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馬說》(附答案)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馬說》(附答案)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馬說》(附答案)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馬說》(附答案)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馬說》(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馬說課內精讀閱讀下文,完成題目。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相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 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 .馬說一文選自 » ,作者,字代 家、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為著名,有"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一食或盡粟一石()(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班生

2、于槽相之間()(4)才美不外見.()(5)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6)第之不以其道()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駢死于槽相之間。(2)其真無馬邪?(3) 一食或盡粟一石。(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4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識別人才的人。B.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馬也”。C.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表達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認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現人才的人。5 .從文中看,造成千里馬被埋沒和被摧殘的原因有哪些?(可用原文回答)6 .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對“千里馬”怎樣的思想感情?7 .請從形象塑造、

3、寫作手法、闡明道理三個方面任選其一,對文章進行評析。比較閱讀一、閱讀甲、乙兩文,完成題目。甲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相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九方皋相馬(節選)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伯樂對日:“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

4、若此者絕塵弭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 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矮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 而驪。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 薦求馬者!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馬也? ”伯樂喟然太息日:“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 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馬 至,果天下之馬也。8 注子姓:指子孫。牝(p in):雌性。牡:雄

5、性。驪 (1 ):黑色。1 .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飽,力不足B.”求其能千里也"知我不知魚之樂C.才美不外見,請見之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若真無馬邪2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4 2)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通過對千里馬不遇伯樂的議論,表達了作者對賢才難遇明主的憤懣之情,寄寓著作者對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 .乙文通過記敘伯樂舉薦九方皋為秦穆公尋找天下最好的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待事物要獨具慧眼,看其實質。C.甲文中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但

6、其根本原因 是食馬者“真不知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興,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馬,想當然地認為這不是天下最好的馬。6 .有人認為,只要是千里馬,才能就會施展出來;也有人認為,千里馬須遇伯樂,才能 有機會施展出來。你的看法呢?說說理由。閱讀甲、乙兩文,完成題目。甲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 手,駢死于槽相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策而臨之,日:“

7、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 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日:“石也。”王以 為和誑,而刖 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為和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 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之所以悲 也!”王乃使玉人理 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璞:含玉的石頭,未經雕琢的玉。刖(yu ):古代砍掉雙腳或腳趾的酷刑。奚:何

8、,為什么。理:加工雕琢玉石。5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第之不以其道()(2)才美不外見.()(3)王以為和誑.()(4)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6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7 .馬說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8和在失去雙足之后,終遇文王,藏在璞中的無價之寶和氏璧被發現,兩文表達了怎樣共同的 愿望?如果你是千里馬或者卞和你會怎樣去做?課外閱讀一、閱讀下文,完成題目。鳥說 戴名世余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聲喈喈然者。即而視之,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盞,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

9、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 ,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輒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他日,余從外來,見巢墜于地,覓二鳥及及,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好也,奚 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乃托身非所,見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為甚寬也哉 !(選自戴名世集)注日:有一天。 嗜(gu由)噌:擬聲詞,二鳥相和之聲。盞:杯。掬:捧。歿(k):初生的小鳥兒。奚:為什么。適:至L彼其以世路為甚寬也哉:人生的 道路并不很寬啊。9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去地不五六尺()(2)

10、手下,鳴乃已.()10 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人手能及之,馬之千里者B.雛且出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C.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D.不知其.何鳥也若真不知馬也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得食,輒息于屋上,不即下。12 .作者通過二鳥“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 意在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請用自己的話 回答。二、2017 金華(改編)閱讀下文,回答問題。李公蔚市貢馬沈宣詞嘗為麗水令,自言家大梁時,廄常列駿馬數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馬求售,潔白而毛鬣類朱,甚異之,酬以五十萬,客許而直未及給,遽為將校王公遂所買。他日謁公遂問向時馬。公遂曰:“竟未嘗

11、乘。”因引出,至則奮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終不可禁。翌日,令諸子乘之,亦如是;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詞。 宣詞得之,復如是。會魏帥李公蔚市貢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閱馬,一閱遂售之。后入飛龍,上最愛寵,為當時名馬。(選自唐語林) 注大梁:今河南開封,古時稱大梁。奮眄:舉頭斜視,不馴服的樣子。貢馬:向皇帝進貢的馬。飛龍:指皇家。1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客許而直未及 給及郡下,詣太守C.亦如是如是再嚙D.會魏帥李公蔚市.貢馬百里奚舉于市.14 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停頓處用“ /”劃開。 (限斷兩處)他

12、日謁公遂問向時馬15 下面句子的橫線處省略了主語,根據文意推斷,正確的一項是()翌日,令諸子乘之,亦如是。AB.客C.王公遂D.李公蔚16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客許而直未及給,遽為將校王公遂所買。(提示:直,價值、價錢。)17 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兩個義項:賣出去;買。“公閱馬, 一閱遂售之”中的“售”字,選用哪個義項才符合文意?選出正確義項,并用自己的話簡述 理由。18 .韓愈的馬說深刻闡述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聯系馬說,結合文本,簡述王公遂不能讓所買之馬成為“名馬”的 原因。參考譯文與答案詳析課內精讀1 .韓昌黎文集校注韓

13、愈 退之 唐文學思想 教育 文起八代之衰2 . (1)有時(2)同“飼”,喂 (3)(和普通的馬)一同死 (4)同“現”,顯現,表現(5) 一樣、等同 (6)用馬鞭驅趕3 . (1)(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2)(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3)(千里馬)吃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飼料。(4)它鳴叫,(飼養馬的人)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4 .解析D 作者認為世界上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人。5 .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6 .為“千里馬”被埋沒而鳴不平。(或:對“千里馬”得不到應有的待遇表示同情和惋惜。)7 形象塑造:千里馬一一遭遇悲慘,懷才

14、不遇;食馬者一一專橫殘暴,無知狂妄。寫作 手法:托物言志,以馬喻人;正反對比論證,論證環環相扣。闡明道理:“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要善于識別人才,重用人才。比較閱讀8 . B9 . (1)用馬鞭趕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它,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2)秦穆公召見了九方皋,派(他)去尋找天下最好的馬。10 解析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語段的理解能力。答題時先審題干,找出要求和范圍,再結合內容進行比較辨別,從而得出答案。D項,“想當然地認為這不是天下最好的馬”這一說法不夠合理,因為秦穆公認為九方皋連馬的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識別天下最 好的馬呢?11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

15、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難度較大。這 類題目答題時,觀點一定要明確,最好能圍繞原文的觀點,理解作者的感情,從全文的主旨 和情感基調入手,細細品味詞句所包含、表達的思想感情。答案略。參考譯文乙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子孫中有沒有能派去訪求良馬的人呢?”伯樂答道:“良馬可以通過它的形體、外貌、筋節、骨骼來判斷識別。至于天下無雙的寶馬則不 然,它的神氣迷離恍惚,似有似無,這樣的馬一旦飛快奔馳,四蹄似乎離開地面不沾塵土, 車馬過處也不留痕跡。我的子孫都是下等人才,只能教他們識別良馬,沒法教他們如何識別 天下最好的馬。我有一位一同挑擔劈柴的朋友,名叫九方皋,他相馬的本領不在我之下。請

16、讓我為您引見他。”秦穆公召見了九方皋, 派(他)去尋找天下最好的馬。 三個月后,(九方皋)回來報告:“已 經找到了天下最好的馬,就在沙丘。”秦穆公問:“什么樣的馬呢?"(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派人去取馬,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穆公很不高興,召見伯樂 并對他說:“真糟糕啊,你所推薦的那個相馬人!連馬的毛色、公母尚且分辨不清,又怎么 能鑒別天下最好的馬呢?”伯樂長嘆一聲道:“(九方皋相馬的本領)竟然達到這種境界了!這正是他比我高明何止千萬倍的地方啊。九方皋所觀察的,是馬的天賦之靈性,他觀察到馬 的精髓,也就忘記了表象;注意的是馬的內在品性,也就忽略了外在皮毛;看到應

17、當看的, 不看不必看的;觀察應當觀察的,忽略不應當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相馬,還有著比寶馬更 可貴的地方。”馬送來了,果然是一匹天下無雙的寶馬。12 (1)用馬鞭驅趕 (2)同“現”,顯現(3)欺騙 (4)被判定13 (1)想要它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我并非因為失去雙腳而感到悲傷,而是痛心世人將寶玉看作石頭,把忠誠的人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感到悲傷的原因啊!14 解析此題考查修辭及其作用。首先判斷出運用的修辭手法,然后點明這種修辭手 法的一般作用,再結合文段和中心寫出在文中的具體作用。答案突出了食馬者的平庸淺薄、愚妄無知,表達了作者對食馬者的強烈譴責。15 共同愿

18、望:希望人才能夠被發現,被重用。示例: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意對即可)參考譯文乙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從楚山中得到一塊含有美玉的石頭,就把它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命令玉匠鑒別, 玉匠(一看)就說:“這只是一塊石頭。”厲王認為卞和是有意欺騙(他), 于是就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去逝,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那塊含有玉的石頭獻給了 武王,武王又讓玉匠鑒別,(玉匠)又說:“這只是一塊石頭。”武王也認為卞和是有意欺騙 (他), 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腳。武王去逝,文王即位,卞和竟然捧著那塊含有玉的石頭,在楚山 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血也哭了出來。文王聽說了這件事后

19、,就派人前去調 查原因,(那人問卞和)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傷呢?"卞 和回答說:“我并非因為失去雙腳而感到悲傷,而是痛心世人將寶玉看作石頭,把忠誠的人 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感到悲傷的原因啊!”文王(聽到回報)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塊含有玉的石頭,果然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于 是給這塊美玉命名為“和氏之璧”。課外閱讀1 . (1)距離(離開)(2)停止2 . C3 .每當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馬上下來。4 .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風險,盡量遠離禍患。參考譯文我讀書的房屋,旁邊有一棵桂樹,有一天,桂樹上傳來鳥叫聲。靠近一看,是兩只鳥在

20、枝干之間彳了巢,(巢)離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杯子一樣大,精密完整而 牢固,用細草纏結而成。鳥是一雌一雄,小的那只不滿一捧, 毛色明亮潔凈,美好潔白可愛, 不知道是什么鳥。雛鳥將要出殼了,雌鳥用翅膀蓋著它,雄鳥去捕食,每當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馬上下來。房屋的主人戲弄它,用手搖它的巢,(它)就向下看著鳴叫, 輕搖(它)輕叫,重搖(它)就大叫,手拿下來,鳴叫就停止。(后來)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見鳥巢掉在地上,找兩只鳥和雛鳥,沒有找到。(向他人)問它們的去向,得知是被屋主的童仆抓走了。唉!憑借這鳥的羽毛潔白而且鳴聲好聽,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尋找茂林棲息呢?將身體 托付到不合適的地方,才會被奴仆折辱而死。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寬啊!5 .解析C A項,足夠/值得;B項,來得及/到;C項,這樣;D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