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修改_第1頁
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修改_第2頁
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修改_第3頁
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修改_第4頁
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修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現批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局部修訂的條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5.2.1、5.2.2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經此次修改的原條文同時廢止。5.2 原材料主控項目5.2.1鋼筋進場時,應按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結果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條文說明】鋼筋對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至關重要,對其質量應從嚴要求。本次局部修訂根據建筑鋼筋市場的實際情況,增加了重量偏差作為鋼筋進場驗收的要求。與熱軋光圓鋼筋、熱軋帶肋

2、鋼筋、余熱處理鋼筋、鋼筋焊接網性能及檢驗相關的國家現行標準有: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13014、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GB1499.3。與冷加工鋼筋性能及檢驗相關的國家現行標準有: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冷軋扭鋼筋JG 190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95、冷軋扭鋼筋混凝土構件技術規程JGJ 115、冷拔低碳鋼絲應用技術規程JGJ 19等。鋼筋進場時,應檢查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檢驗報告,并按相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抽樣檢驗。由于工程量、運輸條件和各種鋼筋的用

3、量等的差異,很難對鋼筋進場的批量大小作出統一規定。實際檢查時,若有關標準中對進場檢驗作了具體規定,應遵照執行;若有關標準中只有對產品出廠檢驗的規定,則在進場檢驗時,批量應按下列。情況確定:1.對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當一次進場的數量大于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劃分為若干個出廠檢驗批量,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2.對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格的鋼筋,當一次進場的數量小于或等于該產品的出廠檢驗批量時,應作為一個檢驗批量,然后按出廠檢驗的抽樣方案執行;3.對不同進場時間的同批鋼筋,當確有可靠依據時,可按一次進場的鋼筋處理。本條的檢驗方法中,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是對產品質量的證

4、明資料,應列出產品的主要性能指標;當用戶有特殊要求時,還應列出某些專門檢驗數據。有時,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可以合并。進場復驗報告是進場抽樣檢驗的結果,并作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應用的判斷依據。對于每批鋼筋的檢驗數量,應按相關產品標準執行。國家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和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07中規定每批抽取5個試件,先進行重量偏差檢驗,再取其中2個試件進行力學性能檢驗。本規范中,涉及原材料進場檢查數量和檢驗方法時,除有明確規定外,均應按以上敘述理解、執行。本條文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5.2.2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其

5、縱向受力鋼筋的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按一、二、三級抗震等級設計的框架和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的縱向受力鋼筋應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鋼筋,其強度和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的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0;3 鋼筋的最大力下總伸長率不應小于9%。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查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條文說明】根據新頒布的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建筑

6、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的規定,本條提出了針對部分框架、斜撐構件(含梯段)中縱向受力鋼筋強度、伸長率的規定,其目的是保證重要結構構件的抗震性能。本條第1款中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工程中習慣稱為“強屈比”,第2款中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標準值的比值工程中習慣稱為“超強比”或“超屈比”,第3款中最大力下總伸長率習慣稱為“均勻伸長率”。本條中的框架包括各類混凝土結構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墻的柱等,其抗震等級應根據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由設計確定;斜撐構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撐、樓梯的梯段等,相關標準中未對斜撐構件規定抗震等級,所有斜撐構件均應滿足本條規定。牌號帶“E”

7、的鋼筋是專門為滿足本條性能要求生產的鋼筋,其表面軋有專用標志。5.3 鋼筋加工主控項目5.3.2A鋼筋調直后應進行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檢驗,其強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盤卷鋼筋和直條鋼筋調直后的伸長率、重量偏差應符合表5.3.2A的規定。表 5.3.2A 盤卷鋼筋和直條鋼筋調直后的斷后伸長率、重量負偏差要求鋼筋牌號斷后伸長率A()單位長度重量偏差()直徑612直徑1420直徑2250HPB235、HPB3002110HRB335、HRBF33516865HRB400、HRBF 40015RRB40013HRB500、HRBF50014注:1 斷后伸長率A的量測標距為5倍鋼筋公稱直徑;2 重量負

8、偏差(%)按公式(W0理論重量Wd調直實際重量)/W0100計算,其中W0為鋼筋理論重量(kg/m),Wd為調直后鋼筋的實際重量(kg/m);3 對直徑為2840的帶肋鋼筋,表中斷后伸長率可降低1%;對直徑大于40的帶肋鋼筋,表中斷后伸長率可降低2%。采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調直的鋼筋,可不進行本條規定的檢驗。檢查數量:同一廠家、同一牌號、同一規格調直鋼筋,重量不大于30噸為一批;每批見證取樣3個試件。檢驗方法:3個試件先進行重量偏差檢驗,再取其中2個試件經時效處理后進行力學性能檢驗。檢驗重量偏差時,試件切口應平滑且與長度方向垂直,且長度不應小于500;長度和重量的量測精度分別不應低于1和1g

9、。【條文說明】本條規定了鋼筋調直后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檢驗要求,為本次局部修訂新增條文,所有用于工程的調直鋼筋均應按本條規定執行。鋼筋調直包括盤卷鋼筋的調直和直條鋼筋的調直兩種情況。直條鋼筋調直指直條供貨鋼筋對焊后進行冷拉,調直連接點處彎折并檢驗焊接接頭質量。增加本條檢驗規定是為加強調直后鋼筋性能質量的控制,防止冷拉加工過度改變鋼筋的力學性能。鋼筋的相關國家現行標準有: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13014等。表5.3.2A規定的斷后伸長率、重量負偏差要求是在上述標準規定的指標基礎上

10、考慮了正常冷拉調直對指標的影響給出的,并按新頒布的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的規定增加了部分鋼筋新品種。對鋼筋調直機械設備是否有延伸功能的判定,可由施工單位檢查并經監理(建設)單位確認;當不能判定或對判定結果有爭議時,應按本條規定進行檢驗。對于場外委托加工或專業化加工廠生產的成型鋼筋,相關人員應到加工設備所在地進行檢查。鋼筋冷拉調直后的時效處理可采用人工時效方法,即將試件在100沸水中煮60min,然后在空氣中冷卻至室溫。一般項目5.3.3鋼筋宜采用無延伸裝置的機械設備進行調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調直。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時,HPB235、HPB300光圓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11、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帶肋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檢查數量:每工作班按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條文說明】本條規定了鋼筋調直加工過程控制要求。鋼筋調直宜采用機械調直方法,其設備不應有延伸功能。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時,應按規定控制冷拉率,以免過度影響鋼筋的力學性能。本條規定的冷拉率指冷拉過程中的鋼筋伸長率。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al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1

12、 總則1.0.1 為了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統一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保證工程質量,制定本規范。1.0.2 本規范適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驗收,不適用于特種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驗收。1.0.3 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承包合同和工程技術文件對施工質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規范的規定。1.0.4 本規范應與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配套使用。1.0.5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除應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 術語2.0.1 混凝土結構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為主制成的結構,包括素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預

13、應力混凝土結構等。2.0.2 現澆結構 cast-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 系現澆混凝土結構的簡稱,是在現場支模并整體澆筑而成的混凝土結構。2.0.3 裝配式結構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簡稱,是以預制構件為主要受力構件經裝配、連接而成的混凝土結構。2.0.4 缺陷 defect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中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檢驗項或檢驗點,按其程度可分為嚴重缺陷和一般缺陷。2.0.5 嚴重缺陷 serious defect 對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裝使用性能有決定性影響的缺陷。2.0.6 一般缺陷 common de

14、fect 對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裝使用性能無決定性影響的缺陷。2.0.7 施工縫 construction joint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筑而在先、后澆筑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2.0.8 結構性能檢驗 inspection 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針對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撓度、裂縫控制性能等各項指標所進行的檢驗。3 基本規定3.0.1 混凝土結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應有相應的施工技術標準、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控制和質量檢驗制度。 混凝土結構施工項目應有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方案,并經審查批準。3.0.2 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可根據

15、結構的施工方法分為兩類:現澆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 根據結構的分類,還可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分部工程等。 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可劃分為模板、鋼筋、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結構和裝配式結構等分項工程。 各分項工程可根據與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質量的原則,按工作班、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為若干檢驗批。3.0.3 對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應在鋼筋、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結構或裝配式結構等相關分項工程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質量控制資料檢查及觀感質量驗收,并應對涉及結構安全的材料、試件、施工工藝和結構的重要部位進行見證檢測或結構實體檢驗。

16、3.0.4 分項工程的質量驗收應在所含檢驗批驗收合格的基礎上,進行質量驗收記錄檢查。3.0.5 檢驗批的質量驗收應包括如下內容: 1. 實物檢查,按下列方式進行:1) 1) 對原材料、構配件和器具等產品的進場復驗,應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執行; 2) 2) 對混凝土強度、預制構件結構性能等,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本規范規定的抽樣檢驗方案執行;3) 3) 對本規范中采用計數檢驗的項目,應按抽查總點數的合格點率進行檢查。 2. 資料檢查,包括原材料、構配件和器具等的產品合格證(中文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格、型號及性能檢測報告等)及進場復驗報告、施工過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檢和交接檢記錄、抽樣檢驗

17、報告、見證檢測報告、隱蔽工程驗收記錄等。3.0.6 檢驗批合格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主控項目的質量經過抽樣檢驗合格; 2. 一般項目的質量經抽樣檢驗合格;當采用計數檢驗時,除有專門要求外,一般項目的合格點率應達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嚴重缺陷; 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據和質量驗收記錄。 對驗收合格的檢驗批,宜作出合格標志。3.0.7 檢驗批、分項工程、混凝土結構子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可按本規范附錄A記錄,質量驗收程序和組織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的規定。4 模板分項工程4.1 一般規定4.1.1 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

18、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4.1.2 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對模板工程進行驗收。 模板安裝和澆筑混凝土時,應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處理。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4.2 模板安裝主控項目4.2.1 安裝現澆結構的上層模板及其支架時,下層模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加設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并鋪設墊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對照模板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方案觀察。4.2.2 在

19、涂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污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一般項目4.2.3 模板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 2. 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3. 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 4. 對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裝飾混凝土工程,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4.2.4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應平整光潔,不得產生影響構件質量的下沉、裂縫、起砂或起鼓。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4.2

20、.5 對跨度不小于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檢驗方法: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4.2.6 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且應安裝牢固,其偏差應符合表4.2.6的規定。 表4.2.6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3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3插 筋中心線位置5外露

21、長度+10.0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置2外露長度+10.0預留洞中心線位置10尺 寸+10.0注:檢查中心線位置時,應沒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4.2.7 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4.2.7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

22、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表4.2.7 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軸線位置5鋼尺檢查底模上表面標高5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截面內部尺寸基 礎10鋼尺檢查柱、墻、梁4,5鋼尺檢查層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大于5m8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鋼尺檢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檢查 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4.2.8 預制構件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4.2.8的規定。 檢查數量:首次

23、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應全數檢查;使用中的模板應定期檢查,并根據使用情況不定期抽查。 表4.2.8 預制構件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長 度板、梁5鋼尺量兩角邊,取其中較大值薄腹梁、桁架10柱0,10墻 板0,5寬 度板、墻板0,5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梁、薄腹梁、桁架、柱2,5高(厚)度板2,3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墻 板0,5梁、薄腹梁、桁架、柱2,5側向彎曲梁、板、柱l/1000且15拉線、鋼尺量最大彎曲處墻板、薄腹梁、桁架l/1500且15板的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檢查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1鋼尺檢查對角線差板7鋼尺量兩個對角線墻 板5翹 曲

24、板、墻板l/1500調平尺在兩端量測設計起拱薄腹梁、桁架、梁3拉線、鋼尺量跨中 注:l為構件長度(mm)。4.3 模板拆除主控項目4.3.1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表4.3.1的規定。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檢查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試驗報告。表4.3.1 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構件類型構件跨度(m)達到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殼8758100懸臂構件1004.3.2 對后線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當無具體要求時

25、,不應在結構構件建立預應力前拆除。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4.3.3 后澆帶模板的拆除和支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一般項目4.3.4 側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4.3.5 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時清運。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 鋼筋分項工程5.1 一般規定5.1.1 當鋼筋的品種、級別或規格需作變更時,應辦理設計變更文件。5.1.2 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 1. 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

26、置等; 2. 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3. 3. 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 4. 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5.2 原材料5.2.1 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5.2.2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

27、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 2. 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不應大于1.3; 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 檢驗方法:檢查進場復驗報告。5.2.3 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萬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檢驗方法:檢查化學萬分等專項檢驗報告。一般項目5.2.4 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檢查數量:進場時和使用前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5.3 鋼筋加工主控項目5.3.1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1. HPB235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

28、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 2. 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 鋼筋作不大于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5.3.2 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本規范第5.3.1條的規定外,尚應不小于受力鋼筋直徑; 2. 箍筋彎

29、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于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135。 3. 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一般項目5.3.3 鋼筋調直宜采用機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當采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235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級、HRB400級和H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5.3.4 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

30、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表5.3.4的規定。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于3件。檢驗方法:用鋼尺檢查。表5.3.4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項 目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10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箍筋內凈尺寸55.4 鋼筋連接主控項目5.4.1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4.2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準鋼筋機構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抽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檢查數量:按有關規程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

31、合格證、接頭力學性能試驗報告。一般項目5.4.3 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5.4.4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準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對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外觀進行檢查,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5.4.5 當受力鋼筋采用機構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倍d(d為縱向受

32、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于500mm,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及焊接的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受拉區不宜大于50%; 2. 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于50%; 3.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頭;當采用機構連接接頭時,不應大于5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

33、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5.4.6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mm。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l(ll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搭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

34、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圖5.4.6)。圖5.4.6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及接頭面積百分率注:圖中所示搭接接頭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搭接鋼筋為兩根,當各鋼筋直徑相同時,接頭面積百分率為50%。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大于25%; 2. 對柱類構件,不宜大于50%; 3.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于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縱向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中,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

35、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5.4.7 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直徑不應小于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于100mm; 3. 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于200mm; 4. 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

36、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5.5 鋼筋安裝主控項目5.5.1 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一般項目5.5.2 鋼筋安裝位置的偏差應符合表5.5.2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

37、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表5.5.2 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綁扎鋼筋網長、寬10鋼尺檢查網眼尺寸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綁扎鋼筋骨架長10鋼尺檢查寬、高5鋼尺檢查受力鋼筋間距10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值排距5保護層厚 度基礎10鋼尺檢查柱、梁5鋼尺檢查板、墻、殼3鋼尺檢查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鋼筋彎起點位置20鋼尺檢查預埋件中心

38、線位置5鋼尺檢查水平高差3,0鋼尺和塞尺檢查注:1. 1. 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2. 2.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6 預應力分項工程6.1 一般規定6.1.1 后張法預應力工程的施工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預應力專業施工單位承擔。6.1.2 預應力筋張拉機具設備及儀表,應定期維護和檢驗。張拉設備應配套標定,并配套使用。張拉設備的標定期限不應超過半年。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反常現象時或在千斤頂檢修后,應重新標定。 注:1. 1. 張拉設備標定時,千斤頂活塞的運行方向

39、應與實際張拉工作狀態一致;2. 2. 壓力表的精度不應低于1.5級,標定張拉設備用的試驗機或測力計精度不應低于2%。6.1.3 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預應力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1. 1. 預應力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2. 2. 預應力筋錨具和連接器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3. 3. 預留孔道的規格、數量、位置、形狀及灌漿孔、排氣兼泌水管等;4. 4. 錨固區局部加強構造等。6.2 原材料主控項目6.2.1 預應力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5224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

40、案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6.2.2 無粘結預應力筋的涂包質量應符合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標準的規定。 檢查數量:每60t為一批,每批抽取一組試件。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注:當有工程經驗,并經觀察認為質量有保證時,可不作油脂用量和護套厚度的進場復驗。6.2.3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按設計要求采用,其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14370等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注:對錨具用量較少的一般工程,如供貨

41、方提供有效的試驗報告,可不作靜戴錨固性能試驗。6.2.4 孔道灌漿用水泥應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其質量應符合本規范第7.2.1條的規定。孔道灌漿用外加劑的質量應符合本規范第7.2.2條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注:對孔道灌漿用水泥和外加劑用量較少的一般工程,當有可靠依據時,可不作材料性能的進場復驗。一般項目6.2.5 預應力筋使用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其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有粘結預應力筋展開后應平順,不得有彎折,表面不應有裂紋、小刺、機械損傷、氧化鐵皮和油污等; 2. 無粘結預應力筋護套應光滑、無裂縫,無明顯

42、褶皺。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注:無粘結預應力筋護套輕微破損者應外包防水塑料膠帶修補,嚴重破損者不得使用。6.2.6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使用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其表面應無污物、銹蝕、機械損傷和裂紋。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6.2.7 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螺旋管JG/T3013的規定。檢查數量: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法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 注:對金屬螺旋管用量較少的一般工程,當有可靠依據時,可不作徑向剛度、抗滲漏性能的進場復驗。6.2.8 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螺旋

43、管在使用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其內外表面應清潔,無銹蝕,不應有油污、孔洞和不規則的褶皺,咬口不應有開裂或脫扣。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6.3 制作與安裝主控項目6.3.1 預應力筋安裝時,其品種、級別、規格、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6.3.2 先張法預應力施工時應選用非油質類模板隔離劑,并應避免沾污預應力筋。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6.3.3 施工過程中應避免電火花損傷預應力筋;受損傷的預應力筋應予以更換。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一般項目6.3.4 預應力筋下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預應力筋應采用砂輪鋸或切斷機切

44、斷,不得采用電弧切割; 2. 當鋼絲束兩端采用鐓頭錨具時,同一束中各根鋼絲長度的極差不應大于鋼絲長度的1/5000,且不應大于5mm。當成組張拉度不大于10m的鋼絲時,同組鋼絲長度的極差不得大于2mm。檢查數量: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3束。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6.3.5 預應力筋端錨具的制作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擠壓錨具制作時壓力表油壓應符合操作說明書的規定,擠壓后預應力筋外端應露出擠壓套15mm; 2. 鋼絞線壓花錨成形時,表面應清潔、無油污,梨形頭尺寸和直線段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 鋼絲鐓頭的強度不得低于鋼絲強度標準值的98%。 檢查數量:對擠壓錨,每工作

45、班抽查5%,且不應少于5件;對壓花錨,每工作班抽查3件;對鋼絲鐓頭強度,每批鋼絲檢查6個鐓頭試件。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檢查鐓頭強度試驗報告。6.3.6 后張法有粘結預應力筋預留孔道的規格、數量、位置和形狀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預留孔道的定位應牢固,澆筑混凝土時不應出現移位和變形; 2. 孔道應平順,端部的預埋錨墊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 3. 成孔用管道應密封良好,接頭應嚴密且不得漏漿; 4. 灌漿孔的間距:對預埋金屬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對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 5. 在曲線孔道的曲線波峰部位應設置排氣兼泌水管,必要時可在最低點設置排水孔; 6. 灌漿孔及

46、泌水管的孔徑應能保證漿液暢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6.3.7 預應力筋束形控制點的豎向位置偏差應符合表6.3.7的規定。表6.3.7 束形控制點的豎向位置允許偏差截面高(厚)度(mm)h300300h1500h1500允許偏差(mm)51015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各類型構件中預應力筋總數的5%,且對各類型構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不應少于5處。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注:束形控制點的豎向位置偏差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6.3.8 無粘結預應力筋的鋪設除應符合本規范第6.3.7條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47、無粘結預應力筋的定位應牢固,澆筑混凝土時不應出現移位和變形; 2. 端部的預埋錨墊板應垂直于預應力筋; 3. 內埋式固定端墊板不應重疊,錨具與墊板應貼緊; 4. 無粘結預應力筋成束布置時應能保證混凝土密實并能裹住預應力筋; 5. 無粘結預應力筋的護套應完整,局部破損處應采用防水膠帶纏繞緊密。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6.3.9 澆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張法有粘結預應力筋,宜采取防止銹蝕的措施。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6.4 張拉和放張主控項目6.4.1 預應力筋張拉或放張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低于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7

48、5%。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檢查同條件養護試件試驗報告。6.4.2 預應力筋的張拉力、張拉或放張順序及張拉工藝應符合設計及施工技術方案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施工需要超張拉時,最大張拉應力不應大于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 2. 張拉工藝應能保證同一束中各根預應力筋的應力均勻一致; 3. 后張法施工中,當預應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張拉時,應保證各階段不出現對結構不利的應力狀態;同時宜考慮后批張拉預應力筋所產生的結構構件的彈性壓縮對先批張拉預應力筋的影響,確定張拉力; 4. 先張法預應力筋放張時,宜緩慢放松錨固位置,使各根預應力筋同時緩慢放松; 5. 當采

49、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時,應校核預應力筋的伸長值。實際伸長值與設計計算理論伸長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6%。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張拉記錄。6.4.3 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后實際建立的預應力值與工程設計規定檢驗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5%。 檢查數量:對先張法施工,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1%,且不少于3根;對后張法施工,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5束。 檢驗方法:對先張法施工,檢查預應力筋應力檢測記錄;對后張法施工,檢查見證張拉記錄。6.4.4 張拉過程中應避免預應力筋斷裂或滑脫;當發生斷裂或滑脫時,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 對后張法預應力結構構件,斷裂或滑脫的數量嚴禁超

50、過同一截面預應力筋總根數的3%,且每束鋼絲不得超過一根;對多跨雙向連續板,其同一截面應按每跨計算。 2. 對先張法預應力構件,在澆筑混凝土前發生斷裂或滑脫的預應力筋必須予以更換。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張拉記錄。一般項目6.4.5 錨固階段張拉端預應力筋的內縮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表6.4.5的規定。 檢查數量: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3束。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表6.4.5 張拉端預應力筋的內縮量限值錨 具 類 別內縮量限值(mm)支承式錨具(鐓頭錨具等)螺帽縫隙1每塊后加墊板的縫隙1錐塞式錨具5夾片式錨具有頂壓5無頂壓686.4.6

51、 先張法預應力筋張拉后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構件截面短邊連長的4%。 檢查數量:每工作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3束。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6.5 灌漿及封錨主控項目6.5.1 后張法有粘結預應力筋張拉后應盡早進行孔道灌漿,孔道內水泥漿應飽滿、密實。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灌漿記錄。6.5.2 錨具的封閉保護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采取防止錨具腐蝕和遭受機械損傷的有效措施; 2. 凸出式錨固端錨具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 3. 外露預應力筋的保護層厚度:處于正常環境時,不應小于20mm;處于易受腐蝕的環

52、境時,不應小于5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中,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5%,且不少于5處。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一般項目6.5.3 后張法預應力筋錨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機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長度不宜小于預應力筋直徑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抽查預應力筋總數的3%,且不少于5束。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6.5.4 灌漿用水泥漿的水灰比不應大于0.45,攪拌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應大于3%。泌水應能在24h內全部重新被水泥漿吸收。檢查數量:同一配合比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檢查水泥漿性能試驗報告。6.5.5 灌漿用水泥漿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30N/mm2。 檢查數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組邊長為70.7mm的立方體試件。 檢驗方法:檢查水泥漿試件強度試驗報告。注:1. 1. 一組試件由6個試件組成,試件應標準養護28d;2. 2. 抗壓強度為一組試件的平均值,當一組試件中抗壓強度最大值或最小值與平均相差超過20%時,應取中間4個試件強度的平均值。7 混凝土分項工程7.1 一般規定7.1.1 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分批檢驗評定。 對采用蒸汽法養護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其混凝土試件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