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染病學教學大綱課程編號:011301Z7課程名稱:傳染病學(Infectious Diseases)課程性質:考查課學 分:2學分理論學時:27學時先修課程: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組織與胚胎學適用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參考教材:1.李蘭娟 任紅主編 傳染病學(第八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楊紹基 任紅主編 傳染病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一、課程在培養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務傳染病學是臨床醫學重要課程之一,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防治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了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打
2、下基礎,保障人民健康。傳染病學包括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本大綱是根據1996年高等醫藥院校傳染病學大綱(修訂本)而制定。結合學科的發展,在內容上進行增補,疾病編排以病原體分類為依據。所列的病種有的供課堂講授、有的在實習中參閱,有的為自學之用。在傳染病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力求突出我國的特色。教學內容應以我國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適當介紹一些少見而在理論和實踐上有重要性的疾病。大綱反映每一課題的廣度;在教學目的要求用“掌握”、“熟悉”、“學會”、“了解”來說明不同程度的深淺。一般說來,對于我國常見的、多發的傳染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防是必需掌握的內容,要求學生深刻理解、記憶,
3、并能融會貫通。病原學、發病機理、病理解剖及流行病學等為應熟悉的內容,學習這些內容,可加深對臨床表現、診斷、防治原則的理解。二、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1.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1)熟悉傳染病學研究的內容、研究方法,以及與流行病學之間的關系。(2)掌握下列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預防和治療措施:病毒性肝炎、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布氏桿菌病、猩紅熱。(3)掌握下列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預防:水痘、狂犬病、流行性腮腺炎、細菌性痢疾。(4)了解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鉤體病、血吸蟲等傳染病的流行動態。2.基本技能(1)掌握如何接診病人,病史收集、體格檢
4、查、初步擬定合理診療方案、填寫各種檢驗單及撰寫各種醫療記錄。(2)掌握穿脫隔離衣的基本步驟,熟悉穿隔離衣的注意事項。(3)熟悉傳染病房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的劃分。(4)了解常用消毒藥物的選擇和消毒方法、操作。(5)了解臨床上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三、課程學時分配講授內容學時第一章 總論3第二章 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3流行性乙型腦炎1麻疹1水痘和帶狀皰疹1艾滋病2手足口病1第四章 細菌感染細菌性痢疾2布氏桿菌病1猩紅熱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1肺結核3結核性腦膜炎2考試2四、考 核1.考核方式:理論考試(筆試)2.成績構成:理論考試為80%,平時成績為20%,包括形成性評價(課后作業、課堂提問、課堂
5、測驗、考試后標準答案講解等)、學生到課統計(理論課、實驗課、見習課均要考勤)等。3.PBL、CBL教學可安排在見習學時中。第一章 總 論目的要求: 一、了解傳染病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染病的性質及其危害,學習傳染病的目的。二、熟悉傳染病發病機制、感染過程與流行過程。三、掌握傳染病的基本特征與臨床特點,診斷與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緒言:傳染病學的范圍和內容及其危害性,新中國在防治傳染病的成就以及近年來傳染病的現況與防治對策,學習傳染病的目的。感染與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過程的五種表現,病原體與機體免疫反應對感染過程的作用。傳染病的發病機制;傳染病發生與發展的階段性及其共同特征,組織損傷發生
6、機制,重要的病理生理變化。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流行過程的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人群易感性。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傳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臨床特點,臨床類型等。傳染病的診斷:依據臨床特點、流行病學資料、實驗室檢查、強調病原學、分子生物學檢測、血清學檢查的重要診斷價值。傳染病的治療:治療原則、治療、護理與隔離、消毒并重,治療包括一般支持療法、病原治療、對癥治療等。傳染病的預防:針對流行過程三個基本條件采取的綜合性措施。學時 3學時。(緒言1學時,傳染病的診斷與防治2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 第二章 病毒感染第一節 病毒性肝炎目的要求: 1、掌握甲
7、、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特點,了解新肝炎病毒研究進展。 2、掌握主要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熟悉不同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特點。 3、掌握病毒性肝炎臨床分型及其臨床表現,了解其病理生理基礎。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診斷及病原學,包括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診斷,了解其應與哪些疾病鑒別。 5、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和預防。教學內容:一、概述:病毒性肝炎的概念二、病原學: 1、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學及分子生物特點及其臨床意義。 2、肝炎病毒基因變異,特別是乙、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變異與臨床的關系。 3、新肝炎病毒,包括GBV-C/HCV、TTV研究進展。三、流行病學:
8、 1、經消化道傳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特點。 2、經消化道外傳播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特點,特別是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的多樣化。四、發病機制與病理解剖: 1、免疫發病機制,病毒基因變異的致病性。 2、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理變化及其病理學分型。五、臨床表現: 1、病毒性肝炎的臨床分型及各型的臨床特點。 2、臨床分型與病原學的關系。 3、各臨床類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轉歸。實驗室檢查: 1、肝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 2、病原學檢查,主要介紹血清免疫學檢查和分子生物學檢查。六、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資料。 2、鑒別診斷:與溶血性黃疸和阻塞性黃疸等相關疾病的鑒別診斷。
9、 七、治療: 1、治療原則。 2、各臨床類型肝炎和治療重點,重型肝炎的治療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療。 八、預防: 1、預防的原則。 2、保護易感人群的主要措施 自動免疫:甲型肝炎病毒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疫苗 被動免疫:免疫球蛋白 HBIG學時 課堂講授,3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 第二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目的要求:1、了解乙腦病毒的生物學特征。2、掌握乙腦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診斷。3、掌握本病的診斷依據及治療原則。4、熟悉乙腦及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鑒別診斷。教學內容:病原學:乙腦病毒的特性及抵抗力。流行病學:傳染原:人和動物均可成為傳染源,豬作為傳染源的重要性,蚊
10、為儲存宿主及傳播媒介,易感性與免疫力,流行特征,流行地區,季節性,年齡分布。發病機理與病理解剖:病毒侵入及散布的途徑,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部位的廣泛性,基本病變為神經細胞變性,腫脹與壞死灶,血管病變,血管周圍膠質細胞增生。臨床表現:潛伏期。病程各期(初期、極期、恢復期)的表現,臨床類型:輕型、普通型、重型、極重型(暴發型)。并發癥及后遺癥。實驗室檢查:血象,腦脊液,血清學檢查: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特異生IgM抗體檢查,其意義和應用,病毒分離。診斷與鑒別診斷:流行病學資料。典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應與中毒型菌痢、結核性腦膜炎及其它病毒性腦炎等相鑒別。預后:影響預后的因素,死亡原因
11、。治療:一般及對癥治療。高熱抽搐,呼吸衰竭,腦水腫的處理,中醫中藥治療,免疫治療,恢復期及后遺癥處理。預防:采取綜合措施,防蚊、滅蚊及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性措施。隔離病人,動物傳染源的管理。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 第六節 麻 疹目的要求;1、掌握麻疹的臨床表現及診斷要求。2、熟悉麻疹的治療原則及預防措施。3、了解麻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特點及病毒變異情況。教學內容:病原學:麻疹病毒的特點。流行病學:病人是唯一傳染源,經飛沫傳播,病后具有持久的免疫力,發病年齡有提前和后移的現象。發病機理與病理解剖:病毒通過局部淋巴組織進入血流。兩次病毒血癥與臨床表現的關系。特征性的組織
12、病變一多核巨細胞的形成,呼吸道及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臨床表現:潛伏期。典型的臨床三期過程。不典型麻疹的臨床表現,重要的并發癥,支氣管肺炎、腦炎及心力衰竭。實驗室檢查:腦脊液、早期鼻咽及頰粘膜處粘膜涂片查多核巨細胞。鼻咽分泌物及血液做病毒分離。診斷與鑒別診斷:主要靠流行病學資料及臨床表現。與風疹、藥疹相鑒別。治療:以一般支持治療,防治并發癥為主。預防:麻疹減毒活疫苗及丙種球蛋白的應用。學時1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 第七節 水痘和帶狀皰疹目的要求:1、了解水痘和帶狀皰疹和臨床表現及診斷。2、熟悉本病的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病原學:病毒的特點。流行病學:病人為唯一的傳染源,經飛
13、沫與接觸傳播。發現機理與病理解剖:首次感染為水痘,潛在性感染的再激活引起帶狀皰疹,病變部位及特征。臨床表現:潛伏期,水痘皮疹的形態、分布特征與發展過程。帶狀皰疹的部位及形態特征。實驗室檢查:腦脊液檢查、皰疹材料直接鏡檢及電鏡檢查,病毒分離。血清學檢查和病毒DNA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資料,皮疹的特點。治療:對癥與支持療法,局部皮損的處理,早期抗病毒治療。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 第八節 流行性腮腺炎目的要求:1、熟悉本病的臨床表現、并發癥。2、了解本病的治療。教學內容:病原學:病毒的特點。流行病學: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飛沫傳播,流行特點。發病機理與病理解剖:病
14、毒入侵部位,病毒血癥,病毒在腮腺中的增殖復制,第二次病毒血癥,累及器官,腮腺非化膿性炎癥的病理特征,其他受累器官的病變。臨床表現:潛伏期,全身感染癥狀,腮腺腫脹觸痛,腮腺管口紅腫。并發癥:腦膜炎、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實驗室檢查:血清和尿淀粉酶測定,血清學檢查(病毒抗體、抗病毒RNA的檢測)。病毒分離(取唾液、血、腦脊液、尿等標本)。診斷與鑒別診斷:接觸史,腮腺腫大的特征。與化膿性腮腺炎、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相鑒別。治療:中醫中藥,對癥治療。發病早期可用利巴韋林或干擾素抗病毒治療。預防:呼吸道隔離,易感者預防接種。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 第十二
15、節 艾 滋 病目的要求:1、了解艾滋病毒的特點及其流行趨勢。2、熟悉本病的傳染源、傳播方式、高危人群和臨床表現。3、掌握本病的診斷方法及預防、監測措施。教學內容:病原學:艾滋病毒的特點,抵抗力。流行病學:本病的流行特點,全球性流行趨勢及主要流行地區分布、傳染源,高危人群。發病機理與病理解剖:發病原理,免疫機制在發病中的作用。病理變化的多樣性,多種機會感染與惡性腫瘤。臨床表現:潛伏期,無癥狀感染,艾滋病相關綜合癥和艾滋病三階段,急性感染及艾滋病合并其他感染的表現,小兒艾滋病的特點。診斷:根據臨床癥狀,高危因素,血清學和病毒學確診。實驗室診斷:HIV抗體檢查(常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免疫熒光法作初篩
16、,蛋白印跡法及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試驗進行確診);或病毒 分離:免疫學檢查(T細胞絕對計數、CD4T細胞計數)。治療:抗病毒治療,免疫治療,合并癥的治療。預防:控制傳染源,防止傳入,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學時 2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 第十九節 手足口病目的要求:了解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要點、治療原則與要點、預防措施。教學內容:病原學:多種腸道病毒。流行病學:病人是傳染源,經飛沫、接觸傳播。發病機制與病理解剖:主要侵犯口腔粘膜、皮膚,重型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病變。臨床表現:輕型、重型表現不同,嚴重病例出現心肌炎、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死亡。
17、實驗室檢查:重型病例外周血的細胞總數明顯升高、鼻咽拭子查病毒DNA。診斷與鑒別診斷:應與皰疹性咽峽炎、水痘鑒別。治療:抗病毒、對癥治療。重癥病例綜合治療。預防:疫苗注射。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第四章 細菌感染第三節 細菌性痢疾目的要求:1、掌握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并熟悉其預防措施。2、熟悉菌痢與其他侵襲型感染性腹瀉的鑒別。教學內容:病原學:痢疾桿菌的特點及變異情況。流行病學:傳染源:糞口傳播方式,流行特征。發現機制與病理解剖:病原體的侵入,內毒素及外毒素的致病作用,結腸病變特征。中毒性痢疾的發病。臨床表現:潛伏期。急性期:普通型、輕型、中毒
18、型的臨床表現。慢性型、遷延型、急性發作型、隱匿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糞便:肉眼觀察、鏡檢、培養。提高糞便培養陽性率注意事項,慢性病例腸鏡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臨床癥狀,大便性狀及顯微鏡檢查,細菌培養。各型與其他疾病相鑒別。治療:急性菌痢:一般治療,病原治療,對癥治療。慢性菌痢治療原則,中毒性菌痢的搶救。預防: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措施。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第六節 布氏桿菌病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感染方式、臨床特征,診斷要點與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病原學:布氏桿菌的致病性及生物學特征。流行病學:國內流行情況,主要傳染源為病畜,傳播途徑:接觸傳播,消化道傳播,呼吸
19、道傳播,易感人群。發病機制與病理解剖:細菌和毒素的作用以及變態反應所累及的器官及病變特點。臨床表現:各期各型的臨床特征。診斷: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血、骨髓培養、凝集反應及PCR技術的診斷價值。與敗血癥、結核病等相鑒別。治療:抗菌藥物的選擇,菌苗療法的應用。預防:針對三環節的措施。學時2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第十一節 猩 紅 熱目的要求:了解猩紅熱的臨床特征、診斷要求、治療原則。教學內容:病原學: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的特點及其分型。流行病學:傳染源,飛沫傳播為主,流行特點。發病機制與病理解剖:中毒性、化膿性和變態瓜性病變的發生原原理,累及器官的病理變化。臨床表現:潛伏
20、期,典型的臨床特征,非典型表現。并發癥:風濕病、急性腎小球腎炎和關節炎等。實驗室檢查:血象、細菌培養,尿的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接觸史,臨床特點,病原學檢查。應與猩紅熱樣皮疹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藥疹、風疹及其他咽峽炎鑒別。治療:病原治療,青霉素G為首選,紅霉素、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 的適應癥。一般治療,并發癥的治療。預防:病人及接觸者的管理,藥物預防的適應癥。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第十二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目的要求:1、了解腦膜炎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臨床診療中的意義。2、從流腦發病原理聯系臨床表現,普通型及暴發型流腦的臨床特征。3、掌握本病的診斷依據及治療原則
21、。4、熟悉流腦與其他病原所致腦膜炎的鑒別診斷。教學內容:病原學:細菌的特性與分型,耐藥性問題。流行病學:傳染源:病人、帶菌者的重要性,空氣飛沫傳播,易感人群。流行季節的因素。人群免疫水平與周期性,流行菌群的變遷。發病機制與病理解剖:鼻咽部感染,菌血癥,腦脊髓膜化膿性炎癥的過程,暴發型發病原理,播散性血管內凝血,腦水腫和腦疝。各型的病理改變。臨床表現:潛伏期。普通型各期癥狀和體征,腦膜刺激征,出血點,暴發型各型表現,嬰幼兒臨床特點。輕型、慢性敗血癥型,并發癥與后遺癥,硬膜外積液、腦積水、顱神經損害等少見。化驗檢查:血象、腦脊液檢查,細菌學檢查、免疫學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
22、腦脊液檢查,出血點涂片與共他化腦、結腦、乙腦、敗血癥、中毒性菌痢的鑒別。預后:病死率與及時治療、年齡、臨床類型、并發癥等有關。治療;一般治療。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病原治療:磺胺嘧啶、青毒素G、氯霉素、氨芐青霉素、第三代頭孢類藥物等的應用。休克型與腦膜炎型的搶救措施,肝素的應用指征。預防:病人隔離及帶菌者處理,切斷傳播途徑。菌苗注射及藥物預防的效果。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PBL、多媒體教學。第十七節 肺結核目的要求1、掌握肺結核的病因及發病機理,發展過程,人體的反應性,病理變化,診斷及鑒別診斷的要點,治療原則,抗癆藥的使用,主要并發癥的處理。2、熟悉肺結核的X線特點,與病理變化的關系,結核菌的檢查方法,結核菌素試驗的意義,卡介苗的接種。教學內容:概述;肺結核的危害性。病因和發病機理1、結核菌:特性、抵抗力;成份及在體內的作用;分群;病灶中各菌群特征與臨床的關系;與非典型分枝桿菌的鑒別。2、感染途徑,主要為呼吸道感染。3、人體的反應性;(1)免疫與變態反應;(2)初感染與再感染。病理:1、結核病菌的基本病變:滲出、增生、變質。2、結核病的轉歸。3、結核病灶的播散。結核菌感染與肺結核的發生與發展肺結核的分型:原發肺結核,血行播散肺型結核、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肺外結核。分述其病理特征,臨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酒店的承包經營合同
- 2025LED廣告屏制作安裝合同
- 2025設備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鋁合金門窗工程承包合同
- 2025年購房資金短缺的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城市供電特許經營合同樣本
- 2025租賃擔保合同模板
- 2025大學生個人車輛租賃合同
- 2025年農業用地流轉合同模板
- 2025跨國租賃合同范本
- (完整版)四級短對話真題里的虛擬語氣
- 2025 ACC-AHA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管理指南解讀課件
- 《強化危險化學品“一件事”全鏈條安全管理措施》知識培訓
- 智慧樹知到《形勢與政策(北京大學)》2025春期末答案
- 2025年中國尼龍注塑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智慧能源體系》課程教學大綱
- 大象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全套教學課件
- DBJ04-T 241-2024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 1.2區域整體性和關聯性-以青田縣稻魚共生為例課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 特殊人群安全用藥指導
- 工業物聯網安全風險評估-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