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_第1頁
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_第2頁
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_第3頁
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_第4頁
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措施為了進一步提升采掘工作面的綜合防塵管理工作,抽采科對目前采掘工作面產塵、降塵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針對具體問題做出相應的防塵治理措施。通過調整綜合防塵設施,完善綜合防塵設備,強化綜合防塵管理,達到采掘工作面粉塵治理的目的,為井下職工營造一個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一、防塵供水管路管理措施1、采掘工作面防塵供水管路按照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技術規范相關規定進行鋪設,使防塵供水管路能覆蓋工作面所有使用地點,每隔50米安設一個三通及閥門,管路三通閥門便于操作(如供水管路在皮帶里側,應當將三通閥門引到便于安全操作的行人側,且閥門操作開關自如)。2、防塵管路在采掘工作面葛巷道口必

2、須安裝水質過濾裝置,保證水的清潔,水中懸浮物的含量不得超過150 mg/L,粒徑不大于0.3 mm,水的pH值應在6.09.5范圍內。3、防塵管路和設施必須指定專人管理,管路不得通過封閉區域。防塵管路統一標準色為消防紅。管路要吊掛平直、不拐死彎、接口不花接不漏水。二、巷道沖洗管理措施1、掘進工作面巷道由所屬掘進隊組負責沖洗,巷道距工作面迎頭50m內班班沖洗,50m-200m每天至少沖洗一次,200m外每周至少沖洗一次,防止煤塵堆積(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為煤塵堆積 )。2、綜采工作面巷道由所屬綜采隊負責沖洗,工作面班班沖洗,機組后20m緊跟機組沖洗,膠帶順槽和回風順槽、旁路放水

3、巷距工作面50m內每班沖洗一次,50-500m 每天至少沖洗一次,500m 外每周至少沖洗一次。3、各橫貫、各類硐室以及聯巷、繞道由各所屬隊組負責沖洗,橫貫、各類硐室以及聯巷、繞道每周至少沖洗一次。4、若巷道內局部地區施工時,產生粉塵較大,由責任隊組對責任區域及時進行沖洗。5、炮掘工作面,放炮前應對工作面30m范圍內的巷道周邊進行沖洗。放炮后,裝煤(矸)前必須對距離工作面30m范圍內的巷道周邊和裝煤(矸)堆灑水。三、采煤機(掘進機)內外噴霧、架間噴霧、轉載點噴霧管理措施1、采煤機必須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噴霧必須能夠正常使用,霧化效果好無水或噴霧損壞時必須停機。內噴霧壓力不得小于2MPa,外噴霧壓

4、力不得小于4MPa,如果內噴霧裝置不能正常噴霧,外噴霧壓力不得小于8.0MPa。噴霧系統應與采煤機聯動,工作面的高壓膠管應有安全防護措施,耐壓強度應大于噴霧泵站額定壓力的1.5倍。泵站應設置兩臺噴霧泵,一臺使用,一臺備用。2、綜采工作面液壓支架必須安裝噴霧裝置,降柱、移架或者放煤時同步噴霧。綜采工作面必須保證正常使用。噴霧安裝均應平直整齊并有防砸和便于安裝及維護措施,霧化效果良好。3、各轉載點必須安設噴霧,噴霧采用框架固定,使噴頭正對轉載落煤方向,并掛牌管理。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和噴霧裝置或除塵器。4、綜掘工作面掘進機作業時,應使用內、外噴霧裝置,霧化效果好。內噴霧裝置的使用水壓不得小于3.0

5、MPa,外噴霧裝置的使用水壓不得小于1.5MPa。噴霧流量應于機型相匹配。5、炮掘工作面必須采取濕式鉆眼,供水壓力0.3 MPa左右,但應低于風壓0.1-0.2 MPa,耗水量2-3L/min,使排出的煤粉呈糊狀;炮眼內應填塞充水量為200-250ML的自封式水炮泥;放炮前后對工作面30m的范圍沖洗巷道和落煤,出煤時噴霧、灑水,在裝煤(矸)過程中,邊裝邊灑水,采用鏟斗裝煤(矸)機時,裝巖機應安裝自動或人工控制水閥的噴霧系統,實行裝煤(矸)噴霧。6、轉載點落差宜小于或等于0.5m,若超過0.5m,則必須安裝溜槽或導向板。四、采掘工作面凈化水幕管理措施1、綜采面回風順槽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安裝兩道

6、捕塵網及配套風流凈化水幕,凈化水幕使用風水聯動噴霧,風流凈化水幕距捕塵網300mm,水幕噴嘴出水方向順風噴射沖洗捕塵網,水幕捕塵網要隨回采工作推進而及時移動。2、綜采工作面回風順槽超前維護段外200米范圍內每50米安裝一道風水聯動凈化水幕。往外回風順槽內每200米安裝一道風水聯動凈化水幕,回風聯巷口須安裝一道風水聯動凈化水幕。3、綜采工作面回風巷與回風大巷交叉口下風側10米范圍內安設一組風流凈化水幕,水幕噴嘴出水方向為迎風向下。4、綜采工作面后溜安設一組風流凈化水幕,噴頭間距500mm,水幕噴嘴出水方向為順風向下于水平成30-45°角,水幕要隨回采工作推進而及時移動。5、綜采工作面膠

7、帶順槽安裝兩道風水聯動凈化水幕,膠帶順槽內距工作面50米的位置個安裝一套,距膠順巷口100米的位置安裝一道,膠帶順槽內的水幕要隨工作面的回采而及時移動。6、高抽巷口安裝一道風水聯動凈化水幕。高抽巷外排期間,高抽巷口安裝的凈化水幕應處于常開狀態。7、掘進工作面距工作面10米范圍內安裝一道風流凈化水幕,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安裝一道捕塵網及配套風水聯動凈化水幕,凈化水幕距捕塵網300mm,水幕噴嘴出水方向順風噴射沖洗捕塵網,水幕捕塵網要隨掘進工作推進而及時移動。8、掘進工作面回風巷道與回風大巷交叉口下風側10米范圍內安設一組風水聯動凈化水幕,水幕噴嘴出水方向為迎風向下。9、炮掘工作面,放炮時必須在距

8、工作面10-15m處安裝使用高壓自動噴霧,霧幕覆蓋全斷面,爆破時開啟使用,并在放炮后連續噴霧5min以上。10、距錨噴作業地點下風流方向100m內應設置兩道以上風流凈化水幕。五、采掘工作面隔爆設施管理措施1、采掘工作面隔爆水棚的棚區長度不小于20m。采掘工作面的首列隔爆水棚要及時移動,保持首列水棚距工作面的距離在60200m范圍。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斷面積計算:隔爆水棚的用水量大于200L/m2。安設多組水棚時,每組距離不大于200m。2、隔爆水棚必須按規定進行安設,實行掛牌專人管理,棚架要固定穩固,槽袋規格統一,擺掛整齊,不得用鐵絲固定。3、隔爆水棚應設在直線巷道內,與巷道的交叉口、轉彎處的距

9、離要保持5070m,與風門的距離大于25m。隔爆水棚的說明牌要懸掛于進風側的第一排水棚巷道頂板中部,牌上標明安設地點、巷道斷面、水棚類型、棚區長度、水槽(袋)數量、水槽(袋)容量、設計水量、實際水量、排間距、槽(袋)間距、管理單位、管理人員、巡查時間,每排要懸掛統一編號牌。4、水棚要封閉巷道斷面,槽袋底距頂板0.4m、距地不小于1.8m,否則加一層水棚或挑頂拉底,采掘工作面的主要隔爆水棚要及時安裝、回撤,保持首列水棚距工作面的距離在不超過200m,每200米一組隔爆水棚。5、隔爆水棚槽袋縱向排距1.2-3m;槽袋橫向間距小于等于1.2m,間距之和小于等于1.5m,槽袋與巷壁距大于等于0.1m。

10、水袋鉤直徑為4-8mm圓鋼,鉤角為60度誤差范圍±5度,彎鉤為25mm,鉤尖與鉤尖相對布置。棚區長度不小于20米。5、每周至少檢查1次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六、通風除塵通過通風除塵,稀釋和排出進入礦井空氣中的礦塵,采掘工作面的新鮮風流含塵量應不超過0.5mg/m3。采掘工作面風速不應低于規定的最低風速,掘進中的巖巷最低風速應不小于0.15m/s,采煤工作面、掘進中的煤巷和半煤巖巷最低風速應不小于0.25m/s,采掘工作面最高風速不大于4m/s。七、采掘工作面其他管理措施1、抽采科對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進行三級管理,抽采科包面科員是采掘工作面綜合防塵管理的直接責任人,防塵組成員不定期對重點區域進行檢查,抽采科分區科長負責分管區域綜采工作面的綜合防塵工作(焦海青負責N2103工作面、華明國負責N1101工作面、白雁楠負責S2108工作面、侯少波負責S5202工作面)。2、責任隊組安排分管副隊長和專職沖巷工,人員名單統一報抽采科存檔,隊組不得私自更換沖巷工,如需更換,須提前向抽采科審批。3、抽采科定期檢查隊組沖巷、巡查臺賬,核實巷道沖洗是否到位,是否按規定對隔爆水棚進行巡查、加水。4、專職測塵員采掘工作面每月進行一次全工作班連續粉塵測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