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綠化技術標準_第1頁
萬科綠化技術標準_第2頁
萬科綠化技術標準_第3頁
萬科綠化技術標準_第4頁
萬科綠化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5-2:綠化技術標準一、 苗木標準1.1、 喬木、土球大小要求為樹徑610倍,土球深度要求為35倍。、土球完整,無破損,不散球;土球與樹干之間無松動。、土球要用草繩包扎緊實牢固,腰箍的寬度為20cm左右,草繩必須收緊,第一層草繩必須坎入泥球表土;特大的土球還要用鐵絲網包扎。、樹冠飽滿緊湊,各個角度無明顯缺陷,無病蟲害。、無明顯機械損傷,無明顯新疤痕,樹冠骨架枝不少于三個分枝點,無影響樹形的大枝折斷。、植株生長旺盛,枝葉繁茂,根系發達,無失水現象。、如果采用移植苗,苗木移植次數不少于兩次。、苗木起苗時間和種植時間盡量做到緊密結合,做到隨起隨栽。、栽于人行道上的樹木分枝點應控制在1.8m以上,

2、不少于三個分枝點,分枝點高度、自然高基本一致。1.1.10、 栽于人行道上的樹木應大于12CM,冠幅為全冠,樹形優美,無缺失、偏冠、歪斜等現象。如圖1示圖1、行道樹間相鄰苗木規格(干徑、高度、冠幅、分枝點)應基本一致,胸徑不應相差2cm以上,高度不應相差50cm以上,冠幅不應相差50cm以上。遇特殊情況需征得甲方認可。、主景喬木胸徑不小于12CM,樹形優美,全冠,冠幅飽滿或形態好。、節點喬木分枝點不小于2叉,無損傷。土球直徑不小于80CM,且樹型優美,枝條飽滿。如圖2、3示圖2圖3、小溪臨水處盡量選擇分枝點高度較低喬木,也可選擇一些枝條柔軟,葉片色彩豐富的植物,可以和水生植物的葉形有所呼應。如

3、圖4圖41.2、 灌木、生長健康無病蟲害,枝條分布均勻。、叢生型灌木類苗木產品主要質量要求:灌叢豐滿,主側枝分布均勻,主枝數不少于五枝,灌高應有三枝以上的主枝達到規定的標準要求。、單干型灌木苗木產品主要質量要求:具主干,分枝基本均勻,基徑在20 cm以上,樹高1.2m以上。、灌木類苗木產品主要質量標準以蓬徑、主枝數、灌高或主條長為規定指標。1.3、 地被、多年生,植株低矮、高度不超過100cm。 、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 、繁殖容易,生長迅速,覆蓋力強,耐修剪。 、花色豐富,持續時間長或枝葉觀賞性好。 、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抗性強、無毒、無異味。 、養護管理到位符合設計要求。1.4、 草皮、

4、不得使用出現黃色或褪綠草皮。、草坪應是有一定密度,較為均一,不具裸露地、雜草、病蟲害污點。、各類草坪的覆蓋度應達到100。二、 土方標準2.1、 土質要求必須符合以下規定:、 強酸性土、強堿性土、重黏土、鹽土、鹽堿土、沙土、瀝青及有毒垃圾等含有有害成分的材料,不能用于種植區域的地形回填。、種植地的土壤含有建筑廢土及有害成分,或強酸性土、強堿性土、重黏土、鹽土、鹽堿土、沙土等,應進行客土更換。特別是覆土50cm以內粒級為4cm以上的渣礫,土層100cm以內的瀝青、混凝土及有毒垃圾必須清除。、地形土應符合以下規定:.1、地形回填后的地形坡度、標高和密實度應符合感觀要求,排水良好。.2、地形構筑用土

5、不應使用淤泥土以及含有害成分或有異味的土壤。.3、構造地形應豐滿、順暢、自然、符合設計風格感觀要求。.4、 地形與道路、平臺或排水溝交接處填土標高應低于道路、平臺或排水溝約46CM。三、 植物種植標準3.1、 喬木種植、喬木種植條件:.1、粗地形基本完成。.2、小溪或水池景石吊裝已完成或須種植位置已完成。.3、需種植位置的喬木已確定。、喬木裝卸車:.1、裝運樹木時,應用吊機將喬木吊上車,按裝苗原則進行,不得隨意裝車,并將每棵喬木固牢固,以免破壞土球、樹枝和運輸過程中損傷苗木。.2、提運帶土球樹木時,繩束應扎在土球下端,不可結在主干基部,更不得結在主干上,不得損傷樹皮。.3、運輸裸根植物,須保持

6、根部濕潤。.4、運輸樹木應合理搭配,不超高、不超寬、必須符合交通規定,不得損傷樹木、不得破碎土球。.5、 喬木卸車,在運苗車到達施工現場指定地點前,應組織好施工人員、吊機,吊裝種植時必須用專用吊帶綁扎。、根據現場和設計圖確定喬木種植位置。、種植穴(槽)的直徑大小至少應比土球直徑大約40,深度比土球深約30,樹穴上下大小基本一致,樹穴(槽)上口與下口基本垂直,翻松底土,按種植技術要求回填種植土和基肥。、現場修剪:.1、修剪枝條,修剪枯死、受損、內堂枝條及當年生長的嫩枝嫩葉,一般落葉喬木葉片大約保留三分之一(非落葉季節種植),常綠喬木葉片大約保留一半至三分之二;但具體可根據喬木的土球、生長習性、種

7、植氣候等因素進行保留。.2、喬木整形,廣卵形、圓形、寶塔形修剪時確保其樹形飽滿、均稱,對稍有偏冠的喬木可通過修剪使其達到均稱效果。、種植深度符合樹種習性生長要求,根頸部與沉降后的地表面等高或略高。、控制喬木朝向,將樹冠飽滿、密實面朝向主觀賞面,如有多角度觀賞面,則在考慮主觀賞面外,須整體考慮,將飽滿、密實面朝向人流較多面。、對建筑物死角、墻角、井口等位置用喬木將其弱化。如圖5、6所示圖5圖6、根據喬木品種習性,對透水系數小的種植土種植時,應考慮用110PVC管進行透氣和排水。、清除非降解包裝物,分層均勻填土,分層搗實,水圈做法合理,澆水及時,澆水透,不跑水,不積水,完全清除外露包裝物。、支撐,

8、對必須要支撐的喬木,必須用三角撐或井字撐方式進行支撐,支撐木條大小、高度統一,支撐埋入土中大約1520。如圖7所示圖7、清理,種植完成后將樹穴(槽)旁的殘枝殘葉等雜物清理干凈。、樹穴應保證統一為圓形并根據喬木規格確定樹穴大小,為保證其良好排水,須適當提根。、栽植季節:.1、落葉喬木的挖掘和栽植,應在春季解凍以后,發芽以前,或在秋季落葉后冰凍以前進行。.2、常綠喬木挖掘和栽植,應在春季土壤解凍后,發芽以前進行,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長后,降霜以前進行。3.2、 灌木種植、種植灌木前提應當是景點或局部大小喬木已全部完成。、苗源已落實。、設備、水電管線已鋪設完成,示范區及工期較緊項目可視情況提前種植。、

9、需種植位置粗地形已完成。、小溪或水池景石吊裝已完成或須種植位置已完成。、需種植位置的喬木已確定。、根據現場和設計圖確定喬木種植位置。、灌木與灌木之間分界線條必須輪廓分明,外層灌木不宜使用宿根類植物。如圖8所示圖8、用作綠籬的灌木需選擇直立性強的植株,種植密度緊而密,修剪后呈現綠籬墻形狀。如圖9示圖9、各種灌木種植時需根據現場的變化、植物的高低關系以及色彩進行合理搭配。如圖10所示圖10、臨水灌木種植需選擇下垂、親水種植,使其與水體有機融為一體。如圖11所示圖11、對景石的配置應考慮用有一定冠幅、色彩和枝條柔性的灌木合理搭配。如圖12、13所示圖12圖13、對局部硬質景觀的收口、瑕疵等處應用灌木

10、的冠幅、色彩等進行合理弱化搭配。如圖14所示圖143.3、 地被種植、大小喬木、灌木已種植完成。、設備、水電管線已鋪設完成。、場內景石、小品、雕塑、景墻等已完成。、微地形已完成。、密度以不露土為標準。、對與道路、平臺、草皮等交接處的地被,種植時應進行斜位種植或采用較小規格苗種植,以達到不露土目的。、地被種植時線條清晰、圓滑、暢順。外圍不宜種植宿根類植物,如圖15示圖15、完成后及時進行修剪、清理、澆水。3.4、 草皮種植、大小喬木、灌木、地被已完成種植。、設備、水電管線已鋪設完成。、場內景石、小品、雕塑、景墻等已完成。、微地形已完成。、草皮鋪設前需鋪設一層34泥沙(泥沙含量較高的沙質土可不用)

11、,并將其攤平,在草皮與道路、平臺、排水溝等交接位置攤平后泥沙標高應比硬質地面低23。、草皮在與地被交接處線條要求清晰、圓滑、暢順。應進行切邊處理。、草皮鋪設應由里至外順序鋪設,相鄰草皮縫隙不得超過1。、草皮鋪設完成后應進行澆水、碾壓,碾壓至人踩在草皮坪上不會塌陷為準。、碾壓完成后應及時清理現場相關垃圾,并作好警示維護措施。四、 綠化養護標準4.1、 修剪、整形、樹木應通過修剪調整樹形,均衡樹勢,調節樹木通風透光和肥水分配,調整植物群落之間的關系,促使樹木茁壯生長。一般的修剪以自然樹形為主。因特殊觀賞需要,可根據樹木生長發育的特性,對植物進行整形,將樹冠修成設計的形狀。、修剪與整形應根據園林植物

12、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發育階段、樹齡及景觀等要求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時期進行,同時應有老法師進行現場指導并完成現場樣板且該樣板需得到甲方認可。、修剪應遵循“先上后下、先內后外、去弱留強,去老留新”的原則,促使園林植物枝序分布均勻、疏密得當,冠形完整、豐滿,樹形美觀。、樹木修剪時期應根據各地氣候特點、植物物候期、應用目的和樹種特性而定。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宜輕剪。休眠期修剪以整形為主,可稍重剪。、喬木類修剪主要是修除徒長枝、病蟲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傷枝以及枯枝和爛頭。凡主軸明顯的樹種,修剪時應注意保護中央領導枝,使其向上直立生長。、行道樹樹冠幅度,不宜覆蓋全部路面,道路中間高空宜

13、留有散放廢氣的空隙;樹木與架空線矛盾時,應修剪樹枝,使其與架空線保持安全距離。、灌木修剪應使枝葉茂繁,分布勻稱。花灌木修剪,要有利于促進短枝和花芽形成。觀果木本植物應根據其開花結果習性進行修剪,以培養健壯的結果母枝和結果枝為主。花落后形成的殘花、殘果,若無觀賞價值或其他需要的宜盡早剪除。、綠籬及色帶修剪應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葉豐滿;也可作整形修剪,特殊造型綠籬應逐步修剪成形。綠籬及色帶每次修剪高度較前一次修剪應提高 1cm。、地被、攀援植物修剪應促進分枝,加速覆蓋和攀纏的功能;對多年生的攀援植物要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刪老弱的藤蔓,使枝條分布均勻。、阻礙景觀透視線、影響公共設施安全及城市景觀的

14、植物枝葉應及時剪去。4.2、 灌溉與排水、應根據各地氣候特點、土壤保水、植物需水、根系喜氣等情況,適時適量進行澆水,促其正常生長。澆水前應先檢查土壤含水量.、對新栽植的樹木應根據不同樹種和不同立地條件進行適期、適量的灌溉,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已栽植成活的樹木,在久旱或立地條件較差,土壤干旱的環境中也應及時進行灌溉;對水分和空氣溫度要求較高的樹種,須在清晨或傍晚進行灌溉;有的還應適當地進行葉面噴霧。、樹木周圍暴雨后積水應及時排除,新栽樹木周圍積水尤應盡速排除。4.3、中耕除草、在樹木的生長期,應經常進行中耕,使根部附近的表層土壤保持疏松和良好的透水、透氣性。易板結的土壤,在蒸騰旺季須每月松土

15、一次。、中耕除草應選在晴朗或初晴天氣,土壤不過分潮濕的時候進行。、中耕深度以不影響根系生長為限。、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隨時清除雜草,除草必須連根剔除。喬木、灌木下的大型野草必須鏟除,特別對樹木危害嚴重的各類藤蔓,例如菟絲子等。、使用化學除草劑應了解藥劑性能,雜草種類和生態習性以及使用地區上的花木種類,對藥劑的敏感程度,經過小面積的試驗,確定使用藥劑的品種、比例以及方法。切實做到安全、有效。嚴禁使用劇毒除草劑。、 施用化學除草劑的機具(動力部分除外)必須專用,不得與防治病蟲的機具混用。、除草劑使用后的地區在藥劑殘效期間應停止開放。4.4、 施肥、應根據園林樹木生長需要和土壤肥力情況,

16、合理施肥,平衡土壤中各種礦質營養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結構。、樹木休眠期和栽植前,需施基肥。樹木生長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長勢進行。花灌木應在花前、花后進行。果木應按有關果木種類不同的養護技術要求進行。、施用肥料應以復合肥料和有機肥為主,速效和持效、針對性和全效肥料相結合保證各種養分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營養期應多施氮肥,花芽分化期應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觀花觀果植物應多施磷、鉀肥以促進開花結果;冬前多施鉀肥。注意應用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的技術。、不應長期在同一地塊施用同一種化學肥料,以免破壞土壤的理化性狀。有機肥應腐熟后施用。、施肥量應根據樹種、樹齡、生長期和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狀等條件而定

17、。、施肥應避免在雨天進行。其中,根外追肥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濃度一般不宜大于1.5。除根外追肥外,肥料不得觸及目的植物的葉片。4.5、 病蟲害防治、維護生態平衡、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充分利用園林間植被的多樣化來保護和增殖天敵,抑制病蟲為害。、應用化學藥劑,盡量選用低毒、低殘留(易分解)、無公害或基本無公害,對植物安全的藥物。在園林植物的養護中嚴禁施用劇毒藥、對害蟲天敵有嚴重影響的藥物,以及已有致畸、致癌機制報導的藥物。、根據防治對象、藥劑性能和使用方法,選擇有效的藥劑品種對癥下藥。、噴藥應成霧狀,做到由內向外、由上向下、葉面葉背噴藥均勻,不留空白。噴藥應在無風的晴天進行,陰雨或高溫炎熱的中午不宜噴藥。噴藥時要注意行人安全、避開人流高峰時段。、噴藥后要立即清洗藥械,不準亂倒殘液;化學農藥要妥善保管。施藥人員應注意自身的安全,必須按規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戴好風鏡、口罩、手套及其他防護用具4.6、 補植、更換、樹木缺株應盡早補植。樹形在一個生長季后不符合設計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