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課外文言文閱讀。酒以成禮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注釋)本文節選自世說新語,題目為編者自擬。鐘毓(yù):字稚叔,三國時期魏國太傅鐘繇之子,司徒鐘會之兄。會:鐘會,字士季。三國后期曹魏重要謀臣和書法家。既而:一會兒,不久。何以:即“以何”,為什么。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1)寢:_(2)因:_(3)時:_2下面句子翻譯不準確的一項是()A.且托寐以觀之。譯文
2、:父親姑且假裝睡著來看他們(做什么)。B.既而,問毓何以拜。譯文:既然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C.酒以成禮,不敢不拜。譯文: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D.偷本非禮,所以不拜。譯文:偷本來就不是禮儀,所以不行禮。3你認為鐘毓和鐘會兄弟倆哪個更有道理?_2. 品詞析句子。(1)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哪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
3、我如今進進出出,尋了這一個洞天與諸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讀上面的句子,體會帶點詞、句的含義。說一說石猴能成為猴王,憑借的是什么?_3. 閱讀理解。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注釋:期,約定。日中,正午時分。舍:舍棄,拋棄。不,通“否
4、”。委:丟下,舍棄。引:拉。顧:回頭看。1文中加點字的意思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去:離開 乃:就,于是B.去:去掉 乃:才C.去:離開 乃:才D.去:去掉 乃:就,于是2選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確解釋。(1)待君久不至,已去。(_)A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B您等了我父親很久他卻還沒有到,他已經離開了。C我父親沒有等您,已經離開了。D我父親等了您不久,已經離開了。(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_)A朋友感到生氣,下了車想去拉扯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B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
5、進家門。C朋友感到高興,下了車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D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扯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_)A和別人相約同行,卻相互推諉后離開了。B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C和別人相約同行,卻和其他人先離開了。D和別人相約同行,卻委托別人來,自己先離開了。3選一選,在括號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內容。A陳太丘的朋友 B元方 C陳太丘(1)(_)過中不至(2)(_)去后(_)乃至4陳太丘與友期主要寫的是_和_兩個人,通過對比描寫,突出了_聰明、勇敢、識禮、有節,_無信、無義、無禮,但能接受批評的性格特點。4.
6、閱讀理解。徐孺子賞月(一)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嘗:曾經。戲:玩耍。邪:文言疑問詞,有時也作“耶”。瞳子:瞳仁。(二)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呢?”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了。”鑒賞感悟:本文描寫了徐孺子的機智風趣,把一個問題巧妙地回答到極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問者的問題,而是借助了某樣東西來告訴提問者他的回答。文章語言簡練,敘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點描寫的淋漓盡
7、致。1文段(一)是文言文,對照文段(二)讀懂它的意思。2根據文言文注釋,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嘗: 戲: 邪: 瞳子: 3與文段(一)中“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 ”畫出。4理解加點詞的意思。“人語之曰”,“之”指的是_。“無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5你認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與楊氏之子,哪些特點值得我們大家稱贊?_5. 閱讀古人談讀書選段,完成習題。知之為知之, ,是知也。敏而好學,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
8、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按原文填空,寫在橫線上。2用自己的話寫寫畫“”的句子的意思。_3對文段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默而識之”講述的是學習方法。B.“誨人不倦”和“學而不厭”講述的是學習態度。C.第一句告訴我們學習中不能不懂裝懂。4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說說文段中哪些話給你的啟發最深。_6. 課外閱讀。守株待兔韓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li)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注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走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象木叉。翼希望。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1根據注釋,寫出下列句子的
9、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_(2)冀復得兔。_1請你用現代漢語把這個小故事翻譯出來好嗎?_7. 閱讀樂園。王戎識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釋:嘗與諸小兒游:曾有一次跟許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頭都壓壞了。諸兒競走取之:眾小孩爭著跑去摘李子。樹在道邊而多子:李樹長在路邊卻還有很多果實(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來嘗,果然是這樣。1. 王戎“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此時,他會想些什么?_2. 與諸小兒相比,有哪些過人之處?_8. 閱讀課文片段
10、,完成練習。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這段文字選自_。2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贊) 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處) 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語詞)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_ (2)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 (4)其
11、人弗能應也。 _4“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說的盾沒有那么堅固,矛也沒有那么銳利5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 ()A.言過其實的人。B.說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C.說話、行動前后抵觸、不一致的人。D.說或做不考慮后果的人。6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_9. 閱讀理解。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注)
12、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義:文章的義理。欣然:高興的樣子。胡兒:即謝朗,字長度,小名胡兒,謝安次兄謝據的長子。差可擬:大體可以相比。差,大體。擬,相比。公大兄無奕女:指東晉詩人謝道韞(yùn),謝無奕之女,聰慧有才辯。無奕,謝安長兄謝奕,字無奕。王凝之:字叔平,書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將軍。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總括了謝太傅一家詠雪的背景,精練地交代了時間“_”、地點“_”、人物“_”、事件“_”等要素。2“兒女”一詞古今意義不同,今義指兒子和女兒,古義指_。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未若柳絮因風起。_4兄妹兩人一個把雪比作鹽,另一個把雪比作柳絮,哪一個更
13、好呢?_10. 課外類文閱讀。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注釋)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1“故”字在詞典中的解釋有:故意,有意;緣故,原因;原來的,從前的,舊的。“溫故而知新”中的“故”應選第_種意思。2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溫故而知新。_(2)學而不思則罔。_3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多選)A.三個人一起走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在。C.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向他人虛心學
14、習。11.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選自孟子·告子1對第一句中“通”與“善”的解釋正確的是( )A.整個 善良 B.通過 善于 C.整個 善于 D.整個 熟悉2弈秋教兩個人下棋,這兩個人的表現是( )A.兩個人都很專心B.兩個人都不專心C.一個人很專心,另一個人不專心3畫線句子采用的主要寫法是( )A.比喻 B.對比 C.聯想 D.照應4“為是其智弗若與”應讀
15、出_的語氣。“非然也”應讀出_的語氣。A疑問 B反問 C否定 D肯定5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B.做事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做事時要想著天上的鴻鵠。12. 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問題。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釋)鬻(yù):賣。陷:陷落,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或:有的人。弗:不。夫:放在句首的語氣詞,不譯。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應也_2用
16、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_”的句子。_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_,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4文中的楚人所說的“_”和“_”是自相矛盾的。13. 古文閱讀。趙普讀書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hé)戶啟篋(qiè)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hn),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注釋)第:按一定等級建造的大宅院。闔戶:關門。篋:小箱子。竟日:整天。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則:乃,就是。孫權勸學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
17、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注釋)謂:告訴。當涂:當道,當權。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涉獵:粗略地閱讀。士:讀書人。1(理解詞語)解釋加點字的意思。(1)普少習吏事(_) (2)及為相(_)(3)家人發篋視之(_) (4)肅遂拜蒙母(_)2(合理選擇)下列加點字與“太祖常勸以讀書”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自以為大有所益C.跪而拾之以歸 D.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體會含義)翻譯下列句子。(1)太祖常勸以讀書。_(2)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_(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4(比較辨別)仔細研讀兩則文言文,說說趙普和呂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之處。(至少兩點)(1)_(2)_14.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癮安全教育
- 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大數據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職業大學《生物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導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建筑大學《旅行社管理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能源學院《英語視聽說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商品與貨幣交換演變》課件
- 人工清理田面施工方案
-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消化與呼吸系統醫學教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家用空氣清新器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窗簾采購投標方案432
- 運動會運營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 雷達原理(第6版) 習題及答案匯總 丁鷺飛 ch01-ch09
- 小班音樂《春雨沙沙》
- GB/T 43044-2023數碼照相機規格指南
- 完整版供應商質量審核檢查評分表(供應商審核表)
- 公司接待流程圖
- 大數據分析與決策課件
- 常用急救技術-環甲膜穿刺、切開術(急救技術課件)
- 機械加工環保措施方案
- 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七色花》閱讀推進課教學課件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