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_第1頁
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_第2頁
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_第3頁
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_第4頁
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L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標準SL 360-2006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station20070202發布20070502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關于批準發布水利行業標準的公告2007年第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批準以下12項標準為水利行業標準 現予以公布。二00七年二月二日序號 標準名稱 標準編號 替代標準號 發布日期 實施日期1沙棘原果汁 SI,353-2006 2007020220070502水質初級生產力2鍘定“黑白

2、瓶”SL 3542005 2007 0202200705 02測定法 水質糞大腸菌群的3測定多管 SL 355-2006200702 02 20070502發酵法水泵模型及裝置模型4SL 140一2006 SLl4097 200702022007 0502驗收試驗規程小型水電站建設項目5SL 356-20062007020220070502建議書編制規程農村水電站可行性6sL 3572006 2007 0202 200705 02研究報告編制規程農村水電站施工7SL 358-2006200702022007 0502環境保護導則永剝水電工程環境8保護概估算編制 SL 359-20062007,

3、02 02 20070502規程地下水監測站建設9SL 360-20052007 0202 20070502技術規范大壩觀測儀器10SL 361-20062007 020220070502位移計大壩觀測儀器11SL 362-2006 2007 0202 200705 02測斜儀大壩觀測儀器1 2SL 36320062_()07 0202 20070502錨桿測力計前 言根據水利部2003年標準制修訂計劃,按水利技術標準編 寫規定(SL l一2002)的規定,制定本標準。本標準共6章11節71條和4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監測站建設的一般技術要求;監測井結構設計及施工;井口裝置、站房設計與施工

4、及水準標石埋設; 一一自動監測系統設計、設備安裝與調試;監測站工程驗收。本標準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本標準主持機構:水利部水文局 本標準解釋單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標準主編單位: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參編單位:吉林省水文水資源局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工作辦公室 黑龍江省水文局本標準出版、發行單位: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英愛文劉漢松李硯閣姜衍祥張平黃菊楊建青楊桂蓮徐蕾李薇 本標準審查會議技術負責人:楊景斌 本標準體例格式審查人:竇以松目次1總則2 術語 03 監測井結構設計與施工031一般規定···· 032監鋇4井結構設計

5、3; 033監測井施工4井口裝置、站房設計與施工及水準標石埋設·41井口裝置設計與施工·42站房設計與施工·· -43水準標石埋設· ···5 自動監測系統設計、設備安裝與調試·5 l一般規定·· ··52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設計·53自動存儲子系統設計····54自動傳輸與接收子系統設計··· ·55 自動監測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6監測站工程驗收 · 附錄

6、A監測井結構設計圖繪制要求·· -· 附錄B監測井施工任務書編寫要求···· 附錄C監測井工程報告書編寫要求· m¨M¨""鵝珀珀¨加齟船孔孫 附錄D井口裝置、站房及埋設水準標石工程報告書編寫要求 ·· · · 標準用詞說明·條文說明 ·· ·· 髂約札1總則L o1為統一地下水監測站建設的技術要求,制定本標準。102地下水監測站建設內容應包括:監測井、井口裝置、站 房和水準標

7、石的設計與施工以及自動監測系統的設計和設備安裝 與調試。1o3本標準適用于水利行業地下水監測站設計、施工及工程 驗收。1o4地下水監測站建設,應在取得符合供水水文地質勘察 規范(GB 50027-2001)規定的勘探階段水文地質資料,并在 完成了符合地下水監測規范(sL 183-2005)規定的站網規 劃與布設和信息系統建設規劃的基礎上進行。l-O5地下水監測站站址的確定,應同時滿足下列要求:l符合地下水監測站站網規劃與布設和信息系統建設規劃 的相關規定。2站址的地形地貌、交通、通信等條件應便于施工、監測、 信息傳輸和監測站的維護、管理。3站址附近的天然水體和水利工程設施不應影響監測精度。1O

8、6地下水監測站建設中所使用的材料和相關設備,應符合 國家現行有關標準,或具有檢定部門檢測合格的產品。1O7監測井、井口裝置、站房、水準標石及自動監測系統設 計、施工的經費預算可按照現行價格標準另行編制。108地下水監測站建設的施工單位,應具有乙級或乙級以上 資質證書。109地下水監測站通過正式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1010下列標準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 條款:焊接鋼管(GB 30921982)】連續鑄鐵管(GBT 3244一1987)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 1289791)水文地質術語(GBT 141571993)綜合水文地質圖圖例及色標(GBT 14538-1993)

9、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 50027-2001)水文基本術語和符號標準(GBT 500951998)供水管井技術規范(GB 50296-99)水文普通測量規范(SL 581993)水文自動測報系統技術規范(SL 612003)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井管(SLT 1541995)地下水監測規范(SL 183-2005)水環境監測規范(SL 219-1998)機井技術規范(SL 256 2000)101l地下水監測站的設計、施工及工程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 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22術語201本標準采用GBT 14157-1993、GBT 50095-1998和GB 5029699術語。2

10、02本標準采用下列術語: l地下水監測站groundwater monitoring station 為獲取地下水水位、開采量、泉流量、水質、水溫等監測數據而設置的監測設施,包括:監測井、井口裝置、站房、基本水 準點和校核水準點水準標石以及自動監測系統。2地下水監測井well for groundwater monitoring為獲取地下水水位、開采量、水質、水溫等監測數據而設置 的水井,分專用地下水監測井和非專用地下水監測井兩類。3專用地下水監測并special well for groundwater monitoring專門用于地下水監測的水井。4成井工藝well completion

11、technology探井、采集巖土樣、換漿、破壁、安裝井管、填充礫料、封 閉和止水以及洗井、測量地下水靜水位、抽水試驗、采集水樣等 工序的總稱。5無巖芯鉆進core|ess drilling不采集巖土樣的鉆進。6終井well completion鉆井施工達到了設計目的,滿足了井深、井徑和采集巖土樣 要求,終止鉆進。7過濾器screen assembly位于監測目標含水層(組)所在井段,起濾水、阻砂和護壁 作用的裝置,由過濾管、纏絲和在環狀間隙填充的礫料構成。s環狀聞隙loop interstice3位于過濾管外壁與井壁之間的空間。9濾料gravel pack 充填在環狀間隙中有一定規格和質量要

12、求的顆粒狀砂礫。 lO井斜well deflection 井身實際軸線與垂直線之間的水平位移。11封閉seals在井壁管或沉淀管外圍充填止水材料,阻止水體滲流的 工藝。43監測井結構設計與施工31一般規定311新建、改建或擴建的地下水監測井應逐一進行監測井結 構設計,編寫并下達監測井施工任務書。監測井結構設計圖繪制 要求見附錄A,監測井施工任務書編寫要求見附錄B。312施工單位,應按“監測井施工任務書”的要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保證成井質量,預防發生不良事故。313新建、改建或擴建的國家級地下水水位監測站和省級行 政區重點地下水水位監測站的監測井應進行抽水試驗。32監測并結構設計321監測井結

13、構設計,應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基礎上進行:1確定了地下水監測井的類別和監測項目。2探明了地下水監測目標含水層(組)的厚度、巖性特征、 埋藏條件和地下水水質的腐蝕性能。其中,地下水水質的腐蝕性 能應明確有無腐蝕性以及對何種材料具有輕微腐蝕性、中等腐蝕 性或強腐蝕性。3掌握了地下水監測井監測目標含水層(組)的多年最低 地下水水位。322監測井結構設計的內容應包括:1井深、開口井徑、終止井徑、井段數量及變徑位置。2巖土樣采集設計。3井壁管、過濾管、沉淀管的內徑、外徑、長度、管壁厚 度、安裝深度及管材的選用。4過濾器設計。5封閉和止水設計。323監測井深度應同時符合下列規定:51地下水監測目標含水層(

14、組)為潛水,當其厚度不大于30m時,應鑿穿整個含水層(組);大于30m時,應鑿至多年最 低水位以下10m。2地下水監測目標含水層(組)為承壓水,當其厚度不大 于10m時,應鑿穿整個含水層(組);大于10m時,應鑿至該含 水層(組)頂板以下不小于10m。324監測井開口井徑應滿足下列要求:1采用骨架過濾器或纏絲過濾器,且井管管材采用鋼管、 鑄鐵管或塑料管時,監測井開口井徑宜為100200mm。2采用骨架過濾器或纏絲過濾器,且井管管材采用混凝土 管或鋼筋混凝土管時,監測井開口井徑宜為300400mm。3采用填礫過濾器時,可按式(324)設計監測井開口 井徑:Dd+2b(324)式中D監測井開口井徑

15、,mmd井管外徑,mm;6濾料厚度,mm,含水層巖性為細砂、粉細砂時取 值不宜小于150mm,含水層為其他巖性時取值不 宜小于75mm。325井管管材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1根據監測井井深和監測目標含水層(組)地下水水質的 腐蝕性能,按照表325選擇井管管材類型。表325各種類型井管管材的適用條件鋼筋井管管材類型鋼管 鑄鐵管混凝土管塑料管 混凝土管地下水水質的徽弱 中等適用 無腐蝕性 強腐蝕性 強腐蝕性腐蝕性能 腐蝕性 腐蝕性條件井深(m)>200 <200 <150 <lOO <1002采用的塑料管應平直(無彎曲)、內壁平滑完整,并具有6足夠的抗拉和抗擠壓強度。3

16、采用的混凝土管或鋼筋混凝土管應符合SLT 1541995 的相關規定。4采用的鑄鐵管應符合GBT 32441987的相關規定。5采用的鋼管應符合GB 3092 1982的相關規定。326沉淀管應安裝在監測井的底部,長度不宜小于3m。327過濾管長度應同時符合下列規定:1監測井鑿穿的地下水監測目標含水層宜全部安裝過濾管。2潛水監測井的過濾管底部的深度應低于多年最低地下水 水位以下7m。328井壁管應高出監測井附近地面0305m。329過濾器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地下水監測目標含水層(組)的地下水類型為基巖裂隙 水或巖溶水時,宜采用骨架過濾器或纏絲過濾器。2地下水監測目標含水層(組)的地下水類型為

17、松散巖層 孔隙水,當過濾管所處位置的含水層巖性為中粗砂、礫石、卵石 時,宜采用骨架過濾器或纏絲過濾器;當過濾管所處位置的含水 層巖性為細砂、粉細砂時,宜采用填礫過濾器。3應根據井管管材類型按照表329確定濾水管的開孔率。衰329各種類型井蕾蕾材的開孔率井管管材類型l 鋼管 l鑄鐵管I 鋼筋混凝土管l混凝土管l塑料管 開孔率()l2530 l2025I515 l5101510注:開孔率為井管開孔面積與相應的井管表面積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4開孔方式為圓孔且呈梅花形排列時,孔徑和孔間距應分 別按式(3291)和式(3292)計算。式(3291)括 號內的取值范圍,當井管管材為鋼管時取大值,當井管管材

18、為塑 料管或混凝土管時取小值,當井管管材為鋼筋混凝土管或鑄鐵管 時取中間值;式(3292)括號內的取值范圍,當井管管材為7鋼管時取小值,當井管管材為塑料管或混凝土管取大值,當井管 管材為鋼筋混凝土管或鑄鐵管時取中間值。do(34)d5。(3291)L。(1214)d。 (3292)式中d。圓孔直徑,mm; Lo圓孔孔間距,mm; d;。過濾管所在位置含水層巖土樣篩分重量累計為50時的最大顆粒直徑,mm。5開孔方式為條孔且呈交錯帶狀排列時,條孔的寬度、長度 和間距應分別按式(3293)、式(3294)和式(3295)計算。式(3293)和式(3294)括號內的取值范圍, 當井管管材為鋼管時取大值

19、,當井管管材為塑料管或混凝土管時 取小值,當井管管材為鋼筋混凝土管或鑄鐵管時取中間值;式 (3295)括號內的取值范圍,當井管管材為鋼管時取小值, 當井管管材為塑料管或混凝土管時取大值,當井管管材為鋼筋混 凝土管或鑄鐵管時取中間值。b。一(1520)d50 (3293) L一(1220)d。(3294) d。一(4510)d。 (3295)式中b。條孔寬度,mm; L條孔長度,mm; a。條孔間距,mm;d;。的意義同式(3291)。6過濾管所在位置的含水層為均勻砂質巖土時,纏絲過濾 器的纏絲間距應按式(3296)計算。式(3296)括號內 的取值范圍,當井管管材為鋼管時取大值,當井管管材為塑

20、料管 或混凝土管時取小值,當井管管材為鋼筋混凝土管或鑄鐵管時取 中間值。b。一(1016)d。(3296)式中b。纏絲間距,mm;8d。的意義同式(3291)。7過濾管所在位置的含水層為非均勻砂質巖土時,纏絲過濾器的纏絲間距應按式(3297)計算。60d30d40 (329一?)式中d d。過濾管所在位置含水層巖土樣篩分重量累計30、40時的最大顆粒直徑,mnl,d。 d。o的取值范圍,當井管管材為鋼管時取較大 值,當井管管材為塑料管或混凝土管時取較 小值,當并管管材為鋼筋混凝土管或鑄鐵管 時取中間值;b。的意義同式(3296)。8填礫過濾器的濾料應選用磨圓度良好的砂和砂礫石,濾 料應自濾水管

21、低端以下不小于lm處充填至濾水管頂端以上不小 于3m處。9過濾管所在位置含水層巖土的顆粒級配系數應按式(3298)計算。境一ddlo (3298) 式中 】72顆粒級配系數(無因次); d曲、d。過濾管所在位置含水層巖土樣篩分重量累計60、10時的最大顆粒直徑,mrD。10當過濾管所在位置含水層巖土的顆粒級配系數分別為 驍<3、噎一3和準>3時,應分別按式(3z99)、式(32910)和式(32911)確定濾料的粒徑。D50一1=8d50 (3299) D5¨z=9d50 (32910) D5p310ds。 (32911>式中 D5。一1瓏<3時濾料的粒徑,m

22、m; D5。一21723時濾料的粒徑,mm;D50 3瑯>3時濾料的粒徑,mm;d。的意義同式(3291)。91l濾料數量應按式(32912)計算。V一0785(D;一D:)L口式中V濾料數量,m3, D。填礫井段的井徑,m; D。過濾管外徑,m; L填礫井段的長度,m;口超徑系數(無因次),口一1215。3210充填濾料頂端至井口井段和充填濾料下端至井底井段的 環狀間隙,應進行封閉和止水,封閉和止水的材料宜選用粒徑為2030mm的半干狀黏土球,并應按式(32913)計算封閉 和止水材料的數量。V10785(D乙1一D1)Ll口 (32913)式中v,封閉和止水材料數量,m3; D。封閉

23、和止水井段的井徑,m; D。,封閉和止水井段井壁管的外徑,m;L。封閉和止水井段的長度,m;口的意義同式(32912)。3211巖土樣采集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國家級水位監測站的監測井,應全部進行全井巖土樣采集。2省級行政區重點水位監測站的監測井,宜進行全井巖土 樣采集。33監測井施工331監測井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規定:1 由監測井結構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共同進行現場踏勘, 了解施工條件,查明排水管道、煤氣管道、光(電)纜等地下管 線和高壓電線、電話線、高層樓房等地面建筑物的分布狀況,確 定監測井井位,保證監測井井孔中心與地下管線和地面建筑物具】0有足夠的安全距離。2平整施工場地,并做

24、到路通、水通、電通(或備好機械 動力設備)。3根據監測井結構設計圖和監測井施工任務書的要求,選擇適宜的鉆機及相關的設備,備足所需管材、濾料、封閉和止水 材料及其他耗材,備足采集巖土樣、測量井深的相關設備,并運 抵現場。4鉆機及附屬配套設備的安裝,應符合鉆機說明書的要求。 做到基礎堅實、安裝平穩、布局合理、便于操作。5在井口設置護口管。采用泥漿護壁鉆進時,應在井口附 近設置可滿足儲漿要求的泥漿槽和可滿足沉砂要求的沉砂池。6做好施工人員的責任分工。332監測井成井工藝流程應依次包括:1鉆進、巖土樣采集和地層巖性鑒別,其中,鉆進含護壁和沖洗介質。2井管安裝。3填礫、封閉和止水。4洗井。5抽水試驗。3

25、33鉆進應符合下列規定:1松散巖層鉆進過程中,當遇到漂石、塊石等造成鉆進困 難時,可改用沖擊鉆進或采取并內爆破措施。爆破設計應保證附 近的地下管線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2井身應圓正、垂直。其中,井身直徑不得小于設計井徑; 每lOOm井段的頂角偏斜遞增速度不應超過1。3根據地層巖性、錯進方法及施工用水情況,確定適宜的護壁方法。當采用泥漿護壁鉆進時,泥漿密度宜為1112, 遇到高壓含水層或流沙層等易坍塌地層時,泥漿密度可酌情加 大;中砂、粗砂、卵礫石地層的泥漿黏度宜為1822s,細砂、 粉細砂地層的泥漿黏度宜為1618s;停鉆期間,應將鉆具提】出,并定時攪動井內泥漿;泥漿漏失時,應隨時補充。4在保證

26、井壁穩定、減少對含水層滲透性影響和提高鉆進 效率的前提下,應根據地層巖性、鉆進方法和施工條件,選擇適 宜的沖洗介質。5在鉆進過程中,應定時測量沖洗介質的各項性能指標, 并保證沖洗介質的各項性能指標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334巖土樣采集應符合下列規定:1每鉆進23m,宜采集巖土樣1個。松散層每個巖土樣 采集量應不少于lkg,基巖巖芯采取率應不低于50。2保證探井揭露的各巖土層,應至少采集1個巖土樣。3應記錄各巖土樣的采集深度,進行編號,并現場填寫 “巖土樣采集單”。巖土樣采集單式樣見表334。裹334巖土樣采集單(式樣巖土樣編號采樣置 kg監測井編號巖土樣采集深度監測井位置采樣日期 年月 日時采樣

27、人姓名4巖土樣應密封、妥善保存,并篩分定名和進行土工試驗。335地層巖性鑒別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鉆進中,應現場鑒別監測井揭露的各巖土層的巖性名 稱,并記錄相應深度。2當有采集巖土樣要求時,應根據采集的巖土樣,鑒別各 巖土層的巖性名稱、深度;當采用無巖芯鉆進,且具有水文物探 井資料時,應根據水文物探井資料和鉆進中返出的巖土粉屑綜合 分析鑒別各巖土層的巖性名稱、深度;當采用無巖芯鉆進,且沒 有水文物探井資料時,應根據鉆進中返出的巖土粉屑鑒別各巖土 層的巖性名稱、深度。3松散層巖土的名稱,應符合表335的規定。12囊335橙散層巖土的名稱類別 名稱說明圓形及亞圓形為主,粒徑大于200mm的顆粒超過全

28、重漂石的50塊石 棱角形為主,粒徑大于200m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碎石 卵石 圓形及亞圓形為主,粒徑大于20ra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土類碎石 棱角形為主,粒徑大于20m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蹦圓礫 圓形及亞圓形為主,粒徑大于2ra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 角礫 棱角形為主,粒徑大于2m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礫砂 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占過全重的25“50粗砂 粒徑大于05ra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砂土中砂 粒徑大于025ra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50類細砂 粒徑大于0075ram的顆粒超過全重的85粉砂 粒徑大于0075ram的顆粒不超過全重的50 粉土 塑性指數b10黏性粉質黏土 塑性指數bl

29、o17土類黏土 塑性指數IP>17注:定名時應根據粒徑分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確定。336井管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井管安裝前,應完成下列準備工作:1)探井。2)根據鉆進中取得的地層巖性鑒別資料,核定監測井結 構設計中井壁管、過濾管、沉淀管的長度和下置位置, 并進行配管。3)采用泥漿護壁鉆進的監測井,應適當稀釋泥漿、破壁 和清除井底的稠泥漿。4)檢查井管質量,確保每節井管均符合質量要求。2應根據管材強度、下置深度和起重設備安全負荷的大小, 選擇適宜的下管方法。當井管的自重或浮重小于井管的允許抗拉】3力和起重設備的安全負荷時。可采用提吊下管法;當井管的自重 或浮重超過井管的允許抗拉力或起

30、重設備的安全負荷時,宜采用 托盤下管法或浮板下管法當監測井的結構復雜或下臥深度較大 時,宜采用多級下管法。3采用填礫過濾器的監測井,下管前應在井口設置找中器。4安裝井管時,井管應直立于井口中心,井管的上端口應 保持水平;相鄰兩節井管的結合應緊密和保持豎直;處于監測井 下端的沉淀管應封底;井管的偏斜度應符合333條2款的規 定;過濾管安裝深度的偏差應為土300mm。337下置填礫過濾器的監測井,井管安裝后應及時進行填礫。填礫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用泥漿護壁鉆進的監測井,井內泥漿應進行稀釋。2濾料的質量應符合3z9條8款和10款的相關要求,濾 料的數量應符合329條11款的要求。3填礫時,濾料應沿井

31、壁四周均勻連續填人,始終保持井 管穩定;應隨時記錄已填入濾料的數量和測量濾料充填深度,當 發現填入濾料的數量與根據測量的濾料充填深度計算的濾料數量 有較大差別時,應及時找出原因并采取穩妥措施進行排除。338封閉和止水應符合下列規定:1充填濾料下端以下井段的封閉和止水,應在填礫之前進 行;充填濾料頂端以上井段的封閉和止水,應在填礫之后進行。2封閉和止水的材料宜選用優質黏土做成的黏土球,黏土 球的粒徑宜為2030mm,并在半干的硬塑或可塑狀態下緩慢、 連續填人。封閉和止水材料的數量應符合3210條的要求。3封閉和止水后,應檢驗封閉和止水的效果,當未達到要求時,應重新進行封閉和止水。4地面井口管外圍

32、,宜采用水泥進行封閉。339洗井應符合下列規定:1封閉和止水后,應及時進行洗井。2宜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洗井方法聯合進行洗井。】43應根據含水層巖性特征、監測井結構和井管強度等因素, 選擇適宜的洗井方法。當松散巖層監測井的井管強度允許時,宜 采用活塞與空氣壓縮機聯合洗井;采用泥漿護壁鉆進且監測井井 壁泥皮不易排除時,宜采用化學洗井;碳酸鹽巖類監測井,宜采 用液態二氧化碳配合六價偏磷酸鈉或鹽酸聯合洗井;碎屑巖、巖 漿巖類監測井,宜采用活塞或空氣壓縮機與液態二氧化碳等方法 聯合洗井。4洗井效果應同時滿足下列要求:1)連續兩次單位出水量之差小于其中任何一次單位出水 量的10。2)洗井出水的含砂量的體積

33、比小于120000。3)洗井后進行透水靈敏度試驗,試驗結果滿足SL 1832005第351條第5款的規定。33ID抽水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采用單孔穩定流抽水試驗。2抽水試驗前,應設置井口固定點標志并測量監測井內靜 水位。3抽水試驗的水位降深次數、每次水位降深值、穩定標準、 穩定延續時間以及同步監測動水位和出水量等要求,應按照GB50027-2001第6章的相關規定執行。4抽水試驗后,應分別按照GB 50027-2001第82節和 第84節的相關規定,計算含水層的滲透系數和該監測井的影響 半徑。3311監測井竣工后,應編寫地下水監測井工程報告書,內容 包括文字說明、監測井平面位置示意圖、監測

34、井綜合柱狀圖,以 及巖土樣篩分和土工試驗成果資料。監測井工程報告書編寫要求 見附錄C。154井口裝置、站房設計與施工 及水準標石埋設41井口裝置設計與施工411各類地下水監測站的監測井,均應設置井口裝置。412井口裝置應包括井臺和標志牌。水位、水溫監測井還應 包括井口固定點標志。專用地下水監測井井臺的井口應加設井蓋 裝置。413井臺的設計與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1井臺應高出附近地面o3o5m。2井臺的平面尺寸不應小于監測井的開口井徑。3井臺的井口口徑應同時滿足下列要求:1)便于進行地下水監測。2)不影響監測井的其他用途。4井臺宣采用混凝土澆筑,應堅固。414標志牌應設置在井臺或站房的外側。在標志

35、牌上應注明 監測井的名稱、編號、監測項目、所屬單位名稱、設置日期和保 護級別。415 井口固定標志應設置在井口內側、距井臺頂面50OOmm處。井口固定點標志應為永久性標志,應清晰、不易 脫落。42站房設計與施工421采用自動監測的監測站以及國家級水位基本監測站和省 級行政區重點水位基本監測站均應建設站房。普通水位基本監測 站和水溫基本監測站宜建設站房。422站房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 站房的建筑面積不應小于4m2,站房內凈高不應小】6于2m。2宜采用磚石混凝土結構,并具有堅固、通風、防水、防 潮、防凍保溫、抗震等功能,應設置防盜門、窗和防雷擊裝置, 應配置照明設備。3采用自動監測的監測站站房

36、應滿足自動監測系統設計的 要求。4應繪制站房設計圖,編寫施工材料說明書。423應按照站房設計圖和施工材料說明書進行施工。43水準標石埋設431應在每個水位基本監測站的監測井附近,埋設1個校核 水準點的水準標石;每10個水位基本監測站范圍內應至少具有1個基本水準點。432應根據地質條件、巖土狀況、凍土深度和堅固建筑物的 分布,按照GB 1289791第52節的相關規定,選擇確定適宜 的水準標石類型、埋設標石類型和確定標石的埋設規格及材料用 量、水準標石的安置和造埋方法以及水準標石的外部整飾。433應編寫井口裝置、站房及埋設水準標石工程報告書,報 告書的編寫要求見附錄D。175 自動監測系統設計、

37、設備安裝與調試51一般規定511 國家級水位基本監測站應采用自動監測,省級行政區重 點水位基本監測站宜采用自動監測。采用自動監測的監測站,應 作為自動監測系統設計的對象。512自動監測系統應包括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自動存儲 子系統及自動傳輸與接收子系統。513 自動監測系統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1中心站和分中心站。2 自動監測與采集、固態存儲、通信和終端接收機等主要 設備。3電源、電纜、避雷裝置等輔助設備。514 中心站和分中心站的設計與施工應按照SL 1832005第6章的相關規定執行。515自動監測系統設計、設備安裝與調試,除應符合本標準 的規定外,還應符合SL 612003的相關要求。5

38、16應編寫自動監測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工程報告書,報告 書應包括下列內容:1施工單位名稱,展示施工資質證書,設備的安裝與調試 工程起訖時間。2 自動監測系統平面結構圖,在該圖中標示各自動監測站 的平面分布及編號,以及中心站、分中心站的位置及名稱。3描述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自動存儲子系統及自動傳 輸與接收子系統主要設備和輔助設備的選擇和采用情況。4遙測終端機和固態存儲器的防潮、防塵、防水和防寒保 溫措施。5 自動監測站站房避雷針的接地電阻值,室外傳輸電纜防】8雷擊措施。6 自動監測系統安裝工程完成后,對全部設備進行校驗和 調試的工作情況和結果以及與常規監測方法進行同步對比測試的 起訖時間和結果。

39、52 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設計52。1 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用于地下水水位數據的監測和采集。522 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選擇適宜的傳感器和遙測終端機等主要設備,水位監瀏 誤差應為士2cm。2采用壓力式水位傳感器時,應根據多年最低地下水水位 確定適宜的放置深度。3應選擇確保電壓波動不超過額定電壓的士20和連續工作時間不少于3個月的電源。4應制定保溫、防凍和除濕措菔,使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 在溫度為一1045、相對濕度小于95的溫濕條件下正常運行。5應制定確保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的平均無故障時間不少于10000h的措施。s3自動存儲子系統設計531自動存儲子系統用于在遙測終端

40、機的控制下,將監測與 采集的地下水水位數據存儲到固態存儲器中。532 自動存儲子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一1選用的存儲介質應滿足固態存儲器的容量在最高監測頻 次下連續存儲1個站年以上。2埴制定確保自動存儲子系統的平均無故障對闖不少于20000h的措施。54 自動傳輸與接收子系統設計541自動傳輸與接收子系統用于將自動存儲子系統的固態存】9儲器中的地下水水位數據傳輸到分中心站或中心站的終端接收機。542 自動傳輸與接收子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優先選用有線、無線公網或現有的水利專網進行自動 傳輸與接收子系統設計。2當采用專線網有線傳輸方式設計自動傳輸與接收子系統 時,應滿足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41、。3 當采用無線傳輸方式進行自動傳輸與接收子系統設計時, 可選用短波信道、超短波信道、GSM、GPRS、CDMA或衛星 信道。543應在20rain內完成將監測站的地下水水位數據從采集到 存儲、從存儲到傳輸至分中心站或中心站的終端接收機。55 自動監測系統設備安裝與調試551 自動監測系統各種設備安裝應同時符合下列規定:1 自動監測與采集子系統的遙測終端機和自動存儲子系統 的固態存儲器,應具有防潮、防塵、防水和防寒保溫措施。2監測站站房應安裝接地電阻小于10fl的避雷針。3當采用交流電電源時,應在電源輸入端設置浪涌吸收器、隔斷變壓器或其他防雷擊裝置。4室外傳輸電纜應加裝保護設備,預防信號線引導

42、雷擊。552 自動監測系統安裝完成后應對全部設備進行系統的校 驗和調試,確保設備性能完好和測量精度滿足設計要求。553應與常規監測方法進行不少于6個月的同步對比測試。6監測站工程驗收6o1監測站工程驗收應符合下列規定:1對監測井工程、井口裝置工程、站房工程、埋設水準標 石工程和自動監測系統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工程,應分別進行驗 收,并逐一提出工程驗收報告。2驗收前,施工方應提交分別符合附錄c、附錄D要求的工程報告書。3驗收工作應包括對工程報告書審查和現場工程質量測定 兩部分。4工程驗收報告應包括如下內容:1)對施工方提交的工程報告書的審查意見。2)現場工程質量測定結果。3)驗收的結論性意見,并附施

43、工方提交的工程報告書。6o2監測井工程現場測定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滿足監測井結構設計圖和監側井施工任務書所規定的各項要求。2監測井附近的天然水體和水利工程設施應不影響監測 精度。3井深應滿足監測的要求,井內沉淀物的高度應小于井深 的5,井斜應符合333條2款的規定。4監測井的透水靈敏度試驗結果應符合SL 183 2005第351條第5款的規定。5封閉和止水效果應良好。603井口裝置工程現場測定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1井臺的高度、平面尺寸大小、井口口徑和堅固性應符合413條的相關規定。2標志牌的設置應符合414條的規定。2】3井口固定點的設置應符合415條的規定。604站房工程現場測定結果應符

44、合下列規定:1站房的面積、高度,以及堅固、通風、防水、防潮、防 凍保溫、抗震等功能,應符合422條的規定。2應具有堅固的防盜門、窗,應具有性能良好的防雷擊裝 置和照明設備。605埋設的校核水準標石和基本水準標石的位置、堅固程度 和外形整飾,應符合GB 1289791第52節的相關規定。606自動監測系統安裝與調試工程現場測定結果應符合下列 規定:1應現場對自動監測系統各主要設備校驗一次,校驗結果 證明設備完好,且滿足測量速度和精度的要求。2遙測終端機和固態存儲器的防潮、防塵、防水和防寒保 溫效果應良好。3室外傳輸電纜應加裝保護設備,且應具有預防信號線引 導雷擊的功能。22附錄A監測井結構設計圖

45、繪制要求A01井深,井壁管、過濾管、沉淀管的長度,充填濾料井 段、封閉和止水井段的長度,應以m為單位;開口井徑、終孔 井徑,井壁管、過濾管、沉淀管的內徑、外徑,井管管壁厚度, 環狀間隙的寬度,應以mm為單位。 A02監測井結構設計的比例尺應符合下列規定:1 當設計井深不大于100m時,比例尺不宜小于1:250; 當設計井深大于100m且不大于200m時,比例尺不宜小于1:500;當設計井深大于200m時,比例尺不宜小于1:1000。2當設計開口井徑不大于200ram時,比例尺不宜小于1:5; 當設計開口井徑大于200mm且不大于500ram時,比例尺不宜小于1:10;當設計開口井徑大于500r

46、am時,比例尺不宜小于1:20。 A03在監測井結構設計圖中,應采用阿拉伯數碼,標示出下 列結構單元的尺寸:1井深,各變徑處至井底的深度。2井壁管、過濾管、沉淀管的長度,地面以上井管的長度。3充填濾料井段的長度,封閉和止水井段的長度。4開口井徑、終孔井徑,井壁管、過濾管、沉淀管的內徑、 外徑及井管管壁厚度,環形間隙的厚度。 A04在監測井結構設計圖中,應標示出各結構單元的名稱和 在環狀間隙充填的濾料名稱及封閉和止水材料名稱。 A05應附圖簽。圖簽式樣見表A05。表A05監測井結構設計圈圈簽(式樣l監淵井名稱l位置l編號制圖l繪圖日期 年月日審核23附錄B監測井施工任務書編寫要求B01監測井施工

47、任務書應包括下列內容:1監測井的名稱、編號和位置。2施工前準備工作要求;施工的時限。3監測井的結構,附監測井結構設計圖。4井壁管、過濾管和沉淀管管材類型、規格、數量和質量要求,以及井管安裝要求。5過濾管的開孔方式和開孔率。6采用纏絲過濾器時,應確定纏絲問距。7采用填礫過濾器時,應確定充填濾料的井段位置以及濾 料質量和數量。8確定封閉和止水的井段位置,封閉和止水材料的質量、數量。以及封閉和止水效果檢查的要求。9鉆進中,巖性鑒別和巖土樣采集的要求以及井身硬角 偏斜、護壁方法和沖洗介質選擇的要求。10洗井及洗井效果的要求。 B02施工前準備工作,應符合331條的要求。 B03井壁管、過濾管和沉淀管管

48、材類型、規格、數量和質量 以及并管安裝的要求。應分別符合3253z8條的規定, Bo4過濾管的開孔率和開孔方式,應分別符合329條3款 和5款的規定。 B05采用纏絲過濾器時,纏絲間距應符合329條6款的 規定。 B,06采用填礫過濾器時,充填濾料的質量和井段位置應符合329條8款的規定;濾料的粒徑和數量應分別符合329條lo款和11款的規定。B0。7封閉和止水井段的位置、封閉和止水材料的質量、數量24以及封閉和止水效果的檢查,應符合338條的相關規定。 B08鉆進中,巖土樣采集和巖性鑒別,應分別符合334條 和335條的規定;井身頂角偏斜、護壁方法和沖洗介質的選 擇,應符合333條的相關規定

49、。 B09洗井及洗井效果的要求,應符合339條的規定。附錄C 監測井工程報告書編寫要求cO1監測井工程報告書應包括以下內容:1文字說明。2繪制監測井平面位置示意圖。3監測井綜合柱狀圖。4巖土樣篩分和土工試驗成果資料。c02文字說明應包括下列內容:l施工單位名稱,展示施工資質證書,施工的起訖時間; 監測井所屬監測站的名稱、位置和編號。2依次描述下列成井工藝流程的工作過程和成果:1)鉆進方法,采用的護壁方法和沖洗介質的各項性能指標及探井。2)巖土樣采集和地層巖性鑒別。3)井管配置與安裝。4)填礫、封閉和止水及效果檢驗;井身頂角偏斜的測定結果。5)洗井及效果檢驗。3施工中出現的特殊情況,采用的處理方法和結果。4箍工成果的自我評價完成監測井施工任務書的情況。 C03應根據巖土樣篩分和土工試驗成果或地層巖性鑒別結 果,繪制符合下列要求的監測井綜合柱狀圖:l監測井綜合柱狀圖由地層柱狀圖、井管安裝位置圖、深 度、厚度和巖性描述構成。2地層柱狀圖的巖土圖例,按GB 50027-2001附錄C中第c1節執行。地層柱狀圖的縱向比例尺按A02條1款執行。3井管安裝位置圖中,應要求標示出井壁管、過濾管、沉 淀管的位置,縱向比例尺同地層柱狀圖。264深度、厚度的單位均為m,其中,深度用地面至所示巖 土層頂板的距離表示;厚度用所示巖土層頂板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