用菌的生活習慣,設計不同的生態小氣候,篩選由既 簡單易行、又能優質、高產、高效的栽培方式向廣大菇農進 行示范推廣。重點推廣林地栽培、農田套種等開放式食用菌 栽培配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2、發展

18、模式。(1)行業協會帶動(行業協會+基地+示范戶)模式。 該模式是本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一種較好模式。食用菌產業 行業協會要以建基地、促銷售、聯農戶、創品牌為目標,統I *籌指導區(縣)內企業、基地和專業大戶進行規模化生產, " I I開展技術咨詢、推廣和服務,協調進行合作經營,開展技術 交流和協作;協助基地篩選、論證開發項目,幫助爭取和籌 集資金,組織基地開辟流通渠道,建立信息和銷售網絡。基 地生產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研究和試驗體系,努力做到基地生 產的科學化、程序化、正規化。(2)龍頭企業帶動(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我市 食用菌產業在房山、通州等部分縣、鄉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 柱產業,

19、但我區至今尚未擺脫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生產分 散無序的管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缺乏市場競爭力和抵御 市場風險的能力,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已是大勢所趨,勢在 必行。按照“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 覆蓋一批農戶”的模式,將食用菌生產納入“公司+基地+農戶” 模式的特供蔬菜產供銷聯合體中,提供產前(技術培訓、菇 房建設、基質配制)、產中(菌種接種、技術指導)、產后(采收、加工、配送、銷售)等一系列配套服務,以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抗市場風險能力,創造較高經濟效益,進一 步帶動郊區農民致富。制作菌種、培養料堆制由基地負責; 工廠化生產在基地、季節性分散生產在農戶;銷售由基地隨 行就市統一

20、價格。這種經營模式的優勢在于市場帶動企業, 企業帶動基地,基地聯系農戶,一方面通過供應鏈管理的組 合方式,完成企業的低成本擴張,另一方面引領農民走產業 化發展,實現企業與農民雙贏。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拉 動產業鏈,提升產業檔次,實現食用菌產業化。I *五、2008至2012年具體規劃 I 、,I I(一)目標截止到2008年7月,全區生產基地面積為255畝(合17萬M) 。2008年計劃發展到 324畝,產值達4794萬元, 純收入714萬元;2009年累計發展到1733畝,總產值達 16909萬元,純收入 3121萬元;2010年累計發展到 3003 畝,總產值達26774萬元純收入520

21、6萬元;2011年累 計發展到4433畝,產值達39259萬元,純收入9663萬元; 2012年底;累計發展到 5768畝,產值達53014萬元,純 收入達10347萬元。力爭發展食用菌專業鄉一個,食用菌專業村10個,食用菌觀光采摘園 5個,以食用菌為主的生態 餐廳2處。加大開發引進新品種力度,通過項目推進和引進 技術、人才及資金,建設懷柔區食用菌育種平臺和菌種供應 平臺,打造懷柔食用菌品牌,建設食用菌加工企業。(二)區域規劃生產基地劃分為三個區域,一是北部山區以生產中低檔 食用菌為主的山區生產基地,品種以平菇、香菇、黑木耳等 為主,包括喇叭溝門鄉、長哨營鄉、寶山鎮、湯河口鎮;二 是以西部兩溝

22、為主的特色食用菌生產基地,重點發展林下食 用菌,包括渤海鎮、九渡河鎮、懷北鎮、橋梓鎮,品種以灰 樹花(栗樹菇)為主;三是生產較高檔品種為主的平原食用 菌生產基地,品種以白靈菇、杏鮑菇等為主,包括懷柔鎮、 楊宋鎮。. 1:-I I (三)2008-2012 年五年規劃J l I I . I2008-2012年度生產基地計劃發展 5768畝,涉及十個 鄉鎮。其中設施食用菌計劃發展 2722畝,林下特色食用菌 計劃發展3046畝。詳見規劃表:20082012年度發展規劃表單位:畝廳P鎮鄉名稱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年2012 年合計1懷柔鎮10202000502楊宋鎮152030

23、35451453橋梓鎮850030028024513334懷北鎮15555215渤海鎮5153030201006九渡河鎮1530050050030016157湯河口鎮21998060403008長哨營鄉16421001502007249喇叭溝門鄉514018523030086010寶山鎮80100120140180620合計1032414091270143013355768林下特色食用菌年度發展規劃表單位:畝廳P鎮鄉名稱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合計1橋梓鎮050030028024513252懷北鎮15555213渤海鎮5153030201004九渡河鎮030

24、05005003001600合計46820835815廣二一 .-5703046設施食用菌年度發展規劃表1', 單位:畝廳P鎮鄉名稱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合計1懷柔鎮1020 2000502楊宋鎮15203035451453橋梓鎮8000084九渡河鎮15I10000155湯河口鎮21998060403006長哨營鄉16421001502007247喇叭溝門鄉51401852303008608寶山鎮80100120140180620合計83185894356157652722(四)規劃的投資估算規劃總投資概算46377.6萬元,其中設施食用菌投資4

25、0285.6萬元,林下食用菌菌棒投資6092萬元。具體概算如下:年度發展投資估算表單位:萬元廳P鎮鄉名稱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合計1懷柔鎮148296296007402楊宋鎮22229644451866621463橋梓鎮118.41150690644563.53165.94懷北鎮2.311.511.511.511.548. 35渤海鎮11.534.569694612306九渡河鎮2226901150115069039027湯河口鎮310.81465.2118488859244408長哨營鄉2427.2310802220296010715.29喇叭溝門鄉74

26、20722738340444401272810寶山鎮118414801776207226649176合計104720.210603.28358.510976.51263347291.41、設施食用菌發展投資估算。此投資估算是利用現有設施,只是對設施內的菌棒支架 和菌棒進行投資計算, 每畝約14.8萬元(每次每畝需用菌棒 2萬個,每個2元(接種后),每年三個周期,合每畝每年 用菌棒6萬個,合計12萬元;菌棒支架:采用 40 X2.5毫 米厚角鋼材料焊制,除銹并刷防銹漆。鋼架寬0.3米,高2.5 米,分三層,每層間隔 0.8米,長1.5米。每畝約用鋼材 4 噸,每噸按7000元計算。每畝約 2.8

27、萬元)。設施食用菌年度投資估算表單位:萬元廳P鎮鄉名稱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合計1懷柔鎮148296296007402楊宋鎮22229644451866621463橋梓鎮118.40000118.44九渡河鎮22200002225湯河口鎮310.81465.2118488859244406長哨營鄉2427.2310802220296010715.27喇叭溝門鄉74207227383404一產 1山鎮118414801776207226649176合計84706.48717.2643891021132240285.62、林下食用菌發

28、展投資估算按灰樹花(栗樹蘑)生產估算投資,只對菌棒估算投資,一 k -T 每畝用菌棒1萬個,每個成本2.3元(接種后)。林下特色食用菌投資估算表單位:萬元廳P鎮鄉名稱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 年合計1橋梓鎮01150690644563.53047.52懷北鎮2.311.511.511.511.548. 33渤海鎮,11.534.56969462304九渡河鎮0690115011506903680合計W 11413.818861920.51874.513117005.8(五)經濟效益分析。2008年計劃發展到324畝,產值達4794萬元,純收入 714萬元;200

29、9年累計發展到1733畝,總產值達16909 萬元,純收入3121萬元;2010年累計發展到3003畝,總 產值達26774萬元,純收入5206萬元;2011年累計發展到4433畝,產值達 39259萬元,純收入 9663萬元;2012 年底;累計發展到 5768畝,產值達53014萬元,純收入達 10347萬元。其中:1、設施食用菌發展效益。每棒產菇1公斤,每公斤2.5元,每棒產值2.5元,每 畝每年產值約為15萬元,每畝投入菌棒 12萬元,鐵架20 年折舊,每年0.14萬元,遮雨和遮陽每畝約 0.4萬元,人工 0.24萬元,畝純收入為 2.22萬元。二:I *按以上價格計算,2008年,發

30、展面積318畝,產值達 " I I4770萬元,純收入 706萬元;2009年發展面積 589畝,產 值為8835萬元,純收入 1308萬元;2010年發展面積 435 畝,產值為6525萬元,純收入966萬元;2011年發展面積 615畝,產值為 9225萬元,純收入 1365萬元;2012年發 展面積765畝,產值為11475萬元,純收入1698萬元。五 年累計發展2722畝,總產值達40830萬元,純收入6043 萬元。2、林下食用菌發展效益。每棒產菇約0.2公斤,每公斤銷售價約為 20元,每棒 產值4元,每畝產值為4萬元,畝投入菌棒 2.3萬元,小拱 棚0.15萬元,人工和其

31、它 0.21萬元,畝純收入1.34萬元。按以上價格計算,2008年,發展面積6畝,產值達24 萬元,純收入8萬元;2009年發展面積820畝,產值為3280 萬元,純收入1099萬元;2010年發展面積835畝,產值為 3340萬元,1119萬元;2011年發展面積815畝,產值為3260萬元,純收入 1092萬元;2012年發展面積 570畝, 產值為2280萬元,純收入764萬元。五年累計發展 3046 畝,總產值達12184萬元,純收入達 4082萬元。六、保障措施(一)組織保障。1、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工作高度重視, 今年專門成立了由主管區長任組長的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為 我

32、區推進新農村建設和都市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I * 保障。/ I I2、成立以種植業服務中心為牽頭單位的領導小組,種植業服務中心主任為組長。成員單位有:財政、水務、林業和 種植業服務中心,分清成員單位的各自責任。下設辦公室負 責具體的政策協調、技術保障、市場信息等。3、按三類食用菌發展計劃,分別成立專業合作組織, 由合作組織來組織生產、技術及營銷活動。(二)政策扶持。政策扶持要傾向于四個環節。一是對工廠化生產的企業 給予政策上的優惠,資金上的補貼,推動食用菌產業逐步向 工廠化發展。工廠化生產有利于產業的標準化,規模化以及 產品的反季節、周年化供應。但進行工廠化生產需要一定的 資金、技術和

33、設備,前期投入和生產成本較高,生菇順季時 與大棚菇相比無價格優勢,因此應對工廠化生產的單位提供 相應的補助,以豉勵和促進其更好的發展;二是對菌棒等菌 需物資進行補貼,對廣大菇農實行收入保底政策,以引導農民的參與。在這方面應借鑒通州區的做法,技術上做到五統 一:統一提供菌棒、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建棚標準、統 一技術指導、統一技術培訓。“扶”和“保”的政策加技術上的五 統一,使生產者初期實現“零風險”種植,起到示范的作用, 實現了通過示范,引導更多林農和菜農參與到食用菌產業中 來,為規模化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對推廣服務體系進 行補助。目前,在基層農業技術服務部門中基本沒有負責食 用菌技術推廣

34、的專業技術人員,很難滿足食用菌生產的技術I *指導和技術培訓需求;今后應通過政策支持,成立專門的技 " I I術推廣服務部門,形成“區鄉(鎮)村”三級聯動的技術 服務體系,每一級都選派專門的技術負責人,對其工作采取 必要的補助和獎勵。四是通過政策扶持,建立健全食用菌行 業監督檢測體系。以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為重點,結合我區 實際,積極采用國內外標準的要求,抓緊建立和完善包括食 用菌生產、加工、包裝、儲藏(保鮮)、運輸等環節的質量 標準。根據需求的迫切性,尤其要加快制定食用菌產地環境、 監測檢驗方法標準以及相關的技術規范,使食用菌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環節都統一標準和技術規范。全程監控產品 '.j I;質量,實施無害化生產,杜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 殘留化學農藥,防止農藥殘留超標。積極引導生產基地和企 業搞好產品自檢,保證產品質量。加強食用菌生產基地、生 產過程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