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欄斜梯直梯護籠平臺,制作相關要求_第1頁
護欄斜梯直梯護籠平臺,制作相關要求_第2頁
護欄斜梯直梯護籠平臺,制作相關要求_第3頁
護欄斜梯直梯護籠平臺,制作相關要求_第4頁
護欄斜梯直梯護籠平臺,制作相關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安全技術條件3 術語31 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沿平臺、通道及作業場所敞開邊緣固定安裝的防護設施(見圖)。 32 立柱:欄桿的垂直構件。33 扶手:固定于立柱上端的水平方向設置的防護構件。34 橫桿:固定于立柱中部的連接桿件。35 擋板:固定于立柱下部的防護板。4 技術要求41 防護欄桿的高度宜為1050mm。在離地高度小于20m的平臺、通道及作業場所的防護欄桿高度不得低于1000mm,在離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0m高的平臺、通道及作業場所的防護欄桿不得低于1200mm。42 欄桿的全部構件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的鋼材制造。43 欄桿的結構宜采用焊接,焊接要求應符

2、合GBJ205的技術規定。當不便焊接時,也可用螺栓連接,但必須保證第5章規定的結構強度。44 扶手宜采用外徑33.550mm的鋼管,立柱宜采用不小于50×50×4角鋼或33.5-50mm鋼管,立柱間隙宜為1000mm。45 橫桿采用不小于25×4扁鋼或16的圓鋼。橫桿與上、下構件的凈間距不得大于380mm。46 擋板宜采用不小于100×2扁鋼制造。如果平臺設有滿足擋板功能及強度要求的其他結構邊沿時,允許不另設擋板。47 室外欄桿、擋板與平臺間隙為1020mm,室內不留間隙。48 欄桿端部必須設置立柱或與建筑物牢固連接。49 所有結構表面應光滑、無毛刺,安

3、裝后不應有歪斜、扭曲、變形及其他缺陷。410 欄桿表面必須認真除銹,并做防腐涂裝。5 強度要求欄桿的設計,必須保證其扶手所能承受水平方向垂直施加的載荷不小于500N/m。 固定式鋼斜梯安全技術條件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固定式鋼斜梯的設計、制造和安裝的主要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工業企業中生產用固定式鋼斜梯。本標準不適用于交通及其他移動設備上用的鋼斜梯。2 引用標準GB4053.3 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安全技術條件GBJ205 鋼結構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3 術語31 固定式鋼斜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設備上,與水平面成30°75°角的鋼梯(見圖)。32 梯梁:斜梯兩側的邊梁。

4、33 踏板:供上下梯時腳踏的水平構件。34 踏步高:相鄰兩踏板間的垂直距離。35 梯寬:兩梯梁內側的間距。36 梯高:梯梁頂端到底部基準面的垂直距離。37 扶手高:扶手上邊緣到踏板前緣的鉛垂距離。38 坡度:斜梯梁與水平面的夾角。1踏板;2梯梁;3扶手;4立柱;5橫桿;H梯高;H1扶手高;R踏步高;t踏步寬;L梯跨;坡度4 技術要求41 不同坡度的鋼斜梯,其踏步高R、踏步寬t的尺寸如表1,其他坡度按直線插入法取值。表142 常用的坡度和高跨比(HL)如表2。表2 22。c 扶手頂部水平集中活荷載取0.5kN/m。d 撓度不大于受彎構件跨度的1/250。 固定式鋼直梯安全技術條件固定式鋼直梯安全

5、技術條件Safety requirements for fixed vertical ladders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固定式鋼直梯的設計、制造和安裝的主要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工業企業中生產用鋼直梯。本標準不適用于船舶、消防、通訊塔、電線桿和煙囪上用的鋼直梯。2引用標準GB 4053.3 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安全技術條件GB 205 鋼結構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3術語3.1 固定式鋼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設備上,與水平面垂直安裝的鋼直梯(見圖1)。3.2梯梁:鋼直梯兩側的邊梁。 3.3踏棍:供上、下梯時腳踏的構件。 3.4 護籠:固定在梯梁上,用于保護攀登者安全的構件。3.5支撐:固定連

6、接鋼直梯與建筑物或設備的構件。3.6扶手:在鋼直梯上端設置的安全把手。 3.7梯寬;兩梯粱內側的間距。3.8梯段高:鋼直梯上端基準面至下端基準面間的垂直距離。4技術要求4.1鋼直梯應采用性能不低于Q235-AF的鋼材。4.2 梯梁應采用不小于50×50×5角鋼或60×8扁鋼。4.3踏棍宜采用不小于20 mm的圓鋼,間距宜為300mm等距離分布。4.4支撐應采用角鋼、鋼板或鋼板組焊成T型鋼制作,埋設或焊接時必須牢固可靠。4.5無基礎的鋼直梯,至少焊兩對支撐,支撐豎向間距,不宜大于3000mm,最下端的踏棍距基準面距離不宜大于450mm。4.6鋼直梯每級踏棍的中心線與

7、建筑物或設備外表面之間的凈距離不得小于150mm(見圖1)。圖 鋼直梯示意圖4.7側進式鋼直梯中心線至平臺或屋面的距離為380500mm,梯梁與平臺或屋面之間的凈距離為180300mm(見圖2)圖 交錯設置鋼直梯示意圖 4.8梯段高度超過3000 mm時應設護籠,護籠下端距基準面為20002400mm,護籠上端高出基準面應與GB4053.3中規定的欄桿高度一致。4.9護籠直徑應為700 mm,其圓心距踏棍中心線為350mm。水平圈采用不小于40×4扁鋼,間距為450500mm,在水平圈內側均布焊接五根不小于25×4扁鋼垂直條。4.10鋼直梯最佳寬度為500mm。由于工作面所

8、限,攀登高度在5000 mm以下時,梯寬可適當縮小,但不得小于300 mm。4.11鋼直梯上端的踏棍應與平臺或屋面平齊,其間隙不得大于300mm,并在直梯上端設置高度不低于1050mm的扶手。4.12梯段高不宜大于9m。超過9m時宜設梯間平臺,以分段交錯設梯。攀登高度在15m以下時,梯間平臺的間距為58m,超過15m時,每5m設一個梯間平臺。平臺應設安全防護欄稈。4.13鋼直梯全部采用焊接連接,焊接要求應符合GBJ 205。所有構件表面應光滑無毛刺。安裝后的鋼直梯不應有歪斜、扭曲、變形及其他缺陷。4.14固定在平臺上的鋼直梯,應下部固定,其上部的支撐與平臺梁固定,在梯梁上開設長圓孔,采用螺栓鉸

9、接。4.15固定在設備上的鋼直梯當溫差較大時,應二個支撐固定,其余支撐均在梯梁上開設長圓孔,采用螺栓鉸接。4.16鋼直梯安裝后必須認真除銹并做防腐涂裝。5.荷載規定5.1踏棍按在中點承受lkN集中活荷載計算。容許撓度不大于踏棍長度的1250。5.2梯梁按組焊后其上端承受2kN集中活荷載計算(高度按支撐間距選取,無中間支撐時按兩端固定點距離選取)。容許長細比不宜大于200。固定式工業鋼平臺GB40534-1983 UDC729393:691714 自  1984-10-1  起執行本標準是為固定式鋼平臺的設計、制作和安裝提供主要技術依據,以保證使用人員的安

10、全。本標準適用于一般工業企業的通行、梯間和檢修等固定式鋼平臺;不適用于民用建筑及井下平臺。1定義11平臺:為工作人員通行、檢修所提供的高于相對基準面的水平場所。12通行平臺:只供人員通行的平臺。13梯間平臺:在梯段之間供休息或改變行進方向的平臺。14檢修平臺:供檢修時使用的平臺。2技術要求21通行平臺寬度不應小于700mm,豎向凈空一般不應小于1800mm。22梯間平臺寬度不應小于梯段寬度,行進方向的長度不應小于850mm。23通行平臺按200kgm2等效均布荷載設計。24梯間平臺按350kgm2等效均布荷載設計。25檢修平臺一般按400kgm2等效均布荷載設計,大于此值時應按實際要求或相鄰的

11、樓面荷載系數設計。26鋼平臺的其他構件設計應符合鋼結構設計規范。27平臺應采用機械性能不低于 A3F的鋼材制作。2,8平臺一切敞開的邊緣均應設置安全防護欄桿。防護欄桿的設計應符合 GB4053383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的要求。29平臺鋪板應采用大于4mm厚的花紋鋼板或經防滑處理的鋼板。210平臺應安裝在牢固可靠的支撐結構上,并與其剛性連接;梯間平臺不得懸掛在梯段上。211平臺全部采用焊接,焊接要求應符合鋼結構焊接規范。212平臺鋼梁應平直,鋪板應平整,不得有斜扭、翹曲等缺陷。213制成后的平臺應涂防銹漆和面漆。 附加說明;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人事部提出。本標準由吉林省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起草

12、。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徐世榮、路光域。固定式工業鋼平臺編制說明固定式鋼結構平臺可應用于機械、化工、冶金、石油、地質等行業。在這些行業中,附屬于設備和為設備服務的鋼平臺都在該標準適用范圍之內。有些行業曾編制了本行業的平臺標準或設計手冊等,為設計平臺提供了充分的參考資料,這也是我們制定本標準的重要依據。在我國工業鋼結構平臺還沒有制訂過國家標準。做為國家進行“三化”工作的一個環節,原國家勞動總局將這項標準委托給吉林省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編制情況:固定式鋼結構平臺多是為某一主體設備的需要而單獨設計、制造的。承載情況各有不同,尺寸和形式更是隨著使用情況和安裝空間的變化而多種多樣。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在標準

13、中對平臺提出了基本安全技術要求,而未對結構、尺寸做過多限制。在標準中排除了1000kgm2以上荷載的鋼平臺,是因為這類平臺已趨于單獨承載結構,可以認為其已屬于建筑結構了。本標準中的平臺只包括通行平臺、梯間平臺、檢修中臺三類。平臺分類雖是以荷載不同為分界線,但因用途的不同,設計上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據調查通行平臺在日常使用情況時,一般不會有超過200kg的荷載。因而通行平臺估計荷載規定為200kgm2,以保證平臺在較多人員通行、作業、巡視情況下是安全的。梯間平臺原則上也只是供人員通行,所以也可按通行平臺看待,但在荷載設計值上裕量要大些,本標準中規定按350kgm2等效均布荷載設計。檢修平臺設計荷載一般是400kgm2,最高不應超過800kgm2。起始設計荷載較高,這是因為使用中難以預料的因素更多,這樣可以提高安全性。檢修平臺上除人員之外,尚可承載有材料、設備等,也可能有動力載荷。至于400kgm2和800kgm2之間,如何區分載荷目前還沒有很精確的方法,只能根據經驗估計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