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1 總則22 完好標準22.1 零、部件22.2 運行性能22.3 技術資料23 設備的維護33.1 日常維護33.2 定期檢查內容3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33.4 緊急情況停車3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34.1 檢修周期34.2 檢修內容4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準65.1 轉子65.2 軸承95.3 軸封105.4 隔板和氣封115.5 缸體115.6 聯軸器125.7 油系統135.8 增(減)速器145.9 驅動機145.10 機組對中146試車與驗收146.1 試車前的準備工作146.2 試車156.3 驗收157 維護檢修安全注意容項157.1 維護安全注意事項157.2 檢修安全
2、注意事項167.3 試車安全注意事項16附錄A 常用汽輪機油和防銹汽輪機油換油指標16北京航天同成偉業商貿有限公司。1 總則1.1 本規程適用于化工廠一般用途中、低壓水平剖分離心式壓縮機的維護和檢修。化工其他類型離心式壓縮機的維護和檢修也可參照執行。1.2 離心式壓縮機包括轉子、定子和軸承等部件。轉子由主軸、葉輪、聯軸器、止推盤(有時還有平衡盤和軸套)等組成。定子由機殼、隔板、級間密封和軸端密封、進氣室、蝸殼等組成。隔板將機殼分成若干空間以容納不同級的葉輪,且組成擴壓器、彎道和回流器,有時葉輪進口還設有導流器。 離心式壓縮機可以由電動機、蒸汽輪機或燃氣輪機驅動或經由增(減)速器間接驅動。1.3
3、 部分離心式壓縮機的型號及主要性能見表1。型號流量Nm3/h進口壓力MPa出口壓力MPa進口溫度出口溫度轉速r/min軸功率kWDA200-61120000.0880.61025.0107.0115431044K350-61-1220000.0970.63020.0140.086001810CMR66-1+”3”+CM32-3+3383000.0983.53232.0145.093309628153205CK57+7CK31540800.0913.41737.8163.066007983107091TY-690/5.3410000.0920.63030.0110.07714<40002M
4、CL605+2MCL357310300.0943.68030.0198.2101304860141522 完好標準 2.1 零、部件2.1.1 主、輔機零、部件完整齊全,質量符合技術要求。2.1.2 各部配合、安裝間隙均符合要求,轉子跳動量,軸向竄動量等均不超出規定。2.1.3 儀表、計量器具、信號、聯鎖和各種安全裝置、自動調節裝置按期校驗,達到齊全、完整、靈敏、準確。2.1.4 基礎、機座穩固可靠,地腳螺拴和各部螺栓緊固、齊全,規格統一,螺紋外露1至3扣,符合技術要求。2.1.5 管線、管件、閥門、支架等安裝合理,牢固完整,標志分明,符合技術要求。2.1.6 防腐、保溫層完整無損,標志分明,
5、符合技術要求。2.2 運行性能2.2.1 油路暢通、潤滑良好,油質、油位、油壓、油溫符合規定。2.2.2 運轉平穩,無松動、雜音及不正常振動等現象。2.2.3 各部溫度、壓力、轉速、流量、電流等運行參數符合規程要求。2.2.4 生產能力達到銘牌出力或查定能力。2.3 技術資料2.3.1 設備圖樣,說明書、易損零、配件圖,設備運行記錄,驗收記錄及有關檔案齊全。2.3.2 各種資料的內容完整、準確。2.3.3 有關檔案資料應按時填寫、歸納整理。2.4設備及環境2.4.1 設備清潔,A外表無灰塵、無油垢、無異物;基礎、底座和環境整潔,無積水、油垢等,做到“溝見底、軸見光、設備見本色”。2.4.2 閥
6、門、管線、接頭、法蘭和軸封等處均達到無泄漏標準。3 設備的維護 3.1 日常維護3.1.1 嚴格按操作規程啟動、運轉與停車,并作好運轉記錄,做到齊全、準確、整潔。3.1.2 隨時檢查主、輔機信號聯鍋裝置及儀表是否靈敏可靠。3.1.3 定時、定路線檢查主、輔機進出口壓力、溫度、油壓和各軸承溫度(一般進油溫度低于40,因油溫度低于82,回油溫升小于40)等,觀察各運轉部件是否有異常振動和響聲,并作好記錄。3.1.4 嚴格執行設備潤滑管理制度的規定,合理使用和管理潤滑油,認真做到“五定”、“三級過濾”。 潤滑油應采用相應牌號的汽輪機油或防銹汽輪機油。 應定期對潤滑油進行分析:每天檢查潤滑油是否含水或
7、雜質,一艇每月進行一次油質分析(液相銹蝕每季測試一次,氧化安定性每半年測試一次),油質不符合使用要求則應及時更換。常用汽輪機油和防銹汽輪機油換油指標見附錄A。3.1.5 齒式聯軸器應始終保持良好的潤滑,潤滑油應符合制造廠要求,一般采用N32或N46汽輪機油,連續噴油潤滑。潤滑油經過濾,最大顆粒不超過25m,并加抗氧劑與消泡劑。5.1.6 經常檢查、清洗油過濾器,保證油壓穩定,機械雜質含量不超過允許標準。3.1.7 經常保持機組及周圍環境整潔,及時消除跑、冒、滴、漏。3.1.8 設備長期不用時,應作好油封或氮氣保護,并每隔24小時盤車一次。3.2 定期檢查內容 定期檢查項目、內容、推薦儀器及判斷
8、標準見表2。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見表3。3.4 緊急情況停車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緊急停車: a.突然斷油、斷水; b.突然超溫超壓,一時無法查明原因,且有所發展; c.機內突然發出異常聲響; d.振動突然加劇; e.軸承溫度突然上升超過允許標淮; f.管道突然破(斷)裂時; g.其他危及設備安全運行的情況。 除c、f和g外,均指無聯鎖或聯鎖失靈的情況。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4.1 檢修周期 檢修周期見表4。 當本單位狀態監測手段已經具備開展預知維修的條件后,經請示本單位上一級主管部門批準,可不受此條限制。表2檢查項目推薦檢查周期檢查內容判 斷 標 準推薦使用方法或儀
9、器潤滑油質每月理化指標見本規程條機組震動連續軸相對于軸承座的振動位移蜂-峰值,ma.按制造廠要求,b.缺乏資料時,按GB6558附錄:振動特性良好的極限:警告的極限:式中N最高工作轉速,r/min美Bently Nevada 渦流測震儀器7200系列、9000系列、3300系列半月軸承座振動位移峰-峰值,mma.按制造廠要求b.轉軸速度 r/min mm3000 0.056500 0.0410000 0.03>10000 0.02便攜式測震儀,如VM-63、HVi-4軸承振動烈度, mm/s 優;1.84.5 良連續震動分析a.按制造廠要求b.按獲得的各測點的頻譜圖、時基圖、軌道圖、趨勢
10、圖、現時值等,結合有關規范、特征表和經驗分析評估在線振動測量及數據分拆、處理系統,如DDM1)ADRE2)便攜式振動測量及數據分析、處理系統,如VIBROPQRT30每月儀表裝置12月準確度靈敏度可靠性按計量檢驗標準安全聯鎖裝置靈敏度可靠性按操作法規定的參數動作機組內壓力管道測厚焊縫探傷按管道有關規程轉速每周轉速按操作法規定VICTOR DT-6324頻閃儀4.2 檢修內容4.2.1 小修4.2.1.1 檢查清理油過濾器。表3現象原因處理方法現象 原 因 處理方法軸承溫度高1.油路不暢通,過濾網堵,或入口節流圈孔徑過小,致使進油量不足 2.潤滑油帶水或變質3.軸承進油溫度高4.軸承間隙過小5.
11、軸承本身缺陷或損壞6.兩軸承同軸度不符合要求 7.軸向推力過大1.檢查清洗油路,或加大節流孔徑2.查明原因并消除,換油3.增大油冷器水量4.調整軸承間隙5.更換軸承6.重新找正7.檢查平衡壓差,或停機檢查平衡盤密封等潤滑(密封)油壓力急劇下降3.油管路破裂或法蘭、活接頭等處漏4.過濾器堵塞5.密封油管堵塞6.油箱油位過低7.導壓管堵塞8.壓力表失靈3.檢查并消除漏點4.清洗或更換濾芯5.清理 6.補加油7.清理導壓管8.換壓力表轉子軸向位移大1.平衡管堵塞2.平衡盤密封破壞3.壓縮機出口超壓4.輪蓋、輪盤或定距套密封損壞1.清理2.停機檢查、更換3.檢查轉速是否過高,或轉速不變時是否減負荷過猛
12、,系統阻力震動增強1.機組對中不良2.轉子或增(減)速器動平衡破壞 3.軸彎曲 4.轉子與氣封隔扳相擦5.軸承間隙過大6.軸承差與軸承體間的緊力不夠7.軸承進油溫度過低8.軸承圓柱度偏差過大9.軸承巴氏臺金損壞10.地腳螺栓松動11.底座共振12.喘振13.驅動機振動 14.機殼內有積水或異物1.重新對中2.重作動平衡并保證精度,消除零部件松動,清除葉輪內污垢3.校直4.停車檢查5.調整間隙或更換軸承6.緊固至規定緊力7.加熱潤滑油8.更換軸承9.修刮或更換軸承10.緊固11.查明原因并作相應處理 12.加大吸入量或消除其它有關原因 13.檢查并消除14.清除 是否太大4.更換密封喘振1.系統
13、阻力過大,壓力增高,流量減小2.壓縮機出口止逆閥故障3.入口過濾裝置堵4.開、停時負荷調節不當1.查明原因,減小系統阻力 2.修理、更換止逆閥3.清理4.注意負荷調節出口流量降低1.密封間隙過大2.某一級吸入溫度過高3.入口過濾器堵1.調整或更換密封2.調大級間冷卻器水量3.清理跳車1.超速2.油壓降至允許值以下 3.其它有關聯鎖(如位移、振動、溫度)4.驅動機停1.檢查處理2.查明原因并處理3.檢查處理4.查明原因并處理潤滑(密封)油壓力急劇下降1.主油泵故障2.油泵吸入管漏氣1.檢查處理2.檢查并消除漏點4.2.1.2 消除油、水、蒸汽系統的管線、閥門和接頭等處的跑、冒、滴、漏。4.2.1
14、.3 緊固已松動的非承壓部位螺栓。4.2.1.4 重要的或有問題的儀表及聯鎖的應急性檢查、校核處理。4.2.1.5 消除日常檢查中發現的缺陷。4.2.2 中修4.2.2.1 包括小修內容。表4檢修類別小修中修大修檢修周期,月31224364.2.2.2 軸承解體檢查,調整間隙及軸承壓蓋緊力。必要時更換軸承。4.2.2.3 檢查、修理氣封、油封。4.2.2.4 軸頸測量圓度、圓柱度誤差并探傷。4.2.2.5 檢查、清理潤滑油、密封油系統。4.2.2.6 檢查、清洗聯軸器并探傷。4.2.2.7 復查對中。4.2.2.8 整定軸振動、軸位移等所有聯鎖及儀表。4.2.2.9 清洗、檢查主油泵及輔助油泵
15、。4.2.2.10 清洗、檢查中冷器。4.2.2.11 檢查、修理增(減)速器。4.2.2.12 清掃、檢查電動機。4.2.3 大修4.2.3.1 包括中修內容。4.2.3.2 各缸全面解體檢查調整,包括隔板探傷,氣封、平衡盤密封等的檢查修理和更換。4.2.3.3 檢查測量轉子各部幾何形狀和位置誤差并探傷,視損壞情況,更換葉輪、軸套、主軸或整個轉子。4.2.3.4 機組滑銷系統、管道系統作全面檢查調整。4.2.3.5 輔助油泵解體,油系統全面清洗、檢查,更換潤滑油。4.2.3.6 關鍵螺栓100磁探,必要時更換。4.2.3.7 檢查基礎有無開裂,剝落、下沉、頓斜等現象,并進行修理。4.2.4
16、事后維修 當機組因異常情況或聯鎖動作停車并發生損壞時,應根據其損壞程度及系統的綜合狀況確定檢查修理的內容及深度。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準5.1 轉子5.1.1 轉子吊出缸體前,應宏觀檢查葉輪有無損壞,葉輪口環及各部密封有無損傷,各級葉輪進、出口端面與相應隔板有無擦痕,有無氣流沖刷痕跡,轉子各部位有無油污等。5.1.2 轉子吊出缸體前,還應檢查各級葉輪出口流道對中情況,測量各部間隙;復位時復測。離心壓縮機各部間隙應符合圖樣或有關技術文件的要求,缺乏資料時可參考表5。5.1.3 轉子形狀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質量應符合圖樣或有關技術文件的要求,參照表6。5.1.4 轉子各部應作著色檢查、磁粉探傷和超聲波
17、探傷,檢驗標準見表7。5.1.5 葉輪有嚴重缺陷而一時難以修復或無法修復時,應用加熱法拆卸時輪,加熱溫度可控制為:自M;b (1)式中 葉輪加熱后與軸的溫差,; 直徑過盈量,mm; 輪盤材料的線膨脹系數,1/; 葉輪內孔膨脹前的直徑,mm。5.1.6 新配或修復的葉輪應磁粉探傷和著色檢查合格,并作靜平衡和動平衡。靜平衡允許不平衡量為: (2)式中 靜平衡允許不平衡量,g; 被平衡葉輪的重量,g;殘余不平衡量所在半徑,m; 葉輪工作轉速,rmin; g重力加速度,9.81ms2。 葉輪動平衡精度JB3330 G2.51。表5部位徑向尺寸D直徑間隙備注支撐軸承圓瓦軸承650.150.21一般:80
18、0.200.30頂隙=(2.3)D/10001001250.250.35總側隙頂隙1501750.380.50塞尺塞入深度不小于D/42002500.500.653003500.750.90橢圓軸承頂隙:(12)0/1000側隙:(13)0/1000塞尺塞入(0.30.35)D總測隙頂隙可傾瓦軸承(1.22.5)D/1000軸封迷宮式0.4+(0.61.2)D/1000浮環式高壓側環:(0.51.0)D/1000低壓側環:(13.0)D/1000葉輪輪蓋氣封及平衡盤密封2000.400.603200.500.705000.600.908000.70l.10級間氣封1500.500.703000
19、.600.803000.701.00軸承座與支撐軸承體間的緊力過盈:0.020,05葉輪內孔與軸過盈:(1.22.5)D/l 000止推軸承軸向總間隙;0.200.55大0.20 5.1.7 新制葉輪應作超速試驗以檢查葉輪變形和表面質量。 透平驅動的壓縮機新制葉輪在俏額定轉速下試驗,電機驅動的壓縮機新制葉輪在1.10倍轉速下試驗。 超速試驗后測量葉輪內孔、外徑、輪蓋和輪蓋密封處的尺寸,其伸漲量不應超過超速試驗前尺寸的0.04;放置12小時后測量,不應超過超速試驗前尺寸的0.025。超速試驗后應再作磁粉(對鋼制葉輪)或著色(對求銹鋼葉輪)檢查,不應有增大或新的缺陷;鉚接葉輪的鉚釘應無松動。表6部
20、 位徑向尺寸徑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粗糙度軸頸及測振點1002002000.0100.0150.020止推盤外緣1803003000.0100.0150.020軸承密封4008008000.0600.0800.100浮環及機械密封處軸頸0.010葉輪輪蓋密封3507007000.0600.0700.080葉輪輪蓋進口外緣3007007000.1000.1500.200葉輪輪盤外緣500100010000.1500.2000.2500.4000.5000.600齒式聯軸器外齒軸套外緣1502502500.0100.0150.0200.0100.0150.020膜片聯軸器半聯軸器法蘭外緣0.1020.
21、102膜片聯軸器半聯軸器輪轂外緣0.025裝聯軸器的軸段0.010 注:軸頸圓柱度為0.02mm,軸的直線度為0.03mm。5.1.8 若轉子徑向圍跳動或端面圓跳動出現超差,或轉子上有明顯磨損、磨燭痕跡,或經更換葉輪組裝(一般用熱裝)完畢,以及振動測試與分析儀器顯示顯著的機頻振動烈度時,應作轉子動平衡。剛性轉子的動平衡精度按照JB3330 G2.51,即 (3)式中 動平衡精度,mm/s;(1-2.5mm/s); 偏心距,從m; 轉子工作角速度,1/s。 撓性轉子原則上應作高速動平衡,在工作轉速范圍內,軸承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振動烈度不大于1.8mm/s;一般因初始不平衡量的軸向分布已知,或雖
22、未知,但初始不平衡量已控制在允許范圍,也可在低速平衡機上平衡,其剩余不平衡量不應超過相當的剛性轉子的殘余不平衡量。轉子動平衡也可在現場借助儀器(如:VIBROPORT 30)來進行。表7部位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 轉子未裝零件的軸段1.發現白點或裂紋則判廢2.允許有零星分散的、當量直徑小于2mm的 非金屬夾雜物存在3.當量直徑24mm、間距大于100mm的非 金屬夾雜物缺陷不得超過10個1.發現白點或裂紋則判廢2.不允許有與軸線成大于30。角的橫向非金屬夾 雜物的磁粉痕跡存在。在軸頸臺階過渡團角處,不允許有非金屬夾雜物的磁粉痕跡存在3.在100cm2面積上,間距大于6mm長度小于1.5 mm的非金
23、屬夾雜物的磁粉痕跡不得超過5條盤狀零件(輪盤、輪益)1.發現白點或裂紋則判廢2.允許有零星分散當量直徑小于42mm的非金屬夾雜物存在3.當量直徑為24,間距大于80mm零星分散的非金屬夾雜物不得超過10個4.在4cm2的面積內,當量直徑小于公2mm的非金屬夾雜物密集區不得超過3處,密集區間路 須大于120mm (當超聲波探傷超過規定范圍不大或對缺陷難確定時可進行磁粉探傷)1.發現白點或裂紋則判皮2.零星分散的非金屬夾雜物,在100cmI面積內, 長度2mm以下的磁粉痕跡不得超過5條3.在整個探測面積上,長度24mm的零星分統 非金屬夾雜物磁粉痕跡不得超過7條齒式聯軸溫1.發現裂紋或白點則判廢2
24、.允許有零星分散的、當量直徑公2團圓以下的非金屬夾雜物存在 3.當量直徑24mm零星分散的非金屬夾雜物不得多于5個,且間距須大于80mm 4.在4cm2面積內,當量直徑必2mm以下的非金屬夾雜物密集區不得超過3處,且間距須大于 120mm 1.發現白點或裂紋則判廢2.工作齒面不允許有缺陷痕跡3.其余部位允許有3MM以下的非金屬夾雜物 存在焊接葉輪1.不允許有裂紋存在2.直徑小于公1圓圓,且間距太子5glm的分散氣 孔在長度100mm范圍內不得超過5個3.密集氣孔(指直徑0.5mm以下,個數三個, 問距大于1mm者)不得超過2處 5.2 軸承5.2.1 支撐軸承5.2.1.1 測量軸承間隙,其數
25、值應符合本規程的要求。若間隙過小,圓瓦軸承可修刮巴氏合金(刮研量大子0.05mm時應機加工);橢圓軸承、多油楔軸承和可傾瓦軸承一般不用刮研來調整間隙,僅當要改善軸承接觸狀況時才允許輕微修刮。間隙過大時應予換新。換新時應確認可傾瓦各瓦塊成套且厚度誤差小于0.01mm。間隙測量及軸承壓蓋緊力一般采用壓鉛法,可傾瓦軸承間隙的測量也可采用抬軸法、抬瓦法或借助專用卡具進行。5.2.1.2 軸承各部件應無裂紋和損傷,巴氏合金粘合良好(用木錘敲擊軸承體無啞聲,煤油滲透試驗合格),表面光滑,無剝落、氣孔、裂紋、燒灼、碾壓、拉毛、劃痕和偏磨等缺陷,否則應予修理或換新。5.2.1.3 可傾瓦軸承與軸頸的接觸面積應
26、大于30;圓瓦軸承應在下半軸承正下方60º至90º范圍內均勻接觸,接觸面積達75以上。5.2.1.4 可傾瓦塊與軸承體接觸面應光滑、無磨損,防轉銷釘與瓦塊上的銷孔無磨損、憋勁及頂起現象,瓦塊擺動靈活。5.2.1. 5 軸承體中分面應密合、無錯口,定位銷無松動。軸承體安裝后,下半軸承中分面兩側與軸承座中分面平齊,內圓無錯口,用0.03mm塞尺在中分面任何部位不得塞入,軸承體在軸承座內接觸均勻且接觸面積大于80。5.2.1.6 軸承座、軸承體上的油孔應吻合,油路應暢通。5.2.2 止推軸承5.2.2.1 檢查推力瓦塊,基環及上、下水準塊應無毛刺、裂紋和損傷,基環上磨痕深度不大于
27、0.12mm。相互接觸處光滑無凹坑、壓痕,定位螺絲無松動,支承銷與相應的水準塊銷孔無磨損和卡澀,瓦塊應擺動自如。5.2.2.2 巴氏合金應無嚴重磨損、變形、裂紋和脫開等缺陷,著色法檢查單個瓦塊與推力盤接觸面積應大于70且分布均勻;同組瓦塊各塊厚度差不大于0.01mm。5.2.2.3 油封環軸向端面應平整,內孔無磨損、裂紋等缺陷。油封環外徑與外蓋凹槽應有0.5mm以上的徑向間隙。5.2.2.4 裝上止推軸承后用推軸法檢查止推間隙,并調整墊片;墊片要求平整、各處厚度差不大于0.01mm,數量不超過2片。5.2.2.5 軸承壓蓋密封面應貼合嚴密,油路應暢通。5.3 軸封5.3.1 迷宮密封5.3.1
28、.1 氣封片應無污垢、銹蝕、裂紋、折斷、缺口、彎曲、變形和毛刺等缺陷,頂端應銳利,其尖角應朝來流方向。5.3.1.2 鑲條式氣封片必須鑲緊,不得松動,應無偏磨現象,當轉子被推至一端時,動、靜部分不得相碰。5.3.1.3 鑲入氣封片后,應當用機加工或手工修正其外徑使符合要求。5.3.2 浮環密封5.3.2.1 必須用專用工具取出浮環,不可按巴氏合金面拉壞,必要時可將轉子稍抬起約0.05mm,切不可硬拉。5.3.2.2 浮環內圓圓柱皮為0.01mm,粗糙度為,巴氏合金應無劃痕、溝槽、金屬顆粒嵌入、裂紋、脫層及磨損等缺陷,否則應換新;外封環若有輕微劃痕可修平再用。5.3.2.3 浮環端面應平整,粗糙
29、度為,端面對內孔軸線的垂直度為0。01mm。銷孔應對準,銷子長度適宜。浮環在律環盒內的軸向間隙須符合圖樣要求。所有“”形環應無壓扁、扭曲、毛邊、裂教、缺肉等缺陷,且彈性良好,裝配后不過松過緊。5.3.2.5 內迷官密封齒不卷曲、掉落、偏磨及超差。密封件和浮環外殼結合面應平整、光滑。5.3.2.6 將各元件清洗干凈,澆上清潔的汽輪機油,再回裝。注意銷釘、銷孔位置,并復核尺寸,保證每一元件及整個組件安裝到位并符合圖樣要求。5.3.3 機械密封 5.3.3.1 機械密封組件應符合下述技術要求:a.動、靜環接觸端面粗糙度;平面度m,用平晶檢查為一個光帶;無劃痕、裂紋等缺陷;動環厚度偏差小于5m。動、靜
30、環兩接觸端面圓跳動為5.8m;b.彈簧無損傷,彈性應一致,同一機械密封中各彈簧自由高度的差小于0.4mm;c.所有“”形環應無壓扁、扭曲、毛邊、裂紋、缺肉等缺陷,且彈性良好,裝配后不過松過緊。“”形環與靜環配合要無晃動且有張力,壓縮靜環后將手放開,環應能緩緩升起 d.軸頸(或軸套)表面粗糙度及徑向圓跳動應镕合本規程的要求。密封腔內壁及密封端蓋內表面應無毛刺、溝痕等缺陷。機械密封內測迷宮密封齒應無卷曲、掉肉、偏磨或超差。5.3.3.2 拆裝機械密封應小心,嚴禁敲打,以免損壞密封元件。應將軸抬至中心,不使靜環受壓。要用拉出器將密封組件拉出,且應兼顧兩端的機械密封。5.3.3.3 各零件必須清洗干凈
31、,動、靜環端面用干凈柔軟的脫脂紗布或電力紡擦洗。“”形環原則上每拆一次都要更換,若要重復使用,則應嚴格檢查。5.3.3.4 檢查減壓套與動環徑向間隙、內側迷宮密封徑向間隙、靜環壓縮后尺寸等,均應符合圖樣要求;并應兼顧兩端機械密封。5.3.3.5 機械密封裝入后,未緊壓蓋前,應先在動、靜環接觸端面滴幾滴低粘度機械油或汽輪機油,但不得竄動轉子;裝入軸承后盤動轉子,應輕松自加。5.4 隔板和氣封5.4.1 隔板壁面應光滑無凹坑、裂紋等缺陷,外因精加工密封面及“”形環密封槽外徑應無沖蝕破壞;“”形環槽孔尺寸應符合要求。5.4.2 隔板中分面應光滑完整,且無氣流沖刷溝痕,上、下兩半隔板組合后檢查中分面處
32、間隙應符合圖樣要求。5.4.3 各級隔板間聯接止口徑向、軸問配合嚴密,無沖蝕。個別沖蝕成溝槽處應補焊、修平。5.4.4 進氣隔板、中間隔板、段間隔板和排氣隔板都應無損探傷,各部位均應完整無損。5.4.5 “”形環及背環應無壓扁、缺肉、裂口及毛邊等缺陷,且經試裝,松緊配合符合要求。5.4.6 各級氣封條裝配后應無松曠及過緊現象(氣封條與槽道間隙配合按H9/d9或H 20/dl0),若配合過緊,應用細挫仔細修挫,不得強行打入槽內。各氣封條接頭應經研合,并留0.20mm左右的總膨脹間隙。5.4.7 氣封齒應無卷邊、折斷、偏磨及超差等,刮削氣封齒應使銳角朝來流方向;出氣方向應盡力避免在齒尖刮出圓角。5
33、.4.8 檢查調整動、靜部件氣封的軸向、徑向間隙,以保證隔板與葉輪不相摩擦,徑向間隙須符合本規程的要求。5.5 缸體5.5.1 按壓力容器要求檢查焊縫和缸體有無裂紋和沖蝕溝榴。輕微溝痕可用細鐵修理平滑,個別較嚴重的溝糟及凹坑可考慮補焊。5.5.2 缸體中分面應光滑、平整,無氣流沖跳溝陸若有溝痕應補焊修平。5.5.3 缸體在大修時應按設計要求作水壓試驗,各部位不得有滲漏和異常變形。5.5.4 缸蓋螺接應100無損探傷合格。復位時,螺栓上緊1/3,用塞尺檢查中分面間隙,0.05mm塞尺在中分面任何處一般不得塞入,特殊情況下塞入深度不大于中分面寬度的1/3。5.5.5 檢查缸體與機座之間滑動鍵的裝配
34、情況應符合圖樣要求,鍵與機座間一般應有過盈,鍵與缸體鍵槽間每側應有的間隙。5.5.6 中分面應用密封膠密封,建議采用的密封膠見表8。5.5.7 缸體上所有接管口應吹掃于凈,確認暢通。5.6 聯軸器5.6.1 齒式聯軸器表8種類商品名稱適用范圍產地硅橡膠南大704<200南京大學等RTV-60有促進劑的,<200無促進劑的,<500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稠化亞麻仁油Alinco<500美Wheefer Paines公司加有填充物料的亞麻仁油<500自制:亞麻仁油適量加熱至130精煉除水,冷卻后可手拉出1015mm長絲為宜;壓縮機工作壓力較高時,應再熱至315,冷卻,重復3
35、5次。再加入:細鱗狀石墨粉40%(重),紅丹粉40%(重)辛白粉20%(重)5.6.1.1 拆卸前應測量中間接筒內齒套組件的軸向竄量,檢查并記錄中間接筒與兩個內齒密曲裝配標記。5.6.1.2 拆卸中間接筒,觀察檢查外齒鈾套與內齒瘤齒的潤滑、嚙合、磨損情況,測量外齒軸套與軸端距離,以作回避的(確定推進量)參考。5.6.1.3 使用專用液壓工具拆卸外齒鈾套(嚴格控制油壓和升壓速率),并測量齒頂膨脹量(即拆卸前后徑向差值)。5.6.1.4 齒式聯軸器和轉子軸端錐面均應作超聲波和磁粉探傷,質量標準參見本規程表7。聯接螺栓應無損探傷并成套放置;一般經五次拆裝后應成對更換。5.6.1.5 經檢查判廢的齒式
36、聯鉑器必須成對更換,新聯軸器外齒軸套應作動平衡,內齒套均中間接筒組件也應作動平衡。平衡精度應達JB3330 G2.5-1。5.6.1.6 各“”形環和背環應無變形、變質、劃痕及損傷、扭曲等缺陷,原則上每拆一次必須換新。5.6.1.7 外齒軸套與內齒套齒的精度應達到JBl79 規定的5至6級的要求;內外齒套同軸度為0.02mm,平行度為0.02mm。5.6.1.8 用紅丹油、白色坐標紙或普魯士蘭、紅色坐標紙檢查外齒軸套內錐面與轉子鈾端錐面的接觸面積應不小于80,且分布均勻;當該接觸面積略小于80時,可用金相砂紙將輪轂內印痕重的部位輕輕磨去一些再作檢查。5.6.1.9 回裝外齒軸套前,應先將內齒圈
37、套別鈾上;應緩慢升壓;外齒軸套助推進量應既保證一定的驗配過盈,又使輪轂內孔處當量應力不致超過此處的允許當量應力,其數值一般根據圖樣技術條件并結合本規程中測得的距離確定。5.6.1.10 有鍵連接齒式聯軸器外齒軸套輪搬與軸端(做形或圓柱形)的配合推萍采用H7/n6、H7/r6、或H7/s6,一般可用鎖緊螺母推進或用熱裝法裝配(熱裝時油浴加熱,溫度不超過177)。5.6.1.11 齒式聯軸器裝配完后,內外齒套間應能自由滑動無卡澀,徑向無明顯晃動,嚙合間隙及中間接簡內齒套組件軸向浮動量與圖樣及修前測得的數據對照,應符合要求。外齒軸套外緣徑向圓跳動應在本規程規定的范圍內。膜片聯軸器5.6.2.1 拆卸
38、前,將轉子推到工作止椎面,松脫聯軸器一端的螺栓,檢查預留熱膨脹量有無變化,并復查對中。5.6. 2.2 在兩半聯軸器輪轂和軸上打上標記,井記錄墊片位置,每端半聯軸器法蘭上留兩顆螺栓。將撓性件支承好后,再拆下全部螺栓,拆下的螺拴應成對放好,并作好標記。5.6. 2.3 膜片應無劃痕、碰傷、銹蝕等缺陷,無損探傷有裂紋、變形等嚴重損傷的撓性件,應予換新。兩半聯軸器也應無損探傷合格。5.6.2.4 螺栓應100無損探傷,不合格者應成對更換。5.6.2.5 螺栓孔應無劃痕、擠壓、變形等缺陷。5.6.2.6 若要拆卸半聯軸器,當用加熱法拆卸時,火焰應靠近鍵部位,每處加熱時間不超過5-10秒。5.6.2.7
39、 半聯軸器在錐形軸端上的推進量不應小于圖樣規定的數值,一般可按每25.4mm軸徑比圖樣值增大0.0254mm過盈來考慮。5.6.2.8 安裝膜片聯軸器時,應對準拆卸前所作的標記,并檢查預留膨脹間隙是否符合要求。5.6.3 拆除聯軸器前,應檢查機組對中,與上次檢修后情況比較,也作為本次檢修后情況比較的基礎。5.7 油系統5.7.1 油箱5.7.1.1 放出舊油,徹底清洗油箱內部,內壁油漆應不起皮、無剝落,焊縫無裂紋,擋板焊接牢固,各開孔接管處焊縫完好無泄漏。5.7.1.2 箱內加熱元件完好。5.7.1.3 加入新油前應對油全面分析,合格方可使用。加油后應立即封閉油箱。5.7.2 油泵5.7.2.
40、1 螺桿泵按螺桿泵維護檢修規程維修。5.7.2.2 齒輪泵按齒輪泵維護檢修規程維修。5.7.3 油冷卻器5.7.3.1 抽芯清掃、檢查水側有無結垢,管子、管板有無腐蝕、泄漏或損壞。檢查殼體、封頭防腐層,銹蝕情況,以及密封處、開孔管、焊縫部位有無泄漏、裂紋或變形。5.7.3.2 以1.25倍工作壓力作油側水壓試驗,保壓10-30分鐘,應不掉壓、無肉眼可見的變形。5.7.3.3 管束折流板與外殼的間隙應符合圖樣要求,“”形環應無老化、不損傷。5.7.4 油過濾器5.7.4.1 濾芯應完好無破損,一次性使用的濾芯當阻力降達到報廢值時應予更換。5.7.4.2 簡體、密封、開孔接管、焊縫、連接過渡部位應
41、無泄漏、裂紋或變形。5.7.4.3 密封元件應不老化、無損傷。5.7.5 高位油槽5.7.5.1 外觀無銹蝕、箱體、開孔接管、密封部位、連接過渡部位無泄漏、裂紋或變形。5.7.5.2 清理內表面,應無銹蝕、雜物等,宏觀檢查箱體內部和焊縫無裂紋。5.7.6 蓄壓器5.7.6.1 膠囊應嚴密不漏,試壓合格。5.7.6.2 筒體、開孔接管、密封處、焊縫和連接過渡部位應無泄漏、裂紋或變形。5.7.6.3 密封元件應不老化、無損傷。5.7.6.4 螺栓應均勻緊固,外部防腐層完好。5.8 增(減)速器 增(減)速器檢修方法與質量標準按有關規程執行。5.9 驅動機 驅動機檢修方法與質量標準按有關規程執行。5
42、.10 機組對中5.10.1 機組冷態對中在機組修畢、主要管道連接前進行,驅動機、壓縮機滑銷系統應松開。5.10.2 冷態對中可用單表法、雙表法或三表法進行,可用計算法或作圖法確定支腿調整量,千分表架應有足夠的剛度且安裝穩固。也可采用便攜式激光軸對中儀(如Optalign立)來進行。5.10.3 冷態對中時應按制造廠規定頸留一定的膨脹量,并在機組試車停穩后、油溫40以時復查機組熱態對中的情況。5.10.4 對中時調整墊片宜采用不銹鋼片,應光滑、平整無毛刺。調整墊片應鋪滿整個貓爪面積,且最多不超過三層,以免機組在運行中由墊片“反彈”而引起振動。5.10.5 對中完畢后,連上聯軸器、連接配管,松開頂絲,并測量對中數據有否變動;如有變動應設法消除,最后鉆鉸銷釘孔,打入定位銷。6試車與驗收6.1 試車前的準備工作6.1.1 確認機組檢修完畢,質量符合要求,記錄完善,并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6.1.2 所有現場儀表及控制、聯鎖系統調試合格。6.1.3 油系統修理后加入合格的潤滑油,在加油點前加設濾網,啟動輔助油泵,在40油溫下循環油洗合格,并保持循環。6.1.4 冷卻水通入系統,油冷卻器排氣、排污,處于備用狀態。6.1.5 蒸汽系統(若是蒸汽透平驅動)修理完畢,單體試車(包括超速試驗)合格,蒸汽壓力、溫度符合工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珠寶首飾行業直播營銷實戰技巧考核試卷
- 寵物友好郵輪旅行船上寵物友好住宿條件考核試卷
- 稻谷種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考核試卷
- 玩具初創企業融資渠道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行業市場營銷策劃考核試卷
- 紡紗企業的技術引進與轉化考核試卷
- 石棉水泥制品的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電信服務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稻谷加工產業鏈中游企業發展戰略考核試卷
- 武漢大學《超分子藥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知識清單新思維小學英語2B
- -第八版內科冠心病課件
- 2024年02月湖南韶山思政教育實踐中心合同聘用制教師招考聘用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國家開放大學《Python語言基礎》實驗4:條件分支結構基本應用參考答案
- 幼小銜接家庭指導手冊
- 內分泌科常見急危重癥搶救流程
- 2024年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后勤人員保密知識講座
- 肝癌射頻消融術
- 2023云棲大會:PolarDB for AI -從數據管理走向數據智能基礎設施
- 血常規報告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