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醫學院傳染病學教研室課程教案_第1頁
桂林醫學院傳染病學教研室課程教案_第2頁
桂林醫學院傳染病學教研室課程教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桂林醫學院傳染病學教研室課程教案授課教師粱志清課程名稱傳染病學教學手段多媒體授課日期授課對象醫本授課類型理論教學(新)授課內容細菌性痢疾學時數2X40min教學步驟及主要內容(詳細內容見課件和講授提綱)時間安排1. 細菌性痢疾的病原學與流行病學。2. 細菌性痢疾的發病機制。3. 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4. 細菌性痢疾的實驗室檢查。5. 細菌性痢疾的并發癥6. 細菌性痢疾的診斷與鑒別診斷。7. 細菌性痢疾的治療。2min8min20min10min10min10min20min教 學 目 的1. 掌握細菌性痢疾的發病機制與病理解剖。2. 掌握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與診斷。3. 熟悉細菌性痢疾的鑒別

2、診斷。4. 熟悉細菌性痢疾的治療。5. 了解細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學與預防。教學方法課堂授課及病例示教.教學重點細菌性痢疾流行病學特點,發病原理,臨床表現,診斷依據,治療原則。教學難點1、 發病機制和病理解剖。2、 并發癥。3、 中毒型菌痢的診斷。教材及參考書傳染病學(第7版)。思考題1、 簡述菌痢的臨床表現2、 如何診斷中毒型菌痢?教學后記 桂林醫學院傳染病學課程教案教 學 內 容備注一、概述:志賀氏菌屬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粘液膿血大便。二、病原學:痢疾桿菌屬革蘭陰性桿菌,可分為四群47個血清型,各群各型之間多無交叉免疫。痢疾桿菌對外界抵抗力。痢疾桿菌的毒素

3、:內毒素、外毒素(腸毒素、細胞毒和神經毒)。三、流行病學:(1)傳染源:病人,帶菌者。(2)傳播途徑:生活接觸、水、食物、蒼蠅。(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免疫力不持久。(4)流行特征:季節、年齡、菌型。四、發病機制和病理解剖:(一)發病機制:(1)細菌的侵襲力、毒力、數;人的全身和局部抵抗力。(2)細菌毒素的作用:全身及局部反應。(二)病理解剖(1)乙狀結腸與直腸為主的彌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癥。(2)中毒性菌痢:與個體反應性有關。五、臨床表現:潛伏期。(一)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急性發作、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左下腹部壓痛,大便性狀及次數。輕型。中毒型:27歲多見,起病急、嚴重毒血

4、癥,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循環和呼吸抑制;腸道癥狀輕微或缺失。休克型、腦型、混合型。(2)慢性菌痢:病程超過2個月,慢性變因素。慢性遷延型;急性發作型;慢性隱匿型六、實驗室檢查:(1)常規檢查:血象;糞便:外觀及鏡檢。(2) 病原學檢查:細菌培養(3)免疫學檢測:(4)核酸檢測。(5)慢性期可行乙狀結腸鏡檢查。七、并發癥與后遺癥:1、 血行感染22、 溶血性尿毒綜合征3、 關節炎44、 瑞特綜合征55、 神經系統后遺癥八、診斷與鑒別診斷:(1)診斷: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2)鑒別診斷:急性期:阿米巴痢,急性壞死出血性腸炎,細菌性食物中毒,輕型霍亂。慢性期:慢性血吸蟲病,直腸癌和結腸癌、克羅恩病。中毒痢:休克型、腦型。九、預防:十、治療:(1)急性期:一般治療:隔離、飲食及輸液。病原治療:喹諾酮類藥物;磺胺制劑;氨基甙類藥物。對癥治療(2)慢性期:全身治療、聯合用藥、糾正菌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