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_第1頁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_第2頁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_第3頁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_第4頁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一、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具有優良思想素質、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先進制造以及企業現代化生產管理為基礎理論知識和綜合專業技能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可在山東及全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企事業單位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研究、制造與規劃、生產過程信息化以及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生產管理與經營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并為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打好基礎。二、 培養要求本專業強調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在認真完成必修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重視實踐、實習、設計與軟件開發等實踐性環節與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本專業畢業生應具

2、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較好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2.有較好的計算機與外語應用能力;3.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須的寬廣的技術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圖學、力學、材料學、計算機基礎以及信息檢索基礎等;4.較好地掌握船舶性能分析、船舶結構設計、船舶建造、船舶企業生產規劃與管理以及生產過程信息化等領域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學科的前沿與發展;5.在本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的能力。三、 主干學科E24 船舶與海洋工程四、 專業主干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體結構與制圖、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船

3、舶靜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船舶設計原理、船舶阻力與推進、船舶結構強度與規范設計、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及檢驗、船舶生產設計、船舶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五、 修業年限、授予學位及畢業學分要求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畢業學分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達到學校對本科畢業生提出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學習及實踐環節訓練,修滿179.5學分,其中通識教育類63學分,專業教育類75.5學分,課外安排與要求41學分,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合格,方可準予畢業。六、 主要課程關系結構圖七、 學年教學進程表學期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考核方式學分學時分配總學時講課實驗上機課外輔導秋季學期G

4、C00000100軍訓及軍事理論3.03周GC14000100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34304GN06000101工科數學分析5.09090GN06000200代數與幾何3.56060GC05000101大學英語1.540328GC20000101體育1.02626SD13000150機械制圖基礎4.064568GC04100100大學計算機2.032248人文與社科類限選課1.02020小計23.0366(3周)3388812春季學期GC14000200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32284GN06000102工科數學分析5.09090GN10000121大學物理A4.57272(5)GC0

5、5000102大學英語1.540328GC20000102體育1.02626SD04101100C語言程序設計3.0483018SD13200100船體結構與制圖3.048408(6)GN0600030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2.54444(4)小計22.54003622612(15)夏季學期IP13200100海洋航行器及裝備創新設計及仿真1.01周(1周)SC13200100船舶與海洋工程導論1.01818人文與社科類限選課1.02020GC20000103體育0.588全校任選課1.02020小計4.566(1周)66(1周)備注考核欄中標注“”的課程為考試課,未標注的課程為考查課,均按百分制

6、計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第一學年教學進程表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第二學年教學進程表學期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考核方式學分學時分配總學時講課實驗上機課外輔導秋季學期GC14000300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4.0604812GC05000103大學英語限選1.540328GN06000500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2.54242(4)GN10000122大學物理A4.57272(3)GN10000211大學物理實驗I2.03030SD12100110理論力學I4.578744SD12100200工程力學實驗(理力)I0.566SD02000700電工技術4.06060SD02000800電工技

7、術實驗1.01616GC20000104體育0.51515(15)SD13200200流體力學基礎2.032284小計27.045137156420+(22)春季學期GC14000400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3.048408GC20000105體育0.51515(15)GC05000104大學英語限選1.540328GN10000221大學物理實驗I2.03030SD12100310材料力學I4.06464SD12100400工程力學實驗(材力)I0.51212SD13100700機械設計基礎3.04848SD13100800機械基礎實驗(機械設計基礎)0.51212SP13100700機械設計基

8、礎課程設計2.02周SD13200300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2.54040人文與社科類限選課1.02020全校任選課1.02020GQ00000201 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0.588小計22.0357(2周)2875416+(15)夏季學期SP13200100認識實習1.01周IP13200200海洋航行器及裝備創新設計與制作1.51周(0.5周)SE13200100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短課1.01616人文與社科類限選課1.02020小計4.536(2周)36(0.5周)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第三學年教學進程表學期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考核方式學分學時分配總學時講課實驗上機課外輔導秋季學期SD131

9、01100金屬工藝學2.03232SD13200400船舶與海洋工程數字化制造技術基礎2.032248SD13200500船舶結構力學I2.03232SC13200200船舶操縱性與耐波性(A、B)2.03232SC13200300海洋工程波浪力學(C)2.03232SD13200600船舶阻力與推進I(雙語)2.032284SD13200700船舶靜力學2.03232SC13200400船舶生產設計及TRIBON2.032266SC13200500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及檢驗2.540382SP13000110工程訓練(非機械類)2.02周SP13200200船舶靜力學課程設計2.02周SP

10、02001400電子工藝實習2.02周24.5264(6周)244614春季學期SC13200600船舶結構強度與設計2.032302SC13200700船體振動基礎(雙語)2.032302SC13200800船舶設計原理2.54040SC13200900船舶與海洋工程規范設計2.54040SC13201000船舶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制造2.032284SC13201100船舶結構力學II(A)2.03232SC13201200復合材料船艇結構力學(B)2.03232SC13201300海洋工程結構力學(C)2.03232SC13201400船舶阻力與推進II(A)2.03232SC1320150

11、0高速艇設計(B)2.03232SC13201600海洋平臺設計(C)2.0 3232SP13200300生產實習2.02周SC13201700船舶與海洋工程有限元分析(雙語)2.032266全校任選課1.02020GQ00000202 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0.588小計20.5300(2周)286410夏季學期SP13200400綜合課程設計3.03周SE13200200船舶力學綜合實驗課1.02020全校任選課1.02020小計5.040(3周)2020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第四學年教學進程表學期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考核方式學分學時分配總學時講課實驗上機課外輔導秋季學期SP13200500綜合課程

12、設計3.03周SE13200300SE13200700專業限選課(見表7.1)3.04848SP13200601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4.04周SC13201800船舶動力裝置及電氣設備2.03232小計12.080(7周)80春季學期SP13200602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14.014周SE13200800SE13201500專業任選課(見表7.1)1.52424小計15.524(14周)24表7.1 專業 限選課學期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考核方式學分學時分配總學時講課實驗上機課外輔導大四秋季學期SE13200300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可靠性(A、C)1.52424SE13200400復合材料船艇工藝與制

13、造(B)1.52424SE13200500潛艇設計(A)1.52424SE13200600船舶造型與美學(B)1.52424SE13200700海洋工程環境(C)1.52424小計3.04848大四春季學期SE13200800船舶腐蝕與防護1.52424SE13200900復合材料船艇結構設計1.52424SE13201000船舶制造工藝力學1.52424SE13201100海洋石油開發工藝與設備1.52424SE13201200海洋油氣管道工程1.52424SE13201300船舶噪聲1.52424SE13201400艦艇水聲學基礎1.52424SE13201500海洋油氣田開發工程經濟評價

14、1.52424八、 課外安排與要求課程名稱學分實踐訓練軍訓及軍事理論3.03周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1.016學時(8次)課程設計10.010周工程訓練(非機械類)2.02周電子工藝實習2.02周認識實習1.01周生產實習2.02周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18.018周創新教育2.02周合 計41.040周九、 課程設置及學時學分比例表課程大類課程類別學分%學時%上機(學時)實驗(學時)課外輔導 (學時)學分合計通識教育類公共基礎課22.516.345619.1860+(30)63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課31.522.753022.260(16)人文與社科類限選課4.02.9803.4全校任選課4.02.

15、9803.4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1.00.7160.6專業教育類學科基礎課42.530.768828.94654(6)75.5專業核心課26.519.142617.9166專業選修課6.54.71084.520合計138.510023841006214860+(52)138.5十、 有關說明1.學校為學生開設了大量的人文與社科類限選課和全校任選課。人文與社科類限選課分三個模塊,要求學生在大一、大二期間完成4.0學分,其中文史經典與世界文明模塊需選修2.0學分,人文藝術與美學欣賞模塊和社會、經濟與管理類模塊各選修1.0學分。2.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要求學生至少選聽8次計1.0學分。3.創新教育獲

16、取途徑:必修“海洋航行器及裝備創新設計及仿真”和“海洋航行器及裝備創新設計與制作”課程。4.本專業為適應當前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實際發展的需要,大三起部分專業課實行分模塊教學。設置了船舶設計與制造(A)、小型艇設計與制造(B)和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C)三個模塊,要求學生至少選擇其中一個模塊的課程。5.畢業設計執行一年制,秋季學期進行開題環節,春季學期進行中期檢查和答辯環節。外專業輔修第二專業教學計劃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時學分建議選課學期SD13200100船體結構與制圖483.01春或2春SD12100110理論力學784.52秋或3秋SD13200200流體力學基礎322.02秋或

17、3秋SD12100310材料力學644.02春或3春SD13200300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442.52春或3春SD13200500船舶結構力學I322.03秋或4秋SD13200600船舶阻力與推進I(雙語)322.03秋或4秋SD13200700船舶靜力學322.03秋或4秋SC13200500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及檢驗402.03秋或4秋SC13200600船舶結構強度與設計322.03春或4春SC13200800船舶設計原理402.53春或4春SE13200300SE13200700專業限選課(見表7.1)241.54秋學分合計:30外專業輔修第二學位教學計劃(輔修學生可任選某一模

18、塊)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課程性質學時學分建議選課學期SD13200100船體結構與制圖483.01春或2春SD12100110理論力學784.52秋或3秋SD12100200工程力學實驗(理力)60.52秋或3秋SD13200200流體力學基礎322.02秋或3秋SD12100310材料力學644.02春或3春SD12100400工程力學實驗(材力)120.52春或3春SD13200300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402.52春或3春SD13200400船舶與海洋工程數字化制造技術基礎322.03秋或4秋SD13200500船舶結構力學I322.03秋或4秋SD13200600船舶阻力與推進I(雙語)322.03秋或4秋SD13200700船舶靜力學322.03秋或4秋SP13200200船舶靜力學課程設計2周2.03秋或4秋SC13200500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及檢驗402.03秋或4秋SC13200600船舶結構強度與設計322.03春或4春SC13200800船舶設計原理402.53春或4春SC13200200船舶操縱性與耐波性(A、B)322.03秋或4秋SC13200300海洋工程波浪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