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文本_第1頁
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文本_第2頁
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文本_第3頁
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文本_第4頁
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文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1目 錄第一章第一章總則總則.3第一條規劃編制目的.3第二條規劃依據.3第三條規劃成果.3第四條(強制性)法律性規定.3第五條規劃原則.3第六條規劃期限.4第二章第二章風景區性質與規模風景區性質與規模.4第七條風景區性質.4第八條風景區邊界調整原則.4第九條(強制性)風景區規模與范圍.4第十條外圍保護地帶規模與范圍.4第十一條 風景區環境容量.4第十二條 風景區常住人口.4第十三條 風景區游人量預測.4第十四條 床位與服務人員規模.4第十五條 風景區人口規模.5第三章第三章 風景資源評價風景資源評價 .5

2、第十六條 景點分級評價.5第四章第四章總體布局總體布局.5第十七條 總體布局.5第十八條 水上動感景區.5第十九條 生態林地景區.6第二十條 田園風光景區.6第二十一條景點規劃.6第五章第五章保護培育規劃保護培育規劃.6第二十二條(強制性)功能分類保護.6第二十三條(強制性)功能分區保護要求.7第二十四條(強制性)分級保護.7第二十五條(強制性)分級保護要求.7第二十六條保育措施.8第六章第六章核心景區規劃核心景區規劃.8第二十七條范圍劃定.8第二十八條保護措施.8第二十九條湖中島環境保護及利用.8第七章第七章風景游賞規劃風景游賞規劃.9第三十條 游賞內容組織.9第三十一條游覽交通方式.9第三

3、十二條配套導游設施.9第八章第八章游覽設施規劃游覽設施規劃.9第三十三條游覽設施配置原則.9第三十四條游覽設施分類.10第三十五條游覽設施分級布局規劃.10第九章第九章典型景觀規劃典型景觀規劃.10第三十六條規劃原則與目標.10第三十七條典型景觀界定.10第三十八條湖體景觀規劃.10第三十九條植物景觀規劃措施.10第四十條 建筑景觀規劃措施.10第九章第九章居民社會調控規劃居民社會調控規劃.11第四十一條總人口預測.11第四十二條居住強度控制.11第四十三條布局規劃.11第四十四條村鎮建設用地控制.11第四十五條村鎮建設風貌控制.11第十章第十章植被規劃植被規劃.11第四十六條植被分區.11第

4、四十七條樹種規劃.12第十一章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 .12第四十八條風景區道路交通規劃.12第四十九條風景區旅游線路規劃.13第五十條 風景區交通站場規劃.13第五十一條風景區旅游車與交通設施.14第五十二條風景區航道與碼頭規劃.14第五十三條風景區非機動車道路規劃.14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基礎設施規劃基礎設施規劃 .14第五十四條供水規劃.14第五十五條排水工程規劃.15第五十六條供電規劃.15第五十七條電信設施規劃.15第五十八條燃氣規劃.16第五十九條環衛工程規劃.16第六十條 綠色能源規劃.16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四線及古樹名木保護規劃四線及古樹名木保護規劃 .17第六十一條規

5、劃目標.17第六十二條四線規劃.17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風貌規劃風貌規劃 .17第六十三條風貌規劃原則.17第六十四條風貌分區.17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2第六十五條水上動感景區風貌控制.18第六十六條田園風光景區風貌控制.18第六十七條生態林地景區風貌控制.18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分期發展規劃分期發展規劃 .18第六十八條近期建設.18第六十九條遠期建設.19第十六章第十六章經濟發展引導規劃經濟發展引導規劃 .19第七十條 經濟發展戰略.19第七十一條產業引導.19第十七章第十七章土地利用協調規劃土地利用協調規劃 .19第七十二條

6、土地利用原則.19第七十三條土地利用分類.19第十八章第十八章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 .20第七十四條規劃原則.20第七十五條環境目標及評價標準.20第七十六條環境保護與生態分區.20第七十七條規劃協調措施.20第七十八條水土保持措施.21第七十九條環境保護措施與質量標準.21第八十條 水環境監管與預警.22第八十一條消落帶處理措施.22第十九章第十九章防災規劃及預警機制防災規劃及預警機制 .23第八十二條防災體系建設.23第八十三條防洪規劃.23第八十四條抗震規劃.23第八十五條地質災害防治.23第八十六條地質災害預警機制.23第八十七條病蟲害防治.24第八十八條消防規

7、劃.24第八十九條安全保障規劃.25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附則附則 .25第九十條 本規劃自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之日起生效,原規劃同時作廢。本規劃是指導長壽湖風景名勝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由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25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3第一章第一章總則總則第一條第一條 規劃編制目的為了解決戰略性重大新項目入駐的急迫要求,優化長壽湖風景名勝區景源體系建設,保障風景區統籌城鄉發展資金,協調各相關規劃;全面有效發揮風景區的功能作用;特編制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 (以下簡稱本規劃) 。第二條第二

8、條 規劃依據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 ;5、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997) ;6、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 (2006) ;7、建設部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規定 (1993) ;8、建設部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罰規定 (1994) ;9、 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 (GB50298-1999,2000) ;10、 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7775-99);11、 旅游發展規劃管理辦法(2002 年) ;12、 旅游規劃通則 (GB/T 18

9、9712003) ;13、 城市黃線管理辦法(2006);14、 城市藍線管理辦法(2006);15、 城市綠線管理辦法(2002);16、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2004);17、 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 ;18、 重慶市風景名勝區條例 (2008) ;19、 長壽區區域城鎮體系規劃(2002-2020);20、 長壽區區域綜合交通體系規劃(2008-2020) ; 21、 重慶長壽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與生境改善規劃 ;22、 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6-2020 年) ;23、 墊江縣城鄉總體規劃(2008-2020) ;24、 墊江縣 2009 年政府工作報告 。第三條

10、第三條 規劃成果本規劃成果由規劃文本、規劃圖紙、規劃說明書、基礎資料匯編四部分組成,其中文本與圖紙具有法律效力,第四條第四條 (強制性)法律性規定本規劃適用于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凡在本規劃區內從事各項規劃編制、進行城鄉規劃管理和開展各項建設活動,均應執行本規劃。第五條第五條 規劃原則1、生態優先、嚴格保護原則優先保護風景區自然山水、生態和景觀敏感地區,維護和強化山水格局的連續性,以及區域原有物種多樣性。2、區域協調、科學發展原則解決風景區人與資源以及資源各要素之間配置的空間關系與時間序列。協調各景區及村鎮面臨的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產業布局等矛盾,促進旅游業與農業、漁業等其他產業的良性互動。

11、形成環境互補、產業互動的共同發展格局。3、合理利用、統籌兼顧原則統籌城鄉用地和空間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風景區生態景觀資源、鄉土文化資源和土地空間資源,合理開發景區景點游覽項目。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44、彈性遞進、持續發展原則堅持以人和自然和諧為風景區發展主線,通過合理分期、科技和體制創新以及彈性遞進的方式發展經濟,推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第六條第六條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 2010-2030 年,其中近期為 2010-2015 年;遠期為 2016-2030 年。第二章第二章風景區性質與規模風景區性質與

12、規模第七條第七條 風景區性質以“湖、島、山”山水風光為核心,自然和人文景觀協調統一,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湖泊型市級風景名勝區。第八條第八條 風景區邊界調整原則1、以上一輪規劃確定的范圍為基礎,充分結合風景資源調查、評價,對原有景點、景區狀況進行分析、論證。2、向北、向東適度擴大風景區范圍,最大限度對長壽湖來水進行保護和控制。同時以長壽湖湖面常年水位線為基礎,向外延伸 50-200 米作為長壽湖風景名勝區濱湖邊界的界定依據。3、尊重地方發展的客觀實際,西部適度收縮,將現狀場鎮建設用地劃出風景區范圍,以區域統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讓地方適度發展為風景區保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4

13、、結合自然地形如山脊、山谷、溪澗、道路、山麓、鄉村界等進行劃分,以便于定位立界與行政管理。5、在遵守以上原則的基礎上,參考生態敏感度分區法、山脊線法、視域控制法、行政區劃法等風景名勝區劃界常用方法,由此確定長壽湖風景名勝區規劃范圍、核心景區范圍。第九條第九條 (強制性)風景區規模與范圍1、東部界線為(自北向南):墊江縣三溪鎮玉溪村至墊江縣三溪鎮桃花村縣道-長壽區界-福勝村界。2、南部界線為(自東向西):福勝村界-大勝村匯水線-長壽湖岸線后退 100-400 米-谷黃村界。3、西部界線為(自南向北):谷黃村界-太和村、龍合村、金明村、等 4 村匯水線-木耳村界。4、北部界線為(自西向東):木耳村

14、界-青云場界-龍溪河下段兩側后退 200 米-長壽區界-墊江縣白家鎮煙坡村界-墊江縣白家鎮鴻鶴村界-墊江縣白家鎮靜峰村界-墊江縣三溪鎮陵村、楊柳村、黃桷村界-墊江縣三溪鎮玉溪村至墊江縣三溪鎮桃花村縣道。本次規劃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用地面積為 266.73 平方公里,包括長壽湖水面 65 平方公里。第十條第十條 外圍保護地帶規模與范圍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集中分布于風景區北側,包括墊江縣包家鎮甄橋村部分村域;白家鎮煙波村、鴻鶴村、靜峰村、從林村部分村域;三溪鎮車長灣村、登陵村、楊柳村、古佛村等部分村域范圍。總面積約 38.25 平方公里。第十一條第十一條 風景區環境容量風景區日環境容量為 1.1 萬人

15、/天,其中田園風光景區 2500 人/天,水上動感景區 6500 人/天,生態林地景區 2000 人/天,風景區年環境容量為 363 萬人/年,其中田園風光景區 82.5 萬人/年,水上動感景區 214.5 萬人/年,生態林地景區 66 萬人/年. 第十二條第十二條 風景區常住人口預測風景區近期 2015 年常住人口 4.5 萬人,遠期 2030 年為 3.1 萬人。第十三條第十三條 風景區游人量預測風景區近期 2015 年游人總量為 140 萬人次年,遠期 2030 年游人總量為 350 萬人次年。第十四條第十四條 床位與服務人員規模1、旅游床位規劃近期 2015 年配套旅游床位數為 580

16、 床,遠期 2030 年旅游床位數為 730 床。2、旅游從業人員數量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5預測近期 2015 年旅游直接從業人員為 2900 人,規劃遠期 2030 年旅游直接從業人員為 3650 人。第十五條第十五條 風景區人口規模風景區總人數為常住人口人數、游人人數及旅游從業人數的總和。預測近期 2015 年風景區人數為 145 萬人,2030 年為 354 萬人。第三章第三章 風景資源評價風景資源評價第十六條第十六條 景點分級評價依據長壽湖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的特點,參照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 (GB 50298-1999

17、)中風景資源評價指標層次表的有關規定,對所選評價指標進行權重分析,并作出景點等級評價。(1)一級景點(1 個):長壽湖。(2)二級景點(2 個):長壽湖大壩、萬壽萬勝林地。(3)三級景點(5 個):大坪島、壽山、古棧道、團三堡、高峰島。(4)四級景點(11 個): 浴濱島、瀛洲、蓬萊、壺梁、方丈、心悅島、心印島、連理島、翡翠島、風雨亭、沙石鎮田園風光。第四章第四章總體布局總體布局第十七條第十七條 總體布局采用“一心兩翼”空間布局結構。1、 “一心”:長壽湖主體水域形成的水上動感景區是風景區的核心,是未來發展建設重點。可進行賽龍舟、游艇競技、水上休閑、水中觀山等多種水上游賞項目建設。2、 “兩翼

18、”:指田園風光景區和生態林地景區,根據各自景觀資源特色組織開發休閑養生、野外生存、山寨篝火、島上湖浴、森林浴、農家樂等游賞項目。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水上動感景區1、景區范圍長壽湖主體水域及沿岸、大坪島、高峰島、大坪島、壺梁、方丈、瀛洲、蓬萊、心悅島、心印島、連理島、翡翠島等。景區總面積 90.01 平方公里。2、功能定位以水景為主。包括水上休閑、旅游度假、野外活動等。3、主要景點長壽湖主體水域、高峰島、古棧道、風雨亭、大坪島、壺梁、方丈、瀛洲、蓬萊、心悅島、心印島、連理島、翡翠島。4、規劃總體思路以水上游賞、體驗和娛樂項目為主、沿岸景點觀光為輔的核心景區;景區內 25 度以上的耕地退耕建設風景林

19、,改善植被結構,營造多層次森林群落。長壽湖水上活動區域必須在水源取水點保護區以外。5、建設重點與控制措施(1)長壽湖主體水域水上運動和休閑游覽項目主要場所。沿岸為生態保護地帶,進行植被恢復。對不穩定山體和湖岸加以維護,并禁止游人進入。在長壽湖中心島嶼附近設置水上救援中心。(2)大坪島、高峰島以田園度假休閑為主。配置小賣部、餐飲店、文化娛樂、生態廁所,電話亭等設施,為水陸交通旅游線路轉換的游客提供服務。(3)心印島、連理島、翡翠島、心印島沿岸線建設陽光浴場,形成島嶼休閑圈。保持各島植被豐富,在滿足環境容量條件下組織旅游項目。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

20、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6第十九條第十九條 生態林地景區1、景區范圍翡翠島以北的長壽湖小河流域及沿岸陸地部分,包括云集鎮以北,萬勝、萬壽林地區域。景區總面積 89.99 平方公里。2、功能定位以植被景觀為主。休閑運動、森林公園、野外宿營、狩獵等。3、主要景點萬壽林地。4、規劃總體思路游賞項目必須考慮水源保護。加強原生林地保護,控制車輛和游人量,規劃必要的步行游覽路線。5、建設重點與控制措施(1)萬壽林地風景區天然林區之一。保護現有林地資源,加強封山育林和植物造景,突出山脊輪廓線和制高點。林地邊緣可設森林浴、野外宿營、人工狩獵區等游賞項目。林地入口設景區出入標志,并在交通主要節點處設導游小品。第二十條

21、第二十條 田園風光景區1、景區范圍大河流域北部,以及沿岸陸地部分。總面積 86.73 平方公里。2、功能定位以田園風光體驗為主。田園風光游覽、水上漫游、野營等。3、主要景點沙石鎮田園風光。4、規劃總體思路規范和引導農家樂活動,恢復田園風光景觀資源,合理組織水上路線,限制游賞項目內容和強度。5、建設重點與控制措施依托農業高科技觀光園建設村莊特色風貌區,旱地農業示范園、立體農業示范園,安排科研人員定期舉辦生態農業普及知識講座,并安排專職導游進行全程講解,游客參與莊稼采栽,體驗農夫感受。改造現有民舍,形成田園風格。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景點規劃結合景點分級評價,以分類指導,優化保護,突出特色原則為指導

22、,規劃景點建設見附表一。第五章第五章保護培育規劃保護培育規劃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強制性)功能分類保護1、自然景觀保護區包括環湖消落帶、常年水位線外延 100-400 米、高程 330-350 米之間的區域,北部的大河和小河流域源頭水地區、東部自然植被較為完整的山體。總面積約 82.20 平方公里。2、風景游覽區包括高峰島、大坪島、浴濱島、三臺堡、壽山、壺梁、團三堡等群島或半島,小河流域的心印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7島、心悅島、連理島、翡翠島,萬壽林地游覽區。總面積約 12.83 平方公里。3、風景恢復區包括風景區邊緣自然植被

23、稀疏、易誘發地質災害、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相對的嚴重地區。總面積約 51.17 平方公里。4、發展控制區風景區范圍內除湖面以及以上三類以外的用地,總面積約 55.53 平方公里。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三條 (強制性)功能分區保護要求1、自然景觀保護區嚴禁開山取石及破壞自然植被、山體和湖岸的行為。嚴格限制開發建設活動,除少量旅游接待、景點建設、安全防護和生態修復建設以外,不得安排其他無關建設設施。控制游人有序進入,可配置必要步行游覽設施和環保型交通工具;除已規劃控制過境交通線路外,其他區域嚴禁機動交通工具及其設施進入。2、風景游覽區嚴禁開山采石、污染環境。可適度開發利用資源和安排游賞項目。應調控游人規模

24、、機動交通及旅游設施配置,并分級限制當地居民活動進入。嚴格控制本區建筑設施性質、規模、體量、高度、色彩、風格等。3、風景恢復區恢復、培養、撫育、涵養和保持自然生態環境。引導、控制村民墾殖類型和墾殖強度,減少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杜絕破壞性生產活動。搬遷、合并小型居民點,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動。4、發展控制區可準許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與形態,安排與風景區性質與容量相一致的各項游賞設施及服務基地,安排生產、經營管理等設施,但應該分別控制各項設施的規模與內容。禁止開山采石、亂砍亂伐、破壞山體、污染環境、毀林開荒。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四條(強制性)分級保護長壽湖風景名勝區依據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規定與風景名勝區規劃規

25、范 、生態敏感度分析結果以及對風景區生態環境全面保護和適度開發的要求,進行了分級保護規劃,共分為三級保護,另設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對不同級別的保護區域,強調保護對象的價值和級別特點,突出其分級作用,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1、一級保護區在一級景點和景物周圍劃出一定范圍與空間作為一級保護區,以一級景點的視域范圍作為主要劃分依據。對應分類保護中的全部自然景觀保護區 81.48 平方公里,以及湖心的大坪島、三臺堡、壽山、壺梁、團三堡等風景游覽區 6.56 平方公里。總面積為 153.49 平方公里。2、二級保護區在景區范圍內,以及景區范圍之外的非一級景點和景物周圍劃為二級保護區。對應分類保護中除納入一級

26、保護區以外的風景游覽區 6.17 平方公里和全部風景恢復區 53.74 平方公里。總面積為57.71 平方公里。3、三級保護區是一、二級保護區以外,風景區范圍以內的所有區域。對應于分類保護中的發展控制區,總面積為 55.53 平方公里。4、外圍保護地帶位于風景名勝區北側,規劃范圍外圍 200-1000 米范圍內,包括墊江縣包家鎮甄橋村部分村域;白家鎮煙波村、鴻鶴村、靜峰村、從林村部分村域;三溪鎮車長灣村、登陵村、楊柳村、古佛村等部分村域范圍。總面積約 38.25 平方公里。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8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五條 (強制性

27、)分級保護要求1、一級保護區嚴格保護區內山體、水體、植被、動物,實施針對性的自然保護措施。嚴禁捕殺野生動物、亂砍濫伐和開山采石。嚴格控制游人規模和活動性質。加強當地居民和游客的自然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在集雨范圍內營建水源涵養林,嚴禁污水、污物直接排入水體,保護水源環境。除必要的生態修復、安全防護、觀景服務、景點設施外,不得修建其他任何建筑構筑物。2、二級保護區可開展強度較大的旅游活動,設置少量旅游接待設施,控制其體量、風格和選址,不得設置與風景游賞無關的設施。嚴禁亂砍亂伐,破壞景觀、污染環境,25 度以上山地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保護生態平衡;保持地形、地貌特色,不得開山采石。3、三級保護區

28、減少生產用地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得建設發展產生各種污染或破壞環境的鄉鎮企業和項目,加強旅游服務點和農村居民點污水污物的處理,嚴禁直接排放。退耕 25 度以上坡地,在主游線視線范圍建成茶、果等經濟林或風景林。按規劃控制村鎮和旅游服務基地建設規模。4、外圍保護地帶風景名勝區外圍保護地帶內的各項建設,應當與風景名勝區景觀相協調。禁止在風景名勝區外圍保護地帶內從事破壞資源、影響景觀、污染環境、妨礙游覽的活動。外圍保護地帶的重要地段,不得設立開發區、度假區,不得出讓土地。外圍保護地帶內的林木,應當按照規定進行撫育管理,不得隨意砍伐。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 保育措施1、以立法或政府令形式,保證保育規劃具體實

29、施,使現有景觀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和恢復。2、設立各級風景管理機構,依法加強管理。3、加強對現有居民點的控制和管理,嚴禁亂擴、亂建以及破壞風景區行為。4、景區內建設嚴格按規劃進行,嚴防破壞景區資源的建設行為發生。第六章第六章核心景區規劃核心景區規劃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七條 范圍劃定核心景區包括規劃區內長壽湖湖面,以及規劃中確定的部分自然景觀保護區。核心景區范圍:西部從北到南為風景名勝區邊界青云場巖角灣六角寨老鷹溝熊家巷子土地坡武家灣漆樹咀景區邊界線余佳灣王家寺陳家巖粉房焦家下灣;南部從西向東為黑石坡柏林灣竹林灣大燕窩;西面從北至南為小燕窩黑竹林大沙磅屋基灣;北部從東到西為雙桂灣皮家巖岳家溝龍頸灣壩子

30、坡汪家沖桐子灣新店沙罐巖白沙嶺葫蘆巖大寨門巖口灣趙家灣周家沖咀下灣柑子園景區邊界線。規劃總面積 146.48 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自然景觀保護區 81. 48 平方公里;長壽湖湖面面積 65.00 平方公里。第二十八條第二十八條 保護措施1、核心景區的保護重點是長壽湖水環境質量,以及湖區兩岸良好的動、植物資源。必須嚴格按照自然景觀保護區和一級保護區的相應保護措施實施,穩定長壽湖生態環境系統。2、核心景區應該立樁定界,明確核心景區界線及范圍。3、在核心景區內嚴格禁止與資源保護無關的各種工程建設,嚴格限制建設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對符合規劃要求的建設項目,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批準權限,經批準后方可實施。4

31、、對核心景區內不符合規劃、未經批準以及與核心景區資源保護無關的各項建筑物、構筑物,都應當限期進行整改,分別做出搬遷、拆除或改作他用的處理措施。5、建立風景名勝區遙感監測系統,嚴格實施對核心景區保護、規劃以及建設活動的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和制止各種破壞景觀和生態環境的行為。6、加強宣傳,使游人和當地居民自覺、主動地參與保護工作。第二十九條第二十九條湖中島環境保護及利用1)污染控制方案在服從產業調整規劃和打造生態旅游的基礎上,本著“誰污染,誰治理” ,的原則,對島上尚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賓館飯店進行綜合整治,實行嚴格管理和檢查,處理后的低污染水得到充分利用,達到水資源的循環使用,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排

32、放于長壽湖的水體質量必須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79781996)一級標準;在旅游區內布設垃圾收集清運系統,確保固體廢棄物有效的收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9集處理。景觀島嶼建設用地容積率小于 0.05,建筑檐口高度小于 12 米。2)風景島外圍污染攔截帶在風景島的外圍,防洪最高水位線以上 10-20m 地段,建立污染攔截帶,建立自然植物帶,對進入長壽湖的污水進行凈化,使入湖水體水質得到顯著改善。為了充分體現風景游覽區島嶼的景觀效果,實現污染攔截帶與島嶼的景觀相協調,污染攔截帶種植的植物宜選擇景觀效果好的物種,最終實現生態凈化

33、和景觀,美化的雙重功能。3)高峰島原生態植被保護力方案高峰島上建有度假村,在旅游旺季時游客較多,污染嚴重。因此,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要加強對島上旅游業的管理,禁止隨意丟棄、堆放生活垃圾,禁止生活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放,實現旅游污染的零排放。加強對島上原生態植被的保護與管理,禁止對原生態植被進行破壞。4)安順島生態島嶼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將安順島作為示范基地,開展生態島建設,生態島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各種旅游污染進行處理并進行綜合利用。對賓館、酒店污水進行收集處理,實現污水 100收集,處理后的達標排放水用于花木澆灌、中水回用等資源再利用,最終實現生態島的自身良性循環和污染物的零排放。在此對游客進行

34、環保知識教育和普及,為生態島建設的推廣提供示范。第七章第七章風景游賞規劃風景游賞規劃第三十條第三十條 游賞內容組織1、水上動感景區核心游賞區之一。景區的主景為長壽湖水面及沿岸、大坪島、高峰島、大坪島、壺梁、方丈、瀛洲、蓬萊、心悅島、心印島、連理島、翡翠島等景點,景觀以水景為主。游賞項目根據其自身特點安排攬勝、攝影、游戲娛樂、水上水下活動、垂釣、寄情、日光浴、民俗節慶、野營露宿、療養等內容。景區內主要設施集中在大坪島與高峰島。2、生態林地景區重要游賞區。景區的主景為萬勝、萬壽林地,景觀以生景(森林、植物生態類群)為主,兼有水景(小河流域水面) 。游賞項目安排運動休閑、探險、森林浴、野營露宿等內容

35、。景區主要設施集中布置在福勝村、雷祖村、萬壽村和飛龍村。3、田園風光景區重要游賞區。景區的主景為沙石鎮南部原有農田,景觀以人文景觀(建筑、風物)為主,兼有大河流域的水景。游賞項目根據景區特點安排勞作體驗、消閑散步、郊游野游等內容。景區主要設施集中布置在仁和村、興隆村和龍合村。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游覽交通方式以乘船和車行兩種方式為主,部分景區地段通過步行進行游覽。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配套導游設施1、標志系統(1)長壽湖風景名勝區參照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標志、標志設立標準(試行)要求設立風景名勝區的標志和標牌,標志標牌應醒目、簡潔、大方。渝萬高速公路長壽桃花溪和合興出入口應設長壽湖風景名勝區引導

36、性標志。(2)各景區入口標志:田園生態景區設在進入龍合村的公路旁,以及劉興村長壽湖岸邊;水上動感景區設長壽湖鎮中心廣場;生態林地景區設在福勝村。(3)各景點及設施標牌:由風景名勝區徽志和指示名稱組成,游覽,交通,接待,服務等設施的引導和指示標牌應圖文結合,簡潔易識,與環境協調。嚴禁破景、霸景。2、導游系統(1)導游站:主要景點設導游站,可采用景圖對位的窗式觀景廳。(2)說明牌:主要景點、主要樹種等設計說明牌。第八章第八章游覽設施規劃游覽設施規劃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三條 游覽設施配置原則遵照“全面保護、區內限宿;湖區游覽,村落體驗;以需定量,漸進調整;利用現狀,合理布局;尊重環境,綠色高效”的基本原

37、則布置游覽配套設施。1、 “全面保護,區內限宿”是指嚴格限制游人在景區內的住宿規模,最大限度地減少游人在風景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10區內直接產生的污染,全面升級風景區生態資源保護質量。2、 “湖區游覽,村落體驗”是指購物、餐飲、民俗文化活動體驗等游覽配套設施盡量布置于各村落用地,既有效避免人為活動對風景區的破壞,又能讓游人親身體驗到特色民俗風情。3、 “以需定量,漸進調整”是指以“必須”為原則。充分對游人的游賞內容和活動需求進行配置設施, “可有可無”的設施不設, “可多可少”的設施少設。 4、 “利用現狀,合理布局”是指游

38、覽配套設施多依靠現狀村鎮進行建設,對現有的設施進行合理的更新完善,局部新增服務點達到合理布局。5、 “尊重環境,綠色高效”是指游覽服務設施在體量、色彩、材料、造型等方面要尊重環境,減少污染。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游覽設施分類游覽設施分為旅行、游覽、餐飲、住宿、購物、娛樂、保健和其他 8 大類。依據風景區、景區、景點的性質與功能,游人規模與結構,以及長壽湖區域用地、水體環境等條件,配合相應的種類、級別、規模的設施項目。規劃游覽設施分類詳見附表二。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五條游覽設施分級布局規劃風景區內規劃布局“旅游村、旅游點、服務部”三級旅游服務設施,區外有長壽湖鎮區、雙龍鎮區、鄰封鎮區、云集鎮區、白家

39、鎮區的“旅游鎮” ,形成長壽湖地區完善的“旅游鎮、旅游村、旅游點、服務部”四級旅游服務體系。1、旅游村設在龍合村、仁和村、福勝村。提供住宿、餐飲、宣講咨詢、購物、衛生保健、廣場、停車場、汽車站、消防站、公安局等服務設施。2、旅游點分別設置在興隆村、堰塘村、瑪瑙村、飛龍村、萬壽村、車長灣村、咸豐村、雷祖村,提供住宿、餐飲、攝影點、宣講咨詢、購物和衛生保健、管理等服務設施。3、服務部分別設置在木耳村、新灘村、金明村、咸豐村等剩余居民點,提供話亭、飲食點、小賣部、公廁、垃圾桶等基本服務設施。規劃風景區游覽設施配置詳見附表三。第九章第九章典型景觀規劃典型景觀規劃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六條規劃原則與目標1、保

40、護景觀本體及其環境,保持典型景觀的永續利用。2、挖掘和合理利用典型景觀特征與價值,突出特點,組織適宜的游賞項目與活動。3、妥善處理典型景觀與其他景觀的關系,發揮其應有作用。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七條典型景觀界定長壽湖風景名勝區典型景觀包括湖體景觀、植物景觀、建筑景觀。第三十八條第三十八條湖體景觀規劃1、加強長壽湖湖體上游來水的管理監測,保障長壽湖湖體水質;保持和維護風景區內水系、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穩定。對沿湖濕地、消落帶,實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坡耕地改造等生態重建工程。2、注意湖體景觀節點與游覽設施、旅游路線的有效結合,營造良好的湖體景觀氛圍。3、注重湖體景觀與其他景觀如山體、植物景觀的關系,發揮

41、良好的綜合景觀效應。第三十九條第三十九條植物景觀規劃措施1、維護原生種群和區系,保護古樹名木和現有大樹,培育地帶性樹種和特有植物群落;2、 “因境制宜”地恢復、提高植被覆蓋率,以適地適樹的原則擴大林地,發揮植物的多種功能優勢,改善風景區的生態和環境; 3、利用和創造多種類型的植物景觀或景點,重視植物的科學意義,組織專題游覽環境和活動; 4、對各類植物景觀的植被覆蓋率、林木郁閉度、植物結構、季相變化、主要樹種、地被與攀緣植物、特有植物群落、特殊意義植物等,應有明確的分區分級的控制性指標及要求; 5、植物景觀分布應同其他內容的規劃分區相互協調;在旅游設施和居民社會用地范圍內,應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綠地

42、率或高覆蓋率控制區。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11第四十條第四十條 建筑景觀規劃措施1、應維護一切有價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環境,嚴格保護文物類建筑,保護有特點的民居、村寨和鄉土建筑及其風貌; 2、風景區的各類新建筑,應服從風景環境的整體需求,不得與大自然爭高低,在人工與自然協調融合的基礎上,創造建筑景觀和景點; 3、建筑布局與相地立基,均應因地制宜,充分順應和利用原有地形,盡量減少對原有地物與環境的損傷或改造; 4、對風景區內各類建筑的性質與功能、內容與規模、標準與檔次、位置與高度、體量與體形、色彩與風格等,均應有明確的分區分級控制措

43、施; 第九章第九章居民社會調控規劃居民社會調控規劃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一條 總人口預測2015 年常住人口為 45000 人,2030 年常住人口為 31000 人。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二條 居住強度控制風景區居民社會用地劃分為無居民區、居民衰減區、居民控制區三類區域。1、無居民區對應風景區內的核心景區。2、居民衰減區對應風景區內的風景恢復區和風景游覽區。3、居民控制區對應風景區內的發展控制區。風景區外圍保護地帶按居民控制區控制。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三條 布局規劃風景區內農村居民點劃分為搬遷型、縮小型、控制型和聚居型。其中,搬遷型居民點為青云場(1個);縮小型居民點為新寨村、興莊村、金明村、朝陽村、長安村

44、、劉興村、瑪瑙村、萬壽村、飛龍村、玉龍村、新河村、玉溪村、龍溪村、楊柳村(14 個) ;控制型居民點為木耳村、興隆村、高廟村、咸豐村、堰塘村、車長灣村、谷黃村、鴻鶴村、新灘村、登陵村(10 個) ;聚居型居民點為仁和村、龍合村、福勝村和雷祖村(4 個) 。規劃區中為中度災害易發區者,該區中現有建筑應予拆除,并不得再建設。各村規模控制詳見附表四。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四條 村鎮建設用地控制農村居民建設用地 4.47 平方公里(詳見附表四) 。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五條 村鎮建設風貌控制1、位于門戶、界面或視線節點上的重要公共建筑,或規模較大、對景觀有重大影響的建設行為應重點進行立面形態和環境設計方面的審查工

45、作。2、加強對現狀建筑的風貌整治。將現狀建筑分為清理、整治、改造和拆除等四類采用不同方式予以整治。第十章第十章植被規劃植被規劃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六條植被分區1、水源涵養林區指分布在長壽湖大小河流域、北部群島區湖濱地段 800-2000 米寬不等的地區,為保護庫岸生態環境穩定、沿長壽湖水陸交錯帶而培育的植物群落,包括一部分水生植物。植被主要以色葉喬灌景觀林、水生植被景觀林、濕地植被景觀叢的形式配置。提高水源涵養林的觀賞效果,豐富季相變化。水源涵養林總用地 152.19 平方公里。2、城鎮景觀林區指以谷黃村、龍河村等村鎮綠化體系為主,與景區相協調,能反映當地植物文化特色的城鎮景觀林系統。應避免進行破

46、壞性的建設,以保證整個植被系統的穩定與完整。適當作林相改造,豐富植被景觀,對局部地段進行植被改造,以滿足一定的景觀要求植被以觀賞花灌木景觀林、疏林喬灌綴花景觀林的形式配置。城鎮景觀林系統總用地約 4.35 平方公里。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123、自然生態林區指位于景區東岸丘陵山地的中上部,依托原有較好植被區域而形成的自然生態林,是長壽湖風景名勝區植被的核心部分。以保護原有地帶性植被結構為主,局部地區單一林相進行改造,體現景區植被的地域性特色。植被以針闊混交景觀林、觀果喬灌景觀林、常綠喬灌景觀林、觀賞竹類景觀林的形式配置。自然生

47、態林系統總用地 21.62 平方公里。4、田園生態林區指分布在景區依托現狀較好果林、農田等農用地而形成的農林植被群落。果樹主要品種有夏橙、血橙、柚、桃、李等,形成參與、觀光、游賞相結合的自助式開放果園。增加技術含量,發展具有現代高新技術和優質品種的風景經濟林。結合農業高科技形成展現古今田園風貌特色的區域。田園生態林系統總用地 26.62 平方公里。5、人工恢復景觀林區指位于谷黃村、龍河村、雷祖村、福勝村等大型村莊以及景區邊緣地帶,由于村民墾殖等原因,植被破壞相對比較嚴重而需要植被補種的區域。著重地表植被恢復,停止一切開山采石、取土活動,重建生態系統。針對廢棄的不同地形類型(如平地型、斜坡型、臺

48、地形、絕壁型)采取不同的綠化恢復手段,同時結合植被的景觀改造,形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植物景觀。植被主要以觀賞喬灌景觀林、疏林喬灌綴花景觀林的形式配置。人工恢復景觀林系統總用地 33.47 平方公里。第四十七條第四十七條 樹種規劃1、水源涵養林區油松、側柏、落葉松、山杏、山桃、火炬、臭椿、楊樹、柳樹、沙棘、檸條、沙棘、紫穗槐、虎榛子等樹種。2、城鎮景觀林區香樟、刺槐、合歡、廣玉蘭、紫穗槐、臭椿、合歡、大葉黃楊、雀舌黃楊、小葉女貞、石楠、海桐和各類繡線菊、小檗、夾竹桃、紫薇、杜鵑、云南黃素馨、迎春、金鐘、野薔薇、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絡石、凌霄、石蒜、石竹、紅花酢漿草、萱草、二月蘭、常夏石竹、

49、紫露草、金雞菊、剛竹、淡竹、紫竹、孝順竹、結縷草、馬尼拉、假儉草等樹種。3、自然生態林區馬尾松、杉木、側柏、榆樹、青岡櫟、梅花、云南黃素馨、迎春、金鐘、野薔薇、毛竹、剛竹、淡竹、狗牙根、假儉草等樹種。4、田園生態林區馬尾松、側柏、銀杏、臭椿、合歡、海棠、木槿、夾竹桃、南天竹、紫薇、凌霄、石蒜、石竹、紅花酢漿草、常夏石竹、紫露草、地膚、白三葉、金雞菊、馬尼拉、假儉草等樹種。5、人工恢復景觀林區杉木、楓楊、榆樹、青檀、刺槐、臭椿、合歡、黃連木、野薔薇、結縷草、狗牙根等樹種。第十一章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第四十八條第四十八條 風景區道路交通規劃風景區道路交通呈“三環十三射”結構,組成風景名

50、勝區內部和對外交通骨架。1. 三環包括區域性主要交通性環路,區域主要旅游環路, “鐵人三項賽”主要環路。區域性主要交通性環路主要控制節點為龍和村-咸豐村-仁和村-煙波村-湖濱村-車長灣村-飛龍村-福勝村-紅光村-高速公路-雙龍鎮-龍和村,規劃控制二級路,全程里長為 47.24 公里。區域性主要旅游環路主要控制點為回龍村-向塘村-堰塘村-劉興村-瑪瑙村-大勝村-尖峰村-紅光村-長壽湖鎮區-東海村-回龍村,規劃控制二級路,全程里長約為 35.5 公里。“鐵人三項賽”線路主要控制點為長壽湖鎮區-回龍村-人頭山-安順道,規劃控制為三級路和步行路。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

51、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132. 十三射指風景名勝區主要對外的十三條對外通道:包括東北向至豐都、至墊江縣鶴游鎮、坪山鎮、包家鎮、長壽區云臺鎮共 5 條通道;南向至長壽區、涪陵區(2 條) 、涪陵區致韓鎮、叢林鄉共 5 條通道;西向至長壽城區、重慶市江北機場、葛蘭鎮共 3 條通道。3.規劃渝萬鐵路經過風景區西部,在長壽湖鎮西北角設置一處客運站。4.對外交通規劃中,西至長壽區方向設兩個出入口,北至墊江縣方向設五個出入口,東至涪陵區設一個出入口,南面設三個出入口。5.風景區過境交通規劃中,重慶三環高速公路下道口-龍合村-咸豐村-仁和村-瑪瑙村-萬壽村-福勝村-云集鎮-紅光村,規劃為二級道路

52、。6、道路路幅分配規劃區形成一級道路、二級道路、三級道路三級道路體系。一級道路紅線控制寬度為 18-20 米;二級道路紅線寬度控制為 9-12 米,三級道路紅線寬度控制為 6-8 米。一級道路路幅:20 米=2+16+2 18 米=2+14+2 18 米=9+9(不設人行道)二級道路路幅:12 米=2+8+2 9 米=4.5+4.5(不設人行道)三級道路路幅:8 米=1.5+5+1.5 6 米=1+4+1 (不設人行道)第四十九條第四十九條 風景區旅游線路規劃旅游線路規劃為一日游路線、二日游路線和三日游路線。1、一日旅游線路(濱湖風光一日游)結合羅山半島、人頭山島等主要游覽地,長壽湖鎮區旅游基

53、地規劃,形成環湖一日旅游線路:長壽湖鎮-壩上遠眺-人頭山島-羅山半島-濱湖旅游道路-長壽湖鎮。2、二日旅游線路結合航道規劃,旅游鎮、旅游村、旅游點規劃,以及景點規劃,形成三條二日旅游線路:1) 壽文化人文二日游第一日游:長壽湖鎮-浴濱島-方丈-壺梁-瀛洲-蓬萊-瑪瑙村;第二日游:瑪瑙村-團三堡-壽山-長壽湖鎮。2) 湖島風景二日游第一日游:長壽湖鎮-浴濱島-羅山半島-高峰島-古棧道-堰塘村;第二日游:二日游:堰塘村-團三堡-壽山-大坪島-長壽湖鎮。3) 湖田文化二日游第一日游:長壽湖鎮-浴濱島-羅山半島-高峰島-古棧道-堰塘村;第二日游:堰塘村-團三堡-壽山-大坪島-長壽湖鎮。3、三日旅游線路

54、結合航道規劃,旅游鎮、旅游村、旅游點規劃,以及景區景點規劃,形成兩條三日旅游線路:1) 湖島山三日風光游第一日游:長壽湖鎮-浴濱島-方丈-壺梁-瀛洲-蓬萊-瑪瑙村;第二日游:瑪瑙村-心悅島-心印島-連理島-翡翠島-車長灣村;第三日游:車長灣村-萬壽林地-福勝村。2) 湖島田三日風光游第一日游:長壽湖鎮-大坪島-壽山-團三堡-瑪瑙村-堰塘村;第二日游:堰塘村-沙石鎮田園風光;第三日游:沙石鎮田園風光-古棧道-高峰島-浴濱島-壩上遠眺-長壽湖鎮。第五十條第五十條 風景區交通站場規劃1、停車場規劃 6 處停車場,分別位于龍合村、興隆村、仁和村、福勝村、萬壽村、瑪瑙村。福勝村、仁和村、興隆村等中心村分

55、別規劃 500 平方米的停車場;龍河村、萬壽村、瑪瑙村等三級服務點分別規劃 300 平方米停車場,規劃停車位為 504 個。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142、長途客運站風景區內部共規劃處 5 長途客運站,分別位于福勝村、雷祖村、仁和村、龍河村、興隆村。3、公交站點風景區內規劃公交點應與主要旅游環線上規劃村莊結合,宜每村一站,同時應與加油加氣站和旅游服務點結合。4、加油站規劃在主要交通節點處設置加油站。規劃 5 處加油站,分別位于萬壽村、福勝村、谷黃村、龍合村、興隆村。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一條風景區旅游車與交通設施1、規劃專用旅游車輛以

56、天然氣、電力為能源的燃氣車或電瓶車為主。近期規劃旅游專用車數量為 10 輛,遠期規劃旅游專用車數量為 20 輛。2、龍合村、興隆村、仁和村、福勝村、萬壽村、瑪瑙村分別規劃停車場,萬壽村、仁和村、谷黃村、興隆村、龍河村等規劃加油加氣站。擬規劃八座大型橋梁,溝通東岸、西岸和北部的交通聯系。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二條 風景區航道與碼頭規劃1、航道規劃保留現有人渡航線,增設田園風光景區與生態林地景區游覽航線,小河流域建立慢行航線,大河流域建立兩條快行航線。2、旅游船只與碼頭規劃近期規劃旅游專用船只最少保有量為機動船只 7 輛、沖鋒舟 16 輛;遠期保有量為機動船只 12輛、沖鋒舟 25 輛。摩托艇隨市場需要

57、進行調節。水上交通工具應采用天然氣或液化氣等清潔能源。旅游船只應進行準入制管理,按國家和地方規定配置各項船用安全設施,統一船體形象,上崗人員應進行集體培訓。非經長壽湖旅游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批準的船只不得進行旅游接待服務。長壽湖所有船只都應嚴格遵守各項環保規定,應嚴格禁止船只向水面直接排泄生活污水、傾倒垃圾,丟棄廢物。應配套好油污防滲漏設備。主要旅游景點高峰島、大坪島等主要游覽島嶼規劃登陸碼頭,規劃共設置 7 個,分別位于各主要景點。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三條 風景區非機動車道路規劃規劃形成沿風景區非機動車道路,包括步行游路、自行車道路。本次規劃步行道路主要是確定走向原則,包括以下幾條:(1)長壽湖西岸

58、應結合濱湖綠化形成沿湖步行系統,重點路線包括長壽湖鎮區濱湖步行道、環羅山半島濱湖步行道、環高峰島濱湖步行道、環咸豐新村濱湖步行道等。(2)長壽湖東岸以自然景觀保護區為主,規劃步行道應少而精,重點線路包括環人頭山島濱湖步行道、萬壽村濱湖步行道等。(3)長壽湖北岸應重點形成高廟濱湖步行道、仁和村濱湖步行道、堰塘村濱湖步行道、珍珠濱湖步行道、心悅島濱湖步行道等。(4)步行道選線應依托規劃景區和規劃居民點,不得破壞自然景觀,道路線形宜依勢而建。危險路段應增加護欄。步行路面可在 1.5-2.5 米寬,盡量就地取材,保持平整防滑。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基礎設施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四條 供水規劃1、

59、供水量預測按照景區內高峰期游客數量為依據,住宿游客占總量的 60%,而一日游游客占游客的 40%計算。根據常用計算參數,住宿游客日消耗水量為 200(升/人日) ,一般游客日消耗水量為 50(升/人日),居民日消耗水量為 120(升/人日) 。見附表五、附表六。2、水源選擇以及供水方式(1)景區周圍現有長壽湖鎮水廠、長壽湖電廠自備水廠、長壽湖漁場自備水廠等等共 4 個,總日產水量為 2200 噸。規劃西岸水廠各一處,位于回龍村,近期總日產水量 22000 噸, (2)風景區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供水方式。依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標準(GB/T 50331-2002) ,供水管網采用環枝結合。設計

60、流量時變化系數為 1.8,并加消防流量予以修正。消防流量按重慶市長壽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20102030)文本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1515 升/秒,火災持續時間為 2h。輸水管網沿各景區主游道路鋪設,管材選用鑄鐵管,并于每處重要的獨立建筑物設置消防栓。(3)湖心內主要旅游景點可通過近取引湖水作為水源,需增設必要的凈化消毒處理設施,并加強水質的監測與管理,保障游客的用水衛生與安全。(4)加強水源的保護,在汲水點周圍半徑不小于 100 米水域內,不得從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動。湖區取水點上游 1000 米至下游 100 米水域內,不得排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護范圍內,不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