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說明文分布及教學價值的確立和策略_第1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明文分布及教學價值的確立和策略_第2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明文分布及教學價值的確立和策略_第3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明文分布及教學價值的確立和策略_第4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明文分布及教學價值的確立和策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根據說明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的事物,可以是動物、植物或者其它的實物等。作者通過準確的語言介紹它們的形狀、結構、性質、特點、功用等,使讀者對于這類事物有明確的了解。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比較抽象,需要作者用客觀準確的語言解說清楚某種現象的成因或原理,以及事物內部的關系,使讀者能夠豁然開朗。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說明文占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下面就教材中說明文進行梳理說明。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根據說明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

2、象是具體的事物,可以是動物、植物或者其它的實物等。作者通過準確的語言介紹它們的形狀、結構、性質、特點、功用等,使讀者對于這類事物有明確的了解。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比較抽象,需要作者用客觀準確的語言解說清楚某種現象的成因或原理,以及事物內部的關系,使讀者能夠豁然開朗。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說明文占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下面就教材中說明文進行梳理說明。一、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說明文分布現狀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說明文分布表年 級冊數課     題所在單元單元主題一、二年級植物媽媽有辦法風娃娃我是什么回聲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最大的

3、“書”三年級上冊花鐘四觀察與發現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五中華傳統文化下冊太陽月球之謎果園機器人六神奇的科技世界四年級上冊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五世界遺產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飛向藍天的恐龍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八飛速發展的科技時代下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的啟示三大自然的啟示五年級上冊鯨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沒有灰塵三說明文下冊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八多彩的世界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四保護環境下冊北京的春節各具特色的民居二民風民俗從上表可以看出,小學階段說明文數量多,文章的內容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體現了說明文實用性的特點。1文章內容豐富,具有極強的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

4、160;   縱觀上表,文章所呈現的內容多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有的介紹神奇的自然現象或自然景觀,如花鐘假如沒有灰塵;有的描寫有趣的動、植物,如鯨松鼠;有的介紹了科技的最新成果,如電腦住宅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有的介紹多彩的世界景觀,如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有的介紹各地的民風民俗,如北京的春節各具特色的民居。    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本身神奇而神秘,知識性和科學性極強,能夠很好地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些文章為他們打開了一個認識世界、探求未知世界的窗口。學生閱讀了這些文章仿佛進行了一次奇妙的科學之旅。2. 文章

5、呈現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上表中所羅列的說明文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嚴格意義上的說明文有一些區別,編者在選編教材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文章大都語言活潑,結構有趣,條理清楚,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低段,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多采用的是童話和詩歌的形式。如二上的我是什么,作者采用孩子喜聞樂見的童話形式,介紹了水的三態變化以及水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又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文章采用兒童詩歌的形式介紹了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知識,語言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學生的喜愛;而最大的“書”,文中塑造了一個愛提問題的兒童形象,采用的是對話的形式,層層推進,普及了關于巖石的知識。在中高段,文

6、章的結構形式也是獨具匠心:如五上的新型玻璃,為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開篇以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繼續閱讀;又如電腦住宅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采用擬人的形式,把比較枯燥的科學知識擬人化,故事化,形象化,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題目也是新穎別致,如月球之謎假如沒有灰塵等,巧設懸念,能夠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欲望。二、小學語文說明文的教學價值取向1903年語文獨立成科,最先把“說明文”(當時叫科學文本)編入語文教材的是夏丏尊和葉圣陶,至此才有了“說明文”這一名詞。這一舉措,改變中國兩千多年來語文只是代圣人傳言或者把文學當作語文教學的唯一的觀念,拓展了語文課本的選材范圍(袁衛星語)。那么教材

7、中說明文的教學價值到底該怎樣確立呢?1. 年段目標是確定說明文教學價值的根本依據說明文貫穿整個小學階段,人教版教材在五年級上冊才設置專門的說明文單元,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中才明確提出說明文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確立說明文具體的價值目標的時候必須依標扣本,緊緊圍繞年段目標設置。中段特別是低段,教師在進行說明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忠實于中低段的課程目標,重點落在識字和寫字上,淡化文體觀念。在高段,特別是專門的說明文單元,教材為我們呈現的課例,鯨、新型玻璃屬于典型的說明文,教師應該強化說明文文體知識,以點帶面,帶領學生

8、了解作者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說明順序和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帶領學生領悟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文本語言特色是確立說明文教學價值的重要依據葉圣陶先生說,說明文就是要“說明白”,要忠實于事物的客觀性和知識的準確性。說明文內容的科學性客觀性決定了其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從生本主義的層面來說,說明文內容涉及面廣,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本著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思想,語文教學必須要加強科學作品的教學,突出科學言語應該有的教學地位,使學生在獲得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用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個體自己在他生活的社會中和民族國家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更好的生存發展能力

9、。教材中選編的文本,大都篇幅短小,內容淺顯易懂,結構清晰。低段課文生動有趣,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中高段的說明文中有語言樸實的平實性說明文,更有語言活潑生動的文藝性說明文,還有一些文章屬于說明加抒情議論的混合性文體。對于一篇具體的說明文,我們要確立它的教學價值,首先要思考這篇文章作者的選編入教材的目的在哪里,其次要思考文本的語言特色是什么。對于典型的說明文,在教學價值的確立上要有強烈的文體意識,如太陽鯨等,應該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本語言的準確嚴密,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明白作者是怎樣把事物說清楚明白的。對于文藝性的說明文,我認為教學價值的確立點不在文體知識,而在于體會文本語言之美,學習作者

10、遣詞造句的表達技巧和布局謀篇的匠心。如松鼠一文,文本語言生動活潑,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于小松鼠的強烈的喜愛之情,教學價值如果偏要定位在說明文文體知識上就顯得索然無味了。3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也是確立說明文教學價值的一個主要依據。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21世紀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世紀,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是能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而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向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因此,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激發他們閱讀科學類文本的興趣,應該是語文教學

11、的一個重要任務。科學類文本的教學,正好成為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基點。三、小學語文說明文教學策略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教材的性質同于樣品,熟悉了樣品,也就可以理解同類的貨色。”從課程層面上來說,說明文文本所承擔的核心教學價值就是教會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即“怎樣寫”。鑒于此,教師的說明文教學,不能把教學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文章所介紹的知識上,不能把語文課的說明文教學上成了科學課,要立足語文本體性目標,把說明文也教出濃濃的語文味。1. 理解體會說明方法的作用為了清楚明白地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者會采用不同的說明方法,而說明文教學時,教師應致力于引導學生理解作者

12、是怎樣把事物的特點說清楚的。如鯨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集中筆力說明鯨很大,為了說明這一特點,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的方法來說明鯨很大這一個特點。如果把文中“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做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寬敞。”去掉,與原文表達效果有什么區別。學生在對比中明白,作者著力于此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告訴讀者“鯨很大”,更是通過一次次的強調,讓這個特點一次次撞擊讀者的內心,從而明白說明方法在說明事物特點時的獨特作用。2. 內化體會語言

13、的嚴密準確說明文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文體,不像文學作品那樣可以任由思想馳騁,恣意夸張,說明文的語言必須嚴密準確。如何帶領學生去體會說明性語言的這種特色,是屬于語文本體性的內容,是說明文教學課堂的重頭戲。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無誤首先體現在那些列舉的數字之中,而更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嚴密的是文中的一些起修飾或限制作用的副詞或形容詞。如只有一個地球中,“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句中“至少”一詞,本身極其普通,可是在這里卻對于句子表達的準確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去掉“至少”,對比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從而明白,作者用它強調了人

14、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過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強調了地球對于人類的唯一性,照應了課題“只有一個”。3. 提升獲得提取信息的方法前面已經講過,說明文文本信息含量大,怎樣迅速地從中獲得準確的信息,這是讀懂說明文的當務之急。但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之中,很容易把這個環節變成純知識的了解,而忽略了交給學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如新型玻璃一課,有這么一道課后練習: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它們有什么特點和作用。小組設計一個表格,把它們的特點和作用填在表格里。上課的時候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填表,反饋答案。這樣,這節課無疑變成了一節討論新型玻璃的科學課。其實教師可以這樣調整因為面對的是五年

15、級學生,完全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外自制表格完成練習。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確定教學的重點。通過交流,不難發現學生在每種玻璃的作用和特點上有混淆。面對這些情況,在學生交流答案的時候,教師質疑,你是怎么找到這些答案的。于是學生會把自己思考的過程說出來。如文章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學生是抓住了每自然段段首的短語“另一種”“還有一種”等,這些提示性的詞語來理解的,教會學生瀏覽課文時抓關鍵詞的方法。而對于怎樣區分特點和作用,相信有學生會在練習中發現,作用是著重講這種玻璃用在什么地方,培養學生對比思考的習慣。教師的課堂應該致力于學生的閱讀障礙處,及時交給他們方法,生生互動,取長補短,相互影響。長此以往,學生能

16、夠獲得閱讀的方法,提升閱讀說明文的能力。4. 遷移領悟布局謀篇的技巧說明文以條理清楚、思路清晰見長,而我們小學課本中收入的說明文,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作者不僅僅在語言上下足了功夫,其巧妙的布局謀篇更是讓人心悅誠服,是學生習作的好藍本。如鯨,作者從大小、進化、分類、吃、呼吸、睡覺、繁殖等方面介紹鯨,文章結構清晰,可引導學生領悟介紹動物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從而遷移運用。又如假如沒有灰塵,為了吸引讀者,作者欲揚先抑,先寫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灰塵的討厭,繼而筆鋒一轉出新意,用假設法寫出灰塵的作用,讓學生一下子明白,原來討人討厭的灰塵竟然是我們生活的大功臣。同時學生也明白看待事物要用辯證的思想,一

17、分為二來看,學會從多個角度看世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到這種布局謀篇的妙處后,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運用。當然,除此以外,在說明文教學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策略和方法值得老師們去探討,如引導學生明白介紹知識類的文章,不僅僅可以用說明文的形式呈現,還可以用童話的形式,詩歌的形式,對話的形式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說明文教學不僅要承擔一般文體所共有的共性的任務,也應該承擔自身的獨特任務,教師要致力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科普書籍的興趣,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向科學殿堂的大門,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服務。 二民風民俗從上表可以看出,小學階段說明文數量多,文章的內容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

18、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體現了說明文實用性的特點。1文章內容豐富,具有極強的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 縱觀上表,文章所呈現的內容多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有的介紹神奇的自然現象或自然景觀,如花鐘假如沒有灰塵;有的描寫有趣的動、植物,如鯨松鼠;有的介紹了科技的最新成果,如電腦住宅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有的介紹多彩的世界景觀,如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有的介紹各地的民風民俗,如北京的春節各具特色的民居。 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本身神奇而神秘,知識性和科學性極強,能夠很好地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些文章為他們打開了一個認識世界、探求未知世界的窗口。學生閱讀了這些文章仿佛進行了一次奇妙的科學之旅。2. 文

19、章呈現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上表中所羅列的說明文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嚴格意義上的說明文有一些區別,編者在選編教材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文章大都語言活潑,結構有趣,條理清楚,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低段,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多采用的是童話和詩歌的形式。如二上的我是什么,作者采用孩子喜聞樂見的童話形式,介紹了水的三態變化以及水的作用,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又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文章采用兒童詩歌的形式介紹了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知識,語言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學生的喜愛;而最大的“書”,文中塑造了一個愛提問題的兒童形象,采用的是對話的形式,層層推進,普及了關于巖石的知識。在中高段,

20、文章的結構形式也是獨具匠心:如五上的新型玻璃,為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開篇以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繼續閱讀;又如電腦住宅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采用擬人的形式,把比較枯燥的科學知識擬人化,故事化,形象化,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題目也是新穎別致,如月球之謎假如沒有灰塵等,巧設懸念,能夠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欲望。二、小學語文說明文的教學價值取向1903年語文獨立成科,最先把“說明文”(當時叫科學文本)編入語文教材的是夏丏尊和葉圣陶,至此才有了“說明文”這一名詞。這一舉措,改變中國兩千多年來語文只是代圣人傳言或者把文學當作語文教學的唯一的觀念,拓展了語文課本的選材范圍(袁衛星語)。那么教

21、材中說明文的教學價值到底該怎樣確立呢?1. 年段目標是確定說明文教學價值的根本依據說明文貫穿整個小學階段,人教版教材在五年級上冊才設置專門的說明文單元,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中才明確提出說明文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確立說明文具體的價值目標的時候必須依標扣本,緊緊圍繞年段目標設置。中段特別是低段,教師在進行說明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忠實于中低段的課程目標,重點落在識字和寫字上,淡化文體觀念。在高段,特別是專門的說明文單元,教材為我們呈現的課例,鯨、新型玻璃屬于典型的說明文,教師應該強化說明文文體知識,以點帶面,帶領學生了解作者

22、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說明順序和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帶領學生領悟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文本語言特色是確立說明文教學價值的重要依據葉圣陶先生說,說明文就是要“說明白”,要忠實于事物的客觀性和知識的準確性。說明文內容的科學性客觀性決定了其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從生本主義的層面來說,說明文內容涉及面廣,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本著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思想,語文教學必須要加強科學作品的教學,突出科學言語應該有的教學地位,使學生在獲得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用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個體自己在他生活的社會中和民族國家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更好的生存發展能力。教材中

23、選編的文本,大都篇幅短小,內容淺顯易懂,結構清晰。低段課文生動有趣,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中高段的說明文中有語言樸實的平實性說明文,更有語言活潑生動的文藝性說明文,還有一些文章屬于說明加抒情議論的混合性文體。對于一篇具體的說明文,我們要確立它的教學價值,首先要思考這篇文章作者的選編入教材的目的在哪里,其次要思考文本的語言特色是什么。對于典型的說明文,在教學價值的確立上要有強烈的文體意識,如太陽鯨等,應該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本語言的準確嚴密,了解作者所使用的說明方法,明白作者是怎樣把事物說清楚明白的。對于文藝性的說明文,我認為教學價值的確立點不在文體知識,而在于體會文本語言之美,學習作者遣詞造句

24、的表達技巧和布局謀篇的匠心。如松鼠一文,文本語言生動活潑,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于小松鼠的強烈的喜愛之情,教學價值如果偏要定位在說明文文體知識上就顯得索然無味了。3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也是確立說明文教學價值的一個主要依據。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21世紀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世紀,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是能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而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在于向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因此,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激發他們閱讀科學類文本的興趣,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

25、要任務。科學類文本的教學,正好成為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基點。三、小學語文說明文教學策略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提出:“教材的性質同于樣品,熟悉了樣品,也就可以理解同類的貨色。”從課程層面上來說,說明文文本所承擔的核心教學價值就是教會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即“怎樣寫”。鑒于此,教師的說明文教學,不能把教學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文章所介紹的知識上,不能把語文課的說明文教學上成了科學課,要立足語文本體性目標,把說明文也教出濃濃的語文味。1. 理解體會說明方法的作用為了清楚明白地說明事物的特點,作者會采用不同的說明方法,而說明文教學時,教師應致力于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物的特點

26、說清楚的。如鯨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集中筆力說明鯨很大,為了說明這一特點,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的方法來說明鯨很大這一個特點。如果把文中“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做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寬敞。”去掉,與原文表達效果有什么區別。學生在對比中明白,作者著力于此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告訴讀者“鯨很大”,更是通過一次次的強調,讓這個特點一次次撞擊讀者的內心,從而明白說明方法在說明事物特點時的獨特作用。2. 內化體會語言的嚴密準確說明文是一種實用性

27、很強的文體,不像文學作品那樣可以任由思想馳騁,恣意夸張,說明文的語言必須嚴密準確。如何帶領學生去體會說明性語言的這種特色,是屬于語文本體性的內容,是說明文教學課堂的重頭戲。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無誤首先體現在那些列舉的數字之中,而更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嚴密的是文中的一些起修飾或限制作用的副詞或形容詞。如只有一個地球中,“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句中“至少”一詞,本身極其普通,可是在這里卻對于句子表達的準確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去掉“至少”,對比朗讀,體會表達效果,從而明白,作者用它強調了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過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強調了地球對于人類的唯一性,照應了課題“只有一個”。3. 提升獲得提取信息的方法前面已經講過,說明文文本信息含量大,怎樣迅速地從中獲得準確的信息,這是讀懂說明文的當務之急。但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之中,很容易把這個環節變成純知識的了解,而忽略了交給學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如新型玻璃一課,有這么一道課后練習: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它們有什么特點和作用。小組設計一個表格,把它們的特點和作用填在表格里。上課的時候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填表,反饋答案。這樣,這節課無疑變成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