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_第1頁
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_第2頁
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_第3頁
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_第4頁
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 錄第一章總 則2第二章功能規模與布局3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5第四章公共服務設施規劃6第五章道路交通規劃6第六章市政工程規劃7第七章綠地系統規劃8第八章城市設計導則9第九章生態環境保護規劃10第十章綜合防災減災規劃10第十一章附 則11附表一 土地利用匯總表12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一覽表14附表三 地塊指標控制一覽表15附表四:各類用地使用性質適建性規定表21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編制目的為貫徹落實xx縣xxxx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10-2025)和xx縣“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相關內容,適應xx縣城鎮和工業園區的發展需求,優化利用和合理配置城鎮空間資源,指導園區合理高效的發展建設,特編制

2、xx縣xxxx工業園(xx-xx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本規劃)。第二條 規劃依據(一) 國家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1實施);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第146號, 2006.4);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辦法(住建部令第七號、2010.13);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2008);(二) xx地方法規、文件xx省重點工業園區實施辦法(暫行);xx省新型工業化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云政發2004號);xx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昆明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三) 其他現行法律法規、條例規范xx

3、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xx縣“十一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xx縣xxxx工業園區總體規劃(2010-2025)xx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09-2025);xx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第三條 規劃理念(一)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循環經濟理論,構筑xx-xx工業園區的總體框架。(二)立足大經濟區域,分析xx-xx工業區在xx縣以及昭通市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科學確定其職能和發展規模,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的原則,工業園區規劃服從于上位總體規劃。(三)注重工業園區的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從有利于生態發展的角度出發,構成有現代xx的工業園區風貌。(四)規劃體

4、現市場運作原則,提高土地利用率,強調規劃管理的規范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工業園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第四條 規劃原則(一)因地制宜與生態優先原則規劃在深入調查現狀的基礎上,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統籌考慮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結合山水的自然肌理特征,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景觀,以體現規劃區的山水文化品質,融山、水、城、林為一體。(二)整體協調原則從整體性出發,貫徹落實總體規劃對規劃區的相關要求,合理銜接周邊區域的土地使用情況,創造功能配套、環境協調、宜居宜業的城市空間。本規劃表現了城市總體規劃中對空間結構的具體要求,深化和落實了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綠地和市政公用設施規

5、劃;合理劃分地塊,確定通過各項規劃控制指標,為綜合開發和相關規劃管理提供依據。(三)剛性控制與彈性引導原則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性指標為剛性控制指標,其建筑形式、色彩等為彈性控制指標,規劃采取剛性控制和彈性引導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考慮土地使用的兼容性,以利于規劃的實施。遵循價值規律,適應市場變化需求,規劃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用以適應系統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千變萬化的形勢。(四)以人為本的原則明確功能分區,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強化居住區與工業區的公共服務功能;完善人防工程、防災等工程設施配建。(五)可持續發展原則規劃強調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以合理、集約、經濟

6、的利用土地資源為重點,提高土地開發的綜合效益;同時,注重營造物質環境,通過沿河、沿路布置綠化和控制地塊綠地率,實現經濟、環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六)整體規劃與分步實施原則統一規劃,分期建設。綜合考慮區域近遠期發展需要,整體規劃用地功能與結構,合理布局;在此基礎上,根據發展建設情況,分步實施,近遠結合,前后銜接;既考慮近期建設的問題,又考慮遠期發展的多種可能,使規劃具有整體性、前瞻性和延續性。第五條 規劃重點(一) 規劃重點解決以下幾點問題:(二) 對xx-xx工業園區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處理好工業生產與生活服務的關系。(三) 合理利用xx流域的復雜的山地地形,結合華電電廠因地制宜布局主次干道

7、,并考慮xx、xx工、建材、居住等的生產服務不同功能的空間單位規模要求。(四) 預留和規劃好市政基礎設施廊道,合理安排水、電、氣等市政設施以及科學配套商業等基礎服務設施。(五) 結合xx景觀與山地綠化帶打造具有山水xx的工業園區。第六條 規劃范圍xx片區:位于xx縣xx鄉鄉場以西約1km。規劃區位于xx畔,北至小擢魁村,南跨白鳥村,東接xx村,規劃范圍涉及三個行政村。規劃用地面積389.46公頃。xx片區:位于xx縣xx鎮區以北約2km。規劃區位于xx河畔,北抵xx村,南至xx村、張基屯村,東跨xx村,西接xx村,規劃范圍涉及四個行政村。規劃總用地面積543.70公頃。第七條 規劃成果本規劃成

8、果由規劃文本、規劃圖紙、分圖圖則和附件(包括規劃說明書)構成,規劃文本與分圖圖則兩者配合使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八條 規劃作用編制本規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對本規劃區實施城鎮規劃管理及在規劃區內開展與城鎮開發建設管理有關的活動,均應符合本規劃,同時應符合國家及xx省其他有關法規要求。第九條 強制性和技術性內容本文本中加粗字體及加下劃線的部分以及分圖圖則的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建筑密度、容積率、建筑限高、綠地率、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建車位、禁止機動車道開口路段以及公共綠地面積為強制性內容。其他一般技術性內容可根據按法定程序批準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建筑方案設計按相關規定程序優化調整。第二章 功能規模與

9、布局第十條 功能定位以xx和xx工為主體,配套建材、硫化工產業為一體的現代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工業聚集效應強的xx省xx工業園區。第十一條 規模(一)人口規模:xx片區總人口為0.85萬人,xx片區總人口為1.17萬人。(二)用地規模:xx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為389.46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為272.70公頃。xx片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為543.70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為331.36公頃。第十二條 規劃結構xx片區用地布局結構為“一心一園兩組團”。一心:打造居住辦公綜合服務中心,為整個園區的提供服務。一園:是指華電發電廠產業園,為園區的核心。兩組團:是指北部xx及配套工業片區

10、和南部建材工業及配套片區兩個組團。xx片區用地布局結構為“一心三片多組團”。一心:是指居住辦公綜合服務中心,位于規劃區西北部,為區域的門戶。三片:是指南部xx及配套工業片區、東部xx工工業片區以及西部建材工業及配套片區,三個片區構成了整個工業園區。多組團:是指片區內形成不同的組團,包括物流、綠化等。第十三條 用地布局(一)xx片區1、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規劃區東南部。總用地面積為22.51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8.25%。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總用地面積為1.40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0.51%。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面積3.13公頃,

11、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1.15%。商業設施用地2.21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0.81%,位于C01-2/01和C02-2/01地塊。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0.92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0.34%,位于C05-3/01和B12/01地塊。4、公用設施用地規劃公用設施用地3.88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1.42%。規劃范圍內的市政公用設施用地主要如下:供應設施用地(U1),用地面積為1.38公頃;環境設施用地(U2),用地面積為1.28公頃;安全設施用地(U3),用地面積為1.22公頃。在規劃區中部布置一處水廠,位于B01-4/01地塊,占地面積為1.38公頃。保留三座變電站,分別位于A04-3/01

12、、A05-4/01和B06-1/01地塊,用地面積分別為0.20公頃、0.21公頃和0.27公頃。在規劃區中部規劃布置一座一級消防站,位于A07-3/01地塊,用地面積0.67公頃。在規劃區東南部布置一座污水廠,位于C04-2/01地塊,用地面積0.87公頃。5、工業用地工業用地布置在規劃區西部和北部,總用地面積為154.58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56.69%。6、物流倉儲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布置在規劃區西南部,總用地面積為10.81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3.96%。7、綠地與廣場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由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和廣場用地組成。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32.57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11.94%。

13、1)、公園綠地用地面積為15.80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5.79%。2)、防護綠地用地面積為16.2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5.97%。3)、廣場用地廣場用地0.48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0.18%。8、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本規劃區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總面積為43.82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16.07%,全部為城市道路用地。(二)xx片區1、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規劃區西北部。總用地面積為22.02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6.65%。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總用地面積為2.71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0.82%。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面積1.73公頃,占

14、總建設用地面積的0.52%。商業設施用地1.58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0.48%,位于B03-1/01地塊。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0.14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0.04%,位于A01-3/01地塊。4、公用設施用地規劃公用設施用地8.61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2.60%。規劃范圍內的市政公用設施用地主要如下:供應設施用地(U1),用地面積為5.76公頃;環境設施用地(U2),用地面積為2.51公頃;安全設施用地(U3),用地面積為0.34公頃。在規劃區北部規劃布置一座水廠位于A01-1/10地塊,用地面積3.48公頃。在規劃區南部規劃布置一座變電站,位于E04-1/01地塊,用地面積為1.5

15、0公頃。在規劃區東部規劃布置一座天然氣門站,位于C08-3/01地塊,用地面積0.52公頃。在規劃區北部規劃布置一座垃圾轉運站,位于A02-3/01地塊,用地面積0.49公頃。在規劃區北部規劃布置一座一級消防站,消防站服務建設用地范圍為4-7平方公里,位于A04-1/01地塊,用地面積0.34公頃。在規劃區南部布置一座污水廠,位于E03-2/01地塊,用地面積2.02公頃。在居住組團中心布置一座電信支局,位于B01-7/01地塊,用地面積0.13公頃。在居住組團中心布置一座郵政支局,位于B01-8/01地塊,用地面積0.12公頃。5、工業用地工業用地布置在規劃區東部和南部,總用地面積為198.

16、22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58.82%。6、物流倉儲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布置在規劃區中南部,總用地面積為15.72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4.74%。7、綠地與廣場用地綠地與廣場用地由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和廣場用地組成。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為28.2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8.51%。1)、公園綠地用地面積為8.57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2.59%。2)、防護綠地用地面積為19.17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5.78%。3)、廣場用地廣場用地0.47公頃,占規劃建設用地0.14%。8、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本規劃區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總面積為54.16公頃,占總建設用地面積的16.34%,全部為城市道路用地。第三章

17、土地利用控制第十四條 土地使用指標控制(一)土地使用用地性質、用地面積、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配建車位、禁止機動車道開口路段、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為強制性指標。(二)土地使用對其它環境的要求、居住人口和建筑形式、體量、風格、色彩要求為指導性指標,可視地塊具體情況作為強制指標提出。規劃范圍內各地塊用地性質、容積率、兼容性等控制指標詳見分圖圖則地塊控制指標一覽表。(三)容積率本規劃容積率控制主要在參照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2008)、昆明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考慮地塊的用地性質、土地級差(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環境條件)等因素確定合理的指標。規劃區商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地塊容積率較高,

18、工業用地與物流倉儲用地容積率較低,其他用地適中。本規劃中容積率為上限指標(工業用地為下限):居住用地控制在1.6;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控制在2.0,工業用地大于等于0.5.(四)綠地率本規劃中綠地率為下限指標(工業用地為上限):規劃綠地率除了商業服務業設施控制在30%以上(工業用地綠地率控制在30%以下)。(五)建筑密度本規劃中建筑密度為上限指標(工業用地為下限):規劃新區建筑密度控制在40%以下(工業用地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上)。(六)建筑限高規劃區域的建筑高度按照以下三類控制:低層區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主要是公用設施用地。多層區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主要是工業區、物流倉儲區和

19、居住區。高層區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主要位于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和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第十五條 在對未進行地災評估的區域實施建設和對已經進行地災評估但穩定性、適宜性較弱的區域加以利用時,必須先期進行詳細的地質勘察論證,確保安全為前提。規劃中的高壓線走廊、地下管道等地段設置防護綠帶,設置要求參照昆明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第十六條 “綠線”、“黃線”、“藍線”、 “紅線”控制規劃規劃范圍內“紅線、“綠線”、“黃線”、“藍線”按照國家相關管理辦法劃定和控制。第四章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第十七條 公共服務設施(一)xx片區:規劃一座幼兒園,位于C01-3/01地塊,用地面積0.34公頃。(二)xx

20、片區規劃一座幼兒園,位于B01-2/01地塊,用地面積0.24公頃;規劃一座小學,位于B01-3/01地塊,用地面積0.86公頃;規劃一座醫院,位于B01-6/01地塊,用地面積0.48公頃。第五章 道路交通規劃第十八條 本規劃區內所有道路坐標、標高、半徑等技術參數作為規劃管理和下階段設計的參考依據,規劃管理應以最終通過論證的實際工程設計技術為準,并將其成果納入控規動態維護中。第十九條 對外交通規劃在規劃區范圍內對上層次規劃的道路交通系統進行梳理,結合地形和用地現狀,力求線路更加合理、高效、實際;為滿足綜合交通運輸的要求,綜合考慮過境路與主干道相連接。第二十條 城市道路網規劃道路網系統采用“自

21、由式”與“方格網式”相結合的形式,形成沿河平行路與垂直路相交的路網格局。第二十一條 道路等級規劃規劃區道路等級分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步行道路四級。主干路紅線寬度為26米;次干路紅線寬度為18米;支路紅線寬度為12米。步行道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形式與寬度。第二十二條 道路橫斷面分幅(一)主干路26米的道路分幅:26=2.5+10.5+10.5 +2.5;(二)次干路18米的道路分幅:18=2+7+7+2;(三)支路12米的道路分幅:12=2+4+4+2;第二十三條 禁止機動車開口段(一)限制機動車開口段:道路交叉口路緣石半徑的切點向主干路方向延伸50米,向次干路方向延伸30米,向支路方向延伸20

22、米范圍內,為限制機動車開口路段。(二)路緣石半徑:主干道與主干道相交,路緣石半徑一般為25米,但最小不應小于20米;主干道和次干道相交,路緣石半徑為20米,但最小不應小于15米;次干道和次干道相交,路緣石半徑為1215米;次干道和支路相交,路緣石半徑為515米。第二十四條 建筑退讓道路控制邊線一般用地:路幅寬度W15M,建筑退讓道路控制邊線2米;路幅寬度15 MW25M,建筑退讓道路控制邊線3米;路幅寬度25 MW35M,建筑退讓道路控制邊線5米。工業用地與倉儲用地:路幅寬度W15M,建筑退讓道路控制邊線5米;路幅寬度15 MW25M,建筑退讓道路控制邊線8米;路幅寬度25 MW35M,建筑退

23、讓道路控制邊線10米。第二十五條 步行系統規劃(一)人行橫道:主次干路交叉口、人流量較大的出入口附近必須設置人行橫道。一般路段按間距250-300米設置。(二)盲道與殘疾人通道:生活性道路、公共活動場所的人行道必須設置人行盲道和無障礙通道。第二十六條 道路指標規劃xx片區規劃道路總長度為23.29公里,道路網密度為8.53公里/平方公里。xx片區規劃道路總長度為31.91公里,道路網密度為9.64公里/平方公里。第六章 市政工程規劃第二十七條 給水工程規劃(一)用水量預測xx片區預測規劃區內日用水量為6.7萬立方米/日。xx片區預測規劃區內日用水量為7.3萬立方米/日。(二)給水管網規劃沿人行

24、道敷設給水主干管,規劃范圍內給水管道呈環狀敷設。(三)消防用水規劃范圍消防供水與園區供水共用一套管網系統。第二十八條 排水工程規劃(一)污水量預測及排水體制根據規劃區的用地性質,確定綜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數為0.85;工業廢水排放系數為0.80。則xx片區污水量為1.5萬立方米/日,xx片區污水量為2.1萬立方米/日。片區規劃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二)污水管網規劃污水廠未建成投產前,生活污水要求分散就近作無害化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相關要求后排放。工業污水需自行處理達標后排放入規劃區污水管網,匯入污水處理廠,經處理達標后排放。(三)雨水管網規劃雨水管沿道路布置,并平

25、行于道路中心線敷設,雨水支管采用圍坊式布置,管道坡度同道路坡度。雨水管渠的最小坡度應保證不低于規范要求的最小坡度。(四)排水節能措施規劃鼓勵和推廣建立工業循環用水處理系統,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議采用污水廠出水作為中水回用系統水源。第二十九條 電力工程規劃(一)電力負荷預測xx片區要求電源提供的負荷容量至少應為6.59萬千瓦。xx片區要求電源提供的負荷容量至少應為8.72萬千瓦。(二)電源xx片區:在xx片區規劃區A04-3/01地塊新建一110kV變電站,作為本規劃區主電源,主變容量為2×50MVA,電源來自xx220KV變電站,規劃兩個35KV變電站,分別位于規劃區A05-4/01地

26、塊,B06-1/01地塊,變電容量為1×20MVA,電源來自xx110KV變電站。xx片區:在規劃區E04-1/01地塊新建一110kV變電站,作為本規劃區主電源,主變容量為3×63MVA,電源來自xx新建220KV變電站,并與烏峰110KV變電站構成環狀供電系統。(三)10千伏配電網規劃區的10千伏配電所主要采用環網供電,根據地塊負荷值及其分布組成環網,開環運行1、配電所及開閉所:對于居住及公建區,在適當位置結合建筑設10kV開閉所;對于工業區,由于規模及性質較難確定,故原則上以每個企業設獨立的用戶變電所,較集中的中小型企業可考慮統一設置10kV開閉所。10千伏開閉所宜附

27、設于公建內,不另占用地,采用無人值班式。xx片區共設10kV開閉所9座,xx片區共設10kV開閉所11座,具體詳見電力電信工程規劃圖。2、配電線路:規劃區10千伏供配電干線全部沿規劃道路采用電力淺溝方式敷設。3、路燈供電:規劃區路燈采用獨立的供電系統,10千伏路燈變配電室設置盡可能結合道路兩側建筑物,布置在室內。低壓線路采用電纜直埋的方式敷設。(四)高壓線走廊控制要求110千伏高壓走廊寬度按2030米控制,35千伏高壓走廊寬度按20米控制。第三十條 通信工程規劃(一)市話需求量預測xx片區:市話總需求量約1.8萬門。xx片區:市話總需求量約2.0萬門。(二)電信工程規劃分別在xx、xx片區新建

28、一個電信模塊局,規劃區電信工程由規劃電信支局提供,實施電信“戶線工程”,大力提高電話普及率。(三)CATV電視系統規劃規劃區CATV網絡采用光纖環路,均采用地下通道敷設方式;CATV光纜與電信光纜同管敷設但不共用管孔;每條電信主管道預留36孔作為CATV線路、通訊線路、交通監控線路、寬帶網絡線路。 第三十一條 燃氣工程規劃(一)用氣量預測xx片區總用氣量為0.0204萬Nm3/d。xx片區總用氣量為0.028萬Nm3/d。(二)氣源規劃區不另外新建配氣站,燃氣全由xx集鎮、xx集鎮供給。(三)燃氣管網規劃區內所有燃氣管管網沿主次干道敷設,并形成環狀供氣,由柜式和箱式調壓相結合的調壓方式向居民和

29、公建供氣。(四)燃氣設施保護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配氣站與周圍建(構)筑物的最小水平凈距按10米控制,與重要公共建筑的最小水平凈距按30米控制。第三十二條 環衛設施規劃(一)垃圾轉運站xx片區規劃設置2座垃圾轉運站,用地面積3900平方米,位于A04-2/01、B05-1/01地塊;xx片區規劃設置1座垃圾轉運站,用地面積4878平方米,位于A02-3/01地塊。實施垃圾袋裝化,垃圾的收集轉運應有一套完善的體制,方便管理,安全運輸。(二)廢物箱商業大街設置間隔2550米;交通干道設置間隔5080米;一般道路設置間隔80100米。(三)公共廁所按城鎮道路人流量設置,流

30、動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業居住區道路,間距為200300米,一般街道間距不大于500700米。第七章 綠地系統規劃第三十三條 各類綠地規劃(一)公園綠地系統建設綠化廣場和街頭綠地;在各個地塊之間,沿園區組團邊界、河流兩旁、道路兩側設置公園綠地、綠化帶。建設開放式濱河公園。(二)防護綠地規劃在燃氣站、變電站、垃圾轉運站以及道路兩側等周圍設置防護綠地。規劃在工業組團與居住組團之間設置20米寬的防護隔離帶。(三)廣場規劃4個廣場,位于xx片區C06-2/01地塊,xx片區B01-9/01、B03-5/01、B04-1/01地塊。第八章 城市設計導則第三十四條 園區形象定位本規劃通過對自然環境、地域文化x

31、x的挖掘,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基礎上,把xx縣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山水格局xx的生態工業園區。第三十五條 園區空間輪廓xx片區總體空間結構為“一心一園兩組團”。實行以低層、多層為主的空間發展模式,形成尺度宜人的具有xx縣獨特園區形態特征的整體園區意向;xx片區總體空間結構為“一心三片多組團”。“一心”是指居住辦公綜合服務中心;“三片”是指南部xx及配套工業片區、東部xx工工業片區以及西部建材工業及配套片區;“多組團”是指片區內形成不同的組團。第三十六條 節點控制 規劃區控制兩大節點,主要包括廣場節點和綠地節點。廣場節點:xx片區廣場節點位于行政辦公用地東側,為編號C06-2/01地塊;xx片區廣場

32、節點位于商業用地北側,為編號B01-9/01地塊,以廣場結合辦公管理建筑、商業建筑以及綠地展示工業園區現代風貌。綠地節點:主要位于河流兩側的公共綠地以及片區各個門戶入口。第三十七條 開敞空間控制本次規劃根據地理條件及園區功能需要,規劃了4個廣場及多處街頭綠地,形成有機分布的園區開敞空間系統。第三十八條 天際線控制(一)通過控制地形制高點、山體背景和標志性建筑,形成富有傍山面水xx的、將自然融進園區的城市天際輪廓線。(二)嚴格保留與控制地形制高點,進行用地與視覺上的雙重保護。需設景觀標志物的地段,必須經規劃管理部門同意。嚴禁破壞制高點地形地貌。(三)標志性建筑,建筑高度與造型須嚴格遵從控制要求。

33、第三十九條 濱河景觀控制(一)嚴格保護濱河綠帶,對重要濱河景觀節點要加強控制,突出景觀標志性、空間的開放性。(二)嚴格限制沿河建筑高度,統一建筑風格,控制建筑間距,以形成與周邊山形水勢協調的濱河建筑景觀帶。第四十條 景觀空間序列控制(一)景觀控制:以向河面敞開的外向型景觀控制為原則,注意立體輪廓線的塑造。(二)視線疏導:保證區內綠帶、制高點、景觀建筑物臨河面的視線暢通。(三)景物安排:合理安排景物,主次分明、富有層次,達到良好視覺效果。第四十一條 建筑形體與色彩工業區,體現現代生態園區風格,建筑以標準廠房為主,一般要求規整有序、協調統一;建筑色彩宜以淡雅色調為主,主要為白、灰色系。居住區,規劃

34、區內居住用地以安置區和公租房為主,建筑以多層和低層住宅為主,建筑體量不宜過大,一般采用院落圍合和行列式等組合形式。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頂。建筑色彩上也可以市場認同為準繩,但在組團之中宜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風格及色彩。第四十二條 建筑高度控制結合規劃區內功能布局和開發強度確定區內建筑的限制高度。從傍山面水的大景觀規劃原則出發,區內應限制布置高層建筑,特別是靠山地段和沿河地段應嚴格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高度以多層及低層為主;中高層建筑主要控制行政辦公用地;臨河用地建筑應以低層為主 ,為形成豐富的天際輪廓線,可結合地形布置少量多層建筑,建筑高度最高值不得超過24米。第九章 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第四十三條 生態

35、環境保護目標(一)大氣環境目標:xx縣除工業園區外,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工業園區內平均大氣環境質量應保持國家三級標準以上。 (二)水環境目標:xx縣水環境達標規定如下:河流應達到地表水三級標準;地下水應達到國家地下水類標準。(三)森林植被良好,應保持森林植被不被破壞,森林覆蓋率在現有基礎上適當提高。(四)噪聲強度:各類環境噪聲不超過國家標準。(五)園區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一般工業和危險廢物處理率達到100%。第四十四條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一)完善道路系統,加強交通管理,積極治理和降低交通噪聲。(二)加強環境綠化,大力植樹造林,完善規劃區綠化系統。(三

36、)所有生活污水必須排至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后方能排放。(四)嚴禁將生活垃圾及其他廢棄物露天堆放,并嚴格遵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五)公共廁所布置在車站、市場、公園等地方,在流動人口密集區服務半徑為200300米,一般地段服務半徑為500700米。(六)完善排水設施,鎮區污水須經統一收集、管網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七)加強管理力度,對各類噪聲污染進行嚴格控制。第四十五條 公共綠地控制要求(一)除市政公用管線、與公共綠地直接配套的景點、建筑小品、雕塑等建構筑物外,禁止進行其他建設。(二)因建設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臨時占用公共綠地的,必須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不符合規劃要求

37、的建筑物、構筑物及其他設施應當限期遷出。(三)近期不進行綠化建設的規劃公共綠地范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當進行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予以嚴格控制。(四)因公共活動功能的需要,在保持公共綠地總量平衡、滿足公共空間景觀要求的前提下,可調整公共綠地的位置。第十章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第四十六條 園區人防(一)人防工程建設和園區建設相結合。(二)人防工程建設和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相結合。(三)從人防的要求出發,在園區建設中合理控制人口和建筑密度,保證道路的暢通,做到順利疏散和方便救助,對人口密集區附近的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生產和倉儲進行搬遷。(四)按照人均1.5平方米的標準,并在預

38、警10分鐘內能進入工事的要求,規劃建設人防隱蔽工事。第四十七條 城市防震采取就地疏散和集中疏散相結合的原則,保證各功能區的綠地、廣場、停車場的疏散功能。建筑工程按抗震烈度6度設防,城市生命線工程(如給排水、供電、通訊等)重要公共設施提高一度設防。第四十八條 園區消防規劃xx片區和xx片區各設置一處一級消防站,負責全園區消防安全。規劃范圍內各項建設工程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防火規定,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在天然氣輸氣管道等易燃易爆設施附近進行開發建設,必須留足安全防護距離,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第四十九條 園區防洪(一)根據相關法規要求,xx和xx河防洪標準按30年一遇考慮。(

39、二)按照嚴格標準實施防洪與排澇各項措施。第五十條 地質災害防治(一)涉及本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項目應作建設用地的各階段的工程地質勘察,高切坡項目需經專家論證。(二)對形成的人工挖方邊坡,建議進行放坡處理,若邊坡為泥巖者,進行防風化處理;若需形成永久性邊坡地段,建議采取加固措施。(三)本規劃區內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以專業部門的地質勘探資料為依據。第五十一條 園區防雷減災規劃(一)防雷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二)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雷減災工作。(三)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防雷工程,建設單位在報送建設規劃審批前,須將防雷工程的

40、設計方案、圖紙和有關資料報送氣象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第十一章 附 則第五十二條 本規劃經xx省昭通市xx縣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第五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非經法定程序無權擅自改變本規劃,如確因需要對本規劃進行調整時,應按規定程序進行報批。附表:附表一 土地利用匯總表附表二 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一覽表附表三 地塊指標控制一覽表附表四 各類用地使用性質適建性規定附表一 土地利用匯總表xx片區:序號用地性質用地代碼面積(公頃)比例(%)人均(平方米)1居住用地R22.51 8.25 26.48 其中二類居住用地 R216.39 6.01 19.28 三類居住用地 R36.12 2.24 7.20 2公共管

41、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A1.40 0.51 1.65 其中行政辦公用地 A11.40 0.51 1.65 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3.13 1.15 3.68 其中商業設施用地 B12.21 0.81 2.60 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B40.92 0.34 1.08 4工業用地 M154.58 56.69 181.86 其中二類工業用地M255.09 20.20 64.81 三類工業用地 M399.49 36.48 117.05 5物流倉儲用地 W10.81 3.96 12.72 其中一類物流倉儲用地 W110.81 3.96 12.72 6交通設施用地 S43.82 16.07 51.55 其中

42、城市道路用地 S143.82 16.07 51.55 7公用設施用地 U3.88 1.42 4.56 其中供應設施用地 U11.38 0.51 1.62 環境設施用地 U21.28 0.47 1.51 安全設施用地 U31.22 0.45 1.44 8綠地G32.57 11.94 38.32 其中公園綠地 G115.80 5.79 18.59 防護綠地G216.29 5.97 19.16 廣場用地 G30.48 0.18 0.56 9城市建設用地H11272.7100320.82 10公路用地H225.17-11非建設用地E111.59-12規劃總用地-389.46-注:xx片區總人口為0.8

43、5萬人,城市建設用地272.7公頃。xx片區:序號用地性質用地代碼面積(公頃)比例(%)1居住用地 R22.02 6.65 18.82 其中二類居住用地 R218.11 5.47 15.48 三類居住用地 R33.91 1.18 3.34 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A2.71 0.82 2.32 其中行政辦公用地 A11.37 0.41 1.17 教育科研用地 A30.86 0.26 0.74 醫療衛生用地 A50.48 0.14 0.41 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1.73 0.52 1.47 其中商業設施用地 B11.58 0.48 1.35 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B40.14 0.04 0

44、.12 4工業用地 M198.22 59.82 169.42 其中二類工業用地M254.76 16.53 46.80 三類工業用地 M3143.46 43.30 122.62 5物流倉儲用地 W15.72 4.74 13.44 其中二類物流倉儲用地 W215.72 4.74 13.44 6交通設施用地 S54.16 16.34 46.29 其中城市道路用地 S154.16 16.34 46.29 7公用設施用地 U8.61 2.60 7.36 其中供應設施用地 U15.76 1.74 4.92 環境設施用地 U22.51 0.76 2.15 安全設施用地 U30.34 0.10 0.29 8綠

45、地G28.21 8.51 24.11 其中公園綠地 G18.57 2.59 7.33 防護綠地G219.17 5.78 16.38 廣場用地 G30.47 0.14 0.40 9城市建設用地H11331.36100283.21 10非建設用地E212.34-11規劃總用地543.7-注:xx片區規劃總人口為1.17萬人,建設用地331.36公頃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一覽表xx片區 序號 類別 項目 用地代碼 數量 所在地塊編號 設置要求 1教育 幼兒園 R22 1C01-3/016班、建筑面積不得小于1500,用地面積不得小于1800,應獨立設置,宜接近綠地,有獨立院落和出口。 2社區公共服

46、務 社區服務中心 1C02-1/01建筑面積不小于500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C02-1/01建筑面積不小于500 文化活動室1C01-1/01建筑面積不小于1200警務室1C02-1/01建筑面積不小于50 3公安消防 消防站 U311A07-3/01交通方便,建筑面積不小于2000 4公用營業 設施網點加油站 B412B12-1/01、C05-3/01 與相鄰建筑地塊邊界間距不小于15米5供水水廠U111B01-4/016電力 變電站U12 3A04-3/01、A05-4/01、B06-1/01開閉所4A04-1/01、B01-3/01、B04-3/01、C02-1/01、7環衛 污水處理

47、廠U211C04-2/01垃圾轉運站U221B05-1/01A04-2/01垃圾轉運站建筑與相鄰建筑地塊邊界間距不小于10米,其中綠化隔離帶寬度不小于5米。 垃圾收集點 3A08-1/01、B08-1/01、C02-2/01建筑面積不小于50/處,與相鄰建筑物之間設置不小于3米寬綠化隔離帶。 公廁 4A01-1/01、A08-1/01、B08-1/01、C02-2/01建筑面積不小于50/處,可結合其他建筑設置。獨立設置的公廁與相鄰建筑物之間設置不小于3米寬綠化隔離帶。 xx片區序號 類別 項目 用地代碼 數量 所在地塊編號 設置要求 1教育 幼兒園 R22 1B01-2/019班、建筑面積不

48、得小于2000,用地面積不得小于2500,應獨立設置,宜接近綠地,有獨立院落和出口。 小學 A331B01-3/0112班 2醫療衛生 醫院 A511B01-6/01建筑面積不小于3000 3社區公共服務 社區服務中心 1B02-1/01建筑面積不小于500 文化活動室1C01-1/01建筑面積不小于1200警務室1C01-1/01建筑面積不小于50 4公安消防 消防站 U311A04-1/01交通方便,建筑面積不小于2000 5通信 郵政支局 U151B01-8/01郵政支局建筑面積宜控制在300-500,一般不需要單獨占地,位于建筑物平層。若與公建合建,宜靠近建筑物的端頭、并有郵政車輛臨時停放場地 電信支局U151B01-7/01建筑面積宜控制在150-300,一般不需要單獨占地,位于建筑物平層。若與公建合建,宜靠近建筑物的端頭、并有郵政車輛臨時停放場地 6公用營業 設施網點加油站 B411A01-3/01與相鄰建筑地塊邊界間距不小于15米7供水水廠U111A01-1/018電力 變電站 U12 1E04-1/01開閉所4A03-1/01、B05-1/01、C08-1/01、D6-1/019供氣燃氣儲配站U13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