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1頁
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2頁
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3頁
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4頁
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傷害 現場處置方案1.事故風險分析1.1事故類型 機械傷害。在對機械設備與工具的使用、維護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碰、切等形式的傷害。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全廠各個生產現場所有設備運轉和維護區域,在運行或檢修過程中,均可能造成機械傷害事故。具體區域為:原料作業區、焙浸作業區、沉淀還原作業區、釩鐵作業區。具體地點為:各個作業區設備運行點、維護操作間、工具使用與維護點。1.3事故發生的可能時間、事故的危害嚴重程度及其影響范圍 事故發生的可能時間:發生在人員對設備或工具進行維護、操作的過程中,一年四季均有可能發生事故。 事故的危害嚴重程度:機械傷

2、害會產生人員絞傷、皮膚裂傷、斷肢、骨折,嚴重的會使身體被卷入軋傷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飛出,打擊致傷,甚至會造成死亡。即可能發生輕傷、重傷或死亡事故。 事故的影響范圍:直接影響發生事故所在作業區的正常生產。按照發生的事故等級,還可能影響全廠、公司或各級政府。1.4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1.4.1機械設備無防護裝置或防護裝置失效、機械設備故障、設備在運行過程中有重大異常現象。 1.4.2執行維護檢修作業工藝不嚴格。 1.4.2操作、維護過程中,人員思想不集中、確認不到位誤操作或者違章操作。1.5事故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 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事故為引發觸電事故,或者在救援過程中產生其他人員的各類傷

3、害事故。2.應急工作職責2.1工作崗位、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工作崗位包括維護點檢崗位、各作業區操作崗位。組織形式:維護點檢組、作業區各個班為發生事故所在地點的現場處置小組。人員構成:組長:點檢組組長、各班班長。組員:點檢組成員、各班班員。2.2人員的應急工作分工和職責2.2.1 現場處置小組組長職責(1)參與制訂、修訂本現場處置方案;(2)組織本小組應急人員進行學習和日常演練;(3)加強日常的監督檢查,發生事故時第一時間組織本小組人員展開現場應急救援工作;(4)發生事故時及時向作業區和廠調度室報告,并根據事態發展趨勢決定是否救援;(5)負責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整改。2.2.2 現場處置小組組員職責(

4、1)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加強設備的巡回檢查;(2)服從現場處置小組組長的指揮;(3)發現事故時,立即向部門負責人或現場處置小組組長報告;(4)一旦發生事故,積極參與搶險救援工作。3. 應急處置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1.1事故報警:在機械傷害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人員應立即將事故報告班(組)長和作業區。 3.1.2應急措施啟動:發生事故后,班(組)長自動轉換為現場處置小組組長,啟動現場處置方案。3.1.3應急救護人員的引導:場處置小組組長指派專人在廠大門處進行等待、引導。3.1.4同應急預案的銜接:作業區負責人到現場確認傷害事故后,啟動專項應急預案。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人員救護:(

5、1) 幫助受傷人員脫離對其造成傷害的設備或工具。避免繼續或再次受傷。(2) 詢問傷者并觀察受傷的部位,判斷具體傷害類型。對心跳呼吸驟停者,立即施行口對口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保持呼吸道通暢,松開阻礙呼吸的衣物。(3) 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物, 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止窒息。(4) 如有外傷,對傷者進行止血。視情況不同選取采用包扎法、加壓包扎法、指壓法止血。(5) 固定(創傷部位的制動):可減輕疼痛刺激、防止避免再出血和損傷。肢體制動可用夾板,軀干制動可借助于擔架和束帶。應注意搬動傷員時勿使傷處移位、扭曲、震動。(6) 對嚴重創傷傷員(大出血、多發性創傷、斷肢等),等待專

6、業人員救護。3.2.2工藝操作:立即對發生傷害事故的設備或工具進行停轉、停電。3.2.3事故控制:對事故區域采取隔離措施,保護事故現場不受破壞。3.2.4現場恢復:等待作業區下達恢復生產的指令后,進行正常生產。3.3報警及應急救援聯絡方式和聯系人員3.3.1報警負責人:現場處置小組組長。3.3.2報警電話及聯系人員:作業長: ;安全環保員: ;廠調度室電話: ;作業區電話: ; 醫院救護電話: 。3.4事故報告基本要求和內容3.4.1基本要求:及時報告。事故現場人員應在5分鐘內將事故基本情況向作業區和廠調度室匯報。3.4.2報警內容應包括:a. 發生事故的時間;b. 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c.

7、事故具體類型;d. 事故范圍、規模; e. 人員受傷或失蹤情況;d .次生災害情況;g.主體設備損壞和生產運行情況。4 注意事項4.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 進行現場處置,進入煤氣區域必須兩人或兩人以上,佩戴CO報警儀;進入爐(窯)內部或其它受限空間內,必須使用空氣呼吸器;處理酸(液)、堿(液)相關設備設施產生的機械傷害,必須戴好防護手套和防護面罩(眼鏡);上升到2米及以上高度,必須使用安全帶。4.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檢查確認事故區域的環境情況,正確站位,使用器材時用力適度,相互配合,防止誤傷。4.3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采取以下原則:(1)就近就地開展自救互

8、救原則;(2)救人優先原則;(3)主動報告原則;(4)統一指揮原則。4.4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4.4.1銳器刺傷身體任何部位均不可將銳器拔出。4.4.2腹部受傷,有腸子或大網膜自傷口流出,包扎時不可回納。 4.4.3注意脊椎骨折者不得輕易搬動,應把硬木板墊在擔架上再將傷員搬運走。4.4.4離斷的肢體部分應收回。4.4.5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4.5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 在班組人員學習、日常演練的基本上,作業區按照計劃對本處置方案組織演練、評估,確認應急處置小組人員具備現場應急處置能力,具備正確施救能力。班組人員均配備有個人防護勞保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防護眼鏡(面罩)等。4.6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 消除設備設施的安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