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包裝設計民族化成功的啟迪_第1頁
日本包裝設計民族化成功的啟迪_第2頁
日本包裝設計民族化成功的啟迪_第3頁
日本包裝設計民族化成功的啟迪_第4頁
日本包裝設計民族化成功的啟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日本包裝設計民族化道路成功的啟迪【摘要】日本是一個在多元文化下形成自己發展體系的設計大國,其設計形式的多樣化與本土化形成了自己的日本味體態,完美的做到現代與傳統相結合。日本的包裝設計大多以其獨特的民族特征躋身于世界設計強國之列,這在亞洲尤其突出。本文嘗試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對日本包裝設計民族化道路的成功簡要分析,并指出日本包裝設計的成功是對民族文化的不斷挖掘和深化。【關鍵詞】日本傳統文化;包裝設計;創新與發展日本的包裝設計,總會帶給人一種深厚的民族文化氣息。在工業如此發達的國家,這種厚重的傳統文化氣息,并沒有在現代高科技的沖擊下而消亡,反而借助發達的工業技術水平,與現代設計相融合為一體,并在現代

2、設計的基礎上蓬勃發展。在保持傳統文化的同時,又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日本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不斷地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可以說,日本的文化發展是基于大量的吸收外國文化精華基礎上,再把這些精華加以消化,并與日本本土的傳統文化相融合,才形成了現在的日本傳統文化。日本的包裝設計作品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礎上尋找到了包裝設計日本化的現代時尚語境,走出令人們贊嘆的日本包裝設計藝術風格的道路。日本文化頗具獨特性,日本藝術是日本文化生動鮮活的組成部分,其獨特性自然更為明顯。自古以來日本文化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長兩千年之久,故屬于“中國文化圈”“儒教圈”“大乘佛教文化圈”之說。自近代起,日本文化

3、又受到西方文化的顯著影響。顯現出西化、歐化之勢。但是無論如何,日本文化中仍然有其自古及今獨立而不改的民族文化傳承,這種民族文化傳承就鮮明地體現在日本的藝術,特別是日本傳統藝術之中。日本傳統藝術與文化之間的相同,在吸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做到了繼承與創新,并相融合的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日本傳統藝術的聲場、創造、作品、接受、傳承、五個方面。概括闡述了日本傳統藝術的特性。這五個方面的概括深刻而中肯。顯示出日本藝術與中國藝術、與其他民族的藝術相比、的確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政府對設計教育的嚴謹及重視。日本設計教育中形態學、傳統圖形學和感性工學的深入研究是關鍵。日本在改革開化初期,政府就專門設立了圖形設

4、計學校,那個時候當然還談不上什么設計,一切只是為了發展工業而服務的。傳統與現代的相互融合與發展。早在1890年到1910年前后,日本藝術風格就影響到歐美,發展于法國,掀起拉對歐美影響極大的裝飾運動-新藝術運動.1、早期影響日本平面設計發展的重要因素和關鍵事件是:日本印刷與裝訂技術進行新舊交替.由于新的寫真印刷術的導入,攝影被應用于日本的平面設計.商業美術作為一個專業門類而誕生.20世紀初,平面設計在村山知義等人以及"前衛藝術運動""新興藝術"商業主義的帶領下開始尋求自己的道路。二戰后,日本設計呈現兩大顯著的舉動:1引進大量外國設計專家,2派遣大量設計留學

5、人員。1951年,日本第一個設計團體"日本宣傳美術會"(簡稱"日宣美")由板橋義夫,山明文夫,高橋錦吉,原弘成立.并第一次舉辦平面設計展覽;1952年,以廣告為主要工作的設計人,以美國的經驗為參照,導入了藝術總兼體制,成立了"東京藝術總兼俱樂部"(ADC);1955年10月,"平面設計55"展在東京日本橋高島屋百貨店舉行.美國平面設計師波爾.朗多參加.還有"日宣美"的龜倉雄策,原弘,早川良雄,伊藤憲治.通過展出,讓日本的原來"單純對設計美化"深入到"以信息傳達為中心

6、出發,高質量的印刷技術和不同印刷個性在設計中的運用"從而確立了日本平面設計地位。1965年"PERSONA展"產生了日本第二代設計人:福田繁雄,永井一正。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宣美"解體,日本開始尋找后現代主義情感的作品;1976年原"日宣美"成員成立拉日本平面設計者協會(JAGDA)一直到現在,這個協會都是日本最高設計水平的代表,為了讓世界了解日本,田中一光開了以國際語言傳達日本民族風格的先河使日本的民族特質和民族審美意識在現代國際流行的造型語言中得以新生,從而建立了日本以下的設計體系:1成熟的日本藝術總兼體系,設計制

7、作上導入電腦技術2企業性的建立-從單純的理念-到外部形象策劃"CI時代"3新媒體的不段出現-給日本設計人設立了無數的新課題,日本包裝設計第一人木村勝的包裝-他指引著日本包裝跨過拉一個時代一、日本民族文化對其包裝設計的影響日本美術的文化環境的兩個特點:海島,大洋。與典型的西方文化環境-歐洲,典型的東方文化環境-中國均不相同。日本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的群島國家,比鄰全世界最大的洲-亞洲,環繞全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它在地理上屬于亞洲,卻不是大陸;屬于太平洋,卻不是海洋。它最初與亞洲大陸連在一起,約2030萬年前由于地球板塊的移動而與大陸游離開。至今,它由本州、九州、四國、北海

8、道4個大島和39000多個小島組成,領陸面積只有377380平方公里,為歐洲或中國的二十六分之一。小島和大洋的第一環境,使得日本美術既能長久保持自身本色,又能隨時融入世界大潮。古代的日本大大得惠于海洋。四面環海的環境,使它構成阻擋外來侵略的天然屏障,又形成向外學習、對外侵略擴張、對外貿易的途徑。彈丸小島、高密度的人口(日本的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本州島是世界上唯一擁有1億人口的海島)和單一的民族結構,又迫使日本無奈必然具備高度的內聚力。鄰近大陸使日本人叢發達的大陸文化受益匪淺。中國沒有對外擴張的野心,卻有著高度發達的文化,所以日本從這個強大的鄰居那里沒有遭到危害,而是承受了無比

9、的恩惠。再加上日本人天生好學,其文化也迅速發展。在對待外來文化上,誠如魯迅先生一言蔽之:“優良而非國貨的時候,中國禁用,日本仿造,這是兩國截然不同的地方。”不僅如此,日本還盡可能改造文化地理環境的內部結構,以更好地適應接受外來優勢文化的需要。(注解:摘自敘至十九世紀的日本藝術滕軍 黃玉梅 張瑜 王善濤著 2002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日本藝術中,日本文化給予其根深蒂固的影響,日本的美學是一種傳承與創意,更是一種“尋源”的理想式美學,如日本的茶藝,花道與庭院,“禪境”來源于中國,但全用于日本,由此可見日本文化及其藝術有一種包容性。同時,受文化的影響,其思想也較內斂含蓄。但思維卻是活躍開放的,因此

10、造成了其風格的深刻影響。(一)、日本包裝設計中的文字表現在包裝設計中,文字不僅能夠準確傳遞商品信息,還能起到宣傳商品,美化商品的作用。文字的書寫形式和排列組合直接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縱觀日本的商品包裝,文字設計獨具特色。日本設計師能夠根據商品的屬性特點進行創意構思,形成不同的字體設計風格。使得商品包裝格調高雅別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眾所周知,日本的文字深受中文文字的影響。早在唐代、中國書法就傳到日本。日本人通過反復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書法藝術形式。日本設計師廣泛采用書法字體進行創意設計,水墨文化在商品上得到很好體現。書法字體因其產生的年代不同風格各異,將其應用在裝潢設計上效果獨特。

11、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能夠充分體現商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創作過程中,設計師充分考慮商品本身的特征,并注意與其它設計要素之間的協調關系。字體設計或瀟灑流暢、潑墨自如;或清新儒雅、端莊秀麗。形式多姿多彩,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能夠為畫面增添無窮的魅力。在日本包裝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日本文化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神韻。而日本設計師在包裝的文字排版與文字的創新上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本土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與無窮的魅力。設計師將新書法字體融入到現代包裝設計中,給現代包裝設計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感受。設計師更加注重書法字體的創新變化,并將其作為圖形元素進行創作和設計。它不僅能夠表現

12、商品的牌名和品名,還能向消費者展示商品的文化內涵。日本有專門為商品包裝進行書法字體設計的創作者。他們強調在借鑒和吸收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的同時注重發掘和弘揚傳統書法藝術形式,努力達到國際性和民族性的結合與協調。因此日本包裝的書法字體有多種多樣的風格特征。書法字體既是品名又是圖形,具有韻律美和動感;日本設計師在包裝的文字設計上確有獨到之處。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嫻熟的排列技巧,將自己的創新意識發揮得淋漓盡致。文字的排列形式多種多樣、風格各異。日文假名與漢字排列;日本假名與英文排列開創了很多新的組合形式、臻于完美。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無時不在追求字體的整體形式美。一字一行都力求表現出對比、和諧、均

13、稀、韻律等藝術特征。真正做到疏密有致、虛實對應。體現出設計的理念與個體化特征。(二)、日本傳統圖形紋樣及手工藝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日本的產品包裝透出的品質感總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僅從圖形的創造還是色彩的運用方面,都顯示出深度。并且可以看出設計師從選材到工藝上的精益求精的那份用心。在日本,全民族都崇尚著“工匠心”,有著特定技藝的手藝工匠在日本是相當受到尊敬的。一方面作為文化的推動者,另一方面,扎實的手工藝是創新工藝的基礎。日本包裝的圖形和色彩只要圍繞著傳統的審美和民族文化,而材料的選擇則從自然入手,通過現代的工藝使之變得美觀實用。形成有明顯日本特色的包裝風格,充分顯示出素以工作嚴謹而著稱的日而

14、不能工匠在包裝藝術上的才智。在圖形設計和方法的相關研究,傳統手工藝的深化研究以及商業情報工作都做得比較扎實。這些都為設計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在日本商店中很難找到粗制濫造的東西,從單一的個體產品,到系列化的產品組合;從機器生產到手工制作,漸漸都精雕細琢,引人入勝,而由此,日本制造已成為了一種品質的表現。“日本味”一直保持著活力和變化。 “日本味”不斷在日本包裝設計中呈現出明顯的視覺特征。傳統設計中的很多語言,在現代的包裝設計中都有體現。就圖案而言,主要以抽象為主,題材以植物圖案(梅、櫻、藤、菊)、動物圖案(龍、鳳、魚、鳥),器物圖案(碟、扇子、團扇、茶道具)、麻葉、網眼和龜甲以及傳統的家徽和幾

15、何圖案為主。此外,在和服和古代婦女頭飾中使用很多的“結”的元素,在包裝中都有很好的運用。并做了新的演繹和變體。而圍繞著“日本傳統色”的應用,從傳統繪畫,圖案,服裝,食品等領域中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日本特色的色彩。一方面,在傳統紋樣及圖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既能保持原有獨特風格的不改變,又能加入新鮮的時尚元素,讓人耳目一新、難以忘懷;另一方面,日本的現代化發展給其包裝設計的工業發展帶來了堅實的物質創造基礎。與包裝相關材料工業,加工工藝及其系統發展的相當完備,而在傳統工藝上更是加入了現代化的元素;諸如和紙。漆藝、木材等傳統手工藝的現代時尚化。(三)、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文雅的包袱皮“風呂敷”說起日本

16、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包裝,就不得不替“風呂敷”了,“風呂敷”也稱“包袱皮”。是自日本奈良時期由一塊包裹東西的布演變而來,它不僅僅只是一塊“包裹東西的布”,更重要的是“風呂敷”已經形成了一種日本特有的民族包裝文化了,也成為日本具有代表的文化之一。日本是一個非常講究禮儀的國家,無論是在電視電影漫畫或者與親身與日本人接觸交往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答謝或問候親朋好友的時候,日本人喜歡贈送一些禮品,而這些禮品根據場合的不同,或大或小或輕或重,形狀各異,但無論什么樣的禮物,大多數情況下都具備精美包裝。而往往最吸引我們眼球的,也恰恰是這包裝。這種用來包裝的布,就是所謂的“風呂敷”。 在日本,用布來

17、包裹物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奈良時代,那個時期用來包裹的是最為簡單的一塊布匹,但是使用方法卻一直沿用至今,在素材、染織方法、花紋模樣方面卻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展;從日本的奈良時代開始,和服的穿法也直接影響到了“風呂敷”,受中國二元論的宇宙觀和陰陽五行的生·死、吉·兇、清浄·不浄、右·左、奇數·偶數等的影響,婚慶喜事中用的“風呂敷”會使用右包,而喪事或者佛事則要使用左包,這種做法在流傳至今并且被全國各地認同,算起來已經具有1200多年的悠久的歷史。從一塊小小的包袱皮就可以看出一個民族豐富的文化,“風呂敷”不僅只是外觀的文雅美麗,至今也由傳統文化轉化為一

18、種環保的流行。近年來,“風呂敷”以一種流行風的姿態席卷了日本,并且影響到韓國、臺灣、香港,甚至是歐美等地,在白色污染極度泛濫和大力宣揚環保觀念的今天,具備無污染、環保、衛生、可多次循環再利用特點的“風呂敷”無疑作為一種當仁不讓的實用品等再次登上舞臺。日本政府相關部門也加大了使用“風呂敷”的宣傳力度,并且專門成立了“風呂敷”文化的研究所,并且在全國各地舉辦了多場“風呂敷”的展覽,同時,為了大力推廣“風呂敷”的使用,商家還在“風呂敷”中溶入了各種各樣的時尚元素,“新舊結合”的“風呂敷”深受廣大年輕人的喜愛,隨著這股的“復古”潮流的慢慢興起,“風呂敷”的功能也變得多樣化,如今走在日本的街頭,不難發現

19、“風呂敷”已經滲入人們的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甚至完全成了一種時尚物品。與此同時,周邊國家或地區深受日本影響,“風呂敷”的使用得到迅速蔓延,“風呂敷”已經不僅僅是種現象或者物品,它把日本人追求獨特感性和美的意識的姿態向全世界傳播,并以悠久的歷史和嶄新的面貌再次傲然地登上舞臺,成為日本引以為傲的國民文化之一。二、對傳統文化的顛覆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從當今著名設計師看日本設計日本生產的商品在全世界受到認可。當然“MADE IN JAPAN”可不同于“MADE IN CHINA”。品質、外形都以其他國家同一期的產品拉開距離。日本的高科技明顯可以在電子產品中看出,從80年代SONY推出的WALKMAN隨身

20、聽開始,日本的智能小型電器就領先世界水平,與此同時,在近十年的發展中隨著店子科技的發展,“秋葉原”(AKIHABARA)這樣聞名于世界的電子產品一條街更是受到了世界OTAKU(御宅系)一族的熱力追捧。說到秋葉原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動漫游戲產業,日本動漫作為國民支柱產業之一每年出口的稅額甚至超過了鋼鐵產業。說到這,或許覺得我與日本傳統包裝扯遠了,但是就是有了這些高新產業的發展才得以支持日本的傳統工藝業的發展。而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更是彰顯出了傳統包裝的魅力。總所周知,日本是一個供大于需的國家,日本人民也沒有大多數人想象的那么富裕,可是他們卻愿意多加班或者多打一份工來購買一些“限定產品”。日本的許多商

21、家為了促銷沒到特定的季節或節日都會推出特殊包裝的商品。打上【限定版】這樣的口號銷量肯定會比普通包裝的商品有所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商品都是新瓶裝舊酒換包裝而不換內容。為何消費者會如此買賬?說到底還是包裝這個【無聲推銷員】的作用。HELLO KITTY 產于日本而不是歐美,這個受到世界無數少女喜愛的卡通貓形象一年可以為公司及國家帶來不菲的利潤。不僅是Hello Kitty 本身,以此形象為包裝的商品都會帶來很好的銷路,這一點又代表著什么?包裝是商品的皮膚,賣相好的當然會受到消費者青睞。Hello Kitty 不僅只是一個只會穿著洋裝的可愛小貓,到了日本特定的節日如新年或者女孩兒童節(日本的傳統兒

22、童節是男孩,女孩分開過的)Hello Kitty就會換上日本傳統的和服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樣一個形象最能說明日本傳統與現代化的結合,以及日本所特有的文化多元性。就如澀谷,新宿,代官山,青山這些聚集著時尚年輕人的地方。在這里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少女們,有的染著五顏六色的彩發,穿著奇異的夸張的衣服,一副PANK打扮,有的穿著清新碎花雪紡一副田園鄰家女孩的樣子,也有的穿著十六、七十幾歐洲宮廷洛可可的蓬蓬裙,撐著蕾絲陽傘,儼然一個LOLITA;更有的會穿著日本傳統和服,踏著小碎步款款走過。這些還不夠夸張?在秋葉原或澀谷,穿著COSPLAY服裝的少男少女們像似從動漫世界中走出。日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走在

23、世界潮流的錢罐卻又保留著最最深刻最最原始的民族性。你永遠不會了解一個中規中矩的上班族下班脫下皮鞋與西裝之后穿著睡衣打游戲看漫畫的樣子;你也想象不到一個端莊秀麗的高級OL下班之后穿上破了洞的運動服把頭發胡亂扎起并打開冰箱喝啤酒的樣子。正如露易絲博士在菊與刀中對日本人的描寫: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有禮,既頑固又能適應,既馴服又惱怒于被人推來推去,既忠誠又背叛,既勇敢又膽怯,既保守又好新日本人具有攻擊性同時卻謙虛溫和;有毀滅性卻又具有創造性。是日本獨特的氣候與地貌養育了這樣的一個民族。日本是一個經濟高度發展的商業社會,這里的人們極力地裝扮自己(不管是外形還是頭腦)想要走在世界的前

24、端,同時這里的商品也讓自己換上衣服惹得人們歡顏的裝扮,不管是國內還是世界,它都想讓人們接受。當今的時裝界,能上得了巴黎,米蘭這些國際大舞臺的設計師就能名聲大噪,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世界認可的,在日本也有幾位設計師拿著自己的作品上了米蘭大舞臺。原:日本社會對待設計的態度仍然存在著很深的歐美情節。阿部:從日本的物理,化學再到藝術,有不計其數的智慧才能都是依靠外國人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們只有弘揚我們本國的不為世界所了解的智慧和才能,并把它們作為我們的財富向世界展示,才能說這些信息時真正來自日本的。我們本來有那么多在世界上可以引以為豪的東西,為什么不展示出去?我覺得太可惜了。摘自原研哉對談阿部雅世 為什

25、么設計原研哉 阿部雅世 著 朱鍔 譯 東京篇 第三章 設計的潮流 P89 所謂米蘭展的方法(一)、無印良品白的世界是最寬廣的美學設計在日本藝術中,日本文化給予其根深蒂固的影響,日本的美學是一種傳承與創意,更是一種“尋源”的理想式美學,如日本的茶藝,花道與庭院,“禪境”來源于中國,但全用于日本,由此可見日本文化及其藝術有一種包容性。同時,受文化的影響,其思想也較內斂含蓄。但思維卻是活躍開放的,因此造成了其風格的深刻影響。如“能樂”一般,演員戴上表情特定的面具,動作機械而緩慢,表面平靜可卻用不露聲色的情緒演繹著不同的躁動。綢布的櫻花永不凋謝,它只在舞臺上出現。是一種象征,一種美好的期望吧。如現實中

26、永不可達到的美景一般。說到簡潔與自然的樸素美就不得不說【無印良品】。這個在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都開設了分店的日本本土品牌,一開始只是有設計師提出的“為什么碎香菇就要被扔掉?為什么不可以包裝起來再利用”的想法。如今無印良品不僅是食品、家具,甚至到了衣服,家具等開發了四千多種的產品,以“自然”為主體,在世界販售。無印良品(Muji)這個商品概念,是由田中一光、小池一子、杉木貴志等日本設計師于1980年創造出來的【無印】在日文中是沒有花紋的意思,Muji。“無印”意為。No Brand。(無品牌)。“無印良品從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出發,其基本概念是將商品的生產、制作工序徹底簡單化,從而生產出非常純粹的、廉

27、價的商品來的原因,才便宜”是當時此類商品的廣告語。直接透過包裝看到商品,采用大量非漂白包裝紙等手段,單純而又直接,令消費者一目了然,拉近了商品與顧客間的距離。在包裝紙的選用方面,無印良品選擇因省略了紙漿的漂白過程而呈淺黃色的紙張,并把它作為標準材料以及自己的商標加以采用。這與當時盛行的產品過分包裝之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僅給日本,給整個世界也帶來了一陣沖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包裝逐漸出現兩極化傾向,一種是使用新奇的素材或是獨特的造型,以獨特性增加商品的競爭力。另一種則是盡量地以價取勝,使用最便宜的素材,最簡化的生產過程,在勞資低廉的地區以生產最低價位的商品。但無印良品并非這兩者其中之一,

28、在發展過程中,無印良品已摸索出。展現本質才是最高的設計原則,不強調所謂的流行感或個性,也不贊同受歡迎的商品應該抬高身價。相反地,無印良品是從未來的消費觀點來開發商品,那就是。平實好用。稱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有人用。刪繁就簡、去除浮華、直逼本質、以人為本來描述無印良品。早在上世紀80年代,無印良品就提醒人們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去欣賞原始素材和質料的美感。無印良品的根本就是省去不必要的設計,誕生的商品都是單純的。,無印良品的藝術顧問設計大師原研哉說,要讓每個消費者都覺得用得順手,這正是我要的感覺。無印良品之所以受到很大的歡迎,原因就在于它的簡簡單單,不矯揉造作,簡

29、言之,就是在設計中體現得自然,堅持得自然。環保和消費者的健康,無印良品堅持盡可能不用許多素材。對于現代包裝設計者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所謂包裝設計的自然觀是指盡量使用無污染、可回收重用或再生的包裝材料和制品。即包裝產品從原材料的選擇、產品制造、使用到回收和廢棄的整個過程均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它包括節省物質資源,減少、避免廢棄物的產生,易回收利用或再生,可焚燒或降解等具有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內容。對于21世紀的包裝而言,一種生長的概念,循環的意識和再生產的觀念,人與環境的親和力、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問題都將成為包裝設計所面臨的新問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包裝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的學科,它深受人類社會

30、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社會,涉及到根本意義上的生命問題。(二)、顛覆的女王川久保玲的解構主義注解: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作為現代主義服裝設計師,其作融合了東西方的設計風格,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在服裝的造型上打破傳統的設計模式,對服裝結構進行重新解構和組合,運用解構主的處理效果,采用不對稱的裁剪、利落的線條以及獨特的色調來進行設計,強調面料的獨特性和混合性圖案的拼貼等。通過研究川久保玲在服裝設計中解構主義的設計手法,闡釋其設計作品的傳承效用。注解: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又稱后結構主義)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起源于法國,其理論由法國結構主義理論家賈奎斯·德里

31、達(Jacques Derrida, 1930 2004)在其論語法學一書中確立,之后便作為一種批判類型被理論家們用于一切研究領域里的方法問題。該流派認為結構沒有中心,也不固定,而由一系列的差別組成。由于差別的變化,結構也跟隨發生變化,因而結構有著不穩定性和開放性。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形式實質上是對于結構主義的破壞和分解,單從字面上理解,“解”字意為“解開、分解、拆卸”;“構”字則為“結構、構成”之意。“解構”則引申為“分解之后再構成”。這種設計風格起初是由建筑界的年輕設計師們率先運用,強調打破舊的單元秩序,然后再創造更為合理的秩序,通過將對象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進行重新組

32、合,對傳統進行顛覆。其反對后現代主義中的矯飾現象,通過強調多元化、高度模糊化的方法來達到建立新的功能性的目的。到20世紀90年代,這種風格更多的運用到服裝設計中。解構主義的設計并非是在設計上隨心所欲的運用,解構主義風格的服裝設計看似零亂不堪,實質卻具有內在的結構聯系因素和總體性能考慮的高度理性化特點。如同日本的其它現代設計一樣,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的服裝設計也走出單純模仿美國式設計的模式,開始形成獨具“日本風格”的設計之路。先后涌現了包括:三宅一生、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森英惠等一批著名的設計師,他們的設計都對巴黎乃至世界的時裝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這些設計師中,尤以川久保玲最

33、為獨特。川久保玲的服裝設計以解構主義的靈活運用而著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眾所周知,西方現代服裝設計理念多是基于結構主義的基礎進行創造的,其設計中追求奢華、細膩的特點,傳統東方的服裝設計理念則是體現在舒適和自由的基礎上追求隨意性。川久保玲通過解構主義的運用和表現使這兩種不同的設計理念實現了有機的結合。如她在1991年制作的一款服裝上運用了描繪手法的晚禮服,蘊涵了日本自身的民族文化。其設計靈感來自于日本傳統和服風格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技巧,這款看似歐洲風格的球狀裙子,川久保玲讓其融入了日本人的審美文化。在服裝面料上繪有象征自由的日本特色的飛鳥,使服裝在拘謹的款式下富于了生動的表情,紅色的裙擺類似于日本

34、傳統婚禮和服的裙擺褶邊,服裝的整體造型具有親切感和時代性。她將日本傳統的服裝結構運用到現代的設計中,將東西方的設計理念重新的拆解再組合,設計的作品建立在東方及現代的服裝審美理念的基礎上,把服裝設計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中。可以說,川久保玲在打破西方傳統服裝形制的同時,也打破了傳統時裝對服裝創作目標的理解。形式上,不再只是一味地追求夸張的立體層次所帶來的外觀效果,而是注重了穿衣服的主體人的外在和內在精神。她的作品使得服飾的穿著者,不僅與服飾一起構成了審美的對象,而且又是第一個和最重要的審美主體。在其設計創作過程中具有非常自我的創作意識和信念,使服裝的審美主體能夠自然的融入到設計中,去感受和體驗自我

35、的價值,要求服裝附和著人類這一主體而不是單獨的為了服裝而穿著。這也許是她從未接受過正統的學院式訓練,創作過程中可以任由自己的設計思路自由發揮而不受牽制的結果,以至于她的作品運用建筑和雕塑中的結構。日本人在對待外來文化上,幾乎都是持一種態度的,集大成的吸收再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正所謂發展與創新。日本的藝術文化追溯到江戶時代,葛飾北齋的浮世繪讓世界認識了日本風俗文化所持有的獨特魅力。三、日本包裝的環保之路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講究包裝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環保的概念深入人心,日本在商品包裝方面也開始追求簡單、綠色的新時尚。但是在過去,若去日本的商店購物,常常會被商品的包裝迷花了眼,打開一層層漂亮的

36、包裝,里面很可能是一根香蕉或者幾塊餅干等非常普通的東西。日本人講究包裝由此可見一斑。現在,環保的重要性與其島國的局限性,使日本人的包裝觀念發生了變化。現在的日本商人在為食品包裝時,盡量采用不污染環境的原料。對于這個問題,日本著名設計師田中一光也有自己的看法:比方說或如果在商店買和式的點心,點心先是用塑料袋裝起來,再被用薄薄的和紙包裹住,然后一個一個地貼上寫著銘文的不干膠。再幾個一組地用傘狀的塑料包裝起來,放到漂亮的紙箱里去,用白色的和紙進行包裹,然后在上面貼上有祝福意義的紙條和彩條。而且,為了防止它變臟,還會在最外面又包上塑料紙進行保護。接著到了零售商那里,又會再用漂亮的包裝紙進行包裝,貼上標

37、簽,裝到可以手提的塑料袋里交到客人手中。摘自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朱鍔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過剩包裝 P104由此可見,日本人對環保的重視與在包裝上環保性的領悟。以下幾點是對日本的環保包裝做一些總結與看法:包裝設計考慮循環利用 日本90%的牛奶都是以有折痕線條的紙包裝出售,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可使小孩子自小便接觸和使用有環保作用的“綠色”產品。這種容易壓扁的包裝不但生產成本較低,而且能夠減少占用空間,方便送往再循環加工,并減少運輸成本。日本最常見的飲料Yakutt健康飲品也使用一種底部可撕開的杯形容器。在撕開底部后,人們能夠輕易地把容器壓扁,便于再循環加工。 日本東京每年都舉行包裝設計比賽,

38、一個叫做EcoPac的獲獎飲料包裝,目前正廣泛使用。該包裝由100%再循環的紙板盒和盒子內用來盛飲料的袋子組成,也就是所謂的襯袋盒(Bagincarton/box)。主要目的就是讓人們能夠輕易地把紙盒子和袋子分開,送去循環加工時就較容易處理。目前,日本市面上的酒類飲料,大都采用這類包裝。另一種開始被日本消費者接受的新包裝設計是立式袋(Standingbag/pouch)。由于開袋子比開瓶子更容易使內部液體溢出,因此袋子的開口都特別設計,方便打開。這類袋包裝主要是取代塑料瓶子。比較兩者,前者的塑料使用量只及后者的1/5。除了飲料,日本市面出售的食用油,很多也都是以復合紙包裝出售的,大大減少了塑料

39、的使用。 日本碗碟清潔劑的包裝,也一樣能夠照顧到環保的需要。消費者第一次用完清潔劑后,能夠在市面上買到以立式袋出售的清潔劑,再把清潔劑倒入原有的塑料容器中繼續使用,使塑料容器不需丟掉。 以上只是日本普遍使用的幾種環保包裝的優秀設計,它們大多能夠減少包裝體積和重量,減少浪費資源和收集再循環加工時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它們有利于維護人體的健康。 倡導簡化包裝、節約資源 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用來包裝食品和藥物的材料絕大多數是塑料制品,但讓人們擔心的是,在一定的介質環境和溫度條件下,塑料中的聚合物單體和一些添加劑會溶出,并且極少量地轉移到食品和藥物中,從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嚴重的甚至會致畸致癌。同時

40、由于世界上每年消耗的塑料制品很多,人們使用完后隨手丟棄,由于塑料很難腐爛,這也讓環保業傷透腦筋。日本在這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尤其是許多經營食品的商人們已逐漸舍棄塑料包裝。 盡管用紙包裝取代了塑料容器,但是包裝產生的廢物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若以重量來計算,它們占了廢物總量的20%至30%,若以體積來計算占總廢物量的50%至60%。針對這一情況,日本專家提出,許多食品完全可以放棄包裝。以蔬菜、水果為例,日本連鎖店商會的調查顯示,90%的蔬菜、水果都不需要銷售包裝。如果是需要包裝的,也應采用特別功能的保鮮紙,防止水分滲透進去。因為若是包裝內滲入了水分,將會加快蔬菜、水果的腐壞,造成不應有的浪費以

41、及對身體的危害。 近年來,日本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積極開展簡化包裝、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運動,呼吁企業和消費者通力合作減少不必要的包裝。大阪府號召生產廠家將包裝減少到最低限度,盡量采用可以多次循環使用的容器和包裝;要求商家在銷售商品時向顧客了解是否是自用,如果是自用則希望顧客能合作,不要包裝。他們還呼吁顧客自帶購物袋,購物時盡量選購沒有包裝的食品;在必須有包裝的物品中,盡量購買紙包裝物品;在購買禮品時也盡量簡化包裝等等。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日本家庭包裝垃圾有所減少。 分類回收包裝垃圾 統計數據表明,日本包裝垃圾(也稱包裝廢棄物,下同)的比例并不比英、美等國家多,而且還略低于這些國家。例如,

42、按重量計算,英美的家庭垃圾中,約1/3是包裝垃圾;日本環境白皮書提供的數據則表明,日本的家庭垃圾中,包裝垃圾只占22.6。 日本還特別重視包裝物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努力節約資源,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日本政府在1995年就制定了容器包裝回收法,明確規定生產廠家和消費者有義務將各種包裝垃圾回收,進行循環利用。該法還規定必須將容器包裝垃圾嚴格分為金屬類、玻璃類、紙類以及塑料類,充分進行回收循環利用。 消費者應在指定的時間,把包裝垃圾擺放在指定的地點,由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指定的回收企業定時回收,并送到指定的工廠重新進行加工利用。 為了促進包裝垃圾的回收利用,日本還設立了財團法人“日本容器包裝物回收利用協

43、會”,指導消費者積極配合包裝垃圾的回收利用,同時還接受企業的委托,協助它們回收利用容器包裝垃圾等。 總結:從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傳統包裝文化得以發揚與傳承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且非常適合當代人的審美標準與研究興趣。追求自然回歸樸質,這樣的美好愿望讓人們在勾描商品時找到一點點心里的溫暖。或許觸到包裝的一瞬間,那些材質以及花紋就已勾起心中沉靜已久的回憶。麻布、草繩、發黃的粗紋紙;手工繪制的花紋,簡單的涂鴉。這些在工業化大生產的今天無疑是增加原材料的舉動。可這些恰恰也是“自然”“好品質”的標簽。人們內心有了需要,剛好廠商與廣告商又以此為題,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工藝,越簡單越單純越好,只是需要媒體來宣揚這樣的概念,而最早提出“自然、本質”的概念剛好就是日本。大家為什么相信呢?當然是因為日本有足夠的發言權:植被覆蓋面積達全國70%以上,積極的環保態度。同時,日本工藝的精準度,追求完美的境界都是受到世界公認的。日本隊傳統工藝的保持度與重視度在世界也是公認的。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