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原文化區特征及形成過程分析1.中原文化概況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國中原文化璀璨瑰麗,其中,體現在河南的部分更為突出。中國中原文化的璀璨瑰麗,集中體現在河南的部分。2中原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它的形成及發展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吸取周邊文化精髓,形成了豐富多樣,獨具特色的文化內容。在中原文化發展過程中,由于人類遷徙,戰爭,經濟交流等活動因素的頻繁影響,導致了中原文化不斷與異地文化交流融合,從而形成了相對不甚明顯的文化特征。但
2、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它的歷史特征又是不可磨滅的。通過對中原文化的起源及發展過程的了解和分析,我們總結出了,中原文化區的主要特征:2.1、根源性中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明體系中具有發端和母體的地位。從“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三皇五帝”、“河圖洛書”等神話傳說,到早期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學史前文化,都發生在河南。年前左右的裴李崗文化,在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了數百件磨制石器和陶器。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河南也發現了相當豐富的陶器動物浮雕及鼎、罐、壺等文化遺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發現不只一處,也不只是少數、若干處的幾件歷史遺存,
3、而是連續的、有規模的歷史遺存。此后的夏、商、周三代,又被視為中華文明的根源,同樣發端于河南。作為東方文明軸心時代標志的儒道墨法等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總結三代文明的基礎上而生成于河南的。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個中華文明形成時期都處于領先地位,也足以說明中原大地是中華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即證明了她的根源性。2.2、原創性中原文化的原創性基于其本身的根源性上,正是由于中原文化是整個中華文明體系的根源,因此她具有獨特的開創性特征,對整個文化體系起著篳路藍縷的開創性作用。在農業生產方面,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因此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原創的并具有先進特色的耕作技術、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
4、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達提供了實物證據,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盤棒,成為我國所發現的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在政治制度方面,黃帝是公認的先祖,開創了初始的政權制度,建立了國家治理的雛形。黃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縣制,確立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基本制度模式;在經濟發展方面,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學界、史學界的共識。自古以來,中原地區就有比較自覺的商業意識,產生了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也就是第一個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在文化發展和科技創作方面,易經、道德經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獨特發現,極
5、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張衡的渾天儀,都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3、包容性中原文化具有兼容眾善、合而成體的特點。正是她的包容性,淡化了中原文化的其他特點,不同于其他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中原文化通過經濟、戰爭、宗教、人口遷徙等眾多渠道,吸納了周邊多種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實現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全面融合與不斷升華。20萬年以前,南北文化就交匯在中原一帶。進入新石器時代,文化交流更為頻繁,文化融合更為深化。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與周邊地域文化具有許多共同點。如中原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就是東夷集團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結果;
6、胡服、胡樂、胡舞、胡人食品在漢唐間傳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區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傳入中原,卻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納,成為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她的包容性特征。2.4、開放性中原文化有著很強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集中表現在:一是輻射各地。如嶺南文化、閩臺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來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禮儀規范常常被統治者編成統一的范本,推廣到社會及家庭教育的逐個環節,從而實現了“萬里同風”的社會效果。三是遠播異域。秦漢以來,中原文化主要是通過陸路交通向東向西廣泛傳播,不僅影響了朝鮮、日本的古代
7、文明,而且開辟了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經,鑒真東渡扶桑等歷史記載,都書寫了中原文明傳播的壯麗畫卷。從北宋開始,中原文化憑借當時最發達的航海技術,遠播南亞、非洲各國,也開辟了世界文明海路傳播的新紀元。2.5、基礎性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系統中處于主體、主干的地位。中原文化在與其它文化不斷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并由此催生了中華文化的形成。在中原文化的基礎上,中華文化體系日益雄厚和龐大。2.6、核心性中原文化區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體系的起源地,并且是中國悠久文化歷史進程中的核心地。僅從政治角度來看,歷史上的中原大地長期是政治角逐、政權更迭、政體演變“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8、的大舞臺,從夏朝到宋代多年間,河南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幾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巔峰與輝煌。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有開封、洛陽、安陽、鄭州四個。中國自古“逐鹿中原”、“問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由此而來。 從此可體現出,中原文化區的核心地位。2.7、豐富性中原文化隨著歷史和社會的發展,不斷成長,壯大,迄今為止,已經成為十分豐富的文化體系。從它所包含的文化內容就可以看出它的豐富性。中原文化主要內容包括:史前文化、神龍文化、政治文化、圣賢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科技文化、中醫文化、漢字文化、詩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術
9、文化、姓氏文化、飲食文化。豐富的文化內容不僅滿足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獨具特色,豐富多樣的中華文化體系。2.8、散播性以武術文化為例,武術文化又稱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鮮明特色。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笆魃忍仆酢钡臍v史傳奇,幫助戚繼光抗倭立功的光輝業績,使少林寺遐邇聞名,成為中華武術的薈萃之所、流播之處、發揚光大之地,使“少林”成為中國武術的品牌,成為中原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品牌,從而聞名全球。河南溫縣陳家溝人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剛柔并濟為特征,以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為
10、主旨,已推廣到五大洲,成為上億民眾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孔子的學說傳到西方,是從400多年前意大利傳教士把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一書譯成拉丁文帶到歐洲開始的。而今,孔子學說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國孔子學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思想的現實實踐。3、中原文化區特征的形成原因中原文化區特征形成原因,從地理學角度來說,應從地理要素逐個分析:3.1自然環境中原地處黃河下游一帶,地貌類型上分屬于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農業的發展。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為人類提供了舒適的的生存環境,從而促使
11、中原地區文明火花的出現。3.2政治政治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優秀成果,同時,政治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又反之促進了中原文化的蓬勃發展。中原地區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一直扮演著政治核心的角色。良好的自然環境不僅適合人類居住,更加吸引了周邊地區的人民聚集,繼而國家形成。許多國家都為了這多這塊“寶地”,不斷地通過戰爭實現政治角逐、政治更迭、政治演變。戰亂期間,人民遷移,促進文化的融合與交流,豐富了中原文化體系。3.3經濟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經濟活動不僅促進文化交流與繁榮發展,并且是文化發展的堅實后盾,只有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滿足精神文化發展。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學界、
12、史學界的共識。自古以來,中原地區就有比較自覺的商業意識,產生了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一。中原商業文化在中華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4文化中原文化體系的形成不是局限現在固定的地域中,更不是封閉于固定的范圍中,她是文化碰撞,相交融的結果。因此原有的文化基礎為新文化的產生具有重大的基礎作用,同時在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具體表現在:飲食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武術文化等諸多文化內容形式。3.5交通 中原地區地處中國腹地,地勢平坦,陸路交通發達,是連接中國各地的交通要塞。便利的交通也是地處中原的政權大國,發展經濟,實現政治管理的要求。因此,文化交流在此更加頻
13、繁和深入,大大促進文化發展。4、中原文化的形成過程中原文化的發展史大致分作五個階段:4.1、史前是中原文化的孕育與萌芽階段。由于地理的、經濟的以及文化本身的原因,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后期中原文化的發展逐漸超越周邊地區,并且在中原地區催生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4.2、夏商周三代是中原文化的形成和主體地位奠基階段,夏王朝存續約五百年,初步樹立了中原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強勢地位。隨后,借助于長期政治中心的有利形勢,先進的中原文化不斷向周圍地區傳播,逐漸成為中華文化的主體和范式。夏、商、周三代是中原文化重要的奠基時期,三代文明發軔于中原,又因循一千余年,對中國古代傳統社會模式的生成和深層文化結
14、構的奠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相當大的程度上說,作為“元典文化”的諸子思想正是在研究和總結三代文明基礎上生成的,而作為封建政治基石的秦漢制度又是在對諸子思想遴選、整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4.3、兩漢魏晉是中原文化的發展和興盛階段。秦王朝是以中原法家理論發起和構建起來的專制帝國,雖然歷年短暫,但其政治體制卻被后世繼承,漢王朝是因襲秦代的政治體制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不過,漢王朝把儒家思想作為自己的治國依據。儒學來自齊魯,但它卻借重于中原政治力量在中原生了根,并成長壯大起來。它最終還成了中原文化的最主要內容,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4.4、唐宋為中原文化的繁榮和定型階段。唐宋是文化大繁榮,大一統時期,充分體現了中原文化的開放性特點。在這一時期,中原實現了政治統一與文化統一。文化巨麗,紛紛呈現;文化創作,鼎盛繁榮。在宗教方面,儒家思想遭遇巨大頓挫,玄道佛文化日益彰顯。同時,詩歌文化鼎盛,創造出中原文化的璀璨成就。而在宋朝,中原文化趨于成熟和雅致。集權政治進一步完善,市井文化日益發達。4.5、元明清是中原文化的式微與嬗變階段。元明清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后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屬制品、設備修理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中國汽車制動器行業戰略規劃與競爭對手渠道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留蘭香種植行業競爭風險預測及銷售前景盈利性報告
- 2025至2030全球與中國綠豆粉面行業需求預測及發展創新前景報告
- 2025年天然膠粘劑:動物膠項目建議書
- 2025至2030中國聚合物薄膜市場深度調查與未來趨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特醫奶粉(特配粉)行業發展潛力評估及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桂圓酒行業競爭戰略規劃與運營格局剖析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室內采暖系統行業發展調研與投資前景效益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保健枕頭市場銷售戰略規劃與投資效益研究報告
- 中國電影史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華東師范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寫作實例
- 部門決算管理制度
- 神經內科護理案例分析
- 2025年安徽省中考模擬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初中語文】第11課《山地回憶》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入團考試模擬100題及答案
- 2025陜西西安市長安城鄉建設開發限公司招聘17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屆河南資本集團投資公司校園招聘啟動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癥藥物市場運行狀況及發展潛力分析報告
- 2025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