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古詩文啟蒙叢書三年級(上冊)前言五于年厚重的歷史,衍生出五千年燦爛的文化,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財富。它不僅對中一華呱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于我們今天如何認識民族的歷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冶道德情操,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促進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仍然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它是我們炎黃子的文化精髓,是一代代龍的傳人不竭的血脈。“仁、義、禮、至、信”,“溫、良、恭、儉、讓”等,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強調自身修養的文化規。我們擷取這朵朵浪花,做為本套教材的主題,意在補充現行教材中德育點的不足,修身點的不夠,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人文品質的形成,教育學生守禮、堅韌、團結、惜時、進取,為實
2、現“做現代人,做現代文明人”奠定基礎。小故事、俗語、文言警句、名篇節選等是本書的主要容。所選文章少則十幾字,多則幾十字,多是瑯瑯上口,易于成誦,且在短小精美的文字中,容納了深刻的意蘊。一課一個教育點,一個知識點,在育人的同時,為孩子們將來學習古文打好基礎。在賞析部分,我們以強烈的時代精神為準,對相關容作出推出新的診釋和評論。即該書的容是“古”,但精神是“今”;形式是“古”,但價值觀是“今”,使傳統文化和現代理念很好地融合,讓今天的孩子愉快地接受了傳統文化,讓燦爛的古代文化走進孩子們的心中。創編這套從書,是復雜的情感和思維過程。我們徜徉在古詩文的海洋里,感受著古典的魅力,欣賞著古人的才情,心中充
3、滿了快樂。但是由于我們能力、水平和審美標準的局限,因而,所選文章與賞析等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會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努力做得更好。目錄第一課立與廢·······························1第二課知而好問·····
4、3;·······················1第三課學要切磋·························
5、183;···1第四課有錯即改·····························1第五課后事之師··············
6、3;··············1第六課同心協力·····························1第七課秋月····
7、183;····························1第八課學問勤中得····················
8、;·······1第九課不矜細行終累大德····················1第十課習慣成自然···················
9、183;·······1第十一課常勞身健·····························1第十二課樂善好施知恩圖報·········
10、3;··········1第十三課敬人即是敬己·························1第十四課見己短量人長···········
11、··············1第十五課言之與言·····························1第十六課沒齒難忘····
12、·························1第一課立與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注釋立:成立,成功。廢:與上文"立"相對,荒廢的意思。文中可理解為事不能辦好。預:預先,文中指事先做好計劃和準備。則:就、才。譯文(不論做什么事),事先(要是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能做成;事先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將一事無成。評析本文節選自禮
13、記·中庸。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其主要容為漢以前對各種禮儀的論述,還涉與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歷法、地理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先社會的重要資料。本文強調了“預”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有一定的準備、計劃,這樣才能獲得成功。人們常說的“不打無準備的仗”就是這個道理。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事時缺乏籌劃,不愿意做充分的準備,往往故作瀟灑,美其名曰“跟著感覺走”。其實,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這樣終將難成大事。或者,我們也曾有過“無準備”而“有收獲”的體驗,這時,請想想”守株待
14、兔“的故事,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一種偶然,偶然不會發展為必然,我們不可心存僥幸、自欺欺人啊!請記住:機會永遠只垂青有準備之人。練習1.文言文中,才會產生時,”則“常被譯為_。讀下面兩句話,寫出“則”的意思。(1)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2.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你對“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哪些體會?然后說一說本學期你有哪些計劃,你打算如何去實現它們呢?3.背誦課文。第二課知而好問知而好問,然后能才。注釋知(zhi):同“智”,聰明。而:且,并且。好(hao):喜愛,愛好,文中可理解為愿意。才:才能,文中是成為人材的意思。譯文聰明并且愿意(經常向他人)請教
15、(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樣做才能成為人材。評析本文選自荀子.儒效。荀子,名況,字卿,戰國后期國(今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是由荀況與其弟子所著。全書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儒效是荀子弟子記錄其言行的篇章。文章告訴我們,人僅僅有聰明的頭腦是不夠的,還要勤學好問、虛心求教。的確,求學首先需要有謙虛的態度,只有不滿足于自己己有的知識水平,才能產生如饑似渴的學習愿望。然后,還應有追根問底、尋宗溯源的精神,不能淺嘗輒止。因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做到了這些,才能學有實效,學后成材。練習1.解釋下面詞語中“好”的意思,并想一想這里“好”的讀音應該是_。(I)好為人師()(2)勤
16、奮好學()2.論語中也講到了勤學好問、虛心求教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請你試著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查查資料或向他人請教。3.背誦課文。第三課學要切磋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注釋切磋:比喻J位德學問方面互相研討勉勵。獨:獨自。而:連接并列的前后兩項,可不譯。則:就。孤陋而寡聞:知識狄隘,見識短淺。孤、寡:意思相近,指單一或少。陋:見聞少,知識淺薄。譯文獨自學習,不和學友交流、切磋,就會(導致)知識面窄且淺薄,見聞少而單一。評析木文選自禮記·學記。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其主要容為漢以前各種禮儀的論述,還涉與到政治
17、、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歷法、地理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先社會的爪要資料。木文告訴我們學習需要切磋。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腦研究、刻苦鉆研,固然值得提倡。但有的時候,與學友之間的切磋、探討也是十分必要的,別人的想法也許會讓你你豁然開朗。古今中外許多善于讀書治學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視結交學友,并在討論與交流中獲益匪淺。我們既要有獨立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也要重視與別人的交流合作。練習1.你知道“孤陋寡聞”這個成語的意思嗎?請寫出來。_2. 與“孤陋寡聞”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語有很多,請讀一讀,并理解它們的意思。才疏學淺淺見寡識滿腹經綸博學多才見多識廣3.背誦課文。第四
18、課有錯即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注釋非:不是。圣賢:具有極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但圣與賢在程度上有所區別,圣:是指具有極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賢: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孰:誰。而:表示轉折,但是、可是、卻的意思。善:好的(事情或行為)。莫:沒有。大:表示程度深的詞,相當于“更”或“非常”的意思。焉:語氣助詞。用在句末,相當于“了”。譯文不是每個人都具有高級智慧、極高道德和極高才能,誰能沒有過錯呢?錯了但是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評析本文選自左傳。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它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
19、三傳”。文章強調了改錯的重要性。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錯。做錯事情并不可怕,知道錯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怕的是不知錯,或知錯而不改,或改而又重犯,知錯能改,就一定會不斷進步。練習1. 你知道“孰”是什么意思嗎? 查查成語詞典,怎樣理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孰:_2.積累下列名言,談談你的感受。(1)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覯(gou)易論第九(2)不貴(重要、寶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3.背誦課文。第五課后事之師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注釋后事:以后的事,這里指以后的行為
20、。之:結構助詞,的。師:學習,效法。本文可譯為“借鑒”。前事:從前的事,這里特指從前的經驗、教訓。譯文記住從前的經驗教訓,并把這些經驗教訓當作以后為人處事時可模仿借鑒的(實例)。評析節選自戰國策·策一。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主要記述了戰國時各家的政治主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其作者不詳,由漢年間的辯士匯編而成。本文原句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后改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從而成為一則成語,廣為流傳。文章告訴我們要注意吸取經驗和教訓,這是后事得以成功的前提。其實,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會成功,常常要經歷這樣或那
21、樣的失敗,這很正常。失敗并不可怕,有時它還會成為人生的一筆財富,因為“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我們不忘記曾犯過的錯誤,吸取教訓,與時總結,這個”跟頭“就沒有白摔,它將豐富我們的閱歷,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反之,則將重蹈覆轍,記住:一樣的錯誤犯第二次,便是愚蠢。練習1. 請解釋下列詞語中“之”的意思。一字之師()囊中之物()井底之蛙()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是一則八個字的成語,這個成語中含有一組反義詞:前后。你還能寫出帶有“前”“后”兩字的成語嗎?_ _3.讀一讀下面這幾則八字成語,然后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它們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言既出,駟馬難追4.背誦
22、課文。第六課同心協力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注釋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心:思想;協:合。其:代詞。他們的。利:銳利,文中比喻力量大。斷金把金屬折斷,鋒利。譯文兩個人同心協力,他們的(力量)能把(堅硬的)金屬折斷。評析本文選自易經。易經即周易,簡稱易,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本文告訴我們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就像一只只“攔路虎”擋在我們面前。有的困難單憑我們一人之力是很難克服的,這就需要親人、朋友們的幫助。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塊兒使,還有什么戰勝不了的困難呢?練習1. 下面這句話中“其”是什么意思?鳥之將亡其鳴也哀。()2. 讀一讀下面的名言,說說你明白
23、了什么道理。(1) 一手獨拍,雖疾(急速,猛烈)無聲。非子.功名(2) 萬人操(拿著)弓,共射一招(箭把、目標),招無(沒有)不中。呂氏春秋3. 背誦課文。4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聽一聽,唱一唱。課下也可以搜集一些關于團結的小故事,和同學互相講一講。第七課秋月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注釋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頭:碧綠的山的盡頭,可理解為山間至山邊。碧山:碧綠的山。頭:盡頭。空水:天空和溪水。澄鮮:明朗,清澈。一色秋:指天空和溪水都和秋色一樣。紅塵:佛教中把人間稱為紅塵。隔斷紅塵三十里:指溪水離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遠(“三十
24、”也并非實數,只是表明此處遠離人群,寫出其幽靜、幽深。)悠悠:悠閑自在的樣子。譯文清澈的溪水從碧綠的山間流過,天空、溪水與彩色的秋景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里離開人間真是遙遠(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人流,聽不到喧囂),只有溪上白云,山間紅葉悠閑自在地欣賞這無限美好的秋景圖!賞析本詩選自千家詩。本詩作者程穎(1032-1085 ),字伯淳,號明道,人,北宋著名儒家學者。他與其弟程頤同為宋代理學的主要奠基者(世稱“二程”),他們所創建的”天理“學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本詩題為“秋月”,但詩中并未見“月”,而是寫秋月籠罩下的一條小溪。前兩
25、句從“清溪”、“碧山”、“空山”融為“一條秋”,寫出了月的皎潔,溪的清澈,山的幽靜;后兩句借景(白天見到的景)喻情:盡管地僻人遠“三十里”,隔斷世俗紅塵,但天上白云、山間紅葉依然悠閑自得,不僅著意渲染了此處的幽靜自在和一塵不染,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心無芥蒂、光明磊落的情懷。詩中的“清溪”、“碧山”、“白云”、“紅葉”等帶有顏色的詞,描繪出了一幅色彩豐富艷麗的深秋風景畫,真是色彩斑斕、美不勝收。練習1.有感情朗讀課文。2.背誦課文。3.你能根據詩中的意境,畫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深秋風景畫嗎?試試看吧,相信你定會成功!4.為你推薦兩首描寫秋天的詩供賞讀,能選擇一首背下來就更好了!立秋南宋·翰乳鴉
26、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中秋北宋·樸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lai)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衡(qi)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ma)休向眼前生;靈搓(cha)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第八課學問勤中得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注釋螢窗:晉書·車J6傳記載:“晉人車)以囊盛用螢火照書夜讀。”后用“螢窗”形容勤學苦讀;也借指讀書的地方,的書。“萬”是虛數。如:書室。三冬:萬卷書:指許許多多三個冬季,即三年。漢書·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今:現在,當前。足:足夠。空虛:里面沒有什么實在
27、的東西。這里指沒有學問。譯文知識要在勤奮學習中獲得,用囊螢苦學的精神來飽讀詩書。(只要真正勤學苦讀)三年,(就能獲得)當前足夠用的知識,(那樣還有)誰會嘲笑你腹中空虛(沒有學問)呢?評析本文選自神童詩中的“勸學”部分。作者汪沫,字德溫,鄞(yi n)縣人。元符三年(1100)進士,官至觀文殿大學士。幼時聰穎異常,九歲能詩,號稱汪神童。后人以汪沫的部分詩為基礎,再加進其他人的詩,而編成神童詩。全書共有34首詩,都是五言絕句。本文告訴我們“學問勤中得”的道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攀登書山,泛舟學海,原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做到勤奮、刻苦,必然能欣賞到書山峰頂的無限盡光,感
28、受學海波濤的洶涌磅礴。其實,“神童”之所以最后能官至“大學士”,也絕不是因為“天才”所致,而是“螢窗”苦讀“萬卷書”而來。古往今來,多少博學之人的經歷在告訴我們:堅持勤學苦讀,才能獲得一生受用的本領。練習1.“螢窗雪案”是一個成語,仔細讀書,再查閱工具書,里面包含兩個典故。了解一下。2.你知道哪些關于鼓勵大家寫出幾條和同學分享。“勤學”的詩、詞、名言,寫出幾條和同學分享。3.背誦課文。第九課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注釋矜:珍惜,這里指注意。細行:細小的事情。累(lei):傷害,在這里是“影響”的意思。大:表程度深。譯文(如果)不注意小節,最終會影響到最好的品德(的形成)。評析本文選自尚書。尚書,也稱書
29、、書經,儒家經典之一。該書是我國上古歷史文件和追述部分古代事跡的匯編,相傳是由孔子編選而成的。本文意在告訴人們不要忽視生活中一些細小的事情,以免鑄成大錯這一道理。著名的木桶理論認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而小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一些不文明的習性乃至一些有損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事引起的。古往今來,因小節導致失節的事并不鮮見。有個寓言故事就揭示了這樣的道理:一個人因偷拿了鄰居家一根針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時卻定了與一位偷牛賊同樣的罪。小偷很不服氣,問法官:“為什么偷了區區一根針卻判得與偷牛一樣重?”沒等法官回答,偷牛賊搶著說:“我當初就是從拿別人一根針始的&
30、#183;”可見小事不僅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素質與境界,甚至會影響人的一生。“世上無小事,人間無小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日常生活小事著眼,于細微處講品格千萬莫讓小節影響了我們良好品質的形成。練習1.“累”是個多音字,在本文讀_,是_的意思,它還有兩個讀音,你知道是什么嗎?請說一說,并各組一個詞。讀音:_組詞:_讀音:_組詞:_2.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細行”呢?和同學互相交流一下吧。3.讀一讀下面的外國民謠,說一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丟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4.背誦課文。
31、第十課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注釋:少年,文中指小時候。若:好像。習貫:習慣。貫,同慣。這里指經常去做的事情。譯文從小養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樣,經常去做的事情就像自然會做的一樣。評析本文選自漢書。作者班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他奉昭完成其父班彪未著完的書,歷經二十余年撰寫漢書,后因事牽連,死于獄中。未完成的部分由其妹班昭和馬續接著完成。漢書是東漢時期(公元25一公元220 )最重要的歷史著作,由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起自漢高祖邦,止于平帝、王莽,寫了西漢王朝二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習慣成自然”這個成語便出自本文。這是賈誼在對統治者的繼承人-太子的培養教育問題上,向漢文
32、帝的上書。它告誡我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和習慣。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壞的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掉;好的習慣就像是良師益友,在年少時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將受益終生。練習1. 本文中“貫”通_,意思是_.“貫”是通假字。在古漢語中,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稱假借,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象。原本當用的字叫本字,臨時用來替代本字的那個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簡稱借字)。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說(yue) ",通“悅”,是愉快的意思。“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xian) ",通“現“,是出現,顯現的意思。古漢語中的通假字有很多,感興
33、趣的同學可以查找資料,看看你還能知道哪些。2. 說說“習慣成自然”這個成語的意思。_3. 背誦課文。第十一課常勞身健常親小勞則身健。注釋:親自,親力親為,課文中是“親自做”的意思。小:輕微。則:就。譯文經常親自做些輕微勞動或鍛煉就(可使人)身體健康。評析本文選自清朝申涵光的荊園小語。申涵光,字孚孟,號鳧(fu),一號聰山。直隸水年((今屬省)人。清初政治家、詩人。少年時即以詩聞名,與殷岳、蓋合稱“轟(ji)(國都附近的地區)南三才子”。其詩以杜甫為宗,兼采眾家之長。著有聰山集、荊園小語諸書。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一種養生之道,強調了勞動和鍛煉的重要性。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我們堅持做一些力所能與的事情
34、,會有利于我們的健康。反之,懶惰,什么事也不肯做,那就會成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這樣,對人的健康和成長都是十分不利的。練習1.讀下面幾句話,理解“則”的意思。(1)水流則清,滯則污(污,污濁)。()(2)治則強,亂則弱。2.“生命在于運動”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那么背一背下面的兩句話吧。(1)能動能靜,所以長生(2)善養身者,使之(之:指身體)能逸(逸:指安適)能勞。3.背誦課文。第十二課善好施知恩圖報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注釋:樂意。施:給(ji)予。惠:好處。勿:不要受:接納、接受。莫:不要。譯文給予(別人)好處,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別人的)恩惠,切切不可以忘記。評析本文選自朱子家訓。作者
35、為朱用純(1617-1688),字致一,自號柏廬,是清初學者。人。朱子家訓又名朱柏廬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國古代一部家教名作。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用五百字總結了古代治家之道。因其通俗流暢,易于普與,故而三百年來流傳極廣,成為官宦士紳、殷實富戶與書香門第津津樂道、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成為清代與近代家庭教育必讀課本。當然,朱子家訓中也有許多宣揚因果報應、安分守命等封建思想,這是今天的人們讀此文時必須摒棄的。本課告訴我們:幫助別人,并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報答。樂善好施,是每個人應該做到的。給別人帶來了方便和快樂,自己也會快樂,所以,不必將此放在心上。然而,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就一定要
36、記住人家的恩情。古人說: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我們要做有情有義的人,要知恩圖報,絕不能忘恩負義或恩將仇報。練習1.請你先說出下面句子中”受“字的意思,再解釋詞句的意思(可以借助詞典等工具書),最后任選一詞或句子說一句話。(1)受之有愧()(2)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在學習、生活中幫助別人和接受別人幫助的經歷吧。3.背誦課文。第十三課敬人即是敬己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于靠他人。注釋即:就是。靠:依靠、依賴。勝:超過、強過。于:介詞。比。譯文敬重他人,就是敬重自己;依靠自己,比依靠他人更好。評析本文選自圍爐夜話。作者王永彬,清代學者。此書以平實、質樸的語言,
37、積極地闡述做人、處事的道理。多年來被廣為傳誦。與小窗幽記、菜根譚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性”的三本必讀書。本文闡述了尊重他人與尊敬自己、依靠他人與依靠自己的關系,強調了尊重他人、依靠自己的重要性。文中第一個分句之所以說敬他人,即是敬自己,是因為你若總是對他人不尊重,他人自然不會尊重你。同時你也失去了自重。而凡事依賴他人,主動權在他人手中,做與不做,做好做壞你都無法控制。許多事,除非是力所不能與,否則,能自己做的還是盡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克服困難.增長能力;一方面也免得養成依賴別人的壞習慣。我們總要長大,自己去獨立面對生活,所以應記住:“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自己最好。”練習1.寫出下列詞句中
38、“即”的意思。非此即彼()荷花即是蓮花()2.學習和生活中自己獨立做的事說給同學聽出我們班自理自立方面的小標兵。3.試著翻譯下面這句話,并與同學交流句子的意思。愛人者,人恒(heng,長久的意思)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背誦課文。第十四課見己短量人長平生只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注釋量Clibng):本意為用尺、容器或其它作為標準的東西來確定事物的長短、大小、多少或其它性質。本課是“衡量”(即“評定”)的意思,“量人短”的“量”可以理解為“看”或“揭”,“把自量”的“量”可以理解為“查找”或“反省”。平生:文中是平時的意思。短:缺點。何:為什么。譯文(有的人)平時只會揭別人的短處(或只看
39、到別人的缺點),為什么不查找或反省(xng)一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呢?評析本文選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是一種格言諺語的匯集。原名昔時賢文,亦稱古今賢文,或簡稱增廣。此書查不到何人編輯,始于何時。相傳由明代中葉一位儒生編主后經明末清初人士增補而成。自清后期以來,在我國間廣為流傳,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其容有的自文獻、書籍中的名句,有的則選用民間俗語,其句精辟、瑯瑯上口,通俗易懂。增廣賢文大多講的是為人處事之道,宣揚作者的人生哲學,許多容今天讀來也有其積極的意義。當然,文中也有消極的、不合適宜的容,我們在閱讀此文時,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氣之罷了。本文選擇了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指出了有些人只看
40、別人缺點這個問題,提出了要經常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這一觀點。而看人短處,不看自身不足是古人乃至今天的小學生、成年人常常出現又不容忽視的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每一個人的注意。我們不應只看人短,不看己短,要多做自我批評;更不能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如果我們能夠常“見己短”,常“量人長”,我們便會不斷地健康成長。練習1.解釋“何”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1)早知如此,何必當初?()(2)區區流言,吾何懼之?()2釋“量”在下列詞語中的意思。(1)量體裁衣()(2)量入為出()3.與同學們交流一下學此文的心得體會,要盡可能查找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若能有改正計劃則更好了。4.背誦課文。5.你能抽時間讀一讀增廣賢
41、文的原文嗎?第十五課言與之言子日:“言未與之而言謂之躁。”注釋言之與言:話到該說的時候才說。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在論語中出現“子曰”,專指孔子所說。未:不曾;(還)沒有。與:到,至。之:代詞,他。而:就。謂:叫做。之:代詞,可譯為“它”、“他”、“她”等,此處指“言未與之而言”的這種行為。譯文孔子說:不到該說話的時候就說了,這種行為叫作急躁。賞析文中的句子節選自論語。論語是孔子與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經典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春秋后期魯國(今曲阜)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創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本文是孔子告誡學生與人相處時要注
42、意的一個問題:還沒到自己該說話的時候,就出來發表意見,這叫毛毛躁躁,這是一種不懂規矩,沒有禮節的表現,到我們應該說話時則說,不到我們說話時,不應插話、搶話,同時,說話前應“三思而后行”。那么,讓我們首先學會傾聽吧,聽人把話說完再發表意見,這樣,我們會說的更全面,更深刻。其次,也不會影響其他人的傾聽,讓人感覺你很有禮貌,何樂而不為?練習1.熱讀下列句子,并解釋帶點詞語的意思。(l)言與之而不言之隱(隱瞞)。()(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有過“言未與之而言”的現象,這種“躁”應如何改進?請你和老師、同學交流一下吧3.背誦課文第十六課沒齒難忘哀哀父母,生我動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注釋沒(mo)齒難忘:一輩子也忘不了.沒齒:終身。沒:盡,終。哀哀:悲哀,悲傷。原指古時在暴政下人民終年在外服勞役,對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感到悲哀。劬(qu):勞苦。瘁(cui):過度勞累。譯文(我)哀傷啊,我的父母(離我而去了),(他們)為生養我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育經紀人資格考試中的創新思維 試題及答案
- 《現代信息檢索技巧》課件
- 2024年模具設計師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 《市場營銷案例解析》課件
- 裁判員如何評估比賽執行效果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裁判員考試難易分析試題及答案
- 有效溝通 2024年籃球裁判員試題及答案
- 足球裁判員在賽后復盤中的討論要點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水域情況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與眾不同的體育經紀人試題及答案
- 山東省山東名校考試聯盟2025年高三4月高考模擬考試英語試卷+答案
-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 軟件設計說明書
- 國家開放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藥品網絡交易服務三方平臺質量管理體系文件-B2B平臺(完整版)
- 【MOOC】跨文化交際-蘇州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19G522-1鋼筋桁架混凝土樓板圖集
- 九宮數獨200題(附答案全)
- CJJ 82-2012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服裝導購工作合同范本
- 架線弧垂計算表(應力弧垂插值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