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專題訓練(學生版)_第1頁
古代文化常識專題訓練(學生版)_第2頁
古代文化常識專題訓練(學生版)_第3頁
古代文化常識專題訓練(學生版)_第4頁
古代文化常識專題訓練(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文化常識專題訓練沂水一中 語文組 魏繼國1(2017·山西八校高三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B“振恤”,即賑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政府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策。C“詔書”,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后,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獲得”,“仕”意為“官職”,“致仕”指獲得官職。2(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生,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人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

2、員。B御史,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怍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監,是中國古代京城既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為一品二品官員服務的官員。D謚號,古代皇帝、貴族、大臣、杰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3(2017·湖北省孝感高三調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第,舊時豪門貴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門貴族的身份。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務。C妾媵,媵是指古代隨嫁,亦指隨嫁的人;妾是舊時男人娶的小老婆。D宗廟,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4

3、(2017·河南省開封市高三月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丁憂,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須離職。B“故事”有多種含義,有時指一種文學體裁,有時表示舊日的典章制度。C御史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官職名稱,職責一直是掌管朝廷禮儀及檔案文件等事宜。D年號,歷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間改換年號,新年號開始的一年稱改元。5(2017·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高三月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經,漢朝出現之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B行在

4、,也稱行在所。第一釋義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釋義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處是第二種釋義。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D視事,視察、巡視政事。舊時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視政事,考核官員。6(2017·湖北省百校聯盟高三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子監,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在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B教授,學官名。始于宋代,為講解經義、掌管課試的一種文職官員。C禮部,中國古代官署,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貢舉、戶籍等事項

5、。D受禪,是中國古代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舊皇帝讓給的帝位。7(2017·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于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降級叫遷削、遷謫、右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后調復原職叫遷復。B檄,古代最初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于曉諭、征召、聲討,也可特指聲討的文告,著名的如駱賓王的討武瞾檄。C踐阼,特指皇帝登臨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踐祚”、登極”、“登庸”、“御極”。D卒,“死”的一種說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稱崩、百歲

6、、千秋、山陵崩等;對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諱地通稱“死”。8(2017·黃岡市高三質檢)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B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尚書是古代官職;“政和、“建炎和“紹興是皇帝年號。C補,指官員由候補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職或免去官職。D行伍,我國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五伍為行,后用“行伍”泛指軍隊。9(2017河南省八市重點高中質檢)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貞元,年號。年號是我

7、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號。B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C“博士”,古為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鄉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回老家安度晚年。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萎婉說法。10(2017·四川省重點中學高三月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啟,是明朝皇帝的年號,崇禎也是明朝皇帝的年號。B出,指罷黜官職,與“罷、除

8、、奪、左遷”等詞一樣都是罷免官職的詞。C旬,是計時間的單位,在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國古代,一旬還可以指十歲或十二年。D謚,也稱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的一種稱號。11(2017廣東省佛山市高三摸底)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族指的是當地最有勢力,人口最多的豪門世族。B大夫是古代官職名稱,各朝代大夫的職能和級別多有不同。C輜重是指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國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國家。12(2017·廣東省六校高三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

9、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長官為吏部尚書,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選、調動等事務。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孟子中有:“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C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學,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而非教育行政機構。D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13(原創)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年號,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的一種稱號,用以褒貶善惡,如“崇禎”“康熙”皆是。B.知貢舉,主試者稱為“知貢舉”,就是“特命主掌貢舉考試”的意思。C.經

10、筵,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沒的御前講席。D.循吏,正史中記述的那些重農宣教、奉公守法、愛民富民的地方官。14(2017·湖北省宜昌市高三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B漢代的國家中樞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組成,稱“三公”。其中御史大夫總管行政。C“頓首”是古代的一種禮節,即拜跪于地,引頭至地,頭頓地再舉起。D“乞骸骨”就是官員自請退職,字面意思就是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15(2017湖北省重點高中高三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謁者”,官名,春秋、戰國

11、時期置,為國君掌管傳達、接待賓客及贊禮的工作。B“萬世”,萬代,諱指國君死;諱稱死,還有“崩”“薨”“卒”“不祿”等。C“關外”,地理區域名,指山海關以東地區,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D“睚眥”,發怒時瞪眼睛;睚眥必報是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形容心胸狹窄。16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擢”在古代官職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與“貶”意思相反。B“洪武”為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是明代的第一個年號。C“頓首”中的“頓”是稍停的意思。“頓首”指行禮時,頭輕輕低下,稍停一會兒,然后抬起。D“郵驛”也稱“驛傳”,是從早期專人送信演變而來的機構

12、,主要負責遞送文書,“步遞曰郵,馬遞曰驛”。17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知峨眉縣”意思是擔任峨眉知縣。宋代多用中央機關的官做縣官,稱“知縣事”,后簡稱為“知縣”。B天寶,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中國古代的紀年法有許多種,采用皇帝年號來紀年是其中一種。C戶部是尚書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地、戶籍、屯田、賦稅、財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務。D“字”,又稱“表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18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天子

13、所在的地方。B朋黨指同類的人以惡相濟而結成的集團,后指因政見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傾軋的宗派。C諸侯指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國君主,在其轄區內,諸侯獨立于朝廷之外,掌握軍政大權。D緡指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又指成串的錢。一千錢為一緡。19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甲科,科舉制度中通過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唐宋進士分甲乙科。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C鐵券,又稱“鐵契”,由古代皇帝頒賜功臣,世代可據此享受某種特權。D兵部尚書,主要負責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參謀職能,但是沒有實權。20、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經,是詩書

14、禮易論語春秋的合稱。“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指的就是“六經”。B參知政事,宋代的一個常設官職,相當于副宰相,設置這一官職的根本目的是削弱相權,加強皇權。C樞密院,官署名稱,長官稱樞密使,在宋代,樞密院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合稱“二府”。D陛辭:指朝官離開朝廷,上殿辭別皇帝。宋代官員離京赴任時,通常要當面向皇帝辭行。21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統稱“諸生”。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個月,即農歷九月,古代一個季度的三個月分別用“孟、仲、季”來表示。C因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15、但“有司”并不是某個具體的部門,而是代指官吏。D“再拜”是指再次拜謝,這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用于表達敬意。22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氏春秋,簡稱左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B“甫冠”指剛剛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發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齡的詞語還有“總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常比喻親密友愛。古代表達此類意義的詞語有很多,如“琴瑟和鳴”就特指兄弟情深。D“廟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為他立廟,讓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饗。23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黜陟”中的“黜”指晉

16、升、進用,“陟”指降職或罷免。詞語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B“射禮”,古代重武習射,常舉行射禮。射禮有大射、賓射、燕射、鄉射四種。C“舊典”,“典”有可以作為標準的書籍,標準或法則等意思,“舊典”指舊時的制度、法則,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D“留守”,古時皇帝出巡或親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擔當這種職責的就稱為“留守”。24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覲:在本文中指臣子朝見君主,另外,也可指宗教徒朝拜圣地、圣像等。B“起家”意思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創立事業”,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C古代官員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內閉門守孝叫“丁憂”,遭逢母親喪事叫“丁母憂”。D“

17、侍讀”是官職名,其主要職責是陪帝王或皇子讀書,為其講學,供其顧問。25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內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按照規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喪,服喪期滿后才能復出做官。B“奪情”指喪期未滿,官員應詔除去喪服,出任官職。C“乞留”指百姓請求挽留官員。明朝重視當地百姓對地方官任期屆滿后去留的意見,很多官員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級留任原職。D“大計”是明、清兩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據官員德業表現的等第來定賞罰。26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服”,指帝王或高官為隱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B“太守”為州郡最高行政長官。秦時置“郡守”,漢景帝時改稱

18、“太守”,隋初稱“刺史”。醉翁亭記中就塑造了一個“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C“節度使”是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官員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將此官職命名為節度使。D“門生”,漢人稱親受業者為門生,相傳受業者為弟子。27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帝王及其嫡長子養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便向他們求教,叫“乞言”。B“東宮”既指太子所居之宮,亦指太子,古代設三少、三公等侍奉太子。C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女聊齋志異是他專寫女性主人公的作品。D“江左”是一個地理名詞,一般指江東,即長江下游江南地區。古人習慣以

19、東為左,以西為右。28(2017·湖北省鄂東聯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又名表字,是男子20歲舉行加冠儀式以后才起的,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稱人稱名,稱己稱字,是古人基本的禮貌。B從父指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從父年長于父者為從伯,即堂伯;年幼于父者為從叔,即堂叔。C太守是一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漢代將“郡守”更名為“太守”,后代又更名為“知府”。D元徽是劉昱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一般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中的“慶歷四年”。29(2017·廣西南寧市摸底考試)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

20、確的一項是( )A“襲爵”指封建時代子孫承襲先代的爵位。“侯”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B“建興”“成帝”“咸康”在文中都是帝王年號。“年號”是指古代皇帝紀年的名號。C“至尊”是對皇帝的敬稱,古代用來敬稱皇帝的還有“陛下”“萬歲”“主上”“圣上”等。D“贈”又叫“追贈”,指古代皇帝為已經去世的官員及其親屬給予的加封。30(2017·湖南省高三第二次月考)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角”指的是古時男子未成年時的發型,常用來指兒童時代。B“部伍”指的是軍隊的編制單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隊。C“嗣位”指的是繼承君主之位,“嗣”本義是傳位或傳業給嫡長子。D“伯”是古代

21、爵位稱呼,舊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種。31、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舉進士中第:又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朝廷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B服除:指守喪期滿。古時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兒子要辭官回家為父母守喪。C六經: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論語六部儒家經典。D慶歷:是宋仁宗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名號,始于漢武帝。32、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共分四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中會試的稱為進士。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親。有如“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C古代人的名字和現代有很大的差

22、別。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長輩呼喚;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或行笄禮時才起的,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D除,是任命,授職,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職上提拔,如“擢禮科給事中”。 33、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密的上疏陳情表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言辭慷慨,表達感情直接坦率。B三國時期的蜀漢,終于漢懷帝劉禪。蜀國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帝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劉禪卻樂而忘本,樂不思蜀。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傳說中的人物,是與

23、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后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D古代臣民上書言事分為“上書”、“上疏和上封事”,其區別在于“上書”是臣民向皇帝進言所采用的最常見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上封事則是向皇帝進諫帶有機密性文書。34、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經”,選舉官員的科目,漢朝時候出現,直到清代。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B“太傅”,輔弼天子的官職,周代設置。歷代沿置,多用為大官加銜,為三公之一,一直有較大的實際職權。C“行在”,皇帝臨時居住的地方,也可以指天子巡行所在的地方。D“謚號”古

24、代的君主、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35、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郎中是尚書省中分掌各司事務的高級官員,其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等,屬員外級。B字是男子18歲舉行加冠儀式后所起的,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謙稱自己稱名,尊稱他人稱字。C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用來代指百家著作。D熙平,年號。年號是古代紀年方式之一,紀年主要有干支紀年和帝王紀年,“熙平”屬后者。36、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伶是封建時代對歌舞或戲曲演員

25、的稱謂,又叫伶人、伶官、優伶。馬伶就是一個姓馬的伶人。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別稱。除金陵外,南京還有“建康”“建鄴”“江寧”“石頭城”等別稱。C肆,即市肆、店鋪,此處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隨著宋代農業和商業的繁榮而興起的一種游樂、商業集散場所。D商、羽是中國古代五音中的商聲和羽聲,此處泛指曲調,五音指的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37、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C.  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

26、號,如高祖,太宗,欽宗。 D.  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 38、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漕運,水道運輸,唐宋以來,指東南各地經水路運糧食往京師或指定的公倉。B先帝,指當朝皇帝之前已經去世的歷代皇帝,有時也指前朝皇帝。C鴻臚寺,古代官署名,主官為鴻臚寺卿,掌管朝會、賓客、禮儀等。D閏月,農歷中逢閏年加的一個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稱為“閏某月”。39、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紀”簡稱紀,是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帝王傳記。始于司馬遷的史記,在該書中,歷代的帝王傳記稱為“XX本紀”,不

27、過也有例外,如呂雉不是皇帝,但其傳記也稱本紀。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夏朝始設,周代沿襲,“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如晉國六卿。另外古時,公卿也指丈夫。C.“武庫”,古代官名。漢代置武庫署,有武庫令丞,掌藏兵器。本屬執金吾,晉以后屬衛尉,歷代因之,到宋代才廢。明置武庫司,屬兵部,清末廢。D.“謚”,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評給的稱號。如謚號等。另外也有叫做、稱為的意思,如“身死無名,謚為至愚”。40、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登第,即登科。第,指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時用于考中進士,明清殿試的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冠,即弱冠,

28、古代男子到了20歲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嘉祐,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紀年的專有名號,中國的年號制度是從秦始皇稱帝開始啟用的。謚,指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古代文化常識專題訓練答案1D(“致仕”指官員辭職回家)2C(應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3A(解析文中意思應是科舉考試中的第一等)4D(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如漢武帝改了十一次年號,唐高宗用過十四個年號。唐玄宗即位初年改元“先天”,這年即稱先天元年,后改元“開元”,又改元“天寶”。到了明代以后,才規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明成祖年號是永樂,明成祖就是稱為永樂皇帝)5D(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多指政事言)6C(戶籍應該是由戶部掌管。)7A(降級叫左遷,升級叫右遷)8C(“除”,任命官職)9C(朝廷不會給平民封謚號)10B(“出”,是京官外調,“除”是授予官職,“左遷”是降職。)11A(冠族指的是當地顯貴的豪門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響。)12C(國子監,也是國家管理教育的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