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毒物危害及預防_第1頁
化學毒物危害及預防_第2頁
化學毒物危害及預防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化學毒物危害及預防         一、毒物的來源、形態、分類、毒性        (一)來源生產中使用或產生的物料        1、原料、幫助材料(投入物)        2、中間產物(過程物)        3、成品、副產品、廢物(產出物)&

2、#160;       4、夾雜物(雜質)        (二)形態與接觸機會        1、固態,塊狀、粉末狀。        2、液態,常壓下液態、加壓液化、溶液。        3、氣態,含易揮發液體的蒸氣。   

3、60;    4、霧,液體微粒懸浮在空氣中。        5、塵,固體微粒懸浮在空氣中。        呈現塊狀固體且不升華或液體且難揮發則不易集中到空氣中,則接觸機會小于氣、霧、塵。        (三)分類        1、按化學性質及其用途相結合的分類  &#

4、160;     2、按作用性質分類        3、按受損害的器官、系統分類        (四)毒性引起生物體損害的力量        1、毒性的指標        以引起試驗動物某種反應的劑量來衡量毒性大小     

5、60;  肯定致死劑量(LD100)或濃度(LC100)        半數致死劑量(LD50)或濃度(LC50)        最小致死劑量(MLD)或濃度(MLC)        最大耐受劑量(LD0)或濃度(LC0)        2、毒性的分級     

6、;   按毒性大小為5級        (1)劇毒      (4)低毒        (2)高毒      (5)微毒        (3)中等毒        3、毒物危害程度分級 &#

7、160;      按生產與使用中危害性大小為4級        級(極度危害)        級(高度危害)        級(中度危害)        級(輕度危害)        二、毒物對人體

8、的危害        (一)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1、經呼吸道吸入        2、經皮膚汲取        3、經消化道食入        (二)毒物在體內的過程      

9、  1、汲取,毒物進入血循環。        2、分布,隨血流分布至各器官。        3、轉化,毒物經生物化學過程轉變為代謝產謝。        4、排出,經腎、肝膽、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體外。(三)損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蝕、致敏、致癌、致畸、致突變        (四)中毒 

10、60;      1、急性中毒:短時、大量毒物進入人體,發病急、變化快        2、慢性中毒:長時、少量毒物進入人體,較長時間才消失癥狀        3、亞急性中毒:介于急性與慢性之間        (五)癥狀        1、呼吸系統    2、消化系統   3、心血管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