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公意論立法思想及其啟示_第1頁
盧梭公意論立法思想及其啟示_第2頁
盧梭公意論立法思想及其啟示_第3頁
盧梭公意論立法思想及其啟示_第4頁
盧梭公意論立法思想及其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法理學論文題 目:盧梭公意論立法思想及其啟示2016年5月摘要有學者曾說“自由是盧梭政治思想的核心,而公意是實現自由的保證”。在盧梭的公意理論中,法是公意的體現。公意即人們的共同意志,它體現著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無可非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追求自由的盧梭看來,法律的主權是人民,而政府是人民委托的辦事機構,它的職責是管理而不是壓迫。盧梭的公意思想是盧梭政治哲學的主體思想,而這一思想是復雜的,在學者中飽受非議。有人認為它的思想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故稱其為專制主義者,還有人稱其為小資產階級。但另一方面,很多學者認為他是偉大的民主主義者。盧梭所論述的一系列法律理論,論述了以人民主權為中心的資產階

2、級民主主義精神,這一論述很大程度上符合了法律的普遍性這一特征。但另一方面,他的很多有局限性且過于簡單的看法卻又略顯瑕疵。不得不說,飽受爭議的盧梭及其社會契約論成為了世界歷史舞臺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為整個資產階級的政治法律體系奠定了基石。本文從盧梭公意論產生的歷史背景開始,辨析盧梭公意論先進之處與不足之處,并將其與與馬克思主義法的產生觀點相比較,淺談其對當代思想產生的意義。關鍵詞: 盧梭 公意論 非馬克思法的產生思想目錄一、盧梭公意理論的產生背景及前提3二、盧梭的“公意”理論4三、公意論的先進性及缺陷分析71、先進性分析72、缺陷分析:7四、馬克思主義對公意論的批判與繼承9五.參考文獻10一、盧梭

3、公意理論的產生背景及前提盧梭認為,國家起源并不基于強力,而是基于社會契約。盧梭契約論的政治前提是一系列前人的理論。在近代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史上,社會契約理論首先由格勞秀斯倡導,經霍布斯、洛克等人的創建發展,到作為系統論者和集大成者的盧梭把它發展到極致。盧梭在批判與繼承前人的思想及理論下,發展并建立了更為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理論體系,其社會契約論為美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盧梭契約論的邏輯前提是其自然法理論。他在寫給博蒙大主教的信中說到:“我的著作所闡述的種種論點,都立足于這樣一條基本的道德原則,即: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類是愛正義和秩序的,認得心中原本是沒有任何邪惡的念頭的。”自愛

4、、自存及憐憫是他所認為自然狀態中的重要的基本法則。二、盧梭的“公意”理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開篇點明其的主旨:“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他提出的“公意”,旨于解決什么樣的國家才是理想的國家,什么樣的社會才是理想的社會,這是盧梭的全部政治理論的中心思想。他認為,公意并不是全體人民意志的簡單求和,它僅僅是每個公民的個人意志中趨于一致的、真正共同的意志體現:公意總是公正的,以公共利益為宗旨,是共同體的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一致體現,是衡量一切的標準。而公意的根本目的,即是實現自由與平等。他認為任何共同體的活動是相通的。“一切自由的行為,都是由兩種原因的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是精神的原因,亦即決

5、定這種行動的意志;另一種是物理的原因,亦即執行這種行動的力量。”共同體共同的動力:意志即為立法權,力量即為行政權。如若沒有兩者的有機結合,國家便做不出任何事情。而政府,即為公意的執行機關。法律思想是盧梭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看來,“法律是政治體的唯一動力,政治體只能是由法律而行動,沒有法律,則已經形成的國家就只不過是一個沒有靈魂的驅殼,它雖然存在,但不能行動,因為每個人都只是順從公意還不夠,為了遵循公意就必須認識公意,于是就決定了法律的必要性。需要有約定和法律把權利與義務結合在一起,并使正義能符合它的目的,使它能應用于社會現實。”其將法律分為幾大類,政治法、民法、刑法及習慣法。1.政治法:又

6、稱為根本法,它規定“全體對全體的比率或者說主權者對國家的比率”。規定這種比率的法律,即為政治法。在這里人民具有兩方面身份:遵從主權服從主權和擁有主權行使主權。2.民法:盧梭認為,民法是調節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成員對整個共同體的關系。目的在于調節公民之間的關系和公民與國家間的關系。3.刑法:盧梭認為,刑法反映了人與法律間的關系,即為不服從與懲罰的關系,就這一關系確立了刑法。相當于對其他一切法律的制裁。4.習慣法:盧梭認為,“習慣法這種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盧梭所說的習慣法即指“風尚、風俗,而尤其是輿論”。另一方面,盧梭闡述

7、了法律與自由的關系:1、法律與自由是一致的,人民服從法律就是服從自己的意志,就意味著自由。“唯有服從人們為自己所規定的法律,才是自由。”2、法律是自由的保障。這就要求,人人遵守法律,才能給人們以享受自由權利的安全保障。3、法律可以強迫人有理想的法律,在制定法律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1)立法必須以謀取人民最大幸福為原則。(2)立法權必須由人民掌握。(3)由賢明者具體承擔立法的責任。(4)立法要注意各種自然的社會條件,法律只不過是保障、遵循 和矯正自然的關系而已。(5)既要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又要適時修改、廢除不好的法律。三、公意論的先進性及缺陷分析1、先進性分析1、他反對格勞修斯、霍布斯等人的主

8、張,認為“天賦人權”,反對“君權神授”。盧梭是人民主權的創始人,公意永遠以公共利益為依歸。2、公意思想關注自由、權利與責任、義務的統一。他始終倡導分配正義與公平原則。3、人是盧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和重點。4、公意思想關注德治與法治的并重,強調的是公民的自由與權力。2、缺陷分析: 1、公意思想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壓制個人自由,使得的個人失去自身的地位和個性,最高權力失去了限制從而為集權開辟了道路。這種不容分割、不可代表、至高無上的絕對主權可能會走向專制和獨裁。2、公意概念本身具有讓人無法理解的含混性和模糊性。因為盧梭認為公意的產恒過程就是克服眾意與個人意志的過程,盧梭認為個人總是傾向于自己的私立,公意是

9、個別利益中的共同部分。3、盧梭認為主權者不受任何法律的制約直接行使主權,但人民或者主權者只是一個集體概念,只具有觀念形態,不能長此以往地自己統治自己。然而人民主權只有分解為具體的權力形態,落實到具體的個人去操作才能長期有效,結果便是沒有人能保證制止這個不受法律和制度制約的任務反過來實施專制和侵害自由。那么這種主權與封建制度下的君主意志最大不同便是數量上的差異,故其巨大的隨意性存在一定風險無法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4、有學者認為,盧梭即使強調自由,也僅僅是政治參與的自由,根本貶斥了個人自由。盧梭混淆了現代意義的自由和古希臘時代的自由。四、馬克思主義對公意論的批判與繼承1、批判方面: 馬克思運用唯物

10、史觀和階級斗爭的理論批判的超越了盧梭的過于理想化 的“公意”理論,抽象的人民主權理論。批判了盧梭脫離社會經濟基礎和階級意志來考察所謂的“公共意志”與“公共利益”。馬克思用唯物主義的方法理論取代了盧梭所使用的唯心的資產階級方法,提出了一個超越資產階級民主的新民主概念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提出“法律是表現統治階級共同利益的國家意志”。2、繼承方面: 馬克思、恩格斯繼承了盧梭關于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使盧梭的思想在他們那里被置于一個唯物的基礎上。德拉·沃爾佩認為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是“一部自始至終滲透著典型的盧梭人民主權思想的著作”。馬克思受盧梭主權在民思想的影響,同時又實現了在唯物史觀基礎上的超越。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批判繼承了包括盧梭在內的關于資產階級民主制的合理內核,提出了新型民主無產階級專政。盧梭的平等觀啟發了馬克思,尤其是盧梭關于兩種不平等的理論在馬克思的政治思想中得到了揚棄。 馬克思把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貫徹到法律領域,提出了“法律是表現統治階級共同利益的國家意志”。他認為建立在“國家意志”基礎之上才是法的本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